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学****享 文档编号:89762744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48.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重庆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庆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重庆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请考生务必把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春秋笔法”看似一个语词,却连接着经学、史学、文学、修辞学、新闻学等多个学科,体现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话语模式,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春秋笔法”是中国传统儒家经典固有的话语模式,发展至今仍活跃在新闻话语、文学话语乃至日常话语中。当

2、我们了解新闻时,不仅仅在了解事情的真相,还能从事实的叙事中体会到叙述者的价值判断。当下学术界,中国话语还远没能达到与中国经济实力相匹配的地位。回归传统,以当代的知识体系和学术视角对古典重新发掘、梳理、阐释,进而构建中国学术的当代话语,已成为学界有识之士共同努力的方向。“春秋笔法”的系统研究与阐释,不仅可弥补该领域研究之不足,更为古代文论话语的现代转换提供尝试性探索,也是克服当前中国文论“失语症”的必然选择,同时有利于建立中国叙事学理论体系。建立中国意义上的叙事学体系的呼声越来越强,应声而作的学术著作相继出现,这表明构建中国叙事学体系的自觉时代已经到来。但是,从总体上看,还是未能摆脱西方叙事理论

3、框架加中国文献资料的写作模式,而以“春秋笔法”为核心的中国叙事研究则有可能改变这一状况。关于“春秋笔法”的研究方法,可以在传统考据学的基础上运用还原批评、阐释学和叙事学等方法。打通经学、史学与文学间的壁垒,进行跨学科的综合研究。要对“春秋笔法”进行现代意义上的理论阐释,那么首先就应把“春秋笔法”还原到它产生的起始点上考察它是怎样形成的,具备怎样的功能。“春秋笔法”并非仅仅是用笔曲折而意含褒贬的修辞手法。从源头上看,“春秋笔法”包含着“写什么”“不写什么”“怎么写”“写的目的是什么”等内容,涉及到作者在整部作品所要表达或寄托的美刺褒贬、结构安排等问题。“春秋笔法”所蕴含的“微言大义”是史家、作家

4、之褒贬,在具体书写过程中,经学观念对史官记史和作家叙事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左右史家和作家的是非判断和价值取向。“春秋笔法”是中国叙事学有别于西方叙事学的主要范畴和基本特征,在史传和小说叙事中尤为突出。“春秋笔法”是中国独有的理论范畴,也是中国式话语对世界话语表达方式的贡献。(摘编自李洲良春秋笔法研究三题)材料二:中国小说源于史传。史传之叙事,对后世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春秋笔法”。“春秋笔法”是一种实录事迹而令褒贬自见的叙事方式。中国小说有文言小说与白话小说两大系统。文言小说直接由史传衍生出来,其叙事传统继承史传自不待言;白话小说从民间“说话”口头文学演进而成,当生活在史官文化中的文人雅士成为它的

5、主要创作者的时候,便意味着它也纳入到了史传叙事传统之中。白话小说与文言小说的最终合流是中国文化所决定的历史发展归宿。白话叙述脱胎于口头文学的“说话”,而口头文学叙事方式的特征之一便是主观叙述。所谓主观叙述,就是叙事者随时都伴随在读者左右,或者诠释情节中疑惑难解的问题;或者提醒要注意某个关键处,或者把故事所要表达的思想直言不讳地说出来。白话小说从主观叙述向客观叙述的转变,是由长篇章回小说来完成的。从历史纵向看,长篇章回小说对于客观叙述的把握又有一个从不甚纯熟发展到比较纯熟的过程。到红楼梦则达到古典小说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戚蓼生石头记序对于红楼梦的叙事评论道:如春秋之有微词,史家之多曲笔。红楼梦客

6、观叙述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将叙述者戏剧化。一般客观叙述的小说,在叙述初次登场的人物时常有一段对这个人物的肖像描写和对他的背景资料的介绍,使人感到叙事者即作者的存在。红楼梦却把这个任务转交给作品中的人物,作品中担当此任的人物便成了一定意义上的叙事者,于是叙事者与作者分离开来,叙事者的观点并不等于作者的观点,这样作者就更深地隐蔽起来。作者让作品中行动的人物充任叙述者,由于叙述者并不完全代表作者的观点,所以作品对某个重要人物和事物的叙述,常常不是一次完成的。综合各人所叙,便是人物的立体影像。红楼梦客观叙述的另一特点是叙述的限知性,限知是相对全知而言,全知就是叙事者无所不知。这种无所不知表现为两个方面,一

