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同步练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同步练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一、单选题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选什么人就是风向标,就有什么样的干部作风,乃至就有什么样的党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管理制度的根本是()A党管干部原则B强化干部廉政建设C推行公务员制D完善干部选用机制2实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推行公务员制度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公务员就是指国家行政机关的公职人员。这里的“国家行政机关”是指A我国的各级党政机关B政府机关及事业单位C村(居)委会到中央政府D乡镇及以上各级行政部门3民国时期官员选拔制度的主体是A按军功选拔官员B以考试选拔官员C以接受新式教育选拔官员D以科举考试选拔官
2、员4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实行新学制,确立学堂选官制度是在A1902年B1903年C1904年D1905年5民国时期官员选拔制度的主体是()A按军功选拔官员B以考试选拔官员C按品德选拔官员D以科举考试选拔官员61912年10月16日,北洋政府公布中央行政官官等法。废除了古代9品18级制,采用文官等级品位分类制,实行官、职合一。官名仅表示为官者的职务而不再表示其身份,也不再表示着特权。这样做的意义在于()A消除了官位崇拜的价值观B有利于传播近代平等观念C实现了官员非特权化原则D说明了考试面前人人平等7戊戌变法时激烈批判科举的梁启超,在1910年游历欧美后却说:“昔美国用选举官吏之制,不胜其弊,
3、及一八八三年,始改用此种试验,美人颂为政治上一新纪元自此法行而我国贵族寒门之阶级永消灭吾故悍然曰:复科举便!”其看法改变是因为他认为()美国采用新的选官制深受妇女欢迎皇帝的选官和用人权得到加强西方国家的文官制度借鉴科举科举制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ABCD8在中国近代某一历史时期,官员选拔制度继承、吸收了中国传统考试监察制度和西方文官制度的精华,规定“所有公务员均须依法律,经考试院考选、铨叙,方得任用”,孙中山关于文官考试的思想主张,几乎全部以法律条文形式得到确认。这一时期是A北洋政府时期B南京临时政府时期C南京国民政府时期D新中国成立初期91897年,天津中西大学堂举行了全校运动会,共设12个比
4、赛项目:跑带跳一百码;赛掷重物;跑带跳二百二十码;先跑后长跳;先立后长跳;跑袋法;跑围场一周;跑兼拾物;绕场围跑三周;持棍高跳法;先跑后高跳;赛递物法。据此可知A传统体育文化具有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功能B全民健身理念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同C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得到贯彻D学校体育竞技活动的开展受西方文明影响10北洋政府时期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选官制度的相同点是()文官考试开始步入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考试分类初步体系化、内容专业化甄别不经考试,助长了腐败之风ABCD111915年,北洋政府颁布文官高等考试令,规定:“考试分为政治、经济、法律、文学、 物理、数学等 23个专门
5、学科。”1918年,考试专门学科增加了机织、染色、窑业、酿造、 商业等。这一调整 ()A彻底废除了科举制度B使人才选拔制度臻于完善C保障选官的公平公正D受到近代社会转型的影响12下表为国民党党员在中央公务员中所占的比例表。该表说明统计年度综合比例192936.3%193322.0%193945.0%194164.4%(资料来源:王奇生的党员、党权与党争)A国民党以党治国就是党员治国B抗战以前国民党员垄断了全部政治资源C抗战期间进入该政权体系的中共人士增多D国民党政权具有一定开放性和民主性131964年,中共中央组织部在关于科技干部管理工作条例试行草案给党中央的报告中提出了干部考核的内容(部分)
6、。这些内容表明()方面内容政治思想考察了解他们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和执行情况,在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政治斗争中的表现和他们的政治历史、道德品质和思想作风业务考察了解他们完成工作任务的情况和工作的贡献、科学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考核方式主要通过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三大革命运动,把他们的政治历史、工作情况和科学技术水平切实掌握起来A干部管理机制深受政局影响B国家高度重视科技队伍建设C科技干部考核突出业务素养D政府对科技干部考核理性化14下表为民国初期有关文官制度的部分法律法规状况。这些规定反映了 表2 法律法规状况文官高等考试令所附文官考试第二试,第三试科目表1915年)规定文官高等考
