2021年力的教案合集9篇.pdf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89834912 上传时间:2023-05-13 格式:PDF 页数:31 大小:1.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力的教案合集9篇.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2021年力的教案合集9篇.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年力的教案合集9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力的教案合集9篇.pdf(3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12021 年力的教案合集年力的教案合集 9 9 篇篇力的教案力的教案 篇篇 1 1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认识测力计的各个部分,知道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2、技能目标:经历测力计产生,改良的过程。科学规范地使用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3、情感目标:体会到工具的产生源自于生活的需求,又能更好地为我们的生活服务。教学重点:教学重点:经历测力计的产生,改善的过程。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正确,科学地使用测力计。教学准备:教学准备:小组(橡皮筋,回形针、硬纸板,砝码,等)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看一看,你知道了多少一、看一看,你知道了多少回顾前一天傍晚教师发给学生的学习资料(由于是四年级的学

2、生,对各种力的了解几乎没有所以安排了提前的自主学习)让学生说一说,看看学生的了解情况。二、猜一猜,说说理由二、猜一猜,说说理由1、出示铃铛、卷尺。2 让学生猜一猜,哪个所产生的重力更大?说说你判断的理由。(预设学生会根据大小,材质等进行猜测。)三、想一想,小组之间比一比三、想一想,小组之间比一比1、前面我们对铃铛和卷尺的重力进行了猜测,那我们有什么办法能够大致地比较出来吗?教师展台出示橡皮筋,回形针。2、小组之间讨论一下,能不能利用教师提供的这两个实验材料比较出这两个物体哪个产生的重力更大。3、学生汇报测量比较的方法。(预设:将物体挂在回形针上,利用橡皮筋的拉伸度进行比较)四、做一做,我们的工

3、具更好了吗四、做一做,我们的工具更好了吗1、前面的装置是能初步的比出铃铛和卷尺哪个所产生的重力更大,但总觉得有缺陷,能比较出来但不够准确。2、如果让我们制作一个能比较准确测出力的大小的工具,我们还可以从哪些方面对这个工具进行改良?(小组讨论并填写实验记录单 1)3、汇报交流改良的建议(预设:需要刻度比较,安装提环方便测量等)4、教师提供活动材料,小组合作完成改良简易测力计的活动。并画出你们小组的测力计。5、展台交流各组的测力计,提出意见。五、认一认,实验室里的测力计。五、认一认,实验室里的测力计。1、教师出示实验室的测力计,PPT 出示弹簧测力计各个部分的名称与作用。2、对比自己设计的测力计,

4、进一步加深感受。六、用一用,测测身边的物体产生的力的大小六、用一用,测测身边的物体产生的力的大小1、PPT 出示使用测力计的注意事项,学生自主学习。2、测一测身边的物体所产生的重力。(PPT 出示测量要求,完成实验记录单表格 3 的填写)3、交流测量结果。七、总结七、总结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还有什么想和大家分享的。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我对于本课的教学设计意图是基于科学核心概念的教学,本课是科学工具的教学课,如果单纯地让学生认识、学会使用工具,学生可能通过本课的学习能较好地掌握测力计的使用,但教学失去了深度。每一种工具的出现,肯定是顺应时代的要求,经过人们不断地尝试和改良才最终形成的。基于

5、如此,本课的科学核心概念目标定为:学生经历测力计的产生、改良完善的过程。体会到工具的产生源自于生活的需求,又最终服务于人类的生活。基于科学的核心概念本课设计了猜测“两个物体重力大小”、“想办法比较重力大小”、“设计改良我们的测力计”等环节,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工具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认识测力计又安排了“认识实验室测力计”和“利用测力计测量身边的物体两个活动”。上完课,反思自己的教学,很多的地方需要改进。1、实验的目的性不是很强:导入时运用的铃铛和卷尺并没有一直沿用到往后的教学环节中,以至于学生对于往后的设计测力计的活动感觉茫然,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这样做。导致整个教学环节

