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某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质检生物试卷(含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某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质检生物试卷(含答案).pdf(3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2023学年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琴岛学校七年级(上)质检生物试卷一、选 择 题(40分)1.下列诗句包含生命现象的是()A.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B.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C.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D.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2.下列哪种生物不是由细胞构成的()A.高粱 B.鲫鱼C.木耳 D.H1N1流感病毒3.观察法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之一,以下属于观察法的是()A.用肉眼看蜘蛛网上的小蜘蛛B.查看介绍蜘蛛的有关知识C.上网搜索更多关于蜘蛛的资料D.把有关蜘蛛的信息进行归类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B.人口普查就是调查C.
2、调查范围再大,也必须对调查对象挨个调查D.对调查结果要进行整理分析5.谷雨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谚 语“谷雨前后,种瓜点豆”意思是说谷雨前后适于播种。这体现了哪些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A.阳光、温度 B.土壤、水分 C.水分、温度 D.空气、阳光6.如图是某农田生态系统食物网及部分能量流动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水稻与稻草为竞争关系B.蝗虫、蛇等为消费者C.共有2 条食物链D.图中能量最终来自水稻和稻草7.为了保护南极生态环境,到南极考察的科学工作者要把塑料等难以降解的垃圾和粪便等生活垃圾带离南极的原因是()A.缺少消费者 B.缺少分解者C.缺乏必要的生活设施 D.缺少
3、生产者8.如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草、鼠、蛇、鹰四种生物体内有毒物质含量的相对数量关系。其中丙最可能代表()相对数量甲 乙 丙 丁A.草 B.鹰 C.蛇 D.鼠9.在我国北方,梧桐树一到冬天就落叶,说明生物体()A.能够生长和发育 B.成熟个体能够繁殖后代C.具有遗传和变异现象 D.能对各种刺激作出反应10.“沙漠地区栽种的植物能防风固沙”,下列能体现出与此现象相同的生物与环境关系的是()A.南极企鹅的皮下脂肪很厚B.温带的野兔随季节换毛C.蚯蚓能疏松土嚷,提高土壤肥力D.秋冬季节,杨树落叶11.在“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的活动中,适合设置对照的一个组合是()A.有水和无光 B.高温和弱光
4、 C.干燥和潮湿 D.强光和无氧12.如图是某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简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草-昆虫A.若该生态系统受到重金属的污染,体内积累重金属最多的是蛇B.蛇和鹰之间只构成捕食关系C.图中有3 条食物链D.若要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中还缺少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13.如图是一种农田生态系统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只有一条食物链,可表示为:水稻一昆虫f鸭B.图中水稻和杂草之间存在竞争关系C.该生态系统中能量主要来自水稻和杂草固定的太阳能D.图中微生物可以通过呼吸作用分解鸭的粪便,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1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描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无
5、限的B.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C.从地域关系来说,各类生态系统是相互关联的D.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15.生物既能影响环境,又能适应环境,下列属于生物适应环境的实例是()A.夏天的大树下比较凉快 B.绿色植物能够更新空气C.地衣能使岩石形成土壤 D.仙人掌的叶变成了刺状16.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下列能反映生物影响环境的是()A.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B.螳螂捕蝉,黄雀在后C.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D.不入虎穴,焉得虎子17.每当冬季来临时,蛇类、蜥蜴等动物要进行冬眠,这种现象说明()A.生物能影响环境C.环境能影响环境18.下列可以看作生态系统的是()A.森林里
6、所有的鸟C.草原上所有的动物19.下列能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A.阳光一草一牛C.大鱼一小鱼一虾米20.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蘑菇”通常属于(A.生产者 B.消费者B.生物能适应环境D.环境能适应生物B.河里所有的鱼D.一片森林B.水稻f螟虫f青蛙D.虾米一小鱼f大鱼)C.分解者 D.非生物成分21.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食物网,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昆 虫-水稻-田鼠A.该食物网中共有3条食物链B.最长的食物链是水稻一昆虫一蜘蛛一青蛙一蛇C.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水稻D.若昆虫的数量锐减,蛇的数量不会受到影响22.下列对生物圈范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大气圈的底部上达海平面以上
