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新课标重点难点概括.pdf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88940011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2.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新课标重点难点概括.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新课标重点难点概括.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新课标重点难点概括.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新课标重点难点概括.pdf(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十一章 多彩的物质世界第一节 宇宙和微观世界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I)知道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2)初步了解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初步了解原子的结构。(3)初步了解纳米科学技术及纳米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2 .过程与方法:在了解物质的微观结构的过程中,体会科学家探究物质微观结构过程中采用的物理模型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认识人类的探索将不断深入,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物质观和世界观。重点:能描述固液气三物态的基本特征,了解固液气三物态微观的分子排列。难点:学生对物质世界从宏观到微观尺度的了解教

2、具:块冰糖、废旧的玻璃杯、原子结构模型、水、形状不同的杯子等第二节 质量两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I)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单位及单位换算。(2)知道质量是物质的一种性质,且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形状、状态的位置的改变而改变。(3)了解常见的测量质量的工具,通过实际操作,初步掌握一种天平(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4)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2 .过程与方法在天平的使用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使用测量工具的基本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天平的使用操作的兴趣,在使用操作天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和科学素养。重点:天平的使用 难点:天平的使用 教具:教师演示用具:铁锤,铁钉,钢 尺

3、,钢 钉,托盘天平1台、祛码I盒,盒塑料瓶,剪刀,白糖,水,小烧杯。第三节 密度两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探究认识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比值一定;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2)知道密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会查密度表。(3)能联系实际运用密度公式进行有关计算,并用来鉴别物质,会计算不能直接测量的物体的质量或不能直接测量的体枳。2.过程与方法在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引入密度概念的过程中,体会利用比值不变反映的数量关系来定义物理量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生活中有应用密度知识的意识,通过了解密度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感受物理知识在解

4、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重点:密度 难 点:密度 教具:体积相同的木块、铝块、铁块,大小不同的若干铝块、若干铁块,托盘天平和祛码1套,刻度尺1只。第四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两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I)认识量筒,会用量筒测液体(如水)的体积和小块不规则固体(如塑料块)的体积。(2)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3)进一步熟悉天平的调节和使用,能熟练地使用天平、量筒测算出固体(如塑料块)和液体(如盐水)的密度。2.过程与方法在探究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的过程中,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定物理量的科学方法,体会占据空间等量替代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测量固体的液体密度的过程中,仃操作欲望,

5、熟练了使用天平、量筒测算物质密度,认真按规则做好实验,培养学生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重点:密度的测量 难 点:密度的测量 教具:量筒或量杯,水,盐水和形状不规则的塑料块,天平及硅码第五节 密度与社会生活教 学 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密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知道密度知识的应用。(2)正确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能运用密度鉴别物质。2.过程与方法:(I)通过学习知道温度对密度的影响,知道密度知识对生产和生活的重要作用。(2)学会运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介绍密度知识的实际应用,让学生认识理论与实际的密切联系,熏陶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教学重点:运用密

6、度知识鉴别物质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运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4千克的铅球、水桶、体重计、纸风车、酒精灯、细线、圆底烧瓶、水槽。第十一章复习和总结两课时:这一章我们学习完了,在这一章里,我们主要学习厂质量和密度两个物理量,质量反映了物质的属性,密度反映了物质的特性.本章共四节,第一节带领我们认识了浩瀚的宇宙是由各种各样的物质组成的.接下来课本中又讲述了物质的组成一分子,分子的组成原子.从本课中我们在认识宇宙组成的同时也更加激发了我们研究探索宇宙的热情.第二节是质量,质量是初中物理的重点,课本中首先介绍了质量的概念.我们知道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同时在讲述质量的同时,课本中还

7、向我们介绍了质量的测量,也就是如何使用天平,从天平的构造、使用方法上都作了详细的介绍.第三节学习了密度.密度也是一个重要概念,它表示的是物体单位体积的质量,不同物质的密度般不同.在奉节中还学习了密度的测量,对天平和员筒的学习有了更深的认识.第四节,我们在了解天平和量筒使用方法的基础匕进行了实际的操作,测量了一些物质的密度.通过本章的学习,我们对多彩的物质世界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同时也提高了学习的兴趣,锻炼了我们刻苦钻研的精神.教 学 目标:1 .知识目标与技能(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和换算.(2)会调节天平平衡,会使用祛码,会用天平测固体和液体的质量.(3)掌握密度的概念、公式和单位,

