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重点.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重点.pdf(10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一初中八年级数学组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1 1.1 全等三角形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领会全等三角形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的有关概念.2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全等三角形性质的过程,能在全等三角形中正确找出对应边、对应角.3.情 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观察、操作、分析能力,体会全等三角形的应用价值.重、难点与关键1 .重点:会确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2 .难点:掌握找对应边、对应角的方法.3 .关键:找对应边、对应角有下面两种方法:(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2)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
2、夹的角是对应角.教具准备四张大小一样的纸片、直尺、剪刀.教学方法采 用“直观感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举出形状、大小相同的实例,加深认识.教学过程一、动手操作,导入课题1 .先在其中一张纸上画出任意一个多边形,再用剪刀剪下,思考得到的图形有何特点?2 .重新在一张纸板上画出任意一个三角形,再用剪刀剪下,思考得到的图形有何特点?【学生活动】动手操作、用脑思考、与同伴讨论,得出结论.【教师活动】指导学生用剪刀剪出重叠的两个多边形和三角形.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事先在纸上画出三角形,然后固定重叠的两张纸,注意整个过程要细心.【互动交流】剪出的多边形和三角形,可以看出:形状、大小相同,能够完
3、全重合.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用“丝”表示.概念: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教师活动】在纸版上任意剪下一个三角形,要求学生手拿一个三角形,做如下运动:平移、翻折、旋转,观察其运动前后的三角形会全等吗?【学生活动】动手操作,实践感知,得出结论:两个三角形全等.【教师活动】要求学生用字母表示出每个剪下的三角形,同时互相指出每个三角形的顶点、三个角、三条边、每条边的边角、每个角的对边.【学生活动】把两个三角形按上述要求标上字母,并任意放置,与同桌交流:(1)何时能完全重在一起?(2)此时它们的顶点、边、角有何特点?【交流讨论】通过同桌交流,实验得出下面结论:1 .任意放置时,并不
4、一定完全重合,只有当把相同的角旋转到一起时才能完全重合.2 .这时它们的三个顶点、三条边和三个内角分别重合了.3 .完全重合说明三条边对应相等,三个内角对应相等,对应顶点在相对应的位置.【教师活动】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给予补充和语言上的规范.1 .概念:把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重合到一起,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2 .证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如果本图1 1.1 2 4 A B C 和D B C 全等,点 A和点D,点 B和点B,点 C和点C 是对应顶点,记作A B C 也D B C.【问题提出】课本图1 1.1-1 中,A
5、 A B C 丝4 D E F,对应边有什么关系?对应角呢?【学生活动】经过观察得到下面性质:1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2 .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二、随堂练习,巩固深化课本P4 练习.【探研时空】1 .如 图 1所示,4 A C F 四Z D B E,Z E=Z F,若 A D=2 0 c m,B C=8 c m,你能求出线段A B 的长吗?与同伴交流.(A B=6)图22 .如 图 2所示,A B C gA A E C,N B=3 0 ,Z A C B=8 5 ,求出a A E C 各内角的度数.(Z A E C=3 0 ,Z E A C=6 5 ,Z E C A=8 5 )三、课堂总结
6、,发展潜能1.什么叫做全等三角形?2 .全等三角形具有哪些性质?四、布置作业,专题突破1 .课本P4习题1 1.1第1,2,3,4 题.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板书设计把黑板分成左、中、右三部分,左边板书本节课概念,中间部分板书“思考”中的问题,右边部分板书学生的练习.疑难解析由于两个三角形的位置关系不同,在找对应边、对应角时,可以针对两个三角形不同的位置关系,寻找对应边、角的规律:(1)有公共边的,公共边一定是对应边;(2)有公共角的,公共角一定是对应角;(3)有对顶角的,对顶角一定是对应角;两个全等三角形中一对最长的边(或最大的角)是对应边(或角),一对最短的边(或最小的角)是对应边(或角)
