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中学生认知发展特点与教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中学生认知发展特点与教育.doc(2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优质文本第三章 中学生的认知开展特点与教育上第一节 注意的开展与教育一、注意概念二、注意的品质三、中学生注意的开展特点四、课堂上如何组织中学生的注意力第二节 感知觉的开展与教育一、感知觉和观察力二、中学生观察的开展特点三、中学生观察力的培养第三节 记忆的开展与教育一、记忆系统及其特点二、遗忘及其进程三、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识记与保持第一节 注意一、注意概述一什么是注意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大局部时间都在注意着什么。例如,在走路时,我们会注意着身边的行人和车辆;在说话时,我们会注意着对方的表情等等。那么,什么是注意呢?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根本特性。指向性
2、是指心理活动在某一时刻总是有选择地朝向一定对象。因为人即使能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也不可能在某一时刻同时注意到所有的事物,接收到所有的信息,只能选择一定对象加以反响。就像面对一桌子的美味佳肴,你每次也只能挑选一两种菜来吃,而不能一口吞了所有的菜肴。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停留在一定对象上的深入加工过程。注意集中时心理活动只关注所指向的事物,抑制了与当前注意对象无关的活动。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境界了。二注意的功能注意主要有三种功能。1选择功能。人脑的信息加工能力是有限的,在同一时刻,只能加工局部信息。注意的选择功能使大脑选择那些认为重要的信息进行加工,同时排除其他信息的干扰
3、作用。2维持功能。所谓维持,就是将心理活动确定在一定的对象上,并保持一定的强度。这是人脑进行信息加工的必要条件。3调节功能。当人脑的信息加工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时,注意可使这种转移能够顺利完成,这就是注意的调节功能。三注意的种类注意可以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1.无意注意无意注意是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又称不随意注意。例如,在安静的图书馆里,突然一位同学的 响了,大家都会不由自主地对铃声或者这个同学产生注意。2. 有意注意有意注意是事先有预定的目的,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又称随意注意。例如在打乒乓球时,选手们观察对手的发球就是有意注意。3. 有意后
4、注意类型目的性意志努力性质例如无意注意无不需要低级、自发的窗外的歌声有意注意有需要高级、自觉的学习、听课有意后注意有不需要最高级、自觉性程度很强电脑打字“盲打,打毛衣不用看有意后注意是事先有预定的目的,但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后注意形成的条件有两个。一是对活动浓厚的兴趣。例如,你在对足球没有兴趣时,陪朋友看足球比赛就是件无聊的活动,需要付出艰苦的意志努力才能坚持看下去,这时的注意是有意注意。当你足球产生了兴趣时,足球的比赛很容易引起你的注意,甚至你会在观看比赛的时候忘了旁边朋友的存在,无须付出意志努力就能保持自己的注意,这时的注意就是有意后注意。二是活动的自动化。例如,我们知道在驾驶汽
5、车时,司机需要注意路况信息、车内的仪表信息,还要根据这些信息操作相应的部件来控制汽车的行驶。一个新手司机在开车时总会感到非常累,注意力需要高度紧张。但是如果是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司机,在驾驶汽车时就会很轻松,并不需要那么高度的注意力就可以很好地进行驾驶。这种熟练驾驶时的注意就是由于活动的自动化而形成的有意后注意。表1 三种注意特点的比照二、注意的品质一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广度也叫注意的范围,是指一个人在同一时间里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一般的成年人能同时注意到46个没有意义联系的对象。一个人的经验越多,他的注意广度就越大。另外,个体的情绪对注意的广度也有影响,情绪越紧张,注意广度就越小。比方我们常在着
