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者初级实务知识点(共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工作者初级实务知识点(共8页).doc(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初级社会工作者实务常考知识点汇总1、 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1) 接案:1、了解服务对象:(1)服务对象的来源:a主动求助者;b由他人介绍或机构转介来;c由社工通过外展工作而成为服务对象(2)认定服务对象类型:a自愿型服务对象;b非自愿型服务对象(由他人将需要协助的服务对象转介的) c被强制接受服务的服务对象(由政府、法院或其他被授权部门转介的)(3) 服务对象的层次:a现有服务对象:已经接待了的;b潜在服务对象:接待服务对象发现身边的;2、 会谈的任务:A. 界定服务对象的问题:服务对象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是起点;B.澄清角色期望和义务:对自己,对对方,对比差距达成统
2、一C.激励并促进服务对象进入角色D.促进和诱导服务对象态度和行为的改变E.达成初步协议:(书面或口头)提供的服务,解决的问题,期望角色及工作长度F.决定工作进程:a终结服务:机构缺乏合适工作人员;服务对象不愿接受服务;服务对象对问题的看法和期望与社工能提供的服务不符;b转介其他服务;c进入下一个助人阶段3、 收集服务对象的资料:(1) 询问:会谈;问卷;角色扮演;完成句子(区分口头、书面、直接、投射)(2)咨询:专业人士(3) 观察;服务对象的人和环境,客观(4)利用已有资料;(5)问卷调查4、 接案注意事项:(1)决定是否紧急介入;(2)权衡是否有能力处理(不行转介走);(3)决定问题的优先
3、次序(尊重服务对象的意向;先易后难);(4)保证服务对象所要求的服务符合服务机构的工作范围;(2) 预估1、预估的任务:(1)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客观因素(背景资料、环境、问题发生与持续时间、服务对象曾做过的努力);(2)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主观因素(服务对象对问题的实际感受);(3)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成因及使问题延续的因素;(4)识别服务对象及环境的积极因素;(5)决定提供服务的方式和内容(个人、小组、大型活动)。2、预估摘要:(1)对服务对象自身系统的预估:优势;困难;解决问题动机;服务对象生理、情感和智力功能发挥;(2)对服务对象家庭系统预估:成员基本情况;家庭基本状况;家庭成员角色和互动情
4、况;家庭规则;家庭沟通方式;家庭关系;家庭决策和分工方式; (3)对服务对象所处社会系统的预估:社会支持系统及其功能发挥;物理环境对服务对象需要满足的程度;服务对象对环境资源的主观认知;服务对象的社会网络环境;社会的体制和组织环境。(三)计划1、目标和目的的区分:目标短期;目的长期2、选择行动内容:危机干预;资源整合;经济援助;安置服务;3、制定计划的原则;服务对象参与;尊重服务对象意愿;详细具体;要与工作目的和宗旨向符合;(四)介入1、介入的分类:直接介入(对服务对象采取);间接介入(代表服务对象采取);综合介入;2、介入的原则:以人为本、对象自决;个别化;考虑对象发展阶段和特点;相互依赖;
5、瞄准目标;考虑经济效益(五)评估1、评估的类型:(1)过程评估:对整个介入过程的检测评估,关心的重点是工作中的各种步骤和程序怎样促成了最终的介入结果;(2)结果评估:检视目标结果和结果实现的程度和影响;检视计划介入的理想结果以及这些结果实现的程度及其影响。2、评估的方法:(1)收集评估资料;(2)基线测量:建立基线,评估计入前后变化;(3)对服务对象影响的评估;(4)任务完成情况的测量评估;(5)目标实现程度的测量评估;(六)结案1、结案的主要任务:(1)总结工作;(2)巩固已有改变(回顾工作过程;强化对象已有改变;给对象积极支持);(3)解除专业工作关系;(4)撰写结案记录;2、服务对象的正
