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线束制作、验收与布线规范.pdf

上传人:赵** 文档编号:89638006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PDF 页数:128 大小:5.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气线束制作、验收与布线规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8页
电气线束制作、验收与布线规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气线束制作、验收与布线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气线束制作、验收与布线规范.pdf(12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Q/SY 三 一 集 团 有 限 公 司 企 业 标 准 Q/SY 041 0252011 电气线束制作、检验与布线规范 2011-07-16 发布 2011-08-20 实施三一集团有限公司 发 布 Q/SY 041 0252011 I 目 次 前言.IV 1 1 范围.1 2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3 术语和定义.1 3.1 电气线束.1 3.2 线束主干.1 3.3 线束分支.1 3.4 分支点.1 3.5 连接点.2 3.6 端子.2 3.7 连接器(护套).2 4 4 产品的分级.2 5 5 线缆及线束组件制作与验收的一般性要求.2 5.1 文档化过程控制要求.2 5.2 工具

2、和设备控制要求.2 5.3 工具校准要求:.3 5.4 目测标准要求.3 5.5 检查条件.3 5.5.1 目标.3 5.5.2 可接受.3 5.5.3 制程警示.3 5.5.4 缺陷.4 5.5.5 处置.4 5.5.6 各级产品验收的逻辑关系.4 5.6 电气间隙要求.4 5.7 单位及应用.4 5.8 目检.4 5.8.1 光照度.4 5.8.2 放大装置和照明.5 6 6 电气线束进料控制.5 6.1 线束进料控制标准.5 6.1.1 线束进料检验需要根据质量控制计划编制具体的检验基准书。.5 6.1.2 检验基准书必须包含以下内容:.5 6.1.3 电气性能检查选择适合于预定功能的线

3、束测试仪器。.5 6.1.4 尺寸检查必须要有明确的尺寸及公差要求:.5 Q/SY 041 0252011 II 6.1.5 外观检查需要有良品、不良及限度的样本或图片作为判定依据。.6 6.2 线束进料检验项目及要求.6 6.2.1 电气性能检查:.6 6.2.2 机械性能检查:.6 6.2.3 尺寸检查:.6 6.2.4 外观检查:.6 6.2.5 防护性能检查:.6 7 7 线束制作的基本工序及制作流程.6 7.1 基本工序.6 7.2 线束制作流程.7 7.3 各工序制作的基本要求.7 7.3.1 裁线.7 7.3.2 切管(收缩管、波纹管等).8 7.3.3 号码管印字(激光印字).

4、8 7.3.4 剥外皮.8 7.3.5 末端处理.14 7.3.6 剥内皮.17 7.3.7 端子压着.17 7.3.8 焊锡(焊接).45 7.3.9 插入及连接器连接.62 7.3.10 绝缘套管、热缩管收缩.71 7.3.11 套管、波纹管.75 7.3.12 组线、装配.76 7.3.13 检查(过程检查、最终检查).80 7.3.14 包装、标识、储存和保管.81 8 8 成品线束安装、整车布线要求.82 8.1 安装前的确认:.84 8.2 螺纹紧固件的安装:.84 8.2.1 螺纹紧固件:.84 8.2.2 电气连接最小扭矩:.87 8.2.3 导线:.87 8.3 导线/线束安

5、装:.89 8.3.1 应力释放:.90 8.3.2 理线:.91 8.3.3 维修环:.92 8.4 接插件安装:.93 9 9 电气线束性能要求.94 9.1 电气性能要求.94 9.1.1 通断性测试(含导通、断路).94 9.1.2 短路测试.94 9.1.3 介质耐压测试.95 Q/SY 041 0252011 III 9.1.4 绝缘电阻测试.95 9.1.5 其它电气性能测试(根据设计要求决定是否需要).96 9.2 机械性能要求.96 9.2.1 压接高度要求.97 9.2.2 拉力(拉伸)要求.97 9.2.3 连接保持力验证.98 9.3 尺寸测量要求.98 9.4 外观检

6、验要求.98 9.4.1 电线.99 9.4.2 端子.99 9.4.3 套管/收缩管.102 9.4.4 标记(标签).102 9.4.5 扎带.108 9.4.6 缠胶.110 9.4.7 编织(波纹管).111 9.4.8 包装.114 9.5 防护性能要求.114 9.5.1 防异物性能.114 9.5.2 产品防水性能.114 9.6 电气线束的耐温性能.114 1010 电气线束测试方法.115 10.1 线束电气性能测试.115 10.2 线束机械性能测试.116 10.2.1 压接高度测试(尺寸分析).116 10.2.2 拉力(拉伸)测试.117 10.3 尺寸测试.118