7、是叙述视点的随意转换,二是随意代述角色的隐衷。限知叙述之叙事者也是有视点的,也可以代述角色的隐衷,不同的是他的叙述视点相对固定,而代述角色的隐衷也有限制,叙事者不能自由地进入任何角色的内心世界。这种限知性的客观叙述,有效地隐蔽了真正的叙事者作者。春秋所开创的直书其事的客观叙述原则,在小说红楼梦中得到生动的体现。春秋笔法强调“据事迹实录”,但同时又要在客观叙述中寓以褒贬。实录和褒贬,如何统一在文本中?要义之一是笔削。“笔”就是录,“削”就是不录。笔与削寄托着作者褒贬,在红楼梦中,林黛玉和薛宝钗,作者到底褒谁贬谁,如果用笔与削的春秋笔法来考量,得出作者之偏爱林黛玉的结论,谅必并不困难。曹雪芹是怎样

8、表达他的倾向的呢?除了别的手段之外,他用了笔削的手法,他对黛玉的心理活动倾注了大量笔墨,却基本上不写宝钗的内心隐衷。客观叙述中笔与削大有深意,就“笔”而言,又有一个如何写,也就是载笔之体的问题。用晦之道,就是载笔的最重要的原则,其要义是直书其事却并不用直笔。(摘编石昌渝春秋笔法与红楼梦的叙事方略)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正确的一项是()(3分)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源于中国儒家的“春秋笔法”连接多个学科,是中国人思维方式和话语模式的体现,对其进行重新发掘、梳理、阐释,有助于构建中国学术的当代话语。B.西方叙事理论框架加中国文献资料的写作模式仍制约着中国叙

9、事学体系的建立,以“春秋笔法”为核心的中国叙事研究为改变这一现象提供了可能性。C.对“春秋笔法”进行现代意义上的理论阐释,不仅需要研究源头上“写什么”“不写什么”等内容,更要了解作品背后的褒贬美刺与结构安排。D.中国的文言小说直接继承了史传的叙事传统,而从民间“说话”口头文学演进而成的白话小说自然携带了口头文学主观叙述的叙事特征。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对有关作品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别了,不列颠尼亚写到“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叙事者在对客观事实的叙述中包含了自己的价值判断。B.茶馆塑造了面貌各异、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这得益于作者采用全知叙述,让叙事者能自由进入各种

10、角色的内心世界。C.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 “且把闲话休题,只说正话”,表明了叙事者伴随在读者身边,提醒读者注意作品的主要内容。D.三国演义叙事结构中蜀汉这条线索最重要,着墨最多,按春秋笔法的笔与削来看,这体现了作者抑曹尊刘的褒贬立场。4.请以红楼梦中林黛玉形象的塑造为例,简要说明红楼梦是如何将叙述者戏剧化的。(4分)5.法国汉学家于连认为,“春秋笔法”是一种“迂回”的话语表达,对它的研究是理解中国文化的一种方式。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此看法的理解。(5分)(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去菜地的路残雪我的表哥仁升又来我面前诉说了,唠唠叨叨地竟骂了一个晚上,北风也很

11、配合似的“呼呼”地刮了一个晚上。我曾无数次告诫过他,不要与邻家的那些市侩搅在一起,没事看些书,可他就是不听,还有些对我的话嗤之以鼻的味道。“我只不过是一个月一次与他们搅在一起。你知道我很忙,每天都要去照顾菜地。人人都有嗜好,不是吗?”他振振有词地说。然而他并不快乐。每次从邻居那里回去,他总是万分沮丧,然后便跑到我家来,诉说邻居们的种种不是。按他的说法,那些人简直就是行尸走肉。他在离城二十多里处的一个荒坡上开了片菜地,种了些辣椒、南瓜之类的蔬菜。每天天不亮他就赤着脚背着锄头去他的菜地,年复一年,从不间断。我从未看见他的菜地,也从未见到他将蔬菜运回家,我的关于他那片菜地的所有感性认识都来自他的描述

12、。现在他就赤着脚,一只手撑着锄头站在我家门口。“也没有人一年四季赤着脚,背一把锄头走二十多里,你找得出这样的人吗?”他说着说着脸上也放出点光彩。过了几天,一位邻家的小伙子来坐,说起仁升,言语间不无蔑视的味道:“你的这位表哥简直是个疯子。”他说,“找我下象棋,非要我让他棋,让了一次又一次,还不行,大吵大闹,将口水吐到我的鞋子上”小伙子还告诉我,街坊邻居本该友好,但他喜欢高高在上,原因是他认为自己有块菜地。“那又怎么样,大家都种了菜,不过是种在后院里。打赤脚也没什么了不起的,我们也打赤脚,只是时间短一点罢了。”一天,我正在写信,仁升来了。骂了一通邻居之后,他说:“我不在原地种菜了,现在的菜地离家有

