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版六年级下语文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docx

上传人:阳*** 文档编号:89666076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25.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部编版六年级下语文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新部编版六年级下语文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部编版六年级下语文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部编版六年级下语文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新部编版六年级下语文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感受科学探索的魅力。语言运用:能仿照课文的写法,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思维能力:能概况文中列举的三个事例,体会课文是怎么用事例在说明观点的;能了解每一个事例的表达顺序。审美创造:能联系上下文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并说出自己受到的启发。【课前解析】 本单元的主题是“科学精神”,而这篇课文就是通过三个科学发现的具体事例,向我们展示了科学家是如何敏锐地抓住常见的,司空见惯的或不为人注意的想象,不断发问,反复实践探索研究,进而“找到真理”的。课文观点明确,思路清晰,结构严整。同时,本单元要

2、落实的语文要素是“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教师在讲解时要注意全文是按照提出观点-印证观点-总结观点的思路展开,写法具有代表性。可引导学生学习写法,并进行仿写, 这样可以更好地落实单元语文要素。关注文本特征:本文是按照“提出观点-印证观点-总结观点”的思路展开来写的,很有代表性。关注主旨:这篇课文用三个具体事例论述了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反复实践探索,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这一观点。关注写法: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是一种先提出观点,然后用具体的事例说明道理,最后总结观点的写作方法。关注作者:叶永烈 生于1940年,浙江温州人。著名科普文艺作家、报告文学作家。1957年开始发表科

3、学小品,1959年出版第一步科学小品集碳的一家。代表作品有世界最高峰上的奇迹飞向冥王星的人丢了鼻子以后等。他还是十万个为什么的作者之一。【教学目标】1会写“域、惯”等12个字,会写“真理、领域”等19个词语。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并说出自己受到的启发。3能概况文中列举的三个事例,体会课文是怎么用事例在说明观点的;能了解每一个事例的表达顺序。4能仿照课文的写法,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教学重点】1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能从具体事例中正确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引导学生认识到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的重要性。2体会作者的写作特点,能仿照课本的写法写一篇

4、短文,用几个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写作特点,能仿照课本的写法写一篇短文,用几个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写“域、惯”等12个字,会写“真理、领域”等19个词语。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的行文思路。3.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真理诞生在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教学过程】一、质疑导入(出示课件3)教师导入新课:(出示课题)读了这一课文题目,你有哪些疑问?生自由发言预设1:“一百个问号”是什么意思?“一百个是指具体的数量吗?”预设2:真理一定会“诞生”于“一百

5、个问号”之后吗?预设3:是不是所有真理都要“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呢?教师出示课题并板书:真理诞生在一百个问号之后,学生齐读课题。(设计意图:质疑课题引发学生思考,有助于学生对课文题目的初步理解,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了解作者(出示课件4) 叶永烈(19402020)浙江温州人。著名小说家、历史学家、报告文学作家 。他是十万个为什么的主要编著者之一,著有科幻故事小灵通漫游未来等。三、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初读课文(1)教师提出问题:(出示课件5)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画难理解的词语,用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等方法来理解词语。(2)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圈画不理解的字词。(设计意图

6、:让学生通过阅读初步感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写作顺序,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的习惯。)2.学习字词(1)(出示课件6)出示词语:花圃 不慎 盐酸 敏感 石蕊 领域 提取 吻合 俄裔 偶然 蚯蚓 文献 建树 司空见惯 追根求源 见微知著 锲而不舍 不可思议教师指名读词语,同学间注意纠正字音。(2)读准词语“花圃 ”“不慎”“领域”“俄裔”等词语。(3) (出示课件7)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词语。 “司空见惯”的意思是指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见微知著”的意思是见到一点儿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向或问题的实质。“锲而不舍”的意思是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做事情能坚持到底,不半途而废。也形容有恒心,

7、有毅力。(设计意图:读准字音,理解词义,可以帮助扫清学习上的障碍,为理解文章内容作好铺垫。)(4)(出示课件8)学生明确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读准字音。观看写字视频。重点指导“域、圃、蕊、魏、搜”等容易写错的字。(出示课件9)书写“域”字时注意左窄右宽,左半部分的“土”写得略小,而右半部分的“或”写得略大,注意斜勾要舒展,斜勾上面的一笔“丿”不能忘。(出示课件10)“圃”全包围结构,书写时要注意外面的“囗”大小适中,里面的“甫”字几个短横之间要匀称。(出示课件11)书写“蕊”字时注意,三个“心”组合要紧凑,特别要注意点的位置,其中上面一个“心”字稍大,下面两个“心”字略小。(出示课件12)书写“

