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文言虚词 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复习-文言虚词 课件.pptx(4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文言虚词集锦文言虚词 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它们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主要的作用是组合语言单位。(文言文中)一般不作句子成分,不表示实在的意义。虚词包括副词、连词、介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而 何 乎 乃 其 且 若 所 为 焉 也 以因 于 则 者 与 之你知道高考考哪些文言些虚词吗?(1)表承接 温故而知新(2)表并列 蟹六跪而二螯(3)表递进 而且 学而时习之(4)表转折 却、但是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5)表因果 因而、所以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 得,圣心备焉(6)表假设 如果、假如 以大王之威而先割十五城于赵,赵立奉璧来.(7)表修饰 吾尝终日而思矣.而而1、连词2、代词你
2、你的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1、分别找出“而”的正确用法 A表并列 B表承接 C表转折 D表修饰 E表因果吾恂恂而起()城入赵而璧留秦()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黑质而白章()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恐慑()DBCAE小练习2、找出“而”用法不同的一项()A、冲口而出 B、不劳而获 C、吾与而兄善 D、鸡鸣而起 C3、找出“而”用法不同的一项()A、温故而知新 B、信而见疑,忠而被谤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D、尝一龙击发而地不觉动AC 为代词 其它均为连词A 表因果 其它表转折(1)温故而知新(2)蟹六跪而二螯(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4)后狼止,而前狼又至(5)以先国家之
3、急而后私仇也(6)吾尝终日而思矣(7)吾闻之,喜而不寐(8)视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A(1)(2)(3)/(4)(5)/(6)(7)(8)B(1)(3)(4)/(2)(5)/(6)(7)(8)C(1)(3)(5)/(2)(4)/(6)(7)(8)D(1)(4)/(2)(3)(5)/(6)(7)(8)注:承接/并列/修饰4、下列对“而”字分类恰当的一项是()D承接承接并列并列并列修饰修饰修饰1、副词(1)怎么 哪 徐公何能及君也(2)多么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哀也2、疑问代词(1)什么(原因)身死人手,为天下 笑者,何也(2)什么(东西)大王来何操4、复言虚词 何如:怎么样 今之事何如 何
4、以:凭什么 何以战 3、同“呵”呵问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何何解释“何”的意义(1)何意致不厚()(2)夫子何哂由也()(3)豫州今欲何至()(4)君何以知燕王()怎么为什么哪里凭什么怎么会想到招来母亲的不满意小练习1、助词(1)表疑问 呢 吗 儿寒乎?欲食乎?(2)表推测 吧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 为愚,其皆出于此乎(3)表反问 吗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4)表感叹 啊 呀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5)句中停顿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2、介词“于”比、在、对于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3、形容词词尾“然”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也乎乎找出“乎”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 将闾乃仰天大呼天者三,曰:“天
5、乎!吾无罪!”B 岂有相公此时出见客乎?C 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D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D小练习1、副词(1)竟然 乃不知有汉(2)才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献璧(3)只、仅 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 搏之(4)于是 就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乃乃2、代词 你的 家祭无忘告乃翁 3、判断词 是 若事不举,此乃天也小 练 习1、指出下列各句“乃”的意义(1)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2)至七月,乃扶病入觐()(3)羽复引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5)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6)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竟然才仅你的是2、对下列句中“乃”的意义和用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
6、是()(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2)设九宾于廷,臣乃敢献璧。(3)祭拜大将,乃韩信也。(4)当立者乃扶苏。(5)终不得不入中城,乃罢而归引。(6)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7)悉以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A(1)和(3)相同 B(5)和(6)相同C(2)和(7)相同 D(3)和(4)相同D提示:(3)竟然(4)是3、指出“乃”字用法(1)秦王恐其破壁,乃辞谢固请。()(2)当春乃发生。()(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4)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5)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6)必欲烹乃翁,幸分我一杯羹。()(10)嬴乃夷门报关者。()于是、就才竟然竟然