7、.11.2.1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SS)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内容是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S S S),及利用全等三角形进行证明.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会 应 用“边边边”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2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边边边”判定全等三角形的过程,解决简单的问题.3.情 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能力,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重、难点与关键1 .重点:掌 握“边边边”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2 .难点:理解证明的基本过程,学会综合分析法.3 .关键:掌握图形特征,寻找适合条件的两个三角形.教具准备一块形状如图1 所示的硬纸片,直尺,圆规.(1)(2)教学方法采 用“
8、操作实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形成直观形象.教学过程一、设疑求解,操作感知【教师活动】(出示教具)问题提出: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损坏后,只剩下如图2所示的残片,你对图中的残片作哪些测量,就可以割取符合规格的三角形玻璃,与同伴交流.【学生活动】观察,思考,回答教师的问题.方法如下:可以将图1的玻璃碎片放在一块纸板上,然后用直尺和铅笔或水笔画出一块完整的三角 形.如 图 2,剪下模板就可去割玻璃了.【理论认知】如果a A B C 丝Z A B C,那么它们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 等.反之,如果A A B C 与AA,B,C满足三条边对应相等,三个角对应相等,即 A B=A B ,B C=B C
9、 ,CK=C A ,Z A=Z A;,N B=/B ,ZC=Z C,.这六个条件,就能保证a A B C 咨4 A B C ,从刚才的实践我们可以发现:只要两个三角形三条对应边相等,就可以保证这两块三角形全等.信不信?【作图验证】(用直尺和圆规)先任意画出一个 A B C,再画一个A A B C ,使 A B =A B,B C =B C,C A =C A.把画出的4 A B C剪下来,放在a A B C 上,它们能完全重合吗?(即全等吗)【学生活动】拿出直尺和圆规按上面的要求作图,并验证.(如课本图1 1.2-2 所示)画一个A A B C ,使 A B =A B ,A C=A C,B C=B
10、 C:1 .画线段取B C=B C;2 .分别以B、C为圆心,线段A B、A C 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A;3.连接线段A B、A C.【教师活动】巡视、指导,引入课题:“上述的生活实例和尺规作图的结果反映了什么规律?”【学生活动】在思考、实践的基础上可以归纳出下面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定理.(1)判定方法: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筒写成“边边边”或“S S S”).(2)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推理过程,叫做证明三角形全等.【评析】通过学生全过程的画图、观察、比较、交流等,逐步探索出最后的结论边边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得到了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同时增强了数学体验.二、范例点击,应用所学
11、【例 1】如课本图1 1.2 3 所示,A B C 是一个钢架,A B=A C,A D 是连接点A与 B C 中点D的支架,求证 A B D A A C D.(教师板书)【教师活动】分析例1,分析:要证明a A B l)四 A C D,可看这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是否对应相等.证明:是 B C 的中点,A,B D=C Dy/在a A B D 和4 A C D 中 B D CABAC,BD=CD,ADAD.,.A B D A A C D (S S S).【评析】符 号“”表 示“因为”,表 示“所以;从 例 1 可以看出,证明是由题设(已知)出发,经过一步步的推理,最后推出结论(求证)正确的过程.书
12、写中注意对应顶点要写在同一个位置上,咖个三角形先写,哪个三角形的边就先写.三、实践应用,合作学习【问题思考】已知A C=F E,B C=D E,点 A、D、B、F 在直线上,A D=F B (如图所示),要 用“边边边”证明A A B C 四F D E,除了已知中的A C=F E,B C=D E 以外,还应该有什么条件?怎样才能得到这个条件?【教师活动】提出问题,巡视、引导学生,并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学生活动】先独立思考后,再发言:还应该有A B=F D,只要A D=F B 两边都加上D B 即可得到A B=F D.”【教学形式】先独立思考,再合作交流,师生互动.四、随堂练习,巩固深化课本
