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 1814-2020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红线展宽和切角规划设计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11∕T 1814-2020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红线展宽和切角规划设计规范.docx(3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北京市地方标准编号:DB11/T18142020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红线展宽和切角规划设计规范Codeforplanningdesignofsegmentwideningandcornercuttingofroadboundarylineforurbanintersection2020-12-29发布2021-07-01实施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发布1目次1.总则.12.术语.23.基本规定.34.平面交叉口红线展宽要求.44.1一般规定.44.2平面交叉口红线展宽的适用条件.44.3交叉口红线展宽尺寸.55.平面交叉口红线切角要求.66.平面交叉口范围交通、市政设施
2、协调.76.1交叉口与轨道交通车站.76.2交叉口与公共汽电车中途站.76.3交叉口与市政设施.7附录A平面交叉口红线展宽适用条件与展宽尺寸列表.8附录B典型平面交叉口红线展宽和切角.10B.1主干路与(或)次干路相交交叉口.10B.2含支路相交交叉口.15本标准用词说明.21引用标准名录.22附:条文说明.23IContents1.GeneralProvisions.12.TermsandSymbols.23.BasicRequirements.34.Segmentwideningrequirementsofroadboundarylineforat-gradeintersection.44
3、.1Generalrequirements.44.2Applicationconditionsforsegmentwideningofroadboundarylineforat-gradeintersection.44.3Dimensionsforsegmentwideningofroadboundarylineforat-gradeintersection.55.Cornercuttingrequirementsofroadboundarylineforat-gradeintersection66.Coordinationoftrafficandmunicipalfacilitiesfora
4、t-gradeintersection.76.1At-gradeintersectionandrailtransitstation.76.2At-gradeintersectionandbusstopstation.76.3At-gradeintersectionandmunicipalfacility.7AppendixAListofapplicationconditionsanddimensionsofsegmentwideningofroadboundarylineforat-gradeintersection.8AppendixBSegmentwideningandcornercutt
5、ingfortypicalat-gradeintersection.10A.1At-gradeintersectionoftrunkand/orsecondarytrunkroad.10A.2At-gradeintersectioncontainingbranchroad.15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code.21Listofquotedstandards.22Addition:ExplanationofProvisions23II1.总则1.0.1为提高城市道路交通服务质量,丰富和完善城市道路功能,科学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统筹安排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范围各项功能用途,