7、仅仅你的是(1)表揣测 可能 大概 或许 实迷途其未远(2)表反问语气 其孰能讥之乎(3)表舒缓语气 还是 吾其还也(4)表祈使语气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其其1、副词(1)第三人称 a他的、它的 臣从其计 b他、它 秦王恐其破壁(2)第一人称 我 自己 而余亦悔其随之 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3)指示代词 那、那个、那些 这、这个、这些 则或咎其欲出者(4)指示代词 其中的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2、代词(1)放在句首表假设 如果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 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2)表选择 还是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 至极邪?4、无实义的助词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3、连词A(1)(
8、6)(8)(9)/(2)(3)(4)/(5)(7)/(10)B(1)(2)(3)(4)(5)(6)(7)/(8)(9)/(10)C(1)(2)(6)/(3)(4)(5)(7)/(8)/(9)/(10)D(1)(6)(8)(9)/(2)(3)/(4)(5)(7)(10)下列“其”都是代词,按意义分类正确的一项是()(1)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阳洞者(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3)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4)独其为文犹可识(5)有碑仆道,其文漫灭(6)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7)然视其左右,而未记之者甚少(8)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9)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10)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C小
9、 练 习(1)将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2)尚且 都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3)暂且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1)一面-一面 东郭先生且搏且退(2)并且 且使遽告于郑(3)况且 再说 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4)表转折 却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且且1、副词2、连词 1、解释下列“且”字的意思(1)不出火且尽()(2)兽相食,人且恶之()(3)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4)而所杀伤匈奴亦不下万余人,且引且战()(5)昔者先王以为东盟主,且在邦域之中()(6)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将尚且暂且一面-一面并且况且 小练习2、下列文句中,“且”作连词但用法不同于其它句的一项是()A 彼所将中
10、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 B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C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D 河水清且涟漪CC 尚且 其它都表并列 而且、并且3、对“且”字用法按词性分类正确的一项是()(1)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2)且焉置土石(3)王以天下为尊秦乎,且尊齐乎(4)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5)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6)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7)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8)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9)若属皆且为所虏(10)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A(1)(2)(3)(4)(6)/(5)(7)(8)(9)(10)B(1)(2)(4)(6)(8)/(3)(5)(7)(9)(10)C(1)(2)(3
11、)(5)(8)/(4)(6)(7)(9)(10)D(1)(2)(3)(4)(5)/(6)(7)(8)(9)(10)C连词:又 况且 还是 可是 即使/副词:姑且 将 便 将要 尚且(1)表判断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2)表陈述、解释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3)表感叹。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然复哀后人也!(4)表反问、疑问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谁得而族灭也?(5)表祈使 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也也1、句末语气助词2、句中语气词,表停顿,舒缓语气。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表陈述助词,表疑问助词,表解释助词,表感叹助词,表陈述助词,表判断助词,表解释句中语助词,表停顿句中语助词,表
12、停顿 助词,表反问助词,表祈使助词,表解释 小练习1、雷霆乍惊,宫车过也2、公子畏死邪,何泣也3、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4、惜其用武而不终也5、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6、廉者,赵之良将也7、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8、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9、余闻之也久。10、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11、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12、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1、作动词 翻译较为灵活,视语境判断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冰,水为之,而寒于水。2、作助词 用于句尾,表示反诘、疑问,多与“何”相配合使用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奚以之
