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聃龄修订版普通心理学教案.doc

上传人:z**** 文档编号:89810755 上传时间:2023-05-13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彭聃龄修订版普通心理学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彭聃龄修订版普通心理学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彭聃龄修订版普通心理学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彭聃龄修订版普通心理学教案.doc(3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文档彭聃龄修订版普通心理学教案一、学科性质普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门根底学科。它研究心理现象产生开展的最一般规律,心理学的历史、开展趋势、理论体系、派别和研究方法等。普通心理学的内容既要概括各个分支学科的研究成果,从中总结出心理学的最一般规律,又要为各个分支学科提供理论根底。普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入门学科。本书介绍了绪论、人工信息加工、行为调节与控制、人的心理特性和活动与开展。 本书共14章,共讲授1学年,第一学期讲授14章36学时,第二学期讲授514章36学时,本次讲授第一学期。二、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对心理学这门学科的性质、现状和开展有所了解。掌握心理学的根本概念、根本领实和根本理论,为

2、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根底。了解并实践心理学研究的根本方法和手段;明确心理学研究的根本思路和范式;培养学生对心理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三、教学内容及课时分配第一章 心理学研究什么和如何进行研究 8学时第二章 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8学时第三章 感觉 10学时第四章 知觉 10学时四、考核方式1成绩评定总那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80%。2平时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讨论与发言、书面作业、期中考查、单元测验,平时成绩占总总成绩的20%30%3期末考核评定形式期末考试闭卷第一章 心理学研究什么和如何进行研究一、教学目标与要求掌握心理学研究对象、心理学研究的

3、类型、心理学研究方法、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重要心理学派别。了解心理学要探索什么、心理学和相邻的其他学科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心理学对个人以及社会的意义。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心理科学的形成与开展状况教学难点:心理学的研究类型、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三、教学手段和方法多媒体教学、讲授法、问题讨论四、教学时数 :8学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节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一、个体心理(一) 认知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的最根本的心理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像、思维和语言等。二情绪与动机人在加工外界输入的信息时,不仅能认识事物的属性、特

4、性及其关系,还会产生对事物的态度,引起满意、不满意、喜爱、厌恶、憎恨等主观体验,这就是情绪或情感。人类的认知和行为不仅受情绪和情感的影响,而且是在动机的支配下进行的。动机是指推动人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动机的根底是人类的各种需要,人有生理需要,也有社会需要。人又物质需要,也有精神需要。(三)能力和人格人的心理特性有些是暂时偶然出现的;有些是稳固经常出现的。这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心理特性,有时也叫个性心理特性,或个性。心理特性包括能力和人格()两个方面。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是个体心理的三个重要方面,是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这三个方面不是割裂的,而是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二

5、、个体心理现象与行为行为指有机体的反响系统。它由一系列反响动作和活动构成。引起行为的内、外因素叫刺激。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一引起行为的剌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二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三、个体意识与无意识:意识有时也叫觉察。人的意识还表现在人能够觉察到外部事物的存在和自已的内部心理活动,能够把“自我与“非我 。“主体和“客体区别开来。注意和意识有密切的关系。无意识现象。无意识是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四、个体心理与社会心理团体心理或社会心理与个体心理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团体心理是该团体内个体心理特征的典型表现,而不是

6、个体心理特征的简单总和。团体心理不能离开个体心理,但它对个体来说,又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现实,影响个体心理或个体意识的形成与开展。因此,社会心理及其与个体心理的关系,也就成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第二节 心理学的任务一、心理学要探索什么一心理过程二心理结构 三心理的脑机制 四心理现象的发生与开展五心理与环境二、心理学研究的类型一因果研究:心理现象的因果联系二相关研究:相关是事物间的另一种关系。相关与因果是不同的。三个案研究:从个别案例中发现有价值的结果三研究心理学的意义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四、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一普通心理学二生理心理学和心理生理学 三开展心理学四教育心理学 五医学心理学 六工程心理学七

7、社会心理学五、心理学在科学大家庭中的地位一心理学是一门中间科学 心理学既属于自然科学,又属于社会科学。二如何做一名心理学家第三节 如何研究心理学一、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客观性二、科学态度与方法三、几种主要的研究方法一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方案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开展的规律性。二心理测验法:是指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量表来测验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 心理测验要注意两个根本要求:即测验的信度和效度。三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 实验法分两种: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四个案法:是对某个人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

