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普洱市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中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普洱市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中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2023学年高一上化学期中模拟试卷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液态HCl不导电,所以HCl是非电解质BNH3的水溶液能导电,所以NH3是电解质C铜、石墨均能导电,所以它们都是电解质D蔗糖在水溶液中和熔融时都不导电,所以是非电解质2、实验室需用 450mL0.1molL-1 硫酸铜溶液,下列有关该溶液的配制说法正确的是A用天平称取
2、12.5g 胆矾B应选用 450mL 容量瓶配制溶液C溶解胆矾的烧杯需用水洗涤23次,并将洗涤液丢弃D定容时,眼睛盯着胶头滴管3、以下化学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2Na2H2O2NaOHH2 BN2H4+O2N2+2H2OCFeO2HClFeCl2H2ODNO + NO2 + Na2CO32NaNO2 + CO24、稀有金属铟由于其良好的性能常用于生产液晶显示器和平板屏幕,下图是铟元素的相关信息,下列有关铟的说法错误的是A115In原子核内有66个中子B115In原子核外有49个电子C115In、113In互为同位素D115In、113In的化学性质有较大的不同5、氢化钙中氢元素为1价,可
3、作制氢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H2+2H2O=Ca(OH)2+2H2。该反应中,水的作用是A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B还原剂C氧化剂D既是还原剂又是氧化剂6、已知3.011023个X气体分子的质量为32g,则X气体的摩尔质量是( )A16g B32 C64g /mol D32g /mol7、等物质的量的SO2和SO3相比较,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它们的分子数目之比是11B它们的硫原子数目之比为1:1C它们所含原子数目之比为34D它们的质量之比为118、NaNO2是一种食品添加剂,具有致癌性。酸性KMnO4溶液与NaN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4+NO2+ Mn2+NO3+H2O(未配平
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该反应中NO2被还原B生成1 mol NaNO3需消耗0.4 mol KMnO4C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酸性增强D中的粒子是OH9、下列实验仪器不宜直接用来加热的是A试管 B燃烧匙 C蒸发皿 D烧杯10、下列属于电解质的是A铁B酒精C硫酸铜D食盐水11、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A过量CO2通入NaOH溶液中:B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C少量NaHCO3溶液滴入NaHSO4溶液中:D盐酸滴在铜片上:12、新制氯水中含有次氯酸具有杀菌作用,常用于自来水的消毒。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次氯酸中氯元素呈 -1 价B次氯酸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C新制氯水长期放置后仍可用于自来水的消毒
5、D往氯水中加入 AgNO3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氯水中有 Cl存在13、将a mol钠和a mol铝一同投入m g足量水中,所得溶液密度为d gmL1,该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A82a/(46a+m)%B8200a/(46a+2m) %C8200a/(46a+m)%D8200a/(69a+m) %14、有关胶体等分散系的制备、性质的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向沸水中逐滴加入氯化铁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即制得氢氧化铁胶体B向氢氧化铁胶体中加入稀硫酸至过量,现象为先生成红褐色沉淀,之后沉淀溶解C依据丁达尔效应可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与浊液D将氢氧化铁胶体与硅酸溶胶相互混合,混合液变浑浊15、
6、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ACO2、NO2均为酸性氧化物 B有尘埃的空气、墨水均为胶体C烧碱、蔗糖均为电解质 D胆矾、盐酸均为混合物16、根据下列三个反应,判断物质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正确的是 2FeCl3 + 2HI = 2FeCl2 + 2HCl + I2H2SO3 + I2 + H2O =2HI + H2SO43FeCl2 + 4HNO3 = 2FeCl3 + NO + 2H2O + Fe(NO3)3ANOFe2+H2SO3IBIFe2+H2SO3NOCFe2+IH2SO3NODH2SO3IFe2+NO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17、有A、B、C、三种元素,已知C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