13、三十多里。”我对他说,原来的菜地就很好,为什么要换地方呢?要知道人人都在后院种菜,只有他一个跑到城外去,这已经与众不同了。他眨了眨眼,诡秘地一笑,问道:“你怎么知道原来的菜地就很好?”“不是你告诉我的吗?”“那都是瞎吹的。”他心不在焉地说,“原来的地不肥,收成不高,现在的菜地开在荒原上,周围几十里没有人烟,我们不说这个了吧。”他背着锄头回家了。然而仁升闯祸了。侄儿说仁升与一位叫富民的邻居下棋下输了,便朝富民脸上吐唾沫,被富民揍了一顿,今早他竟没起床,不知出事没有。我立刻穿好衣服去仁升家。“你就不要与这些人下棋了,毫无益处。”我说。“你怎么知道毫无益处呢?”他又像上回那样诡秘地一笑,不过这一笑扯

14、动了伤口,他的表情又变成龇牙咧嘴的怪相了。不久就听邻居们说,仁升因为在郊外东游西荡,巡逻的人员以为他要破坏森林,将他拘留了一夜。其实他并不是去郊外种菜,他背一把锄头只是用来蒙混众人的,他从来就没种过什么菜,难怪没有人看见他把菜运回家。我也不能理解仁升的生活,他的年纪已经不小了,还是孤身一人,家里一贫如洗。他的生活就由每天去菜地,一月一次与邻居发生纠纷这两件事构成,不知这样的表演何时才是尽头。又过了些日子,他有时两天回一次家了。他对我说,种菜的那片荒原上有个茅棚子,他就在那里过夜了。“其实呢,那边也和这边差不多,都寂静得厉害。你知道,我去找他们下棋就因为这里太寂静了,我一直感到恐怖。最近我种的灯

15、笼辣椒红得像火炬一样了。”“你就不要谈蔬菜了。”他一愣,半天没说话,不自在地东张西望,最后说:“我还以为你是我自己呢!”最近他与邻居发生的争吵十分奇怪。仍然是下棋的事,他不仅要悔棋,还把棋盘掀翻了。愤怒的邻居抄起铁棍要打他,本来只想吓一吓他,可他硬是将脑袋迎了上去,“嘭”地一响,血流如注。邻居也吓了一大跳,忘记了仇恨,与人们一道将他送至医院。我去探望他,问他为什么要用脑袋去迎那铁棍,他从绷带下面白了我一眼,回答说:“有这事吗?我忘记了。”出院后,他照旧去郊外,手里多了根拐杖。而一月之后,他又与那位打伤他的邻居下棋了。街上的居民都说仁升既然在野地里搭了个茅棚,就住在那里算了。万一倒在路上昏过去了

16、,那可怎么得了。邻居的话也不无道理,可是荒地里怎么能长期住呢?我想劝劝仁升,不要每天跑那么远。“光是考虑你们的意见,我也非每天跑不可。”他微笑着说,“这几年老了一点,并不妨碍我去那边,你们都看见了,一想到你们看见了,我便有了力气。我打算再也不在野地里过夜了。”他开始将时间消耗在路上了。人们断定他是矫情,于是不再注意他。然而他还住在这条街上,隔一段时间就出来找人下棋,与人争吵。一次我在路上看见了他,我就跟在他后面走。他在前面自言自语,我听见他在说:“我真累死了呀,为什么没人理解我呢?我也用不着别人来同情,可他们也不该用铁棍来打人啊!这不是野蛮是什么呢?现在我每天在路上挨日子,让他们看了心烦。我想

17、起一件事来了,我那表弟是一个傻瓜,这里的人都是行尸走肉”称我为傻瓜我并不生气,更多的是怜悯和害怕。说实在,我无法理解他所坚持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方式,也不知道他企望别人怎样理解他。大家对他的看法是明明白白的,可又似乎有些谜没有解开。以我们的性格,对待这类谜的态度便是绕过它们。只有他死死地守在那里,因为自负,也因为某种说不清的恐惧。年复一年,他就这样与我们对峙着。我现在已经不太愿意看见他了,而邻居们没有我这种感觉,他们照样接纳他一一在他上门的时候,也照样指责他,但没人像我这样害怕他。我的侄儿又来告诉我一个新闻:仁升不回家了,他的生活变成了两点一线,从他家门口的马路到郊外的某个地方。一个月过去,他