6、综合协调与周边用地关系,制定本规范。1.0.2本规范适用于二环路以外的中心城区、新城及乡、镇域集中建设区的详细规划、相关专项规划,及规划综合实施方案阶段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含立交桥下平面交叉口)的红线展宽和切角,不适用于老城、老城以外的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风貌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1.0.3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红线展宽和切角应遵循“安全第一、兼顾效率,功能统筹、交通主导,以人为本、绿色交通,分区分类、差别设置,集约用地、持续发展”的原则。1.0.4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红线展宽和切角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及北京市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12.术语2.0.1城市道路urba
7、nroad城市规划区内供车辆和(或)行人通行,且具备一定技术条件的道路、桥隧及其附属设施。2.0.2道路红线roadboundaryline城市道路用地和其他用地的分界线。2.0.3交叉口范围intersectionspatialscope道路相交部分和切角段、展宽段、渐变段、延伸段的道路红线围成的空间。2.0.4展宽widening在平面交叉口范围内,为交叉口综合功能设计而进行的道路红线加宽,也称拓宽。2.0.5切角cornercut在平面交叉口范围内,为进行交叉口综合功能设计而进行的转角处红线削角处理,也称抹角。2.0.6展宽段widenedsegment在平面交叉口范围内,道路红线平行展
8、宽的路段。2.0.7展宽渐变段wideningtransitionsegment在平面交叉口范围内,道路红线标准段与展宽段间的过渡路段。2.0.8延伸段extendedsegment在平面交叉口范围内,适应道路红线展宽和渐变的缓冲段。2.0.9综合功能设计integratedfunctionaldesign为安全、有序、高效、顺畅地组织交通,在道路红线范围内进行的通行时间、空间资源、环境资源、附属设施等全要素资源的系统整合、协调布局与有序组织。2.0.10道路间距roadspace相邻城市道路中心线之间的距离。2.0.11道路网密度densityofroadnetwork平均每平方公里用地上拥
9、有的城市道路长度。23.基本规定3.0.1平面交叉口的红线应包括红线切角段、展宽段、渐变段、延伸段等要素。平面交叉口的范围应符合图3.0.1的规定。图3.0.1典型平面交叉口红线组成要素及交叉口范围3.0.2应根据交叉口范围的地上与地下交通设施、市政和景观设施、地区特色及风貌保护等需求,确定交叉口范围综合功能设计和运行的空间条件。3.0.3平面交叉口的红线规划中,空间条件应与功能需求相协调,并应根据城市与交通发展阶段的动态调整需求,预留空间条件。3.0.4应进行交叉口范围的交通功能设计与周边空间的城市设计,并优化交叉口红线内外空间的功能,且应满足安全视距要求。3.0.5在平面交叉口范围规划、设
10、计、管理等阶段,应对空间资源利用进行整体管控,并应符合综合功能设计的连续性、一致性和协调性要求。3.0.6丁字型、斜向、畸形、多岔等类型交叉口,应根据交通组织规划设计,确定交叉口红线展宽和切角方案。31.当道路网密度大于或等于10kmkm时,交叉口红线不应展宽;2.当道路网密度在8kmkm10kmkm时,可仅对主干路沿线交叉口进行红线展宽,3.当道路网密度小于8kmkm时,应对交叉口红线进行展宽,并应符合本规范第4.34.平面交叉口红线展宽要求4.1一般规定4.1.1应根据用地布局、路网方案等条件,优化、协调街区范围交叉口的功能布局。4.1.2宜优先采用缩窄交叉口范围机动车道宽度、隔离带宽度等
11、方式,进行交叉口综合功能设计,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交叉口范围进口道机动车道宽度可适当缩窄。进口道每条机动车道的宽度不宜小于3m,特殊情况下不应小于2.8m。公交及大型车辆进口道最小宽度不宜小于3.5m;2.交叉口范围内缩窄路侧带、中央分隔带或行道树设施带宽度时,缩窄后的路侧带和分隔带应符合现行地方标准城市道路空间规划设计规范DB11/1116的规定,交叉口范围人行道及非机动车道遮荫应连续,并应满足视距三角形的要求。4.1.3交叉口周边用地开发时序应与交叉口建设时序协调。建成地区的已建交叉口,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交叉口周边用地未更新或改造时,交叉口红线不应改变,可在红线范围内进行交通设计、绿
