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分析方法与应用考研资料整理情报学考研.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分析方法与应用考研资料整理情报学考研.pdf(8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信息分析方法与应用资料整理华中师范大学信息分析方法与应用第 一 章 信 息 分 析 概 论1.1信息分析概述1.信息分析的概念:信息分析是分析人员根据用户的特定信息需求,利用各种分析方法和工 具,对搜集到的零散的原始信息进行识别、鉴定、筛选、浓缩等加工和分析研究,挖掘其中蕴含的知识和规律,并通过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得到有针对性、时效性、预测性、科学性、综合性和可用性的结论,以供用户决策使用。简而言之,就是通过针对性的信息搜集,经过深入的分析研究,挖掘隐藏于信息中的情报,从而为决策服务。对信息分析的理解一般包括广义和狭义两种广 义:是指在搜集、占有信息的基础上,对信息进行整理、排序、筛选、组织、存储
2、、加 工,从而发现新知识的过程。狭 义:是对大量已知信息的深加工活动,包括整理、排序、筛选、组织、存储、加工等环节。(二者的最大区别在于有无信息搜集过程。)从成因来看,信息分析的产生是由于存在相应的社会信息需求。从方法来看,信息分析采用逻辑思维、统计学、情报学等各学科的方法。从过程来看,信息分析需要经过一系列相对程序化的环节。从成果来看,信息分析形成了新的增值了的信息产品,即知识和情报。从目的来看,信息分析最终是为不同层次的科学决策服务的。2.信息分析的发展趋势:信息分析方法向多元化发展。用户需求的多元化和多层次性,促使信息分析方法的拓展和改进,其多元化趋势更加显著。信息分析市场化与产业化。市
3、场经济的发展使得信息分析研究成为以市场为导向,1以满足用户需求为目的的市场行为。随着信息服务市场的规模持续扩大,信息分析的产业化趋势将更加明显。信息分析研究国际化。信息分析的国际化体现在信息分析服务范围的国际化和研究交流的国际化两个方面。信息分析手段现代化。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科学研究方法的普及,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可视化技术等已经进入信息分析领域。各种数据库的建立,为信息分析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一些辅助性分析系统和应用软件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信息分析人员专业化和社会化。信息分析是智力密集型的跨学科、多层次、综合性工 作,其从业人员正逐步从专职情报人员向兼职的专业多样化和知识综合化的
4、复合型人才发展。注重开发利用网络资源。互联网有信息和服务两方面的优势对信息分析活动而言,开发利用互联网资源可以使网络的信息和服务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增强其对科学决策、研发和市场开拓活动的支持能力。信息分析的类型:按信息来源划分(7 个):政治信息分析、经济信息分析、社会信息分析、科技信息2分析、军事信息分析、人物信息分析和综合信息分析等。按研究内容划分(4 个):1)比较型信息分析是指通过比较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找出他们之间的异同,从而发现问题或规律,提出疑问或假设,最后制定解决方案。(最常见,定性或定量或定性定量结合)2)预测型信息分析:是指利用已掌握的情况、知识和手段,预先推知和判断事物
5、的未来或未知状况。有定性和定量两种。3)评价型信息分析:是指通常通过详细、仔细地研究和评估,确定对象的意义、价值或者状态。4)跟踪型信息分析:是指通过长期跟踪研究特定对象而不断获取和更新基础数据和资料,是一项持续性的工作。可分为技术跟踪分析和政策跟踪分析两类。按分析方法划分:1)定性分析:是指根据社会现象或事物所具有的属性和矛盾变化,从事物的内在规定性来研究事物的一种方法和角度。主要依靠人类的逻辑思维来分析。定性分析具有探索性、诊断性、预测性等特点。2)定量分析:一般是为了对研究对象的总体得出统计结果而进行的,它强调对数据的分析。通过建立数据模型来表达数据的内涵,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趋势。3)
6、半定量分析是指既包含定性分析又包含定量分析的综合方法。在这种方法中,定性分析把握问题的中心和方向,侧重宏观描述;定量分析为信息分析提供数据依据,侧重微观分析。常用的半定量分析法有德尔菲法、交叉影响分析法、内容分析法、层次分析法。4.信息分析的特点:3 智能性与创造性。信息分析的过程是发现规律、创造知识的过程,具有高度的智能性和创造性。系统性与综合性。信息分析使分散无序的信息密集化、有序化、整体化、结构化等;信息分析使用的方法和手段也有系统性。针对性与时效性。信息分析整个分析工作是围绕特定目标和特定对象展开的,信息分析要能满足用户的急需。科学性与客观性。信息分析建立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这
