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演化(ppt 134).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演化(ppt 134).pptx(13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5.1.1 产业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产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是从工场手工业发展到大机器生产的一次飞跃。产业革命以蒸汽机等新技术的发明创造和机器的广泛使用为主要标志。l从1733年机械师凯伊发明飞梭,到詹姆士瓦特研制成改良的蒸汽机,使纺织工业发生技术革命,随后促使冶金、采矿、 机械制造、交通运输等一系列工业部门采用新技术,大量使用机器和蒸汽动力(图片1 蒸汽机车)。 到了19世纪上半期,大约经过一百余年,英国率先完成了产业革命,大机器生产基本上取代了工场手工业。接着,法国和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也先后完成了产业革命。l产业革命表现为以蒸汽动力使用为核心的一系列工业技术创造和
2、机器的广泛使用,对资本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发展以及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最终确立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首先,促进了当时社会生产的迅速发展 “珍妮机” (图片2 珍尼纺纱机)发明前一年,英国加工的棉花不过380万镑,到1789年就达到了3240万磅。1740年,英国的生铁产量仅有1.7万多吨,1800年就增至25万吨。1700年,英国的煤产量为260万吨,1795年达到1000万生产力迅速发展的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在全世界的范围内寻求商品市场,强占原料产地,到处建立殖民地, 造成当地的贫困,使亚、非、拉、美国家从属于西方。殖民地为宗主国提供原料和市场,英国则成了“世界的工厂”。在中世纪曾默默无闻的西方
3、崛起了。针对产业革命所创造的生产力,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评价道:“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的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与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 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 大量人口过去哪个世纪能够料想到有这样的生产力潜伏在社会劳动里呢?”(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256页,人民出版社)。l其次,产业革命引起社会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 。这种变化的最重要的后果是:工厂制度使工人变成局部机器的一部分,使工人必须依赖于整个工厂和资本
4、 家;同时,它排挤了小资产阶级和中间阶段,使居民中的差别主要分为两个阶级无产阶 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对立,其他阶级几乎都被吞并或消灭了。l随着产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最终确立起来。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l1、 生产资料归资本家私人所有,并按着有利于实现资本价值增值的方式去运营l2、实行雇佣劳动制度,劳动者在不占有生产资料而有人身自由的条件下,在一定期间把劳动力使用权有偿转让给资本家及其经营者,获得相当于其劳动力价值的工资;l3、资本家凭借资本所有权无偿占有雇佣劳动者剩余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并在资本家阶级中奉行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的按资分配原则。l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发展经历两个
5、阶段: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和垄断资本主义阶段。l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确立伊始,自由竞争占居统治地位。自由竞争是商品生产经营者之间为争夺有利的生产和销售条件进行的不受限制的竞争。这个阶段的特点是:l 首先,资本积聚与资本集中程度较低,资本家生产经营的规模不大,占有资本较少。企业组织形式以单个资本构成的单人业主制为主。l 其次,资本主义企业之间 的关系以自由竞争为基准。由于大中小资本积聚水平差别不大, 使生产要素能在不同部门和企业间自由转移,企业之间维持着自由的竞争关系;l 第三,银行资本的积聚、 集中力量较弱,对经济生活缺乏支配力,仅仅是充当借贷双方的信用中介;l 第四,社会经济运行中,主要靠市场
