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河南省郑州市第106中学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调研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届河南省郑州市第106中学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调研试题含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2023学年高一上化学期中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A化合价的升降B分子中各原子重新组合C电子的得失或偏移D氧原子的得失2、下列实验操作及仪器使用正确的是A蒸发时,待坩埚内有大量固体析出时停止加热B
2、蒸馏时,发现忘加沸石应立即停止加热,冷却后补加C配制溶液时,洗净的容量瓶需烘干后再用于实验D分液时,先将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然后将上层液体也从下口放出3、合成新物质是研究化学的主要目的之一。意大利科学家最近合成了一种新型的氧分子O4下列关于O4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O4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B1个O4分子由两个O2分子构成CO4和O2互为同素异形体DO4和O2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实现转化4、对于某些离子的检验及结论中一定正确的是( )A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无味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则一定有CO32B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则一定有SO42C分别含有M
3、g2、Cu2和Na的三种盐酸盐溶液,用NaOH溶液就能一次鉴别开D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盐酸,白色沉淀消失,一定有Ba25、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指定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无色溶液中:Cl-、H+、Fe3+、SOB含有SO的溶液中:Ba2+、Na+、H+、NOC含有Cl-的溶液中:SO、NO、Cu2+、K+D使石蕊变红的溶液中:Fe3+、SO、Na+、HCO6、战国所著周礼中记载沿海古人“煤饼烧蛎房成灰”(“蛎房”即牡蛎壳),并把这种灰称为“蜃”。蔡伦改进的造纸术,第一步沤浸树皮脱胶的碱液可用“蜃”溶于水制得。“蜃”的主要成分是ACaO BCa(OH)2 CCaCO3 DK2CO37
4、、将氯气通过软管灌入田鼠洞中可用于消灭田鼠,这是利用了Cl2的那些性质黄绿色 密度比空气大 有毒 容易液化ABCD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钠在空气中燃烧最后所得产物为Na2O2B镁因在空气中形成了一薄层致密的氧化膜,保护了里面的镁,故镁不需要像钠似的进行特殊保护C铝制品在生活中非常普遍,这是因为铝不活泼D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因生成的氧化物很疏松,不能保护内层金属,故铁制品往往需涂保护层9、实验中需2molL1的Na2CO3溶液950mL,配制时应选用的容量瓶的规格和称取Na2CO3的质量分别是A1L,212.0g B950mL,201,4g C1L,201.4g D950mL,212.0g10、如图
5、所示的微观变化与下列反应及反应类型对应正确的是()每个小球代表一个原子A2COO22CO2化合反应B2HICl2=2HClI2置换反应C2H2O2H2O2 分解反应D2HClCuO=CuCl2H2O 复分解反应11、下列变化中,必须加入氧化剂才能发生的是( )ASO2SBI-I2CSO32-SO2DHCO3-CO32-12、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不正确的是A蒸馏B过滤C萃取D蒸发13、下列化学式既能表示物质的组成,又能表示物质分子式的是()ANH4NO3BSiO2CH2ODCu14、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CO和CO2 质量相等 密度相等 分子数相等碳原子数相等电子数相等 ,其中正确的是A B C
6、D15、下列有关工业制备的说法正确的是A从海水中可以得到NaCl,电解NaCl溶液可得到金属钠B工业上利用Cl2 与澄清石灰水为原料制备漂白粉C由于海水中碘离子浓度很低,工业上是从海产品(如海带等)中提取碘D工业上制备盐酸是利用Cl2 与H2 光照化合后再溶于水而制得16、互为同位素的微粒是AH2 与 D2B氧气与臭氧C35Cl 与 37ClDCO 与 CO2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17、电解NaCl溶液可得到NaOH、Cl2和H2,它们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有关反应关系如下图所示:(部分反应条件和物质省略)回答下列问题:(1)Cl2与NaOH溶液反应可以制取“84”消毒液,发生反应的方程式
