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库区消落带生态修复技术指南(T-CQSES 02—2022).pdf

上传人:wo****o 文档编号:89721428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543.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峡库区消落带生态修复技术指南(T-CQSES 02—2022).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三峡库区消落带生态修复技术指南(T-CQSES 02—2022).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峡库区消落带生态修复技术指南(T-CQSES 02—2022).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峡库区消落带生态修复技术指南(T-CQSES 02—2022).pdf(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团体标准T/CQSES 02-2022三峡库区消落带生态修复技术指南Technical Guide for Ecological Restoration in the Water LevelFluctuating Zone of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2022-7-11 发布2022-7-11 实施重庆市环境科学学会发布I目次前 言.II引言.I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24 生态修复总体要求.35 生态环境调查与问题诊断.46 生态修复模式.57 生态修复技术设计.68 生态修复实施与管理.89 生态修复效果评估要求.9附录.11II前

2、言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重庆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提出,重庆市环境科学学会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重庆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西南大学、重庆工商大学、重庆交通大学。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晟、雷波、刘建辉、向秋洁、黄河清、杨春华、胡莲、邓洪平、周启刚、付旭辉。本文件为首次发布。III引言为促进三峡库区消落带生态保护和修复治理工作,提升三峡库区消落带生态修复科学化水平,规范消落带生态修复措施与基本要求,依据有关

3、规定、规范及研究实践,制定本文件。1三峡库区消落带生态修复技术指南1范围本文件适用于指导三峡水库消落带的生态修复工作,其他水库消落带的生态修复可参照使用。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文件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版)适用于本文件。GB 3838-200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50707-2011 河道整治设计规范GB/T 15756-2016)造林技术规程HJ/T 166-2004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92-2006 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LY/T 2964-2018 三峡库区消落带植被生态修复技术规程DBJ50T 350-

4、2020 主城区两江四岸消落带绿化技术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16 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 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2020 年 12 月 26 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2016 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2017 年修订)关于加强三峡后续工作阶段水库消落区管理的通知(国三峡委发办字201110 号)重庆市三峡水库消落区管理暂行办法(重庆市人民政府令第 267 号)2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三峡库区消落带 the water level fluctuating zone of

5、 Three Gorgesreservoir area指三峡水库坝前水位(吴淞高程)从 175 米逐步消退至防洪限制水位 145米之间,在三峡库区形成的特殊区域,以及该区域范围内的孤岛、库岸岸线和新增淤积陆地。3.2生态修复 ecological restoration指基于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能力,通过一定的人工干预,减轻负荷压力,改善和提升其结构与功能,使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逐步恢复并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3.3城镇型消落带 the water level fluctuating zone in town area指长江三峡干支流两岸区、县驻地城市与建制镇建成区附近,并受城镇密集人口和产业影响的

6、库区消落带。3.4农村型消落带 the water level fluctuating zone in town area in ruralarea指长江三峡干支流两岸农业活动区附近的库区消落带。3.5岛屿型消落带 the water level fluctuating zone in island area指石质高丘因海拔高于四周,三峡水库蓄水过程中出露成岛屿,和江中岛屿一样,随水位涨落在岛屿底部形成环带状消落带。3.6湖盆-库湾型消落带 the water level fluctuating zone in lake basin-bayarea指三峡水库成库期间水流速度较缓,泥沙、氮磷营养

7、物和污染物容易淤积、沉积和聚积的消落带。33.7其他消落带 the water level fluctuating zone in other area指位于三峡库区峡谷地带,且坡度陡峭、无或基本无土壤覆被的消落带以及土壤基质较差且人为干扰较大的消落带。3.8三峡库区消落带区段 section in the water level fluctuating zone of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根据三峡水库蓄水周期和消落带出露时间,将三峡库区消落带分为上、中、下部三个区段。上部区段指库区蓄水位 172-175m 之间区域,全年淹水时间一般约为 1-4 个月;中部区段

8、指库区蓄水位 165-172m 之间区域,全年淹水时间一般约为 4-5 个月;下部区段指库区蓄水位 165m 以下区域,全年淹水时间一般约为5-8 个月。4 生态修复总体要求4.1 主要目的通过消落带生态修复,完善其生态系统结构,提升其生态系统稳定性,稳步提高消落带生态系统功能。4.2 设计原则4.2.1 自然恢复为主、人工措施为辅。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注重消落带生态系统内在机理和演替规律,坚持以自然恢复为主,综合考虑库岸的稳定性和生态治理的规整性,必要时可辅以人工措施。4.2.2 因地制宜、科学施策。在生态系统调查的基础上,摸清消落带地形地貌特征、生态环境状况,识别存在的问题,根据