8、魏”字时注意左右等宽,左下方的“女”字注意避让,右半部分的“鬼”字不要漏写了里面的“厶”。(出示课件13)书写“搜”字时注意布局要匀称,左窄右宽,“叟”这个部件要注意笔顺,上下部分要匀称。(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教师引导学生读准字音,理解字义,写好字行和写好字行的认知顺序,学习生字词,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自主识字的能力。)四、梳理脉络,整体把握 1.互动课堂。(1)(出示课件14)教师提出问题:作者提出的中心观点是什么?预设:课文标题“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就是作者提出的中心观点。(2)(出示课件15)教师提出问题:本文围绕中心观点安排了哪几部分内容?预设:三个部分“提出观点(12)论证观点

9、(35)总结观点(67)”2.引导阅读。(1)(出示课件16)教师提出问题:自由读第1、2自然段,找到能够解释本文主要观点的句子。预设1:第1自然段提出观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预设2:找到能够解释本文主要观点的句子在第二自然段都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2) (出示课件17)教师提出问题:第2自然段中的“?”和“!”分别指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预设1:“?”指的是发现问题。预设2:“!”指的是找到真理。预设3:这样写让表达更加生动形象。(设计意图:由学的概括回到本,感受本语的规范、准确以及巧妙使

10、符号语所表达的独特效果。)(3) (出示课件18)教师提出问题:默读第35自然段,根据事例填写学习单。预设:(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是培养学生通过抓关键词寻找有用信息来概括内容的能力,并对课文结构、主要事件有初步的把握能力,借助表格更有助于学生抓住关键信息。)五、课堂演练(出示课件19)教师提出问题:“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意思是( )。A.在前人的基础上深入研究,经许多人的探索,就能解决问题,发现真理 B.敏锐地发现问题,坚持不懈地思考,才能深入地解决问题,发现真理 C.当你产生了一百个问题后就找到了真理D.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预设:B(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旨在深化学生对课文观点的理解。

11、)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品读三个事例体会,课文是怎样用事例来说明观点的,并了解每一个事例的表达顺序。2.结合三个事例与“阅读链接”,体会科学家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并说出它给人的启示。3.能仿照课文的写法,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教学过程】一、 回顾课文,复习导入回顾导入:请同学们借助上节课教师提供的表格概括的说一说,作者提出了怎样的观点?学生回顾课文。二、细读事例,了解事例如何印证观点1.(出示课件21)教师提出问题:为了证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个观点,课文具体写了哪三个事例?预设1:第一个事例是“波义耳发现植物酸碱反应并发明石蕊试纸”

12、。预设2:第二个事例是“魏格纳观察地图提出大陆漂移学说”。预设3:第三个事例是“阿瑟林斯基发现脑电波的变化与做梦有关”。2.(出示课件22)教师提出问题:默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这个事例中的“?”是什么?由此发现的“真理” 是什么?这个事例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出示课件23)预设1:这个事例中的“?”是提出了问题这种物质到底是什么?别的植物中会不会有同样的物质?别的酸对这种物质会有什么样的反应?预设2:“!”是找到真理波义耳制成了实验中常用的酸碱试纸石蕊试纸。预设3:提出问题前是因为一个助手不慎把一滴盐酸溅到了紫罗兰上,花瓣竞奇迹般地变红了。由此发现了问题。预设4:一连串的问题促使波义耳进行

13、了许多实验。最后得出真理。预设5:这个事例的顺序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实验探究找到真理”。(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研读第一个事例,梳理课文介绍事例的顺序,体会波义尔的科学探究精神,旨在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事例与观点间的关系,同时为自主学习后面两个小事例做铺垫。)3.(出示课件24)教师提出要求:默读第4、5自然段,按照学习事例一的学习方法学习事例二、事例三,小组合作完成表格。预设:(出示课件25)(出示课件26)4.教师提出问题:这三个事例的叙述顺序有哪些共同之处?预设:都是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然后提出问题,接着实验探究,最后找到真理。(设计意图:采用对比阅读法,架设三个科学事例之

14、间的联系性,引导学初步感受三个科学事例表达的共性。)(出示课件27)5.教师提出要求:请你找出课文在介绍三个事例时采用的过渡句,并说说这些词句在文中的作用。预设1:第一个事例的过渡句波义耳是17世纪英国著名的化学家。一天预设2:第二个事例的过渡句这样的事情不止一例。20世纪初的一天预设3:第三个事例的过渡句更有趣的是一位名叫阿瑟林斯基的预设4:过渡句的作用是承上启下,这样的过渡句也突出了三个事例的相似性,使三个事例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说明作者紧扣课文的观点选择事例,能够更好地证明观点,增强了课文的说服力。(出示课件28)6.教师提出问题:默读第6、7自然段,思考:这两个自然段与事例和观点之间有