7、表现了科学性。信息分析是在相对独立的情况下进行的,结果是客观公正的。预测性与近似性。信息分析对未来作出预测,客观环境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信息分析结果与预测的结果之间有一定的偏差,只是近似的。循环性与连续性。信息分析是一项循环反复、持续进行的工作。信息分析的作用:基 本 功 能:41)整理功能:体现在对信息进行收集、组 织,使之由无序变为有序。2)评价功能:体现在对信息价值进行评定,以达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辨新、评价的目的。3)预测功能:体现在通过对已知信息内容的分析获取未知或未来信息。4)反馈功能:体现在根据实际效果对评价和预测结论进行审议、修改和补充。其 他 作 用:1)鉴别和筛选作用。通过
8、鉴别,信息分析人员可以评估并筛选出真实可用的、有价值的分析素材,从而保证信息分析工作建立在可信的基础上。2)排序和整序作用。在信息工作中,要整理杂乱无序的数据,根据科学原理或分析要求,对其进行分类、排序和索引。排序整理后的信息更贴近研究课题的需要。3)监视和预警作用。信息和情报分析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是监视和预测,使企业免受突然袭击。4)参谋和导航作用。信息是决策的原材料和必要条件,信息分析要为管理者制定决策提供情报参谋和信息导航。1.2信息分析流程1.课蝎论证与选择:信息分析课题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课题、信息用户委托的课题和信息分析人员自己提出的课题。提出课题:提出课题是选题的
9、起始点。不论是哪种类型的课题,在提出的时候都一定要目标明确、任务范围具体,能够解决具体问题。论证课题:进一步明确课题的目的、对象、范围、完成期限等,并对课题实施的政策性、必要性、可行性和效益性进行进一步论证。5 开题报告:对于那些耗资多、费时长、工作量大、环节复杂的重大课题,有必要写出开题报告。2.方案流程设计:是整个工作的指南和纲领,是对课题任务全面而系统的统筹安排,可以保证分析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3.信息搜集、题别与整理:预处理包括信息氨别利信息整理。信息搜集:是信息分析的基础。在进行信息搜集时,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适用性和预见性。信息甄别:通常从信息素材的新度、深
10、度、信度、准确度、针对性等方面对其质量加以甄别。信息甄别一般与信息搜集同步进行。信息整理:信息整理包括形式整理和内容整理两方面。形式整理不涉及信息的具体内 容,仅按其外部特征进行组织。内容整理主要从信息的来源、发表时间、可靠性等方面进行评价甄别。4.加工提炼、研究分析:此过程又分为六个步骤:浏 览、阅读整理过的原始信息创建最初的假设 再 搜 集、整理和评价信息 确 定 前 提确定并拓展推论验证假设并形成最终的结论5.撰写分析报告:撰写报告时要力求准确、行文简练、观点明晰,切忌冗长反复、模棱两可。6.协助实施、收集反愦:收集反馈意见,对情报传递效果及决策者执行情况作出评估,定6期对客户进行回访,
11、帮助客户进一步发展。1.3信息分析方法论1.信息分析的元方法:指信息分析在综合吸收其他许多学科和领域的有关方法的基础上,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某些基本的、常用的方法,如逻辑思维方法、数学方法等,它们是信息分析的基石,称之为信息分析的元方法。逻辑思维方法:逻辑思维方是一种定性方法,具有直觉性强、推理严密的特点,因此成为使用范围最广的一种分析方法。系统分析方法:系统分析方法对整个信息分析过程起支配、指导作用,尤其在分析复杂的对象或问题时,系统分析方法的贡献更大。常用的有系统动力学和层次分析法。图书情报方法进行文献调研和文献分析时,图书情报学方法是最为基本和主要的。社会学方法:社会学可以为信息分析提供某
12、些比较成熟的方法,为分析概念之间的关系和形成正确的概念框架、理论框架等贡献有效的方法手段。数学类方法:数学类方法具有精度高、结论具体、高度抽象、适用性强等特点,在对精度要求较高的分析中经常使用。未来学方法:信息分析为管理和决策服务,非常重视预测,预测分析在信息分析工作中已占有比较突出的地位。2.信息分析的方法体系(配合教材的图):层 次 性 的 方 法 体 系:是以哲学为基础,将方法体系按定性方法、定量方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为三个部分,每个部分再具体化为各种方法。这种划分结构清晰,对方法的类型把握准确,但是对每类方法的适用范围没有7明 确,信息分析的功能难以体现。功能和结构对应的方法体