7、试共分为政治、经济.法律、文学.物理,数学,测量.化学地质、采矿.冶金.兽医等23个专门学科。文官高等考试法1919年)规定考试专科由23个增至33个,主要增加了机织,染色、窑业.酿造、图业、商业等专科。A考试权的独立B对实用性人才的重视C共和制的巩固D政治与行政的分离15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管理制度的形成过程中,建立和推行公务员制度是干部人事制度的重大改革。1993年,公务员制度开始推行。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标志着公务员制度正式形成。据此可知()A政府管干部是我国干部管理制度的根本原则B我国已实现干部管理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C公务员属于国家事业编制,应依法
8、履行职责D公务员的考试录用工作正式进入法制化轨道1619世纪七八十年代,清政府认为留学生只是通夷言夷字;20世纪初,清政府专门组织留学生考试,根据考试结果赐予进士、举人出身,并分配相应官职。这一变化说明A新式教育体制全面确立B欧美留学风气日渐兴盛C传统选官制度不合时宜D清政府的统治摇摇欲坠17下图是某老师教学时的板书设计图(局部),图中“”处应为:()A奏定学堂章程B公务员任用法C公务员任用条例D文官考试法草案18孙中山先生曾说:“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来还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近代以来我国又借鉴西方文官制度,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务员制度。以下
9、对中国选官制度的发展历程排序正确的是()废除科举制度设立学堂选官采用考试和甄别实行干部制度ABCD19东汉后期,世家大族日益重视家谱、别录、私传的修撰,“赞贤圣之后,班族类之祖,言氏姓之出”,如崔氏家传李膺家录等。这一做法的实质是A加强道德修养B追求政治利益C辨别大宗小宗D维护经济特权20北洋政府的文官考核主要有甄别和考试两种途径,甄别主要是指对已经在文官职位上工作的人,通过检验其毕业文凭、调查经历、检查工作成绩、考查学识与工作经验等决定其能否留任,合格者授予甄别合格证书,可继任原职,不合格者予以免职,这是旧人事制度向现代文官制度转变的一个重要措施。由此可知,北洋政府实行甄别制的用意在于( )
10、A维护旧的封建专制统治B保持行政的连续性与稳定性C为部分权贵打开绿色通道D推动民主政治的进一步发展二、材料分析题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选自选择性必修1P39“史料阅读”)科举夙为外人诟病,学堂最为新政大端。一旦毅然决然舍其旧而新是谋,则风声所树,观听一倾,群且刮目相看,推诚相与;而中国士子之留学外洋者,亦知进身之路,归重学堂一途,益将励志潜修,不为邪说浮言所惑,显收有用之才俊,隐戢不虞之诡谋,所关甚宏,收效甚巨。且设立学堂者,并非专为储才,乃以开通民智为主,使人人获有普及之教育,且有普通之知能,上知效忠于国,下得自谋其生。袁世凯等立停科举推广学校折(1905年)【探究】根据材料,扼要指出袁
11、世凯的主张。三、论述题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其中奏定初等小学章程部分内容摘要如下立学总义立学总义设初等小学堂,令凡国民七岁以上者入焉,立其明伦理、爱国家之根基,并调护几童身体,每星期不得过三十点钟,五年毕业。历史科目其要义在略举古来圣主贤君重大善美之事,以养国民忠爱之本源。采本境内乡贤名宦流寓诸名人之事迹,令人敬仰叹慕。地理科目其要义在使知今日中国疆域之大略,五洲之简图,以养成其爱国之心。宜悬本县围、本省图、中国图、东西半球围、五洲图于壁上。格致科目其要义在使知动物、植物、矿物等类之大略形象、质性,以备有益日用生计之用。当先先就庭院中动物、植物、矿
12、物,为其解说其生活变化作用。程美宝由爱乡而爱国:清末广东乡土教材的国家话语材料二 下图为“初等小学堂四年完全科国文教科书第2册”中的插图(1911年)综合以上材料信息,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试卷第5页,共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参考答案:1A【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党管干部原则,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一个重要保证,是党和国家干部管理制度的根本原则,A项正确;“强化干部廉政建设”是党管干部原则的体现,排除B项;“推行公务员制”与党管干部原则关系不大,排除C项;“完善干部选用机制”是党管干部原则的体现,排除D项。故