6、急开门的时候找不到口袋里的钥匙,或者急忙赶路时撞到迎面走来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某些职业和工作要求有较大的注意广度,如报务员、驾驶员、交通警察等等。对于一般人来说为了提高学习效率,也需要扩大阅读时的注意广度。中小学生的注意广度有以下特点:小学生的知识经验少,注意的广度比拟狭小。到了中学时期,随着学生知识经验的积累和智力水平的开展,注意的广度不断扩大。陈惠芳等人研究了不同年龄群体的注意的广度,结果说明,随着年龄的增长,注意的广度日益扩大,13岁儿童的注意的广度已接近成人水平 陈惠芳等. 4-14岁儿童注意广度开展的实验研究,心理科学通讯,1989,1:46,见表4-2。表4-2 不同年龄群体注意广
7、度成绩比拟年龄4岁6岁7岁9岁11岁13岁成绩点4.745.776.506.977.998.26要想扩大中小学生注意的广度,建议做到以下几点:1把学习材料加以的组织,使之系统化;2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学习内容;3教学的组织安排要合理。例如,教具的演示有适当的组织、合理的安排和充分的讲解等。二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稳定性是个体在较长时间内将注意集中在某一活动或对象上的特性。与之相反的注意品质是注意的分散。个体的需要和兴趣是注意稳定性的内部条件;活动内容的丰富性和形式的多样性,是注意稳定性的外部条件。例如,长途客车司机就需要较好的注意稳定性,因为他需要长时间地注意路况。这时,路边的绿化带和标识就可以增加
8、驾驶过程中注意内容的丰富性和形式的多样性。当注意力长时间集中在某一事物时,还有一种有趣的现象叫做注意的起伏,即当人专注某一对象时,视、听感觉器官会产生周期性的加强和减弱的变化。注意的起伏是不随意的,也就是说意识很难直接控制。注意起伏是正常的注意现象,它具有防止疲劳,提高注意稳定性的作用。大家可以尝试盯着图1看一分钟,你会看到什么呢?图1 注意的起伏你可能会看到图中的小方框一会儿凹进去,一会儿又凸出来,这就是注意的起伏。你尝试着控制一下,看能不能阻止这种情况出现呢?比方让小方框老老实实的待在里面或外面,你会发现那是很难做到的。中小学生的注意稳定性有以下特点:中小学生的稳定性随年龄增长而增强。年龄
9、越小,注意稳定性越差。研究说明,57岁儿童能聚精会神地注意某一事物或进行某一活动的时间平均是15分钟,710岁的儿童能够保持稳定注意的时间是20分钟左右,1012岁儿童大约保持25分钟,在中学阶段,随着自制力的开展,长时间地、稳定地集中注意的时间可长达40分钟。优化学生的注意稳定性,应考虑以下几点:第一,教学内容的难度要适当。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强,而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虽然有了很大的开展,对抽象材料能保持一定的注意,但这种能力也是逐步开展起来的。研究说明,中学生掌握历史概念时,最容易掌握那些直观性较强的具体概念。所以,教学内容不仅要由浅入深,而且要难易适当。第二,良好的教学方法是稳定学生
10、注意的重要条件。教师必须熟练地掌握教材,善于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师讲授时语言要生动、精炼,运用直观教具演示时要恰当,实验时要及时指导和总结。总之,教师要采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第三,了解每位学生注意的表现对培养学生注意稳定性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应通过平时的观察和了解,来掌握每位学生平时的注意情况。对注意稳定性差的学生要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是由于身体疲劳所致的,要帮助其改善身体状况;是由于学习态度和学习动机不正确所致的,要培养其自觉的学习态度,端正其学习动机;是由于心理健康受损所致,要及时诊断,必要时请心理教师给予帮助。第四,为了保持学生的注
11、意稳定性,应设法消除分散学生注意的因素。例如,教室周围保持安静,建立良好的课堂秩序,防止迟到或早退现象。对某些注意力发生松散的学生,运用暗示法,比方特殊语调、言语停顿、目光凝视等,或用直接批评的方法,催促学生集中注意。另外,教具的使用也要考虑学生注意的稳定性。展示必要教具要适时,过早地展示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削弱新颖感。教具使用完毕,及时收起,以免影响学生对接下来的讲课内容的注意。三注意的分配注意的分配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一心二用,是指个体的心理活动同时指向不同的对象的特点。例如熟练的打字员,可以一边看着要打的稿子,一边将稿子的内容输入电脑。中小学生注意分配能力的开展情况如下:人的注意分配能力发生
12、较早而开展的速度却十分缓慢。该能力开展缓慢主要与注意分配必须具备的条件有关。青少年动作技能和智力受经验所限,不可能在短期内到达各项活动的高度熟练,所以,中小学的各年级学生注意分配能力根本处于相同水平,没有太大的开展。四注意的转移注意的转移是个体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由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也就是说,你本来注意着同学甲,然后你不再注意同学甲而是去注意同学乙。中小学生注意转移能力的开展情况如下:注意转移能力的开展是随个体神经系统内抑制的能力、第二信号系统的开展而得以迅速开展的。根据林镜秋 林镜秋. 大中小学生注意转移的实验研究. 天津师大学报, 1996,1: 37对大中小学生注意转移的
