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教科版科学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册教科版科学教案.pdf(6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课 题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课 时1教学目标(分层)科学概念: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过程与方法: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教 学重难点重点: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难点: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教具学具电子媒体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破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小组实验:水槽1个,物体7 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
2、皮),实验记录表(教材第2 面)。教学流程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修 改 意 见一、引入课题二、学习新课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1、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2、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3、观察更多物体在学生回答学生实验学生交流汇报板书:水中的沉浮:教师从小袋子取出7 种物体,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学生实验学生交流汇报三、巩固应用观察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学生实验1、小组整理实验材料,留下水槽、萝卜、橡皮,装好另外几种物体放置一边,教师
3、出示小刀,演示切分方法学生交流汇报四、布置作业课外观察不同物体的沉和浮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砖块 沉木块 浮塑料块浮猜测与沉浮相关因素:体积大小、轻重、形状、材料、是否空心等课 题2、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课 时1教学目标(分层)科学概念:1、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质量和体积都有关。2、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质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3、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过程与方法:1、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探究物体沉浮的原因。2、学习用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沉浮的因素。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实验中理解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和思想的意义。2、感受科学原理应用于实际的巨
4、大作用。教 学重难点重点: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探究物体沉浮的原因。难点:学习用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沉浮的因素。教具学具电子媒体小组实验一:物 体7种,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小组实验二:水槽,一套相同体积不同质量的小球,一套相同质量不同体积的立方体,实验报告单。小组实验三:水 槽(与实验二共用),小瓶子,沙子若干,实验报告单。教学流程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修 改 意 见一、引入课题导入:我们已经知道,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那么,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有关系吗?学生回答二、学习新
5、课三、巩固应用四、布置作业1、按体积大小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体积大小有关系吗?2、按轻重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轻重有关系吗?3、当我们对这些物体进行比较时,为什么看不出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与沉浮之间的关系?1、潜水艇既能在水面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它是应用了什么原理呢?让我们来做个模拟实验。学生实验学生交流汇报学生实验学生交流汇报学生实验学生交流汇报学生实验学生交流汇报课外观察不同物体的沉和浮板书:2、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小球的沉浮 物体沉浮与自身的质量和体积都有关立方体的沉浮 r控制变量小 瓶 子
