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精品课件: 第二单元 第4课 归去来兮辞 并序(新人教版必修5)1768.ppt

上传人:青****9 文档编号:89770045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PPT 页数:97 大小:2.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精品课件: 第二单元 第4课 归去来兮辞 并序(新人教版必修5)1768.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7页
高二语文精品课件: 第二单元 第4课 归去来兮辞 并序(新人教版必修5)1768.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精品课件: 第二单元 第4课 归去来兮辞 并序(新人教版必修5)1768.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精品课件: 第二单元 第4课 归去来兮辞 并序(新人教版必修5)1768.ppt(9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二单 元 第4课归去来兮辞并序古诗品韵玉楼春欧阳修洛阳正值芳菲节,秾艳清香相间发。游丝【注】有意苦相萦,垂柳无端争赠别。杏花红处青山缺,山畔行人山下歇。今宵谁肯远相随,惟有寂寥孤馆月。【注】游丝:蛛丝。【赏析】这首词开头两句描写了洛阳美丽、热闹的春景:花木繁盛,色彩艳丽,百花相继开放,争奇斗艳,清香扑鼻。既点明了告别的地点和季节,又以乐景衬哀情,自然引出下文。接下两句既是写景,又暗含眷恋送别者的感情。下片继续写旅途的春光和离愁,使人感到春色无边无际,愁思也无边无际,始终苦恼着离人。最后两句写作者身处旅途,只有清冷的月亮和孤馆相伴,这恰恰与洛阳的繁华形成鲜明的对照,从而表达了作者离别的凄凉悲伤

2、(孤独寂寞)的心情。【思考】这首词的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图景?这两句在整首词中有什么作用?【提示】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课前预习夯基固本基础梳理景,通“影”,日光衡,通“横”,横木动词,顺随动词,趁着动词,乘车量词,辆动词,断绝动词,横渡形容词,走不通的形容词,与世隔绝的介词,让介词,因为介词,按照连词,同“而”,表修饰代词,通“尔”,你的连词,表假设,如果连词,表转折连词,表修饰四、词类活用 _ _使动用法,使愉快意动用法,以为悦形容词作名词,傲然自得的情怀_ _ _动词作名词,仅能容纳双膝的小屋动词作状语,没有规定地随时随地名词作动词,用桨划名词作状语,常常名词作状语,每天,天天_形容词作动

3、词,喜好,羡慕_意动用法,以为乐古义:_指战乱。今义:常用来比喻纠纷或乱子。深远曲折的样子。指做官。小孩。拐杖。亲属戚属,包括外亲、内亲家庭成员。六、文言句式遂见用于小邑_既自以心为形役_复驾言兮焉求_胡为乎遑遑欲何之_乐夫天命复奚疑_农人告余以春及_僮仆欢迎,稚子候门_被动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宾语前置句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省略句七、名句默写悟已往之不谏,_。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_。知来者之可追恨晨光之熹微引壶觞以自酌,_。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_。既窈窕以寻壑,_。木欣欣以向荣,_。善万物之得时,

4、感吾生之行休。眄庭柯以怡颜时矫首而遐观亦崎岖而经丘泉涓涓而始流1走近作者陶 渊 明(365427),名 潜,字 渊 明,一 字 元亮,东晋大诗人、辞赋家、散文家。资料卡片曾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卒后朋友私谥“靖节”,故后人称“靖节先生”。陶渊明出身没落贵族世家,受儒、道思想影响很深。年轻时曾怀有“大济于苍生”的壮志,又因家境贫寒,二十九岁时走上仕途,历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下级官职,四十一岁还家归隐,过起了自由闲适的田园生活。此后二十三年,虽忧愤常积于心,生活困窘多难,但再无出仕之念,最后在贫病交迫中去世,卒年六十二岁。陶渊明今存诗歌125首,其中四言诗9首,五言诗116首。后代批评家常

5、用质朴、平淡、自然评价陶诗的风格,称其为“田园诗人”。陶渊明现存文12篇,其中辞赋3篇,韵文5篇,散文4篇,篇数不多,影响却很大。2写作背景陶渊明四十一岁那年(公元405年)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五天的彭泽令。据萧统陶渊明传记载,陶潜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怎么能为五斗米而向这乡里小人低三下四!”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这篇文章前面有序,叙述他家贫出仕和弃官归田的经过。3相关知识“辞”是屈原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新诗体。用的是楚地方言,内容又跟楚地的社会生活,山川风物有关,故又称楚辞。又因屈原写作离骚为这种文