9、不同功能类型的特征,采取差异化的保护与治理措施,维护消落带生态系统稳定。4.2.3 系统设计、阶段实施。综合考虑水位涨落变化、生物多样性、水环境质量、景观效果等因素,注重完善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分步骤、分阶段进行修复。4.3 技术流程4综合国内外相关生态修复设计及实践经验,提出技术流程(图 1)。图 1 技术流程图4.4 基本要求4.4.1 生态环境调查与问题诊断。通过对消落带生境、植物群落等调查,分析其生态系统状况,甄别影响其生态退化的主导因素和驱动因子,并确定生态修复目标。4.4.2 生态修复设计。以目标为导向,通过设计比选,分区分型确定消落带生态修复的模式和技术方法。4.4.3 工程实

10、施与维护管理。坚持依据规划、控制使用、严格审批、占补平衡的原则,依法依规完善工程实施的相关手续,按照确定的模式与技术方法,开展生态修复。工程实施后,开展修复区域人为活动管理与后续维护。4.4.4 效果评估。实施生态修复区植被恢复、水土保持、水体净化、污染负荷削减等效果评估。5 生态环境调查与问题诊断5.1 调查范围消落带区域,以及根据库岸地形地貌、生态用地、周边污染源等情况需5扩展调查的区域。5.2 生态环境调查5.2.1 基本情况。通过资料收集和现场调查,掌握消落带水位变化、地形地貌与土地利用方式、水环境质量等生境因子,统计消落带面积和岸线长度,确定消落带修复区域范围,了解其保护与管理的总体

11、情况。5.2.2 土壤状况。分别对消落带上部、中部、下部区段的土壤本底状况进行调查。原则上采用对角线取样法布设取样点,每个取样点分别取0-20cm、20-40cm、40-60cm 等 3 个土层深度的土壤样品,采用四分法收集土样,对土壤 pH、有机质、总氮、有效氮、总磷、有效磷等进行测定。5.2.3 植被状况。调查植被群落组成与结构,掌握消落带植被基本情况。一般按照 30m(长)10m(宽)设置样带,每个样带内至少设置 5个 1m1 m 的样方,间距 510m。现场不能识别的,制作标本室内鉴定。5.2.4 污染源。重点调查修复区域周边的工业、生活、农田、养殖、旅游等污染源,以及消落带水土流失、

12、进入消落带的径流污染等。5.3 生态环境问题诊断根据消落带基本情况、土壤、植被与污染源等方面的调查结果,结合水位涨落情况,诊断植被组成与结构、土壤污染、环境风险源、水土流失与景观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6 生态修复模式6.1 自然恢复模式对于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不宜进行任何形式扰动以及自然生态环境条件尚好的消落带,采取保留保护管理措施,减少和避免人类活动的干扰,主要通过自然恢复、自然发育等手段,保护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6.2 人工修复模式除适合自然恢复模式的区域外,可采用人工修复模式。主要包括以下模6式:6.2.1 植被群落构建模式。一般情况下(图 2),上部区段以乔木为主建群种,构建乔-灌-

13、草复合群落;中部区段以高草和灌木为主,构建高草与灌丛混合群落;下部区段以多年生草本为主,构建低矮的草本植物群落。此外,中上部区段退水后会大量积水的区域,可采用构建人工湿地的方式来进行生态修复。图 2消落带植物群落构建示意图6.2.2 工程技术模式。针对码头、沙场等基础底质较差且人为干扰大的消落带,采用工程技术手段,促进植物群落构建。在铺设防冲刷生态型护坡构件的生态护坡技术、串珠式柔性护岸技术、生态袋护坡技术、复合锚垫生态护坡技术等改良消落带坡岸生境质量的基础上,种植灌草植物。7 生态修复技术设计除符合自然恢复要求的区域外,其他区域可针对城镇型、农村型、岛屿型、湖盆-库湾型、其他消落带实际情况进

14、行差异化设计。其中,植物选择的具体要求见 8.1.1。7.1 城镇型消落带77.1.1 设计思路。采用完全人工干预方式(即重度人工干预)构建植物群落。在消落带构建以植物群落为主的生态缓冲带,适宜区域建设净化能力强的湿地生态景观带,并与城镇滨江绿化建设有机融合,丰富和提升城镇滨江景观。7.1.2 植物群落设计。(1)上部区段。构建乔-灌-草植物群落,根据现场的立地条件组合栽植,构建以景观性为主的植物群落。(2)中部区段。主要采用高大的草本植物为建群种,构建稳定草本植物群落;在部分地段可适当栽植灌木,形成灌-草相搭配的灌丛。(3)下部区段。选择根系发达、耐冲刷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构建草本植物群落。7.