13、选A项。2D【详解】“国家行政机关”是指政府部门,即乡镇(含乡镇)以上各级行政部门,不包括党的机关,也不包括企事业单位和村委会、居委会(基层自治组织),根据以上分析可知,D正确,排除A、B、C。3B【详解】民国时期的官员选拔思想来源于孙中山,其认为官员选拔方面,应以考试制度为主,B正确;民国时期并不是按照军功选拔官员,排除A;以接受新式教育选拔官员在民国并不是选拔制度的主体,排除C;科举制在1905年就废除了,排除D。4C【详解】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确立学堂选官制度,C正确;A、B、D三项所列时间与颁布奏定学堂章程时间不一致,排除。5B【详解】依据题干结合所学知识
14、可知以考试选拔官员是民国时期官员选拔制度的主体,B项正确;军功爵制是按军功选拔官员,排除A项;察举制是按品德选拔官员的,排除C项;科举制是以科举考试选拔官员,排除D项。故选B项。6B【详解】根据材料“北洋政府废除了官与吏之间的等级制官名仅表示为官者的职务而不再表示其身份”,可知北洋政府废除了官吏的等级之分,说明北洋政府的官制渗透了平等观念,B项正确;“消除了官位崇拜的价值观”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北洋政府官员特权化现象仍然很严重,排除C项;北洋政府时期女子不能参加官员选拔考试,排除D项。故选B项。7D【详解】根据题干梁启超在游历欧美后认为“昔美国用选举官吏之制,不胜其弊,始改用此种试验,美人
15、颂为政治上一新纪元”,即认为西方文官制度产生巨大影响,而西方文官制度借鉴了中国的科举制度,正确,同时“自此法行而我国贵族寒门之阶级永消灭”,即认为科举制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正确,D项正确;题干并未体现美国新的选官制度收到妇女欢迎,错误,排除A项;题干并未提及科举制在皇帝的选官和用人权上产生的作用,错误,BC项错误。故选D项。8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9年,国民政府公布了第一部考试法,此后又颁布一系列法规。孙中山关于文官考试的思想主张,几乎全部以法律条文的形式在这一时期得到了确立。不同于北洋政府的相关法规,考试法允许女子参加考试,具有更强的开放性和平等性。事实上,尽管有制度规定,但实施
16、过程中漏洞百出,任用亲信、拉帮结派现象始终无法禁绝。因此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点睛】9D【详解】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题干中天津中西大学堂所进行的运动为西方运动竞技的跨栏、撑杆跳及跳高项目,故D项正确。A项,题干未涉及传统体育文化,排除。B项,题干未体现全民健身理念,排除。C项,题干未涉及德智美育等内容,排除。10B【详解】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北洋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都以法律条文的形式确立了文官考试制度,制定了数量众多的法规、条例,文官考试开始步入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正确;北洋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都对考试人员的资格进行了规定,注重实践经验,更为平等、开放,正确;除了有文官高等考
17、试和文官普通考试之外,又根据专业门类的不同将文官考试分为若干类和不同等级,考试分类初步体系化,考试内容专业化,正确;两个政府都采取了甄别审查措施作为文官考试制度的补充,错误。结合上述分析可知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11D【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5年1918年,北洋政府规定的考试科目涉及的学科数量明显增加,且分科较为细致,说明这一调整受到近代社会转型的影响,D项正确;1905年废除科举制,排除A项;使人才选拔制度臻于完善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材料涉及的考试科目调整并不能保障选官的公平公正,排除C项。故选D项。12D【详解】试题分析:根据材料来看,抗战以前和抗战开始
18、以后国民党党员在中央公务员中所占的比例并不是全部,因此AB无从体现;C与史实不符,抗日战争期间国共第二次合作采取党外合作方式,共产党不加入国民党,而且理解也过于片面化,抗战期间进入该政权体系的其他人士也可能包括其他党派、无党派人士,因此最佳答案为D。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抗日战争全民族的抗战。13A【详解】根据材料“在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政治斗争中的表现和他们的政治历史、道德品质和思想作风”、“主要通过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三大革命运动”及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实行干部管理制度,政治思想是考核的首位,其中涉及科技干部的阶级斗争表现是考核的主要内容,反映了这个时期干部管
