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届物理高考试题分类汇编[原创]-人教版--101[高考试题]力物体平衡.pdf

上传人:奔*** 文档编号:89657777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786.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届物理高考试题分类汇编[原创]-人教版--101[高考试题]力物体平衡.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历届物理高考试题分类汇编[原创]-人教版--101[高考试题]力物体平衡.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届物理高考试题分类汇编[原创]-人教版--101[高考试题]力物体平衡.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届物理高考试题分类汇编[原创]-人教版--101[高考试题]力物体平衡.pdf(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995-2005年力物体平衡高考试题1.(95)两个物体A和B,质量分别为M和m,用跨过定滑轮的轻绳相连,A静止于水平地面上,如图1所示.不计摩*察,A对绳的作用力的大小与地面对A的作用力的大小分别为()A.mg,(M-m)g;B.mg,Mg;C.(M-m)g,Mg;D.(M+m)g,(M-m)g.2.(97)图中重物的质量为m,轻细线AO和 BO的 A、B 端是固定的。平衡时A0是水平的,B0与水平面的夹角为0。A0的拉力E 和 B0的拉力R的大小是().(A)Fi=mgcos 9(B)R=mgctg 9 j(C)F2=m gsine 用sin w3.(98上海)有一个直角支架加氏4 水平

2、放置,表面粗糙,四竖直向下,表面光滑。,。上套有小环?仍套有小环Q,两环质量均为n i,两环间由一根质量可忽略、不可伸长的细绳相连,并在某一位置平衡,如图4-2-24所示。现将户环向左移一小段距离,两环再次达到平衡,那么将尸环移动后的平衡状态和原来的平衡状态比较,40杆对产环的支持力力和细绳上拉力7的变化情况是A.“不变,T 变大B.4 不变,7 变小C.“变大,T 变大D.4 变大,7 变小4、(98)三段不可伸长的细绳0A、OB、0C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相同,它们共同悬挂一重物,如图所示,其中0B是水平的,A 端、B 端固定。若逐渐增加C 端所挂物体的质量,则最先断的绳(A)必定是0A(B)必

3、定是0B(C)必定是0C(D)可能是0 B,也可能是0C5.(99)如图所示,两木块的质量分别为mi和 in?,两轻质弹簧的劲度系数分别为。和 kz,上面木块压在上面的弹簧上(但不拴接),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现缓慢向上提上面的木块,直到它刚离开上面弹簧,在这过程中下面木块移动的距离为M lA.mig/kiB.m2g/k1C.n i i g/k;D.m2g/k26、(0 0 上海)图为人手臂骨骼与肌肉的生理结构示意图,手上托着重量为G的物体。(1 )在方框中画出前臂受力示意图(手、手腕、尺骨和挠骨看成一个整体,所受重力不计)。图中0点看作固定转动轴,0点受力可以不画。(2)根据图中标尺估算出二

4、头肌此时的收缩力约为-。7.(0 0 天津)图中是用电动砂轮打磨工件的装置,砂轮的转轴过图中0点垂直于纸面,A B是一长度/=0.60/7 2,质量”I 1=0.50kg的均匀刚性细杆,可绕过A 端的固定轴在竖直面(图中纸面)内无摩擦地转动,工 件 C 固定在A B 杆上,其质量加2=1-5 依,工件的重心、工件与砂轮的接触点P以及0点都在过A B 中点的竖直线上,P到 AB杆的垂直距离d=O A m ,AB杆始终处于水平位置,砂轮与工件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0.0 6(1 )当砂轮静止时,要使工件对砂轮的压力Fo=1 OON,则施于B 端竖直向下的力心应是多大?(2)当砂轮逆时针转动时,要使工

5、件对砂轮的压力仍为尸 o=l OO N,则施于B 端竖直向下的力工/应是多大?8.(0 0 广东)S i 和 S 2 表示劲度系数分别为熊和k z的两根弹簧,L k2;a 和 b 表示质量分别为m,和 m u 的两个小物块,m.,m i ,将弹簧与物块按图示方式悬挂起来。现要求两根弹簧的总长度最大,则应使(A)S i 在上,a 在上(B)S i 在上,b 在上(C)S:在上,a 在上(D)S?在上,b 在上9.(0 1 上海)如图A 所示,一质量为m的物体系于长度分别为、L的两根细线上,L的一端悬挂在天花板上,与竖直方向夹角为6,h水平拉直,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现 将 L线剪断,求剪断瞬时物体的

6、加速度。(1 )下面是某同学对该题的一种解法:解:设 3线上拉力为7,线上拉力为4 重力为m g,物体在三力作用下保持平衡T i co s 0 =m g,T i s i n 0 =T2,T2=m gt g 6剪断线的瞬间,T z突然消失,物体即在T z反方向获得加速度。因为m g t g 0 =m a,所以加速度a=g t g 0 ,方向在T 2 反方向。图B你认为这个结果正确吗?请对该解法作出评价并说明理由。(2)若将图A 中的细线h 改为长度相同、质量不计的轻弹簧,如图B 所示,其他条件不变,求解的步骤和结果与(1)完全相同,即 a=g t g O,你认为这个结果正确吗?请说明理由。10.

