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pdf

上传人:奔*** 文档编号:89821397 上传时间:2023-05-13 格式:PDF 页数:90 大小:8.9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pdf(9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 一 章声 现 象教材分析:本章主要是通过对生活、生产中丰富多彩的声现象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声音在生活、生产和社会等方面的应用和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初步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以及应用物理规律解释简单现象的能力。本章知识点如下:1、声音的产生:物体在振动时发出声音,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2、声音的传播:声音是依靠气体、液体、固体物质作媒介传播的,一般而言,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在液体中较快,在气体中传播的较慢。声音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与温度有关,在1 5 0 c气温下,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 4 0 m/s,真空不能传声。3、怎样听到声音:(1)声源空气传

2、播耳膜振动听小骨听觉神经大脑(2)声源头骨、颌骨听觉神经大脑4、双耳效应与立体声:声源到双耳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它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5、乐音:乐音是物体作有规则振动而发出的,有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指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也越高。(2)响度:指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由发声体的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3)音色:是声音的特色,有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6、噪声:(1)从环保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的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2)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由发声体作无

3、规则振动发出的。噪声的单位是:分 贝(d B)7、减弱噪声的途径;(1)从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8、声的利用:(1)利用声音传递信息(2)利用声音传递能量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初步认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知道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速度一般不同(2)了解人类听到声音的过程(3)了解声音的特性,知道音调跟频率有关,响度跟振幅有关,音色跟发生体的结构和材料有关。(4)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知道防噪声的途径,增强环保意识。(5)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研究问题的能力(2)通过观察、参观或看录像等

4、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2)学会关心他人,特别是关心残疾人。(3)体会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会科学探究,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产生声音的条件,影响音调和响度的因素。2、难点:学会科学探究,会设计实验。课时安排: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课时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课时三、声音的特性 1课时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课时五、声的利用复习和总结1 课时1课时第1课 时 1.1

5、 声 音 的 产 生 与 传 播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3)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速度不同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好传播的。(2)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研究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好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2)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它同学合作的意识教学重、难点:1、难点: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2、难点:组织、指

6、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教学方法:观察法 科学探究法 讨论交流法教具准备:闹 钟 真 空 罩 音 叉 水 槽 铁 架 台 乒 乓 球 细 绳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周围的大自然里充满了丰富多彩的声音,泉水叮咚、流水潺潺、鼓声激昂、琴声悠扬,这些语言都是对声音的描绘,对于声音我们还有许多问题不明白,需要我们去探究,例如,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它是怎样传播的?它在现代技术和日常生活中有什么样的应用?怎样防止有害的声音等等。在物理学中把与声音有关的现象称为“声现象”,我们从今天开始学习声现象,老师激昂和同学们一起进入声音的世界,探究声音的奥秘,首先我们学习声现象的第一节:

7、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二、进行新课1、声音的产生观看课本第1 2页插图1.1-1,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演示:音叉实验(1)敲击音叉,音叉发声,但看不见音叉在振动。(2)将发声的音叉接触用细线悬挂的乒乓球,可见乒乓球被弹开。(3)将发声的音叉放入水槽的水中,看到水花四溅。(4)当音叉发声时,用手握住叉股,声音消失。实验结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图 1.1-1 中,各有什么物体在振动发声?图 1:人 的 声 带 图 2:空 气 振 动 图 3:工 件 和 砂 轮 振 动 图 4:鸣囊思考:用力敲鼓时,发出了声音,却看不见鼓皮振动,用什么方法能证明鼓发声时

8、也在振动?(1)在鼓皮上放上一些碎纸屑(2)在鼓皮上放一 杯水2、声音的传播提出问题:声音是怎样由物体传播到远处的?猜想与假设:声音要传播出去可能需要什么东西作媒介,也可能不需要,在真空中就可以传播。进行实验:(1)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桌面上一端,另一同学敲桌子的另一端。(2)玻璃鱼缸里盛有金鱼,用木棍轻轻敲击鱼缸上沿,金鱼立即受惊。(3)教室里的学生听到老师讲课的声音。(4)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真空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注意声音的变化,再让空气逐渐进入,注意声音的变化。实验结论:(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 体 液 体 气体(2)真空不能传声。3、声音在空气中是怎样传播的?以击鼓为例:鼓面

