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冀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体积和体积单位》.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冀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体积和体积单位》.pdf(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义 务 教 育 教 科 书数 学五 年 级 下 册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目标 J【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体积的概念;了解常用的体积单位;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能进行体积单位之间的转换。【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培养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注重学生探究问题方法的培养和训练,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体积的概念及体积概念和体积单位的形成过程;了解常用的体积单位;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能进行体积单位之间的转换。【教学难点】了解体积的意义,认识体积单位;建立空间观念。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玻璃杯、水、石子、粉笔盒;每组准备
2、40个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一张记录表,一块长方体砖。教学过程(一)体积和体积单位1、认识体积。师:同学们,你们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生:听过。师:谁愿意来看着图给大家讲一讲。(播 放“乌鸦喝水”的课件)指名学生看图讲故事。师:乌鸦为什么喝到水了呢?生1:乌鸦把石头放进瓶子,瓶子里的水就上升了,这样乌鸦就喝到水了。师:为什么把石头放进瓶子,瓶子里的水就上升了?引导学生说出石头占了水的空间,所以把水挤上来了。2、实验证明。师:石头真的占了水的空间吗?我们再来做个实验验证一下。教师拿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先往一个玻璃杯内倒满水,取一块鹅卵石放入另一个玻璃杯内,再把第一个玻璃杯里的水倒入第二个玻璃杯,
3、让学生看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生1:第二个玻璃杯装不下第一个玻璃杯内的水,因为第二个玻璃杯里放了一块石头,石头占了水的空间,所以装不下了。3、揭示体积。师:对,第二个玻璃杯装不下第一个玻璃杯盛的水,是由于石头占了水的空间。请同学们用手在书桌的抽屉里摸一摸,说一说有什么感觉。学生摸并说感觉。师:请把书包放进抽屉,再用手摸一摸,现在又有什么感觉?生1:手在抽屉里活动起来不方便了。生2:手要从书包缝里才能放进去。师:这是为什么?生3:因为书包把抽屉的空间占了。师:对,刚才石头把水挤上来,书包把抽屉的空间变小了,都说明物体占有一定的空间。那你们知道石头和书包谁占的空间大吗?生4:书包占的空间比石头大
4、,因为书包大,石头小。4、引出体积单位。师:有的物体可以通过观察来比较它们的体积大小,那下面两个长方体,你们能比较出大教师用多媒体将它们分成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如下图),并提问:现在你们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吗?生1:能,左边的长方体比右边的体积大。师:为什么?生1:因为左边的长方体有9个小正方体,而右边的有8个,且小正方体的大小相同,所以左边的比右边的大。师:左边的长方体和右边的长方体中的小正方体不一样大,行不行?为什么?生:不行。因为小正方体大小不同,就不能比较。师:为什么分成小正方体前不能直接比大小,分成相向的小正方体后就能比较呢?引导学生说出:因为分成的每个小正方体的大小相同,这样就容易比
5、较了。师:要比较物体的体积大小,需要有一个统一的体积单位。在学习体积单位前,我们先回想一下,长度单位是用什么来表示的?面积单位是用什么来表示的?师:体积单位应该用什么来表示呢?学生讨论后,回答:应该用立体图形来表示。师:体积单位是用立体图形来表示的。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5、认识体积单位。师:请你们猜一猜1 c n?、1 d m,有多大?学生讨论后回答:我们想棱长是1 cm 的正方体,体积是1 c m ;棱长是1 dm 的正方体,体积 是 l dn v 师:这个猜想对吗?看一看教材上是怎样说的。学生看教材,证实自己的猜想是对的。师:请同学们在自己的学具中找出l e n?的
6、正方体。学生找到后,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找到的。生:我是用尺量的,量出棱长是1 cm 的正方体,它的体积就是l e n?。师:请你们找找,周围有哪些物体的体积接近1 c n?。生 1:一个手指尖的体积近似于1 c m,。生 2:计算机键盘的按键的体积近似于1 c n?。师:请找出1 d m,的正方体,与 1 c n?的正方体比较一下,它的体积要比icn?大多少,你能说出身边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 d n?吗?生 3:一个拳头的体积大约是1 d m,。生 4:一个粉笔盒的体积大约是l d m 师:I m 有多大?生:是棱长1 m 的正方体。师:你能想象出I m?有多大吗?这里有3根 1 米长的木条做
7、成的一个互成直角的架子,我们把它放在墙角,看一看I n?有多大,它和你想象的大小一样吗?师:大家估计一下,它大约能容纳几个同学?生 1:6 个。生 2:1 0 个。验证。(前排的1 2 名同学站到了正方体框里)师: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是常用的体积单位,要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要看这个物体中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请同学们用4 个 icn?的小正方体摆成一个长方体,你知道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吗?生:4 c m 师:为什么?生 1:因为它是由4个体积是l e n?的小正方体摆成的。师:(从粉笔盒的纸盒中拿出2盒粉笔)你能估计这个纸盒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吗?生:大约是2 d m 3。师:为什么?