15、2 农村型消落带7.2.1 设计思路。采用完全人工干预或中度人工干预方式构建乔灌草植物群落。在长江干道或次级支流成片宽阔缓坡型消落带(一般指坡度小于 15 度),可利用上部区段原有梯田或河坝带域,栽植水生植物,构建梯级人工湿地,净化水质。7.2.2 植物群落设计。(1)上部区段。除乔-灌-草植物群落搭配外,可利用原有梯田或河坝带域,栽植水生作物,构建人工湿地,适宜区段可构建梯级人工湿地。(2)中部区段。主要采用高大的草本植物,在部分地段配置灌木,形成灌-草相搭配的植物群落。(3)下部区段。选择根系发达、耐冲刷的多年生低矮草本植物进行大面积栽植。7.3 岛屿型消落带7.3.1 设计思路。划定岛屿

16、生态景观保护带域范围,尽可能保留原有自然景观。结合岛屿生态旅游功能,可采取轻度干扰促进保护带生态景观恢复,建设景观湿地生态系统。7.3.2 植物群落设计。(1)上部区段。构建乔-灌-草植物群落,注意与所在旅游地和岛屿生态景观保护带原有景观风貌保持一致;在人为干扰较小的带域,可选择水生植物构建人工湿地,为鸟类提供栖息地。(2)中、下部区段。可参考城镇型消落带中、下部区段植物群落构建。7.4 湖盆-库湾型消落带7.4.1 设计思路。根据水位涨落影响程度,按照植被群落构建、人工湿地8配置、适量补植等方式,改善湖盆消落带的环境结构和生物组成。7.4.2 植物群落设计。(1)上部区段。构建乔-灌植物群落

17、,适当加大栽植密度。(2)中部区段。可设置水生植物配置区、湿生植物配置区和植被群落构建区。其中,将原有水分供应充足的水田改造成水塘,配置适应性灌木和水生植物,构建水生植物配置区;将原有水分供应一般的水田改造成湿地,配置适应性灌木和水生植物,构建湿生植物区;将原有旱地适当平整,配置灌草植物,构建植被群落。(3)下部区段。以自然植被恢复为主,在裸露地段适量补植适应力较强的草本植物物种。7.5 其他消落带对位于库区峡谷地带,且坡度陡峭、无或基本无土壤覆被的消落带,尽可能保留其原有地形、地貌、植被等自然景观。对危险或有滑坡趋势地段,采取简易的护坡工程技术措施,防止坍塌。对土壤基质较差且人为干扰较大的消

18、落带,采用生态工程技术,改良库岸生境质量的基础上,种植灌草植物。8 生态修复实施与管理8.1 生态修复实施8.1.1 植物选择。(1)基本要求:选择耐瘠薄、耐长期水淹、耐干旱、繁殖容易、成活率高的乡土植物,严禁使用外来有害植物,维护区域生物多样性。(2)乔灌木:选择 2-3 年生健康、优良实生苗木,苗木主根健全,根系发达。如果考虑景观配置及快速成林,可选择 4年生青壮树木。(3)草本:植物种子选用品种纯正、成熟饱满、无霉变变质、发芽率高、生活力强等优良种质;幼苗选择主根健全、根系发达、生长发育良好的健壮植株,可选用裸根苗或营养袋育苗。8.1.2 实施技术要求。(1)实施时间:根据消落带出露时间

19、顺序,从春季水位下降开始至夏季汛期水位上涨前,依次对消落带上、中、下部区段进行种植,时间一般约为 1-6 月。(2)植物栽植整地:乔灌木采用穴状整地方式,根据苗木大小选择栽植穴规格,栽植穴长宽深9一般为 40cm40cm50cm、40cm50cm50cm 或 50cm50cm80cm;不能达到以上穴径、穴深要求的,采用鱼鳞坑整地。草本植物栽植不需整地,可直接栽种。整地时,尽可能减少土层扰动。(3)植物栽植间距:乔灌木苗木可按 1m1m、1m2m 或 2m2m 的株行距进行栽植,草本植物按照 9-16 窝/m2栽植。(4)灌溉要求:包括栽植灌溉和抗旱灌溉。苗木种植后,及时浇足定根水;在雨水不充足