8、能灵活运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4)会查密度表,记住水的密度.(5)会使用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体积,会利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2.过程与方法:1.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3.情 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2.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教学重点:1.质量的概念.2.密度.3.天平的使用.教学难点:1.理解密度是物质的特性.2.密度的应用和计算.3.公式=丝 的 正 确 理 解.4.判断空v心还是实心的问题.教 学 方法:1.观察法:会观察天平的构造及其作用,观察游码的初始位置,观察天平的最大称量和最小称量,观察祛码(每个祛码的质量)

9、.2.实验法:会正确使用天平进行简单实验.第十二章 运动和力第一节 运动的描述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2.过程与方法: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难点:1.重点:什么是机械运动以及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物2.难 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因为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运动情况是可以不同的。第二节运动的快慢两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2 .过

10、程与方法:会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 用“运动有快慢”的观点观察和分析身边事例的意识。教学重点:速度的计算 教学难点:速度单位以及单位换算第三节 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两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2)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2 .过程与方法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3.情 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教 学重难点:1 .重点:M适当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2.难点:误差的产生。误差与错误的区别第四节_ _ _ _力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

11、)认识力的作用效果。(2)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3)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表示力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观察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2)从力用二要素表示的事例中认识科学方法的价值。教学重点1、力的忘%:和力的单位。2、力的三要素,用示意图表示力。教学难点1、力的点A 2、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第 五 节 _牛顿第一定律_ _ _ _ _ 两课时:教 学 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2)知道物体的惯性2 .过程与方法(1)

12、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2)通过活动体验,切物体都有惯性。3.情 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活动和阅读感受科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难点:1 .重点:牛的第一定律 2.难点:物体的惯性第六节 二力平衡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知道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知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所受力的叫平衡力,最简单的平衡情况是二力平衡;理解:力平衡条件;能利用平衡条件解决简单的平衡问题.2 .过程与方法学会从分析一个物体上受到几个力到能知道这几个力的平衡关系。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入羸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通过探

13、究与交流,使学生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讨论的愿望,认识交流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重点、难点分析:b J图1重点:二力平衡条件 nJ难点:1.二力平衡中的“二力同线”问题 2.匀速直线运动时二力平衡的条件 教具:2把弹簧秤,一块轻质塑料片(片上有几个洞,如图1所示),一把剪刀。第十二章复习和总结 两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能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判断选择参照物.(2)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并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会选择和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知道测量的误差,区分误差和错误.(4)知道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力的三要素并能用示意图表

14、示力.(5)会应用惯性定律解释惯性现象,会应用二力平衡的条件分析实际问题.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本单元知识的系统复习,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品质,将科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教学重点: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力的概念.教学难点:惯性现象的解释及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教学方法:归纳法:通过对本章知识的归纳总结,体验知识内容之间的联系,系统复习本章知识.引导分析法:通过引导学生对典型事例的分析,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十三章 力和机械第一节 弹力弹簧测力计 教学目标:1

15、.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2)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3)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2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过程,进一步掌握使用测量工具的基本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I)对周围生活中弹力应用的实例有浓厚的兴趣,体会科学技术的价值。(2)通过对弹簧测力计使用的探究,培养学生乐于探索日常用品中的科学道理的情感,培养学生探索新器件的能力。(3)在实验中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重点: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难点:自制弹簧测力计教 具:弹簧、纸条、刻度尺、木板等第二节 重力 教学目标:1 .知识和技能(1)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2)知道重力的方向、重心。(3

16、)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重力大小跟物体质量的关系。2 .过程与方法(I)经历探究重力大小跟什么有关的过程。(2)尝试根据已有经验提出科学的猜想。(3)体会用图像处理实验数据、根据图像研究实验结论的方法。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重力的存在及应用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主动分析日常生活中有关重力的现象。(2)通过对用重垂线校准的操作产生提高自己能力和应用知识的愿望。(3)培养学生乐于参与科学实践的情感,在实验中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重点:重力的方向及重力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难 点:重力方向 教具:祛码一盒、弹簧测力计、重垂线等第三节 摩擦力 两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I)知道摩擦力的存在及对