12、化景观、城市风貌等的综合功能优化设计;2.当交叉口周边用地进行更新或改造时,应按本规范进行交叉口的红线展宽。4.2平面交叉口红线展宽的适用条件4.2.1规划各个阶段应分别确定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红线展宽条件,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在街区层面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或交通专项规划编制阶段,应根据道路网密度指标确定平面交叉口红线展宽;2.在规划综合实施方案编制阶段,应根据道路间距指标确定平面交叉口红线展宽,并应根据项目地块周边主干路等级以上道路围合而成区域的道路网密度指标确定平面交叉口红线展宽。4.2.2在街区层面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或交通专项规划编制阶段,平面交叉口红线展宽应符合本规范附录A中第A.1.1条
13、的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2-2-2并应符合本规范第4.3节的规定;-2节的规定。4道路等级道路红线宽度(m)红线单侧展宽尺寸(m)主干路AA50A5005次干路BB40B4005支路CC30或C2020C3003其他道路D-033.当道路间距大于250m,且区域道路网密度大于或等于8kmkm时,可仅对主干路沿4.当道路间距大于250m,且区域道路网密度小于8kmkm时,应对交叉口进行红线展4.2.3在规划综合实施方案编制阶段,平面交叉口红线展宽应符合本规范附录A中第A.1.1条的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道路间距小于或等于200m时,交叉口红线不应展宽;2.当道路间距大于200m,且小
14、于或等于250m时,可仅对主干路沿线交叉口进行红线展宽,并应符合本规范第4.3节的规定;-2线交叉口进行红线展宽,并应符合本规范第4.3节的规定;-2宽,并应符合本规范第4.3节的规定。4.2.4交叉口空间不足确需展宽红线时,应经专家论证确定具体方案。4.2.5当交叉口展宽后的红线与相邻交叉口展宽后的红线搭接时,应将交叉口之间的路段全部展宽,展宽后的车道数及交通组织应与其上下游路段相协调。4.3交叉口红线展宽尺寸4.3.1交叉口的红线展宽应符合本规范附录A中第A.1.2条、附录B中第B.1.1条B.1.10条、B.2.1条B.2.12条的规定,并应符合表4.3.1的规定:表4.3.1交叉口红线
15、展宽尺寸4.3.2交叉口红线展宽段和展宽渐变段的长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GB50647的规定。4.3.3交叉口红线延伸段的长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相交道路为主干路时,延伸段的长度宜为20m;2.相交道路为次干路时,延伸段的长度宜为15m;3.相交道路为支路或其他等级道路时,延伸段的长度宜为10m。55.平面交叉口红线切角要求5.0.1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红线切角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交叉口红线展宽时,应先展宽、后切角;2.当交叉口红线不展宽时,应按本规范第5.0.3条的规定进行切角。5.0.2交叉口红线切角空间应优先满足行人驻足、等候需求,在满足交通功能与安全的前提下可设置微
16、公园、微广场等休闲空间。5.0.3交叉口切角的尺寸应符合下列规定:1.主干路与主干路相交交叉口红线切角尺寸宜为20m;2.主干路与次干路相交交叉口、次干路与次干路相交交叉口红线切角尺寸宜为15m;3.主干路与支路相交交叉口红线切角尺寸宜为15m;4.次干路与支路相交交叉口红线切角尺寸宜为10m;5.支路与支路相交交叉口红线切角尺寸宜为10m;6.其他道路交叉口宜根据交叉口实际情况进行红线切角。无机动车通行时,切角尺寸宜为0m5m;有机动车通行时,切角尺寸宜为5m10m。5.0.4交叉口设计应根据切角尺寸,采取速度管理、信号控制等措施,并应满足平面交叉口视距三角形限界的要求。66.平面交叉口范围