7、约10千米高度下至海平面以下10千米左右深度A.B.C.D.酶 23.有“地球之肺”和“绿色水库”之称的生态系统是()A.森林生态系统 B.湿地生态系统C.草原生态系统 D.城市生态系统24.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如图,假设这四种生物都参与构成食物链,并只构成一条食物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这条食物链可表示为乙一甲一丁一丙B.图中的四种生物和分解者组成了该生态系统C.若某一有毒物质进入该食物链,则体内积累该有毒物质最多的是丙D.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数量增加,会导致乙和丙的数量增加25.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构成了一条食物链,在某一时间它们的相对数量关系如右图所示。
8、下列说法肯定不正确的是()A.该食物链可表示为丙一甲一乙一丁B.甲和乙是消费者,丁是分解者C.丙固定的太阳能是食物链中各种生物的能量来源D.甲、乙、丙、丁及它们生活的环境不能组成生态系统26.在一个由水稻、蝗虫和青蛙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若青蛙被大量捕杀,能表示27.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生物部分各组成成分相互依存关系图,以下不合理的项是()A.甲是生产者B.丁是分解者C.丙不是消费者D.根据吃与被吃的关系,图中只有1条食物链28.如果一个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构成了食物链的关系,某一时间内它们的相对数量关系如图。一段时间后发现乙的数量增加,试分析此时甲、丙、丁的数量变化正确的是
9、()相对数里。甲 乙 丙 丁A.丙、丁的数量增加,甲的数量下降了B.甲、丁的数量增加,丙的数量下降了C.甲、丙的数量增加,丁的数量下降了D.甲、丙、丁的数量都增加29.使用显微镜对光的程序是()选遮光器上适宜的光圈对准通光孔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转动反光镜调节出一个白亮的视野A.f一一 B.一一一30.用显微镜观察时,如果光线弱应选(A.大光圈、凹面镜C.小光圈、平面镜C.f f f D.一ffB.大光圈、平面镜D.小光圈、凹面镜31.在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小明在对光后没有在目镜中看到白亮的视野。小明采取了以下补救方法,请你选择其中不起作用的一项()A.转动遮
10、光器 B.转动转换器C.调节细准焦螺旋 D.转动反光镜32.下列有关显微镜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A.如果视野中的光线较暗时,应该调节遮光器和反光镜,换用大光圈和凹面镜B.如果物像位于视野的右上方,应该将玻片向左下方移动,才能使物像移到视野中央C.如果观察到物像较模糊,但视野亮度正常,要使物像更加清晰,应调节粗准焦螺旋D.如果将低倍镜换成高倍镜,视野将会变亮,物像将会变大,细胞数目将会变少33.在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先使用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再使用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这两个过程中眼睛分别注视()A.物镜、物镜 B.目镜、目镜 C.物镜、目镜 D.目镜、物镜34.人类对
11、细胞的认识得益于显微镜的发明。如果在显微镜视野中的图象是“b”,请问玻片上 应 为()A.q B.b C.p D.d35.以下图示为光学显微镜的相关结构示意图,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的组合()口生胃片A.B.C.D.36.如图为快速判断“污物”位置的方法概念图和图中2 代表的结构分别为()移动袋片污物移动一在 _上污物不动一转动目造污 物 移 动 污 物 不 动在2上 在物循上A.物镜 B.目镜 C.装片D.反光镜37.实验完毕,如果显微镜的镜头有一些灰尘,除去灰尘的最好方法是()A.把手洗干净,用手指拭掉灰尘B.对着镜头呵一口气,再用衣服擦C.用擦镜纸沿一个方向擦D.放到温水中洗净,再晾干3
12、8.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时,从甲图到乙图正确的步骤是()转动粗准焦螺旋 转动细准焦螺旋 调节光圈 转动转换器 移动装片。A.一ff B.f-f C.一ff D.一ff3 9 .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过程中,若视野从甲调整为乙,需要先后调节显微镜结构一般是()A.B.C.D.4 0 .小美同学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图中在调节细准焦螺旋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视野变A.a-*c B.b-*d C.c-*d D.b-*a二、非选择题共(40分)4 1 .(1 4分)如 图1是显微镜结构图,请据图回答:(口填序号,横线上填文字)(1)用 来 调 节 光 线 强 弱 的 结 构 是|J 和。(2)转动时,镜
13、筒升降幅度很小的结构是 o(3)起放大作用的是和 o(4)把玻片标本放在 上后,顺时针转动 使镜筒缓缓,此时眼睛要看着,避免压碎玻片。(5)如图2将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应该怎样移动装片。4 2.(7分)如果你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常常会看到一些身体略扁、长椭圆形、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动物在爬行,这就是鼠妇,又叫潮虫。当你搬开花盆或石块,鼠妇很快就爬走了。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某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请你将他探究活动的过程填写完整。(1)提出问题:鼠妇会选择阴暗的环境吗?(2)作出假设:。(3)制定并实施探究方案:该实验的变量是。为鼠妇创造两种环境分别是 和,在铁盘内放上一层湿土
14、,一侧盖上不透光的纸板,另一侧盖上透明的玻璃板,在铁盘两侧的中央处各放5只鼠妇,观察鼠妇的行为。如果在铁盘两侧中央各放1只鼠妇是否可以得出准确的结论?为什么?(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该同学对上述实验重复了 5次,结果如下表:环境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明亮0只1只2只0只2只阴暗1 0只9只8只1 0只8只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准确,应对上述数据做怎样的处理?从 中 得 出 的 实 验 结 论 是。43.(1 2分)生态系统中食物网简图,图中A至G分别代表不同的生物.请根据图回答.(1)此 生 态 系 统 各 种 生 物 生 命 活 动 所 需 的 能 量 最 终 来 源 于.(2)此生态系