6、体的代表,又称“骚体”。其特点是形式自由,句式散文化;大体以四句为一小节,两句为一组,以六字句为主,间有长、短句,多用语气词“兮”,每句三拍。到了西汉,赋在辞的影响下产生,是有韵的散文,讲究铺排。而辞仍是诗,重在抒情。1如何理解“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点拨】这四句是写景抒情的名句。四句话由物及人,诗人喜悲参半,语句自出胸臆。课堂互动探究文本细剖深析大自然充满了无限生机,令人欢欣鼓舞,万事万物各得其时,自由自在,这是诗人“归去”后“以我观物”的主观之景,也是诗人发现“今是”的最佳体现。但是,这“可能”的“来者”,属于诗人的并不像原来想象的那样多,“吾生之行休

7、”确实令诗人低徊感慨。万物勃发,正当青春,而自己呢?行将就木。诗人怎能不悲从中来?但这悲中也掺杂着自己的“得时”之喜。2对“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一句话中包含的思想究竟应该如何理解?【点拨】千百年来,大家都认为陶渊明是在逃避,他秉承了老庄的哲学,思想是消极的。其实,看一个人生活得是否积极,关键是看他有没有理想。陶渊明的弃职归田,断不能说其意志消沉,是消极处世,恰恰相反,他所追求的,是做自己喜欢的事,在书卷中追求安谧,在田园里追求自己的平静心境。“园日涉以成趣”“乐琴书以消忧”,日子过得多么惬意、充实而又有意义,虽然物资匮乏,但精神却是充实的;“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岂不快哉!这

8、便是他所理解的“天命”。可以说,陶渊明辞官归田,是他执著地追求自己理想的表现。3序文中交代了作者辞官归隐的原因,请根据序文内容分条归纳总结。内因“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也就是说自己本性自然,不会扭曲自我,不会强迫自己去做本性不想做的事。外因“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忍饥受冻固然严重,但是违背自我性情会身心“交病”,那比饥饿挨冻可能更难以忍受。外因“寻程氏妹丧于武昌”,需要去奔丧。【点拨】4.联系全文,辞中哪些地方表现了作者遗世独立、心胸旷达、淡远潇洒的风格?【点拨】从“序”及“辞”的第一部分,均可看出作者辞官是因为鄙弃官场的黑暗,但文中却只言自己“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而不言官场的黑暗。对以

9、往的居官求职,也只言“不谏”“昨非”,决定不与达官贵人来往,反用“息交以绝游”轻轻带过。而在写回到田园生活的场景时,句句从心中流出,家中景有松,有菊,有幼,有酒;写出游之景时,“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因而“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处处显示作者“旷而真”的感情。这种淡远潇洒的文风,跟作者安贫乐道、超然物外的处世态度是完全一致的。5这首辞中的“松”“菊”有没有什么象征意义?【点拨】陶渊明的诗中离不开“松”“菊”这些意象,因为这是他飘逸、醇厚诗歌风格的酵母,是他淡泊、真淳而又孤傲人格的象征。“三径就荒,松菊犹存”,陶渊明归来时,见庭院仍有傲霜独立的青松,历寒而愈秀的秋菊,顿时感到无限欣

10、慰任世事变迁,世态炎凉,惟我不变,所求不变,那就是顺应天性,放浪于自然大化之中。这一刻,他感到分裂的人格终于弥合,自我在多年艰难寻求和痛苦徘徊之后蝉蜕而出。“怀 良 辰 以 孤 往,或 植 杖 而 耘 耔。登 东 皋 以 舒啸,临 清 流 而 赋 诗。”陶 渊 明 选 择 了 归 隐,选择 了 他 的 理 想 人 生。你 是 如 何 看 待 诗 人 的 这 种情怀?探究争鸣【各抒己见】陶渊明五次出仕,只任过祭酒、参军、县令等一些小职,前后13年的时间大部在家赋闲。这样的勉强出仕不仅对他的大志无济于事,而且使他见识了官场的龌龊和阴暗,充分加强了他“深愧平生之志”的生命悲剧意识。于是,爱慕自然、企

11、羡隐逸的天性点燃了他归隐山林的决心。“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斟满一杯酒,自饮自酌,那份悠然,那份沉醉,都是陶渊明追慕已久的个性释放。语言中提到的孤松、秋菊、白云、归鸟,无不带有某种象征意义。显然,陶渊明是借这些物象修身养性以澄清性情,抒发高洁雅致而独傲江湖的情志。陶渊明哀叹自己的不幸人生:“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消极情绪和盘托出,同时也透出不甘心自己的一生就这样归田而“行休”的伤感。自古的隐士们想彻底淡忘世情,但受挫官场的徘徊哀伤却是十分真切的。文脉图示文本对译幼稚,小孩。盈室,满屋。瓶无储粟:指家无余粮。瓶,盛粮食的器皿。粟,本指谷子,脱壳后称为小米,这里指粮食。生生所资