6、价格这只“看不见的手”来调节,资产阶级国家政府奉行“管的最少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的原则,甘为“守夜人”。第二次产业革命的发生及其主要标志l第二次产业革命发生于十九世纪70年代,以电、电机和内燃机的发明与应用为主要标志, 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重工业比重第一次超过轻纺工业,成为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化国家。(1)自然科学的新发现迅速应用于工业。第一次产业革命时期 技术发明极少由科学家做出,多半是由技师们完成的。1870年以后,自然科学研究成为大工业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1876年左右美国和欧洲开始建立工业研究实验室。(2)电力的发明与应用,以强大的推动力不仅加快机器运转的速度,而且带动了数量更多的工作机
7、体系,使之成为巨大规模的集体劳动使用的工具体系(图片3 电)。(3)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得重化工业取代轻纺工业成为社会生产中具有支配力的部门,在工业生产中居主导地位。重化工业部门企业生产社会化水平高,必须具备较大的经济规模,才能获得规模经济,因此,往往需要巨额资本。而单个私人资本对此又无能为力。在竞争和信用杠杆的作用下,企业通过股份公司以及企业购并推动了主要重化工业部门的资本集中和生产集中。 l马克思曾评论道:“假如必须等待积累去使某些单个资本增长到能够修铁路的程度,那么恐怕直到今天世界上还没有铁路。但是,集中通过股份公司转瞬之间就把这件事完成了。”(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第688页)。l股份公司
8、作为资本主义企业财产组织形式的逐渐推股份公司作为资本主义企业财产组织形式的逐渐推 广,广,一方面壮大了大资本的实力,使其更容易吞并中、小一方面壮大了大资本的实力,使其更容易吞并中、小资本;另一方面,也为大资本兼并中小资本及大资本资本;另一方面,也为大资本兼并中小资本及大资本与大资本、中小资本与中小资本之间的与大资本、中小资本与中小资本之间的企业购并(M&A)提供了最简便的形式,即通过股份参与、控提供了最简便的形式,即通过股份参与、控制的办法实现不同资本主义企业之间的联合,形成更制的办法实现不同资本主义企业之间的联合,形成更大的企业。大的企业。l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多家资本主义企业联合为一家企
9、业的兼并或合并方式主要有:l(1)横向兼并或合并的一体化,即同一部门内部生产同类产品或不同部门生产互不关联的产品的若干个企业合并成更大的一体化企业,其目的在于通过横向合并迅速提高生产和经营规模及范围;l(2)纵向兼并或合并的垂直一体化,即不同部门在职能上联系密切,市场交易频繁的资本主义企业,为了节省市场交易成本,逐步把过去的市场分工与交换关系内在于一家企业之中,组成垂直一体化企业,一企业内部的管理协调替代市场协调,以提高运营效率与效益,成为“另一只看得见的手”。横向一体化在自由竞争阶段就已经出现,在第二次产业革命中进一步发展,并在此基础上进而采取纵向一体化战略。在第二次产业革命中新崛的企业则更
10、多地采取了纵向一体化的兼合或合并策略。企业合并或兼并现象在经济萧条时期异常频繁。 l “另一只看得见的手”在这里是就微观管理角度而言的。美国著名的企业史学家小艾尔弗雷德钱德勒在其名著看得见的手美国企业的管理革命一书中指出,该书“要探讨的主题是:现代工商业在协调经济活动和分配资源方面已取代了亚当斯密的所谓市场力量的无形的手。市场依旧是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的创造者,然而现代工商企业已接管了协调流经现有生产和分配过程的产品流量的功能,以及为未来的生产和分配分派资金和人员的功能。”“另一只看得见的手”的出现,是由于技术创新、人口增长及人均收入的增加导致了更为复杂的生产和分配过程,原有市场机制不再能有效地
11、协调这些流量,从而导致了以经理队伍迅速崛起为特征的企业管理革命。其分析角度仅限于公司内部组织生产和经营活动,并不涉及宏观调控的内容。(参见政治经济学大词典/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12 第380页)l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引起垄断。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引起垄断。 所谓垄断,是指少数资本主义企业凭借其控制的巨额资本 、足够的生产经营规模和市场份额,通过协定、同盟、联合、参股等方法,操纵与控制一个或几个部门的商品生产和流通,以获取高额利润。l垄断从总体上可以区分为完全垄断和寡头垄断两种类型。l完全垄断是指一个产业部门的生产或流通完全由一家资本主义企业支配和控制的情形。这种情况在资本主义
12、现实经济运动中几乎是不存在的。只是在某些公共生 产部门,如电话、自来水、电力、煤气等,由于技术的限制,一家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比多家企业竞争性地供给更有效率,才形成独家经营的局面。这种情形被称之为自然垄断,并且是限制在一个地方或城市的范围之内的。 l寡头垄断是垄断的常态。所谓寡头垄断是指少数 资本主义大企业根据各自的经济实力,通过公开或非公开的勾结,对一个部门乃至若干个部门生产和流通进行控制,以谋求高额利润。l企业组织形式调整及与之伴生的生产集中使资本主义企业不断发展和壮大,为垄断提供了可能性与必要性:l首先,生产日益集中使垄断成为可能。l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单个资本规模很小,生产和流通主要分