17、交通、市政设施协调6.1交叉口与轨道交通车站6.1.1交叉口范围内的轨道交通车站主体及附属设施、桥墩(高架车站)等布置应满足视距三角形的要求。占用人行道时,人行道剩余宽度应符合现行地方标准城市道路空间规划设计规范DB11/1116的规定。应通过优化交通组织、与周边建筑一体化等方式消除对行人、非机动车、机动车通行的影响。6.1.2交叉口红线范围外的周边轨道交通车站,车站出入口应与交叉口范围的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有效衔接,并应与交叉口进行一体化设计。6.2交叉口与公共汽电车中途站6.2.1交叉口范围内的公共汽电车中途站应满足乘客安全的要求,过街和公交车停靠应方便乘客进出。公交站台的布置应满足平面交叉
18、口视距三角形的要求,占用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时,人行道及非机动车道剩余宽度应符合现行地方标准城市道路空间规划设计规范DB11/1116的规定。6.2.2交叉口范围内设置公共汽电车中途站时,交叉口范围道路红线应符合本规范第4章、第5章的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出口道设置公共汽电车中途站,且出口道红线有展宽时,中途站所在位置的道路红线应与出口道红线进行一体化展宽,并应靠近交叉口人行道,但不宜占用人行道空间;2.当进口道设置公共汽电车中途站,且进口道红线有展宽时,中途站应设置在展宽段的上游,并应与进口道红线进行一体化展宽。6.2.3交叉口范围公共汽电车中途站站台的设置应符合现行地方标准公共汽电车
19、站台规范DB11/T650的规定。6.3交叉口与市政设施6.3.1应协调交叉口范围内的市政管线及附属设施与交通设施、绿化等的平面和竖向关系。6.3.2敷设地下市政管线及附属设施的道路交叉口,应为市政管线的相交预留空间,交叉口红线应符合本规范第4章和第5章的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直埋管线敷设时,交叉口红线切角应大于或等于5m;2.隧道及综合管廊敷设时,交叉口红线切角应为5m10m。76.3.3交叉口范围的地上、地下空间应进行精细化规划设计,市政管线应优化平面和竖向位置,宜通过优化市政附属设施布置的方式减少管线检查井数量。6.3.4市政管线、综合管廊相关配套附属设施出地面的构筑物不应布置在交
20、叉口红线切角的范围内,确需布置时,应符合交叉口视距三角形的要求并进行景观设计,并应减小构筑物对交叉口空间环境的不利影响。占用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时,人行道及非机动车道剩余宽度应符合现行地方标准城市道路空间规划设计规范DB11/1116的规定。6.3.5交叉口范围内设置人行天桥与人行地道及相关附属设施时,应满足视距三角形的要求,并应设置集散空间与人行道及非机动车道衔接。占用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时,不应影响行人和非机动车的正常通行,人行道及非机动车道剩余宽度应符合现行地方标准城市道路空间规划设计规范DB11/1116的规定。6.3.6交叉口范围内的各种杆线、交通信号灯、监控设施及标志牌等市政交通设施宜
21、集约化设置,并应符合视距三角形的要求。8判断条件街区层面控制性详细规划或交通专项规划阶段规划综合实施方案阶段指标名称具体指标道路网密度A1A10kmkm-2不展宽-2-28kmkmA10kmkm主干路沿线交叉口可展宽-A8kmkm-2展宽-道路间距B、道路网密度C2B200-不展宽200250,C8kmkm-2-B250,C8kmkm-2-展宽注1:道路网密度计算范围为街区层面控制性详细规划或交通专项规划的规划范围;注2:道路网密度计算范围为规划范围周边主干路以上等级道路所围合的区域。等级等级尺寸1主干路A2次干路B2支路C2A250A250B240B240C23020C230C220主干路A
22、1A1500/020/50/00/50/00/30/0A1505/05/55/05/55/05/30/0次干路B1B1400/00/50/00/50/00/30/0B1405/05/55/05/55/05/30/0支路C1C1300/00/50/00/50/00/30/020C1303/03/53/03/53/03/30/0C1200/00/00/00/00/00/00/0注1:表中尺寸为单侧分别展宽的尺寸;注2:“/”两侧数字分别为两相交道路的单侧展宽尺寸。附录A平面交叉口红线展宽适用条件与展宽尺寸列表A.0.1平面交叉口红线展宽适用条件应符合表A.0.1的规定。表A.0.1平面交叉口红线展
