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初步设计说明.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88932822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1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波初步设计说明.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宁波初步设计说明.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宁波初步设计说明.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波初步设计说明.doc(3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鄞州区云龙镇金水苑初步设计说明 第一章 建筑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一)、宁波市规划局提供的地形图,规划红线图,规划设计条件;(二)、设计任务书:宁波水木清华置业有限公司提供的设计任务书;(三)、项目立项文件(四)、华升建设集团浙江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与宁波水木清华置业有限公司所签订的工程设计合同;(五)、现行国家标准规范、地方法规和相关文件。二、设计概况(一)、工程概况:1. 该项目位于宁波市鄞州区云龙镇,小区总用地28794平方米,规划范围内现状为宁波双燕奶业有限公司用地,用地周边基本为农田。规划区南面临规划10米宽的规划道路,西面临规划中的城市次级干道,东面为15米宽自然河道,北面为农田。地

2、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根据宁波市城市规划项目管理规定,并结合实际情况,规划要求地块退让:南侧退让红线5M,北侧退让红线9M,东侧退让红线10M,西侧退让红线10M。同时宁波市规划局在充分考虑了该地块的商业价值的基础上,要求对容积率,绿地率以及建筑密度进行合理的控制,以改善地块的周边环境。其容积率1.7,建筑密度27% ,绿地率30%。2. 工程规模:本工程地下室建筑面积为18160m2,地上建筑面积为48949m2。均为二类高层居住建筑和多层居住建筑。3. 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高层建筑、地下室耐火等级为一级,多层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4. 设计内容和范围:本工程主体建筑的建筑、结构、给排水

3、、电气、暖通及总图工程;本工程室内精装修设计及室外景观、绿化工程、玻璃幕墙设计由甲方另行委托。 (二)、建设规模和设计范围:本项目总用地面积28794,共14栋单体,住宅建筑地上最高建筑18层。 (三)、设计指导思想和建设特点:1、确立“以人为本”的规划指导思想,致力于创造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生活空间。2、充分利用自然条件,整体设计和安排外部空间环境,精心布局,合理引入人行步道及组团空间。讲究空间的序列性,交通的可达性。3、可参与性:人性化的设计,适宜的尺度,局部景点的细腻打造,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视线的调配、视角的高低,都源于亲身的体验中。4、和谐性:在处理好交通、消防、环保、等基本问题的前提下

4、,以坚持建筑设计、规划、布局、景观环境与绿化空间相互协调,相辅相成以再现自然、改善和维护小区环境为宗旨,以人与自然共存为目标,达到生态效益、人居环境、社会效益的高度统一。5. 节省建设费用,缩短建设周期;6. 尽可能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和新结构等;7. 从设计角度体现环境保护、防火安全、交通组织、用地分配、节能、安保及抗震设防的合理性;8. 断热铝合金中空玻璃门窗、自保温陶粒混凝土砌块,屋面保温玻璃棉板等的使用,满足建筑节能的需求。(四)、具体技术经济指标如下表: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项目数量单位总用地面积:28794 计入容积率面积(地上总建筑面积):48949其中住宅:45619多层住宅

5、19415高层住宅26204商业部分2690物业管理用房:145物业经营用房195社区办公用房:150社区经营用房150不计入容积率面积:3750 架空部分:3750地下室面积:18160人防面积:4958绿地面积:8638.2建筑占地面积:7697容积率:1.699建筑密度:26.7绿地率:30公共绿地率:8机动车停车位:480个其中地上部分:135个地下部分:345个总户数:470户三、总平面设计 (一)、总体布局本项目以高层和多层住宅为主,配以相应的商业用房和物业配套。各个住宅单体相对独立,同时又通过地块道路交通骨架和地块结构的骨架紧密的串联在一起,创造出独具地方特色的现代居住区。在地块