13、九万里而南为?3、作介词 1 2 3 4 5为为3、作介词(1)表动作、行为的替代。“替”“给”公为我献之。(2)表动作、行为的对象。“向”“对”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3)表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为“为着”、“为了”。浮云为我阴,悲风为我旋。(4)表动作、行为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但为君故,沉吟至今。(5)表示被动关系。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介词,表被动介词,表原因介词,替动词,发出助词,表疑问动词,收拾、整理动词,治理/介词,表被动 介词,表目的介词,对着介词,替 介词,表原因介词,表被动动词,呈现动词,认为1、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2、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3
14、、疱丁为文惠君解牛。4、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5、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6、乃为装遣荆轲。7、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8、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9、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10、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11、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12、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何也?13、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14、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 小练习1、兼词 兼有介词加代词的语法功能,相当于“于之”“于此”“于何”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从那里)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于这件事)2、代词(1)相当于“之”。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代这篇文章)草木无知,叩焉何益
15、?(代草木)(2)哪里,怎么。未知生,焉知死 割鸡焉用牛刀 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3、助词 1 2 3焉焉3、助词(1)句末语气助词,表示陈述、感叹、疑问、反问等语气,可译为“了、啊、呢”。于是余有叹焉。则牛羊何择焉?(2)作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相当于“也”。或师焉,或不焉。(3)作形容词或副词词尾,相当于“然”,译为“的样子”“的”。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助词,感叹语气兼词,在那里助词,感叹语气助词,句中停顿助词,陈述语气疑问代词,怎么代词,代老师形容词词尾,的样子兼词,在那里助词,陈述语气1、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2、置杯焉则胶。3、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4、于是焉河伯
16、欣然自喜。5、缦立远视,而望幸焉。6、不入虎穴,焉得虎子?7、犹且从师而问焉。8、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9、朝济而夕设版焉。10、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小练习(1)按照 斧斤以时入山林。(2)用 请以战喻。(3)把 申之以孝悌之义。(4)凭借 以勇气闻于诸侯。(6)因为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耶?(7)在 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以以1、作介词(1)表并列 并且 夫夷以近,则至者众。(2)表修饰 舟遥遥以轻飏(3)表因果 因为 以其无理于晋,且贰于楚也。(4)表承接 眄庭柯以怡颜(5)表目的 用来、来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2、连词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17、3、动词 认为4、复音虚词 以是、是以、无以、有以、足以4、复音虚词 以是、是以、无以、有以、足以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1、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2、赵亦盛设兵以待秦。3、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4、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5、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6、箕踞以骂。7、不以物喜,不以己悲。8、忽魂悸以魄动。9、樊哙侧其盾以撞。连词,因为连词,用来,表目的 介词,把连词,因为介词,因为连词,表修饰介词,因为连词,表并列连词,表承接 小练习10、犹不能不以之兴怀。11、斧斤以时入山林。12、以勇
18、气闻于诸侯。13、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14、封之以膏腴之地。15、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16、如或知尔,则何以哉?17、古人秉烛游,良有以也。18、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介词,因为介词,按照介词,凭借连词,表目的介词,用或拿 连词,因为动词,做名词,原因固定结构,把作为与与1、用作动词 译为“给予”、“授予”、“结交”、“亲附”、“对付”、“参与”等。2、用作连词 相当于和、跟、同。(连接并列词语,两个词语可互换)3、语气助词 通常写作“欤”。4、介词 译“和”“跟”“及”“替”等(前后两个词语不能互换)。5、“孰与”连用 用来比较两个人的高下、优劣或两件事的得失、好坏
19、。可译为“与相比,谁更。1、用作动词 译为“给予”、“授予”、“结交”、“亲附”、“对付”、“参与”等。如:与衣裳,吏护还之乡。(赠送)君不与胜者,而与不胜者,何故也?(帮助)和从缔交,相与为一。(结交)日月逝矣,岁不我与。(等待)吾与点也。(赞同)2、用作连词 相当于和、跟、同。(连接并列词语,两个词语可互换)如:蜩与学鸠笑之。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客亦知夫水与月乎?3、语气助词 通常写作“欤”。如:吾王庶几无疾病与?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如:吾孰与徐公美?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如: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4、介词 译“和”“跟”“