15、什么关系?预设:这两个自然段对前文的事例与观点进行了总结,并且进一步告诉我们应当怎样做。(出示课件29)7.教师提出问题:第6自然段中“这样的事例”指的是怎样的事例?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事例?预设1:第6自然段中“这样的事例”指的是第35自然段所写的波义耳、魏格纳、阿瑟林斯基“找到真理”的事例。预设2:我知道鲁班不明白孩子们为何顶着荷叶,后来经过细心观察荷叶制造了伞。预设3:我还知道牛顿思考苹果为什么会掉到地上,最终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出示课件30)8.教师提出问题:联系上文的事例,思考:找到真理需要哪些条件?预设:我从第6自然段找到了相关句子“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用概括性的

16、表述印证了开头提出的观点,并对前文作了总结。(出示课件31)9.教师提出问题:思考:既然第6自然段已经总结了全文,作者为什么还要写第7自然段?预设:这一自然段是对前文论述的补充。(出示课件32)10.教师提出问题:思考: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是哪里来的?预设:我在第7自然段当中找到了相关词句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要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以及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的人。“独立思考”和“锲而不舍”也正是事例中科学家的共同特点,这与开头相照应。(出示课件33)11.教师提出问题:请结合生活经验谈一谈,你读完本文后获得了哪些启示?预设:我们对周围的事物通常会习

17、以为常,不善于观察。我们今后要留意身边的事物,多观察,多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三、拓展运用,迁移写法 (出示课件34)1.教师提出问题:自由读“阅读链接”中的詹天佑这篇文章,思考:本文表达了怎样的观点?列举了哪些具体事例来证明观点?(出示课件35)预设1:本文表达的观点是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预设2:列举了三个具体实例勘测路线、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路线。(出示课件36)2.小练笔:仿照课文的写法,选择下面任一观点用具体的事例来说明。有志者事竟成 玩也能玩出名堂事例:有志者事竟成(出示课件37、38) 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写下励志自勉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

18、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开始时是刻在铜尺之上,后悬置于书屋聊斋书房。终于,他凭着自己的雄心壮志,不懈努力,以一部聊斋志异名垂青史,成就一番大事。春秋时期,吴越相争,吴胜越败,越王勾践沦为阶下囚。但他不甘屈服,立志复仇,最后终于打败了吴国,留下了“卧薪尝胆”的千古美谈。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小时候面对“没有数学头脑”的斥责而确立志向,虽然连初中毕业文凭都没有,但最终成为数学领域的巨人古今中外诸多的政治家、科学家,都以其自身的行动证明了“有志者事竟成”这句话的正确性。(设计意图:学习写作法,实现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有效结合,让阅读为写作服务。由读到写,迁移延伸,学以致。)四、主旨概括(出示课件

19、40)本文开门见山提出论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接下来用科学发展史上的三个 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了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实践探究,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有可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五、拓展延伸(出示课件41)学生观看石蕊试纸酸碱检测视频。(设计意图:观看科学视频,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探索精神。)六、课堂演练(出示课件42)教师提出问题: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请你就这一学说提出自己的问题。预设1:巨大的大陆是如何漂移的?预设2:驱动大陆漂移的力量来自何方?七、课后作业(出示课件43)寻找科学家探寻真理,发现真理的故事,并把故事讲给你的家人和朋友听。【板

20、书设计】【教学反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二课,这篇课文通过三个科学发现的具体事例,向我们展示了科学家是如何敏锐地抓住常见的或不为人知的现象,不断发问,反复实践探索,进而“找到真理”的。课文观点明确,思路清晰,结构严整。全文按照提出观点-印证观点-总结观点的思路展开,写法很有代表性。课文在事例的选取和怎样用事例证明观点方面都有一定特点。课文的语言表述既注重逻辑性、准确性和严密性,又能够将概括抽象与生动具体相结合。课后的小练笔则让学生仿照课文的写法,试着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落实单元语文要素。通过这样的练习,让学生从课文学习表达,培养学生随时随处提笔写作、记录生活的好习惯。因为在课堂上关于这一部分落实的比较扎实,同学们的练笔基本都能做到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但也有一部分学生举例不够明确,还有个别学生举例的说服性不强,这也是我以后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第 10 页 共 10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