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梳理.docx

上传人:叶*** 文档编号:89003367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50.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梳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高中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梳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梳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梳理.docx(3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烛之武退秦师学问点梳理教学目的:1.回忆熟识课文内容2.梳理文言学问点并积累记忆教学内容:一、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通“矣”)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供”,供应)3秦伯说 (同“悦”) 4失其所与,不知 (同“智”,明智)二、古今异义1夫人(古义为“那个人”,今义为“妻子”的尊称)2行李(古义为“出访的人”,今义为“出门时所带包袱”)三、词类活用1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2既东封郑(封,使成为疆界;东,在东边)3且贰于楚也4越国以鄙远(鄙,意动,把当作边邑;远,远地,形作名)5烛之武退秦师(使动,使撤兵)6共其乏困(乏用缺少的东西)7与郑人盟(盟订(建)立同盟)8因

2、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四、一词多义封既东封郑(做疆界,动词)肆其西封(疆界,名词)若: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假设)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好像)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你)望洋向若而叹(海神名)以为莫己若者(及、比得上)说: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杂说”,文体的一种)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陈述)辞: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推辞)停数日,辞去告辞,(辞别)鄙: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遥远的地方( “以为鄙”)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浅陋)我皆有礼,夫犹鄙我(看不起,轻视)微: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假设没有)微闻有鼠作作索索:(暗暗的)见其发

3、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略微、略微)人微言轻(地位地下,卑贱)敝:因人之力而敝之(损害,衰败)曹操之众,远来疲敝(乏累)许:公曰:“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容许,听从)先生不知何许人也(表处所)杂然相许(赞同)潭中鱼可百许头(约数)五、文言虚词1、以 以其无礼于晋(因为,连词) 敢以烦执事(拿,用,介词) 越国以鄙远(表顺承,连词) 焉用亡郑以陪邻?(表顺承,连词)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把,介词) 2、而 今急而求子(才,连词,表顺承) 夜缒而出(表修饰,连词) 若亡郑而有利于君(表顺承,连词) 朝济而夕设版焉。(表转折,连词) 3、焉 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表陈述) 焉用亡郑以陪邻?(疑

4、问副词,为什么)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副词,怎么能)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兼词,于何) 永之人争奔跑焉(兼词,于此) 4之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夫晋,何厌之有(助词,宾语前置的标记)是寡人之过也/因人之力而敝之(助词,的)因人之力而敝之(指代秦君)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代这件事)将焉取之(代土地)5其以其无利于晋(指代郑文公)君知其难也(这)又欲肆其西封(指代晋国)失其所与(指代自己)吾其还也语气词,(表商议语气,相当于“还是”)6且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连词,表并列,又)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连词,递进,况且

5、)六、特别句式1(介词构造后置)A以其无礼于晋 B.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C.佚之狐言于郑伯 2(省略句)A.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B(晋惠公)许君焦、瑕C敢以(之)烦执事 D夜缒(烛之武)而出E(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3夫晋,何厌之有 (“之”作宾语前置的标记) 荆轲刺秦王学问点梳理一、通假字1.秦王必说见臣 说,通“悦”,yu,兴奋。2.日以尽矣 以,通“已”,已经。3.今日往而不反者 反,通“返”。4.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5.荆轲奉樊於期头函 奉,通“捧”,捧着。6.图穷而匕首见 见,通“现”,出现。7.秦王还柱而走 还,通“环”,绕。8.卒起不意 卒惶急无以击轲卒

6、,通“猝”,仓促,突然。 二、古今异义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陷于逆境。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2.仰天太息流涕 古义:眼泪。今义:鼻涕。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今义:年长之人。4.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可以用它来。今义:表可能、可以、答应。5.持千金之币物 古义:礼物 今义:钱币。6.秦王方还柱走 古义:跑 今义:步行。7.诸郎中执兵 古义:宫廷侍卫 今义:指中医。8.左右既前,斩荆轲古义:四周侍从。今义:表方向或大约。 三、词类活用现象: 名词作状语1.进兵北略地2.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3.函封之4.发尽上指冠 名词作动词1.樊

