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生态调查技术规范(T-CSES 57—2022).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流生态调查技术规范(T-CSES 57—2022).pdf(3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ICS 13.020 CCS Z 12 团体标准 T/CSES 57 2022 河流生态调查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river ecological survey 发布稿 2022-07-29 发布 2022-08-01 实施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发 布 T/CSES 57 2022 I 目次 前 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河流生态调查方案设计.2 5 基础信息要素调查.4 6 生境要素调查.4 7 水生生物要素调查.6 8 数据的质量保证.9 9 数据整理与汇编.10 附录 A(资料性)河流水生态调查记
2、录表.11 附录 B(资料性)河流流量调查.12 附录 C(资料性)河流形态调查调查记录表.15 附录 D(资料性)河岸带踏查记录表.16 附录 E(资料性)河岸带植被样方记录表.17 附录 F(资料性)水生生物调查基础信息记录表.18 附录 G(资料性)大型底栖动物采样点调查记录表.20 附录 H(资料性)着生藻类调查记录表.21 附录 I(资料性)大型水生植物调查记录表.22 附录 J(资料性)河流栖息地环境质量调查记录表.23 参考文献.27 T/CSES 57 2022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
3、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提出。本文件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丁森、张远、尚光霞、高欣、夏瑞、贾晓波、马淑芹、李小璇。T/CSES 57 2022 1 河流生态调查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河流生态调查的技术要求,包括河流生态调查方案设计、基础信息要素调查、生境要素调查、水生生物要素调查、数据的质量保证和数据整理与汇编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河流生态系统环境质量评估而开展的水生生物及其生境调查。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
4、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50179 河流流量测验规范 HJ 493 水质 样品的保存和管理技术规定 HJ 495 水质 采样方案设计技术规定 HJ 710.7 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 内陆水域鱼类 HJ 710.8 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 淡水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 HJ 710.12 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 水生维管植物 HJ 897 水质 叶绿素 a 的测定 分光光度法 MT/T 255 煤矿水中可溶性二氧化硅的测定方法 SC/T 9102.3 渔业生
5、态环境监测规范 第 3 部分:淡水 SC/T 9402 淡水浮游生物调查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3.1 河流 river 由一定区域内地表水和地下水补给,经常或间歇地沿着狭长凹地流动的水流。3.2 河流生态系统 river ecosystem 河流内生物群落与其周围环境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统一体和空间单元。3.3 深泓水深 thalweg depth 调查断面上最大水深。3.4 不可涉水河流 non-wadeable river 人不能从一岸涉水走到另一岸的河流,即深泓水深大于 1.2 m 的河流。T/CSES 57 2022 2 3.5 可涉水河流 wadeable river 人可以从一岸涉
