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高级中学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2023学年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高级中学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doc(1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2023学年高一上化学期中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1、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是()碳酸钙与醋酸反应:CaCO32H Ca2CO2H2O铁与稀盐酸反应:Fe2HFe2H2稀硫酸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 H+ SO42Ba2+OHH2OBaSO4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Cu2FeFe2Cu 碳酸氢钙溶液跟足量烧碱溶液反
2、应:Ca2HCO3OHCaCO3H2OA B C D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解饱和食盐水可制得金属钠和氯气B通过化学反应从海水中可提取氯化钠、溴、碘等物质C为了增强高锰酸钾溶液的氧化性可用盐酸酸化DClO2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黄绿色气体,除用于杀菌消毒外,还广泛用于环保、漂白、 除臭等方面。3、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Ca2+2ClO+H2O+CO2CaCO3+2HClOB碳酸钠溶液中加入澄清石灰水:Ca(OH)2+CO32CaCO3+2OHC稀硫酸中加入铁粉:2Fe+6H+2Fe 3+3H2DBa(OH)2溶液中滴加稀硫酸:Ba2+2OH+2H+SO4
3、2BaSO4+2H2O4、下列电离方程式中书写正确的是()ANaHSO4Na+H+SO42BNaHCO3Na+H+CO32CHClO=H+ClODMgCl2Mg2+2Cl5、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A 容器中的 CH4和 B 容器中的 NH3所含的氢原子总数相等,则两个容器的体积比为()A4:5B3:4C4:3D1:16、单质碘溶解于有机溶剂CCl4中,所得溶液的颜色是A蓝色 B紫红色 C银白色 D绿色7、已知下列几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KICl2=2KClI2;2FeCl32HI=2FeCl2I22HCl;2FeCl2Cl2=2FeCl3;I2SO22H2O=H2SO42HI;下列有关物质的氧
4、化性的强弱排列顺序中正确的是ACl2Fe3I2SO2BCl2I2Fe3SO2CCl2Fe3SO2I2DFe3I2Cl2SO28、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2.3g钠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时失去的电子数为0.2NAB分子总数为NA的NO2和CO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AC常温常压下,22.4L氯气与足量镁粉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AD28g乙烯(C2H4)和环丁烷(C4H8)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4NA9、在一定温度下,向饱和烧碱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过氧化钠,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原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中有晶体析出,Na数目变小B溶液中有气体逸出,Na数
5、目增加C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D溶液中Na数目减少,溶质质量分数变小10、能用H+ + OH = H2O来表示的化学反应是( )A氢氧化镁和稀盐酸反应B稀硫酸滴入氨水中C澄清石灰水和稀硝酸反应D硫化氢通入氢氧化钾溶液中11、下列事故或药品的处理正确的是( )A少量浓硫酸沾在皮肤上,立即用氢氧化钠溶液冲洗B当出现CO中毒时,应立即将中毒者抬到室外新鲜空气处C制取并收集氧气结束后,应立即停止加热,并清洗试管。D将含硫酸的废液倒入水槽,用水冲入下水道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氯化氢的摩尔质量是36.5 g/ molB5 molCO2中所含的CO2分子数为3.011024C将 0.1molNaOH加