7、於期乃前曰又前而为歌曰 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左右既前,斩荆轲2.皆白衣冠以送之3.乃朝服,设九宾 使动用法1.使使以闻大王2.使毕使于前3.自引而起,绝袖 意动用法1.太子迟之2.群臣怪之 四、文言句式: 推断句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3.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省略句1.秦王购之 ( 以 ) 金千斤2.欲与 ( 之 ) 俱3.见燕使者(于)咸阳宫4. 而(群臣)卒惶急无以击轲 被动句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2.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介宾短语后置1.常痛于骨髓2.给贡职如郡县3.燕王拜送于庭 定语后置1.太子及来宾知其事者2.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荆轲刺秦王学问

8、点小结2 六、重点实虚词 1、发轲既取图奉之,发图 翻开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动身发尽上指冠 头发 2、故故遣将守关者 特意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原因鲰生说我故听之 所以君安与项伯有故 故交,老交情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登上轲自知事不就 胜利故人具鸡黍 老,旧 3、诚诚能得樊将军首 假设真的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确实,确实 4、度度我至军中,君乃入 估计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常态,气度 5、顾顾计不知所出耳 只是,不过荆轲顾笑武阳 回头大行不顾细谨 顾忌,考虑 6.为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被为之奈何 应付,处理乃为装遣荆轲 打算乃令秦武阳为副 做为其人居远将来,而为留待 因为荆轲和

9、而歌,为变徵之声 发出 7.而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 并且,表递进其人居远将来,而为留待 因此,表因果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却,表转折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 就,或不译,表承接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 相当于“地”或不译,表修饰 七、固定用法 1.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 “有以”,意为:有用来的方法 )2.然则将军之仇报 (既然这样,那么)3. 荆轲有所待( 有的)4.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复音虚词“所以”常引出表缘由、手段等的分句,译为:的缘由。)5.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 “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方法 )6.以故荆轲逐秦王 (因此) 鸿门宴学问点梳理 一、

10、通假字 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内通“纳”) 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 旦日不行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 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 交戟之士欲止不內(內,通“纳”) 二、古今异义词 沛公居山东时 古:崤山以东地区 今:山东省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古:黄河以北、黄河以南 今:河北省、河南省 约为婚姻 古:儿女亲家关系 今:男女结婚 备他盗之出入与特别也 古:意外的状况 今:表程度,很、甚 而听细说 古:小人的谗言 今:具体说来 三、重点文言实词释义 ( 12个 ) 1军 沛公军霸上: 名词作动词,驻扎。 从今道至

11、吾军: 名词,军营。 初一交战,操军不利: 名词,军队。 勇冠三军: 名词,军队的编制单位。 2击 忽击忽失: 动词,攻击,攻打。 因击沛公于坐: 动词,杀。 秦王不愿击缶: 动词,敲打,敲击。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 名词,碰撞。 3内 毋内诸候: 内,通“纳”,动词,接纳。 帘内掷一纸出: 名词,里面,与“外”相对。 内无法家弼士: 名词作状语,在内部。 色厉内荏: 名词,内心,心里。 4如 劳苦而功高如此: 动词,像。 沛公起如厕: 动词,往、去。 固不如也: 动词,及、比得上 5倍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动词,通“背”,违背。 每逢佳节倍思亲: 副词,愈加。 6谢 旦日不行不蚤