13、散于大量的生产经营职能单一中小企业,受市场自发力量调节,竞争激烈,彼此间难以达成限制竞争的协定。由于单个企业的产量和市场份额微不足道,既使某些企业实现了联合或达成某种默契,也难以达到操纵市场的程度。而当时工业技术发展也没有提供这种必要性。随着电力及其应用引发的资本主义企业组织创新以及与之伴生的资本集中、生产集中,大企业主导生产和流通的时代的到来,社会生产越来越集中于少数大企业手中。在一个产业部门中,少数大企业的生产和销售已经占据了绝对优势的份额。这使得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有可能超越单个企业组织的局限,在一个产业部门或若干个相关产业部门之间进行更高层次的组织协调,如通过公开或非公开合约限制过度竞争
14、,通过联合、互相参股组成企业集团等都变得更加容易。 l其次,生产集中也使垄断具有必要性和必然性。l 生产集中,使资本主义企业规模扩大,大企业的生产能力迅速膨涨。而在一定时期的特定市场上,需求总是有限的。如果资本主义企业仍遵循自由竞争的规律各自开足马力进行生产,势必导致生产过剩,利润减少,也造成资源使用的损失与浪费。为了保持与扩大利润,大企业间有必要结成垄断组织,瓜分市场份额,以调节生产。l生产集中使大企业规模巨大,资本雄厚,产品及企业形象在公众中有一定地位,这对中小企业进入大企业的生产经营领域构成较高的进入壁垒,自由竞争受到限制,逐步形成少数大企业寡头垄断的格局;l少数大企业之间势均力敌,为了
15、避免过度竞争造成两败俱伤的灾难性后果,必然寻求某种妥协,达成垄断协定。l(1)短期价格协定,这是最简单的形式;l(2)卡特尔(Cartal) ,是生产同类商品的企业,为了获取高额利润,在划分市场、规定商品产量和商品价格等方 面达成协议的一种组织形式。参加卡特尔组织的企业在生产和销售上保持经营的独立性,只是根据协定划分销售市场,确定产量及规定标准价格;l(3)辛迪加(Syndicat),是同一生产 部门的少数大企业为了获取高额利润,订立共同销售产品和购买原材料的协定而形成的同盟 组织。参加辛迪加的企业已失去经营流通业务的独立性,只保留了生产经营上的独立性;l(4)托拉斯(Trust),是生产同类
16、产品或生产上有密切联系的企业,为了控制商品生产、原料产 地、销售市场和投资范围,以获取高额利润的企业联合组织。参加托拉斯的企业,完全丧失 了生产和流通中的经营独立性,各家企业组成一家庞大的企业,由理事会统一经营管理,各个企业的资本家成为托拉斯的股东,按股份获取经济利益;l(5)康采恩(Konzarn),又称财团 ,是在金融上以某个最大资本家集团为基础的生产、流通、运输、保险、银行企业的联合 组织。参加康采恩的企业只保持着形式的独立。l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家凭借经济上的垄断地位而长期获得的大于并包括垄断企业本身生产的剩余价值在内的高额利润。l对于垄断与垄断利润的关系,西方学者通过研究高度生产集中部
17、对于垄断与垄断利润的关系,西方学者通过研究高度生产集中部门门(视为垄断部门视为垄断部门)或市场份额比较大的企业或市场份额比较大的企业(视为垄断企业视为垄断企业)与利润与利润率的相关程度,证明了垄断利润的存在。从率的相关程度,证明了垄断利润的存在。从50年代初到年代初到70年代中年代中期,西方国家发表了一系列这类研究文献,到期,西方国家发表了一系列这类研究文献,到1974年至少有年至少有54项项研究成果。在研究成果。在54项研究中有项研究中有46项提供了集中与利润正相关关系,项提供了集中与利润正相关关系,其中其中36项研究提供了集中与高额利润较高程度的相关性的证明。项研究提供了集中与高额利润较高
18、程度的相关性的证明。( L W威斯:威斯:“集中集中利润联系与反托拉斯利润联系与反托拉斯”,工业集中新的工业集中新的研究研究(1974年英文版年英文版), 第第201227页。页。) l由于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以后,资本等生产要素在不同产业部门之间的自由转移受到垄断造成的一系列进入壁垒与退出壁垒的限制,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充分发挥作用的利润率平均化规律难以发挥作用。所以,从理论上讲,垄断利润中不包括平均利润,不是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超额利润,而是垄断资本凭借垄断地位,特别是通过垄断价格的形式获得的包括剩余价值在内的高额利润。 垄断利润的基本来源是垄断企业中雇佣工人剩余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除此之
19、外还包括利用垄断价格等垄断组织行为占有的非垄断企业雇佣工人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普通消费者工资收入以及不发达国家劳动者创造的一部分的剩余价值。l垄断价格是指垄断组织依靠自己在经济上的垄断地位所制订的能够带来垄断利润的价格。垄断价格由商品的成本价格加上垄断利润构成。l首先,是垄断高价,既垄断组织在出售商品时所制订的高于商品价值的垄断价格;l其次,是垄断低价,即垄断组织在购买和倾销商品时所制订的低于商品价值的垄断价格。垄断低价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垄断组织在向非垄断企业、小生产者和欠发达国家购买商品时,凭借自己的垄断地位把价格压低到商品价值或生产价格以下;二是垄断组织为了挤占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和处理过