6、入1L水中溶解,即配制得到0.1mol/L的NaOH溶液D49g H2SO4的物质的量是0.5 mol13、下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的是( )A将58.5gNaCl溶解在1L水中B将1L10mol/L的浓盐酸加入9L水中C将22.4LHCl气体溶于水配成1L溶液D将10gNaOH溶解在少量水中,再加蒸馏水直到溶液体积为250mL14、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A过量CO2通入NaOH溶液中:B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C少量NaHCO3溶液滴入NaHSO4溶液中:D盐酸滴在铜片上:1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可用托盘天平称取10.20g氢氧化钠B某实验需要900mL的0.1mo
7、l/L的硫酸铜溶液,则配得该溶液需称取22.5g胆矾晶体C用10mL量筒量取5.2mL硫酸,仰视时实际量得液体体积大于5.2mLD焰色反应实验中,连续做两个样品时,应将铂丝用稀硫酸洗净并灼烧到无特殊焰色16、摩尔质量的单位是( )A克 B摩尔 C克/摩尔 D摩尔/ 克17、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 )A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B反应中有氧原子的得失C反应中有电子得失或电子对的偏移D反应后生成新物质18、取一小块钠放在玻璃燃烧匙里加热,下列实验现象正确的是( )金属先熔化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黄色燃烧时火星四射燃烧后生成淡黄色固体燃烧后生成白色固体ABCD19、下列关于物质的分类中,正确的是( )酸性氧化物
8、酸盐混合物电解质ASiO2HClO烧碱CuSO45H2OCO2BNa2O2HNO3NaHSO4漂白粉MgCSO3H2SiO3纯碱水玻璃NaClDNOAl(OH)3BaCO3水泥NH3AABBCCDD20、对于某些离子的检验及结论一定正确的是A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则原溶液中一定有CO32B向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消失,则原溶液中一定有Ag+C向某溶液中先加入盐酸酸化,没有明显现象,再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则原溶液中一定有SO42-D向某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盐酸沉淀消失,则原溶液
9、一定有Ba2+21、将30 mL 0.5 molL1 NaOH溶液加水稀释到500 mL,关于稀释后的溶液叙述不正确的是()A浓度为0.03 molL1B从中取出10 mL溶液,其浓度为0.03 molL1C含NaOH 0.6 gD从中取出10 mL溶液,含NaOH 0.015 mol22、下列各组物质中,所含分子数相同的是A10g H2和10g O2B标况下5.6L N2和11g CO2C9g H2O和1mol O2D标况下224mL N2和0.1mol N2二、非选择题(共84分)23、(14分)A、B、C、D为四种可溶性的盐,它们的阳离子分别可能是Ba2、Ag、Na、Cu2中的某一种,阴
10、离子分别可能是NO3-、SO42-、Cl、CO32-中的一种。(离子在物质中不能重复出现)若把四种盐分别溶于盛有蒸馏水的四支试管中,只有C盐的溶液呈蓝色;若向的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盐酸,B盐的溶液有沉淀生成,D盐的溶液有无色无味的气体逸出。根据实验事实可推断它们的化学式为:(1)A_,C_,D_。(2)写出盐酸与D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3)写出C与Ba(OH)2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24、(12分)有一包白色粉末,其中可能含有Ba(NO3)2、MgCl2、K2CO3、NaOH,现做以下实验:取一定量粉末加入水中,振荡,有白色沉淀生成;向的沉淀物中加入足量稀硝酸,白色沉淀完全消失、没有气泡
11、产生;向的上层清液中滴入稀硫酸,有白色沉淀产生。根据上述实验事实,回答下列问题:(1)原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的物质的化学式_(2)一定不含有的物质的化学式_(3)依次写出各步变化的离子方程式_;_;_;25、(12分)为了除去KNO3固体中混有的杂质K2SO4和MgSO4,并制得纯净的KNO3溶液,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方案:(1)操作为_;(2)操作加入的试剂可以为:操作_;操作_; 操作_;(3)如何判断SO42-已除尽,简述实验_;(4)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多次沉淀_(填“需要”或“不需要”)多次过滤,理由是_。(5)该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_(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_。26、(10分)已知
12、某纯碱(Na2CO3)试样中含有NaCl杂质,为测定试样中纯碱的质量分数,可用下图中的装置进行实验。主要实验步骤如下:按图组装仪器,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将a g试样放入锥形瓶中,加适量蒸馏水溶解,得到试样溶液;称量盛有碱石灰(CaO与NaOH固体混合物)的U型管的质量,称得为b g;从分液漏斗滴入6 molL-1 的硫酸,直到不再产生气体时为止;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再次称量盛有碱石灰的U型管的质量; 重复步骤和的操作,直到U型管的质量基本不变,最终称得为c g;请填空和回答问题: (1)装置中干燥管B的作用是_(2)步骤的目的是_ (3)步骤的目的是_(4)该试样中纯碱的质量分数