17、物体运动的作用。(2)知道决定摩擦力大小的因素。(3)知道摩擦力的利弊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2 .过程与方法(1)观察有关摩擦现象。(2)经历研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3)经历制定计划设计实验的过程,学习控制变量的方法。(4)学习设计表格、分析实验现象、归纳实验结论的一般方法。3.情 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摩擦的分析,激发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热情,养成用所学知识联系生活、生产问题的习惯。重点:摩擦力的概念及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难点: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教具:木板、物理小车、棉布、手巾、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等第四节 杠杆两课时:第一节:认识杠杆、

18、认识杠杆的几个概念、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第二节:杠杆分类及杠杆应用。教 学 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认识杠杆,知道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等概念。(2)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及一些应用(3)能从常见工具和简单机器中识别出杠杆。2 .过程与方法(1)经历绘制杠杆的示意图的过程,体会科学抽象的方法。(2)观察和操作杠杆,体会杠杆的作用。(3)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学习分析实验现象、寻找数据问规律,从中归纳出实验结论的的一般方法。3.情 感、态度与价值观(1)关心生活、生产、自然现象中杠杆的应用。(2)乐于在周围生活中发现和分析各种杠杆,具有利用杠杆方便自己工作的意识。(3)认识科学探

19、究中必须有合作精神。重点:杠杆的认识、杠杆的平衡条件 难点:支点、力臂 教 具:剪刀、钳子、木棍等第五节 其它简单机械 两课时:教 学 目标:1 .识与技能(I)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2)知道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作用(3)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4)了解其他简单机械(轮轴、斜面等)的一些应用2 .过程与方法(I)经历探究定滑轮、动滑轮工作特点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用观察、对比来研究问题的方法。(2)经历组装滑轮组的过程,学会按要求组装滑轮组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I)关心生活、生产中有关滑轮、轮轴、斜面的实际使用。(2)对实践中的滑轮、轮轴、斜面的工作特点具有好奇心。(3)具有利用简单

20、机械改善劳动条件的愿望。(4)具有对现实生活中简单机械的应用是否合理进行评价的意识。(5)通过了解简单机械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第十三章 力和机械复习提纲 学习目标:1.通过回顾重力、弹力、摩擦力、杠杆、滑轮、滑轮组等知识点,找出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建构知识体系。2.通过对杠杆平衡条件、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实质特点加深理解及其应用和练习巩固、拓展延伸来找出规律,培养分析概括能力和熟练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构建知识体系;灵活运用力和机械知识解答生活中相关问题 难点:运用力、杠杆及平衡原理、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特点和实质、较熟练地分析解决与其相关的实际问题物。第十四

21、章压强和浮力第一节 压强 两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什么是压力,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2)理解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3)了解压强公式中各个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号,知道压强单位的物理意义和由来,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4)了解压强的增大与减小的主要方法。2.过程与方法(I)观察生活中各种跟压强有关的现象,了解对比是提高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2)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采集的实验数据,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初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3)通过实际动手,实践如何改变压强。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2、(1)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对压强、浮力基本知识理解的感悟认识,为深入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打基础。(3)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白信心。(4)感悟科学是人类创造发明的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重点:压强的大小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教学难点:压强的计算及单位 教具:钉板、祛码、石粉、铅笔、海棉、橡皮泥、铁钉等第二节 液体的压强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I)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以及液体内部压强听方向。(2)了解液体压强大小

23、跟什么因素有关。(3)认识压强的实际应用一连通器,了解生活和生产形形色色的连通器。2 .过程与方法(I)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的事实,知道液体内部不同深度处压强的大小和方向。(2)体验和感悟游泳时身体受到水产生的压强。3.情 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2)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教学重点:液体压强的特点、连通器应用 教学难点:液体压强的特点 教具:液体压强的演示装置、水槽、U形管压强计、连通器、水等第三节 大 气 压 强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I)了解由于大气压强的客观存在

24、而产生的现象。(2)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了解大气压强的大小和单位。(3)了解抽水机的工作原理。(4)了解生活中利用大气压强的现象。2 .过程与方法(D观察跟大气压强有关的现象,感知大气压强种客观存在。(2)观察演示实验现象,感知大气压强的大小和单位。(3)通过观察感知人类是如何利用大气压强的。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嘉养?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通过大气压强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教学重点:大气层的测量 教学难点:大气层的测量 教具:空饮料盒或罐、弹簧测力计、吸盘、托里拆利实验装置、金属盒气压计、抽水机模型的图片等。第四节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教学目标:1 .