9、向左振动时压缩左侧空气,使得这部分空气变密,鼓面向右振动时,又会使得左侧的空气变稀疏,鼓面不断左右振动,空气中就形成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因此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我们把它叫做声波。3、声速对着山崖喊话,要过一会才能听到回音;打雷时.,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阅读课本:P 1 5 最后一段和小数据,并回答以下问题:注意:声速的单位是m/s(m -s )读作米每秒。问题1:声音在1 5 和 2 5 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分别是多大?这说明了什么?问题2:声音在2 5 C 的空气和蒸储水中的传播速度分别是多大?这说明了什么?问题3:对比表中数据你有什么发现?结论:(1)声速

10、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2)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气体中传播得快;(3)1 5 的空气中的声速是3 4 0 m/s。阅读课本:P 1 6 想想做做方 法 1:站在山谷中或高大的建筑物远处大喊一声,记下喊话到听到回声的时间,测出人与山谷或建筑物的距离,即可算出空气中的声速。方法2:百米赛跑时,测出记时员与发令枪的发令地点之间的距离S,再测出记时员从看到发令枪冒烟到听到枪声的时间3 利用v=s/t可以算出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方法3:测出海底的深度s,把恰好没在海面下的钟敲响,测出钟声传到海底再反射回来的时间t,利用v=2 s/t就可以算出声音在海水中的速度。4、典型例题(1)关于声音下

11、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发声一定是因为物体在振动B、使劲打鼓,使鼓面振动加大,声速将变快C、人说话是靠空气振动产生声音的D、固体传声比气体慢(2)我们能听到物体发出的声音,是 因 为()A、有发声体存在 B、发声体在空气中振动C、发声体在真空中振动 D、人看到了发声体振动(3)敲鼓时,我们听到鼓声,这是因为声音是由鼓面的 产生的,又通过_ _ _ _ _ _ _传到我们的耳中。(5)在长铁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长铁管的另一端可以听到 次响声,第一声是由_ _ _ _ _ _ _ _ 传来的。三、小结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3、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四、作业P 1

12、6 1 、2五、板书设计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2、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3、声速(1)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2)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气体中传播得快(3)的空气中的声速是3 4 0 m/s.六、教学反思第2课 时 1.2 我 们 怎 样 听 到 声 音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类听到声音的过程。(2)知道骨传导。(3)了解双耳效应及其应用。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生活经验,体验让人是如何听到声音的。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关心他人,特别是关心残疾人。教学重、难点:1、重点:(1)人类听到声音的

13、过程。(2)骨传导。2、难点:通过实验和生活经验,体会人是如何听到声音的。教学方法:实验法 讨论法 探究法教具准备:音叉 人耳的构造挂图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大家知道,人靠耳朵听声音,那么耳朵是通过什么途径来感知声音的?二、新课教学1、人耳的构造:出示挂图-外耳:耳廓 外耳道人耳一一中耳:鼓 膜 听 小 骨 内耳2、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声源振动 一 空气 传 播 一 鼓 膜振动 f d、骨 一 神经大脑-思考:耳聋是怎么回事?在声音传递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分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变成耳聋,耳聋分为两类:一类是神经性耳聋,是由于听觉神经损坏引起的;一类是非神经性耳聋,是由于声音的传导发生障碍

14、而引起的。前者不易治愈,后者比较容易治疗。3、骨传导:阅读课本:P17,演示实验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抵在颌骨、头骨、牙齿是否能听到声音?声 源 振 动 一 头 骨、颌骨 一 听觉神经4、双耳效应:阅读课本回答问题:P18科学世界问题1:判断声源方向的依据是什么?问题2:什么是立体声?三、小结每位同学都对自己在本节课的学习进行评估,并交组长登记。四、作 业1 2五、板书设计1.2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人耳构造及听到声音的过程2、骨传导3、双耳效应及应用六、教学反思第3课 时 1.3声 音 的 特 性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声音的特性。(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

15、振幅有关。(3)不同的发声体发出的音色不同。2、过程与方法通 过 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研究问题的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教学重、难点:1、重点:音调、响度、音色的概念及其相关因素。2、难点:探究决定音调、响度的因素。教学方法:探究法 演示法 讨论法教具准备:音 叉 乒 乓 球 铁架台 口琴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生活中我们听到的声音各种各样,千差万别,其中有许多声音让我们感到悦耳、动听,有的声音却使人烦躁、难受。即使同样是动听的乐曲,它们也存在不同的地方,有的音调高,有的音调低;有的声音