6、水走到另一岸的河流,即深泓水深小于 1.2 m 的河流。3.6 河段 river reach 河流两限定断面之间的区段。3.7 断面 transection 在调查区域内所设置的进行测量或样品采集的整个剖面。3.8 河流水面宽度 water width of river 在河流断面上水面达到两侧堤岸位置间的直线距离。3.9 生境 habitat 生物的个体、种群或群落生活地域的环境,包括必需的生存条件和其他对生物起作用的生态因素。3.10 河岸带 riparian zones 河流高低水位之间的河床或高水位之上直至河水影响完全消失的地带。4 河流生态调查方案设计 4.1 调查类型 包括业务管理
7、型调查和突发环境事件型调查。4.1.1 业务管理型调查 管理部门负责的以管理范围内河流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为目的的调查类型,服务于河流生态系统状态变化评估、压力问题诊断以及管理措施制定等管理需求。4.1.2 突发环境事件型调查 以突发环境事件对河流生态系统影响评估为目的的调查类型,服务于确定突发环境事件影响范围与程度等应急管理需求。4.2 调查内容 河流生态调查包括基础信息、河流生境和水生生物等 3 种要素,不同调查类型的调查内容见表 1。T/CSES 57 2022 3 表 1 河流生态调查的内容 调查要素 调查内容 业务管理型调查 突发环境事件型调查 基础信息 基础地理信息 选做 必做 现场状
8、况信息 必做 必做 河流生境 河岸类型 必做 必做 水质 必做 必做 底质/沉积物 必做 必做 水文水动力 选做 选做 河岸带状况 选做 选做 水生生物 浮游植物 不可涉水河流必做 不可涉水河流必做 浮游动物 选做 选做 着生藻类 可涉水河流必做 可涉水河流必做 大型底栖动物 必做 必做 鱼类 选做 必做 大型水生植物 选做 选做 4.3 调查样点 4.3.1 业务管理型调查 样点布设应满足以下原则:a)与水功能区或控制单元等管理单元相衔接;b)与现行水质监测断面(国家、省、市、县区)相衔接;c)考虑有代表性或公众关注度较高的河流进行样点布设;d)样点数量在满足地方管理需求基础上尽量少。4.3
9、.2 突发环境事件型调查 样点布设应满足以下原则:a)覆盖受突发环境事件影响河流或河段及未受影响河流或河段;b)覆盖受突发环境事件影响河流下游不同距离;c)样点数量依据突发环境事件程度确定,必要时可加密布设。4.4 调查断面 4.4.1 调查河段 每一调查样点上,选择一段长度为 40 倍水面宽度、不小于 150 m 且不大于 1 km 的河段开展调查。调查河段应不受自然地理因素限制,容易到达且能保证调查人员人身安全。4.4.2 调查断面 不同调查内容的断面设置要求如下:a)河岸类型调查在河段区域内设置 10 个间距相等的断面;T/CSES 57 2022 4 b)水文水动力调查在河段区域内随机
10、设置 3 个断面,要避开回水湾和沉水植物;c)水质调查在河段区域内设置能全面反映水质状况且数量最少的断面(参照 HJ 495);d)底质调查在河段区域内设置 35 个代表性生境(如缓流和急流)断面;e)沉积物理化调查在河段区域内支流汇口、污水或工业废水排放口等位置设置断面;f)河岸带植被调查在河段区域内设置 35 个样方,或 3 条不少于 50 米的样线;g)水生生物调查在不可涉水河流河段区域内设置 3 个代表性断面,兼顾河道中心区和沿岸区;可涉水河流在河段区域内设置 5 个代表性断面,兼顾不同生境类型。h)鱼类调查在河段区域内设置覆盖浅水区、中央深水区、水草丛生区、宽敞水面区等代表性生境的断
11、面。4.5 调查时间与频次 业务管理型调查每年至少 1 次,时间安排在非汛期。突发环境事件型调查在计划执行期内至少 2 次,时间安排不做要求。鱼类、大型水生植物至少开展 1 次调查,其它水生生物调查采样频率全年应不少于 2 次。5 基础信息要素调查 5.1 调查项目 调查项目包括基础地理信息和现场状况信息调查,具体如下:a)基础地理信息调查项目包括经纬度和海拔。b)现场状况信息调查项目包括调查时间、气温、天气状况、风速和光照强度等情况。5.2 调查方法 5.2.1 经纬度和海拔由 GPS 现场测量。5.2.2 调查时间由计时工具获取。5.2.3 天气情况由调查人员观测后记录。5.2.4 气温由