15、统A生物和E生 物 的 关 系 是.(3)此生态系统中共 有条食物链,最长的一条.(4)若此生态系统遭到重金属污染,体内积累重金属污染物最多的生物是,原因是.(5)该图只表示生态系统的部分生物,图 中 没 有 表 示 出 的 生 物 是,生产者是一数 量 最 多 的 是,最少的是.(6)如果大量捕杀B、D短时间内A的 数 量 变 化,如果停止捕杀次生态系统为什么能够恢复稳定?.44.(7分)图为一个池塘的生态系统,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T T YTT(1 )在此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有;在该生态系统中,没 有 画 出 的 生 物 还 有,它们在一个生态系统中也具有重要作用.(2)如果该生态系统受到D
16、D T的污染,那么体内积存D D T最 多 的 生 物 会 是.(3)一段时间后,该池塘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又会处于 状态.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4)如向池塘中投放一些大黑鱼(肉食性),则 池 塘 中 小 鱼 的 数 量 将 会,写出这条食物链.2022-2023学年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琴岛学校七年级(上)质检生物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 择 题(40分)1 .下列诗句包含生命现象的是()A.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B.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C.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D.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分析】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
17、。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7.生物都能遗传和变异的特征。【解答】解:A、鸭属于动物,桃花属于植物,诗中的现象属于生命现象;B、C、D 诗中没有生物,诗中的现象不属于生命现象;故选:A2.下列哪种生物不是由细胞构成的()A.高粱 B.鲫鱼C.木耳 D.H1N1流感病毒【分析】病毒是一种结构结构简单的微生物。没有细胞结构,整个身体只有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并不是所有的生物都有细胞。高粱属于多细胞的植物体,由细胞构成,鲫鱼属于多细胞的动物,由细胞构成,木耳属
18、于多细胞的大型真菌,由细胞构成,H1N1流感病毒属于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据此解答。【解答】解:A、B、C 分别代表着植物、动物和真菌,它们都是多细胞的生物,身体都是由细胞构成,故 A、B、C 不符合题意。C、H1N1流感病毒属于病毒,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整个身体只有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故 D 符合题意。故选:D。3 .观察法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之一,以下属于观察法的是()A.用肉眼看蜘蛛网上的小蜘蛛B.查看介绍蜘蛛的有关知识C.上网搜索更多关于蜘蛛的资料D.把有关蜘蛛的信息进行归类【分析】问题来源于观察,科学探究通常开始于观察。【解答】解: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科学观察可以
19、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像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科学的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要有计戈人要耐心;要积极思考,及时记录;要交流看法、进行讨论。观察包括肉眼观察和运用器具观察。视觉有时会出现误差,精确的观察需要一定的工具。为了使观察更加全面和典型,在观察中要注意从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来审视观察对象,不能以局部代替整体,不能以主观代替客观事实,还要注意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迷惑。查看介绍蜘蛛的有关知识,上网搜索更多关于蜘蛛的资料,以及把有关蜘蛛的信息进行归类均不属于观察。故选:A o4 .下列说
20、法不正确的是()A.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B.人口普查就是调查C.调查范围再大,也必须对调查对象挨个调查D.对调查结果要进行整理分析【分析】调查法是生物学上常用的方法,要掌握调查法的目的和具体做法.【解答】解:为了达到设想的目的,制定某一计划,全面或比较全面地收集研究对象的某一方面情况的各种材料,并作出分析、综合,得到某一结论的研究方法,称为调查法,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它的目的可以是全面把握当前的状况,也可以是为了揭示存在的问题,弄清前因后果,为进一步的研究或决策提供观点和论据,调查后对调查结果要进行整理分析。人口普查、森林资源调查、濒危动物调查都属于调查。卫生检查不属于调查。
21、选择普查还是抽样调查要根据所要考查的对象的特征灵活选用,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时,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普查。故选项C 调查范围再大,也必须对调查对象挨个调查不正确。故选:Co5.谷雨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谚 语“谷雨前后,种瓜点豆”意思是说谷雨前后适于播种。这体现了哪些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A.阳光、温度 B.土壤、水分 C.水分、温度 D.空气、阳光【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