13、系:在定性、定量与半定量的基础上,加上对应功能相关分析、预测技术和评估技术。按方法适用范围的大小,再按功能对方法进行分析,有利于按任务选用方法。但信息分析功能是多方面的,这种体系将方法外延限制过严,实际上是对各种具体方法的分类。流程与方法集成的方法体系:该方法体系分为流程功能块、方法应用块、方法块。流程功能块是信息分析工作流程,揽括了从需求分析到效益分析的全过程,分析工作的每一步都对应着集成的方法块。方法块是定性、定量、半定量等各具体方法的集合;方法应用块是流程功能块与方法块相互作用、集成的模块,它可将框架内各元素有效集成为有序的体系结构,是具体方法与信息分析实践的结合点。然 而,该体系对分析
14、人员的要求较高,要求分析人员熟练掌握各种方法的原理和操作,而且还要明白分析流程中所有环节的工作重点和程序,限制了这一体系的应用。1.4信息分析人才培养1.信息分析人员的素质要求:信息采集技能:要求信息分析人员掌握完备的信息采集策略、方法和技巧,能够随时随地发现、搜集有用信息。8 信息组织技能:采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将收集到的资料、数据进行整理、归纳、分类,使之系统化、浓缩化,为信息分析做准备。信 息 分 析 技 能:一个优秀的信息分析员,至少应该掌握十几种常用的信息分析方法。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要求信息分析人员能够掌握相应的计算机技术,熟练使用有关分析软件。信息表达技能:信息分析人员在语言文
15、字方面应接受专门的训练,既要有相当程度的汉语阅读与写作能力,还要熟练运用一门以上的外语。强烈的信息意识:应具备强烈的信息感知能力,敏锐的信息捕捉能力,准确的信息判断能力,保证及时获得、利用各类相关信息。平时要注意信息的积累和能力的提高 沟通协调能力:要与组织内外各类人员进行频繁的沟通和联络,信息分析人员应善于倾听意见,并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创 造 性 思 维:成功的信息分析员往往需要通过一些创造性的方法来搜集难以搜集的信 息,并能创造性地发现信息素材中的规律和知识。宽阔的知识面:较宽的知识基础能增强分析人员的判断的成功率。9第 二 章 逻 辑 思 维 分 析 法2.1比较法1.比较法的概念
16、:比较法是指通过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研究对象进行对照,以确定他们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点的一种逻辑思维方法。2.比较法的类型:10 按时空的区别,可分为时间上的比较和空间上的比较:1)时间上的比较:也叫纵向比较,是指通过比较同一事物在不同时期的某些指标,从而认识事物的发展方向。2)空间上的比较:也叫横向比较,是指通过对同一时期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部门的同类事物进行比较,从而找出差距,辨明优劣,进而制定策略,为下一步的发展奠定基础。按比较方法的性质,可分为定性比较和定量比较:1)定性比较:是通过事物之间本质属性的比较来判定事物未来发展的性质和方向。2)定量比较:是通过运用相关的数学模型对事物属性进行
17、量的分析,从而对事物未来发展的规模、水平、速度等进行预测。按比较内容的范围,可分为局部比较和全面比较:1)局部比较:是按事物的单个属性所作的比较。2)全面比较:是按事物的多个或全部属性进行比较。按研究目标的指向,可分为求同比较和求异比较:1)求同比较 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事物中,找出他们的相同、相似之处,以便能将不同事物联系起来,寻求事物发展的共同规律。2)求异比较是指在相同或相似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中,找出他们的不同点,以发现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特殊性。比较法的应用:揭示事物间的水平和差距。认识事物的发展过程和规律判断事物的优劣和真伪114.比较法的注意事项:选择对象要有可比性。所谓可比
18、性,是指被比较的对象之间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通常包括时间上的可比性、空间上的可比性和内容上的可比性三种。选择合适的比较方式。针对不同的研究目的,选择适宜的比较方式。注意比较的全面性。注意多属性相结合的比较,才能避免认识的局限性。注意比较内容的深度。不能仅仅比较事物的表面现象,还应该透过表面现象深入到事物的本质。确立一个比较的标准。在将事物进行比较之前,要确立一个统一的、科学的比较标准。没有统一的标准,就无法进行比较;没有科学的标准,就无法保证比较结果的可靠性。2.2 分析与综合法1.分析法的概念:就是把复杂的事物分解成各组成要素及其关系,并根据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由此及
