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选修: 4-1《有无相生》课件 新人教版.ppt

上传人:青****9 文档编号:89769940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5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选修: 4-1《有无相生》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高三语文选修: 4-1《有无相生》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选修: 4-1《有无相生》课件 新人教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选修: 4-1《有无相生》课件 新人教版.ppt(6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13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 备课精选:4-1 有无相生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单元目标1 掌 握 文 中 重 要 的 文 言 实 词、虚 词 等 基础知识。2把握老子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3 学 习 老 子 的 论 证 技 巧,批 判 地 吸 收 老子 的 哲 学 思 想,从 中 借 鉴 其 立 身 处 世 的 原 则。把握社会人生中一系列相辅相成的方面。老子简介老 子,春 秋 时 思 想 家,道 家 的 创 始 人。一 说 老 子,姓 李 名 耳 字 聃。楚 国 苦 县(今 河南 鹿 邑)人。做 过 周 藏 室 之 史(管 理 藏 书 的 史官),孔 子 曾 向 他 请 教 过“礼”,后 退

2、隐,著 老 子。一 说 老 子 即 周 太 史 儋。也 有 一 说老 子 是 老 莱 子。老 子 一 书 是 否 是 老 子 所作,历 来 有 争 论。一 般 认 为 此 书 成 于 老 子 后学 之 手,但 书 中 所 述,基 本 反 映 了 他 的 思 想。老 子 的 学 说 对 中 国 哲 学 的 发 展 有 很 大 影 响,后世很多学说从不同角度吸取了他的思想。内容提要本 单 元 只 有 一 节,选 录 了 老 子 一 书的 第 二、十 一、二 十 四、三 十 三、六 十 三、六 十 四、七 十 六 章,集 中 展 示 了 老 子 一书对社会、人生问题的辩证思考。第 二 章 集 中 论

3、 述 了 辩 证 法 思 想,提 出 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第 十 一 章,认 为 对 一 切 事 物 起 决 定 性 作用 的 是“无”,而 不 是“有”。但 从 唯 物 主 义 角度 来 分 析,把“无”作 为 第 一 性 的 东 西,把“有”看作是第二性的东西是错误的。第 二 十 四 章,指 出 人 如 果“自 见”“自 是”“自 伐”“自 矜”,不 仅 达 不 到 目 的,而 且 还 会离目标越来越远。第 三 十 三 章,强 调 人 要 有 自 知 之 明,要有 克 服 自 己 弱 点 的 毅 力,这 是 可 取 的。但 老子 讲 知 足,说 死 而 不 亡 是 长 寿,这 些 都 是

4、唯心主义思想。第 六 十 三 章,讲 了“无 为”和 以 德 报 怨 的调 和 矛 盾 的 思 想,还 讲 了 事 物 的 难 和 易、大和 小 的 互 相 转 化。还 指 出 轻 易 向 人 许 诺 的 人,必定缺少实践诺言的诚信。第 六 十 四 章,提 出 了 一 些 发 展、变 化 的观 点,老 子 认 为 大 的 东 西,是 从 细 小 的 东 西发展来的,任何事物的出现总有一个过程。第七十六章,老子归纳出一条普遍原理:柔弱的东西最强大;强硬的东西最脆弱,接近死亡。但老子也把弱能胜强的原则绝对化了。赏牡丹刘禹锡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作者背景】

5、刘 禹 锡(772 842),唐 代 文 学 家、哲 学 家。字 梦 得。洛 阳(今 属 河 南)人,生 于 嘉 兴(今属 浙 江)。贞 元 九 年(793)中 进 士,登 博 学 宏辞 科。永 贞 元 年(805),因 辅 助 王 叔 文 进 行 政治 革 新,先 贬 连 州 刺 史,加 贬 朗 州 司 马。后回 京,又 贬 连 州 刺 史。历 夔 州、和 州 刺 史。大 和 元 年(827),回 洛 阳 任 职,次 年 回 朝 任 主客 郎 中,后 出 苏 州、汝 州、同 州 刺 史。开 成元 年(836),改 任 太 子 宾 客,分 司 东 都。会 昌元 年(841),加 检 校 礼 部