25、知识与技能(1)了解气体的压强跟流速的关系。(2)了解飞机的升力是怎样产生的。(3)了解生活中跟气体的压强与流速相关的现象。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认识气体压强跟流速有关的现象。(2)体验由气体压强差产生的力。3.情 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领略气体压强差异所产生现象的奥妙,获得对科学的热爱、亲近感。教学重点: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教学难点: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教 具:硬币、铅笔、纸等。第五节 浮力 两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2)理解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3)知道浮力的应用。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2)通过收集、交流浮

26、力应用的资料,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3.情 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2)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教学重点:阿基米德原理 教学难点:阿基米德原理教 具:乒乓球、水、水槽、铁块、弹簧测力计、阿基米德原理实验装置等第五节浮力的应用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2)知道浮力的应用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了解轮船是怎样浮在水面的;(2)通过收集、交流关于浮力应用的资料,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2)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教学重点:知道轮船、潜水艇、气球、飞艇的

27、工作原理。教学难点:理解改变物体所受的重力与浮力的关系,能增大可利用的浮力。教学仪器:烧杯、水、体积相同的蜡块和铁块、两个铁罐子、沙子、潜水艇模型、热气球模型附:板书设计(-)物体的浮沉条件:F 上浮最终漂浮 P P 物F i f=G )悬浮 P *=P *F :?G 下沉 最终沉底 P P (-)通过调节物体受到的FH或GQ可以调节物体的浮沉。(三)应用1 .轮船:把物体作为“空心”的办法来增大浮力,使浮力等于船和货物的总重来实现漂浮。2 .潜水艇:依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在水中的浮沉。3.气球和飞艇:PPw使它受到的FQG的而升空。第十四章 压强和浮力复习教案 学习目标:1、知道压力、压强和

28、浮力的概念,会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压力和浮力。2、知道测量气压的方法、抽水机的工作原理,熟记标准气压的值。3、知道大气压强的成因及变化规律,并能用大气压强、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物体的浮沉条件等重耍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有关现象和问题。4、会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分析实验问题: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及特点:探究浮力的大小。5、能够熟练运用本章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解答和计算 学习重点:本章基本公式、概念的识记,能用控制变量法分析本章的重要实验 学习难点:熟练运用本章中的公式及变形公式进行计算一、知识梳理,构建网络:概念:垂直压在物体表面的力方向:于接触面并指向 物体压力和重力的

29、的区别概念: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公式:_ _ _ _ _ _ _ _ _ _ _单位:帕斯卡(N/m?);符号: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及生活中的应用东强和浮力液 产生原因:液体有重力且具有流动性体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的,液体压强的特点: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压 J _ _

30、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强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力应用:连通器 特点: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L举例: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液体压强的传递:加在密闭液体上的压强,能够大小不变地被液体向各个方向传递大J成因:大气有重力且具有流动性气 测 量 大 气 压 的 实 验:

31、托里拆利实验压 1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变化、沸点与压强的关系:强 大气压强的应用;抽水机关系:流体压强的特点:应用:升力的产生r定义:液体和气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有 的托力 称 重 法: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j 4 压力差法:_ _ _ _ _ _ _ _ _ _ _ _浮 力 计 算:【原 理 法:、平 衡 法:(漂浮、悬浮)浮沉条件:上浮:F*_ G w;下沉:F a _ Gw悬浮、漂浮:F*_ G w。浮沉条件的应用:轮船、潜水艇、密度计、气球和飞艇第十五 章功和机械能第一节 功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结合实例知道机械功的概念。(2)能用生活、生产中的

32、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3)理解功的概念,知道使用任何机械功都不省功。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物理意义。3.情 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教学重点:功的概念和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的计算公式。教 学 难点:功的概念。第二节 机械效率教 学 目标:I .知识和技能(I)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2)理解什么是机械效率。2 .过程与方法通过参与探究斜面机械效率的活动,学习拟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实验中培养合作精神,养成实事求是、尊重实验结果

33、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知道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理解机构效率。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忙 才 一 教学难点:测量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教具:弹簧秤、小车、长木板、铁架台。夕第 三 节 功 率 Z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知道功率的概念。(2)结合实例理解功率的概念。了解功率在实际中的应用。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3.情 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教学重点:理解做功率的物理意义;能用公式=川八解答相关的问题。教学难点:理解功率实际I:是表示能量转化快慢的物理量。第四