7、为_ 。(2)B溶液A溶液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若标准状况下,22.4LCl2与足量的Fe反应,则反应过程中转移_mol电子。(3)A溶液能刻蚀铜印刷线路板,试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该反应的还原剂是_。(4)若检验A溶液中的阳离子,所用的试剂是_,现象是_。18、某固体物质可能由K2SO4、KI、NaCl、CuCl2、CaCl2、Na2CO3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依次进行下列五步实验。观察到的现象如下:混合物加水得无色透明溶液;向上述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将该沉淀滤出,并将滤液分成两份;上述白色沉淀可完全溶于稀盐酸;往一份滤液中滴加氯水并加入CCl4,振荡后静置CC
8、l4层呈无色(氯水能将I氧化为I2);往另一份滤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沉淀不溶于稀硝酸。由此可推断出:(1)写出中白色沉淀可完全溶于稀盐酸的离子方程式_。(2)写出中生成白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_。(3)该固体中一定含有_;无法确定是否含有的是_。(4)确定该物质是否存在的方法是_。19、某化学兴趣小组配制500mL 0.2mol/LH2SO4溶液。(1)现有实验仪器:量筒、500mL容量瓶、烧杯、胶头滴管,完成该实验还必需的仪器有_;(2)需要用量筒量取 98%的浓硫酸(=1.84g/cm3)_ml;(保留2位有效数字)(3)浓硫酸稀释过程中,正确的稀释方法是_。(4)定容过
9、程中,向容量瓶中注入蒸馏水,当液面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_滴加蒸馏水,至液面与刻度线相切为止;(5)任何实验都有误差,下列哪些操作会使所配的溶液浓度偏大_。A定容时俯视刻度线B配置前,量取浓硫酸时发现量筒不干净用水洗净后直接量取C在转入容量瓶前烧杯中液体未冷却至室温D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洗涤液未转入容量瓶E.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又加水至刻度线20、某小组同学为探究物质的氧化性强弱,设计如下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装置的气密性已检验)。已知:溴水为溴的水溶液,溴水为橙黄色,溴蒸气为红棕色,均有毒氯水为氯气的水溶液。实验记录如下:实验操作实验现象打开活塞a,滴加氯水,关闭活塞aA中溶液
10、变为橙黄色吹入热空气A中橙黄色明显变浅;B中有气泡,产生大量白色沉淀,混合液颜色无明显变化停止吹入空气,打开活塞b,逐滴加入H2O2溶液开始时颜色无明显变化;继续滴加H2O2溶液,一段时间后,混合液逐渐变成橙黄色请回答下列问题:(1)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2)实验操作II吹入热空气的目的是_。(3)装置C的作用是_。(4)实验操作III,混合液逐渐变成橙黄色,其对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5)由操作I得出的结论是_,由操作III得出的结论是_。(6)实验反思:实验操作III,开始时颜色无明显变化的原因是(写出一条即可):_。21、从某含Br-废水中提取Br2的过程包括:过滤、氧化、萃取(需选
11、择合适萃取剂)及蒸馏等步骤。已知:2NaOH+Cl2=NaCl+NaClO+H2OBr2极易溶于四氯化碳和正十二烷物质Br2CCl4正十二烷密度/gcm-33.1191.5950.753沸点58.7676.8215217在水中溶解性微溶难溶难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装置中Br-发生的反应为:2Br-+Cl2=Br2+2Cl-B甲装置中NaOH溶液每吸收1个Cl2,转移1个e-C用乙装置进行萃取,溶解Br2的有机层在下层D用丙装置进行蒸馏,先收集到的是Br2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C【解析】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为电子的转移(电子的得失或偏移);化合价的升降为氧化还原反应的
12、特征;分子中各原子重新组合不一定有化合价的变化,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有些氧化还原反应中没有氧原子参与,如Na在Cl2中燃烧生成NaCl等,氧原子的得失不是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故答案为C。2、B【解析】A.蒸发溶液应在蒸发皿中进行,并不是坩埚,故A错误;B.做蒸馏实验时,在蒸馏烧瓶中应加入沸石,以防暴沸。如果在沸腾前发现忘记加沸石,应立即停止加热,冷却后补加,故B正确;C.配制溶液时,洗净的容量瓶不需要干燥,烘干后再使用会造成容量瓶容积不准确,故C错误;D.活塞到漏斗管口还残留一部分下层液体,如果将上层液体也从下口放出,残留的下层液体会一起被放出,故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