7、10.3.1 线缆测量.118 10.3.2 导线测量.120 10.4 外观检测方法.122 10.5 连接器防护性能试验.122 10.6 耐温性能试验.122 Q/SY 041 0252011 IV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三一集团精益质量总部提出。本标准由三一集团精益质量总部电气线束改善项目组起草。本标准由三一集团研究总院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银冬平。Q/SY 041 0252011 1 电气线束制作、检验与布线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气线束的术语和定义、制作方法、检验标准、布线规范和电气线束、线束组件的电气和机械质量可接受性要求。本

8、标准适用于三一集团有限公司所有电气线束、线束组件的制作、检验及布线安装。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IPC/WHMA-A-620 CN 线缆及线束组件的要求与验收 GB 4208-20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T 18290.2 无焊压接连接一般要求、试验方法和使用导则 GB 50256-9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起重机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9、QC/T 238-1997 汽车零部件的储存和保管 QC/T 413-2002 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 QC/T 417.1-2001 车用电线束插接器 第1部分 定义,试验方法和一般性能要求 QC/T 417.2-2001 车用电线束插接器 第2部分 试验方法和一般性能要求 QC/T 29106-2004 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电气线束 为了电气导通,由一定量的电线加上两端端子或连接器组合而成的线束组件。注:本标准中所有术语“线缆”、“电气线束”和“线束”是可以互换使用的。3.2 线束主干 电气线束中两根或两根以上电线包扎在一起的部分。

10、(见图1)3.3 线束分支 电气线束中电线的末端没有包扎的部分或单根电线。(见图1)3.4 分支点 电气线束中主干与主干或主干与分支的中心交点。(见图1)Q/SY 041 0252011 2 3.5 连接点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接连粘合的地方称为连接点。(见图1)3.6 端子 安装于电线末端,在部件之间起到连接、接合、导通电性作用的一小金属片。3.7 连接器(护套)为了让两部件的导电金属不暴露在外,同时为了不同端口模型的连接需要而采用的一种让接口隐蔽 在里面的绝缘部件称之为连接器(护套)。图1 图1 4 产品的分级 依据IPC/WHMA-A-620 CN 线缆及线束组件的要求与验收中产品的分级

11、,将电子产品分为1级(普 通电子产品)、2级(专业服务类电子产品)、3级(高性能电子产品)三个等级,本标准中所有涉及的电气线束、线束组件归属于2级电子产品。5 线缆及线束组件制作与验收的一般性要求 5.1 文档化过程控制要求 线束制作过程控制系统必须包含但不限于以下文件:a)a)图纸、配线图、接线表等技术性文件 b)b)作业标准(SOP)、检验标准(SIP)、QC 工程图、设备操作手顺书等标准化资料。c)c)检验记录、点检记录、作业记录、不合格品记录、纠正记录等质量信息资料。5.2 工具和设备控制要求 a)a)选择适合于预定功能的工具用于压接、捆绑、配线、测量、检查和准备工作。b)b)清洁和妥

12、善维护所有工具和设备。c)c)检查工具所有零件是否有损坏。d)d)在工作现场禁止使用未经许可的、有缺陷的或是未校准的工具。Q/SY 041 0252011 3 e)e)编制文件说明需要校正或设置的工具和设备的详细操作规程和维护时间表。f)f)保留工具和设备的校准及功能测试记录。g)g)保证维护好测试夹具、测试适配器、测试设备,以保证测试的完整性。h)h)保证维护好加工工具和设备,以保证产品的可接受性。5.3 工具校准要求:1)用于校准工具的测量标准要遵循中国国家标准、技术组织或国际标准。工具的校准须在要求的环境下进行。2)校准周期要依工具的类别及工具的校准记录而定。根据前几个校准周期内显示的稳

13、定性,可调整校准周期。3)要制定并遵循此处所说的所有加工工具的校准程序,校准程序至少包括所使用的标准、要测量的参数、精度、误差、环境因素以及校准步骤。如果经过适当的评审,校准程序可以引用供应商的技术规范,不需要重新编写,但要形成文件。4)维护好校准文件的记录。5)工具上加贴校准标签,至少要注明:a)a)校准日期 b)b)校准的有效日期 c)c)使用限制。如不方便在工具上直接贴标签,将标签贴到工具盒上或是程序中规定的其它位置。d)d)工具识别代码。5.4 目测标准要求 本文件的验收标准是基于组件的外观检查。对所装配产品的相关特征进行的实测(例如通过/不通 过量规、拉拔力测量、扭矩测量)可作为外观

14、检查的补充。为了清楚地描绘所述的条件,文件中所示的很多图例(图示)都作了一定的夸张。在文字与图片有出入的情况下,总是以文字描述或文字标准为优先。在文字与图片有出入的情况下,总是以文字描述或文字标准为优先。5.5 检查条件 本标准各个章节列出了各级产品的目标、可接受、制程警示及缺陷条件。定义描述如下:5.5.1 目标 一种近乎完美(过去曾用“优选”)的情况。然而这是一种理想状态,而非总能达到,且对于保证 组件在其运行环境下的可靠性并非必要的条件。5.5.2 可接受 指组件不必完美但要在其使用环境下保持完整性和可靠性的条件。5.5.3 制程警示 制程警示(非缺陷)指没有影响产品的外形、装配、功能或