34、节 动能和势能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知道动能势能的概念。在探究实验中理解影响动能势能的因素。用能量的初步知识理解分析简单的实际问题。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认识动能势能的存在。通过归纳概拈得到动能势能的概念。在讨论探究实验中总结影响动能势能的因素。3.情 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实验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敢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及交流合作的团队意识。教学重点:通过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探究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教 具:斜槽,钢球,木块,橡皮筋,压缩弹簧等。第五节 机械能及其转化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I)知道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能用实例理

35、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2)能解释一些有关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之间相互转化的简单现象。(3)初步了解机械能守恒的含义。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过程。3.情 感、态度与价值观(1)关心机械能与人们生活的联系,有将机械能应用于生活的意识。(2)培养学生具有爱国意识。教 具:滚摆、铁锁、细绳、溜溜球、铁架台、钢球、细线、带弹簧的斜面第十五章 功和机械能全章复习 教学目标:理解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会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会正确使用W=F S计算功的大小;理解影响功率大小的因素,能用公式P=W/t计算功率,知道功率的推导公式P=F v及应用;理解有用功、总功和额外功;会

36、用n=W*M/W 计算机械效率;知道测定机械效率的方法,了解提高机械效率的途径;知道决定动能、势能大小的因素,能正确分析动能和势能的转化.教学过程:一、学生先看书P|g.“%完成本章知识梳理填空:机械(能及其林机J能:动 能 概 念-冰宗苴大小的肉去.C缶 y匕(1)定义:物体由于被_ _ _ _ _ _ _ _ _ _ _ _ 而具有的能量。2、重力势能 决 定 其 大 小 的 因 素:、,,的 枇狄(1)定义:物体由于发生 而具有的能量。(2)决定其大小的因素: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4、动能和势能用p相

37、互转化5、律机械能守孤:.r 1、定义: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3、功的计算: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4、功的单位:(1)定义:内完成的功。(2)物理意义:表示做功 的物理量5、做功的快慢一功率(P)(3)公式:r国际制单位:_ _ _ _ _ _ _ _ _I (4)单位:常用单位:_ _ _ _ _ _

38、_ _ _I单位换算: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捌r H t出1描 宓 一11+而 旅 宓 /n、(1)定义:K 的比值。第十六章 热和能第一节 分子热运动 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1)知道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和分子热运动。(2)知道分子之间存在酵素作用力。(3)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运动论的观点进行解释。2.过程方法:(1)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2)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知道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3)综合考察演示实验以及弹簧的弹力类比使学生了解分子之间既存在斥力乂存在引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演示

39、实验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使学生了解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可以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教学重点: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热运动与温度的关系 教学难点:能识别扩散现象,理解分子间斥力与引力的关系 教学用具:滑轮组、弹簧测力计、钩码、细绳第二节 内 能(D 教学目标:1 .知识技能:(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2)知道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3)知道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4)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或减少的一些事例。2 .过程方法:(1)通过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2)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与物体内能的变化关系。(3)通过杳

40、找资料一 了解地球的“温室效应”。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2)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与内能变化的关系。(3)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教学重点:内能的概念,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索热传递和做功改变物体内能是等效的,热量的概念引出 教学难点:理解内能的定义,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做功与物体内能改变的关系,探究实验的过程 教学用具:压缩空气引火器、广口瓶、烧杯、热水、打气筒板书设计:1 6.2内 能(2)一、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1.热量: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2.实质:能量从高温物体传

41、到低温物体或从同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做功改变物体内能:1.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2.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三、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第三节 比热容(D 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意义,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知道比热容的单位。(2)知道水的比热容较大,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2.过程方法:(1)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2)通过阅读“气候与热污染”,了解利用比热容解释海边与沙漠昼夜温差问题,并了解一下“热岛效应”。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

42、比热容的概念,利用比热容的有关知识解释生活中有关现象 教学难点:比热容的物理意义及比热容知识的应用 教学用具:酒精灯、金属盒、温度计、铁架台、水、沙子板书设计:16.3比热容(2)一、热量计算:Q 域=cm(f-/();Q =cm(t0-t)二、例题分析:例1 例2 例3三、热平衡方程:=Q皿第四节 热机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四冲程汽油机的基本工作原理.(2)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3)了解内能的利用在人类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4)通过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认识热机效率.2.过程与方法(1)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了解可以利用内能来做功.(2)利用动画、图片或模型讲解四冲程汽油机的