18、也不再找人下棋了。他仍然不停地自言自语地诉苦我最后一次见到仁升是在寒冷的三月。他拄着一根棍子站在门外“我决定不再回来了,最近我终于失去兴趣了,我是来告别的。”“你要去什么地方呢?”“你这不是明知故问吗?我还能去什么地方呢?当然是那里。”我不知道他说的“那里”是哪里,也不好再问他。这世上总有那么些谜吧。我跑进屋内找出条围巾送给了他,他头也不回地走了,北风在他背后卷起一股黑灰。(本文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在人物的命名上有所设计,值得琢磨,如“仁升”有着“双关”含义,“富民”也颇有深意。B.“我”既是叙述者也是见证者,“我”的出现不仅增强故

19、事的真实性,也有利于表达作者的想法。C.“他说着说着脸上也放出点光彩”,这一神态描写不仅表达了人物的愉悦心情,也表现了人物的自负心理。D.“有这事吗?我忘记了”,写出了仁升健忘的特点,从本质上讲与阿Q的“精神胜利法”没有什么区别。7.关于小说中同一内容“反复”叙写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以北风“呼呼地刮”开篇,以北风“卷起黑灰”结尾,同样都是写北风,但二者的含义并不相同。B.文中两处写到了仁升“诡秘地一笑”,看似不经意的细节,却都透露着仁升期待被“我”理解的个人愿望。C.小说第四、五段多次写仁升“赤着脚”,意在强调仁升生活艰难,并为后文“家里一贫如洗”作铺垫。D.小说再三叙

20、写“下棋”,使“下棋”成为小说叙述的另一线索;通过“下棋”,生动呈现人物的复杂性格。8.小说中表哥说:“你这不是明知故问吗?我还能去什么地方呢?当然是那里。”结合全文及小说的隐喻性,谈谈你对“那里”的理解。(5分)9.使小说显得有张力是写作者的追求,人物与人物之间、人物自我之间的“矛盾冲突”是构成小说张力的重要手段,请从文中举出三个例子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康白:足下昔称吾于颍川,吾常谓之知言。然经怪此意尚未熟悉于足下,何从便得之也?前年从河东还,显宗、阿都说足下议以吾自代,事虽不行,知足下故不知之

21、。足下傍通,多可而少怪;吾直性狭中,多所不堪,偶与足下相知耳。闲闻足下迁惕然不喜恐足下羞庖人之独割引尸祝以自助手荐鸾刀漫之膻腥故具为足下陈其可否。吾昔读书,得并介之人,或谓无之,今乃信其真有耳。性有所不堪,真不可强。今空语同知有达人无所不堪,外不殊俗,而内不失正,与一世同其波流,而悔吝不生耳。老子、庄周,吾之师也,亲居贱职;柳下惠、东方朔,达人也,安乎卑位,吾岂敢短之哉!又仲尼兼爱,不羞执鞭;子文无欲卿相,而三登令尹,是乃君子思济物之意也。所谓达能兼善而不渝,穷则自得而无闷。以此观之,故尧、舜之君世,许由之岩栖,子房之佐汉,接舆之行歌,其揆一也。仰瞻数君,可谓能遂其志者也。故君子百行,殊途而同

22、致,循性而动,各附所安。故有处朝廷而不出,入山林而不返之论。且延陵高子臧之风,长卿慕相如之节,志气所托,不可夺也。吾每读尚子平、台孝威传,慨然慕之,想其为人。少加孤露,母兄见骄,不涉经学。性复疏懒,筋驽肉缓,头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不大闷痒,不能沐也。每常小便而忍不起,令胞中略转乃起耳。又纵逸来久,情意傲散,简与礼相背,懒与慢相成,而为侪类见宽,不攻其过。又读庄、老,重增其放,故使荣进之心日颓,任实之情转笃。此犹禽鹿,少见驯育,则服从教制;长而见羁,则狂顾顿缨,赴蹈汤火;虽饰以金镳,飨以嘉肴,愈思长林而志在丰草也。吾新失母兄之欢,意常凄切。女年十三,男年八岁,未及成人,况复多病。顾此悢悢,如何可

23、言!野人有快炙背而美芹子者,欲献之至尊,虽有区区之意,亦已疏矣。愿足下勿似之。其意如此,既以解足下,并以为别。嵇康白。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节选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闲闻足下迁/惕然不喜/恐足下羞庖人之独割/引尸祝以自助/手荐鸾刀/漫之膻腥故/具为足下陈其可否。B.闲闻足下迁/惕然不喜/恐足下羞/庖人之独割/引尸祝以自助/手荐鸾刀/漫之膻腥/故具为足下陈其可否。C.闲闻足下迁/惕然不喜/恐足下羞庖人之独割/引尸祝以自助/手荐鸾刀/漫之膻腥/故具为足下陈其可否。D.闲闻足下迁/惕然不喜/恐足下羞/庖人之独割/引尸祝以自助/手荐鸾刀/漫之膻腥故/具为足下陈其可否。