12、温度计测量。5.2.5 风速由数显式热球电风速计测量。5.2.6 光照强度由光照强度测量仪测量。6 生境要素调查 6.1 调查项目 包括河岸类型、水文水动力、水质、底质沉积物和河岸带状况调查,具体如下:a)河岸类型项目包括人工构筑物类型与比例;b)水文水动力调查项目包括河流水面宽度、水深和流速;c)水质调查项目包括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必测项目包括水温、pH、电导率、溶解性总固体、浊度、透明度、盐度、悬浮物、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总氮(溶解态)、总磷(溶解态)、可溶性二氧化硅和叶绿素 a,根据调查区域已掌握的污染类型补充选测项目;d)底质/沉积物调查项
13、目包括底质组成和沉积物理化性质;e)河岸带状况调查项目包括河岸带质量状况和河岸带植被。T/CSES 57 2022 5 6.2 调查方法 6.2.1 河岸类型 记录每一河段河岸带范围内防波堤、河床铺设、石桩等人工构筑物的类型与比例。6.2.2 水文水动力 6.2.2.1 河流水面宽度 河流水面宽度采用卷尺或激光测距仪测量,卷尺适用于可涉水且水面宽度小于 50 m 的河流。6.2.2.2 水深 水深采用超声波测深仪、铅鱼、测深杆或测深锤测量。6.2.2.3 流速 流速采用流速仪法,具体参照 GB 50179 附录 B.3 流速测量。6.2.3 水质 6.2.3.1 现场测量项目 必测项目中水温、
14、pH、电导率、溶解性总固体、盐度和溶解氧现场采用水质分析仪测量。浊度现场采用浊度仪测量。透明度现场采用塞氏圆盘测量。6.2.3.1 实验室测量项目 必测项目中悬浮物、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总氮(溶解态)、总磷(溶解态)、可溶性二氧化硅以及选测项目中涉及实验室测定的项目。样品采集和保存条件参照 HJ 493;可溶性二氧化硅分析方法参照 MT/T 255;叶绿素 a分析方法参照 HJ 897;其它项目分析方法参照 GB 3838。6.2.4 底质/沉积物 6.2.4.1 底质组成 可涉水河流采用底质采集框收集底质样品,不可涉水河流采用彼得逊采泥器收集底质样品,每
15、一断面重复采集 3 次。底质样品经不同孔径筛网获得不同粒径级别样品(表 2)。使用体积法测量不同粒径级别样品的体积,并计算单位面积内的占比。表 2 底质类型分级表 底质类型 粒径大小范围(mm)样品级别 巨砾 Boulder 256 5 中砾 Cobble 64-256 4 卵石 Pebble 16-64 3 砾石 Gravel 2-16 2 沙子 Sand 0.06-2 1 淤泥和黏土 Silt and clay 256mm)%中砾(64-256mm)%卵石(16-64mm)%砾石(2-16mm)%沙子(0.06-2mm)%淤泥/黏土(0.06mm)%沉积物 淤泥 造纸纤维 木屑 贝壳残骸
16、沙 其它 大型水生植物 挺水植物 沉水植物 浮叶植物 漂浮植物 优势种群 比例%着生藻类 附石 附植 附泥 附木 其它 优势种群 比例%水的气味 无 轻微 腥臭 其它 水面油类 浮油 闪光 团状 斑点状 无 其它 T/CSES 57 2022 12 附录B (资料性)河流流量调查 B.1 河流平均流速计算方法 B.1.1 一点法 一点法按照公式(B.1)计算。(B.1)式中:V平均流速,m/s;V0.60.6 倍水深处的流速,m/s。B.1.2 二点法 二点法按照公式(B.2)计算。(B.2)式中:V平均流速,m/s;V0.20.2 倍水深处的流速,m/s;V0.80.8 倍水深处的流速,m/
17、s。B.1.3 三点法 三点法按照公式(B.3)计算。(B.3)式中:V平均流速,m/s;V0.20.2 倍水深处的流速,m/s;V0.60.6 倍水深处的流速,m/s;V0.80.8 倍水深处的流速,m/s。B.1.4 五点法 五点法按照公式(B.4)计算。(B.4)式中:V平均流速,m/s;V0河流表层的流速,m/s;V0.20.2 倍水深处的流速,m/s;V0.60.6 倍水深处的流速,m/s;T/CSES 57 2022 13 V0.80.8 倍水深处的流速,m/s;V1河流底层的流速,m/s。B.2 河流流量调查记录 河流流量调查记录表见表 B.2。表 B.2 河流流量调查记录表 河