43、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3)通过学生讨论了解燃料的热值和热机效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2)通过阅读“科学世界”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教学重点:汽油机的工作原理及能的转化过程,燃料的热值.教学难点:热机中的能量转化及损失,了解热机效率.第五节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D知道能量守恒定律。(2)能举出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实例。(3)有用能量守恒的观点分析物理现象的意识。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自己做小实验,发现各种现象的内在联系,体会各种形式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2)通过讨论体会能量不会凭空消失,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后从

44、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生自己做小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对能量的转化和守恒有个感性的认识,为建立科学世界观和科学思维方法打基础。(3)通过学生讨论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通过常见的实例,说明能量的转化和能量的守恒。教学难点:为什么能量是守恒的。教学准备:教学挂图、能量转化的媒体资料。黑色塑料袋、水、温度计、电池、导线、小电动机、钢笔、纸屑第十七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 能源家族教 学 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例了解不同形式的能量(2)常识性了解什么是能源;什么是一次能源、:次能源及其特点;什么是不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及其特点。2.

45、过程与方法通过收集信息、阅读资料、相互交流,判断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说法是否正确,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从能源问题到能源科学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通过实践操作,使同学们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热爱科学的情感.教学重点:能源以及能源的种类教学难点:能源以及能源的种类 教学器材:挂图第二节 核能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核能、核裂变和核聚变,知道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2.过程与方法:通过收集信息、阅读资料、相互交流,判断核能与我们的生活的有关说法是否正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初步认识科学及相关技术对于人类生活的影响

46、有两面性。教学重点:核聚变、核裂变教学难点:核聚变、核裂变的过程。教学器材:链式反应模型、各种挂图。第三节太阳能教 学 目标:1、知识技能(1)知道太阳能的由来及特点。(2)大致了解太阳能的利用方式。2、过程方法:通过收集信息、阅读资料、相互交流,判断太阳能与我们的生活的有关说法是否正确。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由太阳能的优点和利用的有限性增加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创造欲望。教学重点:太阳能的利用。教学难点:发明装置。第四节 能源革命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常识性了解能量转化技术为人类带来的变化,大致知道三次能源革命对社会发展的作用。(2)初步了解能量转移和能量转化的方向性。(3)初步认识

47、科学及其相关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2 .过程与方法:通过收集信息、阅读资料、相互交流,判断能量转移和转化的方向性,不可逆性的有关说法是否正确。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认识科学及其相关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教 学 重点:1、能量转移和能量转化的方向性;2、培养创新和环保意识。教 学 难点:培养创新和环保意识。板书设计:第四节能源革命一、人类索取能源的历史:(1)柴薪马车农业文明(2)煤炭蒸汽机工业文明(3)石油内燃机现 代 文 明(4)绿色能源革命未来文明二、能量转化和能量转移的方向性能量的转化、能量的转移,都是有方向性的第四节 能

48、源与可持续发展教 学 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例了解世界和我国能源消耗的趋势。(2)认识伴随大量能源消耗所产生的环境问题。(3)了解未来理想能源的特征。2 .过程与方法通过收集自信、阅读资料,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能源、资源及日常诸多现象,提出自己的观点及其可行的做法。3.情 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能源消耗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认识科技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提高节能意识和环保意识,并在个人所能及的范围内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所贡献。(2)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有理想,有抱负,热爱祖国,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教学重点:能源可持续发展。教 学 难点:收集消耗能源对环境造成破坏

49、的资料用以讨论。第十七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复习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结合实例,说出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特点;了解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2)初步了解在现实生活中能量:的转化与转移有一定的方向性。(3)能通过具体事例,说出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了解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了解世界和我国的能源状况。2、过程与方法目标:为学生形成对包括社会问题在内的各方面问题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奠定了基础。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亲身讨论、探究过程中感受、关注能源可持续发展问题,逐渐从情感参与角度对能源可持续发展问题形成稳定的态度、价值观。复习的重点和难点重点、难点:了能源危机等问题,以引起对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视。教学过程:一、知识梳理厂化石能源生物质能一次能源C分类 J二次能源可再生能源不可再生能源常规能源L新能源能 源 核裂变:核能发电核能的利用I核聚变:能源与环境能源危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