8、为和心理现象原因。第四节 心理学的过去和现在一、现代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一)近代哲学思潮的影响1.法国17世纪的唯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是让内笛卡尔。18世纪的经验论,主要代表人物是洛克。 (二)实验生理学的影响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重要心理学派别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冯特 ( ,18321920)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心理学中派别林立的时期。在心理学独立之初,心理学家们在建构理论体系时存在着锋利的分歧。 (一)构造主义奠基人是冯特( ,1832-1920), 著名代表人物是铁钦纳),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把人的经

9、验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状态三种。强调内省法。(二)机能主义创始人是詹姆士( ),其代表人物还有杜威( ,1859-1952)和安吉尔( ,18691949)等人。机能心理学也主张研究意识,强调意识的作用与功能。三行为主义代表人物是华生(,1878-1958),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行为。反对内省,主张用实验方法。(四)格式塔心理学创始人有德国的韦特海默、柯勒、考夫卡。格式塔在德文中的意思是“整体,重视心理学实验。五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是弗洛伊德,重视异常行为的分析,并且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重视动机和无意识现象的研究。三、当代心理学的研究取向(一)生理心理学研究(二)行为主义的研究程序

10、学习,行为治疗,生物反响(三) 心理分析的研究(四)认知心理学的研究(五)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研究四、中国心理学的开展道路(一)中国古代的心理学思想(二)心理学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三)1949年以后的中国心理学思考题: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在学这门学科之前你是怎么认识的?2.简述心理学的研究类型和主要方法。3.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重要心理学派别。参考书目1叶浩生主编1998: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张明主编2004走进多彩的世界 心理学入门 北京:科学出版社3.黄希庭著(1991):心理学导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4.高觉敷(1997):西方心理学的新开展.北京:

11、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二章 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一、教学目标与要求掌握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皮层各区域的主要功能和对心理活动的影响,进而了解心理的实质。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大脑的机能区、脑功能的各种学说、心理的实质教学难点:脑功能的各种学说和大脑的机能区三、教学手段和方法多媒体教学、讲授法、问题讨论、图解四、教学时数 :8学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节 神经系统的进化一、神经系统的起源最低等的动物是原生动物,如变形虫。一个变形虫就是一个细胞,它是一团形态不固定的原生质。从单细胞动物开展到多细胞动物,是动物进化史上的一个飞跃。原始的多细胞动物是腔肠动物,如水螅、海蜇、水母等。二、无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无脊椎

12、动物是进化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在无脊椎动物的不同开展阶段上,神经系统具有不同的开展水平。蚯蚓是环节动物,神经系统称链状神经系统。昆虫是节肢动物的代表,神经系统称节状神经系统。三、低等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脊椎动物的体形一般是左右对称的,身体分为头部、躯干和尾部三局部,体内背侧有一条脊柱骨,称脊椎。低等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叫管状神经系统。四、高等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高等脊椎动物是指哺乳动物,包括啮齿类、食肉类和灵长类等动物。从低等脊椎动物如鱼到高等脊椎动物如人类,脑的进化遵循着以下的方向:一脑的相对大小的变化二皮层相对大小的变化三皮层内部结构的变化第二节 神经元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的单

13、位。它的根本作用是接受和传送信息。一、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一神经元神经元是具有细长突起的细胞,它由胞体、树突和轴突三局部组根据神经元突起的数目可以分为单极细胞、双极细胞和多级细胞。根据神经元的功能可以分为感觉神经元内导神经元、外导神经元运动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二) 神经胶质细胞二、神经冲动的传递一什么叫神经冲动 当任何一种刺激机械的、热的、化学的或电的作用于神经时,神经元就会由比拟静息的状态转化为比拟活动的状态,这就是神经冲动。二神经冲动的电传导当神经纤维某一局部受刺激而兴奋时,这局部膜外电位暂时较负,膜内电位较正,而邻近处于静息状态的膜那么仍是外正内负。这样,在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之间存在着

14、电位差,出现局部电流。此电流方向在膜外是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在膜内是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形成局部电流。这一局部电流,使邻近未兴奋部位的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变化,并产生动作电流。这种作用反复进行下去,就使兴奋从一处传向另一处。神经冲动的这种传导称为电传导。三、神经冲动的化学传导一突触的结构突触前膜 突触后膜 突触间隙。(二) 神经冲动的化学传导神经冲动在突触间的传递,是借助于神经递质来完成的。当神经冲动到达轴突末梢时,有些突触小泡突然破裂,并通过突触前膜的张口处将存储的神经递质释放出来。当这种神经递质经过突触间隙后,就迅速作用于突触后膜,并激发突触后神经元内的分于受体 (另一种化学物质