22、的其他所生物。【解答】解: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谷雨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中国明代介绍栽培植物的著作 群芳谱中有记载:“谷雨,谷得雨而生也”,谷雨前后,适于播种与移栽植物,这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水分和温度对生物的影响。故选:C,6.如图是某农田生态系统食物网及部分能量流动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水稻与稻草为竞争关系B.蝗虫、蛇等为消费者C.共有2 条食物链D.图中能量最终来自水稻和稻草【分析】(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 费 者(动物)和分
23、解者(细菌、真菌)组成;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2)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山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链状结构。每条食物链的起点都是生产者(绿色植物)箭头指向初级消费者(植食性动物)箭头指向次级消费者(食肉动物)箭头指向次级消费者(食肉动物)。【解答】解:A、稻株旁的稗草和水稻争夺生存的空间、营养物质、水分等。所以稻田里的水稻和稻株旁的稗草是一种竞争关系,A 正确;B、蝗虫、蛇等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因而叫做消费者,B 正确;C、此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中有2 条食物链,分别是:水 稻(或稗草)一蝗虫一蛙一蛇,水 稻(或稗草)一田鼠一蛇,C 正确;D、生态系统的能量流
24、动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因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D 错误。故选:D。7.为了保护南极生态环境,到南极考察的科学工作者要把塑料等难以降解的垃圾和粪便等生活垃圾带离南极的原因是()A.缺少消费者 B.缺少分解者C.缺乏必要的生活设施 D.缺少生产者【分析】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但不同的细菌和真菌还要求某种特定的生活条件,例如有的需要氧气,有的在有氧的条件下生命活动会受到抑制.【解答】解: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但不同的细菌和真菌还要求某种特定的生活条件,例如有的需要氧气,有的在有氧的条件下生命活动会
25、受到抑制。南极的温度很低,而且南极的有机物较少,因此不适于细菌真菌的生长繁殖。若把粪便等生活垃放在南极,由于细菌真菌较少,分解缓慢,会造成环境污染,故科学工作者不仅要把塑料等难以降解的垃圾带离南极,还要把粪便等生活垃圾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缺少分解者。故选:B。8.如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草、鼠、蛇、鹰四种生物体内有毒物质含量的相对数量关系。其中丙最可能代表()鼠蛇CD【分析】解答此题需要明确食物链的组成及写法,生物富集的含义,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解答】解:草原生态系统中草、鼠、蛇、鹰四种生物构成食物链中,鹰处于最高营养级。图中丙生物体内的有毒物质含量的相对最高,
26、根据生物富集的含义,某些重金属及有毒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使其浓度随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所以,有毒物质含量最高的是该生态系统中的最高营养级即鹰体内含有毒物质最高。故选:Bo9.在我国北方,梧桐树一到冬天就落叶,说明生物体()A.能够生长和发育 B.成熟个体能够繁殖后代C.具有遗传和变异现象 D.能对各种刺激作出反应【分析】生物具有以下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7、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现象。【解答】解:在我国北方,梧桐树一到冬
27、天就落叶,这是梧桐对低温环境的反应,从而减弱蒸腾作用。故选:D。10.“沙漠地区栽种的植物能防风固沙”,下列能体现出与此现象相同的生物与环境关系的是()A.南极企鹅的皮下脂肪很厚B.温带的野兔随季节换毛C.蚯蚓能疏松土嘎,提高土壤肥力D.秋冬季节,杨树落叶【分析】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包涵三个方面:环境影响生物,生物能适应环境,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在沙漠地区植树造林可以防风固沙,这个事例体现出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解答】解:ABD、南极企鹅的皮下脂肪很厚、温带的野兔随季节换毛和秋冬季节,杨树落叶都说明生物能适应环境。C、蚯蚓能疏松土嚷,提高土壤肥力说明生物能影响环境。所 以“沙漠地区栽种的植物能防风固
28、沙”,下列能体现出与此现象相同的生物与环境关系的是蚯蚓能疏松土嚷,提高土壤肥力。故 选:Co11.在“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的活动中,适合设置对照的一个组合是()A.有水和无光 B.高温和弱光 C.干燥和潮湿 D.强光和无氧【分析】对照实验是唯一变量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解答】解:对照实验: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一个探究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其他因素均处于相同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
29、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选项A 有水和无光,有两个变量水分和光照;选 项 B 高温和弱光,有两个变量温度和光照;选项D 强光和无氧,有两个变量光照和空气;均不符合变量唯一的特点。而选项C 潮湿与干燥,有唯一的变量水分。因此在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实验中,对照组设置合理的是选项C。故选:Co12.如图是某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简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鼠/、食虫鸟草-昆虫A.若该生态系统受到重金属的污染,体内积累重金属最多的是蛇B.蛇和鹰之间只构成捕食关系C.图中有3 条食物链D.若要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中还缺少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分析】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常常有许多条食物链