13、实验研究,发现学生注意转移的开展趋势是:小学二年级到五年级期间为第一个开展上升期;小学五年级到初中二年级期间为第二个开展上升期;初中二年级到高中二年级期间为开展的停滞期;高中二年级到大学二年级期间为第三个上升期,但这个上升期开展缓慢。注意的转移容易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1原来注意的强度。原来注意的强度越大,注意的转移就越困难。有的老师习惯于上课先复习上节课学过的知识,让学生做一个小测验等等,然后再开始讲新课。这样讲课的效果往往不好,因为学生对测验的注意程度很高,想知道自己做得对不对,和别人比自己做得好不好。这样就会很难将注意力转移到新课上。2新注意对象的特点。新的注意对象如果更符合人的需要和兴趣
14、,注意的转移就越容易。比方学生正在写作业,当听到电视中有动画片的声音时,他就很容易将注意力转移到动画片上。三、中小学生注意的开展第一,小学低年级学生无意注意占优势,容易被一些新鲜刺激所吸引。中学生的无意注意仍起着一定的作用。有研究说明 黄煜峰, 雷雳 主编. 初中生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年12月版,112,无意注意的开展随学生的年龄增大而增加,初中二年级到达最高水平,而后出现缓慢下降的趋势。事物的直观性和具体性在吸引学生的注意方面,仍然起着很大的作用。虽然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对知识的理解力进一步提高,但对于复杂的概念、原理等难度较大的材料的学习,仍离不开教师的直观教学。第二,中学生
15、的有意注意有了进一步的开展。由于中学时期的教学和集体生活向他们提出新的要求,由于中学生学习的目的性日益明确,学习的自觉性、纪律性日益增长,中学生能够独立地、专心地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能够有意识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注意,使自己的注意指向和集中在需要注意的事物上,而不受或较少受到外来干扰刺激的影响。因此,在中学生注意的开展上,有意注意就日益重要起来。随着有意注意的开展,中学生的注意稳定性和集中性也进一步提高。心理学研究说明在适当的教学条件下,中学生能稳定地保持注意约40分钟,这就为中学生掌握系统知识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四、运用注意规律组织教学一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1. 优化教学环境。教学环境包括
16、校园、教室的布置和教师的仪表。首先,学校的地理位置要适宜,远离噪音和污染;其次,教室的布置要简朴而有教育意义,不要过于花哨,以免分散学生注意;再次,教师的着装要整洁朴素,防止奇装异服和浓妆艳抹。2. 合理组织教学内容。中小学生的注意经常受到兴趣和需要的影响,符合兴趣的,能够满足需要的事物,较易成为他们注意的对象。因此,在组织教学内容时,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进行思考,充分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以及兴趣和需要。教学内容要在保证科学性和逻辑性的前提下,加强趣味性。3. 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和方法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保持对教学活动的稳定注意。因此,教室上课时除了采用传
17、统的讲授方法外,还应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穿插使用其它一些教学方法,例如个别提问、集体讨论、动手实验、角色扮演等。教师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使用录音、投影、幻灯等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进一步丰富教学形式。4. 考虑学生的情绪状态。学生在课堂上的情绪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无意注意。人在身体健康、精神饱满和情绪愉快时,最容易对事物发生注意,且注意较易集中和持久。因此,保持学生的无意注意,除了要关心学生的身体健康外,还应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使学生融入课堂教学。二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1. 加深学生对学习目的、任务的理解。学习前,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要求,加深对学习任务的理解,这对维持学