6、 的 沉 浮J 体积大质量小易浮,体积小质量大易沉潜水艇应用沉浮原理课 题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课 时1教学目标(分层)科学概念:1、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2、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过程与方法:1、用刻度杯测量橡皮泥排开的水量。2、用橡皮泥制作成不同的形状,使之能够浮在水面上。3、根据橡皮泥排开的水量,做出沉浮判断。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认真细致地采集数据的重要。2、在探求原因的过程中,懂得证据的重要性。教 学重难点重点: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难点:认识到认真细致地采集数据的重要。教具学具电子媒体水
7、槽1个,不溶水的橡皮泥若干块,刻度杯1个,记录表(教材第8 面)。教学流程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修 改 意 见一、引入课题二、学习新课1、导入:有的物体在水中是沉的,有的物体在水中是浮的。我们能想办法改变它们的沉浮吗?2、把一块橡皮泥放入水里,观察它的沉浮。把一块橡皮泥做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分析:改变橡皮泥形状,橡皮泥的质量有没有发生变化?橡皮泥的体积有没有发生变化?学生回答学生实验学生交流汇报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1、有没有办法能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呢?2、讨论:同一块橡皮泥,做成不同的形状,有的沉入水中,有的浮在水面上,这是什么原因呢?学生实验
8、学生交流汇报三、巩固应用比较橡皮泥排开的水量:讲授:我们把物体在水中学生实验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排开的水量可以用量杯来进行测量。方法是:放入物体后的刻度减去量杯原有水的刻度就是物体排开的水量。学生交流汇报四、布置作业思考钢铁造的大轮船为什么能浮在水上板书: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 沉浮可能发生改变船浮在水面上 排开的水量很大橡皮泥的形状量杯里的水量(毫升)放入后水面刻度排开的水量(毫升)沉浮状况实心团200沉的形状200浮 形1200浮 形2200浮 形3200课 题4、造一艘小船课 时1教学目标(分层)科学概念:1、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2、科学与
9、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过程与方法:1、探索用橡皮泥造船,不断改进船的形状,增大船浸入水中的体积。2、按照自己设计的方案制造小船,并不断改进。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不断改进设计对结果的影响。2、感受人类创造发明的历程,激发创造欲望。教 学重难点重点: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难点:探索用橡皮泥造船,不断改进船的形状,增大船浸入水中的体积。教具学具电子媒体水槽一个,橡皮泥若干,垫片或玻璃弹子若干。制作多媒体。收集船的发展史资料和各种船的模型,造个性船需要的各种材料。教学流程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修 改 意 见一、引入课题谈话
10、导入:船是人类的伟大发明。自从有了船,人们可以自由方便地在水面上行驶,也可以把很多的货物运送到远方。今天让我们来造一艘小船。不过,我们使用的造船材料是橡皮泥,而且我们进行一场别开生面的橡皮泥小船比赛。用同体积的同种品牌橡皮泥,不准有其他的添加物,比谁制造的小船装载量大。时间限制在10分钟内。学生分小组制作,测试:哪艘船装载的货物多。二、学习新船的发展史和展览会:学生说说了解了课1、阅读教材11面内容,船的发展、观看了教师随机介绍各种船模型后的2、学生补充介绍自己收体会。集的关于船的知识,要求精要。讨论如何制造自3、学生出示各类船的模己喜欢的个性船,型,集体观看。重点讨论:我想造什么样的小船?三
11、、巩固应造个性船:我希望它有什么用特点?造这艘小船 需 要 什 么 材料?出示 我的造船计划,学生分组按计划进行个性船的制作。四、布置作课外造一艘小船业板书:4、造一艘小船橡皮泥小船制作比赛造个性船 我的造船计划一、准备 二、制作 三、改进和完成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 越容易浮 装载量增大课 题5、浮力课 时1教学目标(分层)科学概念:1、上浮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2、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过程与方法:1、学习用弹簧秤测量泡沫塑料块在水中受到的浮
12、力。2、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感、态度、价值观:1、懂得方法的改进有利于研究的顺利进行。2、懂得数据在分析解释现象过程中的重要性。教 学重难点重点:上浮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难点: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教具学具电子媒体精确刻度杯一个,泡沫塑料块、木块、空瓶子、小船等物体。弹簧秤一个,一块大泡沫塑料块,一个底部带小滑轮的精确刻度杯(共用),细线,记 录 表(教 材13面)。教学流程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修 改意 见一、引入课题观察泡沫塑料块、木块、空瓶子、小船浮在水面的情况,用手指轻轻