19、彼、由表及里的研究,达到认识事物目的的一种逻辑思维方法。2.分析法的步骤:为分析活动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将研究对象整体分解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部分,深入理解各部分的本质及其特点。12 探明构成事物整体的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情况,并进一步研究这些联系的性质、表现形式,以及在事物发展变化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等。3.分析法的作用:分析的作用就是深入事物的内部,从不同的侧面了解事物的组成情况,为从总体上认识事物累计材料,以便把握事物的本质。因 此,它能够将科学研究中纷繁复杂的事实材料进行层层分解,从而分清主次、鉴别真伪,使认识达到更深的层次。4.分析法的分类:总体分为两大类:定性分析和定量分
20、析。针对不同的研究目的,又细分为因果分析、表象和本质分析、相关分析等多种分析方法。1)因果分析:为了确定引起某一现象变化的原因而进行的分析。原 则:1.居先原则:指强调原因和结果的先后顺序,原因在前,结果在后。2.共变原则:指原因的变化必然导致结果的变化。3.连贯原则:指原因和结果必须连贯,原因发生之后紧接着就是结果的出现。形 式:1.求同法。如果在不同场合观察到相同的结果,这些不同的场合各有若干原因,但其中只有一个原因是相同的,那么就可以初步推断这个共同原因就是产生该结果的原因。2.求异法。如果所观察到的结果只在一种场合出现,而在其他场合没有出现,并且这几种场合中只有一个原因是不同的,那么就
21、可以初步推断这个不同的原因就是产生该结果的原因。3.共变法。如果在所观察的结果发生变化的场合中,其他原因都没有变化,只有一个原因发生了变化,那么就可以初步推断这个发生了变化的原因就是使所观察到结果发生变化的原因。2)表象和本质分析:利用事物的表象与本质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的方法,就是表象和本质分析法。这种方法可以达到由表及里、透过事物表象把握其本质的目的。133)相关分析:利用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关关系,从已知事物推知出未知事物的方法,称为相关分析法。包括正相关和负相关。5.综合法的概念:是指将研究对象有关的各个部分、侧面、属性联系起来考虑,将原本分散的部分整合在一起,从整体的角度把
22、握事物的本质特点及其发展规律,从而获得新的知识、新的结论的一种逻辑思维方法。6.综合法的基本步粟:为综合活动定一个明确的目标,这是进行综合的前提。把握被分析出来的研究对象的各个组成部分,确定各部分的有机联系和结构形式。将各部分按其相互间的关系重新组合成一个整体从总体角度把握事物的本质规律和发展方向,从而获得新的知识和结论7.综合法的作用:综合方法建立在分析的基础之上,它将原本零散的各个部分重新组合在一 起,从而恢复了事物的本来面貌,使零散的个别认识,经过综合上升为系统的规律性认 识,克服了分析方法无法在整体上把握事物本质的局限性。8.综合法的分类:简单综合:是指将搜集到的与研究课题有关的各种信
23、息进行归纳和整理,从中得出新的认识的过程。分析综合:是对所搜集到的与研究课题有关的信息,在进行对比、分析和推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以认识课题的本质全貌和动向,获得新的知识和结论。系统综合。是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对与研究课题有关的大量信息分别进行纵向与横向的综合研究,从而认识事物的本质、全貌及发展的全过程,并从中探索、归纳出新的理论和认识。142.3推理法1.推理法的概念:推理是指建立在人们已有的知识结构的基础上,由一个或几个已知判断推出一个未知判断的思维过程。其实质就是由已知推导出未知知识从而获得新的知识,新的判断。推理的过程是从抽象上升到实践的过程。2.推理三要素:前 提(推理所依据的判断)推
24、理过程(由前提到结论的逻辑关系形式)结 论(由已知判断推导出的新判断)3.推理法的分类:归 纳 推 理:1)概 念:是由一系列个别现象概括出一般性结论的方法。由前提和结论两部分组成。2)分 类:(1)完全归纳:指在前提中考察了某类事物的全部对象,并且所有对象都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从而推出该类事物都具有或不具有该种属性的结论。(2)不完全归纳:指在前提中考察某类事物的部分对象,若这些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共同属性,则可以推出该类事物都具有或不具有该种属性的结论。这种归纳方法又可分为:简单枚举归纳和科学归纳。i.简单枚举归纳:是考察某类事物中的部分对象都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从而推出该类事物中所有对