24、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足下”,译为您,常用于书信、下称上或同辈相称。战国时多用以称君主。B“外不殊俗”的“殊”是不同之意,与“趣舍万殊”的“殊”意思相同。C.“短”是轻视,诋毁的意思,与“短屈原于顷襄王”的“短”意思相同。D.“母兄见骄”的“见”,是被的意思,与“慈父见背”中的“见”意思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书信第一段开门见山表明自己不愿接受举荐的态度和绝交的原因,明白宣告交往的基础不复存在,接下去点明写这封信的缘由。B.嵇康认为人各有志,根据本性做出的选择也各有差别,对于为了禄位在朝廷做官,为了名声隐

25、居山林的人也持有认同看法。C.基于认为直接拒绝山涛举荐的无情性,嵇康以自己常半月或者一月不洗脸面头发的借口委婉说明了认为自己不适合做官的原因。D.本文是嵇康的一篇自我表白书,用语恳切真诚,说理层次分明,既叙写了他放纵情不羁的生活方式,又表现出他傲岸倔强的个性。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且延陵高子臧之风,长卿慕相如之节,志气所托,不可夺也。(4分)(2)野人有快炙背而美芹子者,欲献之至尊,虽有区区之意,亦已疏矣。(4分)14.书信中嵇康为拒绝山涛的举荐,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就其中一种进行分析。(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

26、16题。齐天乐姜 夔丙辰岁,与张功父会饮张达可之堂。闻屋壁间蟋蟀有声,功父约予同赋,以授歌者。功父先成,辞甚美。予徘徊茉莉花间,仰见秋月,顿起幽思,寻亦得此。蟋蟀,中都呼为促织,善斗。好事者或以三、二十万钱致一枚,镂象齿为楼观以贮之。庾郎先自吟愁赋,凄凄更闻私语。露湿铜铺,苔侵石井,都是曾听伊处。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西窗又吹暗雨。为谁频断续,相和砧杵?候馆迎秋,离宫吊月,别有伤心无数。豳诗漫与。笑篱落呼灯,世间儿女。写入琴丝,一声声更苦。【注】庾郎:指庾信,南北朝文学家,著哀江南赋等,其愁赋见叶廷海录碎事卷九。候馆:客馆。离官:皇帝出巡在外住的行宫。豳(b

27、n)诗:指诗豳风七月,其中有“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句。白石自注:“宣政间,有士大夫制蟋蟀吟。”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篇先点“愁”字,以庾信赋引出愁蟋蟀悲吟,现在更是听到切切私语,声调十分悲凉。B窗外飘来淅沥夜雨,蟋蟀鸣声断断续续,和远处的捣衣声互相应和,烘染蟋蟀鸣声凄切。C“豳诗漫与”,诗人借诗经提点,写自己深受触发,苦心经营,字斟句酌,吟咏蟋蟀。D 蟋蟀体型虽小,人们养蟋蟀、斗蟋蟀的活动,可以深刻地反映出有关家国兴亡的大问题。16庾信愁赋说:“谁知一寸心,乃有万斛愁。”此词以愁字领起全篇,借写蟋蟀悲鸣,倾泻世间种种幽恨,请结合

28、全篇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红楼梦中晴雯抱屈而死,死前喊了一夜的“娘”,读来令人唏嘘,不禁让我们想到了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所说的“,”。(2)在六国论中,苏洵认为秦国战争以外所得土地远远多于战争所得,因此“,”,本来就不在于战争。(3)清代文学家刘熙载曾说:“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以自然界的云雾烟霞状写山高的句子在诗词文赋中屡见不鲜,如:“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横竖就拿那么一点工资,还要24小时使唤人了?”“你瞧,又开始画

29、饼()了,我要是信了,怕是要哭断肠去了。”最近,“林黛玉发疯文学”在网络走红。网友们脑洞大开,各类生活场景将林黛玉的“怼人”话术巧妙应用,短视频平台也掀起了二次创作。有人质疑网友将林黛玉怼人的话语单独挑出来搞成经典语录,而不看这些话语在原著里的语境,有()之嫌。对此,专家认为,新媒介技术的变化确实产生了远离纸质阅读这样一个趋势,许多作品也都被娱乐化,但经典仍然还是经典,经典只有传播了,才有价值。在网友对“林怼怼”的模仿热潮中,不难发现,职场话题是创作焦点。“横竖就拿那么一点工资,还要24小时使唤人了?”一句,表达的是职场人对过度加班的不满;“你瞧,又开始画饼了,我要是信了,怕是要哭断肠去了”,

