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开放大学《教育研究方法》形考任务1-3+终结性考完试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开放大学《教育研究方法》形考任务1-3+终结性考完试参考答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国家开放大学教育研究方法形考任务1-3+终结性考完试参考答案形考任务1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不属于科学研究特征的是()A.系统性B.控制性C.重复性D.可证实性2.以下不属于教育研究的性质的是()A.先验性B.系统性C.有效性D.目的性3.以下关于研究假设描述中不准确的一项是()A.研究假设本质上是对期待得到的研究结果的一种陈述。B.研究假设的陈述应当简洁明了。C.在定性的研究中一般要建立研究假设。D.研究假设包含了研究的自变量和因变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4.数据收集中,影响数据可靠性的因素不包括()A.研究中的被试B.研究中的主试的态度C.施测的稳定性D.施测工具的使用二、判断题5.描述型研
2、究旨在解释教育现象的原因和影响,预测一种教育现象将如何改变或影响其他的现象。()6.教育研究范式中的实证主义强调感觉经验,主张通过观察现象归纳岀一般规律。其研究目的是更好地了解事物。()7.关系型研究问题探索两个或多个现象之间相关关系或一起变化的程度。()8.假设一般分为两种,分别是备择假设和虚无假设。()9.教育中的实验研究即教育研究者运用科学实验的原理和方法,以一定的教育理论及假设为指导,有目的的操纵某些教育因素或教育条件,观察教育措施与教育效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从中探索教育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10.准实验研究是在自然情境下观察个体的行为模式,不能随机分配和选择被试,而且几乎不能对额外变
3、量加以控制的条件下进行的研究。()形考任务2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对观察法特点的描述中不准确的一项是()A.教育观察法易于操作,适合一线教师使用。B.教育观察法是在自然环境下进行的,易于发现自然状态下的教育现象和规律。C.教育观察法的观察对象不仅是外显行为,也包括对态度、信念和动机等内在心理特征进行直接的观察。D.观察法适用于针对幼儿和小学生的研究。2.以下关于参与式观察的叙述中不准确的一项是()A.在参与式观察中,观察者直接参与到被观察者的工作、学习以及生活,与被观察者建立比较密切的关系。B.在参与式观察中,研究者是以“旁观者”的身份来观察、了解教育现象发展的动态。C.参与式观察不破坏和影响
4、研究对象的原有状态和内部关系,因而能够获得较深层次的真实的材料。D.在参与式观察中,由于研究者主观因素的影响,处理不当易影响观察的客观性。3.下列陈述中不符合编拟问卷时的语言和提问方式的是()A.通俗易懂,避免冷僻或专业性太强的术语B.简洁明了C.问题的内容要单一,无双重或多重含义的问题D.可以直接询问敏感问题4.以下关于访谈的叙述中不准确的一项是()A.与观察法相比,访谈调查可以了解受访者的所思所想。B.与问卷调查相比,访谈调查灵活性小。C.由于访谈者现场进行访谈,因而访谈法的可控性较强,访谈者可以适当控制访谈环境、访谈节奏,灵活安排访谈时间和访谈内容。D.如果访谈结构和氛围足够开放,访谈者
5、和受访者可以就调查的问题展开比较深入讨论和探究5.调查某大学(N=2000)学生的职业倾向性,n=500,则每隔4个人抽一个,如1号、5号、9号或2号、6号、10号这种抽样方法是()A.简单随机抽样B.等距随机抽样C.分层随机抽样D.整群随机抽样6.按照总体已有的某些特征,将总体分成几个互不交叉的部分,再分别在每一部分中随机抽样。这种抽样方法是()A.简单随机抽样B.等距随机抽样C.分层随机抽样D.整群随机抽样7.以下表述中不准确的一项是()A.测量的效度是指同一个测验对同一组被测者施测两次或多次,所得结果一致性程度。B.内容效度是指测验目的代表所欲测量的内容和引起预期反应所达到的程度。C.结
6、构效度又称构想效度,是测验对某一理论概念或心理特质量的程度。D.预测效度又称实证效度,是指一个测验对个体将来的行为或获得的成就进行预测时的准确性。8.教育历史研究法的特点不包括()A.历史性B.客观性C.具体性D.考证性9.以下关于教育行动研究的表述中不准确的一项是()A.学者、理论研究者是研究的真正主体B.改进行动质量是研究的首要目的C.研究的问题来源于教育教育实践D.研究情境具有自然性10.凯米斯的行动研究模式主要包括()A.行动观察计划反思B.确定问题计划行动反思C.计划行动观察反思D.确定问题计划行动评价二、判断题11.教育观察法可以对教育现象进行“描述”和“解释”。观察法可以说明是什
7、么,即观察到了什么,也能回答为什么,可以判断所观察现象的因果关系,证明现象发展的必然规律。()12.按照观察的情境条件分为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13.一份完整的问卷通常是由标题、问卷说明(引言)、指导语、被调查者个人资料、问卷本文和结束语组成。()14.一份问卷一般采用开放式问题和封闭式问题相结合的方式,态度、观点和建议的问题采用封闭式问题,放在前面;数据性的问题采用开放式问题,放在后面。()15.问卷中问题数量不宜过多,最好在20分钟以内答完,一般不超过30分钟。()16.非结构式访谈,指事先只拟定访谈一个题目,或只提供一些开放性问题,有粗线条的访谈提纲,访谈者在提问的同时鼓励受访者提出问