20、及”“替”等(前后两个词语不能互换)。5、“孰与”连用 用来比较两个人的高下、优劣或两件事的得失、好坏。可译为“与相比,谁更”。1、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2、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3、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4、与嬴而不助五国也。5、遂与之俱出。6、微斯人,予谁与归。7、则与一生彘肩。8、岂得之难而失之易与,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与?9、当与秦相较。10、失其所与,不知。连词,和、以及 介词,替 连词,和 动词,结交,亲附 介词,和、同 介词,同、和 动词,给 通“欤”,语助词 替词,和动词,结交,“所与”译为“同盟者”小练习则则一、用作连词,可表示多种关系。1、表示
21、承接关系。一般用来连接两个分句或紧缩复句中的前后两层意思,表示两件事情在时间上、事理上的紧密联系。可译为就便,或译为原来是已经是。2、表示假设关系。有的用在前一分句,引出假设的情况,相当于假使如果;有的用于后面的分句,表示假设或推断的结果,相当于那么就。3、表示并列关系。这种用法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则连用,每个则字都用在意思相对、结构相似的一个分句里,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不是表示两个词之间)。可译为就,或不译。4、表示转折、让步关系。表示意思转折时,则字用在后一分句,可译为可是却;表示姑且承认一件事,预备下句转入正意时,则字用在前一分句。可译为虽然倒是。二、用作副词。用在
22、判断句中,起强调和确认作用,可译作是就是。例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一、用作连词,可表示多种关系。1、表示承接关系。一般用来连接两个分句或紧缩复句中的前后两层意思,表示两件事情在时间上、事理上的紧密联系。可译为就便,或译为原来是已经是。例如: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表示假设关系。有的用在前一分句,引出假设的情况,相当于假使如果;有的用于后面的分句,表示假设或推断的结果,相当于那么就。例如: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假如)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3、表示并列关系。这种用法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则连用,每
23、个则字都用在意思相对、结构相似的一个分句里,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不是表示两个词之间)。可译为就,或不译。例如: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入则孝,出则悌。4、表示转折、让步关系。表示意思转折时,则字用在后一分句,可译为可是却;表示姑且承认一件事,预备下句转入正意时,则字用在前一分句。可译为虽然倒是。如: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二、用作副词。用在判断句中,起强调和确认作用,可译作是就是。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1、此则寡人之罪也。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4、欲速则不达。5、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6、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
24、邑,大则得城。7、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8、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9、叩其门,则其妻应声出。10、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副词,表判断,是连词,表承接,就连词,表假设,如果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假设,就 连词,表并列连词,表转折,然而 固定结构。这样的话,那么连词,表承接,就连词,表承接,就 小练习1、用作介词。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依据、方式,可分别译为“因为”、“趁着”、“凭借”、“经过”、“通过”等。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因击沛公于坐。因人成事。2、用作连词。顺接上文,可译为“于是、便。因拔刀斫前奏案 相如因持壁却立3、用作名词。译为“原因”“
25、机会”等 于今无会因4、用作动词。译为“沿袭”“跟着”等 蒙故业,因遗策。因因1、践华为城,因河为池。2、不如因厚遇之。3、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4、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5、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6、左右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7、因利乘便,宰割天下。8、依乎天理,批大郤,道大窾,因其固然。9、我欲因之梦吴越。10、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介词,凭借介词,趁机动词,接着介词,凭借、依靠 连词,于是连词,于是介词,趁着 介词,顺着介词,根据连词,于是 小练习1表示动作发生的处所、时间,译作“在”“从”等 得复见将军于此。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2表示动作
26、的对象,译“向”“对”“同”“给”等;于其身也,则耻师焉。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告之于帝。3.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有时可译为“胜过”。例如:良曰:“长于臣”。冰,水为之,而寒于水。4.放在动词之后表被动,有时还有“见”受“等字和它相照应。例如: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于于多用作介词1、从径道亡,归璧于赵2、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3、故燕王欲结于君。4、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5、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6、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7、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8、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9、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10、皆以美于徐公。介词,到介词,在介词,与介词,表被动介词,表被动 介词,表被动复音虚词,在这时复音虚词,在这件事上 介词,对介词,表比较 小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