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中考生物复习提纲(豪华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中考生物复习提纲(豪华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第一单元 第二章 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1、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就是生态系统。 植物生产者 生物部分 动物消费者生态系统的组成 细菌、真菌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空气、阳光、水等2、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食物链的书写:食物链的书写中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任何一条食物链开始于生产者,终结于最高级的消费者食物链的箭头指向捕食者例如:草 兔 狼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3、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相对稳定的。说
2、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例如:在草原上人工种草,为了防止鸟吃草籽,用网把试验区罩上,结果发现,网罩内的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而未加网罩的地方,草反而生长良好。原因是:食物链被破坏而造成生态系统平衡失调。)(理解,不识记)(4)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越多(富集)。第二单元 第一章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第一节 练习使用显微镜 1、显微镜的结构;如右图所示目镜:越长的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的放大倍数越大。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其两面是不同的:光强时使用平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聚光作用)
3、。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小。2、显微镜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乘以目镜放大倍数。显微镜成倒像: 物像往哪偏就往哪移(偏哪移哪)3、使用显微镜步骤:(1)取镜和安放:(2)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对准通光孔,同时转动遮光器,使最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眼睛看目镜,转动反光镜,直到从目镜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为止。(光线不足,用凹面镜;光线过强,用凸面镜.) (3)观察:双眼注视物镜,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至接近装片(注意防止装片被压碎),然后一只眼看目镜,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4、物镜有高倍镜和低倍镜之分,区别如下:高倍镜低
4、倍镜放大倍数大小视野明亮程度暗亮细胞数目少多5、显微镜视野中出现了一个污点,怎样判断这个污点是在物镜上、目镜上还是在玻片标本上?先转动目镜,如果污点跟着转动,该污点在目镜上,如果污点不跟着转动,再移动玻片标本上,如果污点跟着转动,该污点在玻片标本上,如果转动目镜和玻片标本污点都不跟着转动,则污点在物镜上。第二节 植物细胞和第三节 动物细胞1、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的材料一定要薄而透明。常用的玻片标本:切片用从生物体上切取的玻片制成。涂片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过涂抹制成。如:血细胞 装片用从生物体上撕下或挑取的少量材料制成.2、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擦滴(清水)撕放(展)盖染(碘液)吸 制作动物细胞
5、临时装片的步骤:擦滴(生理盐水)刮涂盖染(稀碘液)吸注意:(1)动物细胞滴生理盐水的目的是保持细胞正常形态。(2)盖盖玻片时,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目的:避免盖玻片下出现气泡)3、(1)植物细胞:细胞壁:支持和保护作用 细胞膜(光学显微镜下一般看不清楚):控制物质进出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 细胞质:新陈代谢的场所叶绿体:光合作用的场所 液泡:西瓜液泡细胞液中含大量糖分线粒体: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2)动物细胞: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3)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区别:相同点不同点植物细胞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都有线粒体。植物细胞比动物细胞多了