6、的脱节,环节之间的跳跃感太明显。学生思维的连续性被打断。2、对于测力计的设计改良活动不够深入:本课中当学生设计完成具有大刻度的测力计以后,我就将课堂教学转入实验室的测力计认识和使用上。在这个时候如果能够再出示一个重力界于两个大刻度之间的物体。激发矛盾,再次让学生引发思考,进一步改良。将自己设计的测力计贯穿于整节课堂,那么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将进一步的得到发展和提升。3、课堂细节处理不够:教师的语言组织不够简练、科学。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有待提高,当学生的表现优异时缺乏及时的鼓励与表扬,导致整节课堂的气氛不够活跃。4、实验记录单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本课中我设计了一张实验记录单,分成三个表格。第一个

7、写建议和改良的措施;第二是画设计图;第三是记录身边物体的重力。实验记录单是能够很好地记录下学生思维发展的载体。但本节课中,记录单可有可无,学生对记录单的填写不知所措,以至于下课后还有很多学生的记录单是空白的。出现这样的问题,应该是老师的指导不够细致,没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完成。记录单的本身设计可能在存在着问题。总之,一节课下来问题多多,感受颇多。也为我以后的课堂教学积累下了宝贵的经验。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我们的科学课堂或许会有更多的精彩。力的教案力的教案 篇篇 2 2活动目标:活动目标:1知道轮子是圆的,会滚动。2引导幼儿探索轮子能省力且了解轮子在生活中的运用。3体验游戏的快乐。活动准备

8、:活动准备:各种积木、推车、报纸、课件。活动过程:活动过程:一、滚一滚一、滚一滚1、教师出示各种积木。教师:这是什么?盒子里有好多的积木,你们可以选择各种形状的积木在地上玩一玩,滚一滚,看看哪个会滚,哪个不会滚。2、幼儿自由玩,提问:在玩积木时,你发现了什么呀?圆形为什么会滚?(圆形没有角,是圆的)3、:刚才我们都发现了圆形积木会滚动,因为它是圆的。二、搬一搬二、搬一搬(一)实验一(一)实验一 1 1、教师出示重物,请幼儿搬。、教师出示重物,请幼儿搬。教师:今天,小动物们都要搬家了,可是还留着一大堆的东西,它们想了各种办法还是搬不动,请小朋友来帮小动物们搬家。2、幼儿尝试,提问:你在搬时感觉怎

9、么样?(很重,比较累)3、教师:用手去搬书很累,很重。提问:用什么办法才不会这么累?(二)实验二(二)实验二 1 1、教师出示推车,幼儿再次尝试。、教师出示推车,幼儿再次尝试。提问:用什么办法才不会这么累?教师:这是什么?请你用推车来搬一搬.2、提问:用小推车搬书感觉怎么样?(轻松、省力)直接搬与用手推车搬哪个省力?为什么?3、教师:轮子可以帮我们省力又可以省很多的时间。三、说一说、看一看。三、说一说、看一看。1、教师:除了小推车有轮子,你还见过什么东西也有轮子的?2、欣赏图片。教师:老师这里有很多东西也有轮子,我们一看。这是什么?它有什么用?3、:今天我们知道了轮子是圆形的,会滚动,轮子还能

10、省力,给人们生活带来好多方便。四、活动延伸四、活动延伸现在我们一起到幼儿园里的各个地方去找一找哪里也有轮子。力的教案力的教案 篇篇 3 3一、教学内容一、教学内容通过对不同类型线条的观察、比较,体会线条不同的美感,感受生活和艺术作品中线条线条的韵律、节奏。帮助学生了解线条的表现力,引导学生在观察、分析、尝试怎样使线条组合起来学习活动中,对美术造型活动产生兴趣。通过对向日葵画法的示范,让所学的线条进行实践运用。二、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在欣赏、分析、绘画练习中提高了对线条这一艺术语言的认识,了解了线的表现力和形式美感。过程与方法:学生在课堂的实践练习中,体验、感受线条的表现力,培养

11、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教师示范进一步引导学生熟练掌握线的表现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去发现生活中的美,更热爱生活,愿意去表现生活的美。三、教学重点三、教学重点学生了解、体会、感受线所具有的表现力,提高对线造型美术作品的欣赏水平。四、教学难点四、教学难点如何启发学生从线条的表现力这一角度欣赏、理解相关美术作品。五、教具准备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示范画六、教学过程六、教学过程1.欣赏图片 牛 以及教师纯线条示范画,引入新课 线的表现力。2.了解生活中的线。3.欣赏图片寻找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的线条。(探究活动)同学们一起找大自然中有哪些不同种类的线条。总结归纳:直线、曲线、折线等。4.