18、流名称 调查日期 年 月 日 时 样点编号 河宽(m)设置测量点间隔(m)测量点位数(个)调查人 记录人 选择流速测量方法:一点法 二点法 三点法 五点法 点位编号 V0(m/s)V0.2(m/s)V0.6(m/s)V0.8(m/s)V1(m/s)V(m/s)T/CSES 57 2022 14 T/CSES 57 2022 15 附录C (资料性)河流形态调查调查记录表 河流形态调查记录表见表 C.1。表 C.1 河流形态调查记录表 河流名称 调查日期 年 月 日 时 样点编号 调查人 记录人 河流生境(a75%)河段一 浅滩 深潭 急流 河段二 浅滩 深潭 急流 河段三 浅滩 深潭 急流 河
19、段形态参数 河段一 照片有无 河段长度 m 河段宽度 1.m;2.m;3.m;4.m;5.m 河段湿宽 1.m;2.m;3.m;4.m;5.m 河段二 照片有无 河段长度 m 河段宽度 1.m;2.m;3.m;4.m;5.m 河段湿宽 1.m;2.m;3.m;4.m;5.m 河段三 照片有无 河段长度 m 河段宽度 1.m;2.m;3.m;4.m;5.m 河段湿宽 1.m;2.m;3.m;4.m;5.m 测量方法 估测 测距仪测量 软尺测量 河岸带人工构筑物(每个类型所占百分比分6档:a75%)河段一 堤坝 渡口 防波堤 堰 其它 河段二 堤坝 渡口 防波堤 堰 其它 河段三 堤坝 渡口 防波
20、堤 堰 其它 附近人类干扰 河道内采石采沙 河岸带采石采沙 垃圾堆放处 沙土路/沙土渡口 排水沟(雨水/生活污水/工业排水/农业排水)鱼塘 其它 T/CSES 57 2022 16 附录D (资料性)河岸带踏查记录表 河岸带踏查记录表见表 D.1。表 D.1 河岸带踏查记录表 河流名称 采样日期 年 月 日 时 样点编号 调查人 记录人 河岸带宽度(m)样线长度 样带1 样带2 样带3 左岸*(m)(m)(m)右岸*(m)(m)(m)河岸带植被覆盖度(a75%)左岸 右岸 样带1 样带2 样带3 样带1 样带2 样带3 乔木 乔木 灌木 灌木 草木 草木 河岸带乔灌分布特征(1 零散分布;2
21、均匀分布;3 成簇分布;4 半连续分布;5 连续分布)样带1 样带2 样带3 左岸 右岸 河岸带植被优势种 左岸 右岸 样带1 样带2 样带3 样带1 样带2 样带3 优势物种 优势物种 最高树高*最高树高 最低树高*最低树高 河岸带土地利用类型(1原生林;2人工林;3原生草地;4牧场;5农田;6居民点;7城市;8工业;9旅游区;10道路)河岸带 河岸带周围 样带1 样带2 样带3 样带1 样带2 样带3 左岸 左岸 右岸 右岸 *沿河道由上游向下游方向,确定左右岸;*树高的测量,从着根处开始量至个体的顶点,精确到mm。T/CSES 57 2022 17 附录E (资料性)河岸带植被样方记录表
22、 河岸带植被样方记录表见表 E.1。表 E.1 河岸带植被样方记录表 河流名称 采样日期 年 月 日 时 样地编号 样地面积 经度 纬度 坡度 坡向 海拔(m)河道宽度 河岸基底 凋落物湿重(kg)标志性地物 河岸带植被宽度(m)本侧 对岸 样方群落 优势群落 样品 干扰程度*无干扰 轻微 中度 强度 调查人 记录人 序号 物种名 个体数 高度 覆盖度(%)胸(基)径(cm)生物量 备注 *无干扰:生境没有受到干扰,植被保持原始状态,对生物栖息繁衍无影响;轻微:生境受到一定干扰,植被基本保持原样,对生物栖息繁衍影响不大;中度:生境受到干扰,植被部分消失,但干扰消失后,植被仍可恢复,生物栖息繁衍
23、受到一定程度影响,但仍然可以栖息繁衍;强度:生境受到严重干扰,植被基本消失,生物难以栖息繁衍。T/CSES 57 2022 18 附录F (资料性)水生生物调查基础信息记录表 水生生物调查基础信息记录表见表 F.1。表 F.1 水生生物调查基础信息记录表 河流名称 采样日期 年 月 日 时 样点编号 采样地点 所属流域 调查人 记录人 着生藻类调查情况记录 硬底质样品采集 底质类型:石块(推荐)木质/树皮 泥沙 大型水生植物 其它 取样前底质是否被摇动:是 否 底质深度:15 cm(推荐)其它 cm 栖息地类型:浅滩(推荐)急流 其它 软底质样品采集 底质深度:5 cm(推荐)其它 cm 栖息
24、地类型:深潭(推荐)回水 其它 大型底栖动物调查情况记录 浅滩/急流区样品采集 样品收集人:样品挑拣人:样品挑选时间:采样区表面流速:无流速 低流速 中等流速 快流速 采样区长度:10 m(推荐)其它 m 个体收集数量:200 150 100 50 如果150,原因 采样深度(所选取数个代表性生境样点的取样深度):1.cm;2.cm;3.cm;4.cm;5.cm 边缘/回水区样品采集 样品收集人:样品挑拣人:样品挑选时间:采样区表面流速:无流速 低流速 中等流速 快流速 采样区长度:10 m(推荐)其它 m 个体收集数量:200 150 100 50 如果150,原因 不同生境类型样品比例分布