15、可靠性的情况。这种情况是由于材料、设计者或操作人员、机器设备等相关因素引起的,既不能完全满足验收标准又不是缺陷。应该将制程警示纳入过程控制系统而对其实行监控,当制程警示的数量表明制程发生异常波动或预示制程向着不理想的趋势变化时,或者显示制程(或接近)失控的其他状况时,应当对制程进行分析。并因此而可能需要采取措施以减少波动,提高产能。Q/SY 041 0252011 4 不要求对于单一性的制程警示进行处置,受影响的产品应该照样使用。5.5.4 缺陷 缺陷是指不能满足本文件验收标准的情况,并且组件在其最终使用情况下不足以确保外形、装配或功能。线束制作过程中应当对每个缺陷进行文件记录和处置。5.5.

16、5 处置 处置即如何处理缺陷的决定。处置包括但不只限于返工、照样使用、报废或维修。其中照样使用或 维修可能需要客户(含下一工序)认可,维修应该以文档化的程序为依据(如返修作业标准)。5.5.6 各级产品验收的逻辑关系 对于1级产品是缺陷意味着对于2级和3级产品同样是缺陷,对于2级产品的缺陷意味着对于3级产品 同样是缺陷,但对于要求较低的1级产品不一定是缺陷。5.6 电气间隙要求 在没有确定电小电气间隙值的情况下,则按表1中的规范作为依据。表1 电气间隙 电 压 功 耗*间 隙 电 压 功 耗*间 隙 64 A B C 1.6mm 3.2mm 3.2mm(64-600 A B C 1.6mm 3

17、.2mm 6.4mm(600-1000 A B C 3.2mm 6.4mm 12.7mm(1000-3000 C 50mm 3000-5000 C 75mm*A=伏安额定值0-50*B=伏安额定值50-2000*C=伏安额定值2000以上 5.7 单位及应用 本标准中所有尺寸及公差以及其他测量(温度、重量、力等)均以公制(国际单位)表示,长度尺寸和公差用毫米作为单位,温度用摄氏度表示,重量用克表示。5.8 目检 5.8.1 光照度 工作台面的光照度最小应该达到1000 1M/M3,这是一个业内最低可接受的行业惯例,在这样的照度下,预期操作员和检验员应该能够完成他们的任务。1000 1M/M3大

18、约相当于使用照相光度计测量出的100英尺烛光。Q/SY 041 0252011 5 5.8.2 放大装置和照明 使用放大镜进行检查时,按以下标准执行。表2 放大装置 放大倍数 放大倍数 AWG线规 直径mm 检查放 大范围 最大仲裁 放大倍数 AWG线规 直径mm 检查放 大范围 最大仲裁 放大倍数 14AWG 2.0mm 无 1.75倍 14-22AWG 1.6-0.63mm 1.5倍-3倍 4倍 22AWG 0.63mm 3倍-7.5倍 10倍 注1:注1:仲裁放大倍数只用于验证在检查放大倍数下判定为拒收的情况,对于有多种线规混用的组件,可使用较大倍数的放大装置(不是强制要求)检查整个组件

19、。6 电气线束进料控制 所有外购、外协电气线束(包含电线)必须经过进料检验后方可入库及投入使用。所有外购、外协电气线束(包含电线)必须经过进料检验后方可入库及投入使用。电气线束进料检验时,必须确认线束厂商有无实施出厂检验(是否提供了出厂检验报告),出厂检验项目、内容、方法根据QC/T 29106-2004及QC/T 413-2002的标准执行。有下列情况之一,必须进行型式试验,提供型式试验报告:a)a)新产品或老产品易地生产(厂商变更地址)时;b)b)正式生产后,如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而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c)c)成批或大量生产的产品每 2 年不少于一次;d)d)停产一年以上,恢复生产时

20、;e)e)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结果有较大差异时;型式试验项目、内容、方法根据QC/T 29106-2004及QC/T 413-2002的标准执行。6.1 线束进料控制标准 6.1.1 线束进料检验需要根据质量控制计划编制具体的检验基准书。6.1.2 检验基准书必须包含以下内容:a)a)检验项目 b)b)检验内容 c)c)检查方法 d)d)判定标准/依据 e)e)检查频次 6.1.3 电气性能检查选择适合于预定功能的线束测试仪器。6.1.4 尺寸检查必须要有明确的尺寸及公差要求:Q/SY 041 0252011 6 6.1.5 外观检查需要有良品、不良及限度的样本或图片作为判定依据。6.2