15、),从而翻开或关掉膜内的某些离于通道,改变了膜的通透性,并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电位变化,实现神经兴奋的传递四、 神经回路最简单的一种神经回路就是反射弧。反射弧一般由感受器、传入神经元、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根本局部组成。神经元的连接方式除了一对一的连接外,还有发散式、聚合式和环式等。第三节 神经系统一、周围神经系统一脊神经共31对二脑神经共12对三植物性神经二、中枢神经系统(一) 脊髓(二) 脑干 包括延脑、桥脑和中脑。(三) 间脑 包括丘脑和下丘脑。(四)小脑五边缘系统三、大脑的结构和机能(一)大脑的结构 人的大脑分左右两半球,体积占中枢神经系统总体积的一半以上,重量约为脑的总重量的6

16、0%左右。大脑半球的外表布满深浅不同的沟和裂。沟裂间隆起的局部称为脑回。有三条大的沟裂,即中央沟、外侧裂和顶枕裂。大脑半球的外表叫灰质,也就是大脑皮层。大脑半球内面叫白质。(二)大脑皮层的分区及机能1.初级感觉区:包括视觉区、听觉区和机体感觉区。3.言语区布洛卡区、威尔尼克区、言语视觉中枢三大脑两半球的一侧优势裂脑研究说明,两半球可能具有不同的功能。语言功能主要定位在左半球,该半球主要负责言语、阅读、书写、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而知觉物体的空间关系、情绪、欣赏音乐和艺术等那么定位于右半球。四、神经系统的发育第四节 脑功能的各种学说一、定位说:人的各种复杂的能力是与脑的各个严格限定的部位密切联系二

17、、整体说:大脑皮层的各个局部几乎以均等的程度对学习发生作用,并且大脑以总体发生作用。三、机能系统学说:鲁利亚认为脑是一个动态的结构,是一个复杂的动态机能系统。在机能系统的个别环节受到损伤时,高级心理机能确实会受到影响。四、模块说:人脑在结构和功能上是由高度专门化并相对独立的模块组成。第五节 内分泌腺和神经一体液调节一、内分泌腺的概念二、内分泌腺分类及机能 甲状腺、副甲状腺、肾上腺、脑垂体、性腺思考题:1简述大脑皮质的三个机能区?2什么是机能系统学说?参考书目:1. 杨雄里著1998:脑科学的现代进展。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索拉索编,朱滢等译2002:21世纪的心理科学与脑科学。北京:北京

18、大学出版社。第三章 感觉第一节 感觉的一般概念一、教学目标与要求掌握感觉、感受性、感觉阈限等概念,以及感觉的根本规律、学说,了解感觉在人的生活适应的作用。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感觉的概念、规律、色觉理论、人耳对声音频率的分析教学难点:色觉理论、人耳对声音频率的分析四、教学时数:10学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节 感觉的一般概念一 、什么是感觉人脑对事物个别属性的认识。感觉的意义:(1) 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2) 感觉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3) 感觉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心理现象的根底,是人的全部心理现象的根底。感觉的分类:一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皮肤感觉触压觉、温度觉、痛

19、觉二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内脏感觉二、近刺激和远刺激远刺激是指来自物体本身的刺激。近刺激是指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三、感觉的编码我们的神经系统不能直接加工外界输入的物理能量和化学能量,这些能量必须经过感官的换能作用,才能转化为神经系统能够接受的神经能或神经冲动。这个过程就是我们说的感觉编码。缪勒最早研究了感觉编码问题。近年来关于感觉编码的研究形成了两种有代表性的理论:特异化理论不同性质的感觉是由不同的神经元来传递信息的。模式理论编码是由整组神经元的激活模式引起的,只不过某种神经元的激活程度较大,而其他神经元的激活程度较小。四、刺激强度与感觉大小的关系感受性和感觉阈限一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

20、觉阈限绝对阈限 :刚刚能觉察到的最小刺激量称为绝对阈限。绝对感受性:是指刚刚能够觉察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绝对感受性与绝对阈限在数量上成反比关系。如果用E代表绝对感受性R代表绝对感觉阈限,那么它们之间的关系可用以下公式表示: 1二差异感受性与差异阈限差异阈限:能觉察出两个刺激的最小差异量称为差异感觉阈限或最小可觉差 ,缩写为。差异感受性:对这一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三) 刺激强度与感觉大小的关系1.对数定律 P2.乘方定律 P第二节 视觉一、 视觉刺激光二、视觉的生理机制 视觉的生理机制包括折光机制、感觉机制、传导机制和中枢机制。(一) 眼球它由眼球壁和眼球内容物构成。人的眼球壁分三层。外层为

