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园区零碳成熟度等级评价指南(T-BAEE 014—2023).pdf

上传人:wo****o 文档编号:89701280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520.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业园区零碳成熟度等级评价指南(T-BAEE 014—2023).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产业园区零碳成熟度等级评价指南(T-BAEE 014—2023).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产业园区零碳成熟度等级评价指南(T-BAEE 014—2023).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业园区零碳成熟度等级评价指南(T-BAEE 014—2023).pdf(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ICS 13.020.01 CCS BAEEZ04 北 京 节 能 环 保 促 进 会 团 体 标 准 T/BAEE 0142023 产业园区零碳成熟度等级评价指南 Guidelines for evaluation of zero-carbon maturity levels of industrial parks 2023-03-01 发布 2023-04-01 实施 北京节能环保促进会 发 布 T/BAEE 0142023 I 目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评价原则.1 5 基本要求.1 6 评价内容与等级.2 评价指标体系.2 基础指标

2、.2 附加指标.4 成熟度等级.4 7 评价程序.4 评价启动.4 评价实施.5 评价后工作.5 附录A (资料性)产业园区零碳成熟度等级评价表.6 T/BAEE 0142023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北京节能环保促进会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北京节能环保促进会、北京经济开发区零碳产业创新协会、联合赤道环境评价有限公司、中芯北方集成电路制造(北京)有限公司、北京中认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北京万德福兰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市智能

3、交通协会、北京商道纵横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标准化协会、北京市绿色产业发展促进会。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焦跃、赵翠、张司棋、阮琼、南楠、杨爱民、陆安亮、多紫东、刘笑、焦书萌、李玢余、李明星、陈瑾、陈超、马锋、陈蕾、李洋、刘扬、韩兵兵、周金、阳平、冯铁成、于泉、曹原、左菁颖、罗桂平、肖艳娟、耿玥、史新华、董勤杨。T/BAEE 0142023 1 产业园区零碳成熟度等级评价指南 1 范围 本文件给出了对产业园区零碳成熟度等级评价的评价原则、基本要求、评价内容与等级、评价程序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指导第三方机构对产业园区零碳成熟度等级进行评价,也可用于产业园区进行自我评价。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

4、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50378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T 50878 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产业园区 industrial park 各级政府为整合经济、高新技术资源或实验示范而划定的功能区,在一定空间范围内进行科学整合,优化功能布局,以适应产业升级和市场竞争需要的产业聚集区。注:产业园区包括工业产业园区和非工业产业园区。零碳 zero-carbon产业园区(3.1)通过碳减排和碳抵消

5、行为实现温室气体排放接近于零的水平。零碳成熟度 zero-carbon maturity产业园区(3.1)在实现零碳(3.2)方面达到的程度。4 评价原则 产业园区零碳成熟度等级评价宜遵循以下原则:公正性。基于真实数据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客观、公平、公正;全面性。评价指标数据的获取宜全面、有效,充分体现产业园区的整体情况;持续性。评价机构宜对产业园区零碳成熟度等级结果进行持续监视,不断促进产业园区提升零碳成熟度。5 基本要求 产业园区经营主体为独立法人,并持续经营 3 年以上。产业园区近 3 年内未发生重大污染事故或重大生态破坏事件,营业场所、附属设施符合国家相关土地政策,无违法用地及违法建设情

6、况。产业园区开展碳减排行动 1 年以上,完成国家或地方政府下达的节能降碳指标,碳排放强度实现逐年持续下降。T/BAEE 0142023 2 6 评价内容与等级 评价指标体系 6.1.1 产业园区零碳成熟度等级评价的指标体系分为基础指标和附加指标,具体见表 1。6.1.2 基础指标包括碳排放水平、建筑、交通、能源、管理 5 个一级指标和 12 个二级指标,总分为100 分。6.1.3 附加指标包括能源、资源 2 个一级指标和 5 个二级指标,总分为 20 分。表1 产业园区零碳成熟度等级评价指标体系 序号序号 指标类型指标类型 一级指标一级指标 分值分值 二级指标二级指标 分项分值分项分值 评价

