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精华版教案8 冀中的地道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精华版教案8 冀中的地道战.doc(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8冀中的地道战1认识8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正确读写“扫荡、侵略、修筑、妨碍、岔道”等词语。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冀中地道战的产生、作用和地道的结构特点。3学习理清课文条理。4练习用“如果就”“不但还”造句。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冀中地道的结构特点。2了解冀中地道的结构特点,理清课文的条理。3理解冀中地道战在抗日中的特殊地位。2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你们看过电影地道战,读过与地道战有关的资料吗?谁愿意把你知道的介绍给大家?(学生介绍)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8课冀中的地道战。板书:8冀中的地道战板书后引导学生理解“冀”的意思。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词。要求:1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大意。2自学生字词。
2、(读准字音,记住字形)3课件出示生字词。(1)指名读,齐读。(2)会认字:强调“厕”是平舌音,“棘”不要读成“辣”。“任”是多音字,在本课中读rn,另一个读音是rn。(3)会写字:注意“妨”的部首是“女”,不要写成“纟”;“栓”的部首是“木”,不要写成“扌”。(4)重点词:堡垒、扫荡、封锁、孑口、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敌后游击战争。(5)重点句:靠着地道这种坚强的堡垒,冀中平原上的人民坚持了敌后游击战争。此句通过让学生回忆电影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理解“堡垒”。通过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交流理解“敌后游击战争”。从而使学生明白,这句话将地道形象地喻为“堡垒”,突出强调了地道在对敌斗争中所显示的威力。三、
3、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内容。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勾画出不理解的词句,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或借助字典理解。(1)自己独立完成。(2)个人解决不了的与同桌交流。(3)小组讨论交流。(4)全班交流。(学生默读后,把自己的理解在书上加以批注,以便全班同学交流讨论。在师生共同探讨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地道战产生的背景、作用;地道的式样和特点;地道战的地位在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惊人的奇迹。)2讨论分段。第一段(13自然段)讲地道战的产生及其作用。第二段(47自然段)介绍了地道的式样、特点。第三段(8自然段)讲地道战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的地位。四、精读课文,深入探究。学习第一段。1这一段交待了地道战
4、产生的时间和背景。哪位同学知道为什么要开展地道战呢?(因为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在冀中平原上修筑封锁沟、封锁墙,想搞垮我们的人民武装,在这种情况下,冀中人民创造了“地道战”,坚持敌后游击战争。)说得好。日本侵略军修筑封锁沟、封锁墙,就是要使冀中平原上的人民相互之间不能来往,不能联合起来打击敌人。于是冀中人民就创造了“地道战”,打击敌人。这就是“地道战”产生的原因。(板书:封锁沟封锁墙地道战)2这一新的斗争方式有什么作用,有什么好处呢?(第3自然段有这样一句话:“敌人来了,我们就钻到地道里去,让他们扑个空,敌人走了,我们就从地道里出来,照常种地过日子,有时候还要打击敌人。”从这里可以看出来“地
5、道战”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可以保护自己;二是能够更好地打击敌人。)(板书:保护自己打击敌人)3在第3自然段中哪句话、哪个词最能总结“地道战”的情况?(第一句话中的“奇迹”一词。)“奇迹”是什么意思?(“奇迹”是想象不到的很不平常的事。)“地道战”的确是个奇迹。课文又从三个方面给我们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五、作业。1抄写本课要求会写的8个字。2思考课后练习一。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出示生字词卡片,读词。2有感情朗读课文。二、研读课文,深入探究。(一)学习第二段。1这一段是以任丘的地道为例,介绍了地道的样式和特点。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这一段还可以分为几层,怎样分?(这一段
6、还可以分为地道的内部和地道的出口两层。)2地道的内部构造分为哪几部分?有什么特点呢?学生默读课文后按顺序回答,老师根据学生的答案,进行板书。(板书:地道内部高、深、天洞、小洞、气孔)教师一边板书一边重复地道内部构造的特点,并在同学分析的基础上,再次提出问题,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老太太把纺车也搬进来,还嗡嗡地纺线呢。”说明了什么?这句话进一步说明地道里既不气闷也不黑暗,非常安全。冀中人民在这里边战斗边生产,充满生活气息。3课文是怎样介绍地道出口的呢?地道出口有什么特点呢?学生默读后回答问题,教师板书重要词语。板书:地道出口口外:荆棘陷坑口内:坚固的洞迷惑洞死道:地雷活道:口教师解释重点词语