6、面反应:(1)对获得成长与成功的欣喜;(2)对整个工作过程带给他们新认识的肯定;(3)感觉视野开阔了;(4)对与社会工作者关系的满意;(5)对社会工作者的帮助充满感激;(6)对未来充满信心;3、服务对象的负面反应:(1)否认不愿意承认已到结案期,避免讨论关于结案的话题。表现:不准时参与社工见面、心不在焉。(2)倒退回复到以前的状态,以此拖延结案的到来。(3)依赖对社工过分依靠。(4)抱怨对社工不满意。(5)愤怒对社工不满,批评、攻击和挑战其他人,甚至会有身体攻击。(6)讨价还价当发现没有可能阻止结案时,有些服务对象会寻找理由拖延结案。(7)忧郁当所有延长结案时间的努力都无效时,有些服务对象会表
7、现得无精打采、失落而无助,对结束关系充满焦虑。4、结案的处理方法:(1)与服务对象回顾一下介入工作的过程,以确定结案的时机是否已经成熟;(2)提前让服务对象知道结案时间,早些做好心理准备;(3)在结案阶段社工要逐渐减少与服务对象的接触,提醒其学会自立,给其心理支持,告诉其必要时还会提供协助;(4)社工要估计一些可能会破坏改变成果的因素,预防问题产生;(5)必要时安排正式结案活动,让服务对象分享收获,互相鼓励,面向未来;5、跟进服务:(1)电话跟进;(2)个别会面;(3)集体会面;(4)跟进社会支持网络;2、 儿童社会工作1、儿童的特点(1)社会特点(基础性):童年是每个人的人生基础;儿童是每个
8、家庭的基础;儿童是一个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础(2)成长特点:快速性;阶段性;顺序性;不均衡性:各系统发育不均衡;个体差异性;分化与互补性2、儿童的需要:生存需要(基础);发展需要(成长);受保护需要(安全);社会化需要(技能观念习惯品质)3、儿童的问题:生存问题(新生儿健康;营养;户籍);发展问题(贫困;家庭监护;受教育);儿童保护(遗弃;虐待;性侵;忽视;拐卖);4、儿童社会工作类型:(1)支持性儿童服务:个别化咨询、为儿童提供休闲娱乐服务、为准妈妈提供咨询及协助办理新生儿户籍登记服务;(2)补充性儿童服务:经济补助、托育服务、提供健康育儿资讯和技能培训服务。(3)替代性儿童服务:家庭收养、家庭
9、寄养、机构养育或教养;(4)儿童保护服务:包括虐待、忽视、剥削和暴力伤害的儿童及其家庭,内容主要包括伤害预防、伤害应对5、儿童社会工作的特点:(1)明确了儿童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理念儿童权利;(2)界定了儿童社会工作的理论知识范围生理、心理、社会行为发展等理论知识;(3)聚焦亲职能力建设,突出家庭监护服务;(4)兼顾了专业理想促进儿童权利的实现)和本土化实务路径之间的平衡;6、儿童社会工作方法:(1)以家庭为中心:以改善家庭育儿行为和环境为目标,采用家庭工作团队形式,以构建家庭在社区的支持网络为主要工作内容;儿童的安全和健康永远是第一需要考虑的;(二)儿童友好社区建议倡导:满足儿童基本需求;能与
10、同伴见面玩耍;保护儿童免遭伤害;卫生环境过关;能提供教育、医疗和紧急庇护服务;能参与家庭、社区和社会生活;能发挥儿童作用;3、 青少年社会工作1、青少年的特点(多变、创新、反叛):生理角度:体型、身体内部机能、大脑和神经系统等变化;心理角度:智力、情绪和情感、自我意识、性格、性意识、成长和发展性需求,都呈现出主体与客体互动、动荡与稳定结合、突变与渐变统一;文化角度:正直青年循规蹈矩;问题青年不守纪律、爱游荡、性滥交、吸毒、惹是生非;文化叛逆青年不甘平凡,喜欢标新立异,追求独特文化;政治偏激青年好打抱不平,认同并采取激进行动。2、青少年的需要:(1)接纳自己的身体与容貌;(2)个体与同伴发展适当