6、细胞壁、液泡、叶绿体。(4)动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第四节 细胞的生活1、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细胞中的物质可以分为两大类:无机物:分子比较小,不含碳 如:水、无机盐、氧气等有机物:分子比较大,含碳 如: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等用实验区分有机物与无机物:用铁丝串一粒种子放到火上加热,种子燃烧后,剩下的灰烬是无机盐,烧掉的物质就是有机物。2、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能够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把其他物质挡在细胞外面,同时,还能把细胞内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3、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叶绿体(光合作用,植物细胞特有的)和线粒体(呼吸作用,动植物
7、细胞都有)。叶绿体能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线粒体能将细胞中的有机物与氧气结合,经过复杂的过程,释放出氧气和二氧化碳,同时将有机物里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4、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中,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中有DNA,DNA上有遗传信息。第四章 绿叶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1、光合作用的实验: 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1)暗处理: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消耗掉叶片中原有的有机物淀粉。(2)对照实验:将一片叶子的一半的上下面用黑纸片遮盖。目的:做对照实验。(3)加热:酒精隔水加热。酒精的作用:溶解叶绿素(4)染色:滴加碘液 (5)现象
8、:叶片见光的部分变成了蓝色,遮光部分没有变成蓝色。(6)结论:说明叶片见光的部分产生了有机物淀粉。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的不可缺少的条件。2、从细胞水平上分析,构成植物体的成分除了水和少量无机盐以外,主要是有机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质第五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1、光合作用的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将其释放出氧的过程。2、光合作用公式: 光能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 + 氧 叶绿体 (储存着能量)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的氧,超过了自身呼吸作用对氧的需要,其余的氧都以气体的形式排到了大气中;绿色植物还通
9、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这样就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简称碳氧平衡。3、光合作用在农业上的应用:合理密植光合作用的意义:为几乎所有生物提供了食物(有机物)的来源;为几乎所有生物提供了氧气的来源,平衡了氧和二氧化碳的含量;为几乎所有生物提供了能量的来源。增产方法: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农作物的光合作用会显著增强。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又被称为“空中肥料”。适当增加温度。如利用温室生产反季节蔬菜。合理密植。适当增加光照时间和强度4、(1)呼吸作用的概念: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叫做呼吸作
10、用。线粒体(2)呼吸作用公式: 有机物 + 氧 二氧化碳 + 水 + 能量 5、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比较光 合 作 用呼 吸 作 用细胞含有叶绿体的细胞所有活细胞场 所叶绿体线粒体条 件有光时时刻刻(白天黑夜)都进行产 物有机物和氧二氧化碳和水原 料二氧化碳和水有机物和氧实 质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第二章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1、人体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分泌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小肠是最重要的消化和吸收器官)消化腺:有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肠腺(其中肝脏胆汁,胆汁不含消化酶)(消化腺简记口诀:唾液淀粉,胃蛋白,肠胰三者
11、皆有,肝脏最大)2、实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观察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唾液清水唾液号充分搅拌号充分搅拌 号不搅拌(1)过程:37温水中10分钟滴碘液观察颜色变化号试管不变蓝色的原因:唾液淀粉酶已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麦芽糖遇碘不变蓝色。号试管变蓝色的原因:淀粉遇碘变蓝色淀粉特性。号试管变浅蓝的原因:因还有部分淀粉没有被分解,遇碘变浅蓝。(2)为什么要放在37温度中?模拟人体口腔温度,37时唾液淀粉酶活性最强3、小肠适于消化的特点:有各种消化液(肠液、胰液和胆汁)4、消化类型:物理性消化: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胃、肠的蠕动,将食物磨碎、搅拌,并与消化液混合。化学性消化:通过各种消化酶的作用