12、:所赖以维持生活的。生生,维持生活。第一个“生”是动词,第二或:有时候。巾车:有布篷的小车。棹:桨,这里作动词,用桨划。窈窕:深远曲折的样子。壑:山沟。经:登上,走过。技法借鉴素材挖掘技法借鉴一、写法归纳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本文是一篇抒情咏怀之作。作者通过自然景物来寄托自己的生活理想,寓情于景,把抒情与写景紧紧地融合起来。“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以松菊来寄寓人生情操;“眄庭柯以怡颜”“园日涉以成趣”,环境与情感相得益彰;“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闲云、飞鸟与他自由自在的生活相映成趣。这些都恰到妙处地将作者悠闲自在的心情和盘托出。二、技法指导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是指在描写的景物之中融入作者主

13、观感情的表现手法,运用情景交融的写法,主要目的是抒发作者的感情。景是外在的,情是内在的。或触景生情,或因情设景,但都必须融情于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才可以使文章内容丰富,感情浓烈,文采粲然。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要注意以下三点:1要寻找适合抒发感情的某一类景物。例如,为了抒发欢快之情可以借助于美好的景物,为了抒发悲哀之情可以借助凄凉的景物。2根据抒发感情的需要,可以先景后情,也可以先情后景。3可用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把感情渗透于字里行间,融于景物描写之中,使一切景物都含情,一切景语皆情语。三、随堂练笔请用“银河”“树影”“蛙声”等词语写一段情景交融的文字。要求想象合理,语言连贯,10

14、0字左右。四、他山之石仲夏的夜晚,总是格外美的,竟是令人难以言说。睡在草地上,望着银河,数着天上的星星。一阵清风吹来,调皮地搅乱了水中月儿甜美的笑容,树影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和着清亮的蛙声,就那样简单又美妙的演出了一曲自然的交响乐。星星都醒了吧?也是,谁听到这样的天籁能不动心呢?难怪它们连眼睛都不眨了呢!忽然想起老人的一句话:仲夏夜的银河总是格外明亮,格外美的。竟是今夜才明白这其中的缘由啊!一、课内素材开发守卫心灵净土的陶渊明入仕为官、大济苍生是陶渊明的初衷,鄙弃官场、归隐田园是他的觉醒,淡泊名利、闲适自在是他的追求,躬耕田亩是他的努力实践,诗酒琴书是他的生活情趣,乐天知命、追求自由是他

15、的人生真悟。素材挖掘他的洒脱恬淡、质朴真率、超尘脱俗,他的崇尚自然的天性和努力实践,他对超然物外的自由生活和独立人格的追求向往,他对人生所作的哲学思考,连同他的作品一起,为后人筑起一个“巢”,一个精神家园。陶渊明是超越时代的,他永远是人们守卫心灵净土的一盏明灯。也许我们无法成为陶渊明那样的诗人,但我们的心中却可以保留一份生活的诗意。适用话题这则材料可用于“淡泊名利”“追求自然”“追求自由率真的生活”“超越世俗”等相关话题作文的写作中。【类文示例】是那个“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士,是那个“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的雅人,是那个“戴月荷锄归”的农夫,对!是他,是这享誉文坛千百年的陶渊明。他不

16、愿“为五斗米折腰”挂印归田园。他忘却了官场的失意,忘却了仕途的不达,却记住了世人的愿望,写出了心中的圣地桃花源。陶渊明带着微笑“采菊东篱下”,过着“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的日子,享受着“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的恬淡生活。他厌恶那黑暗的官场,他不能去改变那种环境,但他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情去选择自己的生活。自己承受了太多的不如意,自己已经“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既然“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那又有什么可以犹豫的呢?他选择了“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淡泊。他笑了,发自内心地笑了,是那样的甜美和幸福。于是历史上多了一位伟大的田园诗人,也多了一位智慧的老者。二、课外素材储备山西爱心煤掺假事件为