18、生有意注意十分重要。2. 培养间接兴趣。人们感兴趣的事物容易引起注意,兴趣越浓厚,注意就会越集中、稳定和持久。引起有意注意的兴趣的条件往往不是事物本身的特点,而是对活动目的、结果和意义的兴趣,即间接兴趣。间接兴趣是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重要条件。为了引发学生的间接兴趣,教师在一门课开始时应说明本课的学习意义和重要性,让学生明确认识到本课程对他们所具有的价值和意义,以引发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的兴趣,从而积极调动其对教学内容的有意注意。3. 合理组织教学活动。教学活动组织得好,学生的有意注意保持的就持久。首先教学活动要设计的连贯,有条理。其次,活动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保持注意,如通过活动的趣味性或直接语
19、言提示。善于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的思维,也是唤起学生有意注意到一个重要因素。最后,要将智力活动和实际操作结合起来。4. 加强意志锻炼。有意注意的保持需要意志努力的参与,因而加强对学生意志的培养和锻炼,提高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对保持学生的有意注意非常有帮助。三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在教学中如果教师过分地要求学生以有意注意来进行学习,容易引起疲劳;反之,如果只让学生凭借无意注意来学习,那么不利于他们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去完成学习任务。所以无论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还是在一堂课上,教师都应充分利用两种注意转换的规律来组织教学。如在一堂课中,刚开始教师就应采取措施,通过组织教学活动把
20、学生停留在上一节课或课间的注意转移到本节课上来,对新的一节课形成有意注意。在讲授新的教学内容时,对于有些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无意注意来进行教学;但当讲授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时,那么必须设法让学生保持有意注意,充分理解和思考问题;当学生保持一段时间的高度紧张的有意注意后,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使学生适当放松一下,或结合教学内容讲授一些有趣的例子,在课要结束时,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要求,使学生保持有意注意,然后布置作业。第二节 感知觉的开展与教育一、感觉一感觉概述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然而它所反映的只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个别属性。例如,我们的头发,它有特定的颜
21、色和柔顺度,有些人头发的颜色是黑的,用手去摸,觉得它是柔软的、光滑的。这些都是头发的“个别属性。头发直接作用于我们的眼睛和手,于是在我们的头脑里,就产生了对它的颜色和柔顺度的反映。这种当前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直接反映就是感觉。二感觉的种类感觉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外部感觉来源于外界刺激,对外界事物属性的反响属于外部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皮肤觉。其中,皮肤觉又可分为温度觉和触压觉。内部感觉来源于肌体内部刺激,对身体的肢体状态和内脏器官的感觉属于内部感觉,包括运动觉、平衡觉和内脏感觉。运动觉即肌肉运动的感觉。它反映身体各局部的运动和位置。这种感觉是肌肉伸缩产生的刺激作用于肌肉、肌
22、腱和关节中的感受器而引起的。平衡觉的感受器分布在内耳的前庭器官中,它是反映头部运动速率和方向的感觉。内脏感觉反响内脏各器官的活动和变化,比方饥、渴、饱、胀、恶心等感觉。二、知觉一知觉概述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刺激物的整体的反映。知觉是个体选择、组织并解释感觉信息的过程。知觉是比感觉复杂的反映形式。知觉的产生以头脑中各种感觉信息的存在为前提,并且与感觉同时进行,但它却不是各种感觉的简单总和。我们在知觉的过程中各种感觉信息按事物的联系和关系被整合成为一个完整的映象。例如,看一部电影,我们除了反映它的声音的上下、强弱和画面的颜色等这些个别属性外,还反映这些属性之间在时间延续、空间定位和
23、运动节奏变化等方面的联系,从而组合成为有故事情节的一部电影,这就是知觉。二知觉的种类依据对所知觉事物的特性,可以把知觉分为以下几种。1. 空间知觉空间知觉是人脑对物体空间特性的反映。物体的空间特性包括形状、大小、远近、深度等。人在生活中随时都可能应用到空间知觉,诸如上下楼梯、穿越马路等。2. 时间知觉时间知觉是人脑对事物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有对自然界的时间知觉,如黑夜与白天的交替,四季的变更;有对肌体的时间知觉,如睡眠、饮食、代谢的生物钟。3. 运动知觉运动知觉是人脑对物体距离状态和运动速度的知觉。如:在众多车辆疾驶的公路上,驾驶员靠运动知觉使驾驶的汽车与周围车辆保持适当的距离。延伸阅读:
24、运动知觉的缺失没有运动知觉的视力几乎是无价值的,也许比没有视力还要糟。这可以从1983年?大脑?期刊报道的一例罕见的个案中看出来。病人是位妇女,因为严重的头疼、晕眩、恶心,最严重的是失去了运动感,这使她处处不便,因而住院。做脑电图和其它体检显示,她主要的视觉接受区域外的大脑皮层的一个局部有损伤,这个区域对运动感觉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报告摘抄如下:她失去了所有三个层面的运动视觉。比方,倒茶和咖啡时都有问题,因为这些液体看上去都像结了冰,就像一层冰块。另外,她也掌握不了倒水的时间,因为水快要倒满时,她不能够感知杯子或壶里面的运动在有别人走动的屋子里,她感觉很不平安,很不舒服,而且很快就离开房间,因为
25、“人们很快地走到这里或者那里,可是,我看不见他们的移动她不敢走过街道,因为她无法判断车辆的速度,可是,她可以很轻松地看到汽车本身。“当我首先看到车辆的时候,它好似在很远的地方。然后,当我准备穿过街道时,汽车突然就在很近的地方。可见,当运动知觉缺失时,不要说改造世界,就连适应环境都是困难的。三知觉的特性1. 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对象具有不同的属性,由不同的局部组成,但是人并不是把知觉的对象知觉为彼此孤立的各个局部,而总是把它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这种在知觉过程中,人们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把由多种属性构成的事物知觉为一个整体的特性就叫知觉的整体性。例如,从客观的物理现象看图2中的图形,并没有一个是完
26、整的图形,全是由一些不规那么的线和面所堆积而成。可是,相信大家一眼就能看出是三个圆,然后有一个倒三角形,再覆盖了一个正三角形。当仔细看时,大家还会发现,最上层的三角形根本没有边缘和轮廓,可是,在知觉经验上却都是边缘清楚、轮廓清楚的图形。这就是知觉的整体性的表现。图3 人脸与花瓶图2 三角和圆2. 知觉的选择性知觉具有从作用于感官的众多刺激物中选择某些刺激作为知觉对象,加以反映的特性。请看看图3,当你看到一个瓷器时,瓷器就是知觉对象,阴影就是背景。但是,当你知觉阴影时就会看到两张脸的轮廓,这是瓷器就成了背景了。知觉的选择性使知觉更清晰准确,充分表达了知觉的积极主动性。3. 知觉的理解性人在知觉客
27、观事物时,总是根据自己已有的认知经验来解释它,赋予它一定的意义,并习惯用词语把它标志出来。知觉的这一特点就叫知觉的理解性。图5 字母与数字图4 雪地里的狗4. 知觉的恒常性在知觉过程中,当知觉对象的条件改变时,知觉映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的特征,就叫知觉的恒常性。知觉的恒常性主要是由于过去经验作用的结果。人总是在自已的知识经验的根底上知觉对象的。当外界条件发生一定变化时,变化了的客观刺激物的信息与经验所保持的印象结合起来,人便能在变化的条件下获得近似于实际的知觉映象。日常经验告诉我们,对知觉对象的经验越丰富,就越有助于感知对象的恒常性。三、观察与观察力1. 观察观察是知觉的特殊形式。它是有目的、有
28、方案、比拟持久的知觉。观察比一般的知觉有更深的理解性,思维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观察之前,观察者必须预先提出观察的目的任务,拟定方案,然后再按照方案对一定的事物进行系统而持久的感知。在观察过程中,观察者要注视知觉对象,从中寻求某种答案,还要分析比拟事物的每一个细节。就是说,观察过程包括了稳定的有意注意和积极的思维活动。观察结束后要进行总结,也要思考许多问题。可见,观察不是消极地注视,而是一种积极的思维过程,是一种“思维的知觉。2. 观察力观察力就是观察的能力,它是指有目的地、主动地去考察事物并善于全面正确地发现事物的各种典型特征的知觉能力。它是一种特殊的,开展水平较高的知觉能力。观察力不是天
29、生的,而是通过培养和训练,在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和开展起来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要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 观察的目的、任务是否明确直接影响观察的效果。如果观察的目的、任务不明确,学生就会东张西望,不得要领,结果没有什么重要的收获。要使学生的观察取得成效,教师必须预先明确地向学生提出观察的目的和任务,告诉学生要看什么,有可能看到什么。 给学生指明观察的目的、任务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能独立地给自己提出观察的目的、任务。如果学生时时处处依赖教师的指示,观察力是培养不起来的。要使学生能独立地自己提出观察的任务,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观察兴趣。观察兴趣可通过郊游、参观、访问等
