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临护理技术作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用临护理技术作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docx(31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技术资料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第一章注射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1 第一节皮内注射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1 第二节皮下注射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7 第三节肌内注射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10 第四节静脉注射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14 第二章采血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19 第一节静脉采血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19 第二节动脉穿刺采血法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23 第三章静脉输液法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29第一节周围静脉输液法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30 第二节头皮静脉输液法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40 第三节输液泵输液法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
2、处理 .42 第四章静脉输血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44 第五章氧气吸入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55 第六章雾化吸入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61 第一节超声雾化吸入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62第七章吸痰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66 第八章口腔技术法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73 第九章导尿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79 第一节导尿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80 第二节膀胱冲洗法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89第十章洗胃法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92 第十一章灌肠法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99 第一节大量不保留灌肠法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100 第二节保留灌肠法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3、.106 第十二章结肠灌洗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107 第十三章患者搬运操作技术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108 第十四章患者清洁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处理.113 第一节卧床患者更换床单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113 第二节卧床患者床上拭浴技术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117 第三节卧床患者洗头技术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118第十五章患者约束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119 第十六章备皮及伤口换药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处理.125 第一节备皮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126 第二节伤口换药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127 第十七章简易呼吸器使用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131 第十八章物理降温技术
4、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132 第十九章胸外心脏按压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135 第二十章动静脉置管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138 第一节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139 第二节动脉测压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144 第二十一章轴线翻身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149第二十二章心电监护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154第二十三章体外电除颤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和及处理.156 第二十四章肠内营养喂饲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161 第一节鼻胃管鼻饲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161 第二节留置胃管喂饲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170 第三节胃肠减压术操作并发症
5、的预防及处理.172 第二十五章胃肠外营养输注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180 第二十六章机械通气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191 第二十七章胰岛素注射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203第一节胰岛素笔注射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203 第二节胰岛素泵使用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207 第二十八章快速血糖监测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209 第二十九章新生儿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210 第一节早产儿暖箱使用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211 第二节光照治疗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214 第三十章自然分娩接生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220 第三十一章新生儿护理技术操
6、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232 第一节新生儿游泳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232 第二节新生儿抚触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236 第三十二章泪道冲洗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239第三十三章药浴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243 第三十四章石蜡疗法操作技术的预防及处理.245 第三十五章手术体位安置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247第一章注射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注射技术是指经注射器将一定量的无菌药液注入人体血管或组织中的给药方法。注 射技术因注射部位不同而分为:皮内注射、皮下注射、肌内注射、静脉注射等技术。注射 技术是一种胃肠道外给药技术,适用于需要迅速发挥作用或因各种原因不能经口