6、 尚 书 衔。世 称 刘 宾 客、刘尚书。诗现存800余首。其学习民歌、反映民众生活和风土人情的诗,题材广阔,风格上汲取巴蜀民歌含思婉转、朴素优美的特色,清新自然,健康活泼,充满生活情趣。其讽刺诗往往以寓言托物手法,抨击镇压永贞革新的权贵,涉及较广的社会现象。刘禹锡是古文运动的积极参与者,以论说文成就最大。一是专题性的,包括哲学、政治、医学、书法、书仪等方面。二是杂文,刘禹锡的散文和其诗歌一样,辞藻瑰丽,题旨隐微。唐代自武则天以后,牡丹逐渐受到世人喜爱,而原来盛行的芍药等渐渐衰落。爱莲说中有“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的说法,唐国史补中也有“京城贵游尚牡丹,三十余年矣。每春暮,车马若狂,以不耽玩

7、为耻”的记载。这首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写成的。【主旨感悟】作 者 通 过 对 比 反 衬 手 法,用 芍 药 和 芙 蕖 来反 衬 牡 丹 的“真 国 色”和“花 开 时 节 动 京 城”的 不 凡 不 俗,真 切 表 达 时 人 对 牡 丹 的 喜 爱和尊宠。【艺术鉴赏】运 用 对 比、反 衬 手 法,是 本 诗 的 一 大 特色。诗 人 为 表 明 牡 丹 的“真 国 色”,采 用 对比、反 衬 手 法。写 了“庭 前 芍 药 妖 无 格,池上 芙 蕖 净 少 情”,用 芍 药 和 芙 蕖 来 反 衬 牡 丹,同 时 表 明 牡 丹 花 的 与 众 不 同。“花 开 时 节 动京 城”,以

8、京 城 人 的 反 应,衬 托 牡 丹 的 价 值与地位,深受世人的喜爱和尊宠。(2010 年高考江西卷)(原文在荀子上)10 下 列 各 组 句 子 中,加 点 的 词 的 意 义 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解 析】A 项 中“而”都 是 连 词,表 承 接关 系;B 项 中“于”都 是 介 词,译 为“在”;C 项中,前 一 个“之”代 词,代“禄 赐”,后 一 个“之”为 指 事 代 词,译 为“这”;D 项 中“乎”都 是表感叹语气词,译为“啊”。【答案】C1 了 解 老 子 及 老 子 一 书,掌 握 文 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等基础知识。2(1)重点学习第1、3、4、5、6则选文。

9、(2)理解老子的人生智慧及其启示意义。3 了 解 老 子 的 哲 学 思 想,并 要 批 判 地 吸收。2掌握通假自见者不明(见通“现”)死而不亡者寿(亡通“妄”)其脆易泮(泮通“判”)九层之台,起于累土(累通“蔂”)3一词多义5走近作者关于老子其人,史记中引用了三种不同的说法,一说他是周王朝的“守藏室之史”,姓李名耳,字聃,年代稍早于孔子,据说孔子曾向他请教关于“礼”的问题;一说老子可能就是楚国的老莱子,与孔子同时;一说战国中期周室有位太史名儋,有人认为他就是老子。老子一书的形成年代也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它应当早于论语或大致与之同时,也有人认为它甚至迟于庄子。据我们看来,老子很可能是古代一位具

10、有传说色彩的贤哲,并一直有些关于他的故事和言论流传,这些言论,可能就是老子一书的雏形,其年代大约与论语相近;也许是在战国中期,又有人对这部书加以增补,形成了今传老子的面貌,故其中包含有反映出战国时代社会特征的内容。这书是用韵文写的,用韵规则与楚辞相近,它的作者应当是楚人。老子是一部以政治为中心的哲理著作,也牵涉个人立身处世的准则。但书中把两者和自然性的宇宙本质“道”联系起来,所以“形而上”的特征很强。在政治方面,老子主张“虚静无为”,即反对以人为的手段 包括种种文化礼仪 干涉社会生活,尊重生活的“自然”状态;关于人生态度,老子也主张虚静、退让、柔弱,但这并不像后人所理解的那样消极,因为老子所推