7、电子数的3倍;B和C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等,而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0;A、C能形成AC型化合物,A2离子和B原子电子层数也相同。回答:(1)画出A2离子的结构示意图_;(2)A、B、C三元素符号分别为_ 、_ 、_。18、.有一包白色固体粉末,其中可能含有KCl、BaCl2、Cu(NO3)2、K2CO3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做以下实验:将部分粉末加入水中,振荡,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溶液呈无色:向的沉淀物中加入足量稀硝酸,固体完全溶解,并有气泡产生;取少量的溶液,滴入稀硫酸,有白色沉淀产生;另取中过滤后的溶液加入足量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试根据上述实验事实,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原白色粉末
8、中一定含有的物质的化学式_。(2)写出原白色粉末中一定不含有的物质的电离方程式_。(3)写出变化的离子方程式:_。. 实验室需要240 mL0.5 molL-1的NaOH溶液,现用固体烧碱进行配制。(1)需称量_ g 烧碱,应放在_中称量、溶解。(2)完成此配制实验,除了量筒,烧杯,玻璃棒外还需要的常见的玻璃仪器有_。(3)下列操作对所配溶液浓度偏大的有_。A烧碱在烧杯中溶解后,未冷却就立即转移到容量瓶中B容量瓶未干燥就用来配制溶液 C定容时仰视容量瓶D称量时使用了生锈的砝码 E.未洗涤溶解烧碱的烧杯19、(1)在图所示仪器中,配制上述溶液肯定不需要的是_(填序号),除图中已有仪器外,配制上述
9、溶液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是_(2)在容量瓶的使用方法中,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_A使用容量瓶前检验是否漏水B容量瓶用水洗净后,再用待配溶液洗涤C配制溶液时,如果试样是固体,把称好的固体用纸条小心倒入容量瓶中,缓慢加水至接近刻度线12cm处,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刻度线D配制溶液时,若试样是液体,用量筒取样后用玻璃棒引流倒入容量瓶中,缓慢加水至刻度线12cm处,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刻度线E盖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另一只手的手指托住瓶底,把容量瓶反复倒转多次,摇匀(3)根据计算用托盘天平称取NaOH固体的质量为_g在实验中其他操作均正确,若定容时仰视刻度线,则所得溶液浓度_0.1mol/L(填“大于”“小
10、于”或“等于”)(4)根据计算得知,需用量筒量取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g/cm3的浓硫酸的体积为_mL,如果实验室有15mL、20mL、50mL量筒,应选用_mL量筒最好20、青蒿素是烃的含氧衍生物,为无色针状晶体,易溶于丙酮、氯仿和苯中,在甲醇、乙醇、乙醚、石油醚中可溶解,在水中几乎不溶,熔点为156 -157,热稳定性差,青蒿素是高效的抗疟药。已知:乙醚沸点为35,从青蒿中提取青蒿素的方法之一是以萃取原理为基础的,主要有乙醚浸取法和汽油浸取法。乙醚浸取法的主要工艺如图所示:(l)对青蒿干燥破碎后,加入乙醚的目的是_。(2)操作I需要的玻璃仪器主要有烧杯、 _,操作的名称是_。(3
11、)操作的主要过程可能是_(填字母)。A加水溶解,蒸发浓缩、冷却结晶B加95%的乙醇,浓缩、结晶、过滤C加入乙醚进行萃取分液(4)在用分液漏斗进行分液操作时,为使液体顺利滴下,应进行的具体操作是_,再将分液漏斗下面的活塞拧开,使下层液体慢慢沿 烧杯壁流下。分液后漏斗内剩余的液体从分液漏斗的 _(填“上口”或 “下口”)倒入烧杯。21、在标准状况下,下列气体中含有氢原子质量最大的是A0.5mol HClB6.4g CH4C6.72L NH3D1.2041023个H2S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D【解析】A. 液态HCl不导电,但是氯化氢的水溶液能导电,所以HCl是电解质,故
12、错误;B. NH3的水溶液能导电,但NH3不是电解质,一水合氨是电解质,故错误;C. 铜、石墨均能导电,但他们都属于单质,不是电解质,故错误;D. 蔗糖在水溶液中和熔融时都不导电,所以是非电解质,故正确。故选D。【点睛】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为电解质,注意必须是本身电离出离子而导电的化合物,如二氧化硫或二氧化碳或氨气等,水溶液导电,但本身是非电解质。2、A【解析】实验室没有450mL的容量瓶,应选择大于450mL且规格相近的容量瓶,故应选择500mL容量瓶,配制溶液的体积为500mL,据此分析解答。【详解】A实验室没有450mL的容量瓶,应选择500mL容量瓶配制,需要胆矾的质量为