11、的人际关系;(3)追求个体的情绪独立自主;(4)寻求经济独立;(5)对未来的生涯最准备;(6)发展符合社会期望的认知技能和概念;(7)努力表现负责的行为与追求理想的抱负;(8)为未来的婚姻和家庭做准备;(9)建立个体价值体系,符合现实世界需求;3、青少年的问题:贫困问题、亲子关系问题、心理健康问题、厌学问题、网瘾问题、婚恋问题、犯罪问题、社会参与问题;对待方法:(1)避免对于青少年的标签和排斥异己不自觉地参与青少年问题的主观建构;(2)一切从青少年发展的特点出发,从青少年发展的需求出发,谨慎看待青少年现象的任何观念和价值取向4、青少年是社会工作层面:微观:针对青少年个体需求而开展的个案辅导服务
12、;中观:针对青少年家庭以及有相同需要或背景的青少年群体而开展的社会工作服务;宏观:针对法规或政策而进行的倡导或改变性工作5、青少年工作类型:(1)发展性;(2)矫正性;(3)预防性。6、青少年工作特点:(1)尊重与接纳(2)促进青少年自我认同和发挥群体示范效应;(3)注重社会环境方面的政策倡导;7、青少年工作原则:(1)尊重青少年的价值与尊严;(2)接纳与关爱青少年;(3)注重青少年的个别需求;(4)协助青少年具备适应社会变化、不断成长的能力8、罗杰斯自我概念:现实我(真正的我);理想我(希望的我);客观我(别人眼中的我);9、服务青少年成长发展:思想引导:法制教育、公益服务、感恩教育、生命教
13、育;习惯养成:行为治疗、规范教育、培养自我管理能力;形成正确的生活、学习和行为习惯。职业指导:职业规划、就业见习基地建设、面试技巧训练、就业讯息咨询、网络创业公益培训、就业资源联动;培养正确的就业意识,提供就业信息服务,组织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婚恋服务:“建立健康婚恋观”“青春期教育”“掌握交往技巧”等;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帮助解决思想上、情绪上的困扰,提高交友能力。社交指导:培养良好的交往动机和交往品质,提高合作意识和能力、沟通交往技巧和能力,对社会交往有障碍的青少年进行社会关系调适,帮助融入社会。4、 老年社会工作1、老年人的特点:(1)生理老化: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老化;(2)心理变
14、化:知觉、智力、解决问题、理解过程、学习及再学习过程、内驱力以及情绪等方面能力降低,并由此产生反应迟缓现象;(3)社会角色变化:当个体经历老化过程所带来的变化时,他们会丧失象征中年的社会角色和社会关系。2、老年人的需要:健康维护;经济保障;就业休闲;社会参与;婚姻家庭;居家安全;后事安排;一条龙照顾;3、支持网络:(1)正式支持:政府;机构;(2)非正式网络:家庭成员;亲属;邻里;慈善机构;志愿者等;4、处理老年问题:(1)虐待和疏于照顾:维护权益;救助服务;构建网络;政策倡导;(2)丧亲问题:情感支持;争取权益;提供信息;丧亲辅导;(3)临终关怀:减轻疼痛;协助解决费用;后续丧亲服务;(4)
15、自杀:直接线索(说想死);间接线索(说没用);行为线索(买药;立遗嘱等)5、 妇女社会工作1、妇女的需要:生命保障的需要:女婴人流;妇女生殖健康的需要:妇女“四期”(月经、怀孕、产褥、哺乳)保护;妇女的权益和发展得到保障的需要:就业、教育、家庭暴力、被拐卖等;性别公正的政策、制度和社会环境建立的需要:消除性别歧视,求平等,不等于要优待;2、面临问题:婚姻与家庭问题:违法婚姻;针对妇女的暴力问题:拐卖、婚姻暴力、性暴力、性骚扰、强迫堕胎;生殖健康问题:生殖信息服务很难有效获得;缺乏维护生殖健康权利意识;流动妇女缺乏知识;留守妇女和流动妇女问题:留守-生活负担重、精神压力大;流动-工作、工资等;妇
16、女的就业问题;妇女的贫困化问题;妇女参政问题:副职多,正职少;基层多,高层少;虚职多,实职少;辅助岗位多;核心岗位少;3、 妇女社会工作目标:(1)直接目标:缓解压力和宣泄情绪;重塑自我,提升对自我的认识;解决妇女的实际困难和需要;(2)中间目标;协助妇女重新界定妇女问题,认识到“个人的即政治的”;提升性别平等意识、促进自省、自信和自我认同;建立妇女的支持小组,减少成员的孤独感(3)最终目标:重新建构权利关系;建立妇女网络与网络之间的连接;倡导和建立全社会的性别公正和公平的意识和制度;4、 婚姻暴力的特征:低自尊;暴力循环;暴力正常化6、 残疾人社会工作1、残疾人的权利:康复权;教育权;劳动权