13、按压小船,有什么感觉?分别把泡沫塑料块、木块、空瓶子压人水中,有什么感觉?学生实验学生交流汇报二、学习新课测量一块泡沫塑料块的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三、巩固应用四、布置作业浮力:1、讨论怎样测量浮力:当把泡沫塑料块压入水中时,它受到的浮力有变化吗?是多大呢?我们能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浸入水中的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大小吗?测量不同大小泡沫塑料块的浮力:教师出示三块不同大小的泡沫塑料块或者三块不同大小的木块,让学生预测:如果把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块或者木块,完全浸人水中,它们受到的浮力大小相同吗?学生实验学生交流汇报学生实验学生交流汇报课外观察不同物体的沉和浮板书:5、浮力浮力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物体
14、受到的浮力就越大浮力大于重力 上浮课 题6、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课 时1教学目标(分层)科学概念:1、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2、下沉的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过程与方法:1、设计实验验证下沉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的作用,用弹簧秤测量下沉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2、画示意图,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验实验验证的重要意义。2、懂得数据在分析解释现象过程中的重要性。教 学重难点重点: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
15、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难点:设计实验验证下沉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的作用,用弹簧秤测量下沉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教具学具电子媒体每组一个弹簧秤、一个钩码、一个底部带小滑轮的精确刻度杯、三块大小不同的石块或砖块、细线、记 录 表(教 材 15面 和 16面)。教学流程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修 改 意 见一、引入课题提 问:浮在水面上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 力 作用,那么,沉入水中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作用吗?联系生活情形,并进行推测。学生回答板书:二、课学习新测量下沉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1、测量钩码在空气中受到的重力(重量),记录在表格中。2、测量钩码分别浸人水中不同位置时对弹簧秤
16、的拉力,记录在表格中。3、计算钩码受到的浮力大小,与钩码排开的水量进行比较,找出其 中 的 联 系。(发现:一个下沉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三、用巩固应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沉浮现象: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浸入水中的体 积(排开的水量)有关,浸人水中的体积(排开的水量)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四、业布置作课外观察不同物体的沉和浮6、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下沉的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浮 力 小 于 重 力 下 沉浮 力 大 于 重 力 上 浮课 题7、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课 时1教学目标(分层)科学概念:1、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2、一定浓
17、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许多。过程与方法:1、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一发现一推测一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2、通过加热液滴和调制液体来探索未知液体的性质。3、学会给液滴加热的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确定一种物质的性质,需要很多的证据。教 学重难点重点: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一发现一推测一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难点:懂得确定一种物质的性质,需要很多的证据。教具学具电子媒体一个马铃薯,一杯清水,一杯味精水。小组实验:每组一个马铃薯、酒精灯、不锈钢调羹2个、浓盐水、40克食盐、40克白糖、2只烧杯、一根筷子。教学流程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修 改 意 见一、引入课题马铃薯