21、巩膜和角膜,中层为虹膜、睫状肌和脉络膜,内层为视网膜和视神经内段。眼球内容物包括晶体、房水和玻璃体。(二)网膜的构造和换能作用 最外层是椎体细胞和棒体细胞,第二层是双极细胞和其他细胞,最内层含有神经节细胞。三视觉的传导机制视觉的传递机制由三级神经元实现:第一级为网膜双极细胞。第二级为视神经节细胞,由视神经节发出的神经纤维,在视交叉处实现交叉,鼻侧束交叉至对侧,和对侧的颢侧束合并,传至丘脑的外侧膝状体。第三级神经元的纤维从外膝状体发出,终止于大脑枕叶的纹状区。(四)视觉的中枢机制视觉的直接投射区为大脑枕叶的纹状区(布鲁德曼第17区),这是实现对视觉信号初步分析的区域。三、视觉的根本现象:(一)

22、明度1.明度与视亮度是眼睛对光源和物体外表的明暗程度的感觉,主要是由光线强弱决定的一种视觉经验。视亮度是指从白色外表到黑色外表的感觉连续体。它是由物体外表的反射 系数决定的。2.明度的绝对阈限与差异阈限3.明度与波长 在可见光谱范围内,人眼对不同波长的光线的感受性是不同的,这种情况可以用光谱敏感函数(或光谱光效率函数)来说明。(二)颜色1.什么是颜色颜色的属性:颜色有明度、色调、饱和度三种根本特性。2. 颜色混合1854年,格拉斯曼把颜色混合现象归纳出3条定律:补色率、中间色率和代替率。3. 色觉缺陷:指辨色能力异常。 色觉缺陷包括色弱和色盲。(1) 色弱:色弱患者虽然也能用三种波长来匹配光谱

23、上的任一波长,但他们对三种波长的感受性均低于正常人。2色盲。分全色盲和局部色盲两类。患全色盲的人只能看到灰色和白色,丧失了对颜色的感受性。患局部色盲的人还有某些颜色经验,但他们经验到的颜色范围比正常人要小得多。(1) 三色说。英国科学家托马斯.杨假定,人的视网膜有三种不同的感受器。每种感受器只对光谱的一个特殊成分敏感。当它们分别受到不同波长的光刺激时,就产生不同的颜色经验。当光刺激作用于眼睛时,将在三种感受器中引起不同程度的兴奋。各种颜色经验是由不同感受器按相应的比例活动而产生的。(2) 对立过程理论:黑林提出了四色论,这是对立过程理论的前身,黑林认为:视网膜存在着三对视素:黑白视素、红绿视素

24、、黄蓝视素。他们在光的刺激下表现为对抗的过程,即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三) 视觉中的空间因素1.视觉比照:是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2.边界突出与马赫带:指人们在明暗变化的边界,常常在亮区看到一条更亮的光带,而在暗区看到一条更暗的线条。这就是马赫带现象。3.视敏度:是指视觉系统分辨最小物体或物体细节的能力。四视觉中的时间因素适应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适应。1暗适应:是指照明停止或由亮处转入暗处时视觉感受性提高的时间过程。2明适应:是指照明开始或由暗处转入亮处时人眼感受性下降的时间过程。2.后像:刺激物对感受器的作用停止后,感觉现象并不

25、立即消失,它能保存一个短暂时间。3.闪光融合现象 后象可以使断续的刺激引起连续的感觉,但是断续的刺激必须到达一定的频率。刚刚能引起连续感觉的最小频率,叫临界闪光频率。这时产生的心理效应是闪光融合现象。4.视觉掩蔽:在某种时间条件下,当一个闪光出现在另一个闪光之后,这个闪光能影响到对前一个闪光的觉察,这种效应叫视觉掩蔽。第三节 听觉一、听觉刺激声波二、 听觉的生理机制(一) 耳的构造和功能 耳朵是人的听觉器官。它由外耳、中耳、内耳三局部组成。 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由鼓膜、三块听小骨、卵圆窗和正圆窗组成。内耳由前庭器官和耳蜗组成。(二) 听觉的传导机制和中枢机制三、听觉的根本现象一音调 音调

