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年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docx(6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课型新授课课 题时、分、秒课 时1设计意图教学目标1、学生认识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秒”,熟记1分=60秒,初步建立秒的时间观念。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3、进一步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从一分一秒做起。感知时间单位“秒”。生活中用到“秒”这个时间单位的地方有很多。建立1秒概念。感受一下1秒有多长。互动体验,感受几秒,加深对1秒的认识。一边听音乐,一边用你自己的方法感受一下这段音乐有多少秒感知体验1分=60秒练习、感受,加深对秒的认识。体会一秒里面可以干什么事,明白时间的重要。重 难 点1、 让学生在生动直观的情境中感知时间单位“秒”,体验秒是比时和分小的时间
2、单位。2、帮助学生建立“1秒”和“几秒”的时间概念。准 备录像、课件、练习纸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初步感知时间单位“秒”。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直观感受1秒和几秒。(一) 观察钟面模型,复习旧知。(二)多种感官参与,建立1秒概念(听一听,看一看,说一说)1、认识秒针和1秒。2、体验感受,建立1秒的概念(三)互动体验,感受几秒,加深对1秒的认识。(四)体验探索,发现1分=60秒。三、练习、感受,加深认识四、课堂小结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初步感知时间单位“秒”。1、情境激趣:同学们,知道今天有这么多老师和咱一块上课,高兴吗?同学们还记得2010年12月31日晚上12点59分)嫦娥1
3、号发射的情景吗?在这个场景中还藏着一些数学知识呢,想再次来回顾一下这激动人心的时刻吗?好,让我们跟着指挥长一起来为它倒计时加油吧! 师小结:刚才我们每数一个数的时间就是一秒,“秒”也是一种时间单位。2、小朋友,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秒这个时间单位的呢?生举例。 师小结:刘翔在奥运会上用12秒91的成绩夺得了男子110米栏的冠军;这是我们过马路时,常常看到的红绿灯,显示屏上跳动的数字也是用秒来计时的。 师小结:在生活中用到“秒”这个时间单位的地方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秒”。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直观感受1秒和几秒。(一) 观察钟面模型,复习旧知。 师:(
4、出示钟面)还认识它吗?请学生来介绍一下时钟。 (二) 多种感官参与,建立1秒概念(听一听,看一看,说一说) 1、认识秒针和1秒。 师:在钟面上还有一个新朋友,叫出它的名字来(秒针)谁来描述哪颗针是秒针呢?(又细又长的那颗)。 师:那秒针是怎样计时的呢?现在,请同学们仔细听,认真看,钟面上的秒针是怎么走的?(课件演示:钟面上,秒针伴着“嘀哒”声走了几小格。)生自由回答。 师:秒针走1小格是多少时间呢? 生:秒针走一小格的时间就是一秒。 板书:秒针走一小格是1秒 2、体验感受,建立1秒的概念 过渡:秒针走一小格就是1秒,1秒有多长呢?我们静静的来感受一下1秒有多长。(1)(钟面演示1秒),你感受到
5、了吗?我们再来感受一下,这一次要想一个办法在心里记一记1秒有多长。(2)说一说,你是怎么记的?(拍一下手、跺一下脚、说2个字、点一下头)(3)你感觉1秒怎么样?(学生发表意见。) 师小结:1秒的确很短,秒是比时和分更小的时间单位。(三)互动体验,感受几秒,加深对1秒的认识。 1、体验10秒。 师:我们来做个游戏,请你闭上眼睛,来感受一下10秒有多长。当你觉得到10秒了就睁开眼睛,悄悄的举起你的小手,记住你看到的是几秒钟。 学生活动,然后反馈。 2、感受15秒。 师:还想做这个游戏吗?提高一下难度,感受一下15秒行不行?那秒针要从12走到几呢? 学生活动。 师:看来同学们的感觉是越来越准了。 3
6、、游戏活动 师:这个游戏有意思吗?现在同桌两人,自己定时间来感受,一个同学看钟面,另一个同学感受,交换进行。互相帮助,调整好节奏。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四)体验探索,发现1分=60秒。 师:刚才小朋友们表现得很好,鼓励一下自己吧,下面老师要送一个礼物给大家,送一段美妙的音乐来轻松一下,我们一边听音乐,一边用你自己的方法感受一下这段音乐有多少秒?(播放一段60秒的音乐“梁祝”。) 师:这段音乐有多少秒? 师:这段音乐究竟有多少秒,让我们伴着秒针的走动,再次来欣赏一下这段音乐。不过这一次,请你仔细观察秒针走动时,分针有什么变化?(再次播放这段60秒的音乐,画面显示秒针从12开始走一圈,分针
7、走1小格) 师:秒针走了多少秒?这段音乐是多少秒呢? 生:秒针走了一圈,分针走了1小格。 师:秒针走一圈是多少时间呢? 分针走了1小格呢? 生:秒针走一圈是60秒,分针走了1小格是1分钟。 师:我知道这段音乐是60秒,现在又说是1分钟。到底是1分钟还是60秒? 生:1分=60秒。 板书:1分=60秒 课堂小结:让我们回忆一下,刚才我们认识了时间单位“秒”,感受了1秒有多长,还知道了1分60秒。 三、练习、感受,加深认识 如果给你10秒,你觉得能干什么?学生交流。那10秒到底能干什么呢?我们来做个小实验。这里我给大家准备了一篇文章和一些口算题,还有半张空白的纸。大家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一件事来作实