8、题,并且根据访谈的实际情况对访谈程序、内容、题目等做灵活调整。()17.集体访谈的优势是大家对研究的问题进行集体性建构,集思广益,相互启发,为研究提供丰富的资料,同时提高收集资料的效率。()18.在教育测量中,难度是指测验项目对所研究的特征的区分程度或鉴别能力。()19.从理论上来讲,在测验中,题目的难度在接近或等于0.5时比较理想,此时项目具有最大的鉴别力。()20.在教育历史研究中,追踪搜寻法指的是研究者为搜求某一史料而览读某书时,发现某书提到与该项史料密切相关的另一些史事,或在注引中提到了与该项史事有关的另一些书名或篇名,便追踪寻读有关的史著的过程。()形考任务3一、判断题1.众数是指一
9、组数据按照大小顺序排列,位置居于数列中间位置的数。()2.差异量数是对一组数据的分散程度和变异水平,即离中趋势特点进行度量和描述的统计量,也称为离散量数。差异量数越小,表示数据分布范围越广,变动幅度越大,彼此之间差异越大;差异量数越大,表示数据分布范围得越集中,变动幅度较小,彼此之间差异越小。()3.在一定置信程度下,根据样本资料的特征对总体特征做出估计和预测的方法称为推断统计。()4.定性分析的方法是对搜集资料进行演绎的逻辑分析。()5.编码登录是定性资料分析的基础和核心工作,是对研究资料进行解读的一种方式,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将收集的资料打乱,找到有意义的词、短语、句子或段落表示出来,以新的方
10、式重新组合在一起。()终结性考试请撰写一份研究选题设计论证书,题目自拟,但须与小学教育专业相关,不可抄袭,字数不少于3000字。须按以下提纲撰写。(1)选题依据:选题背景、研究现状简述、研究价值、提出本选题所要解决的问题等。(2)研究内容:本选题的研究对象、总体框架、重点难点、主要目标等。(3)思路方法:本选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具体研究方法、研究计划及其可行性等。(4)创新之处:在学术思想、学术观点、研究方法等方面的特色和创新。(5)参考文献:开展本选题研究的主要中外参考文献,不少于8篇。参考答案:小学教师课题研究论证书一、问题的提出“播种行为,就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就收获
11、命运。”一位哲学家如是说。习惯作为行为和性格的中介物,其意义何其重大。“行为习惯”是习惯的一个方面,是行为和习惯的总称。良好的行为习惯会对学生成长产生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行为习惯存在很大的可塑性,而其已经出现的不良行为习惯特别是课堂不良行为习惯的纠正尤其重要。然而,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只追求学生表面上学习的热闹,而忽视了学生的课堂行为习惯的培养,对学生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视而不见。许多老师缺乏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的经验,不知如何纠正学生的课堂不良行为习惯。所以我们选择了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堂不良行为习惯的应对策略研究为研究课题,旨在纠正学生初步形成的课堂不良行为
12、习惯。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我们的教育一切是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苏达理在他的救救孩子一书中提出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特别要偏爱后进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每一个学生抬起头来走路。”这要求我们不容许放弃对学困生的行为进行矫正。三、课题研究的目的班级是一个具有特色,复杂的小社会,在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上占有一个举足轻重的地位。教师将班级经营得宜,就能正面导向学生的行为表现,促进有效的教学。因此能否纠正、矫治学生课堂上的不良行为,与教学的成效有密切的联系。本课题以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堂不良行为习惯的应对策略研究为题,目的是要把矫治学生课堂上的不良行为的策略作系统化的实验,调查分析与综合整
13、理,以期能彰显在班级经营中,矫治学生课堂上不良行为的策略的要义、内涵,集思广益,对同工有所启示。四、课题研究的意义课堂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学生不良的行为习惯会影响教学秩序、教学进度及教学质量。培养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是一种有序学习环境的创设,旨在使学生在这种环境中进行有效的学习。培养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能保证教师上课有正常的秩序,能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课堂不良行为,不仅会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和学习活动的正常进行,而且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课堂不良行为在学生课堂中非常的普遍。矫正学生课堂不良行为是保证课堂效率,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愉悦师生课堂环境气氛的必要措施。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对象:
