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培训内部资料.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证考试培训内部资料.pdf(12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文档在线分享第一部分 内部资料第一部分 内部资料第第一一部部分分内内部部资资料料教育学教育学教教育育学学绪 论 3第一章教师认识教育3第二章教师了解自己5第三章透视教育对象6第四章瞭望教育环境7第 五 章 课 程 结 构8第六章课程教学10第七章教会学生学习14第八章教会学生做人15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教育育心心理理学学第一章绪论17第二章现代心理学观18第三章教育目标和教师发展的心理学分析19第四章认知和社会发展与教育20第五章 学习的基本理论21第六章学习的迁移保持和遗忘25第七章不同类型的学习27第八章影响学习的心理学因素30第九章学生的个别差异与教育32第十章教学设计与课堂管理中
2、的心理学原理33第十一章学习结果的测量与评34第二部分 模拟题第二部分 模拟题第第二二部部分分模模拟拟题题教育学模拟题137教育学模拟题239教育学模拟题341教育心理学模拟题143教育心理学模拟题245教育心理学模拟题347绪论学会研究教育事实和教育问题知识要点教育学教育事实教育问题教育规律的含义教育学对于教师取得教师资格与成为一个好老师的意义教育情景的含义介入教育情景的实践教育学的目的意义及学科要素以及对于教育学研究产生影响情景化的教育学对课堂教学产生的影响本章考点教育学教育事实教育问题教育规律的含义教育学对于教师从教的意义教育情景的含义1教育学研究教育事实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3、2 教育事实具有广阔的含义教育事实作为研究对象说明教育学是存在现实之中的客观存在物是可感知可人事的事物教育事实是正在从事的教育实践3 教育问题当教育问题事实积累到一定程度被教育工作者议论评说进行回答解释我并解决矛盾和疑难时教育问题才是教育科学的开端4 教育情境即教育环境是由外界景物事件和人物关系等因素构成的某种具体的教育境地它包含形象化的典型的教育现象和问题教育情境可以利用文字音像等多种方式表示教育行为的诸多因素的运行其中主要因素是教师学生教育中介三者之间的联系实施教育的过程时间地点5加入情境的教育学由情境线索理论线索和技术操作线索三个维度组成6教育情境的介入对于教育学研究产生影响P77情景化
4、的教育学对课堂教学产生的影响P7第一章教师认识教育知识要点教育的概念教育的基本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教育的功能教育的效应本章考点 教育教育目的个体发展个体个性化教育各要素间的关系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特点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规律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教育与社会物质生产社会政治社会文化第一节教育的属性1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系统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以使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2教育从成分上分析含有目的内容制度方法等支3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教育活动的主体他以教育为目的吧受教育者作为对象以其自身的活动来促进受教育者身心的变化他把教
5、育的影响作为手段用它来吧自己的活动传导到教育对象上去2受教育者是教育教育实践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3教育影响是置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一切中介的总和它可以分解为教育媒体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活动方式好教育环境支4教育要素之间的关系1教师是教育影响和学生的中介2教育影响是教师对学生施加影响的桥梁教师对学生的作用是以教育影响为中 介3学生是教师选择和使用教育影响的依据5马克思认为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6教育的发展1远古教育原始社会教育特点非独立性贫乏性无阶级性2古代教育农业时代社会或奴隶封建社会特点教育具有独立的活动领域从生产劳动好的和会生活中分化出来产生专门的教育机构教育内容丰富起来学校教育方法注重背诵
6、记忆主要采用个别方式具有阶级性等级性狭隘性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分离3 现代教育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特点发展性生产性商品性科学性民主性现代教育分为三个阶段第二节教育的目的1 教育的目的由国家机关制定推行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地位对整个教育活动具有一定的作用它是制定各级各类学校具体教育目的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评价教育效果的依据塔贯穿于整个教育活动的始终1195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正确地解释1 中对教育目的做了第一次明确的表述12 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特点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理论基础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鲜明地提出培养人的政治方向主张人的全面发