30、,这些食物链并不是相互孤立地存在着。由于一种消费者常常不是只吃一种食物,而同一种食物又常常被多种消费者吃掉。这样,一个生态系统内的这许多条食物链就自然地相互交织在一起,从而构成了复杂的食物网。【解答】解:A、有毒物质沿着食物链流动并逐级积累,营养级别越高,有毒物质含量越高。鹰在食物链的末端营养级别最高,则体内的有毒物质的含量最高,故 D 错误。B、鹰和蛇都是生态系统中的高级消费者,处在不同营养级;鹰以蛇为食,为捕食关系;同时又处于同一营养级,都以鼠为食物,故又为竞争关系。B 错误。C、该生态系统中有4 条食物链,例如:草一鼠一鹰;草一鼠一蛇;草一昆虫一食虫鸟一鹰;草一昆虫一食虫鸟一蛇一鹰,故
31、C 错误;D、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 费 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图中还缺少的是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故 A 正确。故选:D。1 3.如图是一种农田生态系统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只有一条食物链,可表示为:水稻一昆虫一鸭B.图中水稻和杂草之间存在竞争关系C.该生态系统中能量主要来自水稻和杂草固定的太阳能D.图中微生物可以通过呼吸作用分解鸭的粪便,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分析】1、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
32、生产者一初级消费者一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2、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传 递(流入下一营养级,流入分解者)和 散 失(各生物的呼吸作用散失)的过程。3、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成分一般指阳光、空气、水分等因素。【解答】解:A、图中共有三条食物链,分别为:水稻一昆虫一鸭,水稻一鸭,杂草一鸭,错误;B、图中水稻和杂草之间存在着竞争,正确;C、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水稻和杂草,水稻和杂草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并通过食物链流动到其他生物体内,因此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来自于水
33、稻和杂草固定的太阳能,正确;D、分解者一般指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它们能够通过呼吸作用,分解动植物的遗体和粪便,正确。故选:Ao1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描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无限的B.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C.从地域关系来说,各类生态系统是相互关联的D.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分析】(1)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虽然在不断地变化着,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其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2)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最重要联系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联成一个整体,所以食物
34、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主渠道。(3)地球的肾主要是指湿地,包括多种类型,珊瑚礁、滩涂、红树林、湖泊、河流、河口、沼泽、水库、池塘、水稻田等都属于湿地。【解答】解:A、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调节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它自身结构特点,但生态系统的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所以,其自动调节能力也是有限的。A 错误;B、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B 正确;C、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所以从地域关系来说,各类生态系统是相互关联的,C 正确;D、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最重要联系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联成一个整体,所以
35、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主渠道,D 正确。故选:A。1 5.生物既能影响环境,又能适应环境,下列属于生物适应环境的实例是()A.夏天的大树下比较凉快 B.绿色植物能够更新空气C.地衣能使岩石形成土壤 D.仙人掌的叶变成了刺状【分析】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解答】解:A、夏天的大树下比较凉快,是因为大树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大气的湿度,降低温度,同时大树遮阴,也能降低温度,大树还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使树下氧气较多,因此大树下空气凉爽、湿润、清新好乘凉,体现
36、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B、绿森林能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绿色植物能够更新空气,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C、地衣分泌有机酸腐蚀了坚硬的岩石表面,再加上自然风化作用,坚硬的岩石表面出现了许多小颗粒,最终形成了土壤,表明地衣生物能影响环境。D、仙人掌,叶片退化成刺,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适应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说明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故选:D。16.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下列能反映生物影响环境的是()A.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B.螳螂捕蝉,黄雀在后C.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D.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分析】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