13、的计算式为_27、(12分)实验室里需要纯净的NaCl溶液,但现在只有混有Na2SO4、NH4HCO3的NaCl。某学生设计了如图所示方案提取纯净的NaCl溶液。(已知:NH4HCO3NH3CO2H2O)如果此方案正确,回答下列问题:(1)操作可选择的主要仪器是_、_。(2)操作不用硝酸钡溶液,其理由是_。(3)进行操作后,如何判断SO42 已除尽,方法是_。(4)操作的目的是_。(5)操作的目的是_。28、(14分)填写下列空白:(1)含有6.021023个H的H2O,其物质的量是_mol;某硫酸钠溶液中含有3.011023个Na+,则溶液中SO的物质的量是 _mol,该溶液中Na2SO4的
14、质量为 _g。(2)_mol H2O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与1.5 mol CO2中含有的氧原子数相等。(3)将等物质的量的NH3和CH4混合,混合气体中NH3与CH4的质量比为_。(4)已知16gA和20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0.04molC和31.76gD,则C的摩尔质量为 _。(5)写出与下列化学方程式相对应的离子方程式:2HCl+Ba(OH)2=BaCl2+2H2O_BaCl2+K2SO4=BaSO4+2KCl_29、(10分)按要求书写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1)硫酸镁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氨水:_。(2)等体积、等浓度的碳酸氢钙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_。(3)向NaHSO4溶液中逐滴加入Ba(
15、OH)2溶液至中性,请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4)氯化铁溶液与铜反应 :_。(5)FeSO4溶液中加入用H2SO4酸化的H2O2溶液 :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1、D【解析】醋酸是弱电解质用化学式书写;铁和稀盐酸溶液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氢氧化钡完全反应,不符合定组成规则,离子个数配比不符合物质结构;铁跟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碳酸氢钙溶液跟足量烧碱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碳酸钠和水。【详解】醋酸是弱电解质用化学式书写,碳酸钙加到醋酸溶液中生成醋酸钙、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aCO3+2CH3COOH=Ca2+CO2+H
16、2O+2CH3COO-,故错误;铁和稀盐酸溶液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Fe+2H+=Fe2+H2,故正确;硫酸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氢氧化钡完全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H+SO42-+Ba2+2OH-=BaSO4+2H2O,不符合定组成规则,离子个数配比不符合物质结构,故错误;铁跟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的离子方程式:Fe+Cu2+Fe2+Cu,故正确;碳酸氢钙溶液跟足量烧碱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碳酸钠和水,离子方程式为2HCO3-+Ca2+2OH-=CO32-+CaCO3+2H2O,故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明确反应实质是解题关键,注
17、意离子反应遵循客观事实、遵循原子个数守恒、电荷数守恒,注意有些化学反应还与反应物的量有关。2、D【解析】A. 电解饱和食盐水生成氢气、氯气和氢氧化钠;B. 海水提氯化钠不需要经过化学反应;C. 高锰酸钾能够氧化盐酸;D. 依据二氧化氯的性质解答。【详解】A. 电解熔融的氯化钠可制得金属钠,故A项错误;B. 从海水中提取氯化钠不需要经过化学反应,故B项错误;C. 高锰酸钾能够氧化盐酸,所以不能用盐酸酸化,故C项错误;D. ClO2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黄绿色气体,具有强的氧化性,能够用来杀菌消毒外,还广泛用于环保、漂白、除臭等方面,故D项正确;答案选D。【点睛】金属的冶炼,采用电解法主要适用于冶炼
18、金属活动性较强的金属,如电解熔融氯化钠制备金属钠,电解熔融氯化镁制备金属镁,电解熔融氧化铝制备金属铝。学生容易混淆的知识点是选项A,电解饱和食盐水,又称氯碱工业,主要产物是氢气、氯气和氢氧化钠,而不能够得到金属钠,要加以区分。3、D【解析】A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过量CO2反应生成碳酸氢钙;B澄清石灰水属于强碱,拆成离子形式;C稀硫酸中加入铁粉,反应生成亚铁离子和氢气;DBa(OH)2 溶液中滴加稀硫酸,生成硫酸钡和水。【详解】A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过量CO2,反应不会生成碳酸钙沉淀,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ClO+CO2+H2OHCO3+HClO,故A错误;B碳酸钠溶液中加入澄清石灰水,离子方程式:C