17、确保百姓温暖过冬,山西省政府出台了一项温暖人心的好政策。从今年到2015年底,山西的低收入农户,每户每年冬天将免费领到一吨取暖用煤。煤陆陆续续分发到了农户家里,大家却发现,不仅分量不足一吨,煤里还掺着大量石块和煤矸石,每家每户还得交数量不等的运输费才能领到煤。政府承诺的优质煤到了老百姓手里为什么烧不着?好政策执行过程中怎么就变了味?适用话题 这则材料可用于“诚信”“取信于民”“社会公德”“法治观念”等相关话题作文的写作中。【类文示例】诚信是贝壳里的珍珠,尽管隐于壳内,但每一颗都能发出耀眼的光辉;诚信是乡间的野花,尽管很不起眼,却可以散发阵阵的馨香;诚信是掌船的舵手,有了它,你才可以在暴风骤雨中

18、勇敢、自信地前进诚信,不仅要诚实,也要守信。一次次成功的磋商,一场场艰难的竞争,都是以诚信为本,只因为这样,才能强中更有强者。诚信是一颗星,一颗天幕中最小的星,但它却努力放出最闪亮的光;诚信是一杯浓浓的热茶,它让疲惫的人们感到心灵的慰藉,以至沁人心脾;诚信就是我手中的一颗种子,不论走到哪里,我都要让它在那里生根发芽。实战演练轻松闯关陶公祠的菊花夏立君美文欣赏江水是菊黄色的,那江里流动着的莫不真是晋朝的菊花?已经不是菊花季节,陶公祠中那两厢盛开的菊花都已败萎了,只偶尔还露出些残存的黄色。祠在江边,就在这段被称为菊江的长江边。这地方真个与菊有缘,有“菊江”“菊邑”,还有个乡叫“黄菊乡”。我依然走在

19、菊花黄的意韵之中。初冬那菊黄色的阳光和身边那座被菊黄色历史装帧的古建筑,以及存在于胸臆之中的菊花般的品格,以及风中飘荡的大朵大朵菊花般的幻想,都让我陶然如醉。陶渊明,曾在这里种菊,种出了一大片他认为应该存传后世的文人们的自珍的清高之气。我知道他其实很想做官,少时就有猛志:“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谁言行游近,张掖至幽州。”而且,也做过官,只是受不了官场那种腐气,那般骄奢淫逸。他的腰椎骨似乎很硬,不愿为五斗米而弯。他就把大印挂在彭泽县的大堂上,然后走出来,走到风和阳光之中,走到那片贫寒却诚实的土地之上。他耕种的姿势或许可笑,腰躬着,整个上身几乎与土地平行。人们并不知道,他是一边耕种一边在泥土中寻

20、他的诗句。陶公祠中有一尊陶公塑像,高丈许,乌石所镌,给人一股子凛凛不可侵犯的傲然,真正的陶渊明不会是这个样子,他后来穷的没饭吃,那样子一准佝偻,哪能有如此威风?但我却懂得塑者的匠心:他并不仅是雕塑东晋的那个人,而是塑他冷傲的气质。仰望陶公塑像,几分崇敬,几缕亲近,似乎有话要说,却是欲说还休,1600年了,他要说的话,都变成大朵大朵的菊花了吧?在史书上,他的那个时代,官场腐败,社会奢靡,石崇、王恺斗富让侈浊之风登峰造极。陶公就只好种些菊花,很想让菊花的清气影响一下他厌恶的世风,然而菊花太小,那一星半点清菊之气又怎能荡涤一个奢腐王朝的浊臭呢?出乎陶公意料的是那菊花的清气后来却影响了中国的文学史!苏

21、东坡曰:“渊明诗初视散缓,熟视有奇趣。如曰: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又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大率才高意远,则所寓得其妙,造语精到之至,遂能如此。如大匠运斤,无斧凿痕。”东坡大抵是闻过陶渊明的菊花味,不仅闻过,而且深深地闻过。我不是苏东坡,我闻着的是另一种味儿,一个生气老人的味儿。这种味儿辛弃疾也曾闻过,他在水龙吟中言道:“须信此翁未死,到如今凛然正气,吾侪心事,古今常在。”陶公或真未死,当在菊花之间,以一种清傲之气面对滔滔菊江和无期无尽的岁月。祠不大,却是修葺得好,在江边一块高地上。祠后有塔,曰“秀峰塔”,另有一塔在不远处,叫“天然塔”,被称为“东坡双塔”。祠与塔构成了一种沉重而冷肃的气氛,在江边,在永远盛开的菊花之中。陶公安在?问菊,菊却隐去了笑容,独向寒风。【赏评】这篇散文立意高远,以巧妙的笔触为我们还原出一个真实的陶渊明,一个有着孤高之气的陶渊明。作者用“菊花”象征着高洁,象征着清高,象征出淤泥而不染、同流而不合污的清气,正是这菊花,托出了一个让人陶醉的具有清傲之气的陶公。本文语言清新自然,文采飞扬,读来沁人心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