8、生:因为刚才你从这个纸盒里拿出了两盒粉笔,而每盒粉笔大约是Id n?,2 盒粉笔就是2 dm o6、练一练。幻灯片出示教材58页练一练第一题。学生继续完成其余练习。(二)长方体的体积1、动手操作。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物体的体积和体积单位,那我们再来研究长方体的体积。板书课题:长方体的体积师:请各组同学拿出准备的40个 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分别搭出不同的长方体,并把长方体的长、宽、高填在记录表中。学生开始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师: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小组搭的长方体介绍一下,其他组如有不同的搭法,可以补充。学生可能说出:长摆8 个,宽摆5 个,高 摆 1 个。长摆20个,宽摆2 个,高 摆 1
9、 个。长 摆 10个,宽摆4 个,高 摆 1 个。长摆4 个,宽摆5 个,高摆2 个。长摆5 个,宽摆4 个,高摆2 个。长摆5 个,宽摆8 个,高 摆 1个。长 摆 10个,宽 摆 1 个,高摆4 个。长摆20个,宽 摆 1 个,高摆2 个。2、探索体积公式。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搭出了这么多不同的长方体。现在老师提一个问题:这些不同的长方体,它们的体积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学生可能会说:这些不同的长方体,它们的体积都一样,是 40立方厘米。因为它们都是用40个 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成的。师:说得好,这些长方体的形状不一样,但是它们的体积都是40立方厘米,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表中的数据,想一想长
10、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学生观察并讨论,然后交流。学生可能会说:长方体的体积等于长乘宽乘高。长方体的体积是长、宽、高的积。师:同学们都是善于动手动脑、善于思考的学生,自己探索出了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式,你们想知道它的字母表达式吗?生:想。师:那请同学们打开教材第5 9页,看最下面一段话,谁来读一读?指名学生读。师:谁能说一说V=a b h中各个字母表示什么?生:V表示长方体的体积,a表示长方体的长,b表示宽,h表示高。3、简单应用。师:现在知道了长方体的体积公式。请同学们计算一下这块长方体砖的体积。先讨论一下,要计算这块砖的体积,必须要知道什么?生:需要知道这块砖的长、宽、高的长度。
11、师:真聪明。谁愿意来测量一下?学生测量,取整厘米数,记录下来。师:现在就请同学们自己算一算吧!学生试做,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板演。如有不同的方法,让学生交流。如果没有,让板演的同学说一说是怎样想的,如:长方体的体积=长*宽X高。也就是2 4 X 1 2 X 6=2 8 8 X 6=1 7 2 8 (立方厘米)4、练一练。幻灯片出示教材6 0页练一练第1题。学生继续完成其余练习。(三)正方体的体积1、复习引入,板书例题。(1)长方体,长3厘米,宽3厘米,高4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2)长方体,长3厘米,宽3厘米,高3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师:同学们来看一看这两个例题,大家做一做。生作答。2、探究正
12、方体体积公式。(1)提问:通过计算上面两个长方体的体积,你们发现了什么?生:第二个长方体长、宽、高都相等,实际上它是一个正方体。(2)正方体和长方体有什么关系?生: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3、引导学生总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1)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是什么?长方体体积=长乂宽乂高(板书)(2)在正方体中,长、宽、高都相等,统一叫做什么?(3)下面你能试着总结正方体体积公式吗?长 方 体 体 积=长X宽X高II I I正方体体积=棱长X棱长X棱长(4)如果用V表示正方体的体积,用a表示它的棱长,那么谁能说出正方体体积的字母表达式?生:V=axaxa 或 V=aaa。幻灯片出示,教师板书。师:V=aXaX
13、a还可以写成V=a3。师:a3读 作“a的立方”,表示三个a相乘。所以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写成V=a3(板书)强调:a?表示三个a相乘,不要理解成三个a相加。4、议一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有什么相同点?(1)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那么可以用同一个公式计算它们的体积吗?(2)讲解:在长方体或正方体中,无论怎样放置,总会有一个面在下面,通常把下面的面叫做它的底面。长方体和正方体底面的面积叫做底面积。(3)那么长方体和正方体底面积怎样计算呢?生:长方体的底面积=长又宽正方体的底面积=棱长X棱长(4)推导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统一公式长方体的体积=长义宽义高(底面积)正方体的体积=棱长X棱长义棱长(底