7、服药的患 者。药物通过注射,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协助诊断等作用,其突出的优点是给药剂量准 确、药物吸收快、血药浓度迅速升高。此外,某些药物容易受消化液影响而失效,或不能 经胃肠道黏膜吸收,也适宜选择注射方式给药。第一节皮内注射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皮内注射技术是将小量药液注入表皮与真皮之间的方法。主要用于药物过敏试验、预 防注射、镇痛治疗及局部麻醉的先驱步骤。皮内注射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包括注射部位疼痛、 局部组织反应、注射失败、过敏性休克等。皮内注射操作并发症的主要临床表现、预防及处理措施如下。一、疼痛【临床表现】1. 注射部位疼痛,呈刺痛,推注药物时加重,注射后逐渐减轻。2. 有时伴全身疼
8、痛反应,如肌肉收缩、呼吸加快、出汗、血压下降,严重者出现晕 针、虚脱。【预防措施】1. 向患者进行注射前告知和心理护理。向患者说明注射的目的、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及注意事项,消除紧张心理,取得患者的配合。2. 尽可能避免产生疼痛的因素。(1) 避免使用对组织刺激性较强的药物。(2) 般选用无菌生理盐水作为溶媒。(3) 准确配制药液,避免药液浓度过高刺激机体而产生疼痛。(4) 选用大小型号适宜的注射器和针头。(5) 注射在皮肤消毒剂干燥后进行。(6) 提高注射技巧,实施无痛注射。【处理措施】共享:知识技术资料1. 评估疼痛,如与注射进针的角度、手法等有关,及时调整手法、角度等。2. 疼痛轻者,嘱患
9、者全身放松、深呼吸,帮助患者分散注意力,僚前为文档3. 疼痛剧烈者,立即报告医生,予以对症处理。发生晕针或虚脱藏胶葺车磐赫 处理。二、局部组织反应。【临床表现】注射部位红肿、疼痛、瘙痒、水疱、溃烂、破损及色素沉着。【预防措施】交代患者,注射后不可随意搔抓或揉按局部皮丘,如有异常不适,随时告知医护人 员。【处理措施】1. 局部皮肤瘙痒者,交待患者勿抓、挠,用0.5%聚维酮碘(碘伏)溶液外涂。2. 局部皮肤出现水疱者,先用络合碘溶液消毒,再用无菌注射器将水疱内液体抽出。3. 注射部位发生溃烂、破损,则按外科换药处理。4. 发生其他局部组织反应者,进行对症处理,预防感染。三、注射失败【临床表现】无皮
10、丘或皮丘过大、过小,药液外漏,断针,注射针眼出血,或皮肤上产生两个针 眼。【预防措施】1. 评估患者的合作程度,对不合作者,肢体要充分约束和固定,以免发生断针、注 射失败等。2. 充分暴露注射部位。穿衣过多或袖口狭窄者,可在注射前协助患者将选择注射的 一侧上肢衣袖脱出;婴幼儿可选用前额皮肤上进行皮内注射。3. 评估和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避免在硬结、瘢痕、血管丰富、神经末梢多的部位 注射。【处理措施】1. 无皮丘,皮丘过大、过小,药液外漏,注射部位两个针眼,可重新进行注射。共享知识技术资料2. 注射针眼出血,用无菌干棉签轻拭血迹,切不可用力压迫。四、虚脱【临床表现】头晕、而色苍白、心悸、出汗、乏
11、力、眼花、耳鸣、心率加快、脉搏细弱、血压下 降,严重者意识丧失。多见于体质衰弱、饥饿和情绪高度紧张的患者。【预防措施】询问患者饮食情况,避免在饥饿状态下进行治疗。对以往有晕针史、体质衰弱、饥 饿、情绪紧张的患者,注射时宜采用卧位。【处理措施】1. 一旦发现患者出现虚脱临床表现,及时停止注射,立即判断,区别是药物过敏还 是虚脱。如果是药物过敏,按过敏处理。2. 确认患者发生虚脱,将患者取平卧位、保暖,一般休息片刻后缓解,恢复正常。 如与饥饿有关,清醒后给予口服糖水等。如休息片刻后未缓解,则给予吸氧,必要时静脉 注射50%葡菊糖注射液等措施,症状可逐渐缓解。3. 安抚患者和家属,保持情绪镇定,减轻
12、恐惧心理。五、过敏性休克【临床表现】1. 胸闷、气促、哮喘与呼吸困难,与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肺水肿有关。2. 面色苍白、出冷汗、口唇发纤t、脉搏细弱、血压下降,因周围血管扩张而导致有 效循环血量不足引起。3. 意识丧失、抽搐、大小便失禁等表现,因脑组织缺氧导致。4. 其他过敏反应表现有尊麻疹、恶心、呕吐、腹痛及腹泻等。【预防措施】1. 注射前充分了解拟注射药物的性质、作用及可能的副作用。2. 详细询问患者药物过敏史,避免使用过去引发过敏反应的药物,尤其是有青霉素、 链零素等过敏史者,禁止做青春素或链霉素过敏试验。有其他药物过敏史或变态反应疾病 史者应慎用。进行过敏试验时,应携带盛有肾上腺素、