16、大,有的声音小,而且各种乐器即使演奏同样的曲子,给人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声音的特性。二、新课教学1、音调(1)演示实验:用口琴吹奏“1、2、3、4、5、6、7”,感知音调高低的不同。音调高f听起来感觉声音比较尖细音调低一听起来感觉声音比较沉闷、浑厚(2)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演示实验:将钢尺的一端紧按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拨打钢尺,一次伸出短些,一次伸出长一些,听两次发出声音的不同。实验时要注意使钢尺两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注意观察钢尺的振动快慢与音调的高低。实验结论:物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高;物体振动越慢,音调越低。(3)频率: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定义:每秒内振动

17、的次数叫做频率。,单位:赫 兹(H z)阅读课本:P 2 0 二、三、四段,你有哪些收获?人类能感受到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2 0 H z-2 0 0 0 0 1 I z 声音可以分为三类:A、可闻声:2 0 H z-2 0 0 0 0 H zB、超声波:频率高于2 0 0 0 0 H zC、次声波:频率低于2 0 H z 地震、台风、火山喷发时都伴有次声波的产生。一些动物能听到次声波,所以地震时比人更警觉。思考:我们为什么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的声音,却能听到讨厌的蚊子声?因为蝴蝶翅膀振动比较慢,低于2 0 H z,蚊子翅膀振动比较快,频率在2 0 H z 2 0 0 0 0 H z 之间,所

18、以我们能听到蚊子的声音。2、响度:表示声音的大小。提出问题:响度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设计和进行实验:将系在系绳上的乒乓球轻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乒乓球弹开的幅度。使劲敲击音叉,使音叉发出声音响度增大,重做上面的实验。实验结论:物理学中用振幅表示物体的振动幅度。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注意:(1)响度跟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远近两个因素有关。(2)响度和音调是根本不同的两个特征,音调高的声音不一定响度大,响度大的声音也不一定音调高。例如:蚊子发出的声音虽然响度小,但它的音调却比老牛的叫声高得多,而老牛的叫声的响度却比蚊子大得多。3、音色:表小声音的品质。音色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应

19、用:(1)辨别不同人的说话声。(2)区分不同的乐器发出的声音。阅读课本:P 2 3 “想想议议”,并进行讨论。自己的声音是骨传导,从录音机放出来的声音是空气传播的,传播途径不同,所以音色不同。4、阅读课本P 2 3 “科学世界”,并回答以下问题:(1)什么叫乐音?(2)乐器的物理原理是什么(3)乐器分为哪几类?怎样发声的?怎样改变音调的?三、小结含义决定因素音调声音的高低物体的振动频率响度声音的大小物体的振动幅度音色声音的特色物体的材料结构四、作业P 2 4 1,2、3、4五、板书设计1.3声音的特性1、音调:声音的高低,决定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2、响度:声音的大小,决定于发声体振动的振幅3、音

20、色:声音的特色,决定于发声体的结构和材料六、教学反思:第 4 课 时 1.4 噪 声 的 危 害 和 控 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2)了解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保意识。2、过程与方法: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培养热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的环保意识。教学重、难点:1、重点:从环保出发,突出噪声的危害和怎样减弱噪声,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2、难点:噪声的等级。教学方法:讨 论 法 阅 读 法 实 验 法 收集信息法 竞赛法教具准备:铁 钉 玻 璃 音 叉 闹 钟 泡沫塑料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1、声音的特性是

21、什么?2、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是什么?3、影响响度大小的因素是什么?二、新课教学1、噪声的来源阅读课本:P 2 5噪声的来源。思考下列问题:(1)从物理学角度看,什么是噪声?用什么实验可以验证你的说法?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2)从环保的角度看,什么是噪声?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到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3)城市噪声的主要来源有哪些?交 通 运 输 噪 声 工 业 噪 声 施 工 噪 声 社 会 生 活 噪 声(4)你能举出生活中噪声的实例吗?夜深了,邻居家传来的电视机的声音等。2、噪声的等级和危害阅读课本,完成下列问题:(1)声 音 的 强