37、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解答】解:A、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是白蚁在大堤内挖洞影响了大堤的牢固性,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B、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螳螂吃蝉、黄雀吃螳螂,体现了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C、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体现了亲子代之间的相似性,属于遗传现象;D、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每种生物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故选:Ao17.每当冬季来临时,蛇类、蜥蜴等动物要进行冬眠,这种现象说明()A.生物能影响环境 B.生物能适应环境C.环境能影响环境 D.环境能适应生物【分析】由于变温动物的体温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当外界环境温度较低时,变温
38、动物为适应环境的变化,不吃不动进行冬眠.【解答】解: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在沙漠上植树必须种植耐旱树种沙棘。沙棘才能容易成活,若种植需水较多的水莲则很难成活。有些动物如青蛙在冬天要进行冬眠,变温动物体温随着环境温度而变化,冬天温度低,冬眠可以避免因温度过低而冻伤甚至冻死,因此在冬天要进行冬眠是变温动物对冬季寒冷环境的一种适应,故 B 符合题息。故选:Bo18.下列可以看作生态系统的是()A.森林里所有的鸟 B.河里所有的鱼C.草原上所有的动物 D.一片森林【分析】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消 费 者
39、(动物)、分 解 者(细菌和真菌)。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等。【解答】解:ABC、“森林里所有的鸟”、“河里所有的鱼”、“草原上所有的动物”,都只有消费者,没有生产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因此都不属于生态系统;D、“一片森林”,即包括了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所有的生物,因此属于生态系统。所以,属于生态系统的是“一片森林故选:D。19.下列能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A.阳光一草一牛 B.水稻一螟虫一青蛙C.大鱼一小鱼一虾米 D.虾 米 小 鱼 f大鱼【分析】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一初级消费者一次
40、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解答】解:A、阳光是非生物部分,既不属于生产者也不属于消费者,食物链的概念未包括非生物部分,A 错误;B、该食物链正确的表示了生产者水稻与消费者螟虫、青蛙它们之间的捕食关系,B 正确。C、大鱼是动物不是生产者,而食物链的起点必须是生产者,C 错误;D、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此项没有生产者,D 错误。故选:B。20.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蘑菇”通常属于()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非生物成分【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解答】解:生态系统是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组
41、成的。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和土壤等。他们为生物提供能量、营养和生存空间。生物成分包括生态系统中的全部生物。根据获得营养和能量的方式,生物成分又可以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其中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消费者包括各种动物;分解者主要是指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蘑菇属于真菌,营腐生生活,应属于分解者。故选:Co21.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食物网,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昆 虫-水稻-田鼠A.该食物网中共有3条食物链B.最长的食物链是水稻一昆虫一蜘蛛一青蛙一蛇C.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水稻D.若昆虫的数量锐减,蛇的数量不会受到影响【分析】在生态系统中,任何一种生物数量的急剧变化,都会对生
42、态系统造成影响,引起其他生物的数量发生相应的变化。【解答】解:该食物网中有3条食物链,分别是:水稻一昆虫一蜘蛛一青蛙一蛇,水稻f昆虫f青蛙f蛇,水稻f田鼠一蛇;其中最长的食物链是:水稻一昆虫一蜘蛛一青蛙一蛇;其中生产者只有水稻,昆虫、田鼠、青蛙、蛇都是消费者。如果昆虫的数量锐减,会造成蜘蛛、青蛙数量的减少,从而也会引起蛇数量的减少。因此,A、B、C三项都不符合题意,D项符合题意。故选:D。22.下列对生物圈范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大气圈的底部上达海平面以上约10千米高度下至海平面以下10千米左右深度A.B.C.D.【分析】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