12、学习线的特点。观察教师示范画让同学们找寻其特点。根据学生之间的评析,教师总结出线条的特点有:长短、粗细、疏密。5.欣赏大师作品,展示线条的魅力所在,展示线条在书画作品中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6.教师示范向日葵的具体步骤:构图、轮廓,细部刻画。7.学生作品评价。自评、互评、师评。8.课堂小结。板书线条的种类:直线、曲线、折线 线条的特点:粗细、长短、疏密步骤:1、构图。2、轮廓、3、刻画力的教案力的教案 篇篇 4 4在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确定之后,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否富有成效,直接影响着学生知识的掌握、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个性的形成,并对于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

13、中,科 学地采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从已知到未知,通过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逐步形成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有助于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发展能力。有助于使学生了解知识形成的过程,学会学习,学 会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实验教材不是简单地呈现例题结语习题,而是既体现学生学习知识的顺序,又体现了较科学的教 学方法,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了条件。下面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改进教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谈谈自 己的一些看法。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改进教学方法,培养思维能力从具体到抽象是儿童的认识规律,感知是思维的起点。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感性认识,通过“操作”这一 外部

14、程序的“内化”,发展儿童的思维能力。例如在计算教学中,教“100 以内数进位加法”(口算):28+5=?算理时采取以下方法进行:(打出投影片 1)(附图 图)28+5 图(感性认识)教师点拨启发(知识迁移)应该怎样计算?学生根据“100 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口 算)的计算方法,很快说出把 28 分解成 20 和 8。这时教师打出投影片 2(形象思维)到此步教师再引导:下步还 应怎样计算?(附图 图)学生根据 20 以内数进位加法的知识很快说出先把 8 与 5 相加等于 13。教师把片 2 抽拉成片 3,这时水到渠成:20+13=33,到此教师把上述感知(即演示)过程与学生一起写出下列思维过程

15、(抽象思维):(附图 图)想:(附图 图)然后,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得出“100 以内数(口算)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即算理)。再如:在教“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四册教材 40 页)(长宽)2 公式推导采取以下五个步骤进行。1.找:在下面图形中找出长方形。(附图 图)2.描:从一点开始把长方形图形用蓝笔沿长方形四周描一描。(事先准备好的学具)3.(附图 图)引导学生观察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突出两个长和两个宽相等)4.摸:引导学生摸学具的周长,摸课本和书桌的四周。(帮助学生建立长方形周长的概念)5.推导:例 1、用一段铁丝围成一个长 6cm,宽 4cm 的长方形。把这段铁丝拉直,它的长度是多少c

16、m?教师出 示下列图形(教具)(1)(表象)教师用一条线绳围成的长方形一周,然后展开如(2)。得出这个绳子就是这个铁丝的长。强调这个绳子就是 长方形的周长。这时,教师用示意使长方形的长与宽展开周长的长与宽一一对应。启发学生怎样求这个铁丝 的长是多少 cm?(多种计算思考方法)(附图 图)(1)(2)生:列式 1.6cm+4cm+6cm+4cm=20cm生:列式 2.6cm+6cm+4cm+4cm=20cm62+42=20cm生:列式 3.(6+4)2=20cm师生通过四个算式的比较对照,最佳算式是 3,进而归纳出(长宽)2 这个计算长方形周长的公式(抽 象概括得出结论)。在教学中采取操作感知理