19、a2+CO32CaCO3,故B错误;C稀硫酸中加入铁粉,离子方程式:Fe+2H+=Fe 2+H2,故C错误;DBa(OH)2 溶液中滴加稀硫酸,离子方程式:Ba2+2OH+2H+SO42=BaSO4+2H2O,故D正确;故答案选D。【点睛】判断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关键抓住离子方程式是否符合客观事实、化学式的拆分是否准确、是否遵循电荷守恒和质量守恒、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得失电子是否守恒等。4、D【解析】用化学式和离子符号表示电离过程的式子,称为电离方程式,表示物质溶解于水时电离成离子的化学方程式,结合物质的组成分析判断。【详解】A.NaHSO4是强酸的酸式盐,在水中完全电离产生Na+、H+、SO42-
20、,电离方程式是NaHSO4Na+H+SO42-,A错误;B.NaHCO3是弱酸的酸式盐,完全电离产生Na+、HCO3-,电离方程式是:NaHCO3Na+HCO3-,B错误;C.HClO是一元弱酸,主要以电解质分子存在,在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电离方程式是HClOH+ClO-,C错误;D.MgCl2是正盐,在溶液中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是MgCl2Mg2+2Cl,D正确。答案选D。5、B【解析】在相同条件下,气体的Vm相等,根据甲烷和氨气分子中含有的H原子个数相等可知二气体分子数之比为3:4,由n= = 可知,气体的分子数之比等于体积之比,则体积比为3:4,B正确;故答案选B。6、B【解析】单质碘溶
21、解于有机溶剂CCl4中,所得溶液的颜色是紫红色。故选B。7、A【解析】先找出每个反应的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再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物质的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氧化剂还原剂进行分析判断。【详解】Cl2+2KII2+2KCl,氧化剂为Cl2,氧化产物为I2,氧化性Cl2I2;2FeCl3+2HII2+2FeCl2+2HCl中,氧化剂为FeCl3,氧化产物为I2,氧化性Fe3+I2;2FeCl2+Cl22FeCl3,氧化剂为Cl2,氧化产物为FeCl3,氧化性Cl2Fe3+;I2+SO2+2H2O2HI+H2SO4,氧化剂为I2,还原剂是SO2,氧化性I2SO2。故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
22、是Cl2Fe3+I2SO2,选项A符合题意。【点睛】本题考查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的比较,根据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判断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是本题解答的关键。8、B【解析】A23g钠的物质的量为1mol,而钠反应后变为+1价,故1mol钠反应后转移NA个电子,故A错误;B分子总数为NA,即物质的量为1mol,结合NO2和CO2混合气体中都含有2个氧原子计算,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A,故B正确;C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大于22.4L/mol,故22.4L氯气的物质的量小于1mol,足量镁粉完全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小于2NA,故C错误;D因为乙烯和环丁烷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相等
23、,都是1:2,因此28g乙烯(C2H4)和环丁烷(C4H8)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2NA,故D错误。答案选B。9、A【解析】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因原烧碱溶液是饱和的,恢复到原温度,仍为饱和的氢氧化钠溶液,但与原溶液相比较,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均减少,据此分析可得结论。【详解】A溶液中有晶体析出,溶液的质量减少,Na数目减少,故A说法正确;B溶液中Na数目是减小的,故B说法错误;C因变化前后两溶液均为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C说法错误;D溶液中NaOH的质量分数不变,故D说法错误;答案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和饱和溶液的相关性质,在分析时要注意虽然过氧化钠
24、与水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钠,但原氢氧化钠溶液已饱和,故溶液中溶质的量并不会增加,由于反应消耗水,会导致原溶液中部分溶质会析出。10、C【解析】H+ + OH = H2O表示强酸和强碱反应生成可溶性盐和水。据此解答。【详解】A.氢氧化镁不溶于水,不能拆成离子形式,故不能用该离子方程式表示;B.氨水不能拆成离子形式,故不能用该离子方程式表示;C.澄清石灰水是强碱的溶液,硝酸是强酸,二者反应生成的硝酸钙是可溶性盐,故能用此离子方程式表示,故正确;D.硫化氢不能拆成离子形式,故不能用该离子方程式表示。故选C。11、B【解析】A、少量浓硫酸不慎滴到皮肤上,可以用大量水冲洗,再用3%5%的NaHCO3 溶液涂