13、0.1molL-10.5L250g/mol=12.5g,加水配成500mL溶液,故A正确;B实验室没有450mL的容量瓶,应选择500mL容量瓶配制溶液,故B错误;C溶解胆矾后的烧杯中会残留少许溶液,需用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并将洗涤液转移入容量瓶,减少溶质的损失,故C错误;D定容时,眼睛应该转移观察容量瓶中的液面是否与刻度线水平相切,故D错误;故选A。3、C【解析】A、Na元素、H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均发生变化,是氧化还原反应,A错误;B、N元素、O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发生变化,是氧化还原反应,B错误;C、Fe元素、H元素、Cl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均未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C正确
14、;D、该反应中N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发生变化,是氧化还原反应,D错误;答案选C。4、D【解析】从图上分析,该元素为49号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为114.8。【详解】A. 115In原子核内有49个质子,所以有115-49=66个中子,故正确;B. 115In原子核内有49个质子,所以核外有49个电子,故正确;C. 115In、113In二者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互为同位素,故正确;D. 115In、113In的核外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故错误。故选D。5、C【解析】由CaH2+2H2OCa(OH)2+2H2可知,水中H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降低为0,则水在该反应中作氧化剂,故选C。6、D【解
15、析】试题分析: , ,M=64g /mol,故C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物质的量计算。7、D【解析】ASO2和SO3的分子数目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所以等物质的量的SO2和SO3分子数目之比是11,A正确;BSO2和SO3分子中各含有1 个硫原子,所以二者的硫原子数目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即为1:1,B正确;C因为SO2和SO3的物质的量相等,所以它们所含原子数目之比等于分子中所含原子总数之比,即为34,C正确;D因为SO2和SO3的物质的量相等,所以它们的质量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即为64:80=45,D错误;故选D。8、B【解析】该反应中Mn元素化合价由+7价变为+2价,所以MnO4-是氧化
16、剂,NO2-应该作还原剂,亚硝酸根离子中N元素应该失电子化合价升高,生成硝酸根离子,根据转移电子相等、原子守恒配平方程式为2MnO4-+5NO2-+6H+=2Mn2+5 NO3-+3H2O。A该反应中N元素化合价由+3价变为+5价,所以亚硝酸根离子失电子被氧化,故A错误;B根据转移电子守恒得,生成1molNaNO3需消耗KMnO4的物质的量= =0.4mol,故B正确;C根据元素守恒、电荷守恒知,中是H+,氢离子参加反应导致溶液中氢离子浓度降低,则溶液的酸性减弱,故C错误;D由C分析可知,中是H+,故D错误;故选B。9、D【解析】能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燃烧匙、坩埚、蒸发皿,必须垫石棉网才能
17、加热的仪器有:烧杯、烧瓶、锥形瓶。不能加热的仪器有:集气瓶、量筒、胶头滴管、药匙等。答案选D。10、C【解析】A铁是金属单质,不是化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A错误; B酒精是乙醇的俗称,是化合物,但其水溶液不能导电,是非电解质,故B错误;C硫酸铜是化合物,其水溶液能导电,是电解质,故C正确;D食盐水是氯化钠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不是化合物,不是电解质,故D错误;答案选C。【点睛】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自身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解题时按照电解质的定义进行分析解答,电解质必须是化合物,不是单质,也不是混合物。11、A【解析】A、过量CO2通入NaOH溶液中:,A正确;B、铜片插入硝酸
18、银溶液中:,故B错误; C、少量NaHCO3溶液滴入NaHSO4溶液中:,故C错误; D、盐酸与铜不反应,故D错误;故选A。12、D【解析】A. 依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计算。B. 次氯酸在水溶液中不能完全电离,为弱电解质。C. 新制氯水中次氯酸见光分解。D. 氯气溶于水,和水反应生成氯化氢和次氯酸。【详解】A.次氯酸中氢元素为+1价,氧元素为-2价,氯元素呈+1价,A错误。B.次氯酸为弱电解质,B错误。C.新制氯水长期放置后次氯酸见光分解,最后变为盐酸溶液,失去强氧化性,不可用于自来水的消毒,C错误。D.氯化银不溶于硝酸,加入 AgNO3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有氯离子,