12、自来谢项王: 动词,致歉,谢罪。 乃令张良留谢: 动词,辞别。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动词,感谢。 7意 然不自意: 动词,料想、意料、估计。 其意常在沛公也: 名词,心愿、意图。 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 名词,意思。 来宾意少舒,稍稍正坐: 名词,神态,神情。 8坐 项王、项伯东向坐: 动词,坐下。 因击沛公于坐: 坐,通“座”,名词,座位。 坐北朝南: 动词,坐落,指位置所在。 停车坐爱枫林晚: 介词,因为。 9举 杀人如不能举: 副词,尽。 举所佩玉 以示之者三: 动词,举起。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动词,实行、施行。 举不胜举: 动词,列举、举出。 10胜 沛公不胜: 杓 动词,

13、禁得住。 刑人如恐不胜: 副词,尽。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形容词,美丽的。 此时无声胜有声: 动词,赛过、超过。 11斗 玉斗一双,献与亚父: 名词,酒器。 仅凿斗大一池,植数茎以塞责: 名词作状语,像斗一样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 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动词,争斗。 12置 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 动词,放弃、丢下。 置之坐上: 动词,安放,放置。 乃置酒大会来宾: 动词,摆、设。 四、古今异义 1.山东 古:指崤山以东地区。 今:指太行山东边的一个省。 2.特别 古:意外的变故。 今:程度副词,很不一般。 3.河北 古:黄河以北地区。 今:黄河北部的

14、一个省。 4.河南 古:黄河以南地区。 今:黄河南部的一个省。 5.细说 古:小人的谗言。 今:具体地讲解并描述。 6.婚姻 古:儿女亲家 今:结婚的事或者说因结婚而主生的夫妻亲眷关系。 四、词类活用 A名词作动词 沛公军霸上 原义军队,此处义为 军队驻扎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原义话语,此处义为告知 沛公欲王关中 原义大王、领袖,此处义为做王 不行不语 原义言语,此处义为告知 吾得兄事之 原义事情,此处义为侍奉 道芷阳 原义道路,此处义为取道 籍吏民,封府库 原义簿籍,此处义为登记 范曾数目项王 原义为眼睛,此处义为使眼色 刑人如恐不胜 原义为刑罚,对犯人的体罚,此处义为用刑罚惩办

15、 B名词作状语 君为我呼入,我得兄事之 像对待兄长那样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像鸟儿张开翅膀那样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在夜里 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向上 道芷阳间行 从小路 C形容词作动词 素善留侯张良 原义为好,此处义为善待、交好 D形容词作名词 君安与项伯有故 原义为旧的,此处义为老交情 E使动、意动句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以(之)为王 项伯杀人,臣活之 使(之)活下来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使(百余骑)跟从 交戟之士欲止不内 使(他)停顿下来 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 使(关中)被攻破 五、特别句式 1推断句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16、。 此亡秦之续耳。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亚父者,范增也。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特别也。 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2倒装句 具告以事(介词构造后置) 长于臣(介词构造后置) 得复见将军于此(介词构造后置) 籍何以致此(宾语前置) 客何为者(宾语前置) 大王来何操(宾语前置) 沛公安在(宾语前置) 3被动句 若属皆且为所虏(“为所”表示) 吾属今为之虏矣(“为”表示) 4省略句 为击破沛公军(省介词宾语“之”吾) 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省略状语“于其”) 六、固定构造 1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无所,无所”,“没有被,没有

17、被”其中“无所”还可以换作“有所”。) 2孰与君少长(“孰与”,表选择问的句式,可译作“与比,哪一个”) 3何辞为(“何为”,表反问的句式,可译作“为什么呢”,“为”是语气词。) 七、成语 秋毫不敢有所近(秋毫无犯)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劳苦而功高如此(劳苦功高)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八、古代文化常识 坐席:古代君王、诸侯临朝听政,或各级官员治理民事,皆面南而会,即以此称君。而以北面为卑,或以之称臣。东西坐席一般以东为主,以西为客。但汉代刚好相反,本文即如此。 古代“座次”问题: 1官职:古代以右为尊。“