25、(a90%):回水 树叶 树根 裸露石块 原木 蔓延至堤岸的植物 丝状藻类 大型水生植物 苔藓 淤泥 其它 鱼类调查情况记录 鱼类样品采集 是 否 没有采集的原因 采样方法:采集工具数量:采集时长:T/CSES 57 2022 19 表 F.1 水生生物调查基础信息记录表(续)样品收集清单(调查结束时完成):浮游植物 (定性 定量)着生藻类 (定性 定量)浮游动物 (定性 定量)大型底栖动物 鱼类 T/CSES 57 2022 20 附录G (资料性)大型底栖动物采样点调查记录表 大型底栖动物采样点调查记录表见表 G.1。表 G.1 大型底栖动物采样点调查记录表*河流名称:采样时间 年 月 日
26、 样点编号 经度 纬度 海拔(m)气温()水温()pH 溶解氧(mg/L)电导率(S/cm)总溶解颗粒物(mg/L)透明度(m)盐度(PSU)浊度(NTU)颜色 气味 沉积物(泥-沙-石)调查人 记录人 采样工具 该样点重复样编号*1 2 3 4 5 距左岸距离(m)水深(cm)流速(m/s)底质组成 256 mm 64-256 mm 16-64 mm 2-16 mm 0.06-2 mm 0.06 mm 合计 样点描述(对样点周围的自然环境,生境特征,可能存在的人为点源、面源污染源进行描述)样点图形*每个采样点填一张表;*重复样是指该样点不同生境类型所采集的样品。T/CSES 57 2022
27、21 附录H (资料性)着生藻类调查记录表 着生藻类调查记录表见表 H.1。表 H.1 着生藻类调查记录表 河流名称 采样时间 年 月 日 时 样点编号 经度 纬度 海拔(m)调查人 记录人 天气状况 分 布 特 征 附着基质类型的百分比(%)泥沙 瓦砾石块 岩床 小型木本残片 大型木本残片 植物/根 树冠遮盖 其它 河流生境类型的百分比(%)浅滩 深潭 急流 样 品 采 集 采集工具 吸吮工具 夹具 刮具 其它 采集方式 涉水 岸边 船上 其它 采样方法 天然基质法(复合栖息地采样法 单一栖息地采样法 人工基质法 如果采用天然基质法-复合栖息地采样法,每种栖息地采集样本数量:泥沙 瓦砾石块
28、岩床 小型木本残片 大型木本残片 植物/根 树冠遮盖 其它 如果采用天然基质法-单一栖息地采样法或人工基质法,采样面积为:cm2 备 注 T/CSES 57 2022 22 附录I (资料性)大型水生植物调查记录表 大型水生植物调查记录表见表 I.1。表 I.1 大型水生植物调查记录表 河流名称 采样时间 年 月 日 时 样地编号 经度 纬度 海拔(m)水体类型 样地面积 照片序号 底质类型*干扰程度 无干扰 轻微 中度 强度 调查人 记录人 植被类群数量百分比(a75%)断面A 断面B 断面C 断面A 断面B 断面C 挺水植物 沉水植物 浮叶植物 漂浮植物 植被类别覆盖度百分比(a75%)断
29、面A 断面B 断面C 断面A 断面B 断面C 挺水植物 沉水植物 浮叶植物 漂浮植物 序号 样点编号 物种 株数 株高 备注 1 2 3 4 5 采样点描述 *底质类型分为淤泥、泥沙、细沙、粘土、粗砂等 T/CSES 57 2022 23 附录J (资料性)河流栖息地环境质量调查记录表 可涉水河流栖息地环境质量调查记录表见表 J.1,不可涉水河流栖息地环境质量调查记录表见表 J.2。表 J.1 可涉水河流栖息地环境质量调查记录表 时间:年 月 日 采样点位 经度 纬度 海拔(m)评价指标 评价内容 分值 1 底质(20 分)A75%以上是碎石、鹅卵石、大石,余为细沙等沉积物(1620分)B50
30、%75%是碎石、鹅卵石、大石,余为细沙等沉积物(1115分)C25%50%是碎石、鹅卵石、大石,余为细沙等沉积物(610分)D碎石、鹅卵石、大石少于25%,余为细沙等沉积物(15分)2 栖境复杂性(20 分)A有大型水生植物,枯枝落叶,倒木、倒凹堤岸和巨石等小栖境(1620分)B有大型水生植物,枯枝落叶,和倒凹堤岸等小栖境(1115分)C以1种或2种小栖境为主(610分)D以1种小栖境为主,底质多以淤泥或细沙为主(15分)3 速度和深度结合(20 分)A慢-深、慢-浅、快-深和快-浅4种类型都出现,且近乎是平均分布(1620分)B只有3种情况出现(如果是快-浅没有出现,分值比缺少其他的情况分值