18、的沉浮:1、观察马铃薯的沉浮。(1)推测马铃薯放人水中是沉还是浮。(2)把马铃薯轻轻放人清水中,观察它的沉浮状况。(3)把马铃薯从清水杯中拿出、擦干,轻轻放人另一个杯子中,观察它的沉浮。学生实验学生交流汇报二、学习新课三、巩固应用四、布置作业怎样解释马铃薯在不同杯子中的沉浮?影响马铃薯沉浮的原因是什么?怎么解释马铃薯的沉浮现象?观察比较两种液体:1、观察两杯液体有什么不同。2、做液滴加热实验,教师先指导加热的方法,然后从两个杯子里各取几滴液体,分别滴在不锈钢调羹上加热,比较液滴变干后留下的痕迹。调制一杯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提问:是不是只要水中溶解了物质就能够使马铃薯浮起来呢?学生实验学生交流
19、汇报学生实验学生交流汇报阅读本课的资料,我们从中明白了什么?课外观察不同物体的沉和浮板书:7、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液滴加热调制液体观察一发现一推测一验证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课 题8、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课 时1教学目标(分层)科学概念:1、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2、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3、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过程与方法:1、通过简单的推测、验证活动获得数据,并转化为证据,培养逻辑思维能力。2、整理所学的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形成科学概念。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物体的
20、沉浮现象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教 学重难点重点:上浮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难点: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教具学具电子媒体每组一个钩码、一个马铃薯、一个弹簧秤、一杯清水、浓盐水、糖水、酒精、量筒、天平。教学流程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修 改 意 见一、引入课题二、学习新课测量钩码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1、用钩码代替马铃薯进行研究讨论:马铃薯在有的液体中下沉,在有的液体中上浮,是不是马铃薯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有大有小?按 照 第6课学过的方法,分别测量钩码在清水、浓盐水、三、巩固应用四、布置作
21、业2、判断塑料块的沉浮:观察教科书第20页中间的2 张图片糖水和酒精中受到的浮力大小。然后把数据进行比较,验证原来的推测。观察教科书提供的资料,判断塑料块在不同液体中的沉浮情况,并说说判断的理由。学生实验学生交流汇报根据这些物体的沉浮关系,我们能判断这些物体的轻重吗?注意:判断轻重的前提条件是同体积。课外了解比重计的作用板书:8、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测力计课 题9、热起来了课 时1教学目标(分层)科学概念:1、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2、加穿衣服会使人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
22、过程与方法:1、自主设计实验探究衣服是否能为身体增加热量。2、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并由此形成合乎逻辑的实验结论。情感、态度、价值观:1、对热现象产生探究的兴趣。2、尊重客观事实。教 学重难点重点:自主设计实验探究衣服是否能为身体增加热量。难点:设计、验 证“衣服能不能自己产生热”的活动。教具学具电子媒体温度计、毛巾、实验记录单等。教学流程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修 改 意 见-、引入课题二、学习新课师与学生握手感觉手凉手热。师:你有什么办法使我(或 你)的手热起来吗?(板书课题:热起来了)师:大家思考过没有,为什么搓手能使我们的手热起来?(摩擦产生了热)讨论使我们身体热起来的原因冬天,
23、我们觉得很冷时,有什么办法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学生回答小 组 讨 论 交 流(老师板书时分四 类 板 书1、外界物质直接给予热;2、外界物质研究衣服否生热的问题吃进我们身体变成热;3、自身运动产生热的;4、保温的)师:早上起床和晚上躺入被窝时,你的被子是凉还是热的呢?说明什么?学生交流。衣服到底能不能生热呢?我们怎么研究这个问题?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加穿衣服是不会给身体增加热量。三、巩固应交流研究方法。用学生分组验证实验,根据实验现象进行交流。学生实验学生交流汇报四、业布置作课外了解有关热的知识。板书:9、热起来了晒太阳、温泉、烤火(外界物质给予热量)吃食物(外界物质吃进身体产生热量)