21、 线束进料检验项目及要求 6.2.1 电气性能检查:a)a)通断性测试(含导通、断路)b)b)短路测试 c)c)耐压测试 d)d)绝缘电阻测试 e)e)其它电气性能测试(根据设计要求决定是否需要)6.2.2 机械性能检查:a)a)压接高度测试 b)b)拉力(拉伸)测试 c)c)连接保持力验证 6.2.3 尺寸检查:a)a)线缆测量 b)b)导线测量 6.2.4 外观检查:a)a)电线(导线)检查 b)b)端子检查 c)c)连接器检查 d)d)套管/收缩管检查 e)e)标记(标签)检查 f)f)扎带检查 g)g)缠胶检查 h)h)编织(波纹管)检查 i)i)包装状态检查 6.2.5 防护性能检查

22、:详细性能要求及测试方法见第9、第10章节。详细性能要求及测试方法见第9、第10章节。7 线束制作的基本工序及制作流程 本标准例举了线束制作的常见工序与基本流程,但根据产品不同或特殊要求,以下制作工序及流程 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进行必要的工序增加、减少或进行流程调整。7.1 基本工序 1)裁线 2)切管 3)号码印字 Q/SY 041 0252011 7 4)剥外皮 5)末端处理 6)剥内皮 7)压端子 8)焊锡 9)插入 10)组线 11)检查(尺寸、外观、电气性能)12)包装 7.2 线束制作流程 图2 图2 7.3 各工序制作的基本要求 7.3.1 裁线 裁线方式:分为自动裁线机裁线与

23、手动裁线两种。裁线剥外皮 剥内皮 末端处理 焊锡 压端子 插入 组线 切管 检查包装号码印字 套号码管 套热缩管 套波纹管 热缩管收缩Q/SY 041 0252011 8 图3 图3 自动裁线机(左)手动裁线装置(右)裁线工具的选择和使用根据产品类型及批量确定,但必须保持导线切割端的一致性且符合下列标准:电线规格与要求一致,裁线尺寸满足规定要求,切口平齐、均匀,不可伤电线,所有股线长度相同。目标:目标:导线的导线切断面垂直于导线纵轴线。所有股线长度一致。导线没有刮伤、刻痕、断开、压扁或其他损伤。图4 图4 可接受:可接受:导线的导体切断面大致垂直于导线纵轴线。所有股线长度大约一致。存在的毛刺不

24、会在后续加工和装配期间脱落。股线有刮伤、刻痕或已切断,但单根导线损 伤或断开的股线数未超出表3规定范围。图5 图5 7.3.2 切管(收缩管、波纹管等)切断方式:分为自动切管机切断与手工切断两种。切管工具的选择和使用根据产品类型及批量确定,但必须符合下列标准:收缩管、波纹管等规格型号正确,无杂色,伤、脏、起包等不良。裁切的尺寸满足规定要求,切口平齐、均匀。7.3.3 号码管印字(激光印字)印字内容、印字方向正确、字体应保持清晰、无模糊、断裂等现象。印字间距、印字宽度必须符合业界标准格式及规范要求。7.3.4 剥外皮 剥皮方式:分为机器剥皮与手工工具剥皮两种。Q/SY 041 0252011 9

25、 剥皮机:分为气动剥皮机、电动剥皮机、电脑式裁线剥皮机等。图6 图6 气动剥皮机(左)电脑式裁线剥皮机(右)剥皮工具的选择和使用根据产品类型及批量确定,为确保剥皮质量,推荐使用机器剥皮。为确保剥皮质量,推荐使用机器剥皮。无论哪种剥皮方式,必须满足以下要求:剥皮尺寸满足规定要求,剥皮口必须要平齐,不能伤及里层编织或导体。目标:目标:导线没有刮伤、刻痕、断开、压扁或其他损伤。股线原状未受干扰。所有股线长度一致。股线没有压扁、散开、弯折、打结或其他变形。图7 图7 可接受:可接受:股线散开(图中箭头所指的鸟笼形),但未超过1倍股线直径或绝缘皮外径。剥绝缘外皮时被拉直的股线被大致恢复至原来的螺旋状。股

26、线未打结。图8 图8 Q/SY 041 0252011 10 表3 股线允许的损伤范围 可接受:可接受:股线有刮伤、刻痕或已切断,但单根导线损伤或断开的股线数未超出表3规定的范围。缺陷:缺陷:线股中各股线长度不一致而妨碍了导线压接区全深度安装。作为表3的例外,股线的损伤部分处于压接区域。作为表3的例外,股线的损伤部分处于焊接连接区域。损伤的股线数超出表3规定的范围。图9 图9 可接受:可接受:股线散开超过了一倍股线直径,但未超过导线绝缘皮的外径。缺陷:缺陷:股线的螺旋状不再保持。图10 图10 股线根数 允许的最多刮伤、刻痕或切断的股线根数 股线根数 允许的最多刮伤、刻痕或切断的股线根数 7