31、低)(1115分)C只有2种情况出现(如果快-浅和慢-浅没有出现,分值低)(610分)D只有1种类型出现(15分)4 堤岸稳定性(20 分)A堤岸很稳定,无侵蚀痕迹,小于5%的堤岸受到了损害(1620分)B比较稳定,偶发的小侵蚀地区己恢复好,观察范围内(100m)有530%的面积出现了侵蚀现象(1115分)C观察范围内3060%的面积发生了侵蚀,且有可能会在洪水期间发生大的隐患(610分)D观察范围内60%以上的堤岸发生了侵蚀(15分)5 河道变化(20 分)A渠道化没有出现或很少出现,河道维持正常模式(1620分)B 渠道化出现较少,通常在桥墩周围处出现渠道化,对水生生物影响较小(1115分
32、)C 渠道化比较广泛,在两岸有筑堤或桥梁支柱出现,对水生生物有一定影响(610分)D河岸由铁丝和水泥固定,对水生生物的影响很严重,使其生活环境完全改变(15分)T/CSES 57 2022 24 表 J.1 可涉水河流栖息地环境质量调查记录表(续)6 河水水量状况(20 分)A水量较大,河水淹没到河岸两测,或由极少量的河道暴露(1620分)B水量比较大,河水淹没75%左右的河道(1115分)C水量一般,河水淹没25%75%的河道(610分)D水量很小,河道干涸(15分)7 植被多样性(20 分)A河岸两侧植被种类很多,面积大,堤岸植被覆盖50%以上(1620分)B河岸两侧植被种类比较多,面积一
33、般,堤岸植被覆盖25%50%(1115分)C河岸两侧植被种类比较少,面积较小,堤岸植被覆盖25%以下(610分)D河岸两侧几乎没有任何植被,堤岸无植被覆盖(15分)8 水质状况(20 分)A很清澈,无任何异味,河水静置后无沉淀物质(1620分)B比较清澈,或有少量的异味,河水静置后有少量的沉淀物质(1115分)C比较浑浊,或有异味,河水静置后有沉淀物质(610分)D很浑浊,或有大量的刺激性气体溢出,河水静置后沉淀物很多(15分)9 人类活动(20 分)A无人类活动干扰或少有人类活动(1620分)B人类干扰较小,有少量的步行者或自行车通过(1115分)C人类干扰较大,并有少量的机动车通过(610
34、分)D人类干扰很大,交通要道必经之路,经常有机动车通过(15分)10 河岸土地利用类型(20 分)A河岸两侧无耕作土壤,保持原生态,森林、沼泽、灌木、草地等(1620分)B河岸一侧无耕作土壤,另一侧为耕作土壤(1115分)C河岸两侧耕作土壤,需要施加化肥和农药(610分)D河岸两侧为耕作废弃的裸露的风化土壤层,营养物质很少(15分)总分值 T/CSES 57 2022 25 表 J.2 不可涉水河流栖息地环境质量调查记录表 时间:年 月 日 采样点位 经度 纬度 海拔(m)评价指标 评价内容 分值 1 底质(20 分)A50%以上是碎石、鹅卵石、大石或大型水生植物,余为细沙等沉积物(1620分
35、)B25%50%是碎石、鹅卵石、大石或大型水生植物,余为细沙等沉积物(1115分)C25%以下是碎石、鹅卵石、大石或大型水生植物,余为细沙等沉积物(610分)D主要为淤泥、粘土、有机碎屑等沉积物或人造材料(如建筑材料、金属、塑料、玻璃等)(15分)2 河道蜿蜒度(20 分)A评价河段范围内河道弯曲系数大于1.5(1620分)B评价河段范围内河道弯曲系数在1.31.5(1115分)C平直河流,评价河段范围内河道弯曲系数在 1.11.3(610分)D平直河流,评价河段范围内河道弯曲系数小于1.1(15分)3 速度和深度结合(20 分)A慢-深、慢-浅、快-深和快-浅4种类型都出现,且近乎是平均分布
36、(1620分)B只有3种情况出现(如果是快-浅没有出现,分值比缺少其他的情况分值低)(1115分)C只有2种情况出现(如果快-浅和慢-浅没有出现,分值低)(610分)D只有1种类型出现(15分)4 堤岸稳定性(20 分)A堤岸很稳定,无侵蚀痕迹,小于5%的堤岸受到了损害(1620分)B比较稳定,偶发的小侵蚀地区己恢复好,观察范围内(100m)有530%的面积出现了侵蚀现象(1115分)C观察范围内3060%的面积发生了侵蚀,且有可能会在洪水期间发生大的隐患(610分)D观察范围内60%以上的堤岸发生了侵蚀(15分)5 河道变化(20 分)A自然土质坡岸,台式或直立式护岸没有或很少,河道维持正常
37、模式(1620分)B自然或斜坡式生态护岸为主,台阶式或直立式护岸较少,小于30%(1115分)C台阶式护岸或直立式护岸较广泛,介于3060%(610分)D渠道化广泛,台阶式护岸或直立式护岸为主,大于 60%(15分)T/CSES 57 2022 26 表 J.2 不可涉水河流栖息地环境质量调查记录表(续)6 河水水量状况(20 分)A水量较大,河水淹没到河岸两测,或由极少量的河道暴露(1620分)B水量比较大,河水淹没75%左右的河道(1115分)C水量一般,河水淹没25%75%的河道(610分)D水量很小,河道干涸(15分)7 植被多样性(20 分)A河岸带(50m)植被覆盖50%以上(16