24、跑步等运动(血液循环加快)加穿衣服、盖被子一 一(衣服不能生热,衣服的作用是保温,阻止热量散发,同时阻挡冷气进入)课 题10、给冷水加热课 时1教学目标(分层)科学概念:水受热以后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过程与方法:1、从影响物体在水中沉浮的因素去分析水受热后产生的变化。2、设计实验,观察水受热以后重量和体积是否发生了变化。情感、态度、价值观:乐于发现新的问题,愿意积极探索。教 学重难点重点:关注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设计实验,观察水受热以后重量和体积是否发生了变化。难点:研究水受热上浮的原因。教具学具电子媒体可封口的小塑料袋,水槽;热水,冷水;天平,试管;气球皮,剪刀,橡皮筋。教学流程教 师
25、 活 动学 生 活 动修 改 意 见一、引入课题二、学习新课谈话导入:1、要使一杯冷水变成热水,有哪些方法?2、师生交流。(预设:这个活动让学生自主讨论,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给塑料袋里的冷水加热1、师:在密封的小塑料袋里装满冷水,然后浸入热水中,仔细观察冷水袋的变化。2、根据看到的现象尝试做出解释。学生回答学生实验学生交流汇报板书:研究水受热上浮的原因1、师: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证明我们的推测呢?为了把实验做好,在研究之前要设计好实验方案。2、研究水在变热过程中重量是否发生变化。3、研究水在变热过程中体积是否发生变化。学生实验学生交流汇报三、用巩固应分析整理水在变热过程中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
26、,我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有什么疑问?学生回答四、业布置作了解有关热量的知识10、给冷水加热水受热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课 题1 1、液体的热胀冷缩课 时1教学目标(分层)科学概念:1、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2、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过程与方法:1、改进实验以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2、制作一个简易的观察水的体积变化的装置。3、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比如瓶装水为什么不装满)。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学习科学知识,要运用到日常的生产和生活。教 学重难点重点:经历对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难点:能设计改进实验装置
27、,使之能提供明显可见的实验现象。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教具学具电子媒体平底烧瓶,玻璃管,橡皮塞;冷水,热水,温度计、红墨水、滴管。教学流程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修 改 意 见一、引入课题二、学习新课水的体积变化的观察观察:冷水变成热水后水面的变化教师演示:把气球皮包口的装满水的大试管放进热水中,会看到什么现象。水的体积变化的观察再出示同样的两套实验装置,把它们放进温度不同的大烧杯中应该可以看到什么现象呢?请 两 位 同 学上来 看 一学生回答(学生看现象进行描述)学生实验学生交流汇报板书:三、巩固应用四、布置作业下,你们看到了什么?研究:观察水在受热和遇冷后的体积变化师
28、:通过气球皮的鼓起程度,我们无法判断这两杯水的冷热了,老师给大家提供了以下的材料(出示):杯子、试管、瓶塞、细管、红墨水、滴管。你们能用这些材料来设计一个实验,看看水受热会发生变化吗?观察其他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学生实验学生交流汇报学生实验。小组汇报实验情况了解其他物体的热胀冷缩液体11、液体的热胀冷缩水醋(受热 体 积 膨 胀 热胀果 汁 酱油受冷 体积缩小 冷缩牛奶热胀冷缩课 题12、空气的热胀冷缩课 时1教学目标(分层)科学概念: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热胀冷缩现象与物体内部微粒的运动有关。过程与方法:1、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2、用文字或图画进行描述和交流
29、。3、尝 试 用“模型”解释现象。情感、态度、价值观:对热现象产生更浓的探究兴趣。教 学重难点重点: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难点:观察空气体积变化的方法设计、用“模型”解释热胀冷缩现象。教具学具电子媒体烧瓶、L型玻璃管;热水、常温水、冰水;锥形瓶,气球、红墨水。教学流程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修 改 意 见一、引入课题二、学习新课观察空气是否热胀冷缩引入:水和许多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空气是否也会热胀冷缩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空气在受热或受冷后,体积会怎样变化?空气受热受冷后体积的变化研究师:空气是流动的,又是看不见的,我们如何实验才能清楚地看到空学生回答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