8、验。学生活动。四、课堂小结10秒我们有这么多收获,那如果只给你1秒你能干什么呢?学生交流。你们认为1秒干不了什么?是这样吗?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小结:汽车1秒能行20米,火车1秒能行30米;飞机1秒能飞行250米;地球1秒大约能自转4100米;卫星1秒约行7900米。 所以不要小看这短短的1秒,在一些国际比赛中,往往成败就在这短短的1秒之内,(出示奥运会男子100米决赛视频)这是奥运会男子100米决赛的精彩画面,冠亚军之间相差连1秒都不到。 难怪人们常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就是时间的价值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生自由说。祝贺大家今天收获可真不少,相信小朋友们今后都能
9、珍惜分分秒秒,好好利用,做时间的主人。板书设计:时、分、秒1分=60秒课后反思课型新授课课 题时间的计算课 时2教学目标1、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2、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为一起来学习“时间的计算”在计算方法上肯定学生的多种正确思路,体现算法多样化思想。)体会时间就像金子那样宝贵,我们要珍惜每一分时间,多学一点本领。重 难 点会进行一些有关经过时间的简单计算。准 备挂图、钟面模具。教学过程一、复习1、填空。2、拨时钟。3、引出课题:二、新授2、出示商店营业时间图。小组讨论汇报、交流。三、练习巩固1、填空:2、竞赛四、小结一、复习1、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是(
10、)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秒针走一圈的时间是()1时等于()分1分等于()秒2、教师拨出不同的时刻,让学生读出时间。如:5时,3时20分,6时,9时50分等。问:1时等于多少分?那么2时呢?你是怎样想的?(让学生通过类推得出结论)时=()分分=()秒时=()分分()时秒()分分()时3、 我们已经学会看时间,但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时间的计算”。(板书课题)二、新授1、教学例2:(投影出示小明上学的情景图)师: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学生说一说,教师及时的补充、引导。小精灵要求我们解答的问题是什么?(7:30离家,7:45到校。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小组讨论:小明
11、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怎样想呢?(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汇报交流总结: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选择嘴优化的方法。(在计算方法上肯定学生的多种正确思路,体现算法多样化思想。)2、 出示商店营业时间图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能帮助图中的学生解决这个问题吗?三、练习巩固1、填空:(1)50分比1时少()分,1时比45分多()分。(2)一节课是()分,课间休息()分,再加上()分,就是1时。2、竞赛:教师口头报时刻,如:6时至6时25分,经过几分?学生抢答,看谁抢答得快,教师给予奖励。3、63页的第4题。学生独立填写,并说明理由。4、64页的第5题,师生共同读题,学生独立完成。5、65页的第8题,小组讨
12、论交流,再汇报总结。四、小结这节课你又收获了什么新知识?你认为用怎样的方法计算有关经过时间最好?我们刚才是从9时开始上课,从上课到现在经过了几分?一节课35分钟很快就过去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是啊,时间就像金子那样宝贵,我们要珍惜每一分时间,多学一点本领。板书设计:时间的计算7:30离家,7:45到校。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45-30=15(分钟)答: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15分钟。课后反思课型新授课课 题填一填,说一说课 时3教学目标1、 使学生巩固对时间的认识和计算。2、 培养学生通过不同方式搜集信息的意思和能力。3、培养学生养成从小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好习惯。巩固
13、对时间的认识。培养学生养成从小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好习惯。养学生通过不同方式搜集信息的意思和能力。重 难 点培养学生养成从小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好习惯。准 备学生作息时间表,完成家庭作业时间表。教学过程一、复习二、激趣导入三、巩固练习四、课外作业五、小结一、复习出示本校北关小学作息时间表,根据时间表回答一下的问题:(1) 我们每一节课用多少时间?(2) 早操用了多少时间?(3) 我们的眼保健操用多少时间?(4) 一般你早上几点起床?几点从家里走?并说说你的理由是什么?(5) 你还能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吗?二、激趣导入师:掌握好时间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能够合理的安排自己的时间,那么我们就会更
14、有效率的做每一件事情。(1) 出示67页的作息时间表,让学生说一说从表中你知道了什么?(2)你能自己动手做一个你自己的作息时间表吗?让学生自己动手填写作息时间表格。(提示:时间一定要合理)(3) 展示学生的作息时间表,并且给予交流,指导。三、巩固练习(1)让学生自己说说在家做家庭作业的时间,并说说谁用的时间最合理。(2)挑选出比较合理的十位同学的作息时间,全班同学共同制作我们完成家庭作业时间表。(3) 展示作品。四、课外作业(1)你们能合理安排周末一天的休息时间吗?小组内讨论。(2)请你们将讨论设计的方案给爸爸妈妈看看,让他们提提意见,使自己真正过一个有意义的周末。五、小结法国著名的哲学家伏尔
