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导学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导学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docx(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五单元 交通与社会变迁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课标解读课标要求素养解读1.了解古代的水陆交通建设及主要交通工具;2.认识新航路开辟和工业革命对促进交通进步的作用;1.从“时空观念”角度掌握古代的水陆交通建设及主要交通工具发展过程。2了解近代交通工具及对海洋的探索,从“历史解释”“唯物史观”的角度认识新航路开辟和工业革命对促进交通进步的作用。3结合时代背景,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理解水陆交通的发展对政治、经济、文化、城市以及信息交流等方面产生的影响。主干知识一、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陆路交通水路交通(运河)中国国际:汉代开通连接亚欧北非的丝绸之路国内:历代首都为中心的全国驿路交通网早期:春秋已
2、有运河;秦朝开凿灵渠大运河:隋、元开通,沟通中国南北世界罗马帝国的道路把罗马和各行省连接起来,形成“条条大路通罗马”的盛况法国:17世纪米迪运河,地中海大西洋荷兰:17世纪阿姆斯特丹建立运河系统二、对海洋的探索与全球航路的建立1中国古代:形成连通中国与亚、非各地的“海上丝绸之路”西汉:东线通向朝鲜半岛和日本;南线通向印度洋。宋元:造船工艺和航海技术进步,磁罗盘、实用航海图和天文定位技术。明朝:1405-1433年,郑和下西洋,远达红海和东非沿岸。2古代世界波利尼西亚人:很早就在太平洋诸岛活动。腓尼基人:首次横渡地中海。维京人:在北大西洋和北海地区探险。阿拉伯人:在印度洋开展繁忙的海上贸易。3近
3、代西方对海洋的探索开辟新航路:15世纪末起概况:达伽马开辟绕过非洲到达东方的航线;哥伦布到达美洲;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开辟北大西洋和南太平洋的海上航线。影响:世界主要的大洋和大陆之间建立了直接联系,环球交通网络逐渐形成。开凿运河苏伊士运河:1869年开通,极大地缩短了从印度洋到欧洲沿海的航行距离。巴拿马运河:1914年通航,极大地缩短了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航行距离。三、工业革命与交通的发展1火车与铁路交通火车与铁路交通的兴起概况:1814年,斯蒂芬森改进了蒸汽机车;之后,欧美各国纷纷修建铁路网。影响:铁路成为陆路交通的主干,带动各行业的大发展,人类步入铁路时代。近代中国铁路交通的发展唐胥铁
4、路:1881年建成,这是中国人在自己国土上修建的第一条实用铁路。京张铁路:1909年竣工,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由詹天佑主持修建。他设计的“人”字形路轨,解决了铁路的陡坡问题。2轮船与航运业的发展轮船的产生与发展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了汽船。1812年,英国汽船。蒸汽机以及后来的内燃机逐渐成为驱动船舶的主要动力,出现大轮船。近代中国航运业的发展19世纪60年代,中国人建造的蒸汽动力轮船“黄鹄号”试航成功。1872年,轮船招商局在上海正式成立。3汽车的出现: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发明了汽车。四、交通与社会变迁1加强各地的沟通:促进了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2影响城市的兴衰
5、:重要交通沿线城市崛起;交通改道导致一些城市衰落。3方便物品传递和信息交流:古代邮驿、近代邮政、电报、电话等。课内思考教材P67“史料阅读”:结合P68“秦朝道路示意图”,秦朝修建的驰道有什么特点?秦朝修建驰道的目的是什么? 提示:特点:以都城为中心,四通八达,道路宽阔牢固,美观实用。目的:维护统治,加强中央集权,宣扬皇威。教材P69“史料阅读”:结合“南宋海上贸易路线示意图”,指出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其有利条件是什么? 提示:现象:宋代商船众多,海上丝绸之路发达。有利条件:宋代造船工艺和航海技术进步,磁罗盘、实用航海图和天文定位技术广泛应用。教材P71“学思之窗”:运河对人类社会发展有什么意