30、验方案学生实验三、巩固应用四、布置作业气受热受冷后体积的变化呢?怎么解释热胀冷缩现象师:温度变了,水和空气 的 体 积 都 会 发 生 变化,这是怎么回事?当我们紧挨着站在教室中间,和每个人都起劲地在教室里跳跃时,哪种情况下占据的空间大?模拟空气“微粒”运动的游戏。交流:从游戏中我们明白了什么?学生交流汇报学生实验学生交流汇报学生回答了解其他物体的热胀冷缩板书:12、空气的热胀冷缩受 热 体 积 胀 大空气 热胀冷缩受 冷 体 积 缩 小。课 题13、金属热胀冷缩吗课 时1教学目标(分层)科学概念:1、许多固体和液体都有热胀冷若冰缩的性质,气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2、有些固体和液体在一定条件下
31、是热缩冷胀的。过程与方法:1、设计简单操作的实验活动,有效地观察金属固体体积变化的现象。2、正确使用酒精灯给物体快速加热。3、对生活中的现象尝试用模型实验加以解释。情感、态度、价值观:1、对探究各种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表现出更浓的兴趣。2、初步意识到事物遵循普遍的变化发展规律,但也有特殊性。教 学重难点重点:设计实验观察金属固体体积变化的现象。难点:设计实验观察金属固体体积变化的现象。教具学具电子媒体酒精灯、铜球热胀冷缩演示器;垫 圈(钢丝条)、刻度尺、作支架用的木块等;图片、资料。教学流程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修 改 意 见一、引入课题二、学习新课谈话:我们知道了液体、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
32、性质后,你还想知道什么?到底固体会不会热胀冷缩,现在我们就来做一个实验来验证一下。观察铜球的热胀冷缩现象教师出示实验材料:这里有一个铜球,这里还有一个金属环,铜球刚好能通过金属环。我们就用这个装置来做实验。学生回答交流讨论,确定实验方法。按学生汇报的方 法 演 示 实验。三、巩固应用四、布置作业你们认为这个实验应该怎样做?根据什么现象知道固体的金属球有没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观察钢条的热胀冷缩现象师:老师给每个小组提供了圆形的金属垫圈或钢丝条,根据材料设计一个实验装置,观察它们的变化。金属热胀冷缩吗师:铜球和钢条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么是不是所有的金属都会热胀冷缩呢?学生实验学生交流汇报学生实验学
33、生交流汇报阅读教材38页的资料。学生交流汇报了解其他物体的热胀冷缩板书:13、金属热胀冷缩吗铜、钢 大多数金属 热胀冷缩(锦、钿 一 一 热缩冷胀)课 题14、热是怎样传递的课 时1教学目标(分层)科学概念:1、热总会从温度较高的一端(物体)传递到温度较低的一端(物体);2、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递方法叫热传导。过程与方法:1、设计实验观察热传导的过程和方向。2、用文字或图示记录、交流观察到的关于热是怎样传递的现象。情感、态度、价值观:1、保持积极的观察探究热传递的兴趣。2、体验通过积极思考和探究获得的成功喜悦。教 学重难点重点:设计
34、实验观察热传导的过程和方向。难点:通过分析热传导过程中的共同特点,认识热是怎样传导的。教具学具电子媒体铁架台、铁 丝(钢条)、热水、火柴、金属圆片、酒精灯、蜡烛油、凡士林等。教学流程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修 改 意 见一、引入课题二、学习新课引入:用酒精灯给金属条加热,一会儿金属条就会变得很热、很烫。我 们 能 解 释 这 种 变 化吗?你觉得热是怎样传递的?观察研究热在金属条中是怎样传递的把金属条的一端浸在很烫的热水中,用触摸露出水而的那部分金属条。学生回答小组讨论实验方案。交 流 实 验 方案:哪些办法可以进行实验三、巩固应用四、布置作业说说热在金属条中是怎样传递的。师:根据材料,我
35、们有没有办法使自己能“看”到或感觉到热在固体中的传递过程?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1、在涂有蜡的金属圆片的中心加热,观察蜡的融化情况,推测热在金属片中是怎样传递的?2、怎样让金属片上的热传递可以“看到”?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逐步传递到较冷的一端的。研究。学生实际操作实 验,并交流实 验 中 的 发现。学生实验学生交流汇报让学生尽可能亲 身 体 验,以发展学生对热传 递 的 认 识,活动中要特别强调注意安全课外了解热传导的应用板书:14、热是怎样传递的温度较高 温度较低热-课 题15、传热比赛课 时1教学目标(分层)科学概念:1、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2、像金属这样导热性
36、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过程与方法:1、进行不同材料物体热传导性能的比较实验2、分析热的良导体与热的不良导体在生活中的运用。情感、态度、价值观:1、发展对探究的浓厚兴趣。2、意识到实验方法的选择和改进会对实验数据的准确性产生影响。教 学重难点重点:通过设计试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来证明热在物体中的传导和不同物体传导性能有差异。即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难点:进行不同材料物体热传导性能的比较实验。教具学具电子媒体塑料棒、木棒、钢棒;杯子、热水、蜡烛;钢条、铝条、铜条。酒精灯;蜡烛油、火柴棒;铜、铁、铝金属导热性能演示器。教学流程教 师 活 动学
