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 教案1 含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 教案1 含反思.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曹刿论战 学习目标、认识要想取得战争的胜利,战前必须做好政准备取信于民的道理,在作指挥上,必须重视士气、详察敌情、正确运用战略战术,善于掌握有利战机。 2、了解作者及左传的有关常识 3、掌握文中重点实虚词的含义及用法重点1、抓住“论”的特点来记叙战争,论作战前取信于民,战争中掌握战机是本篇的重点。2、因为我国古代记载史实常与史论结合起来,所以此文虽是一篇记叙文,但又以“论”为中心。这是教学中的难点。 难点因为我国古代记载史实常与史论结合起来,所以此文虽是一篇记叙文,但又以“论”为中心。这是教学中的难点。教材分析与教法设想春秋初期,齐襄公政令无常,他的两个弟弟公子纠和公子小白分别逃到鲁国和莒国,
2、齐襄公被杀后,公子小白抢先回到齐国夺取王位,他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春秋五霸之一-齐桓公。公子纠也在鲁国军队的护送下,回国抢夺王位,但被齐桓公打败。鲁庄公十年,齐桓公借口鲁国曾帮助过公子纠,举兵攻鲁,弱小的鲁国在长勺打败了入侵的齐国。 相传鲁国史官左丘明在左传中解释了春秋记载的这次著名的“长勺之战”。下面我们了解左传。板书设计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他把战争的胜利时候先寄托在实行“小惠”上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他急切迎战,说明曹刿:他军事上无知。但是他善于用人,善于纳谏爱国,有胆有识,非凡的战略思想,卓越的军事才能。导学过程学习过程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1、长勺之战以少胜多,以弱胜强 2、主要内容 第一
3、段:战前(论战前的准备) 第二段:战中(叙战争的过程) 第三段:战后(论战生的原因) 二、演角色,品人物,释疑难 师:大家已基本疏通了文意,我想由大家推荐两个同学来分别扮演鲁庄公和曹刿,将文中人物的对话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来,演一场课本剧。 (学生推荐了三名女同学分别扮演同乡人、鲁庄公和曹刿。) 师:这讲台既是鲁庄公的王宫,又是战斗时所乘的战车。这场课本剧分三个片断:请问参战释疑,每个片断我先说几句旁白,你们就开始演。 (三名学生开始表演,赢得了同学们的热烈掌声。) 师:请同学们评一评这两位同学的表演。 学生老师共同评论。 教师设置问题提问: 1、弱小的鲁国为什么呢取得战斗的胜利? (学生讨论,教
4、师巡回) 学生回答 (1) 战争前做好准备 (2) 战争中捉住时机 2、针对学生的第(1)个答案,师问:在战前,鲁庄公针对曹刿的“何以战”提出了几个条件? 学生回答:三个(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师问:曹刿认同哪一个条件?曹刿为什么仅凭鲁庄公提出的第三个条件,就肯定能与齐军作战?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鲁庄公按照实情断案,这是忠于职守,为民办实事,能够取得老百姓的信任和拥护。春秋时各国遇到大型战争时,仅凭常规部队是不够的,还必须大量地从老百姓中征兵,如果老百姓不拥护君主,他们就不会跟随君主去卖命的,正所谓:“君为
5、舟也,民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曹刿深知这点。 板书:战前取信于民 师问:如果你是鲁国的子民,你会去打仗吗? 学生回答:愿意 师说:看来,鲁庄公的取信于民收到了效果。 3、针对学生的第(2)个答案,师说:那好,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到战国战场,看一看仗是怎么打的? 师问:曹刿为什么要等到“齐人三鼓”后才让鲁庄公击鼓进军?我们能不能从文中找出解释的文字? (师:这表现了曹刿善于捕捉战机,他在战中捕捉到哪两个战机?同学们能不能用文中词语概括出来? 学生:曹刿抓住了“彼竭我赢”之时进行进攻,抓住“辙乱旗靡”之时进行追击,可以看出曹刿谨慎小心,深谋远虑。 (教师板书:战中捕捉战机,战后分析胜因) 4、
6、分析曹刿的形象 (紧承上面分析)师说:很好,说出了曹刿是一个谨慎小心,深谋远虑的人,除了这些,你认为曹刿还是一个怎样的人?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爱国,有胆有识,非凡的战略思想,卓越的军事才能。等等,学生言之有理即可,但要自圆其说。 5、分析鲁庄公的形象 学生甲回答:善于用人,善于纳谏,是个明君。 学生乙回答:昏君,身为君王却不懂得打仗。 学生丙回答:是个明君,虽不懂打仗,但他能为老百姓办实事,忠于职守。 教师小结: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他把战争的胜利时候先寄托在实行“小惠”上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他急切迎战,说明他军事上无知。但是他善于用人,善于纳谏,说明他与昏君还是有区别。 6、师:我们已经认识
7、了曹刿,鲁庄公,现在如果你们是左丘明,也写一篇关于长勺之战的文章,你们会怎么写?师引导。 生:写战争场面。 师:那本文是怎么写的? 生;主要写论战。 师:抓住了文题,强调论字。作者为什么这么写? 生:不语。 师:本文的主角是谁? 生:曹刿。 师:看黑板。曹刿有哪些特点? 生:谨慎小心,深谋远虑等等。 师:看来这么写是有意突出曹刿的吗/ 生:是。 三、学生再次朗读课文 四、布置作业 请学生发挥想象,结合课文第二段,详写战斗过程。 学生回答长勺之战以少胜多,以弱胜强 2、主要内容 第一段:战前(论战前的准备) 第二段:战中(叙战争的过程) 第三段:战后(论战生的原因) (三名学生开始表演,赢得了同
8、学们的热烈掌声。) 学生讨论,教师巡回) 学生回答 (1) 战争前做好准备 (2) 战争中捉住时机 学生阅读文章,从第三段中找到了对应的解释文字,并大声读了出来。)分析曹刿的形象 、分析鲁庄公的形象 学生甲回答:善于用人,善于纳谏,是个明君。 学生乙回答:昏君,身为君王却不懂得打仗。 学生丙回答:是个明君,虽不懂打仗,但他能为老百姓办实事,忠于职守。 教学札记在这一课时里,我尝试了“学生问题教学法”。问题本应学生自己提出来,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还是保守的自己提出来,所以,课还是略显传统。但在学生回答时,例如围绕曹刿、鲁庄公的人物形象上,我对学生的质疑、回答进行了肯定,然后引导他们从文中找依据来争论,这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性阅读体验,同时又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