7、展与个性发展的统3 教育目的两个基本组成部分对培养何种社会成员角色的规定对教育对象形成何种素质结构的规定2 教育目标是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中的具体化1教育目标体系教育目的教育目标课程目标2 教育目标分类三大类认知领域能力领域情意领域第三节教育的功能1 个体发展即个体的身心发展包括个体的身方面更多取决于自然的成熟个体的心方面更多受教育的影响个体的心方面的发展反映出来的对教育的需求主要为个性化和社会化梁方面1 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遗传是人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特点是人发展的自然或生理前提环境社会环境是人发展的外部客观条件对人的发展起着预定的制约作用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8、教育规定中人大发展方向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它是人身心发展的动力2 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规律顺序性-教育要循序渐进有简单到复杂有具体到抽象阶段性-教育要考虑学生现有水平也要提出高于原水平的要求不平衡性-一抓关键期适时教育个别差异性有的放矢因材施教长善救失3 个体社会化指个体适应社会的要求在与社会的交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学习与内化社会化社会文化而胜任社会所期待承担的角色并相应地发展自己的个性的过程包括政治道德社会角色社会化4 个体个性化侧重于个体独特性的形成包括能力特长独立自主性自觉积极性能动的创造性等方面的发展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就是使受教育者的个性自由发展增强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形成受教育者的开拓精神创
9、造才能提高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2 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制约和促进1 教育与社会物质生产关系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性条件教育是实现劳动力和生产中所必须的各种人员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劳动者生产能力的重要手段A提高对生产要求过程的理解程度和劳动技能技巧的熟练程度从而提高工作效率b 能合理操作使用工具和机器注意对工具的机器的保养和维修减少工具的损坏率c 提高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能力能缩短学习新技术或掌握新工种所需要的时间d 提高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e提高加强生产管理的愿望与能力教育是加速现代化社会物质生产技术更新的有利因素2 教育与社会政治的关系P49政治对教育政治通过一
10、定的组织手段对教育实现控制政治对教育作用的第二种手段是通过政府政党制定一系列方针政策政治对教育作用的第三种手段是法律政治对教育作用的另一个最常用手段是直接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以影响受教育这的思想政治立场观点与态度形成受教育者的公民意识和行为3 教育与社会文化的关系P 5 0*4教育对文化的作用P 5 1 教育是文化延续和更新的必不可少的手段是文化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对文化的普及教育还有交流整合不同类型文化的作用第二节教育的效应1 教育的效应指教育实际干了什么2 应试教育的负效应P 5 7 片面追求升学率中小学课业负担过重升学造成学生分化3 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商品性生产性科学性民主性普
11、及性群众性发展性第二章教师认识自己知识要点教师劳动特点教师应有的职业情感人格品质教师的角色本章考点角色敏感性交往技能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教师劳动特点教师角色角色冲突第一节情感养成与智能储备1教师的职业态度和职业情感1好老师的职业情感和人格品质的基本内核促进22 促进指教师对学生行为的帮助包括通过学习能力增强自信心缓和焦虑以及克服优柔寡断促进的教育态度可以综合为四类理解学生与学生和谐相处积极的自我意识教育的期待3 教师的职业态度和职业情感简答师生交往中教师应该怎样做理解学生心胸豁达心胸豁达的第一个品质是灵活性敏感性移情作用客观性与学生和谐相处有效的教学取决于有效的交往教师应该真诚非权势积极相
12、待交往技能积极的自我意识教育的期待包含两方面对学习潜力的猜想对品德发展的推测2 教师智能结构1知识结构P g l 通晓所教的学科和专业具有比较广泛的基础文化知识掌握教育科学理论懂得教育规律2 能力结构P 8 2教育预见能力教育传导能力教育过程控制能力第二节教师角色p g s1教员角色教员角色是教师表现出来的最突出的角色它因具有较强的专业性而处于核心地位其角色功能主要是以教材为宗旨对学生进行传道授业解惑和评定学业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教学业务能力2领导者角色P893人类灵魂工程师角色解决人的人生方向问题对学生的思想灌输和改造4心理医生角色P955青少年的朋友角色P966父母角色P987榜样角色P99