30、多种途径来培养。最终要学生们在观察时能自觉地、准确地确定观察目的和任务,知道应该看些什么。2观察前要做好有关知识的准备 没有足够的知识,不仅不能理解所观察的事物,而且对于事物的某些特征也难以觉察。观察前,有关知识的准备越充分,观察的效果就越好;相反,观察前毫无知识准备,观察时就会“视而不见,不知道问题所在,观察的效果就一定不好。比方要组织学生观看乒乓球比赛,为中国队加油,那就要事先让学生们懂得一些乒乓球比赛的知识,这样在观察的过程中就知道哪些是好的技术,什么时候打得精彩。3教会学生进行观察的程序和方法 学生在观察时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新奇的、有趣的事物上,而无视事物的重要方面,这样也就离开了观察
31、的目的、任务。根据这个特点,教师应告诉学生有关的观察程序和方法。制订好观察方案,按观察方案进行观察。教师要指导学生由整体到局部或由局部到整体,有方案、有次序地进行观察,注意全面又不忽略细节,观察中注意采用分析和比拟的方法,这样才能把事物观察得深刻而细致。另外,在观察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对观察到的每一个细节都要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加以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不要满足于现成的答案。4指导学生整理和总结观察结果观察告一段落后,要做好观察总结。总结时,学生可以检查观察的目的、任务是否完成。总结可以是书面的或口头的;还可以是图表、图解的。要提倡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观察的心得,找出自己缺乏之处,相互学习,也要
32、鼓励学生就观察涉及的问题进行评价。通过总结,不仅可以提高观察能力,而且还可以提高言语表达能力。四、中小学生感知能力的开展和特点一中小学生感觉能力的开展小学生的视觉、听觉和运动觉开展很快。小学生视觉在整个感觉系统中已占主导地位。视敏度是指指在一定距离上感知和区分细小物体的视觉能力,是视觉能力开展的重要指标。小学生视敏度开展的趋势是:10岁前视敏度不断提高,10岁时视觉调节能力范围最大。教师应特别注意指导他们正确用眼。小学一年级学生一般只能分辨三种不同的红色、两种不同的黄色,对绿色或蓝色难以区分。但经过专门训练以后,学生平均分辨十二种红色、十种黄色、六种绿色和四种蓝色。 戴相华等 编著. 小学儿童
33、教育心理学.江苏教育出版社,1987,第57页.小学生听觉的敏感度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提高,假设以六岁儿童区分音调的能力为单位1,那么七岁时为1.4,八岁时为1.6,九岁时为2.6,十岁时为3.7,十九岁时为5.2。 戴相华等 编著.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江苏教育出版社,1987, 第57页但整个小学阶段听觉的敏感度都不如成人。小学生的大、小肌肉运动觉都在开展中,其开展速度和水平与训练直接有关。入学后,通过写字、画画和手工等课程的练习,能够迅速提高学生的运动觉。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内外各种活动,从耐力、速度、灵活、协调等方面对学生加强训练,但训练时要循序渐进,切忌操之过急。因为小学生的骨骼肌肉
34、开展还不成熟,不能对他们的运动的精确性和灵活性要求太高。比方,学生的手部运动难以非常精确和灵活,不能要求他们长期练习写字,而且练字的时候应尽量让他们把字写得大一些。 二中小学生知觉能力的开展小学初入学的儿童,一般已能识别各种事物的形状,能够比拟各种物体的长短、大小,以及它们在空间的位置,如上下、前后、远近等。但是,他们对左右方位的区分感到困难。在正确的教育下,一般到了三年级以后,随着思维能力的开展,学生能够比拟概括、灵活地掌握一般的空间概念。但是,即使到了高年级,对于超出儿童经验范围较大的空间概念,如银河系、宇宙等,他们掌握起来仍有一定的困难。初入学的儿童,对于“今天、“昨天和“明天等已经熟悉
35、了,但对较长或较短的时间概念的理解仍感到困难。虽然,时间跟空间一样是一种客观实在。但是,时间知觉比空间知觉要求抽象思维和整个认识活动有更高的开展。对时间的认识跟对空间的认识不同,儿童认识空间,最初是借助于运动分析器,同时使动觉跟视觉和听觉联系起来去认识的,而时间知觉的实现不通过任何特殊的分析器。儿童是通过经常重复的生活经验来间接地感知时间的。随着儿童生活经验的丰富和抽象思维的开展,儿童时间知觉逐步开展起来。但是,要他们理解“几十年、“纪元、“世纪、“时代等是比拟困难的,因为这些概念超出了儿童生活经验的范围。到了中学阶段,由于抽象逻辑思维的开展,知觉的精确性和概括性也随之得到开展。他们不仅能有目