22、 弱 通 常 以 里 位 来 表 示,符号是.夬枷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是 d B,较%理想的安静的环境为 d B;干扰谈i郎 触 向工作效率的声音为d B;听力受到严重破响的声音为 d B以上;引起双耳失去 哪切的声音为d B.1 5 0(2)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 90d 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d B;即T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一 d B。5 0(3)噪声的危害表现在哪些方面?心理方面:烦躁、妨碍休息和睡眠生理方面:使人耳聋、头痛、消化不良、视觉模糊,甚至神智不清、死亡破坏建筑物和工作设备。3、控制噪声(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4、典型

23、例题(1)晚上你在家休息时,隔壁歌舞厅的歌声使你无法入睡,下列措施中无效的是)A、用棉花塞住耳朵 B、与歌舞厅协商使其减小音量C、打开窗户,让空气对流 D、关上窗户,拉上厚窗帘(2)以下减小噪声的措施中,属于传播中减弱的是()A、建筑工地上有噪声时要限时 B、市区里种花草、植树C、优美的小提琴声 仄 市区内汽车喇叭禁鸣(3)从环保的角度看,不属于噪声的是()A、车辆的刹车声 B、冲击钻发出的声音C、优美的小提琴声 D、音响发出的震耳的歌声三、小结1、噪声的来源2、噪声的等级3、噪声的控制四、作业P 2 7 1五、板书设计1.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一、噪声的来源1、从物理学的角度看2、从环保的角度看

24、二、噪声的等级三、噪声的控制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六、教学反思第5 课 时 1.5 声 的 利 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参观或看录像等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对科学的热爱。教学重、难点:1、重点:(1)了解通过声音可以获得信息,利用声音获得信息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2)认识声波是一种波动,声波能传递能量。2、难点:回声定位原理的理解,声波能传递能量的认识。教学方法:讨论法 实验法教具准备:可 乐

25、 瓶 橡 皮 膜 蜡 烛 火 柴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声现象的一些性质和探究了它的规律,这些现象不仅有趣,而且都包含了一定的科学道理,在物理课的学习中,不能忘记思考物理学与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物理知识是从实际中来又要应用到实际中去。那么,你对声的利用知道多少?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学习它。二、新课教学1、声音与信息(1)铁路工人敲击铁轨,会从异常的声音中发现松动的螺栓。(2 )医生用听诊器了解病人的心肺的工作情况。(3)古代水手通过号角的回声能够判断悬崖的距离。(4)蝙蝠利用超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和发现昆虫。(5)军事上利用声呐探知水中的潜艇。(6)B超利用超声波为孕妇在作常规

26、检查。综上所述:声音可以传递信息。2、声音与能量(1)利用超声波清洗精密机械。(2)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去除结石。(3)利用超声波钻孔演示实验:对着蜡烛敲击橡皮膜,发出声音,看看火焰是否摇动。综上所述:声音可以传递能量。3、回声定位声速:V 从发出声音到接收到回声的时间:t则有:s=-V t24、典型例题(1)蝙 蝠 发 出 的 是 人 耳 听 不 到 的,蝙蝠能准确地判断障碍物或捕捉昆虫,是利用 的原理,科 学 家 利 用 这 一 原 理 制 成 了,可探测海洋的深度。(2)下列不属于利用声音获得信息的是()A、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可发现松动的螺栓。B、雷达可以探测敌机。C、利用声呐探测海底

27、。D、医生用超声波去除人体结石。三、小结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2、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四、作业: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 4 0 m/s,人对着障碍物高喊一声,2 s后听到回声,则人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是多少?第6课 时小 结 与 复 习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声音是如何产生的。(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3)知道回声测距的原理。(4)知道声音的三个特性。(5)知道声音的危害和控制。(6)知道声的利用。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本单元的系统复习,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知道科学探究的几个主要环节。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单元

28、知识系统地复习,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立志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教学重、难点:1、重点:应用声现象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难点:组织指导学生通过复习,构建声学知识网络。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法 讨论法教学过程:本章知识网络,(产 生:物体的振动声音1 J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传播1 2、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rl、人耳的构造怎样听到声音2、骨传导 3、双耳效应1、音调:与频率有关声现象J 声音的特性,2、响度:与振幅有关 3、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1、噪声的来源噪声的危害和控制r 2、噪声的捽制r 声与信息声音的利用声与能量I 回声定位j 在声源处减弱1