13、教师的表率角色主要表现在言行一致支8被攻击的对象的角色P1019研究者角色P103教育研究是教师的教育素养转化为教育效果的中介和桥梁10学校管理者11教师的角色冲突知己朋友与权威的冲突第三节教师劳动特点1特殊的复杂性原因教师劳动的对象是人2教师劳动任务既教书又育人体现了复杂性3教师的工作是综合运用智力的过程是一种综合使用消化传递发现科学知识技能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2独特的创造性教学有法但无定法3显效的长期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4空间的广延性好时间的连续性5劳动量的隐含性6教师劳动的科学性和艺术性7劳动的协作性第三章透视教育对象第三章透视教育对象第第三三章章透透视视教教育育对对象象知识要点学生的本质
14、属性学生的多种特征师生之间的关系本章考点学生的本质属性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人的特点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心理发展特点针对初中生身心特点的教育青少年发展中的特殊问题师生之间的关系类型师生关系的改善第一节学生的本质属性1学生是人是一个能动体是具有思想感情的个体独特的创造性2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具有与成人不同的身心特点具有发展的潜在可能具有活的成人关怀的需要3 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4 学生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以学习为主要任务在教师指导下学习所参加的是一种规范化的学习5 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P1326 学生的社会地位7 1 学生的权利青少年是权利的主体青少年儿童的合法权利生存的权利受教育的权利受
15、尊重的权利安全的权利2 我国宪法第46挑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3第二节学生的多种特1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1 初中阶段是指12-15岁左右的阶段被称为学龄中期或少年期也叫青春发展期2 初中生身心发展特点初中生处于生理上的激变期初中生思维的特点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未成年人开始犯错误的高峰年龄是12-15岁支2 初中生的气质性格差异好教育P144-1473 青少年发展中的特殊问题P147-148第三节师生之间的关系1师生之间的关系表现1工作关系是为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而产生的关系2人际关系情感是人际关系的主要调节器良好的师生关系表现为情感上的融洽3组织关系4心理关
16、系认知关系情感关系教师对学生的情感具有调节学生行为的功能教师对学生的情感特征社会性普遍性稳定性学生对教师的感情发展阶段接近亲近共鸣5非正式关系发生在正式组织以外是一种自然形成的关系它出于感情友谊共同需要的结合2师生关系的改善1师生关系的类型对立型 依 赖 型*自由放任型民主型P 1 6 21注出题方式依据师生相2互态度感情关系的表现特点来选择是属于那种类型简答论述民主型关系的特点如何建立等2 教师的人格态型柏恩博士认为个体的人格结构一般有P A C 三态父母态成人态儿童态十3教师的人际知觉指教师对学生相互关系的知觉教师与所教班级集体的关系知觉教师与某个学生个体关系的直觉第四章教育环境知识要点学
17、校教育环境家庭教育的功能特点影响社区文化的影响新的教育机制本章考点 校风的概念形成与影响人际环境物质环境同伴影响花盆效应家庭教育的教育功能表现家庭教育的特点良好家庭教育的基本条件社区社区文化的概念社区文化对于学校教育的影响社区的教育功能第一节学校环境的影响1 校风一个学校社会的气氛即校内大多数人的一种习惯势力可分为积极的消极的两种校风的培养是在过去长期工作中长期交往中逐渐形成的既经树立则能成为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校风中的学风和教风是中心培养和形成良好的校风关键在于领导的作风2 第二课堂是一种新兴的课外教学形式支3微观环境的影响有同伴效应花盆效应教师的期待效应等P1781同伴效应是由地位大体相同的
18、人组成的关系密切的群体同等群体的成员一般在家庭背景年龄特点爱好等方面比较接近他们时常俱在一起彼此间有着很大的影响甚至可能超过父母和教师的影响2花盆效应花盆是一个半人工半自然的小生态环境在空间上有着很大的局限性在条件上有着一定的局限性是一种封闭或半封闭的教育生态系统在学校教育中如果教师整天把学生关在教室里只强调求同思维不允许求异思维只限于标准答案不要独立思考只要求掌握现成的结论不要求洞察这种结论产生的过程这就会造成学校脱离社会理论脱离实际学生高分低能适应力差难获得社会成就3教师的期待效应第二节家庭教育的影响1 首席地位的教育影响是家庭教育2 家庭的教育功能P 1 8 23家庭教育的特点P 1 8
19、 4 1 先主性先主性指家庭教育影响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某种先入为主的定势作用*2家庭对受教育者的控制方式具有多维性3 家庭群体交往的密切性4 家庭群体中教育和生活的统一性5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了解和影响的深刻性知子莫过夫知女莫过母表现的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了解和影响的深刻性4家庭中哪些因素对教育有影响P 1 8 7 家长职业类别家长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家庭结构完整性家庭的气氛家长对子女的期望45良好家庭教育的基本条件P 1 9 0 1 父母的表率作用2民主和睦的家庭气氛 3 父母文化修养第三节校外之校支-社区文化对学生的影响1 社区是社会学中一个以空间形式存在反映人们社会生活的概念2社区文化指