38、20分)B河岸带植被覆盖25%50%(1115分)C河岸带植被覆盖少于25%(610分)D河岸周围几乎没有任何植被(15分)8 水质状况(20 分)A很清澈,无任何异味,河水静置后无沉淀物质(1620分)B比较清澈,或有少量的异味,河水静置后有少量的沉淀物质(1115分)C比较浑浊,或有异味,河水静置后有沉淀物质(610分)D很浑浊,或有大量的刺激性气体溢出,河水静置后沉淀物很多(15分)9 人类活动(20 分)A无人类活动干扰(闸坝、采砂等)或少有人类活动(1620分)B人类干扰较小(少量采砂、小型桥梁等)(1115分)C人类干扰较大(闸坝、大规模采砂、桥梁、港口、河道的裁弯取直等其一改变河
39、流自然状况的人工活动)(610分)D人类干扰很大(闸坝、大规模采砂、河道疏浚、河床完全硬化、桥梁、港口、河道的裁弯取直等2项以上改变河流自然状况的人工活动)(15分)10 河岸土地利用类型(20 分)A河岸两侧无耕作土壤,保持原生态,森林、沼泽、灌木、草地等(1620分)B河岸一侧无耕作土壤,另一侧为耕作土壤,或小城镇(1115分)C河岸两侧耕作土壤,需要施加化肥和农药,或者大城市(610分)D评价范围内河岸两侧为耕作废弃的裸露的风化土壤层(15分)总分值 T/CSES 57 2022 27 参考文献 1 胡鸿钧,魏印心.中国淡水藻类系统、分类及生态.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2 Kramm
40、er K.,Lange-Bertalot H.欧洲硅藻鉴定系统.刘威,朱远生,黄迎艳译.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2.3 朱蕙忠,陈嘉佑.中国西藏硅藻.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4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甲壳动物研究组.中国动物志 节肢动物门 甲壳纲 淡水桡足类.北京:科学出版社,1979.5 蒋燮治,堵南山.中国动物志 节肢动物门 甲壳纲 淡水枝角类.北京:科学出版社,1979.6 王家辑.中国淡水轮虫志.北京:科学出版社,1961.7 国家环保局.水生生物监测手册.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3.8 Tachet H,Richoux P,Bournaud M,et al.淡水无脊椎动物系
41、统分类、生物及生态学.刘威,王旭涛,黄少峰译.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5.9 杨潼.中国动物志 环节动物门 蛭纲.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10 戴爱云.中国动物志 无脊椎动物 第十七卷 软甲纲 十足目 束腹蟹科 溪蟹科.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11 梁象秋.中国动物志 无脊椎动物 第三十六卷 甲壳动物亚门 十足目 匙指虾科.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12 任先秋.中国动物志 无脊椎动物 第四十三卷 甲壳动物亚门 端足目 钩虾亚目.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13 李新正.中国动物志 无脊椎动物 第四十四卷 甲壳动物亚门 十足目 长臂虾总科.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4 宋