6、的南西两侧设置部分商业用房,以行成商业街,为小区提供相应的配套。小区西侧布置4栋高层,东侧布置10栋多层。小区的组团间留有足够间距,使高层住宅满足日照及景观的均好性要求。中心绿化区留有相当开阔的集中绿地及活动空间,尽量做到“曲径通幽,移步换景”,极大地丰富了人们走在回家路上的空间感受和视觉效果。(二)、竖向设计本工程用地地形相对平坦,四周道路以及市政设施齐全,给水、雨水、污水、电力、电信、煤气、热力等各种管线可按照市政提供的接口位置就近衔接。竖向设计采用双坡式,场地雨水采用有组织排放方式,经道路雨水口汇集,排入城市干管。多层建筑室内0.000设计标高初步定为黄海高程5.07M高层建筑室内0.0

7、00设计标高初步定为黄海高程4.37M。 (三)、交通设计道路交通是居住区的重要组成,是居住区的结构骨架,并由此规定居住行为的轨迹,编排空间形态的秩序,铺设社区生活的生动场景,进而塑造了场所空间的鲜明性格。在设计中我们着重于道路及交通的丰富蕴含,体现三大功能,即:交通功能、交往功能和景观功能。1)出入口:为了满足规范上的要求, 地块的主入口位于地块南侧的规划路上,其次入口开在了地块西侧的规划路上。2)车行系统:小区车行系统由小区级道路和组团级道路组成,本方案基本道路交通骨架清晰、简捷。以一条贯穿地块的道路来组织行车。宽6米小区级道路为机动车进入小区主要车行道,4米宽的人行道的单独设置,这样可以

8、做到人车分流,并考虑尽可能减少车辆对居民的影响。组团道路宽4.0米,宅前一般宽2.5米。3)步行系统:小区是通过中间的主干道来组织人流,将庭院、绿地、广场等不同的、有趣味性的空间融入到行走的体验中。4)停车设计:小区内停车主要设置在小区级干道的两侧,停车位480个,其中地面停车位135个,地下车库停车位345个。(四)、景观绿化现代化的居住建筑已不再是简单的水泥砖墙的堆砌,它还包括环境、绿化、配套、物业管理等多方面的因素。作为小区的环境景观,重点考虑将绿化和建筑相结合,住宅群的流线型组合,恰如其分的把周围的绿地、景观引入,通过带状绿地贯穿与住宅群体之间,注重小区外围绿化的城市美化作用和隔离效果

9、,同时将绿化和步行交流结合,以带状绿地加强区内步行组织,亦使各住宅 尽可能接近绿地。本方案注意绿化结合点的处理,在空间焦点和视觉转折点处强化设计,通过木亭、薄膜等小品,丰富了空间对景的变化,使建筑、绿化和景观相结合,取得人与自然和谐关系。四、建筑设计(一)、单体设计本方案住宅单体户型设计严格按设计任务和相关规定进行设计,针对本项目为高档商品房的要求精心设计,合理搭配。套型设计特点:1、套型设计立争全明设计,每个房间均有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2、套型设计尽可能地满足人居的各项要求,做到动静分区,干湿分区,污洁分区,并充分考虑室内空间的舒适度和满足使用功能尺度。3、室内交通顺畅,不穿行居住空间,尽

10、可能节省交通面积。4、入口处一般都考虑过度性空间。5、厨房位置相对接近入口。6、空调室外机位置及排水与单体建筑造型统一设计,成为丰富立面造型的元素之一。(二)、建筑风格本方案在建筑空间形态中,注重塑造小区建筑群的整体形象,力图创造优美、舒适并富有新意的小区空间。从整体到单体,以区域环境为出发点,为居住者提供高质量、高品位的生活环境的同时,在居住形态设计上创造典雅而且独特个性,富有海岛特色的可识别性的建筑造型。小区内各建筑错落有致,它们与流畅的弧线道路相呼应,设计中以现代特色的元素为建筑造型的主题,充分吸收现代建筑的特色,强调虚实对比,注重细节设计,使建筑立面渗透出新颖、明快的气息。(三)、建筑