18、位在廉颇之右” 2车骑:由以左为尊。“信陵君虚左以待侯生”“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 3室内:西为宾、长、贵;东为主、幼、贱。 4堂上座位:北为帝(尊),南为臣(卑) 左为贵,右为轻。 5四面环坐:由尊到卑,依次排列。 西北南东 项羽(伯)亚父沛公( 张良) 必修二兰亭集序王羲之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悟言一室之内(通“晤”:面对面)虽趣舍万殊(趋:趋向,取向)2、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一觞一咏(觞 意为“喝酒”)(2)形容词作名词群贤毕至:(贤:贤才)不知老之将至:(老:老年)少长咸集(少长 意为“少者、老者”)况修短随化(修、短:寿命长;寿命短)死生亦大矣(大:大事)(3)形容词作动词齐彭殇

19、为妄作(齐:把看作相等)(4)数词意动用法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一:把看作一样)3、一词多义修修禊事也(动词,做,从事)茂林修竹(形容词,高)况修短随化(形容词,长)之仰观宇宙之大(助词,的)不知老之将至(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及其所之即倦(V.憧憬,追求)以之兴怀(代词,指向之所欣已为陈迹)一一觞一咏(一边)若合一契(数词,一个)固知一死生为虚诞(把看成一样,视为同等)其致一也(一样)夫 夫人之相与(句首发语词)悲夫(语气助词)二、虚词1 以(1) 介词,把。 引以为流觞曲水(2) 介词,因为。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3) 连词,用来。 亦足以畅叙幽情2 于(1) 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 会

20、于会稽山阴之兰亭(2) 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 当其欣于所遇(3) 介词,对或在。 暂得于己(4) 介词,到。 终期于尽3为(1) 动词,作为,当作。 引以为流觞曲水(2) 动词,成为。 已为陈迹4之(1) 构造助词,的。 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虽无丝竹管弦之盛(2) 助词,定语后置的标记。 仰观宇宙之大(3)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夫人之相与/不知老之将至(4) 动词,到,往。 及其所之既倦(5) 代词,它。 感慨系之矣/犹不能不以之兴怀5所 构成所字构造,相当于名词短语。 或因寄所托/当其欣于所遇/及其所之既倦三、特别句式1推断句(1)死生亦大矣(干脆表示推断)(2)固知

21、一死生为虚诞(动词“为”,表示推断) (3)齐彭殇为妄作(动词“为”,表示推断) 2省略句(1)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省略宾语“之”和介词宾语“之”)(2)列坐(于)其次(省略介词“于”) (3)悟言(于)一室之内(省略介词“于”)3倒装句(1)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会,介宾短语后置)(2)仰观宇宙之大(仰观大宇宙,定语后置)(3)俯察品类之盛(俯察盛品类,定语后置)(4)不能喻之于怀(不能于怀喻之,介宾短语后置)四、重要词释义引以为流觞曲水 (引:疏导、引来 )悟言一室之内(悟言:晤言,)虽趣舍万殊(趣:趋向,取向)终期于尽(期:至,及)未尝不临文嗟悼(临:面对)是日也(

22、是:指代词“这”)茂林修竹(修:长)所以游目骋怀(所以,古义:指用来;今义:表因果关系连词)信可乐也(信:指确定)向之所欢(向:指过去)列坐其次(次 :指旁边)及其所之(及:指等到)赤壁赋苏轼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乘)(2)山川相缪(缪:通“缭”,环绕)(3)举酒属客举匏樽以相属(属:通“嘱”,劝人饮酒)(4)杯盘狼籍(籍:通藉,狼藉)2、古今异义词(1)彷徨于斗牛之间:(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今义:一种竞技方式)(2)白露横江:(古义:白茫茫的水汽 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3)凌万顷之茫然:(茫然:古义:旷远的样子 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凌:古:

23、超越 今:欺凌)(4)望美人兮天一方(古:内心所思慕的人 今:美貌的人)(5)况吾与子渔櫵于江渚之上(古: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 今:儿子)3、词类活用(1)名词用作状语: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向南)/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向西,向东)(2) 名词用作动词:歌窈窕之章(唱歌)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打鱼砍柴)下江陵(攻占)顺流而东(向东进军)(3)名词的意动用法:侣鱼虾而友糜鹿(以为侣,以为友)(4) 动词的使动用法:舞幽壑之潜蛟(使起舞)/ 泣孤舟之嫠妇(使哭泣)(5)形容词用作动词: 正襟危坐(整理)/ /不知东方之既白(显出白色) 渺沧海之一粟(渺小得像)4、一词多义望 七月既望(名词,

24、农历每月十五) 如 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往)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远眺,远看) 如诉如泣(副词,像)(3)虚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太空) (4)白 白露横江(白色的,adj) 盈虚者如彼(指月缺) 不知东方之既白(发白,即天亮了)(5)于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介词) (6)长 抱明月而长终(恒久,ady) 月出于东山之上(从,介词) 而卒莫消长也(增长,v)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介词) 于是饮酒乐甚(于是,连词)(7)然 其声呜呜然(拟声词词尾,表状态) (8)歌 歌窈窕之章(唱,v) 何为其然也(这样,代词) 歌曰(歌词,n) 倚歌而和之(歌曲的 腔调或节拍,n)二、虚词 1

25、而 (1) 连词,表转折: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2) 连词,表修饰: 倚歌而和之/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3) 连词,表承接: 正襟危坐而问客(4) 连词,表并列: 侣鱼虾而友麋鹿2之 (1) 助词,的: 月出于东山之上/哀吾生之须臾 (2) 助词,定语后置的标记: 凌万顷之茫然 (3)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苟非吾之全部/吾与子之所共适 (4) 代词,它、它们: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耳得之而为声/取之无禁,用之不竭3 于 (1) 介词,在: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彷徨于斗牛之间/渔樵于江渚之上/托遗响于悲风/于是饮酒乐甚 (

26、2) 介词,从: 月出于东山之上 (3) 介词,被: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4乎(1) 语气词,表示疑问: 此非盂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而又何羡乎 (2) 介词,在: 相与枕藉乎舟中 (3) 形容词词尾: 郁乎苍苍/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三、句式l推断句 :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语气词“也”,表推断) 2疑问句 (1)何为其然也(“何”与“也”表疑问语气) (2)而今安在哉(语气词“哉”,表疑问语气) (3)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语气词“乎”,表疑问语气) (4)此非曹孟德之诗乎(“乎”表反问语气) (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乎”表反问语气) (6)而又何羡乎(语气词“乎”,表反问语

27、气) 3省略句 (1)(其声)如怨如慕,(其声)如泣如诉(省略主语“其声”) (2)(其声)舞幽壑之潜蛟,(其声)泣孤舟之嫠妇(省略 “其声”) (3)(苏子与客)相与枕藉乎舟中(省略主语“苏子与客”)4倒装句 状语后置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于赤壁之下泛舟游,介宾构造后置) 月出于东山之上,彷徨于斗牛之间(于东山之上出,于斗牛之间彷徨,介宾短语后置)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于周郎困,介宾短语后置)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于江渚之上渔樵,介宾构造后置) 定语后置:凌万顷之茫然(茫然万顷,定语后置) 主谓倒装:渺渺兮予怀(予怀渺渺,主语后置) 宾语前置:而今安在哉?/ 何为其然也5被动句: 此

28、非孟德之困于周郎乎?游褒禅山记王安石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1、长乐王回深父: 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2、古今异义词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古:特别之一;今:数词。)而世之奇伟、瑰怪、特别之观:(古:不平常,不一般;今:很,特别。)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古:到;今:连词,表示另提一事。)于是余有叹焉:(古:“于”,介词,译为“由”;“是”,代词,代这种状况。今:合用为连词。)(5)而卒葬之:(古:最终。今:士兵)3、词类活用(1)名词做状语有泉侧出:(侧:名词作状语,在一侧)(2)名词做动词始舍于其址:(舍:名词活用为动词,筑舍定居。)名之曰褒禅:(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称呼。)