7、方式评价方式 1 基础指标 碳排放水平 60 单位工业增加值碳排放量降低率*40 定量 2 产品单位产量增加值碳排放量降低率*定量 3 单位建筑面积碳排放量降低率*定量 4 自主开发碳减排量占比 10 定量 5 外购碳减排量占比 10 定量 6 建筑 10 绿色建筑等级 10 定性 7 交通 10 绿色交通工具配备率 5 定量 8 新能源设施配备率 5 定量 9 能源 10 本地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使用率 5 定量 10 外购绿证占比 5 定量 11 管理 10 碳排放核算企业占比 5 定量 12 碳排放核查方式 5 定性 13 附加指标 能源 10 节电器具使用率 5 定量 14 余能回收利用

8、率 5 定量 15 资源 10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5 定量 16 非传统水源利用率*定量 17 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率 5 定量 注1:标*的指标可根据园区类型自选其中一项评价指标进行评价。注2:基础指标得分超过70分时,附加指标得分才可计入总评分结果。基础指标 6.2.1 碳排放水平 6.2.1.1 单位工业增加值碳排放量降低率 6.2.1.1.1 单位工业增加值碳排放量降低率主要应用于工业产业园区。6.2.1.1.2 单位工业增加值碳排放量降低率采用产业园区申请年度与上一年度单位工业增加值碳排放量的降低比例进行计算。6.2.1.2 产品单位产量增加值碳排放量降低率 6.2.1.2.1 产品单

9、位产量增加值碳排放量降低率主要应用于生产型产业园区。6.2.1.2.2 产品单位产量增加值碳排放量降低率采用产业园区申请年度与上一年度单位生产产品碳排放量的降低比例进行计算。6.2.1.3 单位建筑面积碳排放量降低率 6.2.1.3.1 单位建筑面积碳排放量降低率主要应用于非工业产业园区的公共建筑。注:公共建筑包括但不限于办公建筑、商业建筑、科教文卫建筑等。6.2.1.3.2 单位建筑面积碳排放量降低率采用产业园区申请年度与上一年度单位建筑面积碳排放量的降低比例进行计算。6.2.1.4 自主开发碳减排量占比 T/BAEE 0142023 3 6.2.1.4.1 自主开发碳减排项目是产业园区自主

10、开发的用于自我抵消的碳减排量项目,既包括产业园区边界范围内自主开发的太阳能、风能、地热等新能源建设项目,也包括产业园区边界范围外产生的经核证的碳减排项目。6.2.1.4.2 自主开发碳减排量占比采用产业园区自主开发碳减排量占园区碳排放总量的比例进行计算。6.2.1.5 外购碳减排量占比 6.2.1.5.1 外购碳减排量是产业园区外购用于自我抵消的碳减排量,包括但不限于采购国家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产生的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政府批准、备案或认可的碳普惠项目减排量,政府核证节能项目碳减排量及国际核证减排量(CER)等外部碳汇量等。6.2.1.5.2 外购碳减排量占比采用产业园区外购碳减排

11、量占园区碳排放总量的比例进行计算。6.2.2 建筑 6.2.2.1 绿色建筑等级 6.2.2.1.1 产业园区范围内的公共建筑和工业建筑宜分别通过 GB/T 50378 和 GB/T 50878 认证后获得绿色建筑评定等级,包括基本级、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6.2.2.1.2 绿色建筑等级采用各等级建筑数量占比与分值折算率乘积之和乘以该项总分值进行计算,建筑等级计算的分值折算率分别为 0%(未评级)、20%(基本级)、50%(一星级)、80%(二星级)、100%(三星级)。示例:产业园区内共有 10 个建筑,其中未评级 1 个、基本级 1 个、一星级 3 个、二星级 3 个、三星级 2 个,