20、社区内一种高度的共同一致的文化它拥有区别于其他社区的独特的行为系统明显的居住形式特殊的语言一定的经济体系要一定特殊的社会组织以及某种价值观念它有力地约束着社区内人们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对教育和人的发展方向有着潜在的影响3 社区在发展教育中的功能服务教育宣传经济协调功能第四节新的教育机制-家庭社会学校的结合1如何理解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的协调一致互相配合的重要性P 1 9 92 学校与家庭联系的基本内容和方式1 互相访问2通讯联系主要方式有传递书信联系卡打电话捎口信寄送学校出的 校刊 报刊 家庭教育通讯3召开家长会是目前我国中小学与学生家长保持联系的主要方式之一主要有全校性家长会年级家长会班
21、级家长会最常采用的是班级家长会3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联系的内容和方式P2051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校外教育组织使学校与学生主要居住区间形成稳定的联系2学校系统与宣传部门建立联系共同开展一些对于学生有益的活动3学校与社会文化机构建立和保持经常性的联系4学校与社会专门性的社会教育机构建立稳定的联系5学校有选择的与有关工矿企业村镇部队等建立联系另外在我国家庭学校社会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这为家庭学校社会相互支持和协作提供了良好的前提一般而言学校在联系中应起主导作用学校是这三方面互相联系互相配合最积极的倡导者和组织者第五章课程结构知识要点课程结构的要素与成分课程内容的结构和类型国内外课程改革趋势课程的表
22、现形式教学设计教学大纲教材教学设计本章考点课程要素的演化与成分工具类知识类技艺类学科必修选修活动课显性与隐性课程中小学课程的要素课程现代化的基本特点我国课程改革趋势教学大纲教材教学设计第一节课程结构的要素与成分1课程是教学和学生各种学习活动的总体规划及其进程2 课程结构要素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人们为促进学生的发展而选择的构成课程所必需的经验因素我国中小学课程包含着四方面的要素认知经验要素道德经验要素审美经验要素健身经验要素3 课程的结构1 工具类知识类技艺类学科工具类学科主要指语文数学外语知识类学科历史地理政治公民物理化学生物等技艺类学科体育艺术技能等3必修选修活动课必修课指所有学生都必须修习
23、的课选修课指那些为了适应学生兴趣爱好好劳动就业的需要而开设的可供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自由选择修习的课程活动课指兴趣小组班团活动课外辅导等有人称为第三课堂4 课程的基本类型1学科课程分科课程概念P 2 2 1 特点P 2 2 2孔子分科教学之始亚里士多德-西方最早主张分科教学夸美纽斯-提出比较完整的学科课程理论和方法相关课程联络课程由具有科际联系的各学科组成的课程同时保持原来学科划分组成的各相邻学科融合课程合科课程由若干相关学科组成的新学科它是吧相关课程融为一门学科广域课程综合课程合书们相邻的学科内容而形成综合性课程核心课程问题课程以问题为核心将及门学科结合起来由一个教师或教师小组联系教学的课程旨在
24、把独立的学科知识综合起来并谋求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2活动课程P 2 2 3 概念特点活动课程基本出发点儿童的兴趣和动机学习者的动机分类社5会动机建设动机探索动机表演动机倡导者杜威和克伯屈支2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显性课程正式课程公开课程官方课程指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而正式列入学校教学计划的各门学科以及有目的有组织的课外活动它按照编制的课表实施是教材编辑学校施教学生学习好考核的依据之一隐性课程非正式课程潜在课程隐蔽课程指学校通过教育环境物质的文化的社会关系结构的有意或无意地传递给学生的非公开性的教育影响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关系递进关系转换关系互补关系隐性课程的结构物质-空间类组织-制度类文化-心理类隐
25、性课程的功能陶冶育美益智健体4 简述必修选修活动课与社会活动之间的关系5 国内外课程改革的趋势1 课程现代化的基本特点P 2 3 5 1 重视课程内容的理论化和综合化2强调知识的系统化和结构化3 重视智力开发与学习能力的培养和个性的发展4 重视个别差异5 加强课程与社会生活生产实际的联系实施综合技术教育6重视课程的文化内涵本民族文化传统的继承加强对国际化的了解与交流2 我国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P 2 3 6 1以学生全面主动发展作为课程目标的基本价值取向2 课程设计与编制结构化学校课程设置的整体结构学科的知识结构3 课程形式的多样化个性化和综合化4课程内容上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结合第二节教学大纲
26、教学大纲教学设计1 教学计划是课程安排的具体形式指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层次和类型学校的培养目标由教育主管部门制订的有关学校教学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它对学校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方面做出全面的安排它体现了根据对学校的统一要求是办学的基本纲领好重要依据2 教学计划的基本内容学科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3 教学大纲是依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反映某一学科的教学目的任务教材内容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教学法上的基本要求4 教学大纲的结构说明部分本文部分其他5教科书又称课本它是根据教学大纲编写的教学用书它以准确的语言和鲜明的图表等明晰而系统地阐述教学大纲