17、;文化生活权;社会福利权;环境友好权;2、残疾人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物质层面(经济;住房;医疗);精神层面(心理上的压力感);社会交往困难;3、残疾人工作功能:微观层面(为残疾人提供直接物质服务;为残疾人提供能力建设的支持服务);中观层面(推动残疾人社会组织和为残疾人服务的社会组织的发育;推动社区性残疾人社会支持系统的发育);宏观层面(推进残疾人社会政策变迁;形成“亲和力”的残疾人文化);4、康复服务:(1)教育康复: 针对残疾人群体认知残疾,开展人与环境互动教育;“补偿性”损害训练;针对残疾父母、监护人或家属心理支持;康复知识、技巧培训;构建社区型社会支持系统;针对社会组织、残疾人服务组织和各
18、类爱心人士宣传;(2)职业康复:职业咨询-职业评估-职业培训-就业指导;(3)社区康复:开展残疾预防工作(三级预防:一级预防是预防致残性伤害和残疾发生;二级预防是防止伤害后出现残疾;三级预防是防治残疾后出现残障。);开展康复评定和建档工作(肌力评定、运动功能评定、日常生活能力评定、认知功能评定、心理功能评定、社会交往功能评定、职业技能评定);开展具体的康复服务;(4)社工角色:个案管理、连接资源、服务提供;5、社区康复的原则:社会化(重返社会);低成本、广覆盖的原则(政府采取);因地制宜(地方特色);因陋就简(居民自理);因势利导(全国助残日、国际残疾人日);康复对象及家庭积极参与;7、 矫正
19、社会工作1、 服务对象特点:冲动好斗;自卑消沉;与社会脱节;苦难重重;2、 服务对象需要:基本生存条件(经济收入或最低生活保障救助;住房条件;卫生医疗待遇);教育、就业权益的保障需要;正常家庭生活的需要;再社会化的需要;3、 矫正工作的特点:特殊性(特殊群体);复杂性(强制性与人性化);长期性;专业性(法律专业结合);4、 矫正社会工作的内容:司法判决前(犯罪嫌疑人和亲友);监禁场所中(熟悉环境;戒除不良生活习惯;解决生活困难;防止犯罪交叉;提供心理、职业、人际专业咨询;加强社会联系);社区矫正中(缓刑、假释、监外执行);刑满释放后(提供住宿;提供就业就学;生活辅导;医疗保健;物质援助);新增
20、涉毒人员(戒毒;预防)8、 优抚安置社会工作1、 优抚安置工作的界定:优待(现役军人、残疾军人、复员军人、退伍军人、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现役军人家属);抚恤(现役军人、残疾军人、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复员军人、带病回乡退伍军人);安置(退役士兵、军队离退休干部、军队退休士官、军队退休志愿兵、无军籍退休退职职工、无军籍离退休干部);2、 优抚安置服务对象特点:覆盖范围广;军队情结深;问题压力重(角色转化、心理失衡、社会地位维护、社会隔离、生活困难、医疗保障、就业困难、合法权益维护);需要层次多(生理需要(健康维护、治疗康复);安全需要(生活保障、居家安全
21、、后事安排);归属与爱的需要(婚姻家庭、社会交往、社会适应);尊重的需要(社会承认);认知的需要(接受教育、角色适应);审美的需要(追求秩序、体现美感);自我实现需要(职业发展、社会参与))3、优抚安置对象的需要:优抚医院社会工作(医疗):治疗康复需要;基本生存需要;家庭生活需要;社会交往需要;社会尊重需要;光荣院社会工作(孤老幼残及遗属):婚姻家庭需要;健康维护的需要;社会参与的需要;社会尊重的需要;复员退伍军人安置社会工作:就业权益保障的需要;社会再适应的心理调适需要;军休社会工作:军队情结的需要;社会尊重的需要;健康维护的需要;多元养老的需要;社会参与的需要;4、 优抚安置工作内容:优抚