12、,使食物中各种成分分解为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5、小肠适于吸收的特点: (1)长(5-6米);(2)内表面具有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3)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绒毛壁和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种结构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6、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过程:小肠口腔(1)淀粉 麦芽糖 葡萄糖(淀粉在口腔中初步消化,唾液含有唾液淀粉酶)肽酶胃蛋白酶 小肠胃(2)蛋白质 多肽 氨基酸(蛋白质在胃中初步消化,胃液含有胃蛋白酶)脂肪酶胆汁(乳化)小肠小肠(3)脂肪 脂肪微粒 甘油+脂肪酸(脂肪在小肠中初步消化,胆汁中不含消化酶,小肠中有脂肪酶)
13、第三章人体的呼吸位置:胸腔内,左右各一1、肺 结构:肺泡数量大,外面包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和毛细血管的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适于气体交换。功能:气体交换2、呼吸运动 包括 吸气 和 呼气 两个动作。膈肌收缩 膈顶部下降 胸廓上下径增大胸腔容积增大, 肺扩张,肺内气压下降 吸气肋间肌收缩-胸廓前后径增大 膈肌舒张 膈顶部上升 胸廓上下径缩小胸腔容积缩小,肺缩小,肺内气压上升 呼气肋间肌舒张 -胸廓前后径缩小4、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氧气)(氧气)肺泡血液组织细胞(二氧化碳)(二氧化碳)5、呼吸系统中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是 肺 。肺由许多 肺泡 组成,外面包有
14、毛细血管,气体进出时至少要透过 2层上皮细胞(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 。经过气体交换时, 氧气 由 肺泡 进入 血液 ,经血液循环后,氧气最终到达人体组织细胞 ,在细胞的线粒体被利用。而 二氧化碳 由 血液 进入 肺泡 ,经呼气排出体外,所以呼出的气体含较多 二氧化碳 。气体交换的原理是气体的扩散作用。6、肺泡具有的特点:肺泡数量多,总面积大 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所以非常适合进行肺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1、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浆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血液 红细胞运输氧. 含血红蛋白(数量
15、最多,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血细胞白细胞吞噬病菌(个体最大,有细胞核;过多可能有炎症)血小板止血、凝血(个体最小,无细胞核)2、血红蛋白特性: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容易与氧分离。第二节 血液的管道血管1、人体血管的类型: 动脉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管壁较厚,弹性大,血流快。血管 静脉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 管壁较薄,弹性小,血流慢。(内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静脉瓣)毛细血管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管壁非常薄,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血流最慢。管腔最小,红细胞单行通过。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2、血液流动方向:动脉 毛细血管 静脉第三节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壁
16、:由肌肉组织组成(心室比心房厚,左心室最厚)左心房:与肺静脉相通1、心脏 右心房:与上、下腔静脉相通 腔 左心室:与主动脉相通右心室:与肺动脉相通2、心脏功能:为血液循环提供动力。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肺动脉肺静脉肺静脉上腔静脉房室瓣动脉瓣下腔静脉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毛细血管网上、下腔静脉右心房3、(1)血液循环 (动脉血静脉血) 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静脉血动脉血)(2)血液循环的途径:(体循环和肺循环是同时进行的)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毛细血管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左心房肺静脉肺部毛细血管组织细胞氧、营养物质二氧化碳等废物氧二氧化碳动
17、脉血静脉血体循环肺泡动脉血静脉血肺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毛细血管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左心房肺静脉肺部毛细血管组织细胞氧、营养物质二氧化碳等废物氧二氧化碳动脉血静脉血体循环肺泡动脉血静脉血肺循环 4、动脉血和静脉血的区别:动脉血:含氧丰富,颜色鲜红。(血红蛋白与氧结合) 静脉血:含氧较少,颜色暗红。(血红蛋白与氧分离) 5、心房与心室之间有房室瓣,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动脉瓣,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作用。房室瓣只能朝向心室开,动脉瓣只能朝向动脉开,保证了血液能按一定的方向流动,也就是 心房 心室 动脉 6、人的血型有A型、B型、AB型和O型四种。输血时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紧急时O型