19、D正确。13、C【解析】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铝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根据方程式计算。【详解】将a mol钠和水反应生成a mol氢氧化钠和a/2mol氢气,a mol铝和a mol氢氧化钠反应生成a mol偏铝酸钠和3a/2mol氢气,反应后的溶液的质量为23a+27a+m-(a/2+3a/22=(m+46a)g,溶质偏铝酸钠的质量为82ag。则质量分数为82a /(m+46a) 100%。故选C。【点睛】掌握钠和水的反应、铝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能根据方程式进行计算,计算溶液的质量时注意从总质量中将产生的氢气的质量减去。14、C【解析】A向沸水中逐滴加入FeCl3饱和溶
20、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制得氢氧化铁胶体,故A正确; B向氢氧化铁胶体中加入稀硫酸至过量,先发生氢氧化铁胶体的聚沉,硫酸过量时,氢氧化铁沉淀溶解,因此实验现象是先生成红褐色沉淀,之后沉淀溶解,故B正确;C溶液、胶体与浊液的本质区别为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只有胶体具有丁达尔现象,故C错误;D硅酸胶体的胶粒带负电荷,与氢氧化铁胶体混合将发生聚沉,混合液变浑浊,故D正确。答案选C。【点睛】本题考查胶体的性质,侧重于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的考查,明确分散系分类的标准、胶体的性质、制备是解答的关键,注意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的共性。15、B【解析】根据酸性氧化物的概念、胶体、电解质等化学基础常识及
21、相关知识进行分析。【详解】A.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反应过程中元素的化合价不发生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NO2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硝酸钠、亚硝酸钠,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故A错误;B.有尘埃的空气和墨水,它们的分散质直径在1纳米至100纳米之间,属于胶体,胶体有丁达尔效应,故B正确;C.蔗糖是有机物,其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只以分子存在,没有离子,属于非电解质,故C错误;D. 胆矾的化学式是CuSO45H2O,故胆矾是纯净物,故D错误;故选B。16、D【解析】由2FeCl3 + 2HI = 2FeCl2 + 2HCl + I2,可知还原性:IFe2+,由H2SO3 + I2 +
22、 H2O =2HI + H2SO4,可知还原性:H2SO3I,由3FeCl2 + 4HNO3 =2FeCl3 + NO + 2H2O + Fe(NO3)3,可知还原性:Fe2+NO,综上所述,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H2SO3IFe2+NO;本题答案为D。【点睛】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17、 Mg C O 【解析】A、B、C三种元素,C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最外层上最多有8个电子,所以次外层应该是第一电子层,则C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2、6,所以C是O元素;B和C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等,而
23、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0,则B核外电子排布为2、4,所以B是C元素;A、C能形成AC型化合物,A2+离子和B原子电子层数也相同,则A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2、8、2,因此A是Mg元素,据此分析解答。【详解】根据上述分析可知A是镁元素,B是碳元素,C是氧元素。(1)A是镁元素,Mg2+核外有2个电子层,电子排布为2、8,最外层有8个电子,其质子数是12,所以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2)通过以上分析知,A、B、C分别是镁元素、碳元素、氧元素,元素符号分别是Mg,C,O。【点睛】本题考查原子结构示意图、元素推断,明确原子结构及原子构成的各种微粒关系是解本题关键。18、BaCl2、K2CO3 Cu(NO3)
24、2=Cu2+2NO3 Ag+Cl=AgCl 5.0 小烧杯 250 mL容量瓶,胶头滴管 AD 【解析】. 有一包白色固体粉末,其中可能含有KCl、BaCl2、Cu(NO3)2、K2CO3中的一种或几种;将部分粉末加入水中,振荡,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溶液呈无色说明一定不含Cu(NO3)2、所以沉淀为碳酸钡,判断BaCl2、K2CO3一定存在;向的沉淀物中加入足量稀硝酸,固体完全溶解,并有气泡产生,证明沉淀是BaCO3;取少量的溶液,滴入稀硫酸,有白色沉淀产生,证明白色沉淀为BaSO4;另取中过滤后的溶液加入足量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证明含有Cl-;综上所述:白色固体粉末一定含有BaC