13、P 8 练习.【探研时空】如图所示,A B=D F,A C=D E,B E=C F,B C 与 E F 相等吗?你能找到一对全等三角形吗?说明你的理由.(B C=E F,A B C A D F E)五、课堂总结,发展潜能1 .全等三角形性质是什么?2 .正确地判断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利用全等三角形处理问题的基础,你是怎样掌握判断对应边、对应角的方法?3 .“边边边”判定法告诉我们什么呢?(答:只要一个三角形三边长度确定了,则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就完全确定了,这就是三角形的稳定性)六、布置作业,专题突破1 .课本P 1 5 习题1 1.2第 1,2题.2 .选用课时作业设计.板书设计把
14、黑板平均分成三份,左边部分板书“边边边”判定法,中间部分板书例题,右边部分板书练习.疑难解析证明中的每一步推理都要有根据,不 能“想当然”,这些根据,可以是已知条件,也可以是定义、公理、已学过的重要结论.1 1.2.2三角形全等判定(SAS)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内容是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S A S),及利用全等三角形证明.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领会“边角边”判定两个三角形的方法.2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的过程,学会解决简单的推理问题.3 .情 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合情推理能力,感悟三角形全等的应用价值.重、难点及关键1.重点:会 用“边角边”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2.难点:应
15、用结合法的格式表达问题.3.关键:在实践、观察中正确选择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教具准备投影仪、直尺、圆规.教 学 方 法 采 用“操作实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感受.教学过程一、回顾交流,操作分析【动手画图】【投影】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学生活动】动手用直尺、圆规画图.已知:ZAOB.求作:N A QM 使NA QiB尸NAOB.【作法】(1)作射线OiA|;(2)以点。为圆心,以适当长为半径画弧,交 0 A 于点C,交 0 B 于点D;(3)以点01为圆心,以0 C 长为半径画弧,交 0IA|于点Ci;(4)以点C i为圆心,以 C D 长为半径画弧,交前面的弧于点D|;(5)过点
16、D i作射线01B”N A QIBI就是所求的角.【导入课题】教师叙述:请同学们连接CD、C.D.,回忆作图过程,分析aC O D 和C QQi中相等的条件.【学生活动】与同伴交流,发现下面的相等量:00=0(01,OC=O,Cp ZCOD=ZCIO1D1,ZXCOD丝C R D.归纳出规律: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角边”或“SAS”).【评析】通过让学生回忆基本作图,在作图过程中体会相等的条件,在直观的操作过程中发现问题,获得新知,使学生的知识承上启下,开拓思维,发展探究新知的能力.【媒体使用】投影显示作法.【教学形式】操作感知,互动交流,形成共识.二、范例点击,
17、应用新知【例 2】如课本图11.2-6所示有池塘,要测池塘两侧A、B 的距离,可先在平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 A和 B的点,连接AC并延长到D,使 CD=CA,连接BC并延长到E,使 CE=CB,连接D E,那么量出DE的长就是A、B的距离,为什么?ABcE-【教师活动】操作投影仪,显 示 例 2,分析:如果能够证明a A B C 丝Z X D E C,就可以得出A B=D E.在4 A B C和A D E C 中,C A=C D,C B=C E,如果能得出N 1=N 2,A A B C 和A D E C 就全等了.证明:在A B C 和A D E C 中CA=CD Z1=Z2CB=CEA A
18、 A B C A D E C (S A S).A B=D E想一想:N 1=N 2 的依据是什么?(对顶角相等)A B=D E 的依据是什么?(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学生活动】参与教师的讲例之中,领 悟“边角边”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学会分析推理和规范书写.【媒体使用】投影显示例2.【教学形式】教师讲例,学生接受式学习但要积极参与.【评析】证明分别属于两个三角形的线段相等或角相等的问题,常常通过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来解决.三、辨析理解,正确掌握【问题探究】(投影显示)我们知道,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由“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条件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吗?为什么?【