11、构造和装修做法明细表非上人屋面保温层:50厚矿棉毡防水层: 4厚SBS防水卷材隔离层:无纺聚脂纤维布找平层:20厚1:2.5水泥砂浆找坡层:炉渣找坡(坡度见平面图,最薄处20)结构层:现浇钢筋砼板上人屋面刚性防水层:50厚C30细石砼随捣随抹(4150双向)隔离层:无纺聚脂纤维布找平层:20厚1:2.5水泥砂浆保温层:50厚矿棉毡防水层:4厚SBS防水卷材找平层:20厚1:2.5水泥砂浆找坡层:炉渣找坡(坡度见平面图,最薄处20)结构层:现浇钢筋砼板地面:a.楼梯间、电梯间、设备机房地砖平铺面层(1:1水泥砂浆填缝)5厚1:1水泥砂浆结合层;15厚1:3水泥砂浆;钢筋混凝土结构层;b.车库、人

12、防30厚C20细石混凝土随捣随抹,后撒干拌1.:2水泥砂,表面压光;钢筋混凝土结构层;楼面:a.餐厅、卫生间20厚1:2.5水泥砂浆找平(表面扫毛);素水泥砂浆结合层一道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层;b.商业店面面层二次装修定5厚1:1水泥砂浆结合层;15厚1:3水泥砂浆找平;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层;天棚:a.无吊顶12厚1:1:6水泥石灰砂浆分层赶平;6厚1:1:6水泥石灰砂浆光面;白色乳胶漆2度。b.有吊顶现浇钢筋砼板轻钢龙骨埃特板吊顶内墙:a.餐厅、卫生间、贮藏室;12厚1:3水泥砂浆分层赶平;6厚1:2水泥砂粘贴层;白色乳胶漆2度b.楼梯间、设备间等12厚1:1:6水泥石灰砂浆分层赶平;6厚1:

13、1:6水泥石灰砂浆光面; (6)外墙:人造石材饰面(7)门窗:断热铝合金中空玻璃门窗第二章 结构设计一、工程概况宁波云龙镇金水苑小区,本工程共有一层地下室,层高:全地下室部分3.70m;主楼范围内层高3.70m。地上有14幢A1A4为高层18层,其余为多层住宅楼.二、自然条件1. 基本风压:Wo0.5KN/m2;地面粗糙度:B类2. 基本雪压:0.3 KN/m23. 抗震设防烈度: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4. 建筑物抗震设防分类:丙类。5. 建筑场地类别类6. 结构设计使用年限:50年;结构安全等级:二级7. 人防地下室抗力等级:核6B级三、设计依据1. 岩

14、土工程勘察报告;2. 建筑及各设备专业提供的资料;3.设计遵循规范、规程、规定;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年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4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四、楼屋面均布活荷载1. 非上人屋面: 0.5 KN/m22. 上人屋面: 2.0K

15、N/m23. 商业活动用房: 5.0 KN/m24. 阳台: 2.5 KN/m25. 消防楼梯、电梯厅 3.5 KN/m26. 卫生间: 2.0 KN/m27. 电梯机房、空调机房: 7.0 KN/m28. 办公室: 2.0 KN/m29. 停车库、汽车道 4.0 KN/m210. 地下室顶板施工活荷载: 5.0 KN/m211. 消防车道: 16.0 KN/m2本工程为核6B级人防,荷载按人防规范取值。五、主要结构混凝土() 混凝土强度等级地下室底板垫层C15地下室外墙C35(抗渗等级P8)地下室底板,顶板C35(抗渗等级P6)各层楼面的梁、板、楼梯C30C25剪力墙、框架柱,地下一层:C3

16、5;一层以上:C30;次要构件(如圈梁、过梁、构造柱等):C25地下室底板厚度400mm,人防顶板厚250mm,非人防顶板厚180mm。具体构件尺寸详见结初图。() 混凝土结构的环境类别一类环境:二b类环境以外的部分。二b类环境:基础底板、外墙、水池、有覆土地下室顶板及其它处于潮湿环境的部位。() 地下室底板、外墙、顶板、及地下各层楼面及一层楼面采用掺微膨胀剂的伸缩补偿混凝土。钢筋:直径10用HPB30010用HRB335或HRB400墙主筋采用HRB335,梁、柱纵筋采用HRB400填充墙:0.00以下填充墙采用混凝土实心砖,其余墙体均采用陶粒增强加气砌块轻质隔墙。型钢Q235B,焊条E43