18、血为“万能供血者”,AB型为“万能受血者”。(少量输血)某人的血型可接受的血型可输给的血型AA、OA、ABBB、OB、ABABAB、A、B、OABOOO、A、B、AB7、成年人血量约为体重78%。每次献血200300毫升不影响健康。1855周岁公民自愿献血。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1、(1)排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等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 (排出粪便是排遗,不属于排泄)(2)排泄途径: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尿素 呼吸系统:以气体的形式排出二氧化碳、水 泌尿系统:以尿液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尿素2、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肾脏形成尿液;输尿管输送尿液;膀胱暂时贮存尿液;尿道排出
19、尿液。3、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肾小球(过滤,形成原尿)、肾单位 肾小囊(收集原尿)肾小管(对原尿重吸收)4、血浆、原尿和尿液的区别: 流入肾脏的血浆: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蛋白质、血细胞原尿: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尿液:水、无机盐、尿素)5、尿的形成肾小球和肾小囊壁过滤作用: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流入肾小囊形成原尿;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吸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注意:如果尿液中有蛋白质、血细胞,是肾小球出现问题;如果尿液中有葡萄糖则可能是肾小管出现病变。6、尿的排出:尿的形成是连续的,尿的排出是间断的(膀胱有储尿功能)。7、肾动脉和
20、肾静脉的区别:肾静脉尿素少,氧气少,二氧化碳多。8、排尿的意义:(1)排出废物。(2)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1、眼球结构:晶状体相当于“镜头”;瞳孔相当于“光圈”;视网膜相当于“底片”。2、视觉的形成: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折射)玻璃体视网膜(视觉感受器)视神经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产生视觉)3、白眼球:巩膜 黑眼球:虹膜4、物象形成部位:视网膜 视觉形成部位:大脑皮层5、从暗处到明亮处,瞳孔变小 从明亮处到暗处,瞳孔变大6、近视眼:晶状体变大,眼球前后径过长,物像落到视网膜的前方。需配戴凹透镜矫正7、耳的结构:外耳
21、、中耳、内耳(前庭,半规管与平衡有关)8、听觉的形成:声波外耳鼓膜(产生振动)听小骨耳蜗(听觉感受器)听觉神经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产生听觉)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组成1、神经系统的组成:由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大脑:大脑皮层有感觉、运动、语言等多种神经中枢脑小脑: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平衡。中枢神经系统 脑干:调节心跳、呼吸等生命活动2、神经系统 脊髓:具有传导和反射功能脑神经:由脑发出,分布在头部感觉器官。周围神经系统脊神经:由脊髓发出,分布在躯干四肢的皮肤、肌肉。3、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又叫神经细胞,包括细胞体和突起)第三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1、神经调节的基
22、本方式是反射。反射通过反射弧完成。2、(1)反射弧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2)反射弧中的任何一个结构被破坏,反射都不能够完成。完成反射除了需要 反射弧 结构完整之外,还需要受到一定刺激,并对刺激做出了反应。例题:如图膝跳反射图解,据图完成下列各题(1)该反射叩击的部位如图中A所指,则A表示的结构是感受器,如果你有意识地收缩腿部肌肉,膝跳反射将不能进行,这说反射受神经系统的控制 (2)图中B所指之处如果受损,叩击A处,该反射不会发生(3)图中C表示的结构是神经中枢,如果C受损,该反射不会发生,受测者会感受到疼痛(怎样判断传入,传出神经?答;1.看神经节,有神经节为传入。2.看
23、神经中枢的灰质,“小入大出”)简单反射(非条件反射):天生就有。神经中枢位于脊髓如缩手、眨眼、排尿和膝跳、吃梅分泌唾液等3、反射复杂反射(条件反射):后天形成。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如听口令、谈梅想梅分泌唾液、谈虎色变等4、 与语言文字有关的反射是人类所特有,人类特有语言中枢,所以对语言、文字建立的反射是人类特有,如:谈虎色变、 谈梅止渴。5、 神经网作用;“传导和处理信息。”第四节 激素调节1、内分泌腺:分泌激素。特点:没有导管,激素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 (区别:汗腺、唾液腺、胰腺等属于外分泌腺,胰岛是内分泌腺,所以胰即有内分泌部分又是外分泌部分)2、人体主要内分泌腺有:垂体、甲状腺、胸