19、教师活动】拿出教具进行示范,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问题的本质.操作教具:把-长一短两根细木棍的一端用螺钉较合在一起,使长木棍的另端与射线B C 的端点B重合,适当调整好长木棍与射线B C 所成的角后,固定住长木棍,把短木棍摆起来(课 本 图 1 1.2-7),出现一个现象:A B C 与a A B D 满足两边及其中一边对角相等的条件,但 A B C 与A A B D 不全等.这说明,有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学生活动】观察教师操作教具、发现问题、辨析理解,动手用直尺和圆规实验次,做法如下:(如图 1 所示)AB C C T(1)画/ABT;(2)以A为圆心,以适当长
20、为半径,画弧,交BT于C、C;(3)连 线AC,AC,ABC与ABC不全等.【形成共识】“边边角”不能作为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教学形式】观察、操作、感知,互动交流.四、随堂练习,巩固深化课本P10练习第1、2题.五、课堂总结,发展潜能1.请你叙述“边角边”定理.2.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思路是:首先分析条件,观察已经具备了什么条件;然后以已具备的条件为基础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来确定还需要证明哪些边或角对应相等,再设法证明这些边和角相等.六、布置作业,专题突破1.课本P15习 题11.2第3、4题.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板书设计把黑板分成左、中、右三部分,其中右边部分板书“边角边”判
21、定法,中间部分板书例题,右边部分板书练习题.1 1.2.3 三角形全等判定(A S A)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内容是探索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SA,AAS),及利用全等三角形的证明.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 解“角边角”、“角角边”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角边角”、“角角边 判定三角形全等的过程,能运用已学三角形判定法解决实际问题.3.情 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几何推理意识,发展思维,感悟全等三角形的应用价值.重、难点与关键1 .重点:应 用“角边角”、“角角边”判定三角形全等.2 .难点:学会综合法解决几何推理问题.3.关键:把握综合分析法的思想,寻找问题的切入点.教具准
22、备投影仪、幻灯片、直尺、圆规.教学方法采 用“问题教学法”在情境问题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学过程一、回顾交流,巩固学习【知识回顾】(投影显示)情境思考:1 .小菁做了一个如图1 所示的风筝,其中N E D H=N F D H,E D=F D,将上述条件注在图中,小明不用测量就能知道E H=F H 吗?与同伴交流.答 案:能,因为根据“S A S”,可以得到 E D H J 4 F D H,从而E H=F H 2 .如 图 2,A B=A D,A C=A E,能添上一个条件证明出 A B C g a A D E 吗?答案:B C=D E (S S S)或/B A C=Z D A E (S A
23、S).3.如果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一定会全等吗?试举例说明.【教师活动】操作投影仪,提出问题,组织学生思考和提问.【学生活动】通过情境思考,复习前面学过的知识,学会正确选择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小组交流,踊跃发言.【教学形式】用问题牵引,辨析、巩固已学知识,在师生互动交流过程中,激发求知欲.二、实践操作,导入课题【动手动脑】(投影显示)问题探究:先任意画一个A A B C,再画出一个A A B C ,使 A B =A B,ZAZ=Z A,ZB1=Z B (即使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把画出的A A B C剪下,放到A A B C 上,它们全等吗?【学生活动】动手操作,感
24、知问题的规律,画图如下:画一个A A B C,使 A B =A B,/A =N A,N B =/B:1 .画 A B =A B;2 .在 A B的同旁画/D A B =Z A,N E B A =N B,A D,B E 交于点 C。探究规律: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角边角”或“A S A”).【知识铺垫】课本图1 1.2 8中,N A =Z A,ZBf=N B,那么/C=N A C B 吗?为什么?【学生回答】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Z C=1 8 0 -NA-/B ,Z C=1 8 0 -Z A-Z B,由于N A=/A ,Z B=Z B,.Z C=Z C,.【教师提问