7、,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这是李白诗里的一句话。讲的是一个人把着关口,一万个人也打不进来,形容地势十分险要,易守难攻。夫,古代成年男子的通称。关,关口。莫,不能的意思。4教师结合板书小结这一段。这一段对地道的构造及特点介绍得比较清楚,使我们学习中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只是一百多种地道中的一种。地道的特点归纳起来就是一句话,既可以保存自己,又能够打击敌人。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地道战”的确是学生齐答:奇迹。(二)学习第三段。1冀中人民利用“地道”打击敌人同样说明这是“奇迹”。冀中人民是怎样利用“地道”打击敌人的呢?请同学们默读第三段。(敌人想方设法破坏,冀中人民发挥聪明才
8、智,想出许多妙计来防备。)学生回答的同时,教师抓住重点词语进行板书。(板书:破坏防备)(用“土”和“沙”灭火;吊板用来挡住毒气;利用枯井暗沟防备水攻。任凭敌人想出什么毒计,冀中人民也有妙计来对抗。另外,因为地道都是通着的,还可以转移到别的村子去。)(板书:火攻、毒攻、水攻、土沙、吊板、枯井、暗沟)2冀中人民还有更先进的方法保护自己,打击敌人,因为他们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中发明了“无线电”“有线电”。我可要提醒同学们,这可不是现在的“手机”“呼机”,它是什么呢?请一位同学读一遍下面这段话大家就会清楚了。学生读收,教师板书。(板书:无线电吆喝有线电拉铃)3组织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和在书上及电影、电视节目中
9、获得的知识,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讨论:“为了打击敌人,什么办法都想出来了,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这句话的含义。教师要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在第一课时后指导学生根据对课文的理解,用泥巴等材料做一个任丘的地道模型,也可以鼓励学生画一张冀中地道示意图。目的是让学生在动手中感受冀中人民的智慧和抗敌妙计,激发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兴趣。最后使学生明白这句话是对冀中人民利用地道打击敌人的种种妙计的总结,同时赞扬了冀中人民对敌人斗争的智慧和才能,点明了课文的中心。(三)学习第四段。学生齐读最后一段,教师提出问题。1地道战在抗日战争史上有怎样的地位呢?(不但坚持了生产,还
10、有力地打击了敌人。在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惊人的奇迹。)2说地道战是抗日战争史上惊人的奇迹,那么它奇在哪儿?(围绕“奇迹”这一中心词深入学习地道的式样和特点这一重点内容。)(1)介绍地道结构时,重点介绍了哪几个部分?每部分有何特点?通过这些内容的介绍,地道奇在哪里?(自学、讨论后板书:地道、地洞、气孔)然后再引导学生归纳:从总体结构看,地方隐蔽:街道下面、庄稼地下面;高深适宜:四尺多高,离地面三尺;构造齐全:住人、拴牲口、做厕所、气孔;作用极大:保护群众。(2)地道的出口是怎样的?有几种情况?你又怎样理解地道之“奇”?(小组讨论交流后,引导学生归纳:从隐蔽自己,打击敌人方面的结构看,口外:隐蔽安全
11、,堆满荆棘,设置陷坑;口内:活道“孑口”,死道地雷。“一夫当关,万夫莫开。”)(3)冀中人民利用地道对付敌人的破坏从哪两方面讲的?地道又奇在哪里?(小组讨论交流后归纳:从对付敌人破坏方面的结构看,防火攻土和沙;防毒攻吊板;防水攻跟枯井暗沟相连;从通讯联络方面的结构看:“无线电”吆喝声,“有线电”拉铃声。这些都说明了地道的“奇”。)3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结尾?(总结性的结尾,突出了地道战的结果和作用。)请同学把开头段和结尾段连起来朗读,让学生体会前后呼应的作用。教师板书。(板书:为了粉碎“扫荡”“扫荡”被粉碎了简直是个“奇迹”留下惊人的“奇迹”)三、课堂小结。1为了打击敌人,什么办法都想出来了,人民
12、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此时你们最想说什么?(启发引导学生联系读过的课外书,看过的电影、电视,谈自己的理解、感想。)2作者把结构十分复杂的地道,介绍得条理分明,井然有序,使我们一目了然,如临其境。你能根据课文介绍画出地道示意图吗?试着画一画。3放电影地道战片断(介绍地道的结构及人们怎样通讯联络一段)。四、总结、拓展。1课文按怎样的顺序把地道战这种斗争方式讲明白的?(先讲地道战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有什么作用;再讲地道的式样特点;然后讲怎样粉碎敌人的火攻、水攻、毒气攻;最后讲地道战在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惊人的奇迹。)课文抓住了事物的几个方面,有条理地记叙了地道战,今后写作时要学习运用这种方法。2谈体会
13、:学了这篇课文,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五、布置作业。学了冀中的地道战一文,你有什么感受,请写一篇读后感。冀中的地道战产生为了粉碎“扫荡”式样地道地洞气孔出口特点打击敌人火攻水攻毒气攻联络自己无线电有线电顽强斗志无穷智慧这篇课文是一篇自我阅读课文,于是我借学生的热情布置了这样的任务:“仔细读读课文,看看你最喜欢文章的哪个部分?说说为什么?准备好以后,说给你的伙伴听听。”经过十五分钟左右的研讨,奇迹出现了。首先有两名男生合作主动上黑板画了地道的平面图,并做了解说,台下鸦雀无声,介绍完之后,台下起了争论,课堂变成了答记者问。学生个个跃跃欲试,于是我把黑板让给了更多的学生,下课铃响了,学生仍热情高涨,不愿离去,第二节课上了,为了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我不惜占用时间,又给学生时间让学生为自己的构思解说,并提倡学生大胆想象。整堂课都是学生参与,学生设计,我真正体会到了“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得快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