13、层液体从上口倒出,故D错误;答案选B。3、C【解析】A. O4是单质,不是化合物,A错误; B. 1个O4分子由4个O原子子构成,B错误;C. O4和O2是氧元素的不同单质,故互为同素异形体,C正确; D. O4和O2之间的转化过程中元素化合价不变,故通过非氧化还原反应实现转化,D错误;答案选C。4、C【解析】试题分析:A、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将气体通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该气体为二氧化碳,原溶液中可能含CO32-、HCO3,故A错误;B、加入氯化钡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该沉淀可能为硫酸钡或氯化银,原溶液中不一定存在SO42-,可能含有银离子,故B错误;C、分别滴加Na
14、OH溶液,生成蓝色沉淀的原溶液含Cu2+,生成白色沉淀的原溶液含Mg2+,无明显现象的原溶液含Na+,故C正确;D、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的白色沉淀,可能是碳酸钙或者碳酸钡,再加盐酸白色沉淀消失,可能有Ba2+或者Ca2+,故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离子的检验。5、C【解析】AFe3+溶液呈黄色,故A不符合题意;B硫酸根离子与钡离子生成BaSO4是难溶物质,故B不符合题意;CCl-、SO、NO、Cu2+、K+不形成沉淀、气体、水或弱电解质,故C符合题意;D使石蕊变红的溶液呈酸性,氢离子与HCO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6、A【解析】牡蛎壳为贝壳,贝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碳酸钙灼烧生
15、成氧化钙,CaO溶于水得Ca(OH)2。故B、C、D错误,A正确。答案选A。7、B【解析】氯气可以用来消灭田鼠利用了它的毒性,使田鼠中毒死亡;将氯气通过软管灌入田鼠洞中,氯气的相对分子质量比空气的大,所以密度比空气的大,与空气混合时,在混合气体的下部,所以能够被田鼠呼吸,从而达到灭鼠目的,选项B符合题意。8、C【解析】试题分析:A钠在不加热时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钠,正确;B镁易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膜,可起到保护镁不被进一步氧化的作用,正确;C铝制品在生活中应用普遍是因为表面有一层致密的Al2O3薄膜,保护铝不被进一步氧化,错误;D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因生成的氧化
16、物很疏松,不能保护内层金属,正确。考点:考查金属钠、镁、铝、铁的性质。9、A【解析】实验室没有950mL的容量瓶,应用1000mL的容量瓶进行配制,则n(Na2CO3)=1L2mol/L=2mol, m(Na2CO3)=2mol106g/mol=212g。故选A。10、B【解析】由图中可知,两个化合物分子和一个单质分子反应生成两个新的化合物分子和一个新的单质分子,属于置换反应,故B符合题意;本题答案为B。【点睛】将图中没有发生反应的微粒去掉,避免干扰分析的过程,这样很容易看出此反应是置换反应。11、B【解析】变化中必须加入氧化剂才能发生,这说明所给微粒作还原剂,其中有关元素的化合价必须升高,失
17、去电子,被氧化。【详解】ASO2S中S元素的化合价降低,需要加入还原剂,A错误;BI-I2中I元素的化合价升高,需要加入氧化剂,B正确;CSO32-SO2中元素的化合价均没有发生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C错误;DHCO3-CO32-中元素的化合价均没有发生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D错误;答案选B。【点晴】该题的关键是首先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概念,例如还原剂、氧化剂,被氧化、被还原等。其次要根据题干信息得出所给微粒中有关元素的化合价必须升高这一关键。最后需要注意自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微粒,例如NO2NO,Cl2Cl-等,应引起足够重视。12、A【解析】根据化学实验基础中的物质的提纯与分离操作分
18、析。【详解】蒸馏操作中,冷凝管水流方向与蒸气方向相反,应是下进上出,故A错误;故选A。【点睛】蒸馏操作是分离两种可以互溶的液体,利用他们的沸点差距较大的性质差异进行分离的操作。其中需要注意的是:温度计水银球位于支管口处,冷凝器中水流方向下进上出。13、C【解析】ANH4NO3为离子晶体,化学式为晶体中阴阳离子的个数比,晶体中不含单个分子,故A错误;BSiO2为原子晶体,晶体中不存在单个分子,化学式为Si原子与O原子的个数比值为1:2,故B错误;CH2O为分子晶体,晶体中含有单个分子,故C正确;DCu为金属晶体,晶体的组成为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晶体中无单个分子,故D错误,故答案选C。14、C【