43、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 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解答】解: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度,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水圈的大部,正确;岩石圈的表面,正确;大气圈的底部,正确;上达海平面以上约10千米高度,正确;下至海平面以下10千米左右深度,正确;故选:D。23.有“地球
44、之肺”和“绿色水库”之称的生态系统是()A.森林生态系统 B.湿地生态系统C.草原生态系统 D.城市生态系统【分析】生态系统的类型有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不同的生态系统功能不同,据此解答。【解答】解:A、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消除污染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A 符合题意;B、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以沼泽植物占优势,动物的种类也很多。湿地具有净化
45、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有“地球之肾”之称。该选项不符合题意;C、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半干旱地区,年降雨量少很。缺乏高大的植物,动植物种类虽然比森林生态系统少,但依然是非常丰富的。草原在水土保持和防风固沙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C 不符合题意;D、城市生态系统中人类起着重要的支配作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少。消费者主要是人类,而不是野生动物。由于人口密集,排放的污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多,容易产生环境污染问题。该生态系统是人工生态系统,人是影响该生态系统的主要因素,城市生态系统对其他生态系统具有很大的依赖性,也是最脆弱的生态系统。D 不符合题意。故选:A。24.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如图,假设
46、这四种生物都参与构成食物链,并只构成一条食物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这条食物链可表示为乙一甲f 丁一丙B.图中的四种生物和分解者组成了该生态系统C.若某一有毒物质进入该食物链,则体内积累该有毒物质最多的是丙D.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数量增加,会导致乙和丙的数量增加【分析】(1)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一初级消费者一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2)在生态系统中,物质能量是沿着食物链、食物网流动的,并逐级减少,每一个营养级大约减少8 0%,能量的传递效率约为2 0%.营养级别越低,得到的能量
47、越多,生物数量越多;营养级别越高,得到的能量越少,生物数量越少。(3)生态系统中的有毒物质会沿食物链不断积累,因此营养级别最高的生物,其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会最多,据此解答。【解答】解:A、从图中可以看出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有多到少依次是:丙、丁、甲、乙,因此四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是:丙一丁一甲一乙,故 A错误。B、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 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 费 者(动物)、分 解 者(细菌和真菌)。故甲、乙、丙、丁不能组成了生态系统,故 B错误.C、在该食物链中,乙处于的营养级别最高,因此在某一有毒物质进入该
48、食物链,则体内含该有毒物质最多的是乙,故 C错误。D、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数量增加,乙会因食物的增多而数量增加;同时甲以丁为食,甲数量增加,丁的数量会减少,丙因缺少天敌数量可能增加,故 D正确。故选:D。2 5.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构成了一条食物链,在某一时间它们的相对数量关系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肯定不正确的是()相对含量A.该食物链可表示为丙一甲一乙一丁B.甲和乙是消费者,丁是分解者C.丙固定的太阳能是食物链中各种生物的能量来源D.甲、乙、丙、丁及它们生活的环境不能组成生态系统【分析】在一个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其数量越少,图中丙的相对数量最多营养级别最低,属于生产者,丁次之属于初级消费
49、者,甲再次之,属于次级消费者,乙属于第三级消费者。【解答】解:A、太阳能是所有生物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的。能量在沿食物链各个环节的传递过程中逐级递减。这样,越往食物链的后端,生物体的数量越少,储存的能量也越少,就形成了金字塔形的生物体数量与能量的关系。由图可知,该食物链可表示为丙一甲一乙一丁 A正确。B、由A分析可知食物链可表示为丙一甲一乙一丁,即丙为生产者植物,甲、乙、丁为消费者,食物链不包括分解者。B错误。C、生态系统中生物所需的能量来源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丙是绿色植物,丙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是食物链中各种生物的能量来源,C正确。D、
50、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甲、乙、丙、丁为生产者和消费者,它们生活的环境既包括非生物的环境,也包括分解者细菌和真菌,D正确。故选:B。26.在一个由水稻、蝗虫和青蛙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若青蛙被大量捕杀,能表示蝗虫数量变化的曲线图是(),蝗虫数蚩.蝗虫数量0A.时间B.时间蝗虫额量t蝗虫数量D.-时间【分析】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首先明确的是任何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度,如果外来干扰超出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会遭到破坏。【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