29、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名:名词作动词,说明白。)(3)动词做名词而其见愈奇:(见: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象。)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至:动词用作名词,到达的人。)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传: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4)形容词做名词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深: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而世之奇伟、瑰怪、特别之观,常在于险远:( 险远:形容词用作名词,险远的地方。)(5)形容词做动词好游者亦不能穷也:(穷: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穷尽,走到头。)火尚足以明也:(明: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极:形容词作动词,尽情享受。)(6)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30、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谬: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弄错,使错。)4、一词多义“道”有碑仆道 名词,路、道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名词,道理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名词,主见何可胜道也哉 动词,说、讲策之不以其道 名词,方法实词“盖”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助词,有“也许”的意思(补充)日初出大如车盖 名词,车盖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连词,承接上文,表示缘由,可译为“因为”“是因为“是由于”等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 动词,超过,赛过“文”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名词,文字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 名词,纹理属予作文以记之 名词,文章饰非掩过 动词,掩饰实词“

31、然”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代词,如此,这样吴广以为然 形容词,对、正确有穴窈然 形容词词尾,“的样子”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连词,表转折,但、但是(5)观古之人观于天地、山川不在也 (v.视察)而世之奇观、瑰怪、特别之观(n.景象)大王见臣列观(宫廷中的 楼台、宫殿)(6)得此余之所得也(得到)古人之观于天地.往往有得(心的、收获)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可以)二、虚词1、虚词“乃”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副词,表示推断,可译为“是”“就是”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 副词,竟,竟然,尽然良乃人,具告沛公 副词,于是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 副词,才2、“其”用作

32、代词,可以作第一、二、三人称代词;可以作指示代词(这,那);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第三人称代词,它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第一人称代词,自己则或咎其欲出者。 指示代词,指代“欲出者”,译作“那”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指示代词,指代“好游者”,译作“那些”(补充)用作副词 加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我们还是回去吧) 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唯恐、或许、也许、可能”。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莫非”、“怎么” 。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其可怪也与?(补充)固定用法“何其”

33、 ,译作“多么”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多么衰落啊!)三、句式(一)固定句式1、其孰能讥之乎? (其乎:莫非吗?)2、何可胜道也哉! (何哉:哪里呢!)3、此所以学者不行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此所以也:这就是的原因。)(二)特别句式状语后置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天地”:“于天地”作状语修饰限定动词“观”,“对”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于其址”作状语修饰限定动词“舍”,“在”(三)省略句、推断句1.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之)以怠。(省略宾语)2.余于仆碑,又以(之)悲夫古书之不存。(省略宾语)3.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4.此所以学者不行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必修3文言文学问梳理解

34、析版一、寡人之于国也A说明加点的词语。1寡人之于(对于)国也,尽心焉耳矣。2河(黄河)内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则移其民于(到)河东。3河东凶亦然(也是这样)。4无如(没有像)寡人之专心者。5寡人之(构造助词,的)民不加(更)多,何也?” 6王好战,请(请允许我)以(介词,用)战喻。7填然鼓之(助词,不译),兵(兵器)刃既(已经)接(接触),弃(抛弃)甲曳(拖着)兵而走(跑,逃跑)。8王如知此,则无(通“毋”,不要)望民之多于(比)邻国也。9不违(违背,违背,耽搁)农时,谷不行胜(尽)食也。10数(密)罟(网)不入洿(深)池,鱼鳖不行胜食也。11斧斤以(介词,根据)时入山林,材木不行胜用也。

