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社区治理工作情况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乡社区治理工作情况报告.doc(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城乡社区治理工作情况报告按照省委组织部、省关于组织开展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等有关工作调研的通知要求,现就区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等工作情况汇报如下。一、社区服务型组织建设(一)经验做法1、抓基础,创新基层组织设置。按照合理配置资源、便于管理和方便群众的原则,打破隶属界限,结合实际工作需要,灵活科学设置组织。一是按片区设置组织。根据片区、楼栋划分和员分布情况设置支部、小组,形成社区小网格内片区型组织网络。二是按产业设置组织。根据“地域相邻、行业相近”的原则把组织建在产业链、行业协会及商务楼宇上,形成新经济、新社会组织产业型组织网络。三是按功能设置组织。根据社区员爱好特点、专业特长等,建立社区志
2、愿者服务队、文体活动宣传队、夕阳红支部等,形成功能型组织网络,在全区形成了“布局合理、覆盖广泛、灵活多样、功能明晰”的组织网络体系,为基层组织作用发挥奠定坚实基础。例如,社区在社区志愿者服务队建立了支部,实现了组织的合理设置,促进了支部作用的发挥。2、抓创新,丰富为民服务载体。积极探索“建设”工作机制,把服务群众作为建互联互通的切入点,按照出精品、创品牌、显特色、上台阶的总体思路,围绕社区组织建设、员队伍建设、服务载体创新、服务功能提升等重点工作,我们提出了“一社区一品牌”的创建目标,并采取年初定项目、年中抓管理、年底严考核的方式,对基层服务型组织建设实施“项目化”管理,相继打造出等数十个建特
3、色品牌,深受居民群众的普遍认可和好评。3、抓保障,强化基层制度建设。通过夯实制度、思想、组织“三个基础”,建立了督促考评、责任追究、群众监督“三项机制”,注重发挥社区组织领导核心作用与实行居民自治、扩大基层民主与提高议事能力、大力推广与创新完善“三个结合”,在城市社区推行了“一征三议两公开”工作法,使民主自治机制更加完善、决策更加科学、社区更加和谐、群众更加满意。今年以来,先后解决公益性、社会性重大事项余件,涉及金额余万元。通过“一征三议两公开”工作法的推行,把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要求贯穿到组织工作的各个环节,推动了的领导与群众自治的有机统一,领导下的社区民主自治机制更加完善。例如,
4、社区内停车难、乱停车的问题,居民意见较大,社区组织把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纳入“一征三议两公开”工作法程序,在不影响居民生活的前提下,对小区空地进行改造,有效解决了停车难、乱停车的问题,用新办法解决了老问题,居民群众十分满意,社区群众对组织的信任度明显提升。(二)存在问题1、发挥“引擎”作用不够突出。虽然绝大多数社区组织发挥作用比较好,但也存在少数村改居社区组织习惯于用老思想、老办法办事,与新时期建工作和员对组织的要求有差距,缺乏创新精神,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需进一步提升。2、发挥“引领”作用不够积极。村改居社区员年龄偏大、学历偏低,有劳动技能、懂经营、会管理、能带领一方群众致富的基层组织和员带头人还
5、比较少,组织的引领作用发挥还不够明显。3、发挥“融合”作用不够主动。部分基层组织开展社区事务性工作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结合得不够紧密,融合度不够高,少数基层组织找不到以建促服务的抓手,把抓社区建设与基层建工作相分离,就社会事务抓社会事务,就建抓建,导致资源整合难,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发挥得不够充分。(三)下步对策1、多措并举,加强社区干部队伍建设。加大工作力量向社区下沉力度,机关干部、街道办事处干部向社区派送锻炼,明确工作任务,规定工作时间;逐步探索建立社区工作者公开招考制度,明确招录标准,将年轻优秀人员选拔到社区“两委”班子,充实社区工作力量;加大教育培训力度,重点采取集中辅导、案例分析、讨论交流
6、、典型宣传等形式,举办各级各类城市基层建工作和社区治理专题培训班、研讨班和基层建工作论坛,提升街道社区干部建工作能力和依法办事、执行政策、服务居民的能力。2、整合资源,完善社区建经费保障。加大财政保障力度,把建经费、工作运转经费、服务群众专项经费、社区工作人员报酬纳入区级财政预算,并建立正常增长机制,形成以财政投入为主、费适当补贴、共驻共建单位支持等渠道为补充的经费投入保障机制,进一步改善办公活动场所,提高基层干部保障水平,实现基层建工作经费保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多元化。3、探索创新,提升社区建工作实效。建立健全以社区组织为核心、以社区自治组织为主体、以社区社会组织为补充、驻区单位密切配合、社