37、生 活 动修 改 意 见-、引入课题二、学习新课引入:在我们生活当中,热的传递现象随处可见,那不同的材料它传热的速度是不是一样呢?谈谈你的想法。哪个导热快:(1)金属、木头、塑料的导热比赛小结:不同材料的传热的快慢不相同,金属材学生回答学生实验学生交流汇报当学生有了对热的良导体和三、巩固应用四、布置作业料的传热较快,塑料、木头等材料传热较慢。不同材料传热的快慢不相同。像实验中的金属那样,传热能力好的物体叫做热的良导体。塑料、木头等传热能力弱的物体叫做热的不良导体。演示铜、铁、铝金属导热性能:教师演示教科书4 2 页下部设计的实验。热的不良导体初步认识后,再让他们联系生活回忆还知道有哪些热的良导
38、体和热的不良导体,举例会加深学生对两个新概念的认识。说说观察到的现象和想法。通 过 多 次 实验,学生们会意识到实验方法的选择和改进,对实验数据的准确性有着很大的影响课外了解热传导的应用板书:15、传热比赛不同材料物体导热性能不一样热能力好的物体热的良导体金属传热能力弱的物体热的不良导体塑料、木头.课 题16、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课 时1教学目标(分层)科学概念:1、热的不良导体,可以减慢物体热量的散失。2、空气是一种热的不良导体。过程与方法:1、根据热传递的原理设计制作保温杯。2、研究哪种保温方法保温效果较好。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设计研究保温杯的兴趣,能不断进行尝试和创新。教 学重难点重点
39、:经历偃据热传递的原理设计保温杯的活动过程。难点:经历研究哪种保温方式保温效果好的活动过程。教具学具电子媒体不锈钢杯、陶瓷杯、塑料杯;热水、温度计;不同材料的杯子数个,相同材料的杯子五个,配套的盖子;泡沫塑料、毛巾、记录表。教学流程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修 改 意 见一、引入课题二、学习新课谈话:今 天 老 带 来这么 多 杯子,知道这些杯子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制 成 的吗?哪种杯中的水会凉得慢一些如果在杯中倒入同样多的,相同温度的热水,你们觉得哪个杯子中热水会凉得慢一些?小结:热的良导体吸热学生回答学 生 做 出 推测,并说出理由。观 测 实 验,交流 汇 报:用手捂在不舸材料石子的杯壁上
40、板书:快散热也快,所以水温降得快;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也慢,所以水温降得慢。有什么不同的感觉?什么原因引起的?讨论怎样使杯中的水凉得慢一些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让杯中的热水凉得慢一些?小组讨论:使热水凉得慢的办法。你们认为那种保 温 办 法 最好?三、巩固应用做一个保温杯利用提供的材料,小组讨论制作保温杯的方法。学生实验。学生交流汇报四、布置作课外进行保藏业冰块的比赛,看看哪组的保温效果最好。16、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热的良导体吸热快,散热快水温降得快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也慢一-水温降得慢。课 题17、时间在流逝课 时1教学目标(分层)科学概念:知道时间有时指某一时刻,有时指时间间隔;知道借助
41、自然界有规律运动的事物和现象可以估计时间。过程与方法:经历各种活动,感知、体 验1分钟时间的长短,进而合理估计1 0分钟、1小时持续的时间。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流逝的时间,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意识到只凭主观感受有时是不正确的。教 学重难点重点:感受时间流逝;合理估计时间。难点:客观合理的估计时间。教具学具电子媒体大时钟一个,学生自带钟表(小组)。教学流程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修 改意 见-、引入课题引入:1、带领阅读单元导语。2、揭题:时间在流逝。(板书课题)学生朗读二、学习新课现在几点了:1、如果不看钟表,你能知道现在大约几点吗?2、可以根据日常生活中的哪些现象来估计现在几点了
42、?3、要准确地知道现在的时间,该怎么办?4、请看看钟表,现在几点了?你们小组谁估计的最接近?1分钟有多长?1、师出示大时钟,结合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点分组讨论估计的方法三、巩固应用四、布置作业叙述:教材P 5 0 黑底部分文字。2、体验一分钟有多长?A、集体闭上眼睛,体验一分钟,师看时间。B、你们还可以找哪些活动,来体验一分钟?小组里面先讨论下,然后拿出时钟或手表,开始体验活动。3、我们体验了 1分钟有多长,那如果让我们估 计 1 0 分钟持续的时间,或者是1 小时持续的时间,你打算用那些方法?过去多少时间了?从上课到现在已经过去多长时间了?离这节课下课还有多长时间?小组里面先讨论下,然后拿出时
43、钟或手表,开始体验活动。汇报交流体验方法和结果。讨论:时间是否真的如我们的感受一样,有时候快有时候慢呢?板书:17、时间在流逝体验:一分钟有多长?时间有快慢吗?课 题18、太阳钟课 时1教学目标(分层)科学概念:知道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和长度会慢慢的变化,日唇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计时器。过程与方法:观察太阳光影在一定时间内长短和方向的变化;讨论太阳光影是怎么用来记录一天的时间的;学习使用简易日暑计时。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古人探索时间的过程,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探究意识。教 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太阳钟计时的原理。难点:制作使用太阳钟计时。教具学具电子媒体关于日唇计时的资料、立竿、制作太阳钟的套