26、主要由声波频率决定的听觉特性。二人耳对声音频率的分析:1.频率理论 1886年由物理学家罗.费尔得提出。这种理论认为,内耳的基底膜是和镫骨按相同频率运动的。振动的数量与声音的原有频率相适应。基底膜与镫骨的这种关系,类似于 机的送话机和收话机的关系。这种理论也叫 理论。频率理论难以解释人耳对声音频率的分析。人耳基底膜不能作每秒1000次以上的快速运动。这是和人耳能够接受1000以上的声音不符合的。2.共鸣理论 赫尔姆霍茨提出的一种理论。在他看来,由于基底膜的横纤维长短不同,靠近蜗底较窄,靠近蜗顶较宽,因而就像一部竖琴的琴弦一样,能够对不同频率的声音产生共鸣。共鸣理论强调了基底膜的振动部对产生音调

27、听觉的作用,因而也叫位置理论。3.行波理论 冯.贝克西开展了赫尔姆霍茨的共鸣向合理局部,提出了新的位置理论行波理论。贝克西认为,声波传到人耳,将引起整个基底膜的振动。振动从耳蜗底部开始,逐渐向蜗顶推进,振动的幅度也随着逐渐增高。振动运行到基底膜的某一部位,振幅到达最大值,然后停止前进而消失。随着外来声音频率的不同,基底膜最大振幅所在的部位也不同。声音频率低,最大振幅接近蜗顶;频率高,最大振幅接近蜗底(即镫骨处),从而实现了对不同频率的分析。4.神经齐射理论 韦弗尔提出。认为:当声音频率低于400赫兹时,听神经个别纤维的发放频率是和声音的频率对应的,当声音频率提高,个别神经纤维无法单独对它作出反

28、响,这种情况下,神经纤维将按齐射原那么发生作用。但是,对于5000赫兹以上的频率,神经齐射理论无法解释。声音超过5000,位置理论是对频率进行编码的唯一根底。三音响音响是由声音强度或声压水平决定的一种听觉特性。四声音的掩蔽 一个声音由于同时起作用的其他声音的干扰而使听觉阈限上升。第四节 其他感觉一、皮肤感觉一肤觉的概述 刺激作用于皮肤引起各种各样的感觉,叫肤觉。二触压觉三温度觉四痛觉二、嗅觉和味觉一嗅觉嗅觉是由有气味的气体物质引起的。二味觉 味觉的适宜刺激是溶于水的化学物质。三、内部感觉内部感觉是指反响机体内部状态的内部变化的感觉,包括动觉、平衡觉和内脏感觉。(一) 动觉(二) 平衡觉(三)

29、内脏感觉思考题1.试说明明适应与暗适应的特点和机制2.简述人耳对声音频率分析的几种理论.参考书目:1.托马斯 L.贝纳特著,旦明译1983:感觉世界感觉和知觉导论。北京:科学出版社。2.张述祖、沈德立1987:根底心理学。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3.张春兴1994:现代心理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4.孟昭兰主编1994:普通心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5.黄希庭1988:心理学实验指导。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第四章 知觉一、教学目标与要求掌握知觉的一系列相关概念和术语,以及知觉的特性,了解各知觉种类的不同状况及其它们在人类生活工作中的实践意义。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觉的一般概念、特性、时

30、间知觉、错觉教学难点:似动知觉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错觉理论三、教学手段和方法多媒体教学、讲授法、问题讨论、实例分析四、教学时数:10学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节 知觉的一般概念一、什么是知觉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在脑中的反映,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的过程。感觉与知觉的主要区别与联系一联系1.同属于认知过程的感性阶段,其源泉是客观现实。2.都是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反映。二 区别:1.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对事物整体的反映。2.感觉的产生依赖于客观事物的物理属性,相同的刺激会引起相同的感觉。知觉不仅依赖于它的物理特性,还依赖于知觉者本身的特点。3.感觉是某个分析器活动的结果。知

31、觉是多个分析器活动的结果。二、知觉中的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加工1.自下而上的加工:即数据驱动加工,知觉直接依赖于感官的刺激物的特性,对这些特性的加工。2.自下而上的加工:即概念驱动加工,知觉系统不仅要加工外部输入的信息,而且要加工在头脑中已经存储的信息。三、知觉的生理机制四、知觉的种类根据知觉时起主导作用的感官的特性,可把知觉分成视知觉、听知觉、触知觉、嗅知觉、味知觉等等。根绝人脑所认识的事物特性,可把知觉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第二节 知觉的特性一、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选择性就是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选择出来。二、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整体性就是指人在过去经验的根底上把有多种属性构成的事物知