27、0 7-15 1 16-25 3 26-40 4 41-60 5 61-120 6 121 6%注 1:注 1:对于工作在 6 千伏或更高电压下的导线不允许损伤 注 2:注 2:对于有镀层的导线,未暴露金属基材的视觉异常不当作损伤 Q/SY 041 0252011 11 缺陷:缺陷:股线伸出导线绝缘皮的外径。股线打结。图11 图11 需要绞线的情况,无论是同规格型号导线的对绞,还是不同规格型号的导线对绞。绞距是指规则地 从一个导线交叉的中点经过一个完整的螺旋形到相同导线的下一个交叉中点的距离,绞距必须是绞线线束外径的8到16倍。可接受:可接受:绞距是绞线线束外径的8到16倍。图12 图12 缺

28、陷:缺陷:绞距小于绞线线束外径的8倍或大于16倍。图13 图13 目标:目标:加工后的绝缘皮切口整洁,没有任何刺穿、拉伸、磨损、变色、烧焦或烧伤。图14 图14 Q/SY 041 0252011 12 可接受:可接受:机械剥线器在绝缘皮上留下轻微而规则的压痕。用于去除导线绝缘皮的化学溶剂、膏剂或霜剂未引起导线性能的下降。加热处理引起的绝缘皮轻微变色是允许的,只要没有烧焦、破裂或开裂。图15 图15 缺陷:缺陷:绝缘皮上任何切痕、破裂、裂口或开裂(无图示)。绝缘皮厚度减少超过20%。(图14、图15)图16 图16 缺陷:缺陷:绝缘皮不整齐或粗糙(磨损、拖尾以及突出)的部分大于绝缘皮外径的50%

29、或1mm,取其较大者。图17 图17 图18 图18 Q/SY 041 0252011 13 缺陷:缺陷:绝缘皮被烧焦。图19 图19 带屏蔽层的电线,剥皮后满足以下要求:表4 带屏蔽层的电线导体损伤允许值 目标:目标:切口平整、干净、无锯齿状边缘。绝缘皮或介质没有烧焦有痕迹或损伤。编织物/屏蔽层切割一致,无长出的股线。编织线切割后平滑整齐、没有损伤或松散的股线。图20 图20 允许的最多刮伤、刻痕或切断的股线根数 允许的最多刮伤、刻痕或切断的股线根数 股数 股数 屏蔽层编织物 压接端子 焊接端子 7 0 0 0 7-15 1 0 1 16-25 3 0 2 26-40 4 3 3 41-60

30、 5 4 4 61-120 6 5 5 121 6%5%5%注 1:注 1:对于有镀层的导线,未露出金属基材不视为股线损伤。Q/SY 041 0252011 14 可接受:可接受:介质上有轻微的伤痕。编织股线极少散开。热剥后介质有轻微变色。缺失或损伤的股线未超出表7-2的允许值。图21 图21 缺陷:缺陷:编织股线扭曲/鸟笼状。(1)缺失或损伤的编织股线超过表7-2的允许值。(2、4)外被出现任何切口或损伤。(无图示)外被厚度减少超过20%。(3)外被不平整或粗糙部分(磨损、拖尾、碎片)长度超过外被厚度的50%或1mm,取二者中较大者。内部介质损伤。(5)编织物切口不平整,有长出的股线。(6)

31、中心导体上出现可辨识的刻痕或切痕。(无图示)介质上有区域烧焦或熔化。(无图示)中心介质受损使绝缘直径减少10%以上。(无图示)图22 图22 7.3.5 末端处理 末端处理是针对屏蔽层(编组)、填充物(棉线、纸带、胶棒等)的修剪。屏蔽层需要进行热缩、焊接、压着的情况,参照本节7.3.7压着、7.3.8焊锡和7.3.9收缩管收缩中 的内容。填充物修剪时,先将绝缘层稍微向后拉约2mm,然后沿剥皮口修剪整齐,修剪完成后将绝缘层拉回 Q/SY 041 0252011 15 原位,使用填充物进行绝缘层内约2mm。修剪时需要修剪整齐,不可伤芯线。图23 图23 编织不收尾时,沿剥皮口修剪整齐,露出的屏蔽层

32、长度小于3mm,同时,必须用热缩套管收缩覆盖。目标:目标:露出的屏蔽层长度(A)小于3mm。套管在露出的屏蔽层(B)两侧重叠长度为1个线径或线把直径,取其中较大者。套管下没有明显的松散股线。套管和导线绝缘皮没有变色。屏蔽层端子交错排列,离导线的末端在规定的限制内。图24 图24 图25 图25 Q/SY 041 0252011 16 可接受:可接受:露出的屏蔽层长度等于或小于3mm。套管或导线绝缘皮可能已变色,但不能烧焦。图26 图26 屏蔽层用作导线时必须梳理整齐并重新绞合,股线重新绞合后,被修剪为所需要的长度。缺陷:缺陷:股线重新绞合后,修剪不齐妨碍了所有绞合的股线进入到压接端子或焊接端子