27、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一般由目录课文习题实验图表注释附录等部分构成它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它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教师讲授的内容也便于学生预习复习和做作业同时也是学生阅读课外读物进一步扩大知识领域的基础同时教科书教材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它为教师的备课上课布置作业检查评定学生的知识等提供了基本材料6 教材的编写原则P24 4 1在内容上要做到科学性思想性效用性的统一*2 在教材编排上要做到知识的内在逻辑与教学法要求的统一在编排上通常采取直线式与圆周式3 教科书的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777 7 教学设计1 教学设计P24 6 是研究教学系统教学过程和制定实施教学计划的系统方法它
28、以传播理论和学习理论为基础应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确定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教学媒体然后分析评价其结果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教学设计包括课程设计教学单元设计课程教学设计教学课件和媒体的设计2 教学设计的三个基本要素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评价支3 教学设计的步骤P25 04教学目标的叙写用教育目标代替如把学生培养成良好的公民含糊的教学目标如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明确的行为目标根据参考手册学生能用正确格式书写求职函第六章课堂教学知识要点教学过程的要素基本功能规律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策略课堂管理的原则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课堂气氛教学组织形式6本章考点教学过程的要素基本功能
29、规律八个教学原则十个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选择六种教学策略课堂管理的原则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班级授课制道尔顿制参观法教学基本环节第一节教学活动的展开教学过程1 课堂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按照明确的目的循序渐进地以掌握教材为主的一种教育活动2 教学过程的要素加涅认为有九个要素1引起学生的注意是教学过程中首要因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变化教学情境结合学生经验从已知到未知2 提出教学目标 3 唤起已有经验4 提供教材内容5 指导学生学习6 注意学习表现7 实施给予反馈8 评定学习结果9 加强记忆与学习迁移指导3 教学过程的基本功能1传授知识最基本的功能2 形成技能-分为智力技能和动作技能写字实验体操等肢体或器官的
30、活动是动作技能3 培养智能4 发展个性4 教学过程的规律1教学认识过程简约性的规律2 教和学相互依存的规律支3 教学与发展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规律支4 教学要素整体性的规律第二节教学原则出题方式1 名词解释2 举实例让判断教师遵守或违背了哪种原则3 判 断 学记里的话体现了何种教学原则1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2 科学性与思想性原则是指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授予学生以科学知识并结合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品德和正确人生观科学这世界观教育2 直观性原则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
31、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和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对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一般分为实物直观包括各种实物标本实验参观模拟直观包括图片图表模型和语言直观书P 2 7 3 原实例要求判断符合什么原则3因材施教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孔子施教各因其材是因材施教的来源4循序渐进原则即系统性原则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原则支5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师要
32、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存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知识技能的运用6 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记中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了启发性原则支7 可接性原则指教学的内容方法份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他们能够接受的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第三节教学方法技术教学策略1 教学方法是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依据教学内容而采用的办法 1 讲授法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