30、则是借林妹妹之口,直言对老板空洞承诺的反感。这其中,语气也许是戏谑“发疯”的,情绪却是极其真实的。林黛玉“花式怼人”大火的背后,折射出一些人现实中无法体面拒绝、坦言不满的无奈。很多情况下,一些亲戚、同事或者朋友在提出无理要求时,拒绝的意图总是要被人们用一些委婉的言辞包裹起来。当“高情商”说法也无法回绝时,便只能勉为其难答应下来。就这个角度而言,如今流行的犀利“林学”,其实与此前被动自我保护的“糊弄学” () 有异曲同工之处,它们共同传达出年轻人对缺乏边界意识、形式主义、过度内耗等行为的反感。18.在文中处“画饼”运用的修辞手法是,在文中括号处填入恰当的成语是,第处“糊弄学”引号的作用是。(3分

31、)19.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20.面对老板的加班要求,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表达了员工的不满,你认为这种“林怼怼”式的表达合适吗?请结合情境,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简要分析。(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21阅读下图及文字,完成下面小题。(5分)加形符女婢本意为酒器骨髀本源字分化字石碑土埤解说示例:“卑”的本义是酒器,古代奴隶常执卑服侍主子,因而“卑”有了“卑贱”义。“卑”是源字形,凡由“卑”所分化、派生的同源词都有低矮、琐小、卑微之义。为了区别分化后各自独立的词,便在源字形上加形符以示其个性:执“卑”的多

32、是女奴,便加“女”成“婢”;“髀”指股,是大腿,在人的下体,便加“骨”成“髀”;“碑”是竖石,便加“石”成“碑”。参考上面“卑”字的同源分化思维导图和解说示例,分析下面的一组同源分化字,分别为加点字完成字形解说。河水清且沦漪。(诗经魏风伐檀)婀娜随风转,金车玉做轮(汉乐府孔雀东南飞)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贾谊过秦论)“仑”的本义是次序,条理。为了区别分化后各自独立的词,便在源字形上加形符以示其个性:2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4分)惯用语和歇后语是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和劳动中口头创造的语言形式,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不少成语有与之意思相近的惯用语或歇后

33、语,例如“强人所难”相当于“赶鸭子上架”,“臭味相投”与“一个鼻孔出气”意思差不多,“自相矛盾”就是“自己打自己嘴巴”。请完成下面成语与惯用语或歇后语的转换。狗拿耗子多管闲事:打开天窗说亮话:吹毛求疵:欲盖弥彰:四、作文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唐开国之初,统治者非常看中谏诤的作用,贞观年间涌现出大量著名的谏官,如魏征、王珪、戴胄、马周、褚遂良、令狐德棻等,臣善进谏、主能纳谏,最终形成一种 “争鸣”的政治风尚。其实早在战国时期的中国就形成儒、道、墨、法等各家学说、流派百家“争鸣”的现象。现实生活中难免也会有“争鸣”,但人与人之间相处则更希望获得“共鸣”。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

34、“争鸣与共鸣”的思考,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不得套作、抄袭,不少于800字。语文试题参考答案1. D【解析】A.“完成中国学术当代话语的构建”错误。材料一第一段“春秋笔法的系统研究与阐释,同时有利于建立中国叙事学理论体系”,据此看出是有利于建立中国叙事学理论体系,并未说“完成中国学术当代话语的构建”。2C【解析】原文第4段 “春秋笔法”包含的内容就涉及到美刺褒贬、结构安排等问题,不存在递进关系。3B【解析】B.“茶馆这得益于作者采用全知叙述,让叙事者能自由进入各种角色的内心世界”错误。材料二第五段“全知就是叙事者无所不知。这种无所不知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叙述视点的随意转换,二是随意代

35、述角色的隐衷。限知叙述之叙事者也是有视点的,也可以代述角色的隐衷,不同的是他的叙述视点相对固定,而代述角色的隐衷也有限制,叙事者不能自由地进入任何角色的内心世界。这种限知性的客观叙述,有效地隐蔽了真正的叙事者作者”,而茶馆没有心理描写,只用客观的人物语言来塑造人物形象,据此可知并非全知叙述。4.红楼梦对林黛玉的塑造,不是通过作者单独来完成的,(1分)而是由贾宝玉、贾府众姐妹、王熙凤等作品中的人物(1分)充任叙述者来完成的;也不是一次性完成的,而是综合多次的叙述(1分),才完成林黛玉才华横溢、多愁善感、孤高傲世立体形象(1分)的塑造。5. “春秋笔法”的“迂回”表现为寓褒贬于曲折的用笔之中;(1