13、砂轮等的急救盒。3. 注射过程中随时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皮试期间,嘱患者不可随意离开。注意观察 患者有无异常不适反应,正确判断皮试结果。若过敏试验结果为阳性,则不可使用该药(破伤风抗毒素除外,可采用脱敏注射)。【处理措施】1. 一旦确认患者发生过敏性休克,立即停药,将患者平卧,就地抢救。同时报告医 生。2. 立即皮下或肌内注射0.1%肾上腺素0.5Img,小儿酌减。症状不缓解,遵医嘱隔 20-30分钟再皮下或静脉注射肾上踪素0.5mg,直至脱离危险期。3. 建立静脉输液通道。保暖,防止寒冷加重致循环衰竭。4. 吸氧,改善缺氧状况。呼吸受抑制时,遵医嘱注射尼可刹米(可拉明)、洛贝林; 呼吸停止,行
14、人工呼吸:有条件者可插入气管导管,借助人工呼吸机辅助通气:喉头水肿 引起窒息时,应尽快施行气管切开。5. 遵医嘱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10mg或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200-400mg加入5%10%葡萄糖溶液500ml内静脉滴注:应用抗组胺类药物,如肌内注射盐酸异丙嗪2550mg或苯海拉明40mgo6. 遵医嘱静脉滴注10%葡萄糖溶液或平衡溶液扩充血容量。如血压仍不回升,可按 医嘱加入多巴胺或去甲肾上腺素静脉滴注。如为链霉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可同时使用钙 剂,如10%葡萄糖酸钙或稀释5%氯化钙溶液静脉注射。7. 若心搏骤停,应立即给予心肺夏苏术。8. 密切观察病情,记录患者呼吸、脉搏、血压、神志和尿
15、量变化。9. 不断评估治疗与护理的效果,为进一步处置提供依据。六、疾病传播【临床表现】传播不同的疾病出现相应的症状。如细菌污染反应,患者出现畏寒、发热等症状;又 如乙型肝炎,患者出现厌油、上腹饱胀不适、精神不振、乏力等症状。【预防措施】严格遵循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及消毒隔离要求。1. 严格执行一人一针一管,不可共用注射器、注射液和针头。2. 使用活疫苗时,防止污染环境。用过的注射器、针头及用剩的疫苗均采取焚烧处 理。3. 操作者为一个患者完成注射后,需进行手消毒后方可为下一个患者进行注射治疗。【处理措施】对已出现疾病传播者,报告医生,对症治疗。第二节皮下注射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皮下注射技术是
16、将少量药液注入皮下组织的方法。适用于不宜口服给药、要求较口服 给药作用快或较静脉注射吸收慢的情况。如胰岛素注射、局部麻醉、术前给药、预防接种。 皮下注射可发生疼痛、出血、局部组织反应、硬结形成、低血糖反应、虚脱等并发症。由 于疼痛、局部组织反应、虚脱的临床表现、预防及处理措施与皮内注射的同类并发症基本 相同,在此不重复叙述,请参考本章第一节。、出血【临床表现】1. 拔针后少量血液自注射部位针口流出。2. 对于迟发性出血者,可见注射部位皮下血肿、肿胀、疼痛、皮肤淤血。【预防措施】1. 注射前,评估患者凝血状况,做好注射后按压准备:正确选择注射部位,避免刺 伤血管。2. 注射时,如针头刺破血管,立
17、即拔针,按压注射部位。更换注射部位重新注射。3. 注射完毕后,做好局部按压。按压部位要准确、时间要充分,尤其对凝血机制障 碍者,适当延长按压时间。【处理措施】1. 拔针后,注射部位少量出血者,再次延长按氏时间。2. 皮下血肿者,可根据血肿的大小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皮下小血肿早期采用冷敷促进血液凝固:48小时后应用热敷,促进淤血的吸收和消散:血肿较大者, 早期可采取消毒后无菌注射器穿刺抽出血液,加压包扎:血液凝固后,可行手术切开清除 血凝块。二、硬结形成原创力文档脂昉癖南渔宁兔押【临床表现】1. 轻者,局部稍隆起,皮下可扪及硬结。2. 重者,皮下可扪及硬性肿块,因皮下纤维组织变性、增生、 重者,
18、可出现肿块部位坏死。【预防措施】1. 注射前,仔细评估注射部位,避免皮肤硬结、瘢痕、炎症、皮肤破损处注射。2. 选择注射点要分散,轮流使用,避免在同一处多次反复注射。3.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原则,做好皮肤消毒,严格执行一人一针一管,不可共用注射 器、注射液和针头,防止注射部位感染。4. 熟练掌握注射技术。注射时,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30 -40角快速刺入皮下, 深度为针梗的1 / 22/3。5. 注射药量以少于2ml为宜。推药时,速度缓慢,用力均匀,以减少对局部的刺激。【处理措施】1. 对有硬结形成倾向者,注射后可给予局部热敷或按摩,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 速药物吸收,防止硬结形成(胰岛素注射除