12、则绿色建筑等级得分=(1*0%+1*20%+3*50%+3*80%+2*100%)/10*该项总分值。6.2.3 交通 6.2.3.1 绿色交通工具配备率 6.2.3.1.1 产业园区宜配置新能源公共交通车辆、新能源环卫车辆、新能源物流运输车辆、共享单车等绿色交通工具,鼓励产业园区内人员绿色出行。6.2.3.1.2 绿色交通工具配备率采用产业园区内自主运营的绿色交通工具数量占产业园区自主运营的所有交通工具数量的比例进行计算。6.2.3.2 新能源设施配备率 6.2.3.2.1 产业园区宜配置为新能源交通工具补充、替换能源的新能源设施。6.2.3.2.2 新能源设施配备率采用产业园区内新能源设施

13、占比进行计算。6.2.4 能源 6.2.4.1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使用率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使用率采用产业园区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消费量占年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进行计算。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包括但不限于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风能、氢能等。6.2.4.2 外购绿证占比 6.2.4.2.1 外购绿证是指通过购买绿色电力证书履行参与绿色发展社会责任的行为。注:绿色电力证书是国家对发电企业每兆瓦时非水可再生能源上网电量颁发的具有独特标识代码的电子证书,是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的确认和属性证明以及消费绿色电力的唯一凭证。6.2.4.2.2 外购绿证占比采用产业园区年外购绿证电量占年用电总量的比例进行计

14、算。6.2.5 管理 6.2.5.1 碳排放核算企业占比 产业园区宜推动企业开展温室气体碳排放核算:T/BAEE 0142023 4 开展温室气体碳排放核算的企业数占比大于 30%,且规模以上企业数占比大于 50%,得 2分;开展温室气体碳排放核算的企业数占比大于 60%,且规模以上企业数占比大于 80%,得 5分。注:单个企业为经营主体的产业园区可按碳排放核算企业占比100%计算。6.2.5.2 碳排放核查方式 产业园区宜对园区内企业温室气体碳排放开展自我核查或组织第三方机构核查:开展自我核查的,得 2 分;组织第三方机构核查的,得 5 分。附加指标 6.3.1 能源 6.3.1.1 节电器

15、具使用率 节电器具使用率采用产业园区年节电器具使用数量占年用电器具总量的比例进行计算。注1:用电器具包括但不限于电冰箱、空调、洗衣机、电视机、节能灯、电热水器等。注2:节电器具应满足中国能效等级2级及以上。6.3.1.2 余能回收利用率 余能回收利用率采用产业园区年回收利用的余热、余冷、余压资源量占年余能可回收量的比例进行计算。6.3.2 资源 6.3.2.1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主要应用于工业产业园区,采用产业园区年工业重复用水量占年工业用水总量的比例进行计算。6.3.2.2 非传统水源利用率 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主要应用于非工业产业园区,采用产业园区年非传统水源用水量占年用水

16、总量的比例进行计算。6.3.2.3 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率 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率采用产业园区年实现分类收集的生活垃圾重量占年生活垃圾产生总量的比例进行计算。成熟度等级 评价人员依据产业园区总评分结果,对照表2确定产业园区所达到的零碳成熟度等级。表2 产业园区零碳成熟度等级 成熟度等级 F级 C级 B级 A级 S级 评价得分 0-2930-5960-8586-100101-120总体特征 不合格 初期建设 有效发展 成效卓越 示范领先 7 评价程序 评价启动 7.1.1 产业园区按照附录 A 进行自评,根据自评结果提交申请表及证明材料,准备现场评审材料。T/BAEE 0142023 5 7.1.2 评

17、价机构自行制定评价办法,成立产业园区零碳成熟度等级评价组,确定评价组组长和人员分工。7.1.3 评价组编制评价工作计划,确定配合部门和实施计划。7.1.4 评价工作计划包括评价目的、评价准则、评价范围、评价日程安排等。评价实施 7.2.1 文件评审 评价组宜对产业园区提供的申请表及自评结果进行材料初审,确定其是否满足第5章的要求,并识别出现场评审需重点关注的方面。7.2.2 现场评审 现场评审包括:召开首次会:双方参会人员介绍,确定评审计划等事宜;产业园区负责人介绍基本情况及相关零碳建设或改造成果;查阅申报材料:申报材料应包括产业园区的基本情况介绍、产业园区零碳建设文件、与碳排放相关的数据统计