20、剩、滞销商品,实行低价倾销政策。一旦上述目标实现,再从提高商品售价中挽回过去的损失。l就垄断价格而言,不论是垄断高价,还就垄断价格而言,不论是垄断高价,还是垄断低价都不会使社会商品价格总额是垄断低价都不会使社会商品价格总额与商品价值总额背离与商品价值总额背离 ,即垄断价格不能,即垄断价格不能增加或减少社会商品价值总量,只是使增加或减少社会商品价值总量,只是使价值和剩余价值发生有利于垄断资本家价值和剩余价值发生有利于垄断资本家的分配。的分配。l垄断价格的制订与垄断组织的垄断地位有关,但并不是随意的,而要受一系列因素的制约 :l商品需求的制约。如果商品价格订得太高,消费者因收入水平有限,就会寻求低
21、价的替代商品,从而迫使高价商品的价格下降;l商品供给的制约。商品供给过多超过需求同样会引起商品价格下跌,这正是垄断企业在制订垄断高价必须限制产量的原因。同时,为了不使高价成为诱致新资本进入垄断组织已进入的产业展开竞争,垄断价格也要订在能够成功阻止其它资本进入的适当高度。这在西方被称之为“进入阻止价格”。l产品成本的制约。过高的价格必然会导致产品销售量与产品产量的相应减少,引起设备利用率下降和产品成本上升,最终使利润减少。l 垄断企业在制订垄断高价时必须在价格和产量之间进行权衡垄断企业在制订垄断高价时必须在价格和产量之间进行权衡 ,使之符合长期利润最大化目标。任何企业都要考虑市场容量,不使之符合
22、长期利润最大化目标。任何企业都要考虑市场容量,不能任意提高垄断价格。能任意提高垄断价格。l(1)“领先价格制”,即由产业部门中最大的垄断企业,先规定出扣除纳税后要求达到的高额利润率,再根据这个利润率计算生产费用和利润,然后规定商品的价格。其他企业跟随最大垄断企业来制订商品价格。l(2)“目标价格制”,是指垄断企业根据预定投资利润率指标对其产品进行订价。 这种按定价目标制订的垄断价格,叫做目标价格。目标价格等于成本价格加按预定投资利润率计算的利润。不同垄断企业或同一垄断企业在不同的时期不断调整订价目标。l(3)“完全成本订价制”,即垄断企业按照产品特点,再根据市场需求情况制订销售额指标 ,再在这
23、一指标上分摊固定成本,加上目标利润与管理支出,制订商品的销售价格。l(4)“ 产品生命周期定价制”,即按产品初生、全盛、衰老三个不同阶段的市场情况制定不同的价格。如在产品初生期,利用新产品上市需求弹性小的特点,采取高价政策,然后再降价,以占领与稳固市场;在新产品上市阶段,有的则采取低价政策,先占领市场,待市场稳固后再陆续提高价格。l垄断资本主义发端于十九世纪末至二十垄断资本主义发端于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垄断世纪初,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垄断资本主义代替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已完全资本主义代替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已完全形成。形成。(背景资料背景资料 1 帝国主义帝国主义)l 垄断
24、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垄断是帝国主义经济的根源和最深厚的基础。“帝国主义”一词原来用以描述专制统治者对外侵略扩张的政策或政治制度。19世纪最后30年到20世纪初,随着垄断的形成和发展,以英国为首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为争夺殖民地和扩大势力范围 ,展开了激烈的斗争。作为这种现实的反映,世纪之交,在新旧大陆出版的政治、经济著作愈来愈多地用“帝国主义”来概括那个时代的特征。典型的如英国经济学家约阿霍布森 的帝国主义和奥地利经济学家鲁道夫希法亭的金融资本,都使用了“帝国主义” 的说法,概括当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新现象。但他们大都根据通常理解的帝国主义概念, 解释为一种对外扩张和侵略的政策。列宁(图片图片 5
25、 列宁列宁)在对垄断资本主义的研究中,沿用了“ 帝国主义”这一概念,他写道:“帝国主义,作为美洲和欧洲然后是亚洲的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截至1898-1914年这一时期已经完全形成”(列宁: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运动中的分裂。列宁选集第2卷,第884页。)。列宁指出,不应一般地谈论帝国主义而忘记或忽视社会经济形态的根本区别,帝国主义不是“政策”而是经济关系,不同时代的帝国主义有不同的经济内容,现代的帝国主义就其经济实质来说就是垄断资本主义。从经济实质为帝国主义下了一个最简单的定义:“ 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垄断阶段”(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列宁选集第2卷,第808页),”帝国主义是发展到