19、外)。2. 对已形成硬结者,可给予局部热敷,如50%硫酸镁溶液湿热敷。三、低血糖反应【临床表现】突然出现饥饿感、头晕、心悸、出冷汗、软弱无力、心率加快,重者虚脱、昏迷、甚 至死亡。【预防措施】1 .注射前,做好患者进餐及餐饮准备的评估,避免因进食不及时致低血糖反应。尤 其对于糖尿病患者,做好胰岛素注射有关知识指导。2. 严格遵守给药时间、剂量、方法。3. 根据患者注射部位的局部组织状况,正确把握进针深度,避免误入肌肉组织。对 于体质消瘦、局部皮下脂肪少的患者,应捏起注射部位皮肤并减少进针角度注射。4. 避免注入皮下血管。推药前耍回抽,无回血方可推注。5. 注射后勿剧烈运动、按摩、热敷、日光浴、
20、洗热水澡等。6. 注射胰岛素后,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处理措施】1. 如发生低血糖症状,立即监测血糖,同时口服糖水、馒头等易吸收的碳水化合物。共享知识技术资料2. 严重者,报告医生,遵医嘱静脉注射50%葡萄糖4060ml3. 症状仍不改善者,积极进行抢救。四、针头弯曲或针体折断【临床表现】1. 患者感觉注射部位疼痛。2. 若针体折断,部分针体遗留于注射部位,患者出现情绪紧张、恐惧。【预防措施】1. 注射前,仔细评估注射部位,避免皮肤硬结、瘢痕。2. 选择型号合适、质量可靠的针头,严格执行针头一次性使用。3. 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4. 熟练掌握皮下注射技术,避免用力过度、进针过深、进针方向不妥等。
21、【处理措施】1. 若出现针头弯曲(1) 终止使用弯针继续注射。(2) 分析引起针头弯曲的原因,采取避免再次发生的措施。(3) 更换针头,重新注射。2. 若发生断针(1) 医护人员保持镇静,安抚患者,避免紧张。(2) 立即用一手捏紧局部肌肉,嘱患者放松,保持原体位,勿移动肢体或做肌肉收缩动 作,以免残留的针体随肌肉收缩而移动。(3) 迅速用止血钳将断针拔出。(4) 若针体已完全没入体内,需在x线定位后通过手术将残留针体取出。第三节肌内注射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肌内注射技术是将少量药液注入肌肉组织内的方法。主要用于由于药物或病情因素不 宜口服给药者:要求药物在短时间内发生疗效而又不适于或不必采
22、用静脉注射者:药物刺 激性较强或药量较大,不适于皮下注射者。肌内注射可发生的并发症有疼痛、神经性损伤、 局部或全身感染、疾病传播、硬结形成、针头堵塞及过敏性休克等,有关过敏性休克、虚 脱、疾病传播、硬结形成、针头弯曲或断针等并发症与皮内注射、皮下注射的同类并发症 基本相同,其临床表现、预防和处理措施清参考本章第一、二节。、疼痛【临床表现】注射局部疼痛、酸胀、肢体无力、麻木。可引起下肢及坐股神经疼痛严重者可引起足 下垂或跛行,甚至可出现下肢瘫痪。【预防措施】1. 注射前,评估和选择好注射部位,避开神经、血管丰富之处。2. 尽可能避免产生疼痛的因素:(1) 避免使用对组织刺激性强的药物。(2) 一
23、般选用无菌生理盐水作为溶媒。(3) 选用大小型号适宜的注射器和针头。(4) 一次注射量以2ml为宜,最多不超过5mL(5) 熟练掌握无痛注射技术,做到“两快一慢”。【处理措施】1. 注射过程中,评估疼痛,如与注射技术有关,及时改进注射技术,减轻注射时疼痛。原创力文档2. 疼痛轻者,嘱患者全身放松、深呼吸,帮助患者分散注意力,减圈漩无水印3. 疼痛严重者,注射后,给予湿热敷、局部按摩,缓解疼痛。二、神经性损伤【临床表现】1. 注射过程中,出现神经支配区麻木、放射痛。2. 注射后,除局部麻木外,可出现肢体功能部分或完全受损,下肢受累可发生下肢 活动受限或跌倒,上肢受累可出现局部红肿、疼痛,肘关节活
24、动受限,手部有运动和感觉 障碍。【预防措施】1. 注射前,评估和选择好注射部位,避开神经、血管丰富之处。2. 避免注射刺激性强的药物,尽量选用刺激性小、等渗、PH接近中性的药物。3. 熟练掌握注射技术,杜绝进针部位、深度、方向等不当的现象。【处理措施】1. 注射过程中,及时评估患者的反应,若发现神经支配区麻木或放射痛,应考虑注 入神经内的可能性,须立即改变进针方向或停止注射。2. 对可能有神经损伤者,早期行理疗、热敷,促进炎症消退和药物吸收,同时可使 用神经营养药物治疗,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3. 对理疗、热敷一段时间无改善,中度以上完全性神经损伤,则采用外科治疗,如 手术探查,进行神经松解术。
