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贵州省高三适应性考试理综生物卷(带解析)(共7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贵州省高三适应性考试理综生物卷(带解析)(共7页).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2014届贵州省高三适应性考试理综生物卷(带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蛋白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蛋白质是染色体的主要成分之一B蛋白质遇双缩脲试剂变紫色C基因突变不一定导致蛋白质结构的改变D蛋白质变性后在一定条件可能了生逆转【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染色体的成分是DNA和蛋白质,A正确;蛋白质中的肽键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出现紫色,B正确;由于密码的简并性,基因突变后表达的蛋白质不一定改变,C正确;蛋白质变性是不可逆的,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等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程度。2.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的胞吐和胞吞与细
2、胞膜的流动性有关B细胞跨膜吸收K+的量与载体数量有关C细胞内合成和分泌多种水解酶的细胞器是溶酶体D细胞内DNA分子的复制可发生在线粒体和叶绿体【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细胞的胞吐和胞吞都能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A正确;细胞通过主动运输吸收K+,需要载体消耗能量,B正确;水解酶的本质是蛋白质,而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C错误;线粒体和叶绿体有少量DNA,可进行复制,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的结构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3.下列有关生物学科历的描述,错误的是A温特通过实验法证实了植物向光性的原因B林德曼利用调查法和系统分析法发现了生态系统能量的
3、特点C沃森和克里克利用建立模型的方法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D鲁宾和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发现了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温特的实验说明胚芽鞘的尖端确实产生了某种物质,这种物质从尖端运输到下部,并且能够促使胚芽鞘下面某些部分的生长,他发现了生长素,但没有解释向光性的原因,A错误;林德曼对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进行定量分析发现能量流动的特点,B正确;沃森和克里克利用建立模型的方法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C正确;鲁宾和卡门利用18O标记水,发现了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教材中实验原理等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程度。4.下列关于
4、细胞代谢的叙述,正确的是A无氧呼吸过程中生成的H但不能产生ATPB有氧呼吸过程中生成的H可在线粒体内膜与氧结合生成水C所有细菌均可利用无机氧化产生的能量合成有机物D慢跑等有氧运动会使血液中乳酸的含量大量增加【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无氧呼吸第一阶段与有氧呼吸相同,1分子丙酮酸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产生2分子丙酮酸,产生4个H和 2个ATP,A错误;有氧呼吸过程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前两阶段生成的H与氧气反应生成水,释放大量能量,B正确;只有硝化细菌等可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微生物,利用无机物氧化释放的能量,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C错误;有氧运动多数细胞进行有氧呼吸,乳酸含量少,D错误。考
5、点: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5.下图表示某人体内一种免疫失调病的致病机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免疫过程属于细胞免疫Ba细胞是通过T细胞增殖分化形成Ca细胞和吞噬细胞的DNA携带的遗传信息是不同的D抗体与自身红细胞结合导致患者体内细胞数目减少【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由图可知a细胞产生的抗红细胞抗体与细胞结合,属于体液免疫,A错误;a细胞为浆细胞,是由B细胞或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而来,B错误;a细胞和吞噬细胞的遗传物质都是由受精卵有丝分裂而来,遗传物质相同,C错误;抗体与自身红细胞结合,使体内红细胞数目减少,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