26、垄断组织和金融资本的统治已经确立,资本输出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国际托拉斯开始分割世界,最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已把世界领土分割完毕这一阶段的资本主义。”(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列宁选集第2 卷,第 808页。)列宁对帝国主义的研究,除了反映垄断这一帝国主义的经济根源和最深厚的基础外,也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条件,主要是20世纪初期,即第一次世界帝国主义大战前夜,全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在国际相互关系上的总的情况。l第一,资本集中与生产集中高度发展,在主要产业部门乃至整个经济生活中产生了居支配地位的垄断组织。在美国,1870年以后,首先出现了大范围的企业合并运动。通过合并限制竞争,是当时垄断企业
27、出现的主要动机。1905年以后,资本与生产集中则主要在特定生产部门展开,主要生产部门的集中度不断提高,1905年,全美居前位200家企业的资产总额已占全国企业资产总额的1/51/6,可是到了1929年,这一指标已经刷新为1/2到2/3。 资本集中、生产集中是资本主义资本集中、生产集中是资本主义大企业和大的企业集团的形成过程。自由竞争资本主大企业和大的企业集团的形成过程。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的单一单位企业和在此基础上的分散的竞争已义阶段的单一单位企业和在此基础上的分散的竞争已经成为历史。主要产业部门大都已形成寡头垄断格局。经成为历史。主要产业部门大都已形成寡头垄断格局。l 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
28、,三大汽车公司(通用、福特、克莱斯勒)在本部门的市场占有率为8595,两大重型电力设备公司(通用电气、西屋电气)的市场占有率为5560,四大炼油公司(埃克森、莫比尔、德士德、印第安纳美孚)的市场占有率为5055,四大钢铁公司(美国钢铁、伯利恒、国民国际集团公司、共和钢铁公司)的市场占有率为6570,四大飞机公司(波音、联合技术公司、麦道公司、通用动力公司)的市场占有率为7585,三大玻璃公司(PPG工业公司、利比-欧文斯-福特、科宁玻璃)的市场占有率为8090,三大铝品生产公司(美国铝公司、雷诺兹金属公司、凯塞铝和化学公司)的市场占有率为7080,三大炼铜公司(爱麦克斯公司、弗尔普斯一道奇、肯
29、尼科特公司)的市场占有率为8090,两大初铝生产公司(弗卢尔、阿萨科)的市场占有率为95100,四大药品公司(强生公司、阿默豪产品公司、菲泽、默克)的市场占有率为4555,两大肥皂生产公司(普罗克特-甘市尔、爱芳产品公司)的市场占有率为6575,四大工业化学公司(杜邦、道化学公司、孟山都公司、联合碳化物公司)的市场占有率为5565,两大冰箱、洗衣机公司(沃尔普尼、怀特联合公司)的市场占有率为8090,一大照相器材公司(伊士曼柯达公司)的市场占有率为7080,四大轮胎公司(古德伊尔轮胎橡胶公司、古德里奇、尤里罗亚尔、费尔斯通)的市场占有率为8090,等等。与此同时,美国的大公司和它们所占的资产、
30、产值、销售额、利润的份额也在不断增加和提高。9家美国资产在10亿美元以上的工业大公司所占的公司资产总额的比重,从1960年的23提高到1970年的48.8和1990年的71.2。美国制造业最大的200家公司创造的增值额在全部制造业增值总额中所占的比重,从1947年的30提高到1967年的42和1982年的44。1984年美国3的公司控制了制造业全部增值额的80。美国收入在1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所占的美国企业总收入的份额,从1970年的75提高到1988年的90。类似的情况在其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也可以看到,例如,1970年日本0.9的公司控制着86的股份资本;联邦德国109家最大的公司占有64
31、.7的股份资本;1950一1970年英国集中程度提高的速度等于1909一1935年的两倍。(高峰主编:现代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和运行特征,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l第二,工业垄断资本与银行垄断资本日趋溶合为金融资本,金融资本的进一步集中又形成金 融寡头。在工业垄断资本形成的同时,银行业的竞争造成银行业日趋集中和银行垄断组织形成。银行垄断组织的形成,使银行的地位与作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即由过去的借贷中介人,变成了万能的垄断者并与工业资本日益溶合在一起。l这表现在:l(1)银行支配工商企业 的生产、经营活动。少数大银行可以通过存放款及其他金融业务,了解工商企业的状况,监督其经营活动,并通过扩大
32、或减少贷款来影响工商企业可支配的资本数量,决定它们的命运 。l(2)促进和加速了垄断组织的形成。银行业务的扩大和长期贷款的增加使银行与工商企业的命运紧密结合。一方面,银行信用增加了大资本的实力,在竞争中自发地推动了资本、生产集中和垄断组织的形成;另一方面,为了自身的利益,银行也开始有意识地促进有信贷关系的企业之间达成协定,形成垄断组织。l(3)银行成了交易所。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以后,银行成为股票与债券买卖的场所,并代理工商企业发行有价证券,使一切工商企业的创办与扩大都要通过银行。这使得银行资本与工业资本之间日益相互渗透并且在人事上实行联合,其结果是形成金融资本。在金融资本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