25、象都具有或不具有该种属性的逻辑思维方法。ii.科学归纳:是通过分析某类事物中的部分对象与其属性之间具有因果15关 系,从而推出该类事物中所有对象都具有这种属性的逻辑思维方法。演 绎 推 理:1)概 念:是指运用逻辑证明或数学运算的方法,以一般原理为前提,推导出个别或特殊结论的逻辑思维过程。2)分 类:(1)三段论:是以两个直言判断为前提,借助于一个共同的概念把这两个直言判断联结起来从而推导出结论的演绎推理。三段论中包括有三个概念:大项、小项、中项。大项和小项作为结论中的谓项和主项出现在结论当中,而不包含在结论中起到沟通大项和小项关系作用的概念,即为中项。(2)假言推理:首先提出一个假设性判断,
26、这个判断包括前件和后件两个部分,通过顺次推出其后件或逆向推出其前件,来检验预先提出的假设性判断是否正确。若推导过程顺利,则说明前提和结论之间存在逻辑关系,假设性判断为 真,反之则反。又可以分为纯假言推理和混合假言推理,混合假言推理又可以分为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和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a)充分条件假言推理:以充分条件假言判断为前提,关键词:如果则16b)必要条件假言推理:以必要条件假言判断为前提,关键词:只有才c)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以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为前提,关键词:当且仅当才(3)选言推理:是一个以选言判断为前提的演绎推理。选言推理的大前提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言肢根据选言
27、肢是否相容可以将选言推理分为相容选言推理和不相容选言推理两种形式。a)相容选言推理:以相容选言判断为前提,连接词为“或”,原则是如果小前提否定大前提的部分选言肢,那么结论就肯定大前提的另一部分选言肢。b)不相容选言推理:以不相容选言判断为前提,连接词为“要么要么”,原则是:一,如果小前提肯定大前提的一个选言肢,那么结论就否定大前提的其他选言肢;二,如果小前提否定大前提的除一个之外的其他选言肢,那么结论就肯定大前提的那个未被否定的选言肢。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相同或相似,推出他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的逻辑思维过程。17第 三 章 专 家 调 查 法3.1德尔菲法1.德尔菲
28、法概念:德尔菲法以发放调查表的匿名方式征集专家意见,组织者对每一轮的意见都进行汇总整理再将整理结果反馈给专家,供他们分析,提出新的意见,经过多次反复,专家的意见逐渐靠拢,最终形成较为可靠的结论。2.德尔菲法的特点:匿名性:德尔菲法采用匿名调查的形式,受邀专家事先并不知道有谁参加调查,彼此互不联系,独立发表意见,这样就可以避免专家受权威、会议气氛等影响而作出与本意不符的结论。而且因为专家之间互不见面,专家们对自己的意见的后果不必18有所顾忌,保证了调查结果的充分性。反馈性。反馈性是德尔菲法的核心性质。经典的德尔菲法要经过四轮的调查反馈,因为仅靠一轮调查,专家的意见比较分散,而且具有局限性 很难得
29、出准确的结论。保证了调查结果的准确性。统计性。在经过几轮的调查反馈之后,得到的已经是较为集中的专家意见。这时需要用定量的方法对专家的意见进行统计。其统计结果既反映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又反映专家意见的离散程度,从而保证了调查结果的代表性。3.德尔菲法的优点:鉴于德尔菲法的特点,德尔菲法在解决不确定因素较多或资料数据不充分的问题时,具有明显优势。德尔菲法以发放调查表的形式收集专家意见,调查表的设计一般具有表格化、数字化、符号化等特点。4.德尔菲法的用途:对达到某一目标的条件、途径、手段及它们的相对重要程度的预测。对未来事件实现时间的预测。对某一方案在总体方案中所占的最佳比重作出概率估计。对研究对象
30、的动向和在未来某个时间所能达到的状况、性能等的预测。对方案作出评价,或者对若干备选方案评价出相对名次,选出最优者。5.德尔菲法的实施步照:明确预测目标,成立预测领导小组并制定实施计划在用德尔菲法进行预测前,首先要明确此次预测的目标,然后成立预测领导小组负责对预测的实施过程进行组织和指挥,预测领导小组一般由信息分析与预测人19员组成。根据预测目标制定完整的实施计划指导预测工作顺利进行。选择弁加预测的专家专家是否具有代表性是德尔菲法成功的关键。在形成专家组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专家各自的特长,结合研究课题的类型,选择最具代表性的专家团队。选择专家时应注意五个问题:1)选择专家时要征得专家的同意,并不