25、上,选项A不正确;B、CO易于血红蛋白结合从而是人体失去氧而中毒,所以当出现CO中毒时,应立即将中毒者抬到室外新鲜空气处,选项B正确;C、制取并排水法收集氧气结束后,如果立即停止加热,容易引起液体倒流,选项C不正确;D、硫酸是强酸,不能随意排放,随意将含硫酸的废液倒入水槽,用水冲人下水道是错误的,选项D不正确。答案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化学实验中的安全及事故处理知识,题目难度不大,旨在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化学实验是化学的基础,要了解常见的实验操作,能对错误操作的后果做出判断,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易错点为选项C:C、根据中毒者缺氧,应立即将中毒者抬到室外新鲜空气处分析。12、C【解析】A
26、. 氯化氢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6.5,则其摩尔质量是36.5 g/mol,A正确;B. 5 molCO2中所含的CO2分子数为5mol6.021023/mol3.011024,B正确;C. 将0.1molNaOH加入1L水中溶解,所得溶液不是1L,因此不能配制得到0.1mol/L的NaOH溶液,C错误;D. 49g H2SO4的物质的量是49g98g/mol0.5 mol,D正确。答案选C。【点睛】选项C是解答的易错点,注意在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式cn/V中的“V”是指溶液的体积而不是溶剂的体积,也不是溶质和溶剂的体积之和。13、D【解析】A. 将58.5gNaCl溶解在1L水中,所得溶液的体积不
27、是1L,A错误;B. 将1L10mol/L的浓盐酸加入9L水中,所得溶液的体积不是10L,B错误;C. 将22.4LHCl气体溶于水配成1L溶液,没有指明标准状况,氯化氢的物质的量不一定是1mol,C错误;D. 10g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是10g40g/mol0.25mol,溶于水配成250mL溶液,溶液的浓度是0.25mol0.25L1.0mol/L,D正确。答案选D。【点睛】关于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需要注意:概念中的体积是溶液的体积而不是溶剂的体积,也不是溶剂和溶质的体积之和。溶液浓度与体积多少无关,即同一溶液,无论取出多少体积,其浓度(物质的量浓度、溶质的质量分数、离子浓度)均不发生变化。1
28、4、A【解析】A、过量CO2通入NaOH溶液中:,A正确;B、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故B错误; C、少量NaHCO3溶液滴入NaHSO4溶液中:,故C错误; D、盐酸与铜不反应,故D错误;故选A。15、C【解析】A. 托盘天平只能精确到一位小数,不能用托盘天平称取10.20g氢氧化钠,故错误;B. 某实验需要900mL的0.1mol/L的硫酸铜溶液,根据容量瓶的规格分析,需要配制1000mL溶液,则配得该溶液需称取胆矾晶体的质量为0.12501.0=25.0g,故错误;C. 用10mL量筒量取5.2mL硫酸,仰视时实际量得液体体积大于5.2mL,故正确;D. 焰色反应实验中,连续做两个样品时
29、,应将铂丝用稀盐酸洗净并灼烧到无特殊焰色,不能用稀硫酸洗涤,故错误。故选C。16、C【解析】摩尔质量的单位是克/摩尔。【详解】A. 克是质量的单位之一,故A错误;B. 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之一,故B错误;C. 克/摩尔摩尔质量的单位之一,故C正确;D. 摩尔/ 克与题意摩尔质量的单位不符,故D错误;故选C。17、C【解析】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有化合价的变化;氧化还原反应的反应实质是电子转移,电子得失或电子对的偏移;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有新物质生成。【详解】A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是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故A不符合;B反应中有氧原子的得失,是氧化还原反应的一种方式不是反应实质,故B不符合;C反应中有电子得
30、失或电子对的偏移是氧化还原反应的反应实质,故C符合;D反应后生成新物质是化学反应的实质,故D不符合。故选C。18、B【解析】钠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表面变暗,将金属钠放在氧气中燃烧,金属钠先熔化,然后燃烧,火焰呈黄色,生成物是淡黄色的过氧化钠固体,所以看到的现象是,B项正确,答案选B。19、C【解析】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为酸性氧化物;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为酸;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为盐;不同物质组成的为混合物;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导电的化合物为电解质。【详解】A.烧碱为氢氧化钠属于碱,CuSO45H2O为纯净物,CO2为非电解质,故A错误;B. Na2O