6、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等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对图形的分析能力。6.艾弗里及其同事为了探究S型肺炎双球菌中何种物质是“转化因子”,进行了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肺炎双球菌的细胞结构中没有核膜包被的成形细胞核B该实验的设计思路是单独观察S型细菌的DNA和蛋白质等成分的作用C在培养R型菌的培养基中添加S菌的DNA后出现的菌落只有S型D该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遗传物质【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肺炎双球菌是原核生物,无核膜包被的成形细胞核,A正确;该实验的设计思路是单独观察S型细菌的DNA和蛋白质等成分的作用,从而确定转化因子是DNA,B正确;
7、部分R型菌转化为S型菌,所以出现的菌落R型菌和S型菌都有,C错误;单独观察S型细菌的DNA和蛋白质等成分的作用,可证明转化因子是DNA而不是蛋白质,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二、综合题1.某科研人研究了土壤含水量对番茄品种甲和品种乙光合作用的影响,并绘制了如下的图1和图2。(1)据图1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_,因变量是_。科研究人员测定了土壤含水量不同的条件下番茄叶片的气孔导度(气孔开放程度)和胞间CO2浓度。结果如图2。据图2可知,随着土壤含水量降低,气孔导度降低,胞间CO2并未因光合作用消耗而降低,
8、反而逐渐升高,对此有两种不同观点:观点一:水是光合产物在植物体内运输的主要介质,由于土壤含水量降低,植物根系_减少,叶肉细胞中有机物的积累增加,CO2浓度收利用减少,光合速率下降,因此胞间CO2升高。观点二:认为水减少过多导致叶绿体类囊体结构破坏(且不能恢复),直接影响光反应,使其提供给暗反应的_减少,光合速率下降,CO2吸收利用减少,因此胞间CO2升高。为探究上述观点,将培养在土壤含水量较低条件下的番茄幼苗分为两组,实验组番茄幼苗进行_处理,对照组仍培养在该环境条件下。一段时间后,若实验组光合速率_(填“上升”、“下降”、“不变”),对照组光合速率保持原有状态,则观点一成立;若实验组和对照组
9、光合速率_(填“上升”、“下降”、“不变”),则观点二成立。【答案】(1)土壤含水量光合速率(2)吸水量 H和ATP(3)正常供水上升不变【解析】试题分析:(1)由图1可知,横轴是该实验的自变量土壤含水量,纵轴为因变量光合速率。(2)土壤含水量降低,植物根系吸水少,影响了光合产物的运输;叶绿体类囊体结构破坏导致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减少,从而影响了暗反应。(3)将培养在低土壤含水量条件下的番茄幼苗分为两组,实验组番茄幼苗进行正常供水(浇水、补水)处理,对照组保持原有状态。若实验组光合速率上升,说明水分充足促进光合作用,观点一成立;若实验组番茄幼苗光合速率不能恢复,则观点二成立因为观点二中的叶绿
10、体片层结构破坏是不能恢复的。2.下图表示胰岛B细胞和肝细胞在内环境稳态调节过程中的作用,甲乙丙分别代表三类血糖调节异常患者的细胞。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正常人体体内胰岛素对肝细胞代谢的调节作用表现为_,该调节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的功能。(2)甲、乙、丙细胞中,属于免疫失调导致血糖调节异常患者的细胞是_。(3)若要对上述血糖调节异常患者进行尿糖测定,可用_试剂。若具有乙细胞的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治疗_(填“有”或“无”)疗效。【答案】(1)对糖原的合成和分解代谢进行调节信息交流(2)甲、乙(3)斐林试剂无【解析】试题分析:(1)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素可促进葡萄糖合成肝糖原,当血糖浓度降低
11、时,胰岛素可促进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胰岛素通过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来传递信息,体现了信息交流的功能。(2)甲细胞是由于抗体1的作用使胰岛B细胞不能分泌胰岛素,乙细胞是由于抗体2与胰岛素受体结合,从而使胰岛素不能与受体结合,两细胞都是因为免疫失调导致血糖调节异常。(3)测定葡萄糖可用斐林试剂,乙细胞的糖尿病患者病因不是缺少胰岛素,而是其受体与抗体2结合,所以注射胰岛素无疗效。考点:本题考查血糖调节等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对图形的分析能力。3.下图表示一种单基因遗传病(用B、b表示)在两个家族中的遗传系谱图,其中9不携带致病基因。加答下列问题:(1)该遗传病是由_基因控制的遗
12、传病。该基因位于_(填“常”或“X”)染色体上,判断依据是_。(2)11的致病基因来自代的_。(3)从细胞水平分析,15患病的原因是其亲代在形成配子时,产生了含有致病基因的_(填“雌”、“雄”或“雌雄”)配子。(4)检测发现,正常人体中与性状相关的蛋白质的一条多肽链由138个氨基酸组成,而该遗传病只由98个氨基酸组成。从基因表达水平分析,患者形成该异常肽链的原因是_。【答案】(1)隐性 X若致病基因在常染色体上,15基因型为bb,其父母应为致病基因携带者,而其父9不携带致病基因(由于9不携带致病基因,因此15的致病基因只能来自其母亲。)(2)2(3)雌(4)终止密码提前出现【解析】试题分析:(
13、1)8与9正常,后代15患病,属无中生有,为隐性遗传病,若致病基因在常染色体上,15基因型为bb,其父母应为致病基因携带者,而其父9不携带致病基因,所以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2)11的基因型为XbXb,6的基因型为XbY,6的基因型为Xb来自于其母亲2。(3)15基因型为XbY,致病基因来自于雌配子。(4)患者体内相应的肽链比正常人短,说明在翻译时终止密码提前出现。考点: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等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对系谱图的分析能力。4.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活着一种极其珍贵的动物,这就是被子誉称为“国宝”的黔金丝猴。回答下列问题:(1)为调查该自然保护区中黔金丝猴的种群密度