17、解的方法比较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识规律,即动作直观表象概念 概念系统。充分体现了让学生积极参与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思想,符合学生学数学的认识规律。“动作直观”是认识的起点,“表象”是在操作和观察等活动基础上,在头脑里形成事物的初步形象,是知识形成的中介,最后才在头脑里将获取的“表象”进行深加工整理,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形成“概念”。它要求教师必须加强直观教学和学具操作活动,丰富学生知识的“表象”,促进其理解,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让学生 说算理和公式的由来,这样使内化了的外部程序,经过大脑加工转化为外部语言,这样较好地培养了儿童逻辑 思维能力。二、要充分发挥教材优势,把培养逻辑思维贯穿于教学过

18、程的始终小学生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决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教师以知识为载体,有目的、有计划、长期培养 的结果。我们要有意识地结合教材内容把培养逻辑思维贯穿在不同年级、不同的教学环节之中。1.从认数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儿童是通过具体的物体理解抽象的数,认数中包含了对数形、数义、数序、大小比较及数组成的理解。教 材按着数的自然顺序,采用在原数上再增加 1 得出新数;新数减少 1 就得原数,使学生获得新数大于原数,原数 小于新数的认识,这样学生既建立了基数的概念,又增强了对数序的认识,对“增加”、“减少”含义的理解 也起到铺垫的作用。教材从认数 2 后运用图的直观作用,让儿童在“相等”

19、的基础上认识“不等”,同时认识表示相等和不等的 符号(、)并用符号表示新数大于原数,原数小于新数,这样从正反两个方面来加强学生对数的大小 及顺序的理解。从认数 7 以后出现了式与数大小比较,从图到式、从式到数使学生感受到式与数、数与式大小的 比较是数与数大小比较的发展,式只不过是表示数与数间的关系。这样的编排对加强数的认识,渗透辩证唯物 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是极有利的,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好起点。力的教案力的教案 篇篇 5 5(一)教学要求:(一)教学要求:1知道力的单位是牛顿,对牛顿的大小形成具体观念。2知道弹簧秤是测量力的工具,知道它的构造。会用弹簧秤测量力。(二)教具:(二)教具:拉

20、力器,弹簧秤。学生实验器材:弹簧秤,木块,长木板,一根头发。(三)教学过程:(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一、引入新课(5 5 分钟)分钟)请一位男同学和一位女同学到讲台前,分别拉拉力器。要求其他同学观察,然后回答:1弹簧为什么伸长了?2两位同学拉弹簧时,弹簧的伸长相同吗?为什么不同?3哪位同学的拉力大?怎么知道他的拉力大?归纳:拉力使弹簧伸长;拉力大小不同,弹簧的伸长不同;拉力越大,弹簧伸长越大。利用弹簧的伸长可以测量力的大小。本节学习力的测量。板书:二、力的测量二、力的单位(二、力的单位(5 5 分钟)分钟)国际上通用的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为纪念牛顿而命名。板书:1力的单位:牛顿。拿起

21、 2 个鸡蛋的力大约是 1 牛顿。提起质量为 1 千克的物体的力约为 10 牛顿。举起 20 千克的小孩的力约为 200 牛顿。三、弹簧秤(三、弹簧秤(1010 分钟)分钟)说明弹簧秤是测量力的工具。根据拉力越大弹簧伸得越长制成。让学生拿起弹簧秤,观察它的构造:弹簧、指针、外壳、刻度、挂环、挂钩。介绍使用方法:1观察刻度、零点不用力拉秤钩时,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处?量程多大?最小刻度代表多少牛顿?2使用注意事项:加在弹簧秤上的力不能超过量程。3讨论“想想议议”中的问题。板书:2测量工具:弹簧秤。四、学生实验:练习使用弹簧秤。(四、学生实验:练习使用弹簧秤。(2020 分钟)分钟)让学生先阅读课本

22、实验部分,然后按步骤进行实验,并把数据记在笔记本上。实验中教师巡回检查,及时解决问题。弹簧秤的量程:最小刻度:水平拉木块的力:在斜木板上拉木块的力:拉断头发的力:五、小结。五、小结。力的教案力的教案 篇篇 6 6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成的;力的单位是“牛”。2、能力目标: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制作简易的橡皮筋测力计。3、情感目标:树立细致、有步骤的工作态度。教学重点:教学重点: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教学难点:教学难点: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教学准备:教学准备:1、为小