36、分)它体现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话语模式,涉及中国文化的许多方面,是中国独有的理论范畴。(2分)它在文化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对它的研究有助于理解中国文化以及中国式话语对世界话语表达方式的贡献。(2分)6.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D.“从本质上讲与阿Q的精神胜利法没有什么区别”错误。结合下文“可他们也不该用铁棍来打人啊!”这一句,可知仁升并非真正“健忘”,而是由于“我”不能理解仁升的做法而提及被打事件时,仁升采用了回避话题的方式,这与揭示国民劣根性的“精神胜利法”并不一致。故选D。7.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C.“强调仁升生活艰难

37、”错误,多次叙写仁升“赤着脚”,意在强调仁升的“与众不同”。故选C。8.“那里”指的是菜地或指郊外的某个地方。(1分)“那里”是仁升不务正业的矫饰借口,隐喻着仁升虚无缥缈的理想幌子。“那里”是仁升的精神家园,是仁升对抗生活的精神支柱,情感寄托和心灵慰藉的场所。“那里”是仁升自夸的“资本”,隐喻着“那里”是高人一等的炫耀的资本、无理取闹的底气。(以上三点写出2点给4分,每点2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结合“他在离城二十多里处的一个荒坡上开了片菜地,种了些辣椒、南瓜之类的蔬菜。每天天不亮他就赤着脚背着锄头去他的菜地,年复一年,从不间断”可知,“那里”指的是

38、菜地或指郊外的某个地方。结合“你知道我很忙,每天都要去照顾菜地”“我从未看见他的菜地,也从未见到他将蔬菜运回家”“他背一把锄头只是用来蒙混众人的,他从来就没种过什么菜”可知,仁升以菜地为借口逃避现实,“那里”是仁升不务正业的矫饰借口,隐喻着仁升虚无缥缈的理想幌子。结合“街坊邻居本该友好,但他喜欢高高在上,原因是他认为自己有块菜地”“我也用不着别人来同情,可他们也不该用铁棍来打人啊!这不是野蛮是什么呢?现在我每天在路上挨日子,让他们看了心烦”可知,仁升在他自己编织的理想之地寄托情感,“那里”是仁升的精神家园,是仁升对抗生活的精神支柱,情感寄托和心灵慰藉的场所。结合“也没有人一年四季赤着脚,背一把

39、锄头走二十多里,你找得出这样的人吗?他说着说着脸上也放出点光彩”“那都是瞎吹的”可知,仁升借本不存在的“菜地”吹嘘、炫耀自己,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那里”是仁升自夸的“资本”,隐喻着“那里”是高人一等的炫耀的资本、无理取闹的底气。9.仁升与邻居们之间:仁升追求自己的精神世界,并渴盼邻居们理解,邻居们则安于庸常,并不理解仁升,二者之间的矛盾贯穿全文,富有张力;仁升与我之间:仁升本以为我是最理解他的,本以为我就是他自己,但我不希望仁升谈蔬菜,我也没有真正理解他,仁升的期待与我不理解他的现实构成矛盾,使小说充满张力。仁升的自我之间:仁升一方面认为邻居们是行尸走肉,一方面又主动找邻居下棋,希望得到邻居

40、们的关注,两种对立情绪构成文章主旋律,使小说充满张力。“我”的自我之间:“我”一方面尝试理解仁升,认识到只有仁升还守护着他的精神领地,但另一方面,我对仁升的抉择充满恐惧,对于“我”富有张力的心理呈现,塑造出一个有认识到超脱庸常的可能但又不敢去追求的典型人物形象。10.C近来听说您升官了,我感到十分忧虑,恐怕您不好意思独自做官,要拉我充当助手,正像厨师羞于一个人做菜,要拉祭师来帮忙一样,这等于使我手执屠刀,也沾上一身腥臊气味,所以向您陈说一下可不可以这样做的道理。11.D“见”为人称代词我的意思,和“慈父见背”的“见”相同。12.C嵇康已经直接拒绝了山涛的举荐,借口也于文无据。13.(1)延陵况

41、且推崇子臧的高尚情操,司马相如爱慕蔺相如的气节,志向所寄托的事情,这是没有办法可以勉强改变的。(“高”“慕”“志气”“夺”各1分)(2)山野里的人以太阳晒背为最愉快的事,以芹菜为最美的食物,因此想把它献给君主,虽有赤诚之心,但却太不切实际了。(“快炙背”“美芹”“区区”“疏”各1分)14.运用了比喻论证,将自己因为喜好自由不愿受到束缚比作中途驯养的麋鹿无法驯服,表达了自己不愿接受举荐的态度。运用了举例论证,列举老、庄、许由、张良等人取舍追求实例,表达了人各有志不可强求的道理和自己不接受举荐的原因。(写全一种3分:手法(1分)+分析(1分)+态度(1分),其他答案酌情给分)15.C.苦心经营,字