31、2为过氧化物不是酸性氧化物,Mg是金属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B错误;C. SO3属于酸性氧化物,H2SiO3属于酸,纯碱是碳酸钠为盐,水玻璃为硅酸钠的水溶液为混合物,氯化钠溶于水导电属于电解质,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D.NO和碱不反应属于不成盐氧化物,氢氧化铝为两性氢氧化物,氨气为非电解质,故D错误。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20、C【解析】A. 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则原溶液中可能有CO32-、HCO3-、SO32-、HSO3-,A错误;B. 向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消失,则原溶液中可能有Ag+或SO4
32、2-等,B错误;C. 向某溶液中先加入盐酸酸化,没有明显现象,则溶液中无Ag+,再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且不溶于酸,则原溶液中一定有SO42-,C正确;D. 向某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盐酸沉淀消失,则原溶液可能有Ba2+或Ca2+等,D错误;答案为C。【点睛】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有CO2、SO2。21、D【解析】A、30mL0.5molL-1 NaOH溶液中n(NaOH)=0.03L0.5mol/L=0.015mol,稀释后溶液的体积为500mL,即0.5L,则稀释后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NaOH)=0.03mol/L,选项A正确;B. 从中
33、取出10 mL溶液,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仍为0.03 molL1,选项B正确;C. 溶质的质量为0.03L0.5mol/L40g/mol=0.6g,即含NaOH 0.6 g,选项C正确;D、从中取出10 mL溶液,含NaOH 0.015 mol=0.0003mol,选项D不正确。答案选D。【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有关计算,题目难度不大,本题注意把握物质的量与质量、浓度等物理量的计算公式的运用。22、B【解析】A10g H2含分子数 ,10g O2含分子数,故不选A;B标况下5.6L N2含分子数,11g CO2含分子数,故选B;C9g H2O含分子数、1mol O2含分子数NA,故不选C;D标况下
34、224mL N2含分子数,0.1mol N2含分子数0.1NA,故不选D;选B。二、非选择题(共84分)23、BaCl2 CuSO4 Na2CO3 CO32-2H=H2OCO2 Cu2SO42-Ba22OH=BaSO4Cu(OH)2 【解析】若把四种盐分别溶于盛有蒸馏水的四支试管中,只有C盐的溶液呈蓝色,C中含Cu2+,Cu2+与CO32-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C中不含CO32-;若向的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盐酸,B盐的溶液有沉淀生成,D盐的溶液有无色无味的气体逸出,则B中含Ag+,D中含CO32-;由于Ag+与SO42-、Cl-、CO32-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则B为AgNO3;由于CO32-与
35、Ba2+、Ag+、Cu2+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则D为Na2CO3;Ba2+与SO42-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离子在物质中不能重复出现,结合的推断,A为Ba(NO3)2,C为CuSO4;根据上述推断作答。【详解】若把四种盐分别溶于盛有蒸馏水的四支试管中,只有C盐的溶液呈蓝色,C中含Cu2+,Cu2+与CO32-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C中不含CO32-;若向的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盐酸,B盐的溶液有沉淀生成,D盐的溶液有无色无味的气体逸出,则B中含Ag+,D中含CO32-;由于Ag+与SO42-、Cl-、CO32-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则B为AgNO3;由于CO32-与Ba2+、Ag+、Cu2+在溶
36、液中不能大量共存,则D为Na2CO3;Ba2+与SO42-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离子在物质中不能重复出现,结合的推断,A为Ba(NO3)2,C为CuSO4;(1)A的化学式为Ba(NO3)2,C的化学式为CuSO4,D的化学式为Na2CO3。(2)D为Na2CO3,盐酸与Na2CO3反应生成NaCl、H2O和C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CO32-=H2O+CO2。(3)C为CuSO4,CuSO4与Ba(OH)2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4+Ba(OH)2=Cu(OH)2+BaSO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2+SO42-+Ba2+2OH-=Cu(OH)2+BaSO4。【点睛】本题考查离子