7、区居民广泛参与的社区治理结构。建立区、街道、社区“三级管理”工作平台,制定实施规划和具体方案,将社会公益性的工作尽量交由专业社会组织,减轻社区工作压力,增强社区工作实效。二、提升基层建引领社区治理水平2021年,区入选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以此为契机,并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积极构建以基层建为引领,以建、公共服务、“三社联动”和志愿者服务“四位一体”信息化平台为支撑的社区服务体系,有效提升了社区治理和公共服务水平。(一)以基层为引领,凝聚社区建设核心动力。一是突出示范带动。按照“建点连线成片、形成区(带)”的工作思路,以创建社区、“两新”组织、机关、学校等不同类型建示范点为依托,着力打
8、造牡丹广场中部建示范区、武汉路建示范带和万达商圈群服务中心,着力构建“一区一带一圈”建示范格局。二是推动力量下沉。组织引导全区员干部走近群众,全区个单位、多名在职机关员进社区、开展“零距离”志愿服务,通过“微心愿”认领、菜单预约、结对联系等服务模式,上门为群众服务,先后开展各类活动多次,认领社区志愿服务岗位多个,有效改变了社区治理中社区唱“独角戏”的被动局面。三是叫响服务品牌。按照“一办一品牌、一社一特色”的要求,在全区个办事处个社区,着力打造了一批群众认可、特色鲜明的服务品牌。先后涌现出了等基层建特色服务品牌。四是实现互促双赢。为夯实基层基础、盘活服务资源,区在全区个社区成立了“大委”,参与
9、共驻共建单位组织个,明确承诺共建事项件,共享场地、物资等个(处);建立三级便民服务大厅,健全基层便民服务机制,今年以来,各社区共受理服务事项项,办结项,群众满意率达%,群众满意率显著提升。(二)以“平台信息化”为支撑,提高服务精准便捷水平。一是高标准建设信息服务平台。投资万元,高标准建设了“四位一体”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信息系统,通过数字化统计、分析组织活动情况和员个人工作、生活情况;“三社联动”信息系统,同步录入社会组织和服务机构信息,提供12大类项在线便民服务;公共服务综合信息系统,实现了街道办事处、社区各类业务全覆盖,公共服务事项“前台一窗受理,部门协同办理”;志愿者服务信息系统,将志愿
10、者组织和社区、社工、社会组织紧密联系起来,通过定期发布志愿服务活动动态,促进志愿互助服务精准化、多样化、制度化,有效吸引和推动了社区居民、社会组织、志愿者共同参与社区治理。二是强力打破“信息孤岛”,实现“一窗式”服务、全域通办。打破部门信息壁垒,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与组织、人社、民政、卫计等部门业务系统“无缝对接”,各种公共服务数据互联互通、共享共用,实现了社区服务“前台一窗受理、后台协同办理”的一窗式服务、全人群覆盖和全区域通办。平台试运行以来,街道、社区服务窗口从近10个减少到综合受理、咨询和反馈3个,平均办件时长由40分钟减少到8分钟;平均所需材料数由21件减少到9件;窗口人员日均办件数量由
11、5件增加到18件。三是推动社区减负、服务增效。通过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多种类、跨部门、多业务电子台账户实现了自动填报汇总,有效减轻社区数据统计负担。“减负”后,大部分社区工作人员得以回归居民服务本位,工作效率和服务实效明显提升。四是有效提升决策水平。通过信息平台自动提供的各类数据,为科学决策和有针对性地指导工作提供了数据支撑。政府更加准确掌握社区工作动态、重点和难点,各方面工作绩效考核有标准、优化调整有基础、人员调配有依据。(三)以“三社联动”为载体,创新社区服务治理机制。一是统筹规划、试点先行。区研究出台了关于创新工作机制提升社区服务的实施方案,并选择基础较好的郑州路办事处等个办事处、个城
12、市社区先行开展“三社联动”试点。试点半年后,总结经验、改进完善,最终在全区个办事处、个城市社区全面铺开。二是强化硬件保障、软件支撑。在建设“四位一体”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同时,先后投入余万元,建成了区、办事处、社区三级服务中心。区级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主要负责专业型社区组织孵化、公益创投、社会筹资、数据分析。办事处级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主要负责区域内多元型社区社会组织孵化培育,引导社会组织有序参与公益服务。社区服务中心,直接面向居民服务,统一标志符号和功能布局,分为业务办理、展示查询、休闲等候、服务洽谈4个区域,有针对性地为居民提供便民服务。三是孵化社会组织,扩展服务领域。针对公共服务空档,筛选社会