25、】在A B C 和A D E F 中,Z A=Z D,Z B=Z E,B C=E F (课本图1 1.2 9),A A B C 与A D E F 全等吗?【学生活动】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以 及“A S A”很快证出A A B C 丝A E F D,并且归纳如下:归纳规律: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与成A A S).三、范例点击,应用所学【例 3】如课本图11.2 10,D在 A B 上,E 在 A C 上,A B=A C,Z B=Z C,求证:A D=A E.【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分 析 例 3.关键是寻找到和已知条件有关的4 A C D 和 A B E,再证它们全
26、等,从而得出A D=A E.证明:在4 A C D 与A A B E 中,Z=N A(公共角)AC ABNC=NB.,.A C D A A B E (A SA).A D=A E【学生活动】参与教师分析,领会推理方法.【媒体使用】投影显示例3.【教学形式】师生互动.【教师提问】三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学生活动】与同伴交流,得到有三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会全等,拿出三角板进行说明,如图3,下面这块三角形的内外边形成的aABC和AA B C 中,NA=NA,ZB=ZB,/C=N C,但是它们不全等.(形状相同,大小不等).四、随堂练习,巩固深化课本P13练习第1,2题.五、课堂总结,
27、发展潜能1.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有几种方法?如何正确选择和应用这些方法?2.全等三角形性质可以用来证明哪些问题?举例说明.3.你在本节课的探究过程中,有什么感想?六、布置作业,专题突破1.课本P15习题11.2第5,6,9,10题.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板书设计把黑板分成三部分,左边部分板书“角边角”、“角角边”判定法,中间部分板书例题、画图,右边部分板书练习.11.2.4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综合探究)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内容是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的综合运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并会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的四种判定方法的过程,能进行合情推理.3.情
28、 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几何思维,体会几何学的应用价值.重、难点与关键1.重点:运用四个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2.难点:正确选择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充分应用“综合法”进行表达.3.关键:把握问题的因果关系,从中寻找思路.教具准备投影仪、幻灯片、直尺、圆规.教学方法采 用“讲.练”结合的教学法,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儿何的分析思想.教学过程一、分层练习,回顾反思【课堂演练】1 .已知A A B C 丝B C,且/A=4 8 ,Z B=3 3 ,A Bz=5 c m,求N C 的度数与 A B 的长.【教师活动】操作投影仪,组织学生练习,请一位学生上台演示.【学生活动】先独立完成演练1,然后再与同
29、伴交流,踊跃上台演示.解:在A A B C 中,N A+/B+N C=1 8 0A Z C=1 8 0-(Z A+Z B)=9 9,A B C A A*B C ,Z C=Z C ,:.ZCZ=9 9 ,,A B=A B =5 c m.【评析】表示两个全等三角形时,要把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位置上,这时解题就很方便.2 .已知:如 图 1,在 A B、A C 上各取一点E、D,使 A E=A D,连点 0,连接 A O,Z 1=Z 2.求证:Z B=Z C.【思路点拨】要证两个角相等,我们通常用的办法有:(1)两接 B D、C E 相交于直线平行,同位角或内错角相等;(2)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30、(3)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待学).根据本题的图形,应考虑去证明三角形全等,由已知条件,可知A D=A E,Z l=N 2,A 0是公共边,叫A D O A A E O,则可得至I J O D=O E,Z A E 0=Z A D 0,Z E O A=Z D O A,而要证N B=/C 可 以 进 一 步 考 查 出 O C D,而由上可知O E=O D,Z B 0E=Z C 0D (对顶角),Z B E 0=Z C D 0(等角的补角相等),则可证得a O B F 丝 O C D,事实上,得到N A E O=/A O D 之后,又有Z B 0E=N C 0D,由外角的关系,可得出/B=/C,这
31、样更进一步简化了思路.【教师活动】操作投影仪,巡视、启发引导,关 注“学困生”,请学生上台演示,然后评点.【学生活动】小组合作交流,共同探讨,然后解答.【媒体使用】投影显示演练题2.【教学形式】分组合作,互相交流.【教师点评】在分析一道题目的条件时,尽量把条件分析透,如匕题当证明A A D O 也4 A E O 之后,可以得到 O D=O E,Z A E O=Z A D O,Z E 0 A=Z D 0 A,这些结论虽然在进一步证明中并不一定都用到,但在分析时对图形中的等量及大小关系有了正确认识,有利于进一步思考.证 明 在 A A E O 与A A D O 中,A E=A D,/2=N 1,A