19、理机制深受政局影响,A项正确;材料与国家高度重视科技队伍建设无关,排除B项;材料突出的是政治思想与业务的结合,排除C项;“理性化”说法错误,阶级斗争的考核内容反映了考核的非理性。排除D项。故选A项。14B【详解】民国初期,在文官考试中侧重实用性科类的考察,这说明当时对实用性人才较为重视,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考试权力的独立,排除A项;共和制与题无关,排除C项;材料仅仅涉及到文官选拔,不能看出政治与行政分离,排除D项。故选B项。15D【详解】根据材料“1993年,公务员制度开始推行。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标志着公务员制度正式形成”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颁布
20、,公务员的考试录用工作正式进入法制化轨道,D项正确;我国干部管理的根本原则是党管干部原则,排除A项;由题干材料不能得出我国干部管理已经实现了科学化、民主化,排除B项;公务员属于国家行政编制,排除C项。故选D项。16C【详解】材料表明,到20世纪初期,清政府适应形势变化,重视从留学生中选拔人才,弥补传统科举选官的不足,说明传统选官制度有不足之处,C项正确;A项错在“全面”,排除A项;20世纪初留日日渐兴盛,排除B项;D项与题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7A【详解】根据材料“八股取士、学堂选官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1904年清朝政府颁布了关于学制系统的文件奏定学堂章程,A项正确;1933年国民党
21、中央颁布了公务员任用法,排除B项;1929年南京中央政府公布了公务员任用条例,排除C项;1913年北洋政府颁布了文官考试法草案,排除D项。故选A项。18C【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建立了学堂选官制度 ;1905年,清廷宣布废除延续了1300年的科举制度;北洋政府时期,选拔官员主要采用考试和甄别两种方式;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实行干部制度,因此先后顺序为,C项正确;其它选项不符合史实,排除A、B、D项。故选C项。19B【详解】东汉后期,世家大族崛起,注重家谱、别录、私传的修撰,强调门第,其本质是为了追求政治上的垄断,维护自己的政治利益,B项正确;修家谱并未涉及道德修养
22、,排除A项;辨别大小宗不是实质,排除C项;家谱、别录、私传的修撰与经济特权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20B【详解】本题考查北洋军阀时期的文官制度。依据材料可知甄别是针对已经在文官职位上工作的人留任与否的判断方式,是新旧交替过程中的过渡措施,目的是保持行政的连续性与稳定性,所以B项正确;甄别制是针对文官而采取的措施,没有体现维护旧的封建专制统治,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甄别制为权贵提供通道,排除C项;甄别制有对民主政治发展的推动作用,但并非北洋政府实行这一政策的主观目的,排除D项。21提示:科举制为人所诟病,开设新式学堂势在必行;新式学堂能让海外留学生潜心研修所学,最大限度发挥其才干;设立学堂能够
23、培养人才,开启民智,促进教育发展。【详解】根据“科举夙为外人诟病,学堂最为新政大端。”得出科举制为人所诟病,开设新式学堂势在必行;根据“而中国士子之留学外洋者,亦知进身之路,归重学堂一途,益将励志潜修,不为邪说浮言所惑”得出新式学堂能让海外留学生潜心研修所学,最大限度发挥其才干;根据“且设立学堂者,并非专为储才,乃以开通民智为主,使人人获有普及之教育,且有普通之知能,上知效忠于国,下得自谋其生。”得出设立学堂能够培养人才,开启民智,促进教育发展。22示例:论点:清末新政中的教育改革重视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阐释:随着西学的传播和洋务运动的开展,传统教育和科举制度已经不适应人才培养和官员选拔。19
24、01年清政府实行新政,将各省书院一律改为大学堂,各府州县学改为中小学堂,并多设蒙养学堂。1904年初,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学堂选官制度由此正式设立。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晚清教育改革旨在培养近代化人才,特别重视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要求所有学生七岁入学,培养爱国的根基。通过历史、地理、格致等学科的学习,培养小学生了解自己的家乡、热爱自己的国家的情怀;在国文教学中,引导小学生热爱国旗和国家。总之,晚清政府的教育改革改变了传统忠君教育,走向爱国教育,从培养科举人才到培养综合人才,大大促进了近代教育发展和社会转型。【详解】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从材料中清政府教育改革的内容来看,清末新政中的教育改革重视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关于阐释可从晚清教育改革的背景、晚清选官制度的改革及对当时社会产生的影响等角度进行分析,最后进行归纳总结。答案第9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