14、,研究人员在1K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并标记12只金丝猴,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再次捕获10只,其中有标记的7只,则该种密度约为_只/km2。若金丝猴标记物脱落,则会导致该种群密度估算结果_(填“偏小”或“偏大”)。(2)黔金丝猴属于该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_;它是恒温动物,同化的能量中只有3%左右用于自身的_,而大多数能量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3)该生态系统中的动物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决定这种分层现象的主要原因_。(4)黔金丝猴的天敌能够依据留下的气味猎捕,黔金丝猴同样也能够依据其天敌的气味躲避犯猎捕。可见,信息传递具有调节_的作用,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答案】
15、(1)17偏大(2)消费者生长、发育和繁殖(3)食物和栖息场所(4)种间关系【解析】试题分析:(1)由题意可知,该种群密度=1012/7=17,若金丝猴标记物脱落,则每2次有标记的7只偏小,那么计算的种群密度结果偏大。(2)黔金丝猴属于该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消费者,大多数能量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少部分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3)动物的分层现象主要取决于食物和栖息场所。(4)题意可知,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的信息传递能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考点:本题考查种群特征及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5.从玫瑰花中提取出的
16、玫瑰精油称为“液体黄金”,是世界香料工业不可替代的原料,多用于制造高极香水、化装品等。(1)玫瑰精油适合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其理由是玫瑰精油具有的性质。蒸馏时收集的蒸馏液不是纯的玫瑰精油,原因是。(2)某同学在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提取玫瑰精油,指出该装置中的两个错误。错误1:_。错误2:_。(3)蒸馏时许多为了扩大玫瑰都会影响产品的品质,故要提高产品品质,需要注意:严格控制蒸蒸馏时间的温度;_。(4)生产上为了扩大玫瑰花的种植,常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该技术依据的原理是_。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在配制培养过程中,在配置好的MS培养基中添加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是启动_的关键激素。此外,植物组织
17、培养的操作过程必须在_条件下进行,同时还要控制好温度、光照等环境条件。【答案】(1)易挥发、难溶于水、化学性质稳定玫瑰精油随水蒸气一起蒸馏出来(2)温度计位置错误进、出水口位置错误(3)适当延长蒸馏时间(4)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细胞分裂、脱分化和再分化无菌【解析】试题分析:(1)玫瑰精油易挥发、难溶于水、化学性质稳定,所以适用水蒸气蒸馏法,玫瑰精油随水蒸气一起蒸馏出来,所以收集的蒸馏液不是纯的玫瑰精油。(2)温度计应使温度计水银球与烧瓶的支管口下沿相平进出水口错误应进水口在下,出水口在上。(3)蒸馏时,许多因素都会影响产品的品质,如蒸馏温度的过高或过低,蒸馏时间太短等。如果要提高产品质量,就要严
18、控蒸馏温度,延长蒸馏时间。(4)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培养基中添加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使细胞细胞分裂、脱分化和再分化,要保证无菌环境,防止杂菌污染。考点:本题考查从生物材料中提取某些成分等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程度。6.大肠杆菌的质粒可以成功转入植物细胞,并将目的基因整合到植物的染色体DNA上。下图表示通过基因工程获得抗虫棉的过程。(1)过程形成的重组质粒,含有_用于检查和筛选。(2)构建重组质粒时,需要工具酶_使质粒与抗虫基因切口黏合。(3)过程一般采的方法_。(4)过程运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其理论依据是_;在该技术应用的过程中,脱分化和再分化取决
19、于培养基中_用量的比例,这说明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是_的结果。再分化形成胚状体的根本原因是_。(5)为了检测通过过程获得的棉花植物株是否具有抗虫的特性,从个体水平采用的方法是_。【答案】(1)标记基因(2)DNA连接酶(3)农杆菌转化法(4)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基因的选择性表达(5)用该植株的叶片喂养棉蛉虫,观察棉蛉虫的生活状况【解析】试题分析:(1)基因工程过程形成的重组质粒,标记基因用于第三步的检查和筛选。(2)构建重组质粒时,用DNA连接酶形成磷酸二酯键将切口黏合。(3)过程是将重组质料导入受体细胞,当受体细胞是植物细胞时常用的方法是农杆菌转化法。(4)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将植物细胞培养成为植株,理论依据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培养基中加入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来调节植物生命活动。能再分化形成胚状体的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5)从个体水平检测的方法是用该植株的叶片喂养棉蛉虫,观察棉蛉虫的生活状况。考点:本题考查基因工程、植物细胞工程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