19、解析】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可知,同温同压下等体积的CO和CO2,二者物质的量相同,则分子数相等,碳原子个数相等,根据m = nM可知,质量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因此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其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结合分子中电子数目判断含有电子数目。【详解】同温同压下等体积的CO和CO2,二者物质的量相同,CO与CO2的摩尔质量不相等,根据m = nM可知,二者质量不相等,故错误;同温同压下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CO与CO2的摩尔质量不相等,二者密度不相等,故错误;二者物质的量相等,含有分子数相等,故正确;二者物质的量相等,每个分子都含有1个C原子,故含有碳原子数相等,故正确;CO分
20、子与CO2分子含有电子数目不相等,二者物质的量相等,含有电子数不相等,故错误;答案选C。15、C【解析】A海水晒盐得到NaCl,通过电解熔融NaCl可制备Na,电解NaCl溶液不能得到金属钠,故A错误;B.因氢氧化钙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为提高漂白粉的产量,工业上利用Cl2与石灰乳反应来制备漂白粉,故B错误;C.由于海水中碘离子浓度很低,工业上一般从海产品(如海带等)中提取碘,故C正确;D.由于Cl2 与H2 光照化合会发生爆炸性反应,所以工业上制盐酸通常将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化合后,再溶于水制得盐酸,故D错误;答案选C。【点睛】工业制取钠为电解熔融氯化钠,反应的方程式为:2NaCl(熔融)2Na+
21、 Cl2;电解氯化钠溶液的反应方程式:2NaCl+2H2O2NaOH+2H2+2Cl2,这是氯碱工业的反应。16、C【解析】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互称同位素,互为同位素原子具有以下特征,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研究对象为原子。【详解】A项、H2和D2属于氢气的单质,属于同一种物质,故A错误;B项、O3和O2都是由氧元素形成的结构不同的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B错误;C项、35Cl 与 37Cl都是氯元素的不同原子,属于同位素,故C正确;D项、CO 与 CO2都是化合物,不是原子,所以不是同位素,故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同位素的判断,明确同位素、同素异形体的概念是解本题的关键。二、
22、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17、Cl22NaOH=NaClNaClOH2O 2Fe2+Cl2=2Fe3+2Cl- 2mol 2Fe3+Cu=2Fe2+Cu2+ Cu KSCN溶液 A溶液变成血红色 【解析】(1)Cl2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可以制取“84”消毒液,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Cl22NaOH=NaClNaClOH2O;(2)铁在氯气中燃烧生成A固体为氯化铁,氯化铁溶于水得到A溶液为氯化铁溶液,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铁反应生成B溶液为氯化亚铁,氯化亚铁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铁,故B溶液A溶液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Cl2=2Fe3+2Cl-,若标准状况下,22.4LC
23、l2与足量的Fe反应生成氯化铁,根据氯元素由0价变为-1价,则反应过程中转移2mol电子;(3)A溶液为氯化铁溶液,能刻蚀铜印刷线路板,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氯化铜,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Cu=2Fe2+Cu2+,该反应中铜由0价变为+2价被氧化,作为还原剂,故还原剂是Cu;(4)若检验A溶液中的铁离子,所用的试剂是KSCN溶液,现象是A溶液变成血红色。18、BaCO3+2H+Ba2+H2O+CO2 Ag+Cl-AgCl Na2CO3 NaCl 取所得溶液,滴加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若出现白色沉淀,说明原固体中有NaCl,反之则无 【解析】向混合物中加入适量水全部溶解,溶液无色透明,说明一
24、定不会含有CuCl2,不含有不溶物或反应生成不溶物;向步骤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则说明该白色沉淀是碳酸钡或是硫酸钡中的至少一种;取步骤的白色沉淀,白色沉淀可完全溶于稀盐酸,说明该沉淀不会是硫酸钡,所以一定是碳酸钡;往一份滤液中滴加氯水并加入CCl4,振荡后静置,CCl4层呈无色,则一定没有碘单质生成,所以可以确定KI一定不存在;另一份滤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沉淀不溶于稀硝酸,说明该白色沉淀一定是氯化银,但无法证明该溶液中的氯离子,是来自于原混合物还是中加入的氯化钡所致;(1)中白色沉淀为碳酸钡,可完全溶于稀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BaCO3+2H+Ba2+H