42、斟句酌错误。“豳诗”指诗经豳风七月,那首诗中写蟋蟀“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漫与”,率意而作。意思是作者受诗经七月的触发,故即景填词,随意挥洒,率然命笔。16.思妇怀远之愁。正当念远的思妇夜深难眠,听到蟋蟀如泣如诉悲鸣,只好起身寻找织布机,企图借织布来排遣一已愁怀,当抬眼望见屏风上所绘的曲折宛延的远山,愈加思念阻隔千山万水的行人,此时凉气袭人,更觉孤独自怜,倍增相思。旅人怀乡之愁。“候馆迎秋”,“候馆”指迎候旅客的宾馆,这里拓展思绪,虚处着笔,由思妇进而想到旅人,飘零客馆面对肃杀秋光的旅人,另有伤心之事,可以说数不胜数、一言难尽。帝王蒙尘之愁。“离宫吊月”,“离官”

43、言帝王临时居处的行宫。诗人继续拓展思绪,虚处着笔,由旅人进而想到帝王,“离”,“吊”二字更浓化了悲剧氛围。钦徽二帝索处离宫对月销魂,白石所见斗蟋蟀的年代,南宋政局也已经是日薄西出,摇摇欲坠,隐约含蓄地透露出兴亡之感。(答出迁客骚人之愁、奸臣误国之愁亦可酌情给分)(答出迁客骚人之愁、奸臣误国之愁亦可酌情给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2)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3)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梦游天姥吟留别或: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山行或: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登泰山记)18. 比喻断章取义 特定称谓(1空1分,总分3分)19

44、. 将“在”提前到“一些”前面。 主客颠倒,当改为:人们总要用一些委婉的言辞把拒绝的意图包裹起来。(改对1处2分)20.参考示例一:合适。从内容上看,直接表达了对工资少、加班多的不满态度,真实直率。在职场中,这样的表达十分可贵,在某种程度上能促进待遇的提高、人际关系的重塑和社会的发展。从形式上看,运用了夸张、对比和反问,突出了工资收入与加班付出极不对等的现象,痛快地表达了对老板的不满情绪和调侃意味。参考示例二:不合适。从内容上看,直接表达了对工资少、加班多的不满,体现了斤斤计较、心地偏狭的特点,不利于团结和谐。从形式上看,运用了夸张、对比和反问,夸大了现实状况,强化了不满情绪和讽刺意味,显得尖

45、酸刻薄,不得体。(1点2分分)21.“仑”的本义是次序,条理。为了区别分化后各自独立的词,便在源字形上加形符以示其个性:微风拂过,水面泛起有层次的水波,便加“水”成“沦”;三十辐两两相对,装置有序便加“车”成“轮”;人际关系,有别有序(长幼有序),便加“人”成“伦”。(能够结合“仑”的本义,对同源分化字进行解说,意思对即可。)22狗拿耗子多管闲事:越俎代庖。打开天窗说亮话:直言不讳(开诚布公、直截了当)吹毛求疵:鸡蛋里面挑骨头。欲盖弥彰:此地无银三百两。文言文参考译文:嵇康谨启:过去您曾在山嵚面前称说我不愿出仕的意志,我常说这是知己的话。但我感到奇怪的是您对我还不是非常熟悉,不知是从哪里得知我

46、的志趣的?前年我从河东回来,显宗和阿都对我说,您曾经打算要我来接替您的职务,这件事情虽然没有实现,但由此知道您以往并不了解我。您遇事善于应变,对人称赞多而批评少;我性格直爽,心胸狭窄,对很多事情不能忍受,只是偶然跟您交上朋友罢了。近来听说您升官了,我感到十分忧虑,恐怕您不好意思独自做官,要拉我充当助手,正像厨师羞于一个人做菜,要拉祭师来帮忙一样,这等于使我手执屠刀,也沾上一身腥臊气味,所以向您陈说一下可不可以这样做的道理。我从前读书的时候,听说有一种既能兼济天下又是耿介孤直的人,总认为是不可能的,现在才真正相信了。性格决定有的人对某些事情不能忍受,真不必勉强。现在大家都说有一种对任何事情都能忍受的通达的人,他们外表上跟一般世俗的人没有两样,而内心却仍能保持正道,能够与世俗同流合污而没有悔恨的心情,但这只是一种空话罢了。老子和庄周都是我要向他们学习的人,他们的职位都很低下;柳下惠和东方朔都是通达的人,他们都安于贱职,我哪里敢轻视议论他们呢!又如孔子主张博爱无私,为了追求道义,即使去执鞭赶车他也不会感到羞愧。子文没有当卿相的愿望,而三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