25、三、局部或全身感染【临床表现】1. 在注射后数小时局部感染,局部出现红、肿、热和疼痛。2. 若感染扩散,导致全身菌血症、脓毒血症,患者出现高热、畏寒、澹妄等。【预防措施】预防措施与皮下注射相同。【处理措施】若有全身感染的可能,进行血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而后选用敏感抗菌药物抗感染。四、针口渗液【临床表现】推注药液阻力大,注射时有液体白针眼流出,拔针后液体流出更明显。【预防措施】1. 注射前,选择合适注射部位,避开硬结、瘢痕、皮损等部位。多次注射者,每次 轮换部位,避免同一部位反复注射。2. 一次注射量接近5ml时,可采用“z”字形途径注射法预防药物渗漏至皮下组织或 表皮,以减轻疼痛及组织受损。【
26、处理措施】1. 注射后立即用无菌干棉签轻压注射部位数秒,至不渗为止。2. 对于有硬结的注射部位,注射前后适当给予热敷,加速局部血液循环,促进药液 吸收。五、针头堵塞【临床表现】推药阻力大,无法将注射器内的药液推入体内。【预防措施】1. 根据药液的性质选用粗细合适的针头和肌肉丰富的注射部位。2. 对于需要混合的注射药物,注射前充分混合药液、检查针头是否通畅。3. 注射有可能发生针头堵塞的药物,注射时保持一定的速度,避免停顿导致药液沉 积在针头内。【处理措施】注射过程中,发现推药阻力大或无法将药液注入体内,应拔针,更换针头另选部位进 行注射。第四节静脉注射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静脉注射技术是指
27、用无菌注射器将一定量的无菌药液注入静脉的方法。因药物可直接 进入血液而达到全身,所以是作用最快的给药方法。静脉注射法适用于:药物不宜口服、 皮下或肌内注射,需迅速发生药效时:药物浓度高、刺激性大、量多而不宜采取其他注射 方法:药物注入静脉进行诊断试验检查;输液和输血:静脉营养治疗。静脉注射可能出现 的并发症有:静脉穿刺失败、药液外渗性损伤、血肿、过敏胜休克、静脉炎等。其中,药 物过敏性休克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措施参考本章第一节。一、静脉穿刺失败【临床表现】1. 针头未进入静脉,无回血,推注药物时有阻力,局部疼痛、肿胀。2. 针头斜面一半在血管内、一半在血管外,有回血,推注药物时有阻力,局部疼痛、
28、 肿胀。3. 针头穿破血管且针头在血管外,无回血,推注药物有或无阻力,局部疼痛、肿胀。【预防措施】1. 做好注射前评估(1) 选择暴露好、较直、弹性好、清晰的浅表静脉进行静脉注射。(2) 适用型号合适、质量可靠的针头。(3) 评估患者的合作程度,取得患者良好的配合。2. 熟练掌握静脉注射技术,提高穿剌成功率。(1) 穿刺时,当感觉针头进入血管不见回血时,可试抽回血,以防进针过度刺穿血管壁。共享知识技术资料(2) 对于静脉硬化、弹性差者,穿刺时应压迫静脉上下端,固定后于静脉上方成30斜 角直接进针,回抽见回血后,轻轻松开止血带,避免弹力过大针头脱出造成失败。(3) 对于四肢末梢循环不度者,注射前
29、可行局部热敷、饮热饮料等保暖措施,促进血管 扩张。(4) 对于水肿患者,应先行局部顺血管方向轻柔推压,使血管暴露后穿刺。(5) 对于肥胖患者,应用手摸清血管方向或按解剖方位,沿血管方向穿刺。(6) 对血液呈高凝状态或血液黏稠的患者,可以连接有肝素盐水的注射器,试穿刺时注 射器应保持负压,一旦刺入血管即可有回血,因针头内充满肝素,不易凝血。(7) 对于小儿,行头皮静脉穿剌时,选择较小的针头,采取二次进针法,见回血后不松 止血带,推药少许,使静脉充盈,再稍进0.5cm后松止血带,妥善固定。【处理措施】1. 评估穿刺失败为针头未进入静脉,无回血时,可针头稍退出但不退出皮肤,调整进 针角度和方向,穿刺
30、入血管,见回血,无肿胀,则穿刺成功。2. 评估穿刺失败为针头斜面一半在血管内、一半在管腔外,或者穿破血管,针头在 血管外时,立即拔针,局部按压止血。重新选择合适血管穿刺。二、药液外渗性损伤【临床表现】注射部位出现局部肿胀、疼痛,皮肤温度低。【预防措施】1. 选择合适的血管,避免注射药物外渗。2. 熟练掌握静脉注射技术,避免因穿刺失败而造成药液外渗。【处理措施】1. 注射时,注意观察有无药液外渗。如发生药液外渗,立即终止注射。拔针后局部按压,另选血管重新穿刺。2. 因外渗造成局部疼痛、肿胀者,应根据注射药液的性质不同分别进行处理:血管收缩药(如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间羟胺)外渗,可采用肾上腺素拮
31、抗剂酚妥 拉明510mg溶于20ml生理盐水中作局部浸润,以扩张血管:也可予654.2 警骂髓 25%硫酸镁湿敷。(2)高渗药液(20%甘露醇、50%葡萄糖)外渗,可用0.25%普鲁卡再莉5。温盈盘共学知识技术资料明质酸酶50250U注射于渗液局部周围,因透明质酸醵有促进药物扩散、稀释和吸收作 用。(3) 对于抗肿瘤药物外渗,应尽早抬高患肢,局部冰敷,使血管收缩并减少药物吸收。(4) 阳离子(氯化钙、葡萄糖酸钙)溶液外渗,可用0.25%普鲁卡因510ml作局部浸润注射,可减少药物刺激,减轻疼痛。同时用50%硫酸镁溶液局部湿热敷。(5) 药物外渗超过24小时未恢复,局部皮肤由苍白转为暗红,禁止热