33、识的方法讲授法可.分为讲述讲解和讲演三种方式2谈话法 谈话法也叫问答法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3 讨论法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辩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4 读书指导法也叫自学辅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自学教科书和参考书获得知识的方法5 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6 参观法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组织学生到校外一定的场所通过接触实际事物获得知识巩固知识或验证知识提高思想认识的一种方法7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知识去完成一定的操作并
34、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8实验实习法是学7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独立操作仪器设备获得知识的方法9发现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提供独立的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方法1 0情境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要求有计划地使学生处于一种类似真实的活动情境之中利用其中的教育因素综合地对学生施加影响的方法2教学方法现在的衡量标准*2891是否符合学生特点就是特点教学大纲的规定是否采用了现代化设备2是否维持学生的注意和兴趣3分析教师用什么方法解决妨碍干扰与学的智力问题和情趣问题4是否给学生带来满足感5维持课堂纪律是实施教学方法的重要前提3指在教学中使用的传递信息的媒体好进行教学的技术手段它的作用是促
35、进教学过程的优化和个别化有助于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益现代教育技术的功能P2931它能不受时间空间微观宏观的限制将教学内容涉及别的事物现象过程全部再现于课堂让学生通过事物的形声色变化和发展去获取知识认识世界而不是通过信息的抽象事物的符号去获取知识2它能提供代替的经验使抽象概念半具体化具体事物半抽象化从而使教学学习变得容易既容易转向具体实际化也容易转向抽象概念化3能促进学生智能发展过程提高学生掌握知识和能力的质量并能更好地适应学生个别差异和不同水平4能增进教学效率5能提高信息的增值率扩大教学规模现代教育技术的方法1演播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借助电教媒体演示图像播放录音以传递教学信息即提示-播放-讨论
36、-小结-作业2插播法在教师讲解时穿插播放电教教材的有关片段为讲授提供感性材料或例证作为抽象概括的基础并激发学生听讲的积极性即讲解-播放-讲解-播放-小结4教学策略指建立在一定理论基础之上为实习某种教学目标而制定的教学实施总体方案包括合理选择和组织各种方法材料确定师生行为程序等内容5教学策略分类P295出题思路给出运用的原则或主要步骤让选出属于哪种策略如呈现实例确认概念强化练习发展思维技巧属于概念形成策略6 发展性教学策略P 2 9 6 1 教学目标应具有层次和可操作性2 多样综合的教学模式3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4 承认差异因材施教5 研究学科特点把握学科教学过程规律融合教师个人的教学经验形成
37、教学个性风格使学生在整体优化的教学氛围中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第四节课堂管理1 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P 2 9 8 1 了解学生的需要2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3实施有效的教学措施促进最佳学习4 建立教室常规2 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P 3 0 0 1 学校领导的管理方式2 学生的定型期望定型期望指人们对某一职业或职务类型的人在行为表现动机和意向方面的期望3班集体的特点班集体不易过大一般以3 0-4 0 人为宜最多不超过5 0 人 4教师的行为方式强制性因素包括使学生产生规范感的规章制度使学生产生尊重感的教师地位使学生产生敬畏感的奖惩手段这部分因素靠的是教师职务影响亲和性因素包括使学生产生向往感的教
38、师才能使学生产生敬爱感的教师人格这部分因素是就是本身具有的属于教师个人专业影响是课堂控制中的一个根本因素操作性因素包括教师对课堂活动做出判断的实践经验实施教育控制的教育机智作用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技术性能3课堂气氛是一种社会情感气氛主要指班集体的情绪状态它影响着群体的集体精神群体的价值以及每一个学生个体的内心世界4良好课堂气氛的标准P305日本冈德雄认为积极的气氛即支持型特征是自信与信赖宽容与主动自发型与多样化无需担心集体压力与他人眼光不拘泥于惯例与常规有创造性地去思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5中性力量的处理P306中性力量指不增进也不干扰学生学习的行为1表现形式有不在听课但静静坐在座位上的学生张开