32、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特性。三、知觉的理解性就是指人们在对现时事物的知觉中,需要以过去的知识经验为依据,力求对知觉对象做出某种解释,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四、知觉的恒常性一什么是知觉的恒常性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知觉映象保持相对不变。二知觉恒常性的种类知觉恒常性包括大小恒常性、形状恒常性、亮度恒常性、颜色恒常性。三影响知觉恒常性的条件视觉线索是影响知觉恒常性的条件。五、知觉适应 当视觉输入发生变化时,我们的视觉系统能够适应这种变化,使之恢复到变化前的状态。第三节 空间知觉一、形状知觉(一) 形状的特征分析(二) 轮廓与图形图形可以定义为视野中的一个面积,它借助可见的轮廓而从其余局部别离

33、出来。因此,在图形中,轮廓代表了图形及其背景的一个分界面,它是在视野中邻近的成分出现明度或颜色的突然变化时出现的。(三) 图形的组成1.邻近性,在其他条件相同时,空间上彼此接近的局部,容易组成图形。2.相似性3.对称性,对称的局部容易组成图形。4.良好连续,具有良好连续的几条线段,容易组成图。5.共同命运,当其中某些成分按共同方向运动或变化时,就会把它们看成是一个图形。6.封闭,视野中封闭的线段容易组成图形。7.线条方向,方向对图形组合有重要意义,方向相同难以分开,方向不同那么容易分开。8.简单性,视野中具有简单结构的局部,容易组成图形。四图形识别五注意在图形知觉中的作用六眼动与形状知觉二、大

34、小知觉一大小距离不变假设二物体的熟悉性对大小知觉的作用三邻近物体的大小比照四体态变化与大小知觉三、 深度知觉和距离知觉(一) 肌肉线索(生理线索)1.调节。它是指水晶体的形状(曲度)由于距离的改变而变化。2.辐合。辐合是指眼睛随距离的改变而将视轴会聚到被注视的物体上。(二)单眼线索单眼线索是指用一只眼睛就能感受的深度线索。这些线索包括以下几种:1.对象重叠(遮挡)。 2.线条透视3.空气透视4.相对高度5.纹理梯度 6.运动视差与运动透视三双眼线索双眼视差四、方位定向是指对物体的空间关系、位置和对机体自身所在空间位置的知觉。一视觉的方位定向二听觉的方位定向第四节 时间知觉与运动知觉一、时间知觉

35、(一) 什么叫时间知觉 对客观事物和事件的连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就是时间知觉(二) 时间知觉的各种依据1根据自然界的周期性现象。2根据有机体各种节律性的活动。3借助计时工具。(三) 影响时间知觉的各种因素1.感觉通道的性质2.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和性质3.人的兴趣和情绪。二、 运动知觉一什么叫运动知觉物体运动特性直接作用于人脑,为人们所认识,就是运动知觉。二真正运动的知觉 是指物体按特定速度或加速度,从一处向另一处作连续的位移。(三) 似动人们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者在没有连续移动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运动。似动知觉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动景运动当两个刺激物按一定空间间隔和时间距离相继呈

36、现时,我们会看到从一个刺激物向另一个刺激物的连续运动,这就是动景运动。 由于一个物体的运动使其相邻的一个静止的物体产生运动的印象。3.自主运动 4. 运动后效 (瀑布效应) 注视向一个方向的物体运动之后,将注视点转向静止的物体,会看到静止的物体似乎向相反的方向运动。第五节 错觉一、什么叫错觉 我们的知觉不能正确地表达外界事物的特性,而出现种种歪曲。二、错觉的种类(一) 大小错觉 缪勒莱耶错觉、潘佐错觉、垂直水平错觉、贾斯特罗错觉、多尔波也夫错觉二形状和方向错觉 佐尔拉错觉、冯特错觉、爱因斯坦错觉、波根多夫错觉 三、错觉理论一眼动理论二神经抑制作用理论三深度加工和常性误用理论思考题:1.图形组织的原那么有哪些?。参考书目:1.张述祖、沈德立1987:根底心理学。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张春兴1994:现代心理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3.孟昭兰主编1994:普通心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4.黄希庭1988:心理学实验指导。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