37、的推断,熟悉各离子的性质和离子间的反应是解题的关键。离子的推断必须遵循的原则:肯定原则(根据实验现象确定一定存在的离子)、互斥原则(相互间能反应的离子不能在同一溶液中共存)、守恒原则(阳离子所带正电荷的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24、MgCl2、NaOH和Ba(NO3)2 K2CO3 Mg2+2OH-=Mg(OH)2 Mg(OH)2+2H+= Mg2+2H2O Ba2+= BaSO4 【解析】取一定量粉末加入水中,振荡,有白色沉淀生成,可能是Ba(NO3)2和K2CO3反应生成BaCO3沉淀;MgCl2和NaOH反应生成Mg(OH)2沉淀;MgCl2和K2CO3反应生成MgCO3沉淀,沉
38、淀的组成有多种可能。向的沉淀物中加入足量稀硝酸,白色沉淀完全消失,没有气泡产生,证明沉淀中没有BaCO3、MgCO3,沉淀为Mg(OH)2,原白色粉末中一定有MgCl2和NaOH,一定没有K2CO3;向的上层清液中滴入稀硫酸,有白色沉淀产生,白色沉淀为BaSO4,原白色粉末中一定有Ba(NO3)2,根据上述分析作答。【详解】(1)由分析可知,原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MgCl2、NaOH和Ba(NO3)2,答案:MgCl2、NaOH和Ba(NO3)2;(2)由分析可知,原白色粉末中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K2CO3,答案:K2CO3;(3)中白色沉淀为Mg(OH)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Mg2+2O
39、H-=Mg(OH)2;加入稀硝酸Mg(OH)2溶解,酸碱中和生成盐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Mg(OH)2+2H+= Mg2+2H2O;加入稀硫酸生成白色沉淀为BaSO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Ba2+= BaSO4;答案:Mg2+2OH-=Mg(OH)2;Mg(OH)2+2H+= Mg2+2H2O;Ba2+= BaSO4。【点睛】中白色沉淀为氢氧化镁是本题解答的关键,常见酸、碱、盐在水中溶解性及主要化学性质在学习中要注意整理和记忆。25、(1)(加水)溶解(2)Ba(NO3)2、K2CO3 、KOH或KOH、Ba(NO3)2、K2CO3或Ba(NO3)2、KOH、K2CO3;(3)取少许滤液于试管
40、中,向其中加入少量Ba(NO3)2溶液,若不变浑浊,表明SO42-已除尽;(4)不需要;几个沉淀反应互不干扰 可一次性过滤,如果分步过滤会使操作复杂化。(5)不合理;调节溶液的pH若用盐酸,会引入Cl-杂质,应用硝酸。【解析】试题分析:沉淀反应必须在溶液中进行,以便充分反应,并使杂质完全沉淀,所以首先应当将固体配制成溶液除去SO42-、Mg2+离子的方法一般是使它们分别形成BaSO4和Mg(OH)2沉淀,所以需要加入稍过量的Ba(NO3)2和KOH溶液,过量的Ba2+可用K2CO3溶液除去,因此实验时必须先加入Ba(NO3)2溶液,后加入K2CO3溶液,同时要注意不可加入BaCl2、Na2CO
41、3和NaOH溶液进行除杂,也不可用稀盐酸调节溶液的pH,否则会引进Na+和Cl-杂质。(1)后续实验是在溶液中进行的,需要加水溶解,操作需要配制成溶液,需要加水溶解,故答案为加水溶解;(2)先加硝酸钡,除去硫酸根,再加氢氧化钠,除去镁离子,再加碳酸钠,除去多余的钡离子,最后加硝酸,除去多余的碳酸钾和氢氧化钾;先加氢氧化钾,除去镁离子,再加氯化钡,除去硫酸根,再加碳酸钾,除去多余的钡离子,最后加硝酸,除去多余的碳酸钾和氢氧化钾;先加入硝酸钡,除去硫酸根,再加碳酸钾,能把钙离子和多余钡离子除去,再加氢氧化钾,除去镁离子,最后加硝酸,除去多余的碳酸钾和氢氧化钾,故答案为Ba(NO3)2、K2CO3、
42、KOH或KOH、Ba(NO3)2、K2CO3或Ba(NO3)2、KOH、K2CO3;(3)加入过量硝酸钡溶液除去硫酸根离子,检验硫酸根离子已除尽,可静止片刻在上层清液处,滴加一滴Ba(NO3)2溶液,不出现浑浊就说明硫酸根离子已经除尽,故答案为静置,取少量上层澄清溶液,再加入少量Ba(NO3)2溶液,若不变浑浊,表明SO42-已除尽;(4)几个沉淀分别为BaSO4、BaCO3、Mg(OH)2,这几个沉淀反应互不干扰,因此只过滤一次,可减少操作程序,故答案为不需要;因为几个沉淀反应互不干扰,因此只过滤一次,可减少操作程序;(5)因加入盐酸调节溶液的pH会引进Cl-,制不到纯净的KNO3溶液(E),所以该同学的实验设计方案中该步并不严密,故答案为不严密,因为加入盐酸调节溶液的pH会引进Cl-。考点:考查了物质分离和提纯的相关知识。26、防止空气中的CO2和水蒸气进入U型管中 把反应产生的CO2吹入U型管中被碱石灰吸收 保证反应产生的CO2全部被U型管中的碱石灰吸收 106(c-b)/44a100% 【解析】(1)根据测定混合物中的碳酸钠,是准确测定和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的量,避免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考虑;因为空气中也有二氧化碳和水分,干燥管B的作用就是不让它们进入的;(2)因为反应完了锥形瓶中存留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