39、双眼出神地望别处既不吸引别人也不使其他人分心的乱涂乱画两个学生小心翼翼地交换意见在桌上睡觉但无鼾声这些中性因素个别出现时可以带来对教师一种课堂情绪的影响但也可以在不扰乱主要工作的条件下接受这些中性因素同时也需要教师的诱导从而转化为积极状态第五节教学组织形式1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2中国采用班级上课制始于1862年北京开办的京师同文馆3班级上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84道 尔 顿 制1920年美国的H.H.柏克赫斯特在萨诸塞州道尔顿中学创建
40、了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人们称之为道尔顿制教师不再上课向学生系统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分别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有疑难时才请教师辅导学生完成一定阶段的学习任务后向教师汇报学习情况和接受考查5课的类型即课的分类一般分类为两种一种根据教学的任务来分的传授新知识课巩固知识课培养技能技巧课检查知识课一种是根据使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来分的讲授课演示课练习课实验课复习课6教学的辅助形式有作业参观讲座辅导等7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备课上课课后的辅导和评价工作第七章教会学生学习知识要点学习的分类和过程学习活动方式的组织学习方法的指导本章考点学习的类型学习的基本思想能力学习的过程品德学习的过程学习活动方式
41、的组织学习方法指导的目标基本要求方式第一节学习的分类和过程1 学习的类型知识的学习学习知识时的感知和理解技能和熟练的学习心智的以思维为主的学习道德品质好行为习惯的学习2 知识学习的过程*选 择阶段领会阶段第二阶段保持阶段应用阶段最后阶段3 技能学习的过程定向分解定位熟练最后阶段自动化4 能力学习的过程杜威将解决问题的过程分为提出疑问分析假设评断结论第二节学习活动方式的组织学习活动方式的组织须符合以下要求P 3 2 71反映学习活动的整体性耍保证学习活动的完整性与系统性要使学习活动既有多样性又有综合性一般心理活动与学科心理活动的统一学习活动的程序性与连续性的统一2 学习总量的合理确定和分配学习活
42、动总量是一个学生平均每天用于主干活动和辅助活动的学习时间及所完成的全部学习量要保证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必需的休息和娱乐时间合理分配主干活动与辅助活动的时间合理设计各文化基础学科的作业量合理安排劳动量与体育运动量3劳逸安排的节奏性解除疲劳的根本方式是休息休息的方式静止性休息和活动性休息脑力活动与体力活动的交替进行文理各科动静科目的交替安排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每节课以3 0 分钟为宜第三节学习的态度程序途径手段和技能1 学法的指导教学生学会学习2学习方法指导的目标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和环境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逐步形成独立的学习技能包括学习条件的最优化学习过程的最优化逐步形成自学
43、技能3学习方法指导的基本要求P 3 3 3 学习方法指导要有整体观把学习方法指导的研究与研究学生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学习方法指导必须着眼于学生能力的培养4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P B B d 明确学习的目的要求激发学习兴趣使之产生一种需要感要让学生看到自己努力学习获得的进步使之产生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坚定自己能够学好的信心学习要有一定的难度即这种难度是经过5学法的指导过程了解学情重要前提制定计划做好准备实施指导反馈控制6学法指导的方式系统传授式专题讨论式学科渗透式学习诊断式经验交流式第八章教会学生做人知识要点素质教育的内容特点目标分解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德育原则学生教育的方法本
44、章考点素质教育的内容特点目标分解人格教育方法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第一节塑造完整的人素质教育的内容1素质教育指教育者以符合规律的教育措施对新一代素质按现代化需要实现开发完善提高和再创造的过程素质教育的问题是基础教育的核心问题2素质教育的特点整体化全面发展基础性内化性综合性93素质教育目标分解1思 想 政 治 素 质 占 统 治 地 位2道德素质培养对偶的观念法制观念文明行为习惯3文化素质4生理素质5心理素质6审美素质7劳动素质8交往素质4人格教育方法P352第二节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1学生品德形成过程从知开始沿着知情意行的内在发展顺序进行2 道德认知即道德观念指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其中
45、包括道德概念原则与观点的形成以及运用这些观念去分析道德情境对人对事做出善恶是非的判断1 道德知识的掌握道德概念是社会道德现象的本质特征的反映2 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的过程从他律到自律从客观的效果到内在的动机从他人到自己从片面到全面3 道德情感伴随道德认识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即人在心理上产生的对某种道德义务的爱慕或憎恨等如自尊感荣辱感4道德意志在自觉执行道德义务的过程中克服所遇到的困难和障碍时表现出来的意志品质实例分析支5道德行为是人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对待他人和社会的有道德意义的活动第三节德育原则1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思想政治观念和道德规范的教育与参加社会生活的实际锻炼