31、是所有专家都愿意参加调查。如果不事先与专家沟通就盲目发放调查表,结果可能是调查表的回收率低于预期效 果,从而导致预测工作无法顺利的展开。2)选择的专家要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不仅要选择在信息分析领域有较高理论水平、经验丰富、学术代表性强的专家,还要选择边缘学科、经济学、社会学等方面的专家;不仅要选择有一定权威、担负技术领导职务的专家,还要选择精通技术、责任心强的专家。3)如果预测的任务要求比较深入地了解本部门的历史情况和技术政策,或者涉及本部门的机密,则应该从本部门内部选择专家;如果预测的任务涉及内容广泛,那么应该同时从部门内外挑选专家。4)专家组的人数一般控制在10-50人。人数太少,缺乏代表性
32、,会影响预测的准确度;人数太多,意见难以集中,对结果的处理比较复杂。5)由于专家选择工作具有复杂性,可以事先建立专家库,将专家们的信息集合起来,这样不仅减轻选择专家的工作量,而且还能得到比较有代表性的选择结果。设计调查表调查表分为两个部分:主体和附件。主体即具体的调查内容,附件包括调查说20明、背景材料、专家回执、反馈消息等。调查表主体部分的设计过程包括:1)对研究课题进行分析,提取出关键概念。2)对概念进行操作化处理,层层划分研究子项。3)确定出具有直接观察特征的测量指标。4)根据已确定的指标,编制问卷问题。在设计调查表问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提问方式。问题方式分为开放型和封闭型两类
33、,组织者应该根据研究课题的要求及调查进展程度选择合适的提问方式。2)避免概念不清的提问。概念不清包括交叉概念和双重提问两种。3)把握所提问题的数量和难度。问题数量不超过25个,答题时间应在半个小时左右。4)注意不要在提问中掺杂组织者的观点。开 展 反 愦调查经典德尔菲法一般包含四轮征询调查。第一轮,组织者以邮寄方式把提出了预测主题和有关说明的调查表发给各个专家,请专家围绕预测主题提出相应预测的事件。组织者将回收的专家调查表进行汇总整理,归并相同事件、剔除次要的、分散的事件,然后制定出一个具体的预测事件一览表,并将它作为第二轮的调查表反馈给专家。第二轮,要求专家对预测的事件作出描述,进一步阐明自
34、己的观点和理由。组织者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专家总体意见的概率分布,然后把它反馈给专家进行第三轮调查。21第三轮,专家根据第二轮的结果和一些补充材料来修正自己的判断结果,并充分阐述理由。组织者回收发给专家的调查表,重复第二轮的统计整理工作,形成预测结果,作为第四轮调查的反馈资料。第四轮,专家综合全部资料再次进行评价和权衡,作出最后判断,并在必要时作出详细、充分的论证。组织者回收调查表进行汇总统计,寻找收敛度最高的专家意 见,形成最终预测结果。捻写利提交预测报告在完成四轮反馈调查后,专家的意见基本收敛。组织者将最终的统计分析结果进行整理加工,形成正式的预测报告,并按照事先约定好的途径将其提交给
35、用户。6.派生的德尔菲法:完全保持经典德尔菲法基本特征的派生方法:1)在第一轮调查中给出预测事件一览表以便专家可以对这些预测事件进行补充或修改。2)向专家提供背景资料。在第一轮调查时,将有关因素的情况作为背景资料提供给专家,这样专家可以综合考虑,给出可靠的预测结果。3)减少应答论数。在得到收敛的专家意见后即终止调查。4)要求专家对预测结果进行自我评价。5)给出多个可能实现时间的日期。部分改变经典德尔菲法基本特征的派生方法:1)部分取消匿名性,从别的专家处得到启迪。222)部分取消反馈。只把部分信息反馈给专家或只把信息反馈给部分专家。3.2头脑风暴法1.头脑风暴法的概念:又称智力激励法。是一个团
36、体试图通过聚集成员自发提出的观点,以为一个特定问题找到解决方案的会议技巧。它以召开小型会议的方式,使所有参加者在轻松愉快、无拘无束的气氛中,通过畅所欲言,让各种思想火花自由碰撞,从而激发每个人大脑潜能,产生创造性思维。2.头脑风暴法的分类:按 性 质 划 分:1)直接头脑风暴法:指专家针对所要预测的课题畅所欲言,从而产生尽可能多的设想。2)质疑头脑风暴法:是在直接头脑风暴法的基础上,对前者提出的计划、方案、设想等逐一质疑,分析其现实可行性的方法。按 人 员 结 构 划 分:1)个人头脑风暴法:是指专家以个人单位,独立思考,依靠自己创造性的思维,将不同角度的观点结合起来,产生富有创造性的想法。2
37、)集体头脑风暴法是指若干专家集中在一起,围绕某一主题根据一定的规则,自由发表意见,以便相互启发,集思广益。3.头脑风41法的优缺点:优 点:1)头脑风暴法的原理简单,没有什么高深的理论,对硬件条件也没有什么过多的要 求,比较容易实施。2)头脑风暴法会议的气氛轻松活跃,这样往往能产生非常多的意见,从而使会议23获取大量的其他方式所获取不了的信息,得出更广泛、更全面的计划和方案。3)由于是不同专业背景的专家在一起交流信息,这样有助于开拓思路,吸收借鉴其他人的看法。缺 点:1)由于是面对面发表意见所以容易受权威的影响,不利于个人意见的充分发表。2)少数持相反意见的人也可能因为受到心理压力而放弃自己的