14、面积)(看作高)长 方 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X高(5)如果用S表示底面积,h表示高,那么上面的公式可以写成什么?生:V=Sh5、例5:出示例题(课件)让学生说一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学生独立计算后汇报交流。小结:要 求15根木料的体积需要先算一根木料的体积,根据V=Sh可求出每根木料的体积,然后求15根木料的体积。6、练一练。幻灯片出示教材62页练一练第1题。学生继续完成其余练习。(三)体积单位间的进率1、创设情境。师:同学们,老师知道同学家都买过洗衣机、电视等电器。谁知道这些电器包装箱上都有哪些信息?学生可能会说:(1)电器的名称。(2)电器的生产厂家。(3)箱子的长、宽、高数据。2
15、、计算体积。师:看来,许多同学都善于观察生活中的事物,这是值得表扬的好习惯。现在,我们就来看一个包装箱的问题。请同学们打开教材第63页,看一看这个纸箱,你有什么发现?生:这是一个洗衣机包装箱,上面写着一个连乘算式,80X50X90。师:谁知道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学生可能会说:这3个数表示的是包装箱的长、宽、高。这3个数表示的是包装箱的长是80厘米,宽是50厘米,局是90厘米。也可以说是包装箱的长是8分米,宽是5分米,高是9分米。学生如果说不出,教师可以启发。如:80厘米还可以说是多少?师:根据这些数据,你能求出洗衣机包装箱的体积吗?试一试!学生列式计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计算的情况。师:谁愿
16、意把你的计算过程和结果与大家说一说?学生可能出现以下方法:长方体的体积=长乂宽义高,用80X50X90=360000(立方厘米)。用8X5X9=360(立方分米)。上面两种方法只出现一种,教师引导或参与交流。教师板书两个算式。80X50X90=360000(立方厘米)8X5X9=360(立方分米)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两个算式计算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可能会说:体积单位不一样,计算出的数也不一样。用厘米作单位,计算出来的数就大,用分米作单位,计算出来的数就小。计算的是同一个包装箱,360000立方厘米等于360立方分米。3、探索单位之间的进率。师:通过计算洗衣机包装箱的体积,我们知道360
17、立方分米=360000立方厘米。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1立方分米等于多少立方厘米呢?同桌可以讨论一下。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师:谁愿意把你的想法和同学们说一说呢?学生可能会说:因为360X1000=360000,所 以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棱 长 1 分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X1X1=1(立方分米),因为1 分米=1 0 厘米,它的体积也就是10X10X 10=1000(立方厘米)。所 以 1 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师:现在,请同学们看课件。课件出示一个Icn?的小正方体。师:这个小正方体的棱长是1 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生:是 1 立方厘米。课件出示一排10个小正方体。师:数一数这
18、个长方体是由几个小正方体组成的?它的体积是多少?生:这个长方体由10个 1 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组成,它的体积是10立方厘米。课件出示10X10小正方体图。师:再看这个长方体,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说一说你是怎样知道的?生: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100立方厘米。因为每一排有10个小正方体,有 10排,10X10=100o课件出示10X 10X 10个小正方体组成的正方体。师:看这个正方体,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说一说你是怎样知道的?给学生一定的观察、思考时间。生:这个正方体的体积是1000立方厘米。因为一层是10X10=100个小正方体,一共有 10层,10X 10X 10=1000,所以这个正
19、方体的体积是1000立方厘米。学生说,教师用课件演示。师:再来观察这个正方体,谁知道它的棱长是多少?生:棱长是10厘米。师:10厘米还可以说是多少?生:1 分米。师:大家看这个大正方体的体积可以怎样计算?体积是多少?生 1:边长是10厘米,体积是10X10X10=1000(立方厘米)。生 2:边长是1 分米,体积是1X1X1=1(立方分米)。师:现在,谁知道1立方分米等于多少立方厘米?生: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师:说一说是怎样推想的?生:边 长1分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X1X1=1 (立方分米)。因 为1分米=1 0厘米,10X10X10=1000(立方厘米),所 以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师:我们已经知道I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而且同学们也学会了推算的方法,你们能推算出1立方米等于多少立方分米吗?试一试!给学生独立思考和推算的时间。师:谁愿意把你推算的过程和结果给大家说一说?学生可能会说:棱 长1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是1X1X1=1 (立方米)。因 为1米=1 0分米,它的体积 是10X10X10=1000(立方分米),所 以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4、练一练。幻灯片出示教材64页练一练第1题。学生继续完成其余练习。(四)课堂总结本节课学的内容,你理解了吗?你收获多少?教学反思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