46、结合起来把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与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结合起来使他们言行一致2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疏导原则即循循善诱原则3 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实例分析是指进行德育要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他们自身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们品德上的消极因素实现品德发展内部矛盾的转化4 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实例分析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与对他们个人的尊重和信赖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5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
47、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6在集体中教育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注意依靠学生集体通过集体进行教育以使充分发挥学生集体在教育中的巨大作用7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互相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地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第四节学生教育的方法1说服教育P 373教师使用口语对学生进行教育是教育活动中的重要项目说服又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方法2榜样和示范桃李无言下自成蹊言传重于身教3锻炼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4修养慎独-自我修养的最高境界5陶冶通过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6评价1奖
48、励赞许表扬奖赏*2惩罚书P381案例分析3操行评定第一章绪论第 一 章 绪 论第第一一章章绪绪论论知识要点知识要点知知识识要要点点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四个要点教育心理学定义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发展的三个时期桑代克布鲁纳布卢姆加涅奥苏贝尔等代表人物的贡献和代表著作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五个趋势六种研究方法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本章考点本章考点本本章章考考点点教育心理学六种研究方法的定义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范围以及发展历程和趋势可作为简答题出现第一节学校教育心理学的对象范围和意义第一节学校教育心理学的对象范围和意义第第一一节节学学校校教教育育心心理理学学的的对对象象范范围围和和意意义义101学校教育心理学是
49、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2 学校教育心理学的对象P1-23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简言之就是研究学生如何学习教师如何学习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学习的科学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属于应用心理学的范围它是一门具理论性与应用性的学科4理解教育心理学要注意四个要点P1-25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主要包括对学校教育现象的心理学认识如从心理学角度对学校教学课学生及教师的认识学习的基本理论揭示学习的实质和学习过程各种类型的学习学习的迁移保持和遗忘影响学习的主要心理因素如学习的动机和兴趣感知和注意状态学生自我意识学生的个别差异学习过程及其结果的测量和
50、评定等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生过程的理解2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3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4提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第二节历史发展与现状第二节历史发展与现状第第二二节节历历史史发发展展与与现现状状1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是从1903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支 著 教育心理学开始2教育心理学的三个发展阶段1初创时期1903年-2 0世纪20年代2过渡时期20世纪30年代-20世纪50年代3发展时期2 0世纪50年代-2 0世纪80年代3对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理论大家1布卢姆其代表作为 教育目标分类 人类的特征与学习提出掌握学习的理论早年的教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