33、中。图27 图27 屏蔽层用作焊接时,屏蔽层和导线的剥皮长度保持一至,且并排对齐。目标:目标:预制焊料已熔化,填充可见于屏蔽层与屏蔽层导线之间,屏蔽层与屏蔽层导线均已上锡,其轮廓可辨识(A)。屏蔽层和屏蔽层导线剥皮长度一样,且并排对齐。可熔化的密封环已熔化。套管和导线绝缘层未因过热而变色。屏蔽层织物纹路完整。图28 图28 Q/SY 041 0252011 17 图29 图29 7.3.6 剥内皮 同7.3.4剥外皮7.3.4剥外皮的内容与要求。7.3.7 端子压着 任何导线的端子其关键是导线与接线柱的连接,压着是实现这种连接的一种方法。端子的重要性是既要保证机械连接的牢固性,又要满足应用的电

34、气要求。除在本节列出的基本要求外,还要求不损伤电镀层或表面处理层;以及接头没有变形,否则变形会 引起磨擦或增加将接头插入或装入连接器本体内的力,变形还会阻碍所有接头锁紧翼或锁紧舌的啮合和接头在连接器本体内的固定。接头变形不应当妨碍连接器的外形、装配或功能。不应当以任何方法切断或改变导体以使其适合端子的尺寸。在端子压着完成前,导体不能上锡。除同轴线外,单股导线不能压着端子。所有压着必须符合端子厂商公布的要求,如压接高度、拉力测试等,而与具体使用的工具无关。压着方式:分为自动压着与手动压着两种。所有的手工工具必须使用某种形式的机械装置来控制压 着操作,以使一旦压着操作开始后,压着工具不能被打开直到

35、整个压着循环完成。压着机:分为半自动压着机、全自动压着机等。端子压着作为线束制作的关键工序,必须由经过资格认定专业人员实施操作,必须使用专用的 压着设备进行压着。图30 图30 半自动端子压着机(左)端子压着区域(右)压着工具的选择和使用根据产品类型及批量确定,为确保压着质量,推荐使用端子机进行压着。为确保压着质量,推荐使用端子机进行压着。Q/SY 041 0252011 18 无论哪种压着方式,必须满足以下要求:7.3.7.1 开口端子压着 开口端子绝缘皮支撑及其压着区域和导体压着有多种不同的结构。下记以典型的开口端子进行说明:当单个接线柱(端子)上连接多根导线时,每根连接的导线都必须满足与

36、单根导线端子同样的可接受标准。单根导线或一组导线连接到接线柱(端子)上时,导线的组合的圆的面积必须符合接线柱(端子)的圆的面积。1 绝缘皮检查窗 2 入端钟形压口(后喇叭口)3 刷尾钟形压口(前喇叭口)4 刷尾检查窗 5 锁紧翼/锁紧舌 6 绝缘皮压着区 7 导体压着区 8 端子配接区 9 料带残耳(接线柱两端可能都有)10.接线柱挡耳 图31 图31 Q/SY 041 0252011 19 a)a)绝缘皮压着区 目标:绝缘皮压着区 目标:绝缘皮全部进入并伸过绝缘皮压接翼。如使用多根导线,所有导线的绝缘皮都伸过绝缘皮压接翼。绝缘皮压着不能切断或损坏绝缘皮。绝缘皮压接翼要全部包覆并夹紧绝缘皮。图

37、32 图32 图33 图33 可接受:可接受:绝缘皮表面有轻微的变形,只要绝缘皮压接翼没有切入、割破、穿入或刺入导线绝缘皮表面。绝缘皮压接翼夹住绝缘皮至少达180,并且两个压接翼均接触到了导线绝缘皮顶部。绝缘皮压接翼没有在顶部会合,但包围了大部分导线,顶部留下的开口只有45或更小。图34 图34 Q/SY 041 0252011 20 缺陷:缺陷:绝缘皮压接翼刺皮绝缘皮。(图35)绝缘皮压接翼对绝缘皮的支撑不够 180。(图35)两个压接翼都没有接触绝缘皮的顶部。(图36)绝缘皮压接翼区域内夹有导体。(图36)绝缘皮压接翼包围导线,但在顶部留下的开口大于45。(图37)图35 图35 图36

38、图36 Q/SY 041 0252011 21 图37 图37 b)b)绝缘皮检查窗 绝缘皮检查窗 图38标出了绝缘皮检查窗的位置。目标:目标:绝缘皮和导体界线位于检查窗的中间。图38 图38 制程警示:制程警示:绝缘皮与导体压接区齐平但未进入导体压接区。(1)绝缘皮与绝缘皮压接翼齐平,未进入绝缘皮检查窗区域。(2)图39 图39 Q/SY 041 0252011 22 可接受:可接受:在检查窗内可同时看到绝缘皮和导体。图40 图40 缺陷:缺陷:绝缘皮进入导体压着区域(图41,箭头所指绝缘皮的末端在导体着接区域内)。图41 图41 缺陷:缺陷:绝缘皮和导体分界线在绝缘皮压着区域内(图42,箭