17、(用于HPB300钢筋,Q235B焊接),E50(用于HRB335钢筋),E55(用于HRB400钢筋)。六、结构选型地基基础本工程基础采用直径400500预应力管桩2抗侧力体系本工程地下一层,地上A1A4楼为18层,其余为多层。地下室顶板作为整个上部结构的嵌固端。本工程高层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形式,框架抗震等级为四级,剪力墙抗震等级为三级。多层为框架结构形式,框架抗震等级为四级。七、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的设置依据规范设置抗震缝和伸缩缝,地下室设置后浇带,且采取以下措施:1. 地下室横向设置加强带2. 加配温度筋3. 顶层加强保温隔热措施八、结构计算结果整体计算采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编制的多屋及

18、高层建筑结构三维分析与设计软件SATWE(2010年版)。上部结构与地下室作为一个整体模型考虑,地震作用和风荷载按两个主轴方向输入,考虑平动和扭转耦连的影响,上部结构嵌固在地下室顶板。主要计算结果符合规范要求。A1#楼:1结构自振周期平动自振周期T11.0332,T20.9659,T30.9012。第一扭转自振周期Tt0.9012,Tt/ T10.870.92地震作用下和风荷载作用下位移地震荷载作用下:X向最大层间位移角 1/3260 Y向最大层间位移角 1/3288X、Y向最大位移与层平均位移的比值及最大层间位移与层间平均位移的比值均小于1.5。风荷载作用下:X向最大层间位移角 1/9584

19、 Y向最大层间位移角 1/3118X、Y向最大位移与层平均位移的比值及最大层间位移与层间平均位移的比值均小于1.3。A2#,A3#楼:1结构自振周期平动自振周期T11.3794,T21.2401,T30.9886。第一扭转自振周期Tt0.9886,Tt/ T10.720.92地震作用下和风荷载作用下位移地震荷载作用下:X向最大层间位移角 1/2434 Y向最大层间位移角 1/2771X、Y向最大位移与层平均位移的比值及最大层间位移与层间平均位移的比值均小于1.5。风荷载作用下:X向最大层间位移角 1/3486 Y向最大层间位移角 1/2304X、Y向最大位移与层平均位移的比值及最大层间位移与层

20、间平均位移的比值均小于1.3。A4#楼:1结构自振周期平动自振周期T11.3150,T21.2235,T31.0294。第一扭转自振周期Tt1.0294,Tt/ T10.780.9地震作用下和风荷载作用下位移地震荷载作用下:X向最大层间位移角 1/2754 Y向最大层间位移角 1/2788X、Y向最大位移与层平均位移的比值及最大层间位移与层间平均位移的比值均小于1.5。风荷载作用下:X向最大层间位移角 1/7074 Y向最大层间位移角 1/2391X、Y向最大位移与层平均位移的比值及最大层间位移与层间平均位移的比值均小于1.3。B#楼:1地震作用下和风荷载作用下位移地震荷载作用下:X向最大层间

21、位移角 1/1394 Y向最大层间位移角 1/1202X、Y向最大位移与层平均位移的比值及最大层间位移与层间平均位移的比值均小于1.5。风荷载作用下:X向最大层间位移角 1/1890 Y向最大层间位移角 1/1411X、Y向最大位移与层平均位移的比值及最大层间位移与层间平均位移的比值均小于1.3。C#楼:1地震作用下和风荷载作用下位移地震荷载作用下:X向最大层间位移角 1/1353 Y向最大层间位移角 1/1330X、Y向最大位移与层平均位移的比值及最大层间位移与层间平均位移的比值均小于1.5。风荷载作用下:X向最大层间位移角 1/1014 Y向最大层间位移角 1/993X、Y向最大位移与层平