15、泰生前给人们留下了一则意味深长的话:它最长又最短,它最快又最慢;聪明者计划它,愚蠢者等待它;勤奋者珍惜它,懒惰者浪费它。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好好的理解这几句话,充分的利用每一秒。课后反思课型复习课课 题整理和复习课 时4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增强学生的时间观念。2、通过对时、分、秒的整理和复习,使所学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3、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学会归纳、整理和应用。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增强学生的时间观念。使所学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会进行一些简单
16、的时间计算。增强学生的时间观念。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学会归纳、整理和应用。重 难 点对各知识点的知识的整理与复习。准 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回忆梳理(1)小组交流(2)汇报:展示学生所写二、典型例题 沟通联系1、在( )里填上“”“”或” “=”2、填写合适的时间单位。三、知识应用 能力拓展(一)、判断题(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二)、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三、解决问题四、小结质疑一、回忆梳理 构建网络激趣:你们知道奥运会是什么时候吗?还有几天呢?可把他累坏了,大家愿不愿意帮老师算一下呢?不过在帮之前,他想先了解一下同学们第五单元都学了哪些知识?师:四人小组讨论,交流。(1)
17、小组交流(2)汇报:展示学生所写的,并引导说板书:师:第五单元学了哪些知识呢?(板书:时分秒的整理和复习)师:时分秒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呢?时分秒的整理和复习 1分=60秒 师:你能用你所学的知识,解决下列问题吗二、典型例题 沟通联系1、在( )里填上“”“( )998 2889( )( )6997【拓展练习】 (四)教学效果评价(小测题)板书设计: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估算 课后反思课型新授课课 题整理和复习课 时4教学目标1、通过对本单元学习内容的整理和复习以及练习,使学生能较好地总结本单元所学的口算、笔算的方法和要注意的问题,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度。2、结合实际问题,使学生明确估算策略可
18、以不同,估算策略要根据实际问题进行调整,才能使估算结果与实际相等。通过对本单元学习内容的整理和复习以及练习,使学生能较好地总结本单元所学的口算、笔算的方法和要注意的问题,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度。结合实际问题,使学生明确估算策略可以不同。重 难 点 教学重点:通过对本单元学习内容的整理和复习以及练习,使学生能较好地总结本单元所学的口算、笔算的方法和要注意的问题,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度。教学难点:结合实际问题,使学生明确估算策略可以不同,估算策略要根据实际问题进行调整,才能使估算结果与实际相等。准 备教学过程一、准备学习1教师出示口算卡片(教材102页“整理和复习”第1题”)。2总结归纳3口算练习
19、。完成第103页练习二十一第1题。两人一组,轮流出题计算,要求他们互相评价。二、基本训练。三、技能训练。四、复习总结一、准备学习1教师出示口算卡片(教材102页“整理和复习”第1题”)。以开火车的方式口算,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口算的(口算步骤)。 2总结归纳口算要注意些什么?哪些地方容易出错。3口算练习。完成第103页练习二十一第1题。两人一组,轮流出题计算,要求他们互相评价。二、基本训练。1练习教材第102页“整理和复习”第2题。(1)让学生采用不同方法独自完成第2题。(可以口算也可以笔算) (2)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3)、归纳总结“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如果是口算应注意哪些问题;如果采
20、用笔算,要特别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如果是进位加或是退位减又必须注意哪些问题。2笔算练习。完成练习二十一第2题。三、技能训练。1集体研讨教材第102页“整理和复习”第3题。 (1)大屏幕出示第3题情景图,要求学生认真观察。(2)讨论交流题目中的条件有哪些?聪聪提出的问题是什么?(3)交流各自的估算过程及结果,集体评价订正。2、巩固练习。完成练习二十一第3题。先独自估算出结果,然后集体交流估算的思考过程。同时教师可结合这一学习内容使学生了解到上海的“东方明珠”是亚洲最高的广播电视塔,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四、复习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又有了哪些收获?还存在问题吗?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估算策略要
21、根据实际问题进行调整,才能使估算结果与实际相等。课后反思课型新授课课 题毫米的认识课 时1教学目标1、通过实践测量,理解1毫米的长度概念,掌握毫米与厘米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2、在操作与交流中,使学生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个性化修改1米=100厘米测量方法:1、0刻线开始,指到几长度就是几厘米,或者米。一、 非零刻线开始,末端数字 起始数字= 长度硬币、磁卡、钥匙、玻璃、电话卡等的厚度。重 难 点教学重点:理解1毫米的概念,并形成表象。教学难点: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准 备课件、长尺子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二、导入新课三