11、崇的“阴柔”,实是一种长久之道和致胜之道。老子的文体,既非如论语那样的语录,也非一般意义上的“文章”。全书约五千字,都是一些简短精赅的哲理格言,又押韵脚,特别便于记诵。各章节大致有一定的中心或连贯性,但结构并不严密,前后常见重复。它的语言无所修饰,但所包涵的道理玄奥而深刻,常常揭示出事物向其反面转化、事物之间的关系不断转变的规则,以及从反面取胜的途径,反映出中国先秦时代哲学思想的透彻性。它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如三十六章云:“将欲翕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是谓微明。”自居于弱势、静态而保持一种弹性,促使敌对一方向膨胀、夸张发展

12、以至成为脆弱,即产生盛衰的对转,这确实是看得很深。与论语出于孔门弟子纂录不同,老子主要是老子自撰,它集中反映了老子的哲学思想,探讨的是玄妙的形而上学问题,老子比论语更具抽象思维特质,它的文学性,主要源于哲学表述中反映的情感和具有诗意的语言。老子哲学的理论基础是“道”,在探索宇宙原始,追寻万物本源时,并未忘怀现实人生。老子一书中表现出了作者强烈的自我意识和愤世嫉俗的情感。其文章犹如一组辞意洗炼的哲理诗,采用大量的韵语,排比、对偶句式,行文参差错落,犹如鱼龙曼衍,变化多端,像诗,也像歌谣,常以比喻来表现深刻的哲理。如第六章描写“道”孕育万物,生生不息的情状云:“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

13、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以形象的比喻表现玄妙的哲理,文气跌宕流畅,句式连环相对。虽然就说理文文体来说,老子还缺乏充分展开的论述,还不是结构完整的说理文,但它和论语都以注重情感和形象性,奠定了先秦说理文的基本特征。1 本 文 节 选 的 老 子 各 章,反 映 了 老子哪些重要的观点?老 子 常 常 从 世 人 不 太 看 重 的 那 些 方 面,发 掘 出 理 论 或 实 践 上 的 巨 大 价 值。比 如,世人 看 重 的 是“有”,关 注 的 是“难”,瞩 目的 是“大 事”;老 子 则 说,正 是 相 反 的“无”、“易”以 及“小 事”,成 全 了“有”和“难”的 价 值,成 就

14、了“大 事”,所 以 它 们都 不 应 该 被 漠 视。老 子 证 明“无”的 价 值,典 型 例 证 来 自 日 常 经 验,就 是 对 车 毂、器 皿、屋 室 之 中 空 即“无”的 作 用 的 体 察。这 种 解释日常生活现象的思维方式,令人惊异。老子常常从世人的习性中发掘出其负面因素。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在事情接近成功的时候通常都不太用心、不太慎重,因而放松自己的努力。老子指出,很多事情终归失败,根源就在这里,在接近完成的时候,必须要像对待开始一样慎之又慎。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犯“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的毛病,老子认为“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不但达不到

15、目的,反而会离目标越来越远。这是老子对现实社会的一种洞见,显示了他的人生智慧。2文章告诉我们哪些为人处世的道理?任 何 事 物 都 有 其 相 反 相 对 的 因 素,而这 些 对 立 的 因 素 都 是 相 反 相 成 的,所 以 要 客观地、全面地认识事物。为 人 处 世 不 要 自 以 为 是,不 要 自 我 夸耀。要 正 确 地 了 解 别 人 和 认 识 自 我,战 胜自我。要想成就大的事业必须从小事做起。凡事都应该有敏锐的预见。做事慎终如始,才能立于不败之地。3老子是如何论述对立统一的道理的?老子把很多社会人生现象提炼为一系列的对立项,比如美与丑、善与恶、有与无、难与易、大与小、长