39、头所指绝缘皮的末端在绝缘皮压着区域内)。图42 图42 Q/SY 041 0252011 23 c)c)导体压着区 导体压着区 图43标出了导体压着区的位置。目标:目标:导体压着区域内没有绝缘皮。导体伸到了刷尾检查窗的中间。没有破损的导体股线,没有折返进入到压接区的导体股线,没有未被导体压接翼夹住的导体股线。图43 图43 压接点位于压接区中央,形成完好的钟形压口。压痕均匀并能满足接头厂商的要求。压着后接头没有如香蕉形的变形。锁紧翼位置正常,没有变形或损坏。导体股线没有被扭曲,切断或改变,以适合与接线柱的配接。可接受:可接受:接头的轻微变形未改变外形、装配、功能或可靠性。注:注:为了达到最终的

40、验收标准需要进行配接(拉力)试验。见9.2.2节内容。见9.2.2节内容。制程警示:制程警示:压痕不均匀,但未影响外形、装配、功能或可靠性。图44 图44 缺陷:缺陷:绝缘皮伸到了导体压着区域内。(图45,箭头所指为导体压着区内的绝缘皮)图45 图45 Q/SY 041 0252011 24 缺陷:缺陷:导体末端没有满足7.3.7.1节e7.3.7.1节e的要求。(图46)接头/接线柱的变形(香蕉形)影响了外形、装配、功能或可靠性。(图47)图46 图46 图47 图47 图48 图48 在压着区外有松散的导体股线、截留的股线和折返的股线。Q/SY 041 0252011 25 d)d)钟形压

41、口(喇叭口)钟形压口(喇叭口)目标:目标:导体压着区两端都有钟形压口。导体入口端的钟形压口高度是接头/接线柱金属材料厚度的 2 倍。图49 图49 可接受:可接受:导体压着区只在导体入口端有钟形压口(1),导体尾刷端没有钟形压口(2)。导体入口端的钟形压口可辨认,但其高度小于接头/接线柱金属材料厚度的 2 倍。图50 图50 缺陷:缺陷:压着区导体入口端没有钟形压口(1)。由于压接过度或导线规格过小导致钟形压口过大(2)。图51 图51 Q/SY 041 0252011 26 e)e)钟形压口(喇叭口)钟形压口(喇叭口)图50标出了导体刷的位置。目标:目标:导体股线从导体压接端稍微伸出一点,形

42、成一个“导体刷”。导体股线形成的导体刷聚集在一起,没有向外张开。图52 图52 可接受:可接受:导体末端齐平于钟形压口的末端。(图 53(1)导体股线没有伸入到接线柱的配接区。导体股线张开但没有伸出超过压接筒的外周边。(图 53(2)图53 图53 Q/SY 041 0252011 27 缺陷:缺陷:导体末端没有伸出齐平于钟形压口的末端。任何导体股线伸出超过了压接筒的外周边。(图55)导体股线伸入到接头配接区。(图 56)图54 图54 图55 图55 图56 图56 Q/SY 041 0252011 28 f)f)料带残耳 料带残耳 图57标出了在导线入口端的料带残耳的位置,某些类型端子的残

43、耳位于配接端。注:注:这节的标准同样适用于闭口端子。图57 图57 可接受:可接受:接头或接线柱没有损伤。残耳不妨碍接头/接线柱的配接。制程警示:制程警示:位于配线接的残耳长度大于其厚度的 2 倍,但不妨碍配接。导体入口端的残耳长度大于其厚度的 2 倍,但插入连接器本体时不会露出。图58 图58 缺陷:缺陷:去掉残耳时损坏了接头或接线柱。接头插入连接器后,残耳露在连接器本体外。配接端残耳妨碍了配接。接头/接线柱已被损坏。注:注:接头/接线柱必须满足外形、装配、功能和可靠性的要求。为了达到最终的验收标准可能需要进行配接试验。图59 图59 7.3.7.2 闭口端子压着 这节的标准同样适用于带绝缘

44、和不带绝缘的闭口端子。绝缘皮支撑及其压着区域和导体压着有多种不同的结构。下记以典型的闭口端子进行说明:Q/SY 041 0252011 29 当单个接线柱(端子)上连接多根导线时,每根连接的导线都必须满足与单根导线端子同样的可接 受标准。单根导线或一组导线连接到接线柱(端子)上时,导线的组合的圆的面积必须符合接线柱(端子)的圆的面积。要求折返或填塞时,导体的折返或填塞必须在刷尾检查窗中可见并且切口末端必须在钟表形压口处 可见。图60标出了典型的闭口端子的各个组成部分:图60 图60 A、A、绝缘皮压着区 绝缘皮压着区 目标:目标:导线绝缘皮伸入到绝缘压接筒内。(A、B)绝缘压接被均匀地成型并且