23、宽适用条件A.0.2平面交叉口红线展宽尺寸应符合表A.0.2的规定。表A.0.2平面交叉口红线展宽尺寸(单位:m)9附录B典型平面交叉口红线展宽和切角B.1主干路与(或)次干路相交交叉口B.1.1红线大于或等于50m的主干路与红线大于或等于50m的主干路相交,展宽和切角应符合图B.1.1的规定。图B.1.1红线大于或等于50m主干路与红线大于或等于50m主干路相交B.1.2红线大于或等于50m的主干路与红线小于50m的主干路相交,展宽和切角应符合图B.1.2的规定。图B.1.2红线大于或等于50m主干路与红线小于50m主干路相交10B.1.3红线小于50m的主干路与红线小于50m的主干路相交,
24、展宽和切角应符合图B.1.3的规定。图B.1.3红线小于50m的主干路与红线小于50m的主干路相交B.1.4红线大于或等于50m的主干路与红线大于或等于40m的次干路相交,展宽和切角应符合图B.1.4的规定。图B.1.4红线大于或等于50m的主干路与红线大于或等于40m的次干路相交11B.1.5红线小于50m的主干路与红线大于或等于40m的次干路相交,展宽和切角应符合图B.1.5的规定。图B.1.5红线小于50m的主干路与红线大于或等于40m的次干路相交B.1.6红线大于或等于50m的主干路与红线小于40m的次干路相交,展宽和切角应符合图B.1.6的规定。图B.1.6红线大于或等于50m的主干
25、路与红线小于40m的次干路相交12B.1.7红线小于50m的主干路与红线小于40m的次干路相交,展宽和切角应符合图B.1.7的规定。图B.1.7红线小于50m的主干路与红线小于40m的次干路相交B.1.8红线大于或等于40m的次干路与红线大于或等于40m的次干路相交,展宽和切角应符合图B.1.8的规定。图B.1.8红线大于或等于40m的次干路与红线大于或等于40m的次干路相交13B.1.9红线大于或等于40m的次干路与红线小于40m的次干路相交,展宽和切角应符合图B.1.9的规定。B.1.9红线大于或等于40m的次干路与红线小于40m的次干路相交B.1.10红线小于40m的次干路与红线小于40
26、m的次干路相交,展宽和切角应符合图B.1.10的规定。B.1.10红线小于40m的次干路与红线小于40m的次干路相交14B.2含支路相交交叉口B.2.1红线大于或等于50m的主干路与红线大于或等于30m的支路相交,展宽和切角应符合图B.2.1的规定。图B.2.1红线大于或等于50m的主干路与红线大于或等于30m的支路相交B.2.2红线小于50m的主干路与红线大于或等于30m的支路相交,展宽和切角应符合图B.2.2的规定。图B.2.2红线小于50m的主干路与红线大于或等于30m的支路相交15B.2.3红线大于或等于50m的主干路与红线大于20m且小于30m的支路相交,展宽和切角应符合图B.2.3
27、的规定。图B.2.3红线大于或等于50m的主干路与红线大于20m且小于30m的支路相交B.2.4红线小于50m的主干路与红线大于20m且小于30m的支路相交,展宽和切角应符合图B.2.4的规定。图B.2.4红线小于50m的主干路与红线大于20m且小于30m的支路相交B.2.5红线大于或等于40m的次干路与红线大于或等于30m的支路相交,展宽和切角应符合图B.2.5的规定。16图B.2.5红线大于或等于40m的次干路与红线大于或等于30m的支路相交B.2.6红线小于40m的次干路与红线大于或等于30m的支路相交,展宽和切角应符合图B.2.6的规定。图B.2.6红线小于40m的次干路与红线大于或等
28、于30m的支路相交17B.2.7红线大于或等于40m的次干路与红线大于20m且小于30m的支路相交,展宽和切角应符合图B.2.7的规定。图B.2.7红线大于或等于40m的次干路与红线大于20m且小于30m的支路相交B.2.8红线小于40m的次干路与红线大于20m且小于30m的支路相交,展宽和切角应符合图B.2.8的规定。图B.2.8红线小于40m的次干路与红线大于20m且小于30m的支路相交18B.2.9主干路或次干路与小于或等于20m的支路相交,展宽和切角应符合图B.2.9的规定。图B.2.9主干路或次干路与小于或等于20m的支路相交B.2.10红线大于或等于30m的支路与红线大于或等于30m的支路相交,展宽和切角应符合图B.2.10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