22、医院(a处置家庭问题;b适应医院环境;c处理与医疗系统关系;d出院跟进;特例:复员军人慢性病;荣誉军人康复;复员退伍军人精神病);光荣院(a.入院前评估;b.适应光荣院新生活;c.个案心志愿者服务及督导;j.提高专业服务质量;k.影响社会及环境决策;特例:疏于照顾;药物滥用;性与亲密关系);复员退伍军人安置(a.协助适应新生活;b.协助挖掘正式和非正式支持网络;c.推进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安置格局形成;d.做好信访接待;e.搭建信息咨询平台;f.推进社会政策良性改变;特例:适应角色转变);军休(安置前:收集分析资料;协助了解政策;安置中:协调解决遗留问题;审核档案发现问题及时评估;家
23、访了解情况;三方会面做好政策解答和心理疏导;协调办理移交手续;安置后:转化角色;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医;推进军休社区建设;老有所学;临终关怀;培训工作人员;推动志愿服务;推动政策良性改变);烈士褒扬(a.加强宣传,开展群体性心理辅导;b.策划纪念活动;c.协助烈士遗物史料收集;d.协调与陵园纠纷;e.协做好烈属及亲友精神抚慰;f.完善解说词,突出不同宣传重点;g.推动志愿服务及督导;h.推动政策完善);军供(a.及时发现过往部队中存在的生理、心理问题,配合部队做好预防、解决、转介;b.动员社会力量,整合社会资源;c.组建工作人员支援网络,加强各种技巧辅导;d.开展研究,提出政策建议)
24、5、优抚安置工作主要方法:优抚医院(危机干预:开展评估建立关系聚焦问题稳定情绪制定方案实施计划(输入希望;提供支持;恢复自尊;培养自主能力)后续跟进);光荣院(人生回顾(积极倾听);哀伤辅导(临终前支持网络和离世后同伴情绪);复员退伍(个案辅导和小组辅导);军休(认知和情绪问题的处理:干预技巧(认知重构;放松技巧;社交训练;问题解决;系统脱敏;角色扮演);语言运用(合作;所有权;可能性;解决方法;说明和澄清);9、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1、 社会救助的内容: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城市三无;农村五保)、受灾人员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临时救助;2、 工作原则:救急难:生命
25、安全作为服务第一要义;托底线:经法律程序认定后即可获得,具有无偿性;可持续:对于陷入困境中的社会成员来说,需要政府和社会不间断的支持和帮助才能彻底改变境遇。3、服务对象需求:生理需求(衣食住行)、安全需求(人身安全、健康保障、财产安全)、社交需求(邻里和社会亲情)、尊重需求(低保孩子参加社区活动增加成就感)、自我实现需求(贫困学子希望对社会有所贡献)4、社会工作主要特点:救助对象的多样性;救助类型的复杂性;工作过程的持续性;工作方法的融合性;工作依据的政策性5、 社会工作主要功能:协助服务对象申请合适的救助项目;协助服务对象提升反贫困的能力;促进服务对象的社会融合与社会支持;疏导和解决服务对象
26、的心理困扰;6、 社会救助的内容:项目服务内容最低生活保障服务对象识别(最需要或则最贫困人群为对象);帮助申请救助;提供心理支持;调节家庭关系;开展能力建设;促进社会融合(增强归属感、自信心)特困人员供养提供基本生活条件;提供日常生活照料;提供疾病治疗;办理丧葬事宜医疗救助协助申请救助;改善救治环境;协调医疗资源;强化社会支持住房救助协助申请住房救助;宣传讲解政策(公共租赁房、租房补贴、农村危房改造)教育救助提供教育机会;提供教育补助;心理能力建设(与同辈交往;用优势视角看待自己的生活境遇)就业救助转变就业观念;自我认知调整;职业技能培训;连接就业资源临时救助危机干预(火灾、交通事故、突发重大