45、接触导线绝缘皮,起到支撑作用且未损坏导线绝缘皮。(A)接线柱的绝缘套仍然牢固地包住接线柱,无图示。接线柱绝缘套的外表面没有损坏。(C)图61 图61 Q/SY 041 0252011 30 可接受:可接受:不规则形状的绝缘压接接触导线绝缘皮,起到支撑作用。(A、B、C)导线绝缘皮没有损伤。接线柱绝缘套没有损伤。接线柱的绝缘套仍然牢固地包住接线柱。填充的导线(D)在绝缘压接区内并且没有伸出接线片绝缘套。图62 图62 缺陷:缺陷:导线绝缘皮不在绝缘压着区域内。(A)导线绝缘皮损伤超出了 7.3.4 节标准要求。(B)接线柱的绝缘套没有牢固地包住接线柱。(C)填充导线伸出了接线术绝缘套。(D)绝缘

46、皮支撑压接(包括金属支撑)不能 支撑导线。(E)导线股线折回或可见于绝缘压着区。(F)图63 图63 B、导体压着区和钟形压口(喇叭口)B、导体压着区和钟形压口(喇叭口)目标:目标:导体股线(及需要时所加的填充)略微突出导体压接的末端。所有的导体股线被包容在导体压着区域内。压接点位于导体压着区域的中心。在导体压着区域的两端有明显的钟形压口(喇叭口)。接线柱绝缘套没有损坏。伸出钟形压口(喇叭口)的多根导线是齐平。图64 图64 Q/SY 041 0252011 31 可接受:可接受:导体(及需要时所加的填充)齐平于钟形压口末端。导体股线没有伸入到接线柱的配接区。在导体压区域的两端有明显的钟形压口

47、(喇叭口)。多根导线伸过钟形压口但长度不等。图65 图65 可接受:可接受:损伤的接线柱绝缘套没有露出金属或影响其应用。接线柱微小的变形没有改变它的外形、装配、功能性或可靠性。导体压接点在压接筒上但不在中心。压接痕不均衡但不影响外形、安装、功能或可靠性。图66 图66 Q/SY 041 0252011 32 缺陷:缺陷:导线末端没有伸出至齐平钟形压口的末端。当意欲加工成钟形压口时,在民导体压接区域的两端没有明显的钟形压口。(无图示)接线柱绝缘套损坏露出金属。(A)导体伸入到接线柱配接区。(B)图67 图67 7.3.7.3 机制接头(圆筒端子)压着 当单个接线柱(端子)上连接多根导线时,每根连

48、接的导线都必须满足与单根导线端子同样的可接 受标准。单根导线或一组导线连接到接线柱(端子)上时,导线的组合的圆的面积必须符合接线柱(端子)的圆的面积。a)a)绝缘间隙 绝缘间隙 1.绝缘间隙 2.导体压着区域 3.检查窗 图68 图68 Q/SY 041 0252011 33 目标:目标:导线绝缘皮与接线筒之间的间隙(C)小于导体外径(D)的50%。图69 图69 可接受:可接受:在绝缘皮和接线筒之间可看到导体,但不大于1倍导线的直径。制程警示:制程警示:绝缘皮与接线筒末端齐平。图70 图70 制程警示:制程警示:绝缘皮与接线筒末端之间的距离大于1倍线径,但小于2倍线径。图71 图71 Q/S

49、Y 041 0252011 34 缺陷:缺陷:绝缘皮与接线筒末端之间的距离大于2倍线径。(图72)暴露的导体违反了最小电气间隙。(图74)绝缘皮伸进接线筒内。(图73)图72 图72 图73 图73 图74 图74 Q/SY 041 0252011 35 b)b)绝缘皮支撑 绝缘皮支撑 1 绝缘皮支撑筒 2 绝缘皮(漏斗形)承口 3 检查窗 图75 图75 目标:目标:导线绝缘皮落在绝缘皮支撑漏斗承口上。图76 图76 可接受:可接受:导线绝缘皮进入绝缘皮支撑筒。图77 图77 Q/SY 041 0252011 36 缺陷:缺陷:导线绝缘皮没有进入接头的绝缘皮支撑筒。图78 图78 c)c)导

50、体定位 导体定位 目标:目标:导体伸到接头的底部。导体股线占满了检查窗。接头外没有导体股线。图79 图79 可接受:可接受:导体只占了检查窗的一部分。接头外没有导体股线。图80 图80 Q/SY 041 0252011 37 图81 图81 缺陷:缺陷:在接头的检查窗内看不到导体股线。(图79)在接头的检查窗内看到绝缘皮。(图80)在插入接头之前,导体已扭绞到了一起。(图81)在导体压着区域外有导体股线。(图82)图82 图82 图83 图83 Q/SY 041 0252011 38 图84 图84 d)d)压着区 压着区 压着区是指从导线进入接头的边缘到检查窗近边缘之间的部分。目标:目标: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