32、 O=A O,.,.A E O A A D O (S A S),A Z A E O=Z A D O.又:N A E O=N E O B+N B,Z A 0D=Z D 0C+Z C.又./E O B n/D O C (对应角),;.N B=/C.3.如图 2,已知/B A C=N D A E,Z A B D=Z A C E,B D=C E.求证:A D=A E.【思路点拨】欲证相等的两条线段A D、A E 分别在a A B D 和A A C E 中,由于B D=C E,Z A B D=Z A C E,因此要证明4 A B D丝4ACE,则需证明N B A D=ZCAE,这由已知条件N B A C
33、=/DA E容易得到.【教师活动】操作投影仪: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学生活动】分析、寻找证题思路,独立完成演练题3.证明:N B A C=/DA EZ B A C-Z DA C=Z DA E-Z DA C 即/B A D=/C A E在4 A B D 和4 A C E 中,V B D=C E,Z A B D=Z A C E,Z B A D=Z C A E,A A A B D A A C E (A A S),.A D=A E.【媒体使用】投影显示演练题3.【教学形式】讲练结合.二、随堂练习,继续巩固图 21.如图3,点 E 在 A B 上,A C=A D,Z C A B=Z DA B,Z X A
34、C E与4 A D E 全等吗?Z X A C B 与4 A D B 呢?请说明理由.D 答案:Z A C E丝z A DE,A A C B A A D B,根据“S A S”.2.如图4,仪器A B C D可以用来平分一个角,其中A B=A D,B C=DC,将仪器上的点A与N P R Q 的顶点R重合,调整A B 和 A D,使它们落在角的两边上,沿 A C 画一条射线A E,A E 就是N P R Q 的平分线,你能说明其中道理吗?小明的思考过程如下:AB=AD【教学形式】小组合作交流.二、随堂练习,巩固深化 o”一B课本P 1 9 练习.【学生活动】动手画图,从中得到:直线C D 与直
35、线A B 是互相垂直的.【探研时空】(投影显示)如课本图1 1.3 3,将N A 0 B 对折,再折出一个直角三角形(使第一条折痕为斜边),然后展开,观察两次折叠形成的三条折痕,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教师活动】操作投影仪,提出问题,提问学生.【学生活动】实践感知,互动交流,得出结论,“从实践中可以看出,第 条 折 痕 是 N A 0 B 的平分线0 C,第二次折叠形成的两条折痕P D、P E 是角的平分线上点到N A 0 B 两边的距离,这两个距离相等论证如下:已知:0 C是N A 0 B 的平分线,点 P在 0 C上,P D 1 O A,P E O B,垂足分别是D、E (课本图1 1.3 4
36、)求证:P D=P E.证明:P D J _ O A,P E 1 O B,n X:.Z P D 0=Z P E 0=90 在APDO和a p E o 中,OEB4PD0=ZPEO,ZAOC=NBOC,OP=OP,.PDO丝PEO(AAS)APD=PE【归纳如下】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教学形式】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合作交流.三、情境合一,优化思维【问题思索】(投影显示)如课本图11.35,要 在 S 区建一个集贸市场,使它到公路、铁路的距离相等,离公路与铁路交叉处500米,这个集贸市场应建于何处(在图上标出它的位置,比例尺为1:20 000)?【学生活动】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动手
37、操作探究,获得问题结论.从实践中可知:角平分线匕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将条件和结论互换: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也在角的平分线.证明如下:已知:PD1OA,PEO B,垂足分别是 D、E,PD=PE.求证:点 P 在NA0B的平分线上.证明:经过点P 作射线0C.VPD10A,PE10B.,.ZPD0=ZPE0=90o在 RtZSPDO 和 Rt/XPEO 中,OP=OP,PD=PE,ARtAPDORtAPEO(HL),/AOC=NBOC,.0C是NA0B的平分线.【教师活动】启发、引导学生;组织小组之间的交流、讨论;帮 助“学困生”.【归纳】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教学形
38、式】自主、合作、交流,在教师的引导下,比 较 1 1 述两个结论,弄清其条件和结论,加深认识.四、范例点击,应用所学【例】如课本图1 1.3 6,4 A B C 的角平分线B M,C N 相交于点P,求证:点 P到三边AB,B C,C A 的距离相等.【思路点拨】因为已知、求证中都没有具体说明哪些线段是距离,而证明它们相等必须标出它们.所以这一段话要在证明中写出,同辅助线样处理.如果已知中写明点P到三边的距离是哪些线段,那么图中画实线,在证明中就可以不写.【教师活动】操作投影仪,显示例子,分析例子,引导学生参与.证明:过点P 作 P D、P E、P F分别垂直于AB、B C、C A,垂足为1)