44、材(小组)。教学流程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修 改 意 见一、引入课题二、学习新课引入:1、如今,我们只需要看一看钟表就能知道现在几点了。可过去的人们并没有我们今天使用的钟表,在时钟发明之前,古人是用什么来计量时间的呢?2、揭题:太阳钟。(板书课题)用太阳来计时:1、关于古人利用太阳计时的资料交流。如:一天是怎么确定的?(古人用太阳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就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学生充分交流学生回答阅读课本P52资料等等。三、巩固应用四、布置作业-天。)如:古时候一天分为儿小时?是怎样划分的?用光影来计时:1、师:古代的人还常常用光影来计时。他们是怎样做的呢?2、引导思考:
45、在太阳下,将一根木棒竖直地插在地上,地面上会有一个木棒的影子。随着时间的变化,影子的方向、长短会花生变化。出示日唇及日屠面图,解释怎样计时。师结合日髻面介绍“时辰”资料。为什么古人选用太阳来记录一天时间的流逝呢?太阳钟在实际使用中会有哪些弊端?学生交流汇报讨论:古人是怎么利用太阳的光影来计时的?学生交流汇报师提供太阳钟套材,小组合作组装。师介绍使用方法,学生尝试计时。板书:18、太阳钟资料:日辱“天”“时辰”课 题19、用水测量时间课 时1教学目标(分层)科学概念: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过程与方法:记 录100毫升水缓慢流完需要多少时间;
46、根据记录推测流10毫升、50毫升、300毫升分别需要多少时间;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实验观察的重要性;激发研究用水计时的探究兴趣。教 学重难点重点:滴漏实验难点:滴漏实验教具学具电子媒体有关水钟的资料、每个小组一个铁架台、一个漏杯、一个量筒、装300毫升水的烧杯、电子表,实验记录单,毛巾一块。教学流程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修 改 意 见一、引入课题二、学习新课引入:1、在古代,人们还曾经利用流水来计时,他们是怎样设计这种计时工具的呢?2、揭题:用水测量时间。(板书课题)古代的水钟:1、播放用水计时的录象资料3、当我们对这些物体进行比较时,为什么看不出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与沉浮之间的关
47、系?学生回答学生独立阅读课本P54有关古代水钟的内容。尝试解释这些水钟是怎样计时的?讨论:古人是怎样想到用流三、巩固应用四、布置作业滴漏实验:师出示滴漏实验装置,介绍课本P55上的滴漏实验。引导思考:水是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的吗?能让水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吗?古人是怎样保持水钟里的水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的?在同样的瓶子里装水,如果水是一滴一滴地往下漏,漏完100毫升水,所需要的时间将怎样变化?水来制作计时工具的?水钟的字捉必须解决什么问题?学生实验学生交流汇报学生实验学生交流汇报学生实验学生交流汇报板书:19用水测量时间古代的水钟:受水型、泄水型滴漏实验:流 100毫升水需要(),推测:流 10毫升
48、水需要(),流50毫升水需要(),流 300毫升水需要()。课 题20、我的水钟课 时1教学目标(分层)科学概念:通过一定的装置里,流水能够用来计时;通过控制滴漏的速度可以使水钟更加准确的计时。过程与方法:设计制作一个自己的水钟;并用自己制作的水钟尝试计时。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科学制作带来的乐趣;意识到分工合作的重要性;体会到科学制作是一个不断改进完善的过程。教 学重难点重点:设计制作水钟。难点:控制漏水速度。教具学具电子媒体一些以前学生制作的水钟实物、学生自带制作水钟工具材料、钟表等。教学流程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修 改 意 见一、引入课题二、学习新课引入:1、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49、。古代水钟和滴漏实验。2、师介绍以前学生制作的水钟。3、揭题:我的水钟。(板书课题)我们能用两个塑料瓶制成一个能够计时10分钟的水钟吗?设计“水钟”:1、我准备做一个什么类型的水钟?2、怎样控制漏水的速度?3、如何来划分10分钟的时间刻度呢?学生回答学生讨论学生交流汇报三、巩固应用四、布置作业4、用画图的方法把我们的设计方案表示出来。做 一 个“水钟”:1、制作一个滴漏。思考:怎样制作一个能以固定的速度滴水的滴漏?2、标出时间刻度。确定合适的滴水速度,用手表计时,在容器壁上标出水流出或接水1分钟和5分钟时的水位刻度。然后,依水位推算时间,分别标出1分钟1 0分钟的时间刻度。小组讨论后,进行制作
50、。用做好的水钟与钟表对照,我们的水钟计时准确吗?讨论:影响水钟计时准确的因素有哪些?实践尝试、改进。板书:20、我的水钟设计水钟:受水型?泄水型?制作水钟:滴漏?刻度?使用水钟:准确吗?改进水钟:哪些因素?课 题21、机械摆钟课 时1教学目标(分层)科学概念: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根据单摆的等时性,人么制成了摆钟,使时间的计量误差更小。过程与方法:重复观察和测量摆钟每分钟的摆动次数;动手制作一个单摆并观察和测量单摆在相同时间内摆动的次数。情感、态度、价值观:进一步理解重复进行实验的价值;感受探究计时工具的快乐。教 学重难点重点:动手制作一个单摆并观察和测量单摆在相同时间内摆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