23、组准备:弹簧测力计、小物体若干、钩码一盒、实验报告单。2、教师准备:拉力器、。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游戏引入,引出课题老师请二位学生上来比一比谁的力气大1、拉拉力器(1)谁的气力大一些?你是怎么判断的?(生:弹簧的长度)能准确测量力的大小吗?(生:不能)(2)聪明的人们利用弹簧发明了一种可以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弹簧测力计2、板书课题 测量力的大小二、认识弹簧测力计实验一: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实验一:弹簧测力计的构造1、学生分组观察2、汇报交流,介绍各部分的作用特征提环:当拉手用,方便提拉重物指针:(在“0”刻度左右)指示弹簧伸长了多少,结合刻度板,指出力的大小刻度板:标明力的刻度,方便读出力的大小

24、挂钩:挂测量的物体弹簧:(弹簧测力计的主要部件)用伸缩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实验二: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实验二:弹簧测力计的原理1、分别感受 1 牛、3 牛、5 牛的拉力分别有多大2、慢慢地用力拉弹簧,增大拉力,看弹簧的长度有什么变化3、慢慢减小拉力,看弹簧的长度又有什么变化4、思考:弹簧测力计为什么能测量力的大小学生汇报:用力大小与弹簧长度的联系,认识到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在弹性限度内,受力大,伸长长”的特性来测量力的大小的。实验三:你还发现了什么1、介绍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字母 N 表示2、左右对应的数值不一样(师:两边的数字有什么对应关系?)1 牛100 克力3、生介绍一大格、一小格分别

25、是几牛,最大测量值是多少4、应用读数三、使用弹簧测力计实验四: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1、师:同学们,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时应注意什么?(生回答,师总结)(1)拿起测力计,先检查指针是不是在“0”位置。(2)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3)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刻度标出的最大数量,因此要先估计重力大小。2、生齐读,加深印象,提高操作的准确性3、估力并使用弹簧测力计要求:要求:(1)测量时,各小组分工要明确(一生估数,一生测量,一生读数,一生记录,完成表格。)(2)先估计,再实测;在记录表中算出估计值和实测数两者相差多少,看哪组估计值和实测数相差最少。物体的名称物体的名称估计重力的大小实测重力的

26、大小估计和实测的差距一盒橡皮泥一辆小车一个钩码一个钢球(3)小组测量并做好记录。(4)学生交流汇报。4、分析数据小组测量物体重力(N)一盒橡皮泥一辆小车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第五组第六组第七组(1)师:为什么测量同一种物体时,各小组的数据会出现偏差呢?(2)生提出可能:没调零;读数时没平视指针;弹簧测力计本身不准;测量物体本身存在偏差等。四、总结全课,畅谈收获蒋绵绵测量力的大小教案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小组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你们表现最成功的地方是什么?五、布置作业制作橡皮筋测力计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蒋绵绵测量力的大小教案测量力的大小弹性限度内,受力大,伸长长蒋绵绵测量力的大小教案弹簧

27、弹簧测力计1N100 克力注意:调零、平视、估力力的教案力的教案 篇篇 7 7提问:是什么原因使筷子能将米甚至杯子都提起来呢?知道摩擦力是什么?设问:同学们,桌上有一个装有满米的玻璃杯,还有一只筷子,你能用筷子将杯子离开桌面吗?老师播放:筷子提米的实验。提问:是什么原因使筷子能将米甚至杯子都提起来呢?1设问:摩擦力是什么?在什么情况下会产生摩擦力呢!下面我们通过几个实验来认识。(指导学生完成实验)。1)用弹簧测力计拉放在木板上的木块。(木块不动)2)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木板上滑动。3)将木块下放几支圆珠笔芯,仍然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运动。提问:弹簧测力计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为什么呢?你能作何猜