39、、E、F.A B M 是Z AB C的角平分线,点 P在 B M 上.P D=P E同 理 P E=P F,P D=P E=P F即点P到边AB、B C、CA的距离相等.【评析】在几何里,如果证明的过程完全一样,只是字母不同,可以用“同理”二字概括,省略详细证明过程.【学生活动】参与教师分析,主动探究学习.五、随堂练习,巩固深化课本P22练习.六、课堂总结,发展潜能1 .学生自行小结角平分线性质及其逆定理,和它们的区别.2 .说明本节例子实际上是证明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的问题,说明这一点是三角形的内切圆的 圆 心(为以后学习设伏).七、布置作业,专题突破1 .课本P 2 2 习题1 1
40、.3第 1、2、3 题.2 .选用课时作业设计.板书设计把黑板分成三部分,左边部分板书概念、定理等,中间部分板书探究,右边部分板书例题,重复使用时,中间部分和右边部分板书练习题.第 十 二 章 轴 对 称12.1 轴 对 称(一)教学目标I .在生活实例中认识轴对称图.2.分析轴对称图形,理解轴对称的概念.教学重点: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教学难点:能够识别轴对称图形并找出它的对称轴.教学过程I.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对称的世界中,许多建筑物都设计成对称形,艺术作品的创作往往也从对称角度考虑,自然界的许多动植物也按对称形生长,中国的方块字中些也具有对称性对称给我们带来多少美的感受!初步
41、掌握对称的奥秒,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发现一些图形的特征,还可以使我们感受到自然界的美与和谐.轴对称是对称中重要的一种,从这节课开始,我们来学习第十二章:轴对称.今天我们来研究第一节,认识什么是轴对称图形,什么是对称轴.I I.导入新课出示课本的图片、观察它们都有些什么共同特征.这些图形都是对称的.这些图形从中间分开后,左右两部分能够完全重合.小结:对称现象无处不在,从自然景观到分子结构,从建筑物到艺术作品,甚至日常生活用品,人们都可以找到对称的例子.现在同学们就从我们生活周围的事物中来找一些具有对称特征的例子.我们的黑板、课桌、椅子等.我们的身体,还有飞机、汽车、枫叶等都是对称的.如课本的图12.
42、1.2,把一张纸对折,剪出一个图案(折痕处不要完全剪断),再打开这张对折的纸,就剪出了美丽的窗花.观察得到的窗花和图12.1.1中的图形,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窗花可以沿折痕对折,使折痕两旁的部分完全重合.不仅窗花可以沿一条直线对折,使直线两旁重合,上面图12.1.1 中的图形也可以沿一条直线对折,使直线两旁的部分重合.结论:如果一个图形沿一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这时,我们也说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了解了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的概念后,我们来做一做.取张质地较硬的纸,将纸对折,并用小刀在纸的中央随意刻出一个图
43、案,将纸打开后铺平,你得到两个成轴对称的图案了吗?与同伴进行交流.结论:位于折痕两侧的图案是对称的,它们可以互相重合.由此可以得到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后,折痕两侧的图形完全重合.接下来我们来探讨一个有关对称轴的问题.有些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只有一条,但有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却不止一条,有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甚至有无数条。下列各图,你能找出它们的对称轴吗?像这样,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叫做对称点.i n.随堂练习:课本P30练 习 和 P31练习IV.课时小结这节
44、课我们主要认识了轴对称图形,了解了轴对称图形及有关概念,进一步探讨了轴对称的特点,区分了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V .作业:课本P36习 题 12.1第 1、2、6、7、8 题.VI.活动与探究:课本P31思考.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全等吗?如果把一个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分成两个图形,那么这两个图形全等吗?这两个图形对称吗?过程:在硬纸板上画两个成轴对称的图形,再用剪刀将这两个图形剪下来看是否重合.再在硬纸板上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然后将该图形剪下来,再沿对称轴剪开,看两部分是否能够完全重合.结论: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全等.如果把一个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分成两个图形,这两个图形全等,并且也是成轴对称