33、少数既控制银行又控制工业的最大的垄断资本家,即所谓金融寡头。金融寡头充分利用股份公司制度提供的参股、控股办法 ,从上到下、逐步放大,对众多企业进行控制,支配更多的企业,形成庞大的资本主义企业集团。这种控制办法被称之为“参与制”。l第三,资本输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l由于生产和资本越来越集中于少数大企业,利润率较高的部门具有较高的进入壁垒,而资本的本性又必然使其对利润率较低的生产部门不屑一顾,从而产生大量的过剩资本。落后国家资本有机构成低,劳动力价格低廉,为资本输出提供了对象和场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落后国家进行资本输出的特征十分明显。资本输出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借贷资本输出
34、,二是直接资本输出。不论哪种形式,在促进和推动落后国家经济的某种程度的发展的同时,也加强了垄断资本对落后国家人民的控制和剥削并使这些国家的经济片面发展,民族经济衰败,增强其对发达国家的依赖。l第四,国际垄断同盟从经济上瓜分世界。l各国最大垄断组织为了争夺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投资场所在世界范围内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各国垄断组织为了获取垄断利润,一方面利用国家政权,建立关税壁垒,限制国外商品输入,以维护垄断价格;另一方面,又通过绕过关税壁垒及倾销等政策,与外国资本展开较量。这种较量的结果往往给各国垄断组织带来巨大损失。为了避免在国际竞争中两败俱伤,各国垄断组织寻求暂时的妥协,组成国际垄断同盟。国际垄
35、断同盟是不同国家占统治地位的垄断组织,为保证获得垄断利润,从经济上分割世界而建立的一种暂时的国际经济协定或联合。国际垄断同盟的主要形式有国际卡特尔、国际辛迪加、国际托拉斯。其中最主要的形式是国际卡特尔。参加国际卡特尔的各国垄断组织,主要在流通领域,通过缔结价格和销售协定,来共同瓜分世界市场。l第五,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进入垄断阶段以后,都不同程度地参与了瓜分殖民地、建立殖民体系的肮脏交易。随着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都卷入了争夺殖民地、掠夺殖民地的狂潮。从1876年到1914年,列强共掠夺了近2500万平方公里领土,使占全世界土地总面积2/3的部分沦为殖民地,
36、占世界总人口56%的人群被迫接受殖民统治。为了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列强之间进行激烈斗争,并最终酿成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新技术革命的发生l20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在西方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及 世界范围内,发生了以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为核心,涉及原子能、宇航、新材料、生物技术、海洋工程等领域新的科技革命,或称第三次科技革命。l第一,新的科技革命以群体形式出现,涌现出一批新技术群或新产业群。 原子能的开发与运用促进新材料及电子计算机的开发与应用,为新兴工业部门发展提供基础,并为空间技术、海洋开发与生物工程的发展创造条件。反过来,新兴产业的发展又可以为新材料发展提供新的对象
37、,为电子计算机的发展提供新的载体。新科技革命不再是单独的某项技术的应用和逐步扩散 ,而是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新技术或新产业的群体。l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认为,创新是经济变动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创新发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认为,创新是经济变动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创新发挥作用只是挥作用只是“蜂聚蜂聚”在某些时间里。技术创新的在某些时间里。技术创新的“蜂聚蜂聚”是经济持续增是经济持续增长的源动力。长的源动力。l当前正在推动经济发展与增长的信息技术革命,主要是以计算机和互联当前正在推动经济发展与增长的信息技术革命,主要是以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发展为主线。而这一技术革命,经历了一个技术发展的长过程。二网的发展为主线。