7、(01春季)如图所示,两 根 相 同 的 轻 弹 簧 2,劲度系数皆为k=4 义102 N /m.悬挂的重物的质量分别为mx-2/和 加 2-4kg.若不计弹簧质量,取 g=10m/Y,则平衡时弹簧S 邑的伸长量分别为(A)5 c m、10 cm(B)10 c m、5cm(C)15 cm .10 cm(D)10 cm .15 cm11.(01理综)如图所示,在一粗糙水平面上有两个质量分别为必和z2的木块1 和 2,中间用一原长为/、劲度系数为的轻弹簧连接起来,木块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因数为口。现用一水平力向右拉木块2,当两木块一起匀速运动时两木块之间的距离是A.I 啖m、g B.Z+m2)gC.

8、/+?%g D./+%(-)gK K +tn212.(02广东)图中a、b、c 为三个物块,M、N 为两个轻质弹簧,R 为跨过光滑定滑轮的轻绳,它们连接如图并处于平衡状态。(A)有可能N 处于拉伸状态而M 处于压缩状态(B)有可能N 处于压缩状态而M 处于拉伸状态(C)有可能N 处于不伸不缩状态而M 处于拉伸状态(D)有可能N 处于拉伸状态而M 处于不伸不缩状态13.(04吉林理综)如图所示,四个完全相同的弹簧都处于水平位置,它们的右端受到大小皆为尸的拉力作用,而左端的情况各不相同:中弹簧的左端固定在墙上,中弹簧的左端受大小也为尸的拉力作用,中弹簧的左端拴一小物块,物块在光滑的桌面上滑动,中弹

9、簧的左端拴一小物块,物块在有摩擦的桌面上滑动。若认为弹簧的质量都为零,以h、h、h、/,依次表示四个弹簧的伸长量,则有Ah I -WWWV F /1F14.(04广东)用三根轻绳将质量为m 的物块悬挂在空中,如图所示.已知ac和 be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分别为30和 60,则 ac绳和be绳中的拉力分别为()把2由41R1 V3mg,-mg B.-mg,mg1n1 V3mg,-mg D.-mg,mg15.(04上海)有人设计了 一种新型伸缩拉杆秤.结构如图,秤杆的一端固定一配重物并悬一挂钩,秤杆外面套有内外两个套筒,套筒左端开槽使其可以不受秤纽阻碍而移动到挂钩所在位置(设开槽后套筒的重心仍在其长度

10、中点位置),秤杆与内层套筒上刻有质量刻度.空载(挂钩上不挂物体,且套筒未拉出)时,用手提起秤纽,杆秤恰好平衡,当物体挂在挂钩上时,往外移动内外套筒待测物体的质量.已知秤杆和两个套筒的长度均为16cm,套筒可移出的最大距离为15cm,秤纽到挂钩的距离为2cm,两个套筒的质量均为0.1kg.取重力加速度g=10m/s2,(1)当杆秤空载平衡时,秤杆、配重物及挂钩所受重力相对秤纽的合力矩;(2)当在秤钩上挂一物体时,将内套筒向右移动5cm,外套筒相对内套筒向右移动8cm,杆秤达到平衡,物体的质量多大?(3)若外层套筒不慎丢失,在称某一物体时,内层套筒的左端在读数为1千克处杆秤恰好平衡,则该物体实际质

11、量多大?有:重力的力矩(吗+m2)g)砂轮对工件的支持力的力矩分gF的力矩心/由力矩的平衡,得Fo =(/M)+m2)g-+FBl 小解得 a=;(g+吗)g 代入数据得 FB=40/V 6(2)当砂轮转动时,除重力、支持力和的力矩外,还有砂轮作用于工件的摩擦力的1I f力矩外4。由力矩的平平衡;得F()3=+(m+3+FB+七/仓,1 d,解得 FB=5五。一(叫+啊必一4人。一 代入数据得&=3ON 68.D9.解:(1)4普。因为L被剪断的瞬间,L上的张力大小发生了变化。(2)对。因为G被剪断的瞬间,弹簧U的长度末及发生变化,乃大小和方向都不变。10.C 11 A 12.A、D 13.D

12、 14.A15.(1)套筒不拉出时杆秤恰好平衡,此时两套筒的重力相对秤纽的力矩与所求的合力矩相等,设套筒长度为L,合力矩M=2mg(L/2-t/)=2x0.1xl0 x(0.08-0.02)=0.12(N m)(2)力矩平衡 m,gd=mgx,+m(x,+)2 x.+x.m,-m d2 x0.0 5 +0.0 8X 0.1 =0.9 伏g)0.0 2(3)正常称衡lk g重物时,内外两个套筒可一起向外拉出x力 矩 平 衡 m2gd=2mgxr 11 4 d2m-2 x0.1x 0.0 2 =0.1(?)外层套筒丢失后称物,此时内套筒左端离秤纽距离为xf-d =0.0 8m力 矩 平 衡 m2gd 4-M=mg(xr-d L/2)m=z,一 一、M(x-d+L/2)-d gdX (0.0 8+0.0 8)-0.6 =0.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