27、疾病、生活严重困难);外展服务(流浪乞讨:街头救助和全天候救助);机构救助(基本生活安置及行为思想引导与矫正)受灾人员救助协助安置受灾人员;及时开展危机干预;修复社会支持系统;社区重建与发展(开展社区人居环境重建;恢复社会生活秩序;复苏社区的经济秩序)7、 社会救助的主要方法:评估;危机干预;社区为本的综合性救助;10、 家庭社会工作1、基本内涵:家庭社会工作是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理论和方法而开展的专业服务活动;家庭社会工作的目的是帮助有需要的家庭更好地发挥家庭的社会功能;家庭社会工作关注整个家庭成员的需要。2、特点:针对家庭的日常生活和沟通交流方式进行干预;协助家庭成员改善家庭困扰产生的环境因
28、素;为家庭成员提供直接、具体的支持和帮助。3、基本功能:增强家庭的能力,帮助家庭成员做好改变的准备;结合家庭的治疗和支持,保障家庭维持有效的家庭功能;促进家庭功能的改善,维护家庭成员有效、满意的日常生活方式4、家庭类型:核心家庭(一对夫妻和未婚子女)、主干家庭(父母和一对已婚子女)、联合家庭(父母和多对已婚子女)、领养家庭、寄养家庭、单亲家庭5、基本假设:家庭支持是家庭成员社会生活的基础;家庭中心视角是把握家庭成员需求的关键;家庭危机是促使家庭成员改变的重要契机;生态视角是理解家庭内外部环境的重要依据(家庭受社会环境影响);6、家庭社会工作的重要理论:(1)家庭系统理论(运用最广、最受欢迎理论
29、):家庭成员的问题是由整个家庭不良的沟通交流方式导致的;家庭所面临的危机既是机会,也是挑战;因“问题”而导致的家庭功能的失调能够有效解决-让成员看到问题,跳脱互相责备,可有效解决;(2)家庭生命周期理论:家庭组成阶段(脱离原生家庭;组成新的家庭;形成夫妻的角色分工和规则);学前子女家庭阶段(学习父亲和母亲的角色;调整夫妻的角色);学龄子女家庭阶段(培养子女的独立性;对学校等新的机构和社会成员保持更大的开放性;接纳家庭角色的变化);青少年家庭阶段(调整家庭界限满足青少年的独立要求;适应家庭成员对个人自主性的新要求);子女独立家庭阶段(为子女独立生活做准备;接纳和促进子女的自立要求);家庭调整阶段
30、(重新调整夫妻角色;学习把子女作为成人对待);中年夫妇阶段(适应新的、不以子女为中心的角色要求);老年家庭阶段(学习与成人子女以及孙子女的沟通交流;应对衰老带来的困难;维持生活的尊严、意义和独立);(3)生态系统理论(常用理论):把家庭放在多重系统中考察:微观系统(个体直接面对面接触和交往而组成,如家庭);中观系统(个体积极参与的两个或多个微观系统之间的互动关系,如学校);外部系统(对个体有影响但个体不直接参与的系统,如社区);宏观系统(影响个体的思想和行为的社会文化价值系统);7、家庭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家庭的救助和帮扶;改善亲子关系;改善夫妻关系;8、家庭社会的基本原则:家庭处境化原则;家
31、庭成员增能原则;家庭个别化原则;家庭成员需求满足原则;9、画图:长辈在上,晚辈在下;同辈关系中,年长的在左,年幼的在右;夫妻关系中,男的在左,女的在右;画图技巧,男方女圆,一分二离,虚为同居,孩子跟谁;10、家庭干预手段:观察运用系统记录实际行为表现的方式-了解自己的问题,从而调整行为;聚焦将受助家庭成员的注意力集中在需要解决的问题上;例子使用让受助家庭了解解决困难的不同途径和经验,舒缓其压力;再标签帮受助家庭从更积极角度界定问题,改变其以往的消极态度和认识,促使其产生新的、积极的行为;问题外化社工将受助家庭成员的问题转化为整个家庭需要共同解决的难题,让家庭成员从互相指责转变为一起共同努力解决
32、困难,促进彼此建立积极的沟通交流方式。11、 学校社会工作1、 服务对象:学生为主体,兼顾教职工、学生家长、学校和社区环境。2、 目的:实现育人,协助其面对现在及未来生活,养成健康人格,培养积极品质,优化社会关系,实现满意人生。3、 特点:专业性(理论知识);科学性(科学方法);艺术性(塑造学生心灵的艺术);网络性(支持网络)4、 功能:帮助处境不利学生,促进教育机会均等;推进学生知识学习,为丰富人生奠定基础;协助学生能力提升,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促进学生人格完善,实现人生积极成长;协调各方教育资源,形成优质教育合力。5、 一般学生需求:促进学生与健康成人和益友的联系;增强学生明确自我身份和有效