36、的地进行观察,感知事物的外部特征,而且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特性和本质特征,在知觉过程中还能把个别事物同一般原理规那么联系起来。例如把几何图形同几何定理联系起来看,把个别词语同句子和语法联系起来看。三中小学生感知觉能力的特点儿童进入小学后,心理活动有了一定的目的性,感知的有意性和可支配性也随之增强。他们一般能听从教师的指导,注视教学中所用的直观教具和倾听教师讲解。但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知觉,无意性和情绪性还相当明显。例如他们在观察图画、实物等直观教具或听讲时,往往容易离开观察目的,而被新奇的刺激所吸引,把注意集中到次要的、与观察目的无关的方面去。随着教学活动的开展,知识经验的增加,小学生的感知的有意性和
37、目的性也逐步得到开展。但是,小学生有意识有目的的知觉和观察水平还是很有限的。进入中学阶段,学生的有意识有目的的知觉水平逐渐开展到新的高度,他们已经能够较为自觉地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主动地系统地知觉和观察事物,知觉的范围不断扩大,选择性知觉水平和观察的持续性有了很大的开展。小学低年级学生知觉的另一特点是笼统性和粗略性。他们对事物的感知是笼统的、泛化的和不精确的,对形体近似的事物,常混淆不清,如分不清土和士,目和日,跳和挑等。他们观察事物时常常粗枝大叶,往往只注意到整个的、明显的局部,而忽略了不显露的、细节的局部。到了初中阶段,各科教学和各种活动都要求青少年具有更高的感知能力。例如,图画、音乐、几
38、何、生物、劳动活动、旅游等,都要求青少年能够更精确地辨析外界事物,因而他们的感受性和观察力就会提高和开展起来。青少年的视觉感受性在不断提高,区别各种颜色和色度的精确性在不断增加。随着学生感知觉目的性和精确性的开展,知识经验的丰富,他们对事物的感知具有了概括性和逻辑性,即在知觉过程中,学生开始有意识地把一般原理、规那么与个别事物联系起来。例如把几何图形同几何定理联系起来看,把个别词语同句子和语法联系起来看。他们的知觉水平逐渐向概括性方面开展。到了高中阶段,这种逻辑性知觉日益完善,可以较好地学习抽象的知识,例如解析几何知识。这种逻辑性知觉的出现是中学生知觉的一大特点。五、感知觉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感
39、觉和知觉都有其产生和变化的规律,在教学上运用这些规律,提高学生对客观事物的感知效果,是十分必要的。学生学习的是书本知识,这对学生来说是间接经验,要理解掌握这种知识,必须得到丰富的有关感性材料的支持。在教学中,学生的感性材料主要是在直观的教学形式下,通过感知、表象和再造想象等心理活动而获得的。教师根据教学的目的,运用言语的描绘、实物的操作、模型的演示、图表的展览等形式进行的教学就是直观教学。直观教学是给学生提供必要感性材料的一种重要的有效途径。它主要有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这三种形式各具特点,教师要根据学科性质、教学目的和内容灵活运用,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要使直观教具起到提高教学质量的作
40、用,在使用教具时,教师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根据教学的需要使用教具使用教具的目的是借助于直观使学生理解概念或规律,因此,教师首先要对教学工作进行充分的准备;采用的教具应能激起学生的积极性,而不是与教学目的没有直接联系的。在演示时,要让学生的充分地感知演示的对象,特别是让他们看清教具中的主要局部。如果教具是在教学过程中阐述某个问题而使用的,应当在使用的时候展示出来,过早地展示,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削弱新颖感。如果教具已使用完毕,教师应及时地予以收拾,以免影响学生对讲授的注意。笨重的教具一时收拾起来有困难,那么可以用布遮盖或做其他处理。(2)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特点使用教具不同年龄的学生掌握知识具有不同
41、的特点,教师在使用直观教具时应当注意这一点。例如,小学低年级学生是用具体形象来思维的,因此应当更多地运用直观手段进行教学,使他们能在看得见、听得着、感受得到的过程中学会思维。随着教育和学生年龄的增长,学生的抽象思维逐渐开展起来,因此,教师在使用直观教具时要考虑到如何把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引向抽象,哪个年级哪种直观教具已经是不再必要的了,这样做将有助于儿童智力的开展。3使用直观教具时要有正确的言语配合言语提示能组织感知,有助于感知对象的选择和理解,提高感知的效果。第二信号系统在人的感知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教师要注意运用恰当的言语提示,引导学生感知教材。使用直观教具时,必须配合正确、生动的讲解
42、和说明,用言语指导学生去感知,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来理解当前的感知对象。特别当有些感知对象不易觉察或难于看清时,教师的言语提示就更为必要了。言语和直观的结合可以有三种形式:言语在前的形式;同时或交替进行的形式;言语在后的形式。这些形式各有不同的作用,教师应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和需要,有针对性地加以运用或者把它们结合起来去加以运用。第三节 记忆的开展与教育一、记忆概述一什么是记忆记忆就是人脑对有关信息进行编码、贮存和提取的认知加工过程。记忆活动所加工的信息可以是感觉、知觉、想象、思维等认知活动的产物,也可以是情绪、情感活动和意志活动的产物,因此,记忆使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成为相互联系的整体。二记