16、与短、高与下、前与后等等;认为所有这些对立因素都是相反相成的。第1则选文:“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恶”与“美”相对,“美”与“善”并提,可知“恶”在这里应该是丑的意思。美与丑、善与恶本来都是相对而生的,一如“东西之相反而不可以相无”(语出庄子 秋水)。所以,天下都知道什么是美,也就都知道什么是恶了;天下都知道什么是善,也就都知道什么是不善了。其中的道理正是:“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有和无是互相生成的,难和易是互相促成的,长和短是互相比较的,高和下是互相补足的,乐器的音响和人的声音是互相应和的,前和后是互相跟随的。老子

17、说,这道理是永恒的。其中“有无相生”“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都不难理解,可“难易相成”应该怎么理解呢?传世老子第六十三章有一句话说:“天下难事必作于易。”意思是指,天底下困难的事一定产生于一件件容易的事。比如人们常说: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做一件好事这是“易”,无数个做一件好事加在一起,或者说一辈子做好事,这就很难了 也正因为很难,所以更加可贵。这个例子就显示了“易”生成“难”的道理。在面对某个问题需要解决的时候,人们由于把解决这一问题看得很难,就更加谨慎更加用心更加用力地去面对它,结果问题反倒比较容易地解决了;相反,人们由于把解决这一问题看得很容

18、易,不够慎重不够用心不够用力地去面对它,结果问题反倒难以解决了。这里面也包含了由难生成易、由易生成难的道理。4如何对待“有”和“无”的关系?老 子 把“有”和“无”的 关 系 完 全 弄 颠倒 了。老 子 只 看 到 房 屋 住 人 的 地 方 是 空 的 部分,器 皿 盛 水 的 地 方 是 空 的 部 分,车 轮 转 动的 部 位 全 靠 车 轮 中 间 空 的 地 方。由 此,老 子认 为 对 一 切 事 物 起 决 定 性 作 用 的 是“无”,而 不 是“有”。这 里,老 子 忘 记 了,如 果 没有 车 子 的 辐 和 毂、没 有 陶 土、没 有 房 子 的 砖瓦 墙 壁 等 这

19、些 具 体 的“有”,那 些 空 虚 的 部分 又 从 哪 里 来?又 怎 能 有 车、器 皿、房 子 的用 处?因 而,老 子 把“无”作 为 第 一 性 的 东西,把“有”看作第二性的观点是错误的。5 如 何 理 解“合 抱 之 木,生 于 毫 末。九层 之 台,起 于 累 土。千 里 之 行,始 于 足 下”?这 几 句 的 意 思 是 说,张 开 两 臂 才 能 抱 得过 来 的 大 树,是 从 极 细 小 的 萌 芽 生 长 起 来 的。很 高 很 高 的 台 子,是 从 一 筐 土 开 始 建 起 来 的。很 遥 远 的 行 程,是 从 脚 下 那 一 小 步 走 出 来 的。比

20、喻 事 情 的 成 功 或 远 大 目 标 的 实 现 都 是 从 眼前 的 具 体、细 小 的 事 情 逐 步 积 累 发 展 起 来 的。人 们 需 要 从 中 领 悟 到 大 小、高 下、远 近 等 一系 列 对 立 事 物 之 间 的 逻 辑 关 系,以 及 由 这 些有 点 抽 象 的 概 括 所 萌 生 的 种 种 社 会、人 生 经验,并 且 要 领 悟 到 在 现 实 人 生 中 那 些 还 需 要自己好好把握和努力的东西。6老子是如何论述看问题的前瞻性的?也正是由于在看到事物一面的时候,常常能够关照到跟它相反相成的另一面,所以老子在看待问题、因应问题方面,都表现出鲜明的前瞻性

21、。第6则选文:“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未兆”指没有显露行迹。这句话意思是说,事物安稳的时候容易持守,问题还没有显露迹象的时候容易解决,事物脆弱的时候容易分离,事物细小的时候容易散失。“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意思是说,要在还没有出现问题的时候解决问题,要在还没有陷入混乱的时候治理混乱。这就是非常智慧的提醒。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在问题出现之前把握住那些导致问题产生的要素,在陷入混乱之前把握住那些导致混乱产生的要素,进而采取措施。“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张开两臂才能抱得过来的大树,是从极细小的萌芽生长起来的。很高很高的台子,是从一