25、2O+CO2;(2)中生成白色沉淀为AgCl,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g+Cl-=AgCl,由以上分析可知混合物中肯定含有碳酸钠,无法确定是否含有的是NaCl;(3)已确定含有碳酸钠,一定不含有K2SO4、KI、CuCl2、CaCl2,如确定是否含有NaCl,可取所得溶液,滴加硝酸酸化后再滴加硝酸溶液,若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有原固体中有NaCl,反之则无。19、玻璃棒 5.4 将5.4mL浓硫酸沿玻璃棒缓慢注入小烧杯水中,并不断搅拌散热 胶头滴管 AC 【解析】根据稀释过程中溶质的质量或物质的量不变进行计算浓硫酸的体积。【详解】(1)用浓硫酸配制稀硫酸使用在仪器有量筒、500mL容量瓶、烧杯、胶头滴
26、管和玻璃棒。(2)假设浓硫酸的体积为VmL,则有0.20.598=1.84V98%,解V=5.4mL。(3)浓硫酸稀释时注意酸入水,操作过程为将5.4mL浓硫酸沿玻璃棒缓慢注入小烧杯水中,并不断搅拌散热; (4) 定容过程中,向容量瓶中注入蒸馏水,当液面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液面与刻度线相切为止;(5) A.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溶液的体积变小,浓度变大;B.配制前,量取浓硫酸时发现量筒不干净用水洗净后直接量取,则浓硫酸的物质的量减小,浓度变小;C.在转入容量瓶前烧杯中液体未冷却至室温,则当溶液冷却时溶液体积变小,浓度变大;D.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洗涤液未转入容量瓶,硫
27、酸有损失,浓度变小;E.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又加水至刻度线,溶液体积变大,浓度变小。故选AC。【点睛】掌握物质的量浓度的误差分析,一般考虑两个因素,即溶质的变化和体积的变化。在配制过程中溶质有损失,如少取或未洗涤仪器或有溅出等,都会使浓度变小。若溶液的体积变大,则浓度变小,若溶液的体积变小,则浓度变大。20、2Br+Cl2=Br2+2Cl吹出单质Br2吸收Br2,防止污染空气H2O2+2Br+2H+=Br2+2H2OCl2的氧化性强于Br2H2O2的氧化性强于Br2H2SO3有剩余(H2O2的浓度小或Br-与H2O2反应慢等因素都可)【解析】实验分析:本实验利用“氧化剂氧化性大于氧化产
28、物;强氧化性制弱氧化性”的原理探究物质氧化性的强弱。第I步,向A中(NaBr溶液)滴加氯水,A中溶液变橙黄色,则有Br2单质产生,Cl2将Br氧化为Br2,证明Cl2氧化性强于Br2。第步,向A中吹入热空气,溴易挥发,A中橙黄色变浅,则Br2被热空气赶入装置B中(H2SO3和BaCl2的混合溶液);B中有气泡,产生大量白色沉淀,该沉淀应为BaSO4,则SO42产生;混合液颜色无明显变化,则Br2自身被还原为Br,说明Br2氧化性强于SO42。第步,停止吹入空气,向装置B中逐滴加入H2O2溶液,一段时间后,混合液逐渐变成橙黄色,则Br又被氧化为Br2,说明H2O2氧化性强于Br2。(1)根据上述
29、分析,A中发生的反应为氯水将NaBr氧化为Br2,溶液变橙黄色,离子方程式为:2Br+Cl2=Br2+2Cl;故答案为:2Br+Cl2=Br2+2Cl;(2)根据上述分析,吹入热空气,是利用溴的挥发性,将溴单质被赶入B中。故答案为:吹出单质Br2;(3)反应过程中有溴蒸气等污染性气体不能排放到空气中需要用NaOH溶液吸收,故C装置应是盛装NaOH溶液,用来吸收尾气。答案为:吸收Br2,防止污染空气;(4)滴加H2O2溶液,一段时间后,混合液逐渐变成橙黄色,说明H2O2在酸溶液中将Br氧化为Br2,离子方程式为:H2O2+2Br+2H+=Br2+2H2O。故答案为:H2O2+2Br+2H+=Br
30、2+2H2O;(5)根据实验分析,操作I证明Cl2的氧化性强于Br2;操作证明H2O2的氧化性强于Br2。故答案为:Cl2的氧化性强于Br2;H2O2的氧化性强于Br2;(6)实验操作III,开始时颜色无明显变化;继续滴加H2O2溶液,一段时间后,混合液逐渐变成橙黄色。开始时颜色无明显变化的可能原因是,H2O2与Br反应慢;也可能是溶液中原本有H2SO3有剩余,加入H2O2,H2O2先和H2SO3反应。故答案为:H2SO3有剩余(H2O2的浓度小或Br-与H2O2反应慢等因素都可)点睛:“吹入热空气法”在“海水提溴”的实验中有应用,利用Br2的挥发性,将Br2吹出。本题实验中探究氧化性的强弱,
31、“吹入热空气法”时空气中氧气是否对实验会产生干扰,这一问题值得探讨。在本实验中氧气的氧化性不会对实验结论产生干扰,因为装置B中的实验现象可以排除氧气影响。装置B中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说明H2SO3被氧化为SO42,同时溶液无明显颜色变化,Br2一定参与反应,被还原为Br,故可以证明Br2氧化了H2SO3。21、C【解析】A、氯气的氧化性大于溴,所以甲装置中Br-发生的反应为:2Br-+Cl2Br2+2C1-,A正确;B、1molCl2与足量的碱液反应转移1mol电子,甲装置中NaOH溶液每吸收1个Cl2,转移1个e-,B正确;C、如果用正十二烷进行萃取溴,由于正十二烷密度小于水,所以溶解Br2的有机层在上层,C错误;D、根据表中数据可知溴的沸点最低,所以用丙装置进行蒸馏,先收集到的是Br2,D正确;答案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