38、而这一技术革命,经历了一个技术发展的长过程。二战结束后,电子计算机就已经问世了。但是,经过战结束后,电子计算机就已经问世了。但是,经过20世纪世纪50、60年代,年代,直到直到70年代的三十多年里技术本身并没有达到创新的年代的三十多年里技术本身并没有达到创新的“蜂聚蜂聚”程度。二程度。二战后,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大型到微型、从慢速到高速、从专用战后,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大型到微型、从慢速到高速、从专用到通用、从低性能到高性能、从高价格到低价格的不断更新和不断升级到通用、从低性能到高性能、从高价格到低价格的不断更新和不断升级的演进过程。到的演进过程。到70年代末、年代末、80年代初,个人
39、计算机的问世,是信息技术年代初,个人计算机的问世,是信息技术发展过程中一次重大的发展过程中一次重大的“革命性革命性”转变。由此,使转变。由此,使80年代出现了一个以年代出现了一个以个人计算机发展为中心的创新的个人计算机发展为中心的创新的“蜂聚蜂聚”时期。在此基础上,时期。在此基础上,90年代又年代又出现了以互联网发展为中心的创新的高峰期。出现了以互联网发展为中心的创新的高峰期。l 20世纪世纪80年代和年代和90年代的两个技术创新的年代的两个技术创新的“蜂聚蜂聚”时期(也可以连起来时期(也可以连起来视为一个创新视为一个创新“蜂聚蜂聚”期),带动了一大批新技术、新产业、新产品、期),带动了一大批
40、新技术、新产业、新产品、新企业的出现,并且正在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新企业的出现,并且正在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人类又迎来了一个新的时代。人类又迎来了一个新的时代。 1946年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的“埃尼阿克”(ENIAC)计算机l第二,自然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更加密切。 新的科技革命直接是自然科学应用的结果,并且科学 技术应用的周期大为缩短。如蒸汽机从发明到应用的间隔时间大约为80年,电动机为65年,电话为50年,真空管为33年,飞机为20年,晶体管为3年,而激光器仅为一年。 l第三,新科技革命不同以往的两次产业革命仅仅局限于一、两个部门,而是全面应用于工业、农
41、业、交通运输业等国民经济各部门。从国家分布上看,新科技革命首先由美国开始,迅速扩展到西欧、日本乃至全世界,极大地促进战后世界经济的“一体化”。l由于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空前提高,以私人垄断资本为主体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越来越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进一步激化。这种矛盾客观要求私人垄断资本的形式要进行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调整和变化,从私人垄断为主发展到国家垄断起主导作用。由一般垄断资本主义发 展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即现代资本主义,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和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剥削,没有改变垄断资本主义性质。但却使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呈现出许多新的变化。l首先,生产
42、集中进一步发展,生产集中的形式及私人垄断组织的形式发生了新的变化。l新技术革命引起竞争十分激烈,资本集中的速率加快。战后,在美国最大的100家工业公司的名单中,几乎每隔10年左右,就有1/3的大公司被排挤出去。从19551983年的战后28年中,一半以上的大公司都在竞争中消失了。激烈的竞争使资本与生产进一步集中。以美国为例,战后初期的1946年,资产在10亿美元以上的大公司只有14家,1960年就变为28家,到1970年增加到107家,1983年达到234家。1960年,只有1家资产在100亿美元以上的特大公司,1975年就增加到9家,1983年发展到25家。l生产集中的形式的变化。 二战以后
43、,企业合并与兼并越来越冲破产业部门的界限,实行跨部门的横向合并与多样化经营。1968年,美国制造业和矿业中大型企业合并共有192宗,其中横向合并为14宗,占7%;纵向合并为17宗,占9%;而混合合并却高达101宗。如果说二战前的横向合并的主要动机是壮大企业规模,提高规模经济水平;纵向合并的动机则是在规模经济的基础上,降低市场交易成本、减少不确定性以提高效率的话,战后出现的企业混合合并则是在实现上述目标的基础上拓展生产经营范围,共同利用垄断大企业已形成的商标、企业形象、商业信誉、营销网络和研究开发机构,进一步节约生产和经营费用,同时也分散单一产品生产和经营的市场风险。l混合联合公司的出现及其特点
44、。跨部门的混合合并导致一种现代垄断组织形式混合联合公司的诞生。所谓混合联合公司,是一种跨部门的多样化经营的新型康采恩组织。但与一般的康采尔组织不同,混合联合公司具有以下特点:首先,一般的康采恩组织所属企业与企业之间在生产和销售上总是存在着一定联系,而混合联合公司所属的企业与企业之间则除了财务上的联系外,在生产和销售上几乎毫无联系。其次,一般的康采恩组织虽然把许多部门的企业联合在一起,但一般都保存一组主体企业或一个主体部门;而混合联合公司则在经营上没有长期固定的主体企业或主体部门,所经营的业务范围宽泛且处于变动状态。最后,一般康采恩组织所属的各企业或者合并而来,或者自己创办;而混合联合公司的企业