38、观点从而使错误主张获得通过。3)由于是即兴发言,思考时间有限,就存在表达能力影响意见质量的问题。4.头脑风鼻法的原则:在头脑风暴会议的第一阶段,与会人员不能对别人的观点提出质疑或批评。同时也禁止发言人的自我批评。会议就所讨论的问题提出具体要求,并严格规定提出设想使所用的术语,以便将讨论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从而使与会者的注意力集中在所讨论的问题上。鼓励大家无所顾忌、充分发挥想象力,尽可能地提出与众不同、独具匠心的想法。会议以追求数量为主要目标,至于质量问题可以等到处理想法阶段再去解决。鼓励与会者对他人的观点进行改进和综合,即充分利用他人的观点从中得到启迪,在他人的观点之上提出新的观点。控制好会议
39、时间,一般以20-60分钟为宜。5.头脑风暴法的实施步骤:会 前 准 备。具体包括:241)明确会议目标,即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2)收集与议题相关的背景资料和外界动态。3)布置会议现场。座位排成圆环形。4)可以在会议正式开始之前进行热身,如讲一件有趣的事情,以便活跃气氛,放松心情。确定与会人员。包括主持人、记录员、提出设想的专家。确定与会人员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尽可能选择互不相识的专家参加,不公布参加人员的职称,避免对参加者造成压力。2)如果参加者彼此认识,为了避免上下级之间会造成压力,则要从同一职称或级别的人员中选取。3)除了选择与所讨论问题相一致的领域的专家外,还应该选择一些对所讨论问
40、题有较深理解的其他的领域的专家。4)与会者一般812人为宜,也可略有增减(515人卜开展头脑风暴会议。主持人介绍本次会议的主题,宣布规则。专家们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意见。每出现一个新的想法,记录人员应立即写出来,以激发大家的思维。处理想法,得出最佳方案。处理想法的方式有两种:专家评审和会议评审。经过反复比较,最后确定13个最佳方案。3.3交叉影响分析法1.交叉影响分析法:是为了弥补德尔菲法的不足而提出的。就是在信息分析和预测中,根25据若干事件之间相互影响关系,分析某一事件的发生会导致其他事件的发生情况产生何种变化的方法。交叉影响分析法要求专家在对某一事件进行预测时,要充分考虑到与其相关事件的
41、相互影响关系。交叉影响分析法通过修正事件原有的发生概率来提高预测结果的准确度。第 四 章 时 间 序 列 分 析 法4.1 时间序列与时间序列分析1.时间序列的概念:所谓时间序列,是指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将某一变量或指标的相关数据或一组观察数据排列起来的一个数值序列。2.时间序列的种类:绝对时间序列:指构成时间序列的数据是总量指标的时间序列,它反映的是研究对象的绝对水平和总体规模,以及阈值相对应的变化趋势。相对时间序列:指构成时间序列的数据不是总量指标的时间序列,反映的是某种现象随时间变化的对比情况。平均时间序列:其数据是与研究对象相关的平均值,它反映的是研究对象的平均发展水平。3.端制时间序
42、列的注意事项:每个时间序列数据的对象范围必须保持一致。26时间变量的间隔应保持一致。同一时间序列数据应采用同样的采集标准。4.时间序列分析的概念:时间序列分析是指以研究对象的历史数据为基础,将反映研究对象发展变化过程的历史数据编制成时间序列,通过识别时间序列的特征,分析其随时间变化反映出来的发展过程、方向和趋势,并据此建立相应的时间序列分析模型,并通过一系列的时间序列分析方法,进行类推和延伸,借以预测研究对象未来的变化趋势的分析方法。27第 五 章 回 归 分 析 法5.1回归分析概述1.回归分析法的概念:回归分析法从各种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出发,通过对与研究对象有联系的事物与现象的变化趋势进行
43、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预测研究对象未来数量状态的一种方法。2.回归分析法与相关分析法的异同:共同点:两种方法都是研究变量之间的依存关系。区 别:回归分析法研究的相关变量关系中,自变量是非随机变量,而因变量是随机变 量;通过适当的方式,根据收集的相关数据绘制散点图求出理想的回归直线或曲线,并建立回归方程进行预测。相关分析法研究的变量都是随机变量,其任务是判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变量是否存在相关关系。在实际工作中相关分析是前提,在此基础上拟合出回归模型并进行预测。3.回归分析法的作用:通过对数量关系的研究分析,探究现象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通过回归模型进行预测。28补充缺少的材料。4.回归分析的类型:按模型
44、中自变量数划 分:1)一元回归模型:如果因果关系中只涉及因变量和自变量两个变量,可以据此建立一元回归模型。2)多元回归模型:如果因果关系中存在一因多果或多果同因,即存在两个以上的变 量,据此可以建立多元回归模型。按模型中变量关系划分:1)线性回归模型:如果因果关系中设计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基本呈直线型,据此可以建立线性回归模型。2)非线性回归模型:如果因果关系中设计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呈非直线的变化,据此可以建立非线性回归模型。按模型中有无虚拟变量(即哑变量)划 分:1)普通回归模型:如果因果关系中涉及的自变量都是数量变量,据此可以建立普通回归模型。2)虚拟变量回归模型:如果涉及的自变量既有数