42、大祥,冯钟琪.蚂蟥.北京:科学出版社,1978.15 王洪铸.中国小蚓类研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6 蔡如星.浙江动物志 软体动物.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17 王俊才,王新华.中国北方摇蚊幼虫.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11.18 周长发.中国大陆蜉蝣目分类研究.博士论文:南开大学,2002.19 李思忠,王惠民.中国动物志 硬骨鱼纲 鲽形目.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20 陈宜瑜.中国动物志 硬骨鱼纲 鲤形目 中卷.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21 乐佩琦.中国动物志 硬骨鱼纲 鲤形目 下卷.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22 褚新洛,郑葆珊,戴定远.中国动物志
43、硬骨鱼纲 鲇形目.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23 刘静.中国动物志 硬骨鱼纲 鲈形目(四).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24 伍汉霖,钟俊生.中国动物志 硬骨鱼纲 鲈形目(五)虾虎鱼亚目.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25 李思忠,张春光.中国动物志硬骨鱼纲银汉鱼目 鳉形目 颌针鱼目 蛇鳚目 鳕形目.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26 张春光.中国动物志 硬骨鱼纲 鳗鲡目 背棘鱼目.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27 苏锦祥,李春生.中国动物志 硬骨鱼纲 鲀形目 海蛾鱼目 喉盘鱼目 鮟鱇目.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28 金鑫波.中国动物志 硬骨鱼纲 鲉形目.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29 张
44、世义.中国动物志 硬骨鱼纲 鲟形目 海鲢目 鲱形目 鼠鱚目.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30 朱元鼎,孟庆闻.中国动物志 圆口纲 软骨鱼纲.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31 赵家荣,刘艳玲.水生植物图鉴.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32 Flotemersch JE,Stribling JB,Paul MJ.Concepts and approaches for the bioassessment of non-wadeable streams and rivers.U.S.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Cincinnati Ohio,2006.33
45、Cummins KW.An evaluation of some techniques for the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of benthic samples with special emphasis on lotic waters.The American Midland Naturalist,1962,67(2):477-504.34 Martin G,Reinder T,Simon S,et al.欧洲生态和生物监测方法及黄河实践.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编译.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16.T/CSES 57 2022 28 35 Barbour MT,Gerritsen J,Snyder BD,et al.Rapid bioassessment protocols for use in wadeable streams and rivers:periphyton,benthic macroinvertebrates,and fish.U.S.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Office of Water,Washington,D.C.,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