45、几乎都是合并来的,合并来的企业资产在 全部资产中占有很大的比重。l第二,金融资本统治进一步强化。l私人垄断组织的跨部门多样化经营,进一步扩大了金融资本在国民经济中的统治范围。混合联合公司不仅控制着重要的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而且控制许多不同产业部门的很多大公司。混合联合公司的发展,使资本与生产进一步集中在少数最大垄断公司手中,极大地加强了金融寡头的实力,阻碍着新的大垄断组织的出现 ,壮大了垄断财团的实力。在许多国家,一些战前形成的垄断财团战后进一步发展,至今仍然主宰国民经济,如美国的摩根财团、洛克菲勒财团,日本的三菱集团、三井集团等等。l第三,资本输出的新变化和跨国公司的发展。 二战以后,
46、随着资本与生产集中的进一步强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输出也增长迅速。据统计,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1910年的资本输出量为440480亿美元,1938年为528亿美元,1949年为510亿美元,而到1975年则增加到6000多亿美元。与战前相比,资本输出发生了一系列新的变化:l资本输出流向发生变化。二战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输出主要流向落后国家及殖民地和附属国。二战后,资本输出的重点开始转向发达国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相互进行资本输出的趋势十分明显。这与战后旧的殖民体系瓦解、原殖民地国家政治上独立有关。同时,为绕过关税壁垒,各国更多地采取对外直接投资的资本输出形式。l资本输出的产业结构发生
47、了新的变化。二战前,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落后国家的直接投资 较少,而且集中在为其提供原材料的自然资源开发,以及为资本输入、输出服务的运输业的 投资上。战后,特别是七十年代以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资本输出中直接投资比重上升,并且主要是制造业方面的投资。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逐步变化,从获取廉价原料、利用低廉的劳动力,转变到占领和控制发展中国家的主要产业及市场。l国家资本输出增长迅速,日益占重要地位,并且大多采取所谓对外“援助”的形式。二战前,资本输出的主要形式是私人资本输出,国家资本输出的数量不多;二战后,一方面私人垄断资本输出增长较快,并且采取私人垄断资本直接投资
48、为主要形式,另一方面,国家资本输出的数量、地位与作用都大大增强了。这反映了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对经济生活,特别是国际经济关系的有意识的干预与影响力在增强。由于旧殖民体系的瓦解,也迫使垄断资本的扩张策略随之变化。国家垄断资本输出主要采取对外“援助”的形式进行。如美国政府在19451976年间,以这种形式进行的资本输出高达2210亿美元。所谓“援助”分为贷款与“赠与”两种形式。国家贷款虽然利率较低,但比竟是一种间接的资本输出。“赠与”表面上是单方面的无偿赠送,实际总是附加某种条件的,通常要求受“援”国用所“赠”之款项购买提供援助国家的商品,由提供援助国家监督“赠款”的使用,受援国要为其提优惠的贸易与投
49、资条件等等。“赠与”不过是一种比较隐蔽的资本输出的形式。l战后资本输出的增长及其新变化还表现在垄断资本国际化的新的垄断资本组织形式跨国公司的诞生。l跨国公司又称国际公司或超国家公司,日本称这为“多国籍企业”,本质上是一种跨国的企业集团。跨国公司在许多国家和地区设立分支机构或通过资本、技术、知识产权等控制所在国的公司,通过母国的总公司控制世界范围内的生产、销售和其它业务活动。跨国公司不同与国际卡特尔,是各国大垄断企业瓜分市场的同盟,而是一个独立的国际性垄断企业。跨国公司实际是以一国的垄断资本为主建立起来的现代国际托拉斯或康采恩。l大型的跨国公司对世界经济发展已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l战后跨国公司发
50、展一方面极大地促进了生产社会化在国际范围内的扩展,促进了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另一方面,由于世界范围的生产越来越由少数跨国公司控制,其影响力已不仅仅局限在经济领域,还渗透在政治、文化领域。跨国公司的剥削和掠夺,对别国内政的粗暴干涉,都严重损害了所在国主权,引起所在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人民的反对。l第四,国际垄断同盟形式的变化。l二战以后,随着生产和资本的日益国际化及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市场上竞争日趋激烈,资本主义各国的垄断组织试图通过国家行为实施 “经济一体化 ”来解决彼此之间的矛盾。所谓 “经济一体化”,就是指若干资本主义国家通过鉴订条约组成经济集团,在资本国际化和国家垄断资本的基础上,协调彼此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