28、想?积极思考,回答问题。观察现象,思考。(小组讨论后)回答问题。做实验:1)用弹簧测力计拉放在木板上的木块。(木块不动)2)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木板上滑动。3)将木块轮下放几支圆珠笔芯,仍然用弹簧测力计拉着小车运动。观察弹簧测力计,有示数,猜想可能有其它的物体力的教案力的教案 篇篇 8 8活动目标:活动目标:1、通过说说、演演、画画等形式表达自己的情绪。2、尝试想办法保持好心情,做一个兴奋的娃娃。3、萌发幼儿关心他人,愿为好朋友带来快乐的情感。活动准备:1、心情火车六列,2、画有圆脸的彩色纸若干,勾线笔人手一份,3、哭和笑娃娃各一个,投影仪一台。4、幼儿对各种各样的表情产生了爱好,并能分辨一

29、些简单的表情。活动重点:活动重点:大胆表达自己的情绪活动难点:活动难点:尝试想办法保持好心情活动过程:一、说说演演导入:老师要带小朋友到两个小娃娃家去做客,现在我们一起出发吧!请小朋友观察哭笑图片,说说哭笑脸有什么不同。引出幼儿兴奋与伤心的事件。出示笑娃,引导幼儿观察娃娃的表情,如嘴巴往上翘、眉毛和眼睛弯弯的,眼睛眯成一条线等。1、你们什么时候也会笑?2、你们会学一学她笑的样子吗?还可以用什么来表示兴奋?出示哭娃,引导幼儿观察娃娃的表情,如嘴巴往下、眉毛和眼睛也往下,有眼泪等。3、猜猜她为什么哭?怎样让她自己变的开心了呢?4、你们什么时候也会哭?(重点启发、鼓励幼儿帮助同伴或娃娃想办法解决她碰

30、到的伤心事,使她兴奋起来,让幼儿懂得关心他人。)二、画画讲讲1、根据自己意愿画表情卡,画完后把它插入与自己相应号数的心情火车。2、和朋友一起说说自己的表情卡,师观察、倾听、随机引导。活动结束:把心情火车处作为一个“心情小站”,鼓励幼儿在那里讲讲静静话,说说演演自己的表情、心情等。力的教案力的教案 篇篇 9 9【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发生摩擦,会产生摩擦力;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摩擦力的大小和物体的重量有关。过程与方法:测量摩擦力的大小;推测、设计实验检验摩擦力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认真实验、根

31、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精神。【教学重点】用实验检验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教学难点】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教学准备】弹簧测力计、线绳、供拉动的小物品若干、纸盒、载重物、正反面粗糙程度不同的木板一块新轮胎和旧轮胎的图片【教学过程】一、导入:了解学生原有水平一、导入:了解学生原有水平1、出示轮胎纹路图,提问:看了这两幅图,你想到了什么?(防滑、摩擦)2、引导:你所知道,什么叫摩擦?3、感受摩擦力,用手在空中滑动,再用手在桌面拖动,说说你的感受。4、引导:这种阻碍手运动的力就是摩擦力揭题:运动与摩擦力5、提问:关于摩擦力,你认为可以研究它的哪些内容?二、测量摩擦力的大小二、测量摩擦力的大小1

32、、提问:一个物体摩擦力的大小可以怎么测量呢?2、学生交流、讨论出示:我们用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一个物体,刚好能使这个物体运动起来的力就是它受到的摩擦力。3、测量钩码、笔袋等物体的摩擦力。4、推测:摩擦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三、摩擦力大小和接触面状况的关系三、摩擦力大小和接触面状况的关系1、提问:请你推测,物体的接触面状况会对它摩擦力大小有什么影响?学生推测: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2、你能用实验证明吗?提供正反面粗糙程度不同的木板学生结合 81 页表格设计实验不改变条件 要改变的条件()摩擦力大小(牛)3、学生实验、记录4、交流汇报、得出结论四、摩擦力大小和物体重量之间的关系四、摩擦力大小和物体重量之间的关系1、推测物体重量对它所受的摩擦力大小有什么影响?2、设计对比实验不改变条件 要改变的条件()摩擦力大小(牛)3、学生实验4、交流汇报、得出结论五、小结五、小结1、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发现摩擦力的 大小和什么有关系?2、提问: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除了和物体的接触面和重量有关系外,它的大小还可能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六、板书设计六、板书设计七、教后计七、教后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