20、的情况下,在定植后 3 天后补浇 1 次;后续结合天气状况,适时浇水,保证苗木成活和生长需求。(5)湿地构建要求:结合消落带自然条件,筑堤修塘,水深一般控制在 0.3-3m。8.2 日常维护与管理以保障修复区的稳定性和生态效益的持续性为目标,在对修复区生态环境监测的基础上,建立合理的管理机制。在生态修复设计时,应测算后续管理所需经费、设备、人员,明确管理制度。加强生态修复区日常管理与维护,及时发现和处理影响植被生长的自然和人为因素。8.2.1 生态环境监测。(1)监测频次:原则上应在每年 5 月、8 月开展生态环境监测。(2)监测内容:可参照 3.2 消落带生态环境调查内容。8.2.2 植物群

21、落管理。(1)植物补植:首次栽种后,适时检查栽植成活情况,存活率未达到 80%的地块及时补植。(2)病虫害防治:预防为主,科学防治,采用生物或物理手段进行防治,不得采用化学防治方法。(3)清除外来入侵物种:及时清除外来入侵物种,防止对消落带生态系统产生危害。8.2.3 人为活动管理。(1)人为活动的管理:定期巡查生态修复区,禁止造成区域生态环境破坏、水土流失和污染水体的行为以及国家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行为。(2)垃圾清理:汛期后定期清理生态修复区外围输移进入的垃圾和植物残体,确保植物正常生长。9 生态修复效果评估要求生态修复实施后,应开展生态环境修复效果评估,对修复区植被恢复、入库污染负荷削减、

22、土壤污染负荷削减、水土保持等修复前后的效果进行评估。109.1 植被恢复采用遥感地面样方调查结合的方法,对比生态修复前后的生物多样性指数、植被覆盖度、景观效果等情况,评估生态修复区植被恢复效果。9.2 入库污染负荷削减通过分析生态修复实施前后地表径流中氨氮、总氮、总磷、化学需氧量、水体悬浮物等指标变化情况,计算对水体污染物净化量和净化效率,评估修复区入库污染负荷削减效果。9.3 土壤污染负荷削减对比分析生态修复前后土壤营养元素、重金属等指标情况,评价修复区土壤污染负荷削减效果。9.4 水土保持通过插钎法、构建径流场等方法,评估修复区水土保持效果。11附录三峡库区消落带生态修复植物种类推荐目录编

23、号编号植物名称植物名称类型类型适宜栽植海拔(适宜栽植海拔(m)1中山杉TaxodiumZhongshansha落叶乔木172m 以上2落羽杉Taxodium distichum(L.)Rich.落叶乔木172m 以上3池杉Taxodium distichum var.imbricatum(Nuttall)Croom落叶乔木172m 以上4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Hu&W.C.Cheng落叶乔木172m 以上5水桦Betula nigra落叶乔木170m 以上6南川柳Salix rosthornii Seemen落叶乔木173m 以上7枫杨Pterocary

24、a stenoptera C.DC.落叶乔木173m 以上8桑树Morus alba L.落叶灌木170m 以上9秋华柳Salix variegata Franch落叶灌木170m 以上10中华蚊母Distylium chinense(Franch.exHemsl.)Diels落叶灌木172m 以上11杭子梢Campylotropis macrocarpa落叶灌木173m 以上12小梾木Swida paucinervis落叶灌木173m 以上13卡开芦Phragmites karka多年生高大草本165m 以上14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L.)Nash多年生高大草本1

25、72m 以上15荻Miscanthus sacchariflorus多年生高大草本173m 以上16甜根子草Saccharum spontaneum L.多年生高大草本173m 以上17芦苇多年生高大草本172m 以上12编号编号植物名称植物名称类型类型适宜栽植海拔(适宜栽植海拔(m)Phragmites australis(Cav.)Trin.exSteud.18野古草Arundinella anomala Steud.多年生草本170m 以上19野青茅Deyeuxia pyramidalis(Host)Veldkamp多年生草本165m 以上20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L.

26、)Pers.多年生低矮草本145m 以上21块茎薹草Carex thomsoniiBoott多年生低矮草本145m 以上22香附子Cyperus rotundus L.多年生低矮草本145m 以上23扁穗牛鞭草Hemarthria compressa(L.f.)R.Br.多年生低矮草本145m 以上24火炭母Polygonum chinense L.多年生低矮草本170m 以上25地瓜藤Ficus tikoua Bur.木质藤本172m 以上26莲Nelumbo nucifera多年生挺水植物165m 以上27慈姑Sagittaria trifolia多年生挺水植物165m 以上28香蒲Typha orientalis多年生挺水植物173m 以上29黄菖蒲Acorus tatarinowii多年生挺水植物172m 以上30菖蒲Acorus calamus L.多年生挺水植物172m 以上31水生美人蕉Canna glauca多年生湿生植物174m 以上32再力花Thalia dealbata Fraser多年生湿生植物174m 以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行业标准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