33、处理冲突的社交能力;满足学生情绪控制和表达能力的需要;促进学生的认知能力;促进学生的行动能力;提升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增强学生自我效能感(自信);促进学生培养亲社会规范;6、 特殊学生需求:学业困境学生(学生自身原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社区因素(一般学业困境:以学业进步为中心;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无兴趣:小组;考试焦虑、读写困难:个别化教学;家庭问题:与家人合作));人际关系困境学生(沉默寡言型、遭人排挤型、行为偏激型、专横霸道型(个案帮助、团体促进、能力提升与德育教育结合、家校资源整合));家庭生活困境学生(情感支持、发展支持系统、运用社会资源、开发学生潜能);心理状况困境学生(个案帮助、小
34、组帮扶、普及心理学知识、营造良好学校环境);特殊行为群体学生(暴力/网瘾/违纪-深入细致的个案工作;建立团体,形成正向影响;关注家庭,凝聚力量;开发社会资源,争取社会支持);7、 工作方法:(1)抗逆力(优势视角):抗逆力是指个人面对生活逆境时,能够理性地作出正向的、建设性的选择方法和应对策略的能力;表现形式:常规(亲社会取向行为)、非常规(反传统、反社会、反主流);构成要素:外部支持因素(I have-能够帮助或者增强我们的抗逆力的人 )、内在优势因素(I am-完美的个人形象感、积极乐观感 )以及效能因素(I can-人际技巧、解决问题能力、情绪管理及目标制订 );基本步骤:促进亲社会联结
35、建立清除一致的行为和规范教授生活技能提供关怀与支持建立和表达高期望提供机会,促进参与;(2)个案管理:角色:服务经纪人;使能者;(3)小组工作:按需开展;自愿原则;12、 社区社会工作1、 社区社会工作的目标:促进居民参与,解决社区问题;改善社区关系,提升社区意识(对外关系-与政府机构、辖区单位建立良好互动关系;对内关系-居委会/物业/服务站/业主委员会居民间/邻里);挖掘社区资源,满足社区需求(挖掘社区中的人力资源-重视社会政策研究-重视与辖区单位的合作);2、 主要内容对象项目主要内容具体内容城市社区社会工作1.社区公共服务社区就业服务A社区就业服务(开发社区就业岗位,鼓励创业)B再就业优
36、惠政策(税收优惠、工商登记优惠、贷款担保、场地安排优惠)C社区就业服务和就业培训社区福利服务A为老人提供福利服务:养老服务;文化教育服务;健康服务;再就业服务;婚姻服务B为残疾人提供福利服务:康复服务、安置服务、生活服务C为优抚对象提供福利服务:优抚政策;解决住房、医疗困难;军民联谊D为青少年提供服务理服务:生活照顾;校外教育;失足青年帮教服务E为贫困者提供福利服务:再就业;救助制度提供紧急援助;多种形式扶贫济困活动社区教育A从社区教育基本目标看,社区教育有补偿式教育(针对文化程度低)、控制式教育(宣传教育)、发展式教育(人际技巧、处理事务能力培训)B从社区教育的服务功能看,社区教育有家庭生活
37、教育、公民教育、成人教育、健康教育社区治安A宣传教育工作;B协助公安机关工作;C外来人口服务与管理;D反映社区治安动态流动人口服务A城市融入服务;B流动儿童服务;C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2.社区志愿者服务A策划社区志愿服务项目,带领志愿者开展服务B发掘培养志愿者骨干,培育扶持社区志愿服务组织C组织开展志愿者培训,提升服务水平D做好志愿者管理,推动志愿服务事业持续发展对象项目具体内容农村社区社会工作1.农村社区建设A开展农村社区服务试点;B提升农民素质能力;C培育发展农村社区社会组织;2.农村扶贫开发A执行国家扶贫开发相关政策,使政策更好地惠及贫困人口;B在一些地区开展促进农村生计发展的社会工作项