32、敷。3. 如上述处理无效,组织发生坏死,则由外科处理,预防感染。三、血肿【临床表现】皮下肿胀、疼痛,23天后皮肤变青紫,1一2周后血肿开始吸收。【预防措施】1. 注射前评估患者有无凝血功能障碍。2. 选择合适的血管,避免注射药物外渗。3. 熟练掌握静脉注射技术,避免因穿刺失败而造成药液外渗。4. 拔针后,注意用无菌棉签或纱布按压注射部位35分钟。对新生儿、血液病、有 出血倾向者,适当延长按压时间,以不出现青紫为宜。【处理措施】1. 血肿早期(24小时内),予以冷敷,以减少出血。2. 抬高患肢。3. 24小时后局部给予50%硫酸镁溶液湿热敷,每天2次,每次30分钟,加速血肿 的吸收。4. 若血肿
33、过大难以吸收,可常规消毒后,用注射器抽吸不凝血液或切开清除血块, 防止感染。四、静脉炎【临床表现】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全身畏寒、发热。【预防措施】1. 选择合适的血管,避免采用同一血管反复注射。2. 掌握药物的性能,尽可能减少药物对血管的不良刺激,如稀释成合适的浓度后注 射、缓慢注射、注射刺激性强的药物前后用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溶液快速输注,冲洗静 脉等。3. 输注化疗药物过程中,常规给予硫酸镁沿血管方向湿敷,持续时间78小时。湿 敷应距穿刺处上方2-3cm,每4小时更换1次,预防静脉炎。4. 熟练掌握静脉注射技术,严格无菌技术原则,避免外渗、感染等。【处
34、理措施】1. 一旦发生静脉炎,停止在患肢静脉输液并将患肢抬高、制动。2. 根据情况行局部湿热毛巾或药物热敷,如50%硫酸镁溶液行湿热敷、中药如意黄 金散外敷等。3. 使用微波治疗仪,局部外涂多磺酸粘多糖乳音(喜辽妥)等软音防治静脉炎。4. 如合并全身感染,遵医嘱应用抗菌药物治疗。第二章采血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采血技术是借助于一定的器材,将人体血管内的血抽出体外,进而为血液检查提供 标本,是临床上常见的护理技术。采集血标本的方法分为三种:静脉采血法、动脉采血法 和毛细血管采血法。静脉采血法主要用于血常规检查、生化检查、微生物的培养、交叉配 血等;动脉采血法主要用于血气分析:毛细血管采血法用
35、于血常规检查。因毛细血管采血 法由检验人员执行,故该操作的并发症预防及处理本章未进行编写。第一节静脉采血法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静脉采血法是指将静脉血抽出体外的方法。目前包括普通静脉采血法和真空负压静脉 采血法两种。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包括:皮下出血或局部血肿、晕针或晕血、局部皮肤过敏 反应、误穿刺入动脉、采血失败等。一、皮下出血或局部血肿【临床表现】1. 穿刺部位疼痛、肿胀、有压痛。2. 肉眼可见皮下瘀斑。【预防措施】1. 合理选择血管,宜选择粗、直、充盈饱满、弹性较好的静脉,尽量做到一针见血, 避免反复穿剌对血管壁的损伤。2. 上肢静脉采血时,如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等,若上衣袖口较紧,要求患者
36、脱去 衣袖后再采血,避免较紧的衣袖影响静脉回流,引起皮下出血。3. 采血时询问患者有无不适并观察采血局部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4. 采血后有效按压是预防血肿的有效措施。按压时间应510分钟。(2)按压方法正确:如果穿刺时针头经皮下直接进入血管,按压时棉签与血管走行垂 直:如果针头在皮下行走一段距离后进入血管,按压时棉签与血管走行平行。【处理措施】1. 早期冷敷。减轻局部充血和出血,使毛细血管收缩,可防止皮下出血或血肿扩大。2. 48小时后改热敷。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性水肿,加速吸收和消肿。二、晕针或晕血【临床表现】晕针或晕血发生持续时间短,恢复快,一般24分钟后自然缓解。1. 先兆期患者
37、多主诉头晕、眼花、心悸、恶心、四肢无力等。2. 发作期突然昏倒、意识丧失、而色苍白、四肢冰凉、血压下降、心率减慢、脉搏 细弱等3. 恢复期意识恢复清晰,自诉全身无力、四肢酸软,面色由苍白转红润,四肢转温, 心率、脉搏恢复正常。【预防措施】1. 采血前应评估患者身体状况、心理情绪、是否进食、有无晕针晕血史等,并做好 解释工作,给患者以心理安慰。2. 采血时与患者适当交流,分散患者的注意力。3. 协助患者取适当体位、姿势,以利于机体放松,尤其是易发生晕针或晕血的患者 可采取平卧位。4. 熟练掌握操作技术,做到一针见血,减少刺激。【处理措施】1. 发生晕针或晕血时,应立即停止采血,迅速将患者抬到空气