45、的.轴对称是说两个图形的位置关系,而轴对称图形是说一个具有特殊形状的图形.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和轴对称图形,都要沿某一条直线折叠后重合;如果把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分成两部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就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反过来,如果把两个成轴对称的图形看成一个整体,那么它就是一个轴对称图形.板书设计 12.1 轴 对 称(一)一、轴对称: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叫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对称轴.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12.1轴 对 称(二)教学目标1.了解两个图形成轴对称性
46、的性质,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2.探究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3.经历探索轴对称图形性质的过程,进一步体验轴对称的特点,发展空间观察.教学重点;1.轴 对 称 的 性 质.2.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教学难点:体验轴对称的特征.教学过程I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共同探讨了轴对称图形,知道现实生活中由于有轴对称图形,而使得世界非常美丽.那么大家想一想,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呢?今天继续来研究轴对称的性质.II.导入新课:观看投影并思考.如图,A B C 和4 A B C 关于直线M N对称,点 A、B 、C 分别是点A、8、(3 的对称点,线 段 丛 、813,、0 2 与直线M N有什么
47、关系?图中A、A 是对称点,A A 与 MN垂直,B B 和 C C 也与M N垂直.A A、B B 和 C C 与 M N除了垂直以外还有什么关系吗?ABC与4 A B C 关于直线M N对称,点 A 、B 、C 分别是点A、B、C 的对称点,设 A A 交对称轴M N于点P,将aA B C 和A A B C 沿 M N对折后,点 A 与 A 重合,于是有AP=A P,ZMPA=ZMPAZ=90.所以A A、B B 和 C C 与 M N除了垂直以外,MN还经过线段 AA、B B 和 C C 的中点.对称轴所在直线经过对称点所连线段的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我们把经过线段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
48、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自己动手画一个轴对称图形,并找出两对称点,看下对称轴和两对称点连线的关系.我们可以看出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关于直线对称一样,对称轴所在直线经过对称点所连线段的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归纳图形轴对称的性质: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称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类似地,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称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下面我们来探究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探究1如下图.木条L 与 AB钉在一起,L 垂直平分AB,P|,P2,P 3,点,分别量一量点口,P2,P 3,到 A 与 B 的距离,你有什么发现?1.用平面图将上述问题进行转
49、化,先作出线段A B,过 A B 中点作直平分线 L,在 L 上取 P|、P2、P3,连结 AP|、AP2 BP,.BP2、CP),2.作好图后,用直尺量出AP|、AP2、BP|、BP?、CP】、CP2讨论是 L 上的A B 的垂CP2-发 现 什么样的规律.探究结果: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即 AP|=BP“AP2=BP2,-证明.证法一:利用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如下图,在aAPC和ABPC中,J rPC=PC/A A P C A B P C =P A=P B.证法二:利用轴对称性质.由于点C是线段AB的中点,将线段AB沿直线L对折,线段P A 与 P B 是重合
50、的,因此它们也是相等的.带着探究1 的结论我们来看下面的问题.探 究 2 J如右图.用一根木棒和一根弹性均匀的橡皮筋,做一个简易的“弓”,“箭”通过木棒中央的孔射出去,怎么才能保持出箭的方向与木棒垂直呢?为什么?活动:1.用平面图形将上述问题进行转化.作线段AB,取其中点P,过 P作 L,在 L上取点P i、P2,连结A P|、A P2 BPI、/B P,.会有以下两种可能.2.讨论:要使L与 AB垂直,A P i、A P 2、B P i、B P 2 应满足什b B么条件?探究过程:1 .如上图甲,若 A P#B P”那么沿L将图形折叠后,A与 B不可能重合,也就是N A P P|W/B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