14、品行后进生和学业后进生。研究的主要问题:(1)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堂不良行为习惯的表现归类分析。(2)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堂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分析。(3)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堂不良行为习惯的纠正策略。(4)应对策略实施后的实际改善情况调查。六、课题研究的方法1.观察法。课题研究的前期利用观察法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被研究对象,明确观察的重点,客观地了解被研究对象的不良行为表现。2.文献法。到图书馆或上网查阅有关资料,尽可能了解国内、国外研究的动态和深度,为课题的深入研究提供有益的帮助。3.调查法。设置问卷调查表,了解小学高年级学生不良行为的表现并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分析成因,设计对策。4.个案追踪法。选取具
15、有典型不良行为习惯的高年级学生进行个案研究,分析产生原因,找教育对策,既矫治他们的课堂不良行为习惯,又培养他们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5.咨询法。通过心理辅导课进行师生对话,通过个别谈话做思想工作,了解实验对象的心理状况和成因,使实验做到有的放矢,少走弯路,增强实验效果。6.行动研究法。由于我们的研究内容、对象性质决定我们必须谨慎、循序渐进地开展研究。行动研究是一种适应教育改革的小范围探索性的研究方法,其目的在于系统的、科学的解决问题。七、实施步骤(一)准备学习阶段(20*年3月一20*年4月)这个阶段主要是收集与本课题研究有关的信息、书籍和研究成果的资料,分析制订研究计划。(二)落实方案、开展实
16、验(20*年5月一20*年10月)根据实验方案开始进行实验研究。构建矫治小学高年级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应对策略。(三)整理实验材料、撰写实验报告(20*年11月一20*年12月)依据实验材料、资料、整理、撰写实验报告。八、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一)有利的社会大环境21世纪对新型人才的需求,党和国家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提到了民族存亡、国运兴衰的高度,教育部提出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纲领”等等,无疑会给课题研究提供良好的社会大环境和教育大环境。(二)有利的课题工作环境和良好的课题研究基础*小学有深厚的课题研究基础和浓厚的课题研究氛围。为进一步深化我校小班化教育教学的研究,在
17、原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从自己教学实践出发,不断发现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总结研究的点滴进展。(三)课题研究人员具有一定的教科研能力参与课题研究的老师们教学经验丰富,每一位研究成员都在一线教学,不仅担任教学工作,同时都是任教班级的班主任,可以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再实践再总结。同时他们善于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并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具有一定的教科研究能力,是我校教科研骨干力量。我们将竭尽全力,确保该课题的研究工作顺利进行,使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九、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效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对课堂行为不良的学生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2.让学生主动发现自身习惯的不良之处,从自身出发,丢弃课堂不良行为习惯,养成课堂学习的好习惯。3.老师的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更充分。终结性成果:实验报告、课题结题报告、相关论文、教学叙事等。 7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