29、在传播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二、典型例题1、下列几种现象中,能说明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的是()A、用光将鱼吸引到网内。B、在岸上听到水流动的声音。C、鱼被岸上人的说话声吓跑。D、在岸上听到海浪拍击岩石的声音。2、以下减弱噪声的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的是()A、建筑工地上噪声大的工作要限时。B、市区里种草植树。C、戴上防噪声的耳罩。D、市区内汽车禁鸣喇叭。3、声 音 在 1 5 摄 氏 度 的 空 气 中 的 速 度 是,宇航员在月球上只能依靠无线电交谈,这是因为 o4、科学家在对蝙蝠的研究中发现,即使用黑布将蝙蝠的双眼蒙住,蝙蝠也能正常飞行,这是因为()A、蝙蝠飞行时会发出次声波,根据回声定位

30、原理来飞行B、蝙蝠的眼睛会发出次声波,穿透黑布,清楚地看到外面的目标C、蝙蝠飞行时发出超声波,根据回声定位原理来 行D、黑布太薄会透光,蝙蝠可以清楚地看到外面的目标5、超声波在海水中的速度是1 5 0 0 m/s,如果从某处海面竖直向海底发射超声波,经 4 s返回海面,则该处海面的深度是多少米?6、某人在雷雨天看到闪电后,经 过 3s 听到了雷声,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 4 0 m/s,请你估测打雷处距此人有多远?三、作业1、一艘船以7.5 m/s的速度向码头行驶,船员看清码头上的高大建筑物时,鸣了 一 声 汽笛,经过2 s船员听到了回声,求听到回声时,轮船离码头有多远?2、假如你是一位

31、城市建设的规划者,你将采取怎样的措施减弱噪声给人们带来的危害第 二 章 光 现 象教材分析: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如太阳是自然光源,电灯是人造光源。2、光的传播: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3、光线: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带箭头的直线叫做光线。4、光的传播速度:真空中光速真空,为3 X 1 0 m/so85、光的发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发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6、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光在光滑界面的反射叫做镜面反射;光在凸凹不平的界面发生的反射叫做漫反射。都遵守反射定律。7、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像与物对应

32、点的连线垂直于平面镜。8、凸面镜和凹面镜:凸面镜对光线有发射作用;凹面镜对光线有汇聚作用。9、光的折射: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它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1 0、光的三原色: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能产生各种色光。1 1、红外线和紫外线:在光谱上红光以外的光线叫做红外线,紫光以外叫做紫外线。红外线可以进行遥控,可制成红外线夜视仪。紫外线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可用来毒灭菌,过量的紫外线照射会引起皮肤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了解光在真空中的速度C=3 X 1 0 Ws.(2)了解光在一些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

33、射,认识光的反射规律,理解光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3)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4)初步了解凹面镜和凸面镜对光线的作用,了解它们的应用。(5)了解光的折射现象,了解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如另一种介质时的偏折规律,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6)了解色散现象,知道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知道光的三原色。(7)初步了解太阳光谱和看不见的光,初步认识红外线和紫外线就及其作用。2、过程与方法:(1)观察光在空气中和水中传播的实验,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2)通过实验,观察光的反射现象,体验和感悟我们是如何看到不发光的

34、物体的。(3)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4)通过观察,认识折射现象,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5)通过是收集、交流关于红外线和紫外线的资料,获得处理信息的方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态度。(2)通过探究性的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3)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4)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 得“发现”成功的喜悦。(5)初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有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意识。教学重、难点:1、重点:(1)光的直

35、线传播。(2)用探究法研究光的反射定律。(3)平面镜成像的特点。(4)光的折射现象。(5)红外线和紫外线的作用。2、难点:(1)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简单的光现象。(2)用光的反射解释一些简单现象。(3)虚像的概念。(4)解释简单的折射现象。(5)红外线和紫外线的作用及其应用。课时划分:本章共分5节,7个课时。一、光的传播1课时二、光的反射1课时三、平面镜成像1课时四、光的折射1课时五、光的色散六、看不见的光小结与复习1课时1课时1课时第7课 时 2.1光 的 传 播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可以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2)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3)了解光在真空中的

36、传播速度C=3 X 1 0 m/s.8(4)了解天文学中的长度单位:光年。2、过程与方法:观察光在空气中和水中传播的实验现象,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通过亲身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以后的学习打基础。教学重、难点:1、重点:光的直线传播。2、难点: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简单的光现象。教学方法:探究法 实验法 观察法教具准备:激光笔 几支烟 火柴 盛有水的水槽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列举光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加深对光的感性认识,提高兴趣。二、进行新课1、光源:能发光的物体