35、12五亩之宅,树(种植)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穿)帛矣。13王无罪(归咎,归罪)岁(年成),斯(则,那么)天下之民至焉。” B翻译下列句子。1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专心者。译:考察邻国的治理,没有像我这样专心的。2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译:有人逃跑了一百步然后停下来,有人逃跑了五十步然后停下来。凭借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嘲讽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3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译:只不过没有跑一百步罢了,那也是逃跑啊。4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译:(诸侯贵族家的)猪狗吃人所吃的东西却不知道制止,路上有饿死的人却不知道翻开粮仓,赈济百姓。5养生丧死无憾,王

36、道之始也。译:(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这就是王道的开端了。6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译:细致地兴办学校教化,把孝敬父母、尊敬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头发花白的老人不会在路上背着或者顶着东西了。7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译:这样却还不能统一天下称王的,从未有过。二、劝学A说明加点的词语。1学不行以已(停顿)。2青,取之于(介词,从)蓝,而青于(介词,比)蓝;冰,水为(动词,凝聚,冻结)之,而寒于水。3木直中(动词,符合,符合)绳(木工用的墨斗线),輮(通“煣”,使弯曲)以为(把做成)轮,其曲(弯曲的弧度)中规(圆规)。4虽有(通“又”)槁(枯)暴(晒),不复挺者

37、,輮使之然也。5金就(接近,靠近)砺(磨刀石)则利。6吾尝(曾经)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片刻)之所学也。7吾尝跂(提起脚后跟)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见得广)也。8假(借助)舆(车)马者,非利(使快)足也,而致千里。9积土成山,风雨兴(动词,起)焉(兼词,于此,从这里,在这里)。10积善成德,而神明(指人的才智)自得,圣心(圣人之心,通明的思想)备焉。11故不积跬步,无以(没有用来的(方法)至千里。12锲(刻)而不舍,金石可镂(雕刻)。13非蛇蟮之穴无可寄予(寄身、托身)者。B翻译下列句子。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译: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比照检查自己,就才智明达而且行为没有

38、过错了。2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译:登上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但人们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大,但听的人会听得清晰。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译:借助船只的人,不是自己能游泳,却能横渡江河。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异,只是擅长借助外物罢了。4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译:骏马跳动一次,也不能有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胜利在于不停顿。5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专心一也。译:蚯蚓没有锐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泥土,向下饮泉水,(这是)专心

39、专一(的原因)。三、 过秦论 A说明加点的词语。1有席(名作状,像席子一样)卷天下、包(名作状,像包袱一样)举宇内、囊(名作状,像袋子一样)括四海之意。2内(对内)立法度(规章、制度),务(从事,致力)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使争斗)诸侯。3蒙(继承)故业,因(沿袭)遗策(策略),南(向南)取汉中,西举(攻取)巴蜀,东割膏腴(肥沃)之地,北收要害之郡。4尊贤(有道德,有实力的人)而重士,约(结)从离(使离散)衡。5廉颇、赵奢之伦(这一类人)制(统领、统率)其兵(军队)。6百万之师,叩(击)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迎接)敌,九国之师,逡巡(有所顾虑而彷徨不敢前进)而不敢进。7秦无亡矢遗(丧失

40、)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8秦有余力而制(限制并利用)其弊(弱点、缺点),追亡(逃亡的人)逐北(溃败(的军队),伏尸百万,流血漂(使漂移)橹(盾牌)。9因(趁着)利乘(趁着)便,宰割天下,分裂(划分)山河。10及(到)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功业),振(举起)长策(马鞭子)而御(驾驭、统治)宇内,吞二周而亡(使灭亡)诸侯。11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把作为)桂林、象郡。12隳(毁坏)名城(高大的城墙),杀豪杰,收天下之兵(兵器),聚之咸阳,销(销毁)锋(兵刃)镝(箭头)。13金城(坚实的城池)千里,子孙帝王(称帝称王)万世之业也。14才能不及中人(平常的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15蹑足(插足,参与,置身于)行伍之间,而倔起(突然兴起)阡陌之中。16山东(崤山以东,指东方诸国)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17且夫天下非小弱(变小,变弱)也。18行军用兵之道(方法),非及(赶得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