25、l2、K2CO3;一定不含Cu(NO3)2;可能含有KCl;(1)原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的物质的化学式:BaCl2、K2CO3;(2)原白色粉末中一定不含有的物质为Cu(NO3)2;电离方程式为:Cu(NO3)2=Cu2+2NO3-;(3)取中过滤后的溶液加入足量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是氯化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g+Cl-=AgCl;.(1)实验室没有240 mL规格的容量瓶,必须配制250 mL溶液,需要称取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m=cVM=0.5mol/L0.25L40g/mol=5.0g,烧碱易吸水且具有强腐蚀性,所以称量烧碱时要放在小烧杯中;(2)配制溶液的步骤是:称量、溶解、冷
26、却、转移、洗涤、转移、定容、摇匀,用烧杯溶解烧碱、可以用量筒量取水、用玻璃棒搅拌和引流、用250mL的容量瓶配制溶液、用胶头滴管定容、用托盘天平称量烧碱、用药匙取药品,所以除了量筒、烧杯、玻璃棒外还会用到的仪器有:250mL容量瓶,胶头滴管;()ANaOH在烧杯中溶解后,未冷却就立即转移到容量瓶中,则冷却后溶液体积偏小,浓度偏大,故A选;B若容量瓶未干燥即用来配制溶液,对溶液浓度无影响,因为只要定容时正确,至于水是原来就有的还是后来加入的,对浓度无影响,故B不选;C定容时仰视刻度线,会导致溶液体积偏大,则浓度偏小,故C不选;D砝码生锈后质量偏大,称量时m物=m砝+m游,称量时用了生锈的砝码后会
27、导致溶质的质量偏大,故浓度偏大,故D选;E未洗涤溶解NaOH的烧杯,会导致溶质损失,浓度偏小,故E不选;答案选AD。19、(1)A、C (少一个扣一分,下同);烧杯、玻璃棒、500mL容量瓶(2)B、C、D ;(3)2.0g;小于 ;(4)13.6;15【解析】试题分析:(1)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所必需的仪器有:一定规格的容量瓶,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量筒可用可不用,故答案为:A、C;烧杯、玻璃棒、500mL容量瓶;(2)根据容量瓶使用时的注意事项:使用容量瓶前检验是否漏水、容量瓶用水洗净后,不能用待配溶液洗涤、不能盛放热溶液、不能作为稀释仪器等,故答案为:B、C、D;(3)
28、容量瓶没有450ml,应选择500ml的来配置,据公式m=nM=cvM=0.1mol/L0.5L40g/mol=2.0g,若定容时仰视刻度线,则实际溶液体积超过500mL,故所得浓度偏小,故答案为:2.0g;小于;(4)设浓硫酸的体积为VmL,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则:98%1.84g/cm3V=0.5mol/L0.50L98g/mol,解得V=13.6mL,为减小误差,应选用15mL的量筒,考点:考查了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的相关知识。20、溶解青蒿素 漏斗、玻璃棒 蒸馏 B 将分液漏斗颈上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或小孔)对准漏斗上的小孔 上口 【解析】根据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及物质
29、的分离和提纯的原理进行分析解答。【详解】(1) 对青蒿干燥破碎后,加入乙醚的目的是:溶解青蒿素;(2)操作I是过滤,故需要的仪器还有玻璃棒、漏斗,操作上利用沸点 不同分离乙醚和青蒿素,故操作为蒸馏;(3) 依据题干信息分析可知,青蒿素是烃的含氧衍生物,为无色针状晶体,易溶于丙酮、氯仿和苯中,在甲醇、乙醇、乙醚、石油醚中可溶解,在水中几乎不溶,熔点为156157,热稳定性差,乙醚沸点为35便于除去,A选项青蒿素不溶于水,C选项加入乙醚后分液得到的还是混合液,不是精品;B根据题中信息可知,青蒿素可溶于乙醇,故粗品中加95%的乙醇溶解后,经浓缩、结晶、过滤可以除去不溶的杂质,得到精品,故选B;(4)
30、 在用分液漏斗进行分液操作时,为使液体顺利滴下,应平衡内外大气压,故应进行的具体操作是将分液漏斗颈上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或小孔)对准漏斗上的小孔,分液漏斗的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下层液体从下口倒出,故答案为将分液漏斗颈上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或小孔)对准漏斗上的小孔,下口。【点睛】本题的突破点是掌握分离提纯实验中的大致流程:溶解分离除杂提纯,再从每一步骤中分析仪器使用、操作注意事项和作用原理,即可解决这种类型题。21、B【解析】根据物质的量与质量、气体体积、阿伏伽德罗常数、微粒数目之间的关系分析。【详解】A.0.5mol HCl含有0.5molH,即m(H)=0.5g;B.6.4g CH4即0.4mol,含有n(H)=0.4mol4=1.6mol,即m(H)=1.6g;C.6.72L NH3即0.3mol,含有n(H)=0.3mol3=0.9mol,即m(H)=0.9g;D.1.2041023个H2S即0.2mol,含有n(H)=0.2mol2=0.4mol,即m(H)=0.4g。故B正确。【点睛】原子的物质的量等于该物质的物质的量乘以分子中原子的下角标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