18、信息及相关证明材料;沟通与现场考察:访谈相关人员,现场考察相关建筑设施,收集与零碳实施相关的信息;总结讨论:按照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根据评分结果确定产业园区零碳成熟度等级,编制评价报告;召开末次会:评价组与申报单位负责人沟通评审发现、确认评价结论、提出改进措施。评价后工作 7.3.1 评价组应在评价完成之后将评价记录提交至评价机构整理存档,评价记录包括但不限于:评价工作计划;评审会议材料,包括会议照片、签字表等;评价报告。7.3.2 评价机构应在收到评价报告后 30 个工作日内向社会公示评价结果信息,并制作产业园区零碳成熟度等级证书。7.3.3 评价有效期为三年,产业园区需在到期前三个月内

19、申请复评,重新核定零碳成熟度等级,以持续监视零碳成熟度情况。7.3.4 产业园区零碳成熟度等级证书有效期间,若发现产业园区不再符合第 5 章要求的,立即取消等级和证书有效性。7.3.5 被取消零碳成熟度等级的产业园区,取消等级资格之日起满 1 年后可重新申请评价。T/BAEE 0142023 6 附录A(资料性)产业园区零碳成熟度等级评价表 A.1 产业园区和评价组专家宜参照表 A.1 进行自评分和评价。表A.1 产业园区零碳成熟度等级评价表 基本要求基本要求 产业园区经营主体为独立法人,并持续经营产业园区经营主体为独立法人,并持续经营 3 3 年以上。年以上。是否产业园区近产业园区近 3 3

20、 年内未发生重大污染事故或重大生态破坏事件,营业场所、附属设施符合国家相关土地政年内未发生重大污染事故或重大生态破坏事件,营业场所、附属设施符合国家相关土地政策,无违法用地及违法建设情况。策,无违法用地及违法建设情况。是否产业园区开展碳减排行动产业园区开展碳减排行动 1 1 年以上,完成国家或地方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指标,碳排放强度实现逐年持续年以上,完成国家或地方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指标,碳排放强度实现逐年持续下降。下降。是否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 序序号号 指指标标类类型型 一级指标一级指标 分分值值 二级指标二级指标 分项分项分值分值 评价方式评价方式 评分细则评分细则 得得分分 得分说明

21、得分说明 分值折算率分值折算率 30%30%70%70%100%100%1 基础指标 碳排放水平 60 单位工业增加值碳排放量降低率*40 定量 3%7%10%2 产品单位产量增加值碳排放量降低率*定量 3%7%10%3 单位建筑面积碳排放量降低率*定量 1%3%5%4 自主开发碳减排量占比 10 定量 3%7%10%5 外购碳减排量占比 10 定量 1%3%5%6 建筑 10 绿色建筑等级 10 定性 未评级0%基本级20%一星级50%二星级80%三星级100%个个个个个7 交通 10 绿色交通工具配备率 5 定量 50%80%100%8 新能源设施配备率 5 定量 10%20%30%9 能

22、源 10 本地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使用率 5 定量 15%20%25%10 外购绿证占比 5 定量 1%3%5%T/BAEE 0142023 7 表 A.1(续)序序号号 指指标标类类型型 一级指标一级指标 分分值值 二级指标二级指标 分项分项分值分值 评价方式评价方式 评分细则评分细则 得得分分 得分说明得分说明 分值折算率分值折算率 30%30%70%70%100%100%11 管理 10 碳排放核算企业占比 5 定量 开展温室气体碳排放核算的企业数占比大于30%,且规模以上企业数占比大于 50%,得 2 分;开展温室气体碳排放核算的企业数占比大于60%,且规模以上企业数占比大于 80%,得 5 分。12 碳排放核查方式 5 定量 开展自我核查的,得 2 分;组织第三方机构核查的,得 5 分。13 附加指标 能源 10 节电器具使用率 5 定量 80%90%100%14 余能回收利用率 5 定量 3%5%10%15 资源 10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5 定量 92%94%100%16 非传统水源利用率*定量 30%50%70%17 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率 5 定量 90%95%100%成熟度等级成熟度等级 总分总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行业标准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