22、筐土开始建起来的。很遥远很遥远的行程,是从脚下那一小步走出来的。这可以说是三个比喻,也可以说是三个举证。从中人们需要领悟到大小、高下、远近等一系列对立项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由这些有点儿抽象的概括所贯穿的种种社会人生经验,并且要领悟到在现实人生中那些自己需要好好把握和努力的东西。“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几”表示非常接近,相当于“几乎”“差不多”。这两句话意思是,人们做事,常常是在将要成功的时候却让它失败了。假如将要完成的时候像开始的时候一样谨慎,就不会败坏事情了。的确,做什么事情都需要善始善终。在事物走向成功的过程中,随时都有转向失败的可能;在接近成功的时候,失败往往

23、更容易发生,因为这时候人们往往掉以轻心。7 对 于“强 大 处 下,柔 弱 处 上”的 说 法,你怎样看待?不要过分地暴露自己的才能、力量和优势,要善于隐藏自己的优势或强大,而且不要去竞争或争夺那种强大。要“守雌”“贵柔”“知足”,这样就能保持住自己,就能持久而有韧性,就能战胜对方。这一观念在总结世事经验、开启人生智慧上曾起过很大作用。“老子不为天下先”“先让一步,然后还手”“哀兵必胜”“宁受胯下之辱”“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等等,都是在忍让和委屈中求得生存的可能和积蓄力量,用以夺取最后的胜利。这也属于中国式的智慧,它承续了不动情感、清醒冷静的理智态度和不失主体活动的特征,以服务于个体、家族和邦

24、国的生存。它不是明晰思辩的概念辩证法,而是维护生存的生活辩证法。8 如 何 辩 证 地 看 待“柔 弱”和“强 硬”?第 七 十 六 章 中,老 子 归 结 出 一 条 普 遍 原理:柔 弱 的 东 西 最 强 大;强 硬 的 东 西 最 脆 弱,接 近 死 亡。他 举 出 活 人 的 身 体 柔 软,死 人 的身 体 僵 硬 的 例 子;草 木 活 着 时 枝 干 柔 软,死后 变 得 又 干 又 硬。因 此,他 认 为 强 硬 不 是 好事,它 接 近 死 亡;柔 弱 才 有 生 命 力。这 一 观点 若 用 于 战 争,结 论 则 是 军 队 强 大 了 也 会 遭到 挫 败。这 里 老

25、 子 只 看 到 问 题 的 一 个 方 面,并 把 它 绝 对 化,这 个 观 点 是 片 面 的。辨 别 事物 的 强 弱,应 看 它 是 新 生 的 还 是 腐 朽 的。新生 的 事 物 即 使 目 前 柔 弱,以 后 也 可 能 会 强 大。如 果 是 腐 朽 的 事 物,不 论 它 目 前 是 否 强 大,到 头 来 只 有 死 路 一 条。老 子 把 弱 能 胜 强 的 原则 绝 对 化,他 的 结 论 不 符 合 实 际,所 以 是 错误的。【答案】D(A 项“形”为“对照”、“比较”的意思;B 项“伐”应为“夸耀”的意思;C 项“慎”应作动词用,解释为“慎重对待”。)【答案】C

26、(A 组,与“也”构成状语的标志/用在主谓之间;B 组,介词“在”/介词“从,;C 组,均为“的人”;D 组,转折连词/修饰连词。)3 下 列 各 项 中,句 式 与 其 他 三 项 不 同 的一项是()A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B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C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D 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答 案】D(ABC 都 是 状 语 后 置,D 是正常语序)4对下列句子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天 下 皆 知 美 之 为 美,斯 恶 已(天 下 都知道什么是美,就知道什么是丑了)B 当 其 无,有 车 之 用(只 有 有 了 它 中 间空的地方,才成就了车子的作用)C 人 之 生 也 柔 弱,其 死 也 坚 强(人 活 着是软弱的,死要死得坚强)D 强 大 处 下,柔 弱 处 上(逞 强 逞 大 的 人落入下风,持守柔弱的人占据上风)【答案】C(人活着的时候,身体是柔软的,他死后身体是僵硬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