24、腺、肾上腺、胰岛、睾丸和卵巢分泌腺体激素调节作用分泌失调出现的病症垂体生长激素调节人体的生长(体重与身高)1、幼年时分泌不足侏儒症 ;2、幼年时分泌过多巨人症 ;3、成年时分泌增多肢端肥大症甲状腺甲状腺激素调节人体的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1、婴幼儿时期分泌过少呆小症 ;2、成年人分泌不足甲状腺肿大(又称大脖子病);(注意:成年人缺碘会引起甲状腺激素的合成,所以患大脖子病)3、成年人分泌过多甲状腺功能亢进。胰岛胰岛素调节糖类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胰岛素分泌不足糖尿病,注射胰岛素侏儒症和呆小症的共同点都是身材矮小不同点是: 侏儒症智力正常,呆小症智力不正常。 造成的原因不同:侏儒症
25、是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呆小症是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3、人体生命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是神经调节,但也受到激素调节的作用4、当你情绪激动,你的大脑皮层会兴奋,促进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八年级上册复习提纲第六单元 第一章 第五节 两栖动物和爬行类1、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变态发育成为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代表动物:青蛙、蟾蜍、大鲵、蝾螈。因为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大多生活在水里或者潮湿的陆地上。2、爬行动物: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保护身体、防止水分蒸发),用肺呼吸,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硬的外壳。(生殖上能脱离水)鳄鱼,乌龟,鳖、蛇、变色龙
26、都是爬行动物。第六单元 第四章 细菌和真菌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1、菌落: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叫菌落。2、列表细菌和真菌菌落的不同大小形状颜色细菌菌落小光滑粘稠或粗糙干燥白或黄真菌菌落大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红,褐,绿,黑,黄3、培养细菌真菌的方法:配制培养基(含营养物质的有机物) 高温灭菌 接种(接种将少量的细菌或真菌放在培养基上的过程叫接种。) 恒温培养 4、细菌和真菌的生存也需一定的条件: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营养物质)、一定的生存空间等。另外,有些需氧,而有些则厌氧(即有氧时生命活动受抑制)。除少数细菌外,都不能自己合成有机物,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作为营养(
27、即营养方式为异养)5、科学家在深海的火山口等极特殊的环境中,发现了古细菌。古细菌的存在说明:古细菌适应环境的能力非常强 细菌的分布很广泛。6、炎热的夏季,食物容易腐败,得胃肠炎的人很多,原因是:炎热的夏季,空气湿度大,温度高,适于细菌、真菌的繁殖和生长,食物保存不当或时间过长,就会因被细菌、真菌污染而变质,人们吃了变质的食品就会的胃肠炎。7、洗净晾干的衣服不会长霉,而脏衣服脏鞋就容易长霉,原因是:洗净晾干的衣服清洁干燥、缺乏营养物质,不适合真菌的繁殖,所以洗净晾干的衣服不易长霉;反之,脏衣服给真菌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因此脏衣服协议发霉。8、制作泡菜时加盖后用水封口,其目的是不让空气进入坛内,
28、而保持坛内缺氧环境,因为乳酸菌只有在缺氧或无氧环境下才能把蔬菜中的有机物分解为乳酸。第二节 细菌9、17世纪后叶,荷兰人列文虎克发明显微镜并发现细菌;而19世纪,“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利用鹅颈瓶实验证明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原已存在的细菌产生的10、细菌很小,10亿个细菌堆积起来只有一颗小米粒大,单细胞。(病毒比它还小)11、细菌特征:形态:微小,有杆状、球状、螺旋状等形态,无成形细胞核。大多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来生活,属分解者。营养方式:大部分为异养。生殖:分裂生殖有些细菌能形成对不良环境有较强抵抗力的休眠体,叫芽孢12、细菌的结构特点: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有DNA集中的
29、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附属结构:有些细菌细胞壁外有荚膜(保护作用,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有些细菌有鞭毛(用于在水中游动);有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形成芽孢(轻,对恶劣环境有抵抗能力的休眠体)。13、掌握课本73页细菌结构示意图。(一定要记忆细菌结构示意图)14、细菌的哪些特点和它们的分布有关:细菌个体微小,极易为各种媒介携带;分裂生殖,繁殖速度快、数量多;有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芽孢,芽孢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芽孢小而轻,可以随风四处飘散,落在适当环境中,就能萌发为细菌。这些特点都有利于细菌的广泛分布。15、动物、植物、细菌细胞和真菌细胞的对比比较动物