37、叫做光源。(1)天然光源:太阳 萤火虫 水母(2)人造光源:电 灯 蜡 烛讨论:月亮是光源吗?月亮本身并不发光,它是反射的太阳光,所以它不是光源。2、光的传播提出问题:光是怎样传播的?猜想假设:(1)光可以在真空中、透明介质中传播。(2)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实验验证:演 示1:(1)太阳光可以通过宇宙空间传播到地球,说明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2)透过窗户玻璃可以看到室外的景物,说明光可以在玻璃中传播。(3)透过河水可以看到水中的鱼,说明光可以在水中传播。演示2:(1)让光穿过烟雾,观察它的传播路径。(2)在暗室里将一束光射入水中,观察光在水中的路径。实验结论:(1)光可以在真空中

38、、透明介质中传播。(2)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3、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简单的光现象(1)影子的形成。(2)日食和月食的形成。(3)小孔成像。(4)树荫下的圆形光斑。(5)射击瞄准要求三点一线。4、光速问:打雷时,雷声和闪电同时同地发生,但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说明了什么?答:光速比声速快。(1)真空中:C=3 X 1 0 m/s.(2)空气中:略小于C。水中:一C42玻璃中:一C3(3)光在各种介质中的速度都小于真空中的速度。5、阅读课文:我们看到了古老的光光年是最大的长度单位。6、典型例题(1)下列选项中不同于其它光源的是()A、太阳 B、水母 C、电灯 D、萤火虫(2)

39、下列现象中,不能利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解释的是()A、雨后的彩虹B、射击瞄准时三点一线C、操场上同学们排队看齐D、挖掘隧道时用激光引进掘进机三、小结1、光源2、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3、光 速:C=3 X 1 0 m/s四、作业P 3 8 1、2、3、4五、板书设计2.1光的传播1、光源:能发光的物体,如太阳、电灯。2、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O3、光速:C=3X10 m/so4、光年:光在一年内通过的距离,是表示长度的单位。六、教学反思:第8课 时 2.2光 的 反 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光在一些物体的表面可以发生反射。(2)认识光的反射规律,了解法线、入射光

40、线、反射光线以及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含义。(3)理解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4)了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观察光的反射现象。(2)体验和感悟我们是如何看到不发光的物体的。(3)经历探究“光的反射定律”,获得比较全面探究活动的体验。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探究观察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2)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教学重、难点:1、重点:用探究的方法研究光的反射规律。2、难点: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教学方法:探究法 实验法 讲练法 归纳法教具准备:激光笔 平面镜 白纸板 量角器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1、什么是

41、光源?2、光的传播有什么特点?3、真空中的光速是多大?4、光的直线传播可以解释哪些现象?二、进行新课1、光的反射现象我们为什么可以看到不发光的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可以看到课桌上的书;晚匕房间里关上灯,什么也看不到,打开灯就可以看到房间里的东西?结论:光在物体的表面可以发生反射,使人们看到不发光的物体。2、探究光的反射定律阅读课本3 9 4 0页,思考;(1)白纸板的作用是什么?(2)什么是入射角和反射角?(3)什么是法线?0 B是反射光线:离开平面镜0 N是法线:垂直于平面镜,一般用虚线表示。/i是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r是反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演示实验: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桌面上

42、,再把一张可以折叠的白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如下图所示:(I)让一束光贴着白纸板沿某个角度射到0点上作用是显示光的传播路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在白纸板上描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2)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重 做 次,换另一种颜色的笔描出光的径迹。平面镜用量角器量出/i和N r的大小,填入下表中。(3)将 白 纸 板 沿O N向前折或向后折,观察反射光线是否在白纸板上?第一次学生初步总结实验结论,老师完善光的反射定 律。第二次光 的 反 射 定 律:在 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4)如果让入射光线逆着反射光线的方向入射,