38、流通处或吸氧。2. 患者坐位时立即改为平卧位,以增加脑部供血,指压或针灸人中穴、合谷穴。3 口服葡萄糖液,适当保暖,数分钟后即可自行缓解。三、局部皮肤过敏反应【临床表现】局部有灼伤感,甚至出现皮疹及过敏性皮炎。【预防措施】1. 评估患者的消毒剂过敏史,针对性改用其他消毒剂。2. 采血后穿刺针眼处不覆盖任何东西,保持穿刺局部清洁干燥。【处理措施】如出现过敏现象报告医生处理。四、误穿刺入动脉【临床表现】以股动脉为例。当穿刺针穿入血管时,不用回抽,血液自动上升到注射器里。血液呈 红色,较静脉血更鲜红。【预防措施】1. 正确掌握股静脉的解剖位置,即股静脉在股动脉内侧约0. 5cm处。2. 掌握正确的穿
39、刺方法用消毒液消毒示指和中指,于股三角区扪及股动脉,并用手 指加以固定:右手持注射器,针头和皮肤成90或45 ,在股动脉内侧0. 5cm处刺入, 见抽出暗红色血液,表示已达股静脉。【处理措施】如抽出为鲜红色血液,提示刺入股动脉,应立即拔出针头。紧压穿刺点5-10分钟,直 至无出血,再重新穿刺对侧股静脉进行采血。五、采血失败【临床表现】无回血。【预防措施】1. 采血者保持良好的情绪。熟悉静脉的解剖位置,提高穿剌技术。2. 评估血管条件,尽量选择易暴露、较直、弹性好的浅表静脉。3. 对四肢末梢循环不良的患者,可通过局部热敷等保暖措施促进血管扩张。4. 运用真空负压静脉采血法采血时,如感觉针头进入血
40、管却不见回血时,应检查采 血管负压是否充足,不应盲目拔针。【处理措施】确定针头没有在静脉内,应立即拔针,重新更换针头另选静脉进行采血,不能来回多 次进针或退针。第二节动脉穿刺采血法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动脉穿刺采血法操作主要用于血气分析。血气分析是用于检测呼吸功能及酸碱平衡的 一项重要指标,对指导氧疗、调节机械通气的各种参数以及纠正酸碱平衡和电解质紊乱均 有重要意义。动脉穿刺采血操作已经成为护士必须熟练掌握的临床护理技术,但该操作需 要较高的技术,操作不当,会造成诸多不良后果,如感染、皮下血肿、假性动脉瘤形成、 误刺神经、动脉痉挛、血栓形成、穿刺处大出血、筋膜问综合征及穿刺失败等。一、感染【临
41、床表现】1. 穿刺部位皮肤有红、肿、热、痛,严重者有脓肿形成,个别患者会出现全身症状, 如高热。2. 血液培养有细菌生长。【预防措施】1. 穿刺时严格遵守无菌原则,遵守操作规程.若怀疑有污染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2. 穿刺前认真选择血管,避免在已出现破溃、感染、硬结、皮肤病等情况的部位穿 刺。3. 采血后局部用无菌纱布加压止血510分钟。【处理措施】已发生感染者,除对因处理以外,还应遵医嘱进行抗感染治疗。二、皮下血肿【临床表现】1. 穿刺点周围皮肤苍白、毛孔增大、皮下肿大、边界清楚。2. 严重者,穿刺点周围皮肤青紫,肿块边界不清,水肿加剧。3. 患者局部疼痛、灼热、活动受限。【预防措施】1. 加
42、强穿刺技能的训练,掌握穿刺技能,掌握进针的角度和深度,缓慢进针,防止 穿破动脉后壁,引起出血。2. 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增加对动脉的损伤,造成出血不止。3. 若压迫止血无效时可以加压包扎,穿刺成功后局部加压止血510分钟:或用小 沙袋压迫止血15分钟左右,直到不出血为止:凝血机制障碍者及老年人应适当延长按压 时间。4. 严重凝血机制障碍者应避免动脉穿刺。【处理措施】1. 血肿发生48小时内,可采用局部冷敷使血管收缩,有利于止血。2. 48小时后采用热敷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利于血肿吸收。也可采用烤灯,促进局部血 液循环,利于血肿吸收。3. 给了,50%的硫酸镁湿敷,使血肿消退,疼痛减轻。4. 可
43、内服或外用活血化瘀的中成药,以消除血肿。5. 如血肿较轻,应观察肿胀范围有无扩展,若肿胀局限,不影响血流时,可暂不行 特殊处理:若肿胀加剧应立即按压穿刺点并同时用硫酸镁湿敷。三、假性动脉瘤形成【临床表现】1. 危重病患者或呼吸功能障碍患者,每天需要多次抽取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部分 患者经过反复、多次动脉穿刺后,血液通过穿刺处进入周围组织而形成血肿,继而血肿被 机化后其表面被内皮覆盖。因此,假性动脉瘤是一种由内皮覆盖的血肿。2. 假性血管痛易活动,血管表浅、管壁薄、突出皮肤表面。3. 局部肿块并伴“膨胀性”搏动,肿块可触及收缩期细震颤,可闻及收缩期杂音。 若按压肿块近侧动脉,可见肿块缩小,且紧张度减低并停止搏动。【预防措施】1. 避免在同一部位重复穿剌,以免局部瘢痕形成后,使血管壁弹性降低而出血。2. 做好宣教工作行动脉穿刺后可采用温度为6070C的湿毛巾局部热敷,每天1次, 时间为20分钟,防止假性动脉瘤的形成。【处理措施】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