30、细胞植物细胞细菌细胞真菌细胞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无成形细胞核,有DNA集中区域叶绿体荚 膜有些有鞭 毛有些有生物类型真核生物真核生物原核生物真核生物第三节 真菌16、真菌特征:(1)菌体由许多细胞连接形成的菌丝(直立菌丝和营养菌丝)构成;(2)每个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3)另外还有单细胞的真菌,如酵母菌;(4)没有叶绿体,均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所以营养方式为:异养;(5)生殖:孢子生殖17、青霉:青绿色,着生孢子的菌丝成扫帚状;曲霉:黑褐色(有时也有黄、绿等色),孢子着生在放射状菌丝顶端;蘑菇从腐烂的植物体获得营养。这些真菌生活在温度适宜、水分充足且富含有机物的地方。
31、18、各种各样的真菌:蘑菇、木耳、银耳、灵芝。19、蘑菇也是由菌丝集合而成营养方式:异养(腐生)生殖:孢子生殖环境:阴暗潮湿,有机物丰富,温暖 20、酵母菌(了解)形态:(单细胞)卵圆形,无色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壁、液泡、无叶绿体营养方式:异养(腐生)有氧:葡萄糖二氧化碳+水+能量(多) 无氧:葡萄糖二氧化碳+酒精+能量(少)生殖方式:出芽生殖,特殊情况进行孢子生殖21、蘑菇、木耳等可以食用的真菌统称为食用菌。第四节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22、细菌真菌在自然界中作用: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即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被植物重新吸收利用,制造有机物。故对于自然
32、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重要作用 。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这类微生物多营寄生生活,从活的动植物体上吸收营养物质。如链球菌引起扁桃体炎,真菌引起癣、小麦叶锈病 。注意:脚气和细、真菌没关系(是缺维生素B1导致的)与动植物共生。共生指一种生物与另一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不能分开的现象,简言之,互利共生。如真菌与藻类共生形成地衣再如:与植物共生:根瘤菌与豆科植物,根瘤菌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能够吸收的含氮物质,从而使土壤中氮元素含量增高,增加土壤肥力,提高农作物产量(氮是植物生活中需要量较大的物质)。 与动物共生:兔、牛、羊内有些细菌帮助分解维生素与人类共生:人的肠道中有一些细菌能制造维生
33、素B12和维生素K对身体有益第五节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23、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体现在四个方面: 食品制作。即发酵原理的应用,发酵就是有机物在一定温度下被酵母或其他菌类分解成某些产物的过程 食品保存。腐败原因-细菌和真菌分解食品中的有机物并在其中生长繁殖所导致;保存原理-将细菌和真菌杀死或抑制其生长繁殖; 疾病防治。主要指抗生素治病(如青霉素)与转基因技术生产药品(如胰岛素)。注意:抗生素是真菌产生的可杀死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 。 环境保护。无氧时一些杆菌、甲烷菌可将引发污染的有机物发酵分解,产生甲烷等,而有氧时另外一些细菌(如黄杆菌)可将这些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这样都使污水得到净化。
34、24、制作馒头或面包时,要用到酵母菌,它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会在面团中形成许多小孔,使馒头或面包膨大和松软,而面团中所含的酒精,则在蒸烤过程中挥发掉了。25、制作馒头要用酵母菌,制酸奶用乳酸菌,制泡菜用乳酸菌,酿酒用酒曲。八年级下册复习提纲第七单元 第二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第一节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1. 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通过生殖和发育而实现的。2. 人们对遗传和变异的认识,最初是从性状开始的,以后随着科学的发展,才逐渐深入到基因水平。3. 性状:生物体所表现的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性和行为方式统称为性状。4.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
35、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例如:家兔的黑毛与白毛。5.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例:转基因超级鼠和小鼠。6. 转基因超级鼠的启示: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同时也说明在生物传种接代中,生物传下去的是基因而不是性状。7. 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的转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第二节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1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传递,精子和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2.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 片段。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呈双螺旋结构。