13、组织,予以重点孵化培育,努力造就一批支柱型、枢纽型、示范型社会组织。根据居民生活多样化需求和服务日常化、持续化需要,邀请特色服务商家加盟,力争居民生活需求全覆盖。截至目前,三级服务中心筛选出市心理咨询师协会、家网99、阳光社工等家社会组织、个特色服务商家分批入驻和录入信息平台,服务范围涵盖社工类、教育类等贴近群众生活的86项服务。四是完善工作制度,优化运行机制。建立了区、街道、社区联席会议制度,完善了区、街道、社区和相关部门的信息收集、反馈、联动机制,推动“三社联动”运行动态数字化,“四端查询”方式实现了社区服务供给与社区居民需求的及时有效对接。在社区服务的供给端,健全了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制度和
14、社会组织承接项目、社工团队执行项目、面向社区实施项目的新供给机制,有效提高了“三社联动”频率、降低了联动成本、提升了联动效能。三、加强社区务工作者队伍建设(一)具体做法1、配强组织“领头雁”。一是以社区“两委”换届选举为契机,将素质高、能力强、群众拥护的员纳入社区组织,有效提高了社区组织班子成员,尤其是社区组织书记的整体素质。二是为每个社区配备了专职书记,进一步加强了组织工作力量,使社区务工作者队伍建设得到加强。三是加强对软弱涣散村的整顿力度,对不适合担任社区组织书记的及时予以调整,逐步探索建立能者上、庸者下的常态化机制。四是将城市社区工作人员月均报酬由元提高到元;村改居社区工作人员月均报酬由
15、原来的元提高到元,进一步提升了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加强后备队伍建设。按照每个社区3-7名的标准,注重从大专以上学历,综合素质强,热爱社区工作的人员中培养社区后备干部。同时,有意识地安排社区后备干部参加一些重大活动,给他们交任务、压担子,分配一些急、难、复杂的任务和群众工作,让他们熟悉各方面的情况,在实践中经受锻炼,锤炼性,提高素质,增强本领,并通过换届选举和任中调整,进一步优化社区组织书记队伍结构。例如,大学毕业后进社区工作,2021年将其培养发展成为一名共产员,由于工作突出,将其作为社区书记培养对象,年当选为社区书记,年月被省委评为“优秀共产员”,同年月被选为市第次代会代表。3、注重综
16、合素质提升。大力实施基层组织书记素质提升工程,通过示范培训+普遍轮训等方式,先后通过大学和市委校,分期分批对全区名基层组织书记进行了全面培训。培训中打破过去“灌输式”的培训模式,通过采取专题讲座、经验交流会、现场观摩、专题讨论等方式组织“大家讲、共同学”,实现培训方式由讲解式向探究式、静态式向动态式、封闭式向开放式的转变,真正达到了用深刻的理论武装人、用鲜活的事例感染人、用现场实景启发人的目的,使全区基层组织书记履职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为工作开展提供了保障。(二)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社区工作者队伍管理的建议1、强化队伍建设。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注重将学历高、素质高、能力强、热爱社
17、区的人员选到社区工作,并作为社区组织书记后备力量进行培养。要加大基层员发展力度,广泛开展把优秀人才培养成员、把员培养成基层组织书记的“双向培养”活动,进一步充实社区后备干部队伍。在抓好社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同时,通过召开群众座谈会,广开言路,把群众公认的能人“谈”出来,通过问卷调查,全面把握德才表现,把公道正派的能人“问”出来,通过全面考察,真正把“有本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能人“定”下来,通过组织换届选举,把有真才实学的能人“选”出来。2、强化业务培训。把社区组织书记培训纳入整个干部培训规划,制定年度计划,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有计划地组织实施,确保所有基层组织书记每年至少参加一次区级以上委部
18、门组织的集中培训;建立完善培训工作责任制,围绕“双带”能力强的培养目标,实行“菜单式”培训,按照把优秀青年培养成员、把优秀员培养成社区干部、把优秀社区干部培养成组织书记的目标要求,强化递进式培养,科学制订员培训计划和基层组织书记培养计划,定期组织各类专题培训,不断提升社区组织书记的履职水平.3、强化考核激励。把关爱激励和规范管理作为社区组织书记队伍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对社区组织书记队伍实施绩效管理。把社会稳定、为民服务、的建设等工作纳入社区组织书记工作目标管理考评范围,与办事处工委签订年度工作目标责任书,对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群众不满意的社区组织书记,予以调整。结合市、区两级内表彰活动,开展优秀组织书记、优秀共产员、优秀务工作者等评选活动,对评选出来的先进个人和员干部队伍中的先进典型事迹进行多形式、全方位的宣传,增强村组织书记的荣誉感和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