43、同学们猜想一下反射光线将沿什么方3、漫反射(1)镜面反射:反射面光滑。(2)漫反射:反射面凹凸不平。4、典型例题(1)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2 0 ,那么反射光线 与 入 射 光 线 的 夹 角 为()A、4 0 B、7 0 C、1 4 0 D、1 1 0(2)我们能从不同的方向看到课桌上的书本,是 因 为()A、书本会发光 B、书本发生漫反射C、书本发生镜面反射 D、眼睛发出的光射到书本上(3)画出下图的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并标明入射角和反射镜。三、小结1、光的反射定律2、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3、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四、作业:P 4 1 1、2、3第9课 时 2.3 平 面 镜 成 像教学

44、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3)理解I I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4)初步理解凹面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凸面镜对光的发散作用。2、过程与方法:(1)经 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数据的记录。(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义。(3)通过观察感知球面镜对光的作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 探 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 得“发现”成功的喜悦。(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3)通过对平面镜和球面镜的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教学重、难点:1、重点:(1)平面

45、镜成像的特点。(2)平面镜的应用。2、难点:(1)虚像是怎样形成的。(2)球面镜的应用教学方法:探究法 实验分析法教具准备:玻璃板 相同的蜡烛2只 火柴 白纸 刻度尺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平时在你照镜子的时候,可以在镜子里看到另外一个“你”,这 个“你”是怎样形成的呢?这与光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个问题:平面镜成像。二、进行新课1、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时有什么特点呢?(2)猜想或假设:像与物大小相等;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垂直于平面镜。(3)设计和进行实验:照课本图2.3 T那样,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纸,纸上竖一玻璃板,作为平面镜,在纸上 记下

46、平面镜的位置,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同样的蜡烛,竖立着在平面镜的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个位置就是前面蜡烛像的位置,就记下这两个位置,实验时注意观察蜡烛的大小和它的像的大小是否相同。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做上面的实验。用直线把每次蜡烛和它的像连起来,用刻度尺测量它们到平面镜的距离,记入下表。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第一次第二次思考:实验中为什么用玻璃板而不用平面镜?因为玻璃板既透光又反光,便于观察。选用相同的蜡烛的目的是什么?便于比较物与像的大小。玻璃板是厚的好还是薄的好?薄的好。(4)实验结论:像和物

47、的大小相等;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2、虚像在上面的实验中,平面镜的后面并没有点燃的蜡烛,我们却能看到烛焰,若将一张白纸放在平面镜后像的位置,纸上并没有蜡烛的像,这说明蜡烛的像并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因此蜡烛的像叫做虚像。虚像就是发光点射到平面镜上的所有光线的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成像过程如下图:3、凸面镜和凹面镜(1)凸面镜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应用:汽车观后镜街头拐弯处的反光镜(2)凹面镜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应用:太阳灶手电筒的反光装置反射式天文望远镜4、典型例题(1)某人身高L 5 m,站在平面镜前1.2 m 处,平面镜的高度为1.1 m,则人的

48、像的高度是m,人与像的距离是 m(2 )利用对称法作出下列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三、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四、作业:P 4 5 1、2、3五、板书设计:2.3 平面镜成像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等大、等距、垂直、虚像2、虚像: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凸面镜:使光线发散。3、球面镜凹面镜:使光线会聚。第1 0课 时2.4 光 的 折 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光的折射现象。(2)了解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或其它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3)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认识折射现象。(2)体验山折射引起的错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学生进

49、行安全教育,增加安全意识。(2)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情感。教学重、难点:1、重点:知道光的折射现象。2、难点:解释简单的折射现象。教学方法:实 验 法 归 纳 法 讲练结合法 讨论法教具准备:激 光 笔 水 槽 白 塑 料 光 屏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让学生做两个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 验 1:在碗中盛满水,把筷子斜插入水中,从侧面斜视水面,会发现筷子看上去好像向上弯折了。实验2:在空的杯子里放一枚硬币,移动杯子,使眼睛刚刚看不到硬币,保持眼睛和杯子位置不变,向杯子慢慢加入水,随着水面的升高,观察者看到了硬币,还会发现硬币升高了。在上述的实验中,学生看到弯

50、折的筷子和升高的硬币,是由于光在水和空气的界面上发生了一种光现象,者就是本节课要学习的光的折射。二、进行新课1、折射现象(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反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2)有关折射的概念:如下图入射光线:A 0折射光线:0 B法线:郴-垂直于界面。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折射角: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2、折射定律:(1)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 平面内。(2)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或其它介质中时,入射角大于折射角。(3)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4)垂直入射时反向不变。3、光路的可逆性: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4、利用光的折射解释一些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