22、、探究新知1、认识毫米2、学习1厘米=10毫米3、深刻感悟1毫米的长度,形成直观印象。4、巩固练习5、课堂小结一、复习旧知1、师生一起回忆,曾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米、厘米)2、请同学们说一说1米有多长,1厘米有多长。3、集体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测量的。二、导入新课请同学们根据掌握的知识,估计一下我们的数学的长、宽、厚各是多少。老师板书学生估计的结果。提出问题“究竟数学的长、宽、厚各是多少呢?发现什么问题没有?请同学们对数学书的长、宽、厚进行实际测量。三、探究新知1、认识毫米组织全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测量结果进行交流。数学书长 : 宽 : 厚 :提出问题“要想精确的表示出测量结果,而测量的
23、长度又不足整厘米时怎么办呢?(引出毫米:当测量结果不是整厘米时,我们可以用毫米来表示。位于厘米间的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板书:毫米的认识)学生举例说说1毫米到底有多大,形成表象。理解毫米的具体概念。2、学习1厘米=10毫米请同学们拿出直尺,从直尺上选定1厘米的长度,数数在1厘米的长度里有几个小格,每个小格的长度有什么特点?(长度相等)从观察和数格中得出,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就是1个小格,长是1毫米。1厘米=10毫米3、深刻感悟1毫米的长度,形成直观印象。(1)说一说,在生活中那些东西的长、宽或厚约是1毫米。(硬币、磁卡、钥匙等)(2)说一说,生活中那些物品通常是以毫米为单位计量的
24、。(电脑演示:自动铅笔,签字笔标签0.5mm,0.7mm等,天气预报,今日降雨量达到了多少毫米。)(3)说一说,数学书的长、宽或厚各是多少厘米多少毫米。(4)猜一猜,学生尺的厚度是几毫米。然后同桌同学合作验证猜的结果对不对。4、巩固练习5、课堂小结板书设计: 毫米的认识1厘米=10毫米课后反思课型新授课课 题分 米 的 认 识课 时2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明确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2、通过观察,使学生知道分米与厘米、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和计算。3、培养学生估测的意识提高学生估测的能力。1、1米=100厘米1厘米=10毫米2、0刻线开始,指到几长度就是几厘
25、米,或者米。二、 非零刻线开始,末端数字 起始数字= 长度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明确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重 难 点教学重点:体验1分米的实际长度,形成正确表象。教学难点:能够根据分米与厘米、米之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和计算。准 备课件、尺子教学过程一、学前准备二、探究新知1、知道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2、了解分米与厘米、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3、会以分米为单位进行测量4、建立1分米的概念。三、巩固练习四、思维训练五、课堂小结一、学前准备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你们还记得它叫什么吗?到现在为止,我们共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2、请同学们用语言表述或用
26、手比划出1米、1厘米、1毫米的长度。二、探究新知1、知道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1)估算课桌的长和宽。(2)以小组为单位测量课桌的长和宽。(3)汇报测量方法:说一说,你们是怎样测量。今天,老师还请来了四位小朋友,(出示例2情境图)他们也参加了我们的测量活动,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他们是怎样测量的。 用学生尺测量方法一:10厘米为一段连续测量 方法二:20厘米为一段连续量。(4)针对10厘米为一段连续量的方法,师提出“10厘米的这一段,可以用一个比厘米大的单位来表示,你们知道是什么吗?”(板书:分米)类似课桌的长和宽这样的长度,一般选用分米作单位来表示。2、了解分米与厘米、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27、。(1)观察测量尺,你们能不能从中发现分米与我们以前所学过的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板书: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3、会以分米为单位进行测量(1)以分米、厘米为单位,测量课桌的宽是( )分米( )厘米,课桌的高是( )分米( )厘米(2)以分米、厘米为单位,测量前后两张桌之间的距离,大约是( )分米( )厘米。4、建立1分米的概念。(1)闭上眼睛想一想,1分米有多长。(2)用手比划一下,1分米的长度。(3)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约是1分米。(4)估测一下黑板的长度约是多少分米。指名到前面测量,看谁估测的最接近准确长度。三、巩固练习四、思维训练五、课堂小结板书设计: 分 米 的 认 识1米=10分米 1分米=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