3染色体: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36、每一种生物细胞内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4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为23对(46条),也就包含了46个DNA。5. 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而当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时,染色体又恢复到亲代细胞中染色体的水平,其中有一半染色体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第三节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1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杂交一代中表现的是显性性状。2隐性性状基因组成为:dd显性性状基因组称为:DD或Dd3我国婚姻法规定:
37、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之间禁止结婚 原因:降低遗传病的发生概率。4如果一个家族中曾经有过某种遗传病,或是携带有致病基因,其后代携带该致病基因的可能性就大如果有血缘关系的后代之间再婚配生育,这种病的机会就会增加作业:5、试着写一个遗传图谱:1.亲代;Aa x Aa 2.亲代;AA x Aa 3.亲代;AA x AA 子代;AA,Aa,aa 子代;AA,Aa 子代;AA4.亲代;aa x aa 5.亲代;AA x aa 6.亲代;Aa x aa 子代;aa 子代;Aa 子代;Aa,aa例某班同学对人群中双眼皮和单眼皮的遗传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其调查统计结果如下表:组别父母性状被调查家庭数子女
38、父母双眼皮单眼皮1双眼皮双眼皮8070362单眼皮单眼皮600643双眼皮单眼皮12085504单眼皮双眼皮1005648请回答下列问题:(1)从第 一 组调查的结果可推测出控制双眼 皮性状的基因是隐性基因。(2)如果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用A表示,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用a表示,第3组所调查的家庭中,其母亲的基因组合是aa,其父亲的基因组合是AA,Aa。(3)如果第2组某家庭中的母亲做了双眼皮手术后,再生一个孩子是双眼皮的可能是0原因是这种变化是环境因素影响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不会遗传给后代。(4)父母为双眼皮,而女儿为单眼皮,此现象称为变异,这对夫妇若再生一个孩子,孩子眼睑的性状是双眼皮或单
39、眼皮,是单眼皮的可能性为25%。第四节 人的性别遗传1. 1902年,美国细胞学家麦克朗在观察中发现,男性体细胞中有一对染色体的形态与别的染色体不一样,他把这种染色体称为 性染色体。后来,美国细胞学家威尔逊和斯特蒂文特进一步把男性体细胞中那一对与众不同的染色体,分别称为 X染色体和Y染色体;而女性体细胞中的同一对染色体是一样的,都是X染色体。2. 性染色体是指在体细胞中能决定性别性别的染色体,在人的体细胞中,性染色体有2条。3. 每个正常人的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男:44条+XY 女:44条+XX)。其中22对男女都一样,叫常染色体,有1对男女不一样,叫性染色体(男性为XY,女性为XX)。
40、4. 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的组成:精子(22条X 或22条Y),卵细胞(22条X)。5. 生男生女机会均等,比例为11,生男生女的概率各占50。第五节 生物的变异1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变异首先决定于遗传物质基础的不同,其次与环境也有关系。因此变异可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2. 可遗传的变异由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变异,不可遗传的变异是由环境因素的变化而引起的变异。3. 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例子:人工选择、杂交育种、太空育种(基因突变)。4. 生物变异的意义:生物进化和发展的基础,培育动、植物的优良品种。第八单元 第一章 传染病和免疫常见传染病:流行性感冒、非典、水痘、结膜
41、炎、 蛔虫病、流行性乙型脑炎、 乙肝等。第一节 传染病及其预防1. 传染病是由某种特殊的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所引起的,能在人和人之间或人和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2. 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根据致病的病原体不同,传染病可分为细菌性传染病、病毒性传染病、寄生虫传染病等。3. 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1)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叫传染源。(2)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历的途径叫传播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如蚊子)等。(3)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叫易感人群。4. 艾滋病(AIDS)的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英文缩写H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