6、义? 提示:运河的开凿,缩短了航行距离,降低了运输成本,密切了世界的联系,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大国之间的矛盾和争夺。练习巩固1(2021湖南)20世纪初,武汉三镇“占长江沿岸最枢要之地,商况之殷盛,亦冠于沿岸之诸港”,汉口更是“舟楫之辐辏,货物之聚散,其盛不亚于上海,其余则尚未能比类也”。武汉的这一状况A表明其航运发展水平超过上海B说明商业贸易中心向腹地转移C为长江沿岸工业重新布局奠定基础D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生创造条件2(2020全国)1894-1914年,外国在华企业投资总额有所增加,各行业所占比例如下图所示。据下图可知,当时 A运输业成为列强扩大权益的重要途径B中国的
7、对外贸易已由逆差转向了顺差C国际资本垄断日益趋于和缓 D民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3(2020全国)面对外商轮船航运势力进一步扩展,李鸿章认为:“各口岸轮船生意已被洋商占尽,华商领官船另树一帜,洋人势必挟重资以侵夺”,因此“须华商自立公司,自建行栈,自筹保险”。这表明A商战成为对外交往中心 B清政府鼓励民间投资设厂C求富以自强方针的改变 D洋务派准备创办民用企业4(2019全国)明中后期,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A交通方式的变革 B土地制度的调整C货币制度的改变 D地区经济的差异5(2017全国
8、)1879年以前,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均”派拨各省,并不索取原价分文”:此后造船所用材料费由用船一方拨付,采取”协造”方式生产这种变化反应了A军用工业由官办专为商办 B“协造”意在缓解经费压力C军用产品市场化趋势明显 D近代轮船制造业走出困境6(2017全国)1897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小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 B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 D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7(2016全国)19世纪60年代,总长超过3万英里的
9、美国铁路有多种轨距。南部铁路轨距以5英尺居多,北部最普遍的轨距是49英尺,部分地区还采用6英尺、56英尺的轨距。这反映出当时美国A尚未形成成熟的统一国内市场 B铁路是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C科技水平限制了制造业的发展 D战争破坏了基础交通设施建设DADDBDA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96年,清政府成立铁路总公司,提出铁路计划,主张由铁路总公司出面募集4,000万两,先募集商股700万两,入官股300万两,借官款1,000万两,借洋债2,000万两,先办芦汉,后办苏沪、粤汉等路。1898年,清政府设立矿务铁路总局,“所有各省开矿筑路一切公司事宜,俱归统辖”。同年,总局颁布章程,规定此
10、后各省开办路矿,无论官商华洋,均应按照本章程办理;借用外资须由总局核准。章程还规定,如一无己资及华股,专集洋股与借洋款者,概不准行,其办理一切权柄,总应操之华商。 材料二 1949年1月,军委铁道部成立,明确提出人民铁路的办路方针是“依靠工人阶级,团结一切愿为人民服务的铁路从业人员,恢复与建设人民铁路的铁路网,为最后消灭反动残余力量,加强中国工业化而斗争”;提出以“建设一个准确、迅速、安全、经济、效率高、成本低”的新型人民铁路为奋斗目标。到1949年年底,中国大陆原有铁路基本均被铁道部接管。“一五”计划期间,政府拨出59亿元用于铁路的基本建设,先后建成了鹰厦铁路、宝成和兰新等7条铁路干线,共建
11、成干支线6,100公里,新增的营业里程占全部营业里程的18%以上。概括指出19世纪末清政府铁路政策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说明与清政府铁路政策相比,新中国成立初期铁路政策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8变化:由商办转变为官办;由借助洋债为主转变为以华资为主;逐步加强政府对铁路事业的统一管理。原因:列强扩大资本输出,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清政府出于抵制列强侵略,收回利权的需要;民族工业的发展,壮大了民族资本;国内政治改革运动的推动。 特点:依靠自身力量建设铁路;铁路建设要为革命和建设服务;人民政府完全掌握铁路的主权;注重铁路建设的均衡发展。意义:改变了我国铁路发展滞后的状况,推动交通事业的迅速发展;为革命的胜利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加强了各地间的经济联系,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有利于我国国防安全的巩固。4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