43、忆的种类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对记忆做以下分类。1. 按照内容不同,可将记忆分为形象记忆、抽象记忆、情感记忆和运动记忆。形象记忆是以感知过的事物在脑中再现的具体形象为内容的记忆,它保持的是事物的感性特征,具有鲜明的直观性。例如,对一个人的音容笑貌的记忆,对某种食物的味道的记忆,对一首歌的优美旋律的记忆等。抽象记忆是以概念、判断、推理和逻辑思维过程等为内容的记忆,也称为语词记忆。这种记忆保持的不是事物的具体形象,而是事物的性质、意义和相互联系等,并且通过语词表现出来。例如,我们对数学公式或定理的记忆。它是人类所特有的,具有高度的理解性和逻辑性的记忆。情感记忆是以体验过的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例如,
44、我们在比赛中获胜后的冲动心情的记忆,就是情感记忆。运动记忆是以人们操作过的运动为内容的记忆。例如,武林高手对武术招式的记忆,画家对绘画技巧的记忆,就属于运动记忆。这种记忆一旦形成,保持时间较长,它是形成各种熟练技巧的根底。我们常在电影中看到武林高手虽然失忆,但是武功仍在,就是这种运动记忆的保持。2. 按照记忆方法的不同,记忆可以分为有意义记忆和机械记忆两种。意义记忆,就是要理解事物的意义,并利用过去的知识和经验来记忆方法。如,对原理、定义、定理、法那么的记忆要靠意义记忆;机械识记,是不需要理解事物的意义或不需要利用过去的知识和经验,只靠对事物的重复来记忆的方法。例如对历史年代、人物名称、山的高
45、度、外语单词、元素符号的记忆,大多数靠机械识记。 三中小学生记忆的开展1. 从无意记忆为主向有意记忆为主开展小学低年级学生无意记忆占主导地位,他们感兴趣的、印象鲜明深刻的事物就容易记住,到了小学高年级有意记忆有了明显的开展,但是有意记忆最初是被动的,记忆的目标通常是由老师或家长提出的。进入中学后,在教学要求下,记忆的有意性更加开展起来,有意记忆逐渐占主导地位。初中低年级学生的这种能力相对还要差一点,到高中阶段,学生能逐渐自觉地确定目标来进行记忆活动。有一项研究要求814岁儿童阅读一篇记叙文,其中一组在阅读前不提识记要求,即无意记忆,而另一组要求努力记忆文章内容。结果说明,两种记忆效果随年龄而提
46、高。8岁儿童仍是无意记忆占优势,而有意记忆的主导地位是从10岁小学三年级开始的,12岁以后有意记忆的优势更加明显 转引自李力红主编. 青少年心理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第97页。2. 从机械记忆为主向意义记忆为主开展在小学时期,学生的机械记忆占主导地位,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学生,由于知识经验缺乏,智力水平有限,缺乏对教材的理解。所以,他们记忆教材内容时,常常是从头到尾逐字逐句地反复背诵。而进入中学后,随着知识的增长,理解能力的不断提高,学生的意义记忆有了明显的开展,逐渐占主导地位。进入高中阶段,意义记忆占明显的优势,学生们开始在记忆材料时首先尝试理解材料。3. 从形象记忆到抽象记忆的开展
47、从记忆内容上看,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主要以直观形象的方式来记忆事物的特征和属性。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学会了改造记忆中的表象,开始在头脑中形成一般的记忆表象和想象表象。进入中学阶段,学生对词的抽象记忆能力得到了迅速开展。有人对中小学生进行了如下实验 转引自卢家楣等主编. 心理学,上海人们出版社,1999,第148149页:首先让学生读一遍具体的词,如房子、杯子等,让其回忆读过的词;然后,让学生读一遍抽象的词,如运动、关系等,也让其回忆。结果发现,随着年级的增高,学生对抽象词语的记忆能力不断提高,进入中学有更明显的提高,抽象记忆的开展速度超过形象记忆,并最终在中学阶段占了主导地位。同时,学生的形象记忆也在不断开展,到初三后才略有下降。当然,形象记忆的作用仍是很重要的,因为抽象记忆还是需要形象记忆的支持。二、记忆的加工系统记忆的加工系统分为三局部: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见图7。在这个系统中,信息刺激首先通过我们的感觉通道例如视觉、听觉等进入感觉记忆,感觉记忆的信息如果没有得到注意就会消退,如果得到了注意就进入了短时记忆。短时记忆中,没有得到复述的信息就会马上遗忘,而得到复述的信息就进入了长时记忆。我们会在需要时将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提取到短时记忆中。当然,长时记忆中的信息也有可能遗忘。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感觉消退提取遗忘遗忘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