38、目3.农村特殊群体社会服务A留守儿童服务:成长服务;家庭服务;青少年犯罪预防与行为偏差青少年矫治服务;社区托管服务B留守老人服务:机构养老服务;居家养老服务;社区养老服务;老人合法权益保障服务;老人文化娱乐活动C留守妇女服务:保健服务;心理健康服务;技能训练和创业支持服务;文化娱乐活动3、 需求分析:感觉性需求(言语)、表达性需求(行动)、规范性需求(上级决定)、比较性需求(看别人眼馋);4、 评估方法:定量(数字表现评估结果、评估者事先预设答案)和定性(文字表达、评估者事先不预设答案); 评估内容:方案成效评估(定量:服务后的满意度、定性:评服务方案的成效)、方案过程评估(只能采取定性:总结
39、方案设计情况、方案筹备、进行和结束情况);5、 工作方法:(1)资源链接:资源整合(整合既有资源,互补互赖,达到共同目标);资源共享(资源种类不同,通过合作,各自获得自己的利益或达到自己的目的);资源流通(利用人力资源);(2)推动居民参与:告知(单方面通知)-咨询(计划中)-协商(建设中)-共同行动(分责)-社区自治(自己说了算);(3)建立支持网络:个人网络;志愿者联系网络;互助网络;邻居协助网络;13、 医务社会工作1、 医务工作的功能:判断与评估;咨询与辅导;寻求与整合资源;政策和服务倡导;多专业协调与合作;2、 特点:与医疗卫生体系相融合;以服务对象的健康为主导;以病人为中心;服务规
40、范专业化;3、 专业知识:人类行为发展理论;基本医疗常识和医学知识;疾病的社会心理反应方面的知识;4、 特殊伦理议题与价值:(1)特殊伦理议题:隐私保护;有限资源的有效利用;安乐死;药物或临床研究必须遵守相关不伤害和告知原则。(2)价值理念:保持尊严与价值、潜能发展、案主自觉、资源运用和社会正义,还要尊重服务对象的医疗权利、生活质量、医疗适应、意愿表达、恢复功能和资源支持;5、 公共卫生领域角色:直接服务提供者、研究者、咨询者、管理者、项目计划着、评估者和政策制定者6、 疾病治疗领域注意:慢性病各种支持、关怀;急诊危机干预;妇女儿童经济问题;绝症哀伤辅导;7、 特殊工作法:纾缓疗护:以改善肿瘤
41、或慢性病患者及家庭的心理、生理、社会功能的适应不良为目的; 认知行为治疗:精神病患存在部分认知偏差,导致其情绪和社会适应出现问题。14、 企业社会工作1、 概念:专业社工(提供者)在企业内外(工作场域)为企业职工(服务对象)提供与职工的工作岗位适应、劳动环境协调、职业福利保障、职业生涯发展以及劳动关系协调等有关的服务工作与管理工作(服务内容),通过促进职工发展和福利目标实现,保障职工利益、提升劳动效率、促进企业和职工共同发展(工作目的)。2、 特点:(1)争取职工的职业福利是核心内容;协助监督企业落实涉及职工权益的法律法规,维护职工福利权益;因地制宜开展和设计有特色的服务项目是主要任务;兼顾公
42、共性、公益性和多方共赢的统一是主要策略;3、 功能:提供物质帮助,协助困难职工摆脱困境(下岗、伤残、疾病);.为企业职工提供心理疏导和支持;协调内外关系,增强企业组织的凝聚力;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体现社会主义公平正义;预防问题产生,促进社会和谐均衡稳定;促进能力发展,实现社会的持续创新;4、 需求:职工人数不断增加,企业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增多;强资本弱劳动,维护社会公平和公正任务艰巨;职业的压力越来越大,呼唤发展为职工服务的企业社会工作;下岗、失业者群体不断出现,需要大量的帮贫解困的工作;“80后、90后”新型劳动者群体,需要更加人性化的服务;5、 社工角色:咨询辅导者、促进者、联结者、调节者、教育者、协调者、倡导者6、 服务内容:(1)职工福利服务;(2)职工职业生涯规划;(3)职工情绪管理;(4)职工素质提升;(5)职业安全与健康;(6)职工休闲生活与服务;(7)职工工作与生活平衡的服务;(8)劳动关系协调;(9)企业文化和职工文化建设 ;(10)困难群体关怀;(11)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