45、量变量又有虚拟变量,据此可以建立虚拟变量回归模型。按自变量与时间关系划分:1)与时间无关的相关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与时间无关。2)相对时间的滞后性的相关关系。在这种关系中,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联动变化存在一个时间差,即自变量发生变化一段时间后,因变量才发生相应的变化。3)时间序列关系。在这种关系中,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服从一定的函29数分布,也可以认为是因变量随着时间变化呈现一定的趋势变化规律。第 六 章 层 次 分 析 法6.1层次分析法概述1.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思路:首先将复杂问题分解为一些相互关联的元素,然后分析这些元素之间的隶属关系并建立递阶层次结构,再通过成对
46、比较的方式确定同一层次中各元素相对于上一层共同准则的重要性,最后综合参与决策的专家意见,确定备选方案相对重要性的总排序。2.层次分析法的优点:简便性。层次分析法的决策过程十分简便,只需建立合理的判断矩阵,利用简单的工具就能完成决策分析过程。系统性。层次分析法将复杂的决策问题看作一个系统,综合整个系统内部各因素之间的支配关系,建立彼此相关的递阶层次结构,从而使得决策分析过程结构严谨、思路清晰。实用性。在决策分析过程中,对于一些无法测量的因素,只要引入合理的标度,就可以利用层次分析法来度量各因素的相对重要性,从而为决策服务。3.层次分析法的缺点:层次分析法旨在解决多因素决策问题,但是当因素过多(超
47、过9 个)时,标度工作量太大,可能会使标度专家的判断发生混乱,影响判断矩阵的准确性。30 层次分析法中引用的是19标 度,所有标度均为正值,若两个因素之间的影响为负,则无法标度,因此存在着对标度可能取负值的情况考虑不够的问题。对判断矩阵的一致性讨论得较多,而对判断矩阵的合理性考虑的不够。对于判断矩阵的调整和修改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多是凭借专家的经验和技巧,缺乏相应的科学理论和方法指导。31第 七 章 引 文 分 析 法7.1引文分析概述1.引文分析法的概念:所谓引文分析,就是利用各种数学及统计学的方法及比较、归纳、抽象、概括等逻辑方法,对科学期刊、论文、著者等各种分析对象的引用与被引用现象进行
48、分析,以便揭示其数量特征和内在规律,达到预测、评价科学发展趋势目的的一种文献计量分析方法。2.引文分析法的假设前提:文献的引用表示作者确实使用过该文献;文献的引用是文献价值、重要性及影响力的指标;好的文献才会被引用;原始文献和引用文献之间必然有相关性;所有的引用都是同等重要的;期刊引用报告收录的期刊能正确代表整个学科领域,并支持其研究目标;引用次数是衡量引用文献是否有意义的有效指标。3.引文分析法的内容:引文年代分析。一般来说,随着年度的由远而近,引文量呈增长趋势,即时间越近,被引用的文献越多;文献被利用的峰值是该文章发表以后的第二年。通过对引文年代分布曲线的分析,不仅可以了解被引文献的出版、
49、传播和利用情况,而且可以研究科学发展的进程和规律,特别是在文献老化和科技史的研究中,引文年代分析更32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有效方法。引文量分析。引文量是某一种主体对象含有的参考文献数量,它是引文链的基本特征之一。通过引文数量的分析,不仅可以揭示文献引证与被引证双方的相互联系,而且还可以从定量的角度反映出主体之间的联系强度。引文量的分布规律可从下列几个方面分析:1)引文量的理论分布:正态分布。2)引文篇数分布:即每篇研究论文平均占有的引文篇数的分布。引文的集中与离散规律分析。引文分布的集中与离散性是相对于一定的测度指标而言的。引文按来源期刊分布,引文篇数的频数以平均数为中心的分布,引文按年度、语种、
50、文献类型等的分布,都表现出这种集中与离散的趋势。引文类型分析。科学研究中引用的文献很广,有期刊论文、图书和特种文献。对被引文献的类型进行分析,将有利于确定文献情报搜集的重点。引文语种分析。引用文献是由不同语种的文献构成的。某一语种的文献被引用量越大,则说明该语种比较常用和重要。考察和分析引文语种的分布,对于人们有计划地引进外文文献、译文选题、外语教育等,颇有参考价值。引文国别分析。对引文的国别分析,特别是各国文献互引情况的统计分析,可以探明各国互引文献的状况,弄清国际文献交流的数量和流向。334.引文分析的类型:从获取引文数据的方式:1)直接法:直接从来源期刊中统计原始论文所附的被引文献,从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