22、均位移的比值及最大层间位移与层间平均位移的比值均小于1.3。D1#,D2#楼:1地震作用下和风荷载作用下位移地震荷载作用下:X向最大层间位移角 1/1383 Y向最大层间位移角 1/1253X、Y向最大位移与层平均位移的比值及最大层间位移与层间平均位移的比值均小于1.5。风荷载作用下:X向最大层间位移角 1/5169 Y向最大层间位移角 1/2087X、Y向最大位移与层平均位移的比值及最大层间位移与层间平均位移的比值均小于1.3。E#楼:1地震作用下和风荷载作用下位移地震荷载作用下:X向最大层间位移角 1/1/1498 Y向最大层间位移角 1/1080X、Y向最大位移与层平均位移的比值及最大层

23、间位移与层间平均位移的比值均小于1.5。风荷载作用下:X向最大层间位移角 1/3733 Y向最大层间位移角 1/2253X、Y向最大位移与层平均位移的比值及最大层间位移与层间平均位移的比值均小于1.3。F1#,F2#楼:1地震作用下和风荷载作用下位移地震荷载作用下:X向最大层间位移角 1/1319 Y向最大层间位移角 1/1300X、Y向最大位移与层平均位移的比值及最大层间位移与层间平均位移的比值均小于1.5。风荷载作用下:X向最大层间位移角 1/3841 Y向最大层间位移角 1/2311X、Y向最大位移与层平均位移的比值及最大层间位移与层间平均位移的比值均小于1.5。G1#,G2#楼:1地震

24、作用下和风荷载作用下位移地震荷载作用下:X向最大层间位移角 1/1252 Y向最大层间位移角 1/1736X、Y向最大位移与层平均位移的比值及最大层间位移与层间平均位移的比值均小于1.5。风荷载作用下:X向最大层间位移角 1/2443 Y向最大层间位移角 1/2552X、Y向最大位移与层平均位移的比值及最大层间位移与层间平均位移的比值均小于1.3。H#楼:1地震作用下和风荷载作用下位移地震荷载作用下:X向最大层间位移角 1/1270 Y向最大层间位移角 1/1234X、Y向最大位移与层平均位移的比值及最大层间位移与层间平均位移的比值均小于1.5。风荷载作用下:X向最大层间位移角 1/1331

25、Y向最大层间位移角 1/1310X、Y向最大位移与层平均位移的比值及最大层间位移与层间平均位移的比值均小于1.3。九、人防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1.1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 GB50038-2005二、工程概况本工程地下一层为人防地下室,平时为停车库,战时部分转换为核6B级甲类二等人员掩蔽所,采用平战转换设计。三、人防地下室战时功能等效静荷载标准值a.顶板等效静载标准值: 45KN/m2b.外墙等效静载标准值: 30KN/m2c.底板等效静载标准值: 30KN/m2d.出入口临空墙等效静载标准值(1)、a30部分:人防等效静荷载为 90 KN/m2(2)、a30部分:人防等效静荷载为 80 K

26、N/m2e.出入口防密门门框墙等效静载标准值(1)、a50mm者采用沟槽式卡箍连接。3、室外排水管采用双壁波纹加筋管。4、室内排水立管直立管段采用内螺旋PVC-U管,排水横支管、立管转弯管段及以下为PVC-U管,粘接。5、所有水泵设备均设减振基础。第四章 电气设计说明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宁波市江东区,是以居住为主体的综合性建筑群,总用地面积29375。二、设计依据1、甲方及其它专业提供的设计资料和设计要求。2、有关部门提供的设计要求。3、国家有关电力电气设计规范:4、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94)5、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16-2008)6、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27、GB50052-95)7、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8、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9、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10、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11、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1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13、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2002年版)14、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2005年版)1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33/1036-2007)浙江省标准三、设计范围本工程为宁波市欧景阳光小区

28、,电气设计内容包括:高压环网开关站(供电局设计)、高低压变配电系统(供电局设计)、照明系统、动力系统、消防配电系统、建筑物防雷接地系统、消防报警及联动系统、电话通讯系统(专业单位设计)、闭路电视系统(专业单位设计)、综合布线系统(专业单位设计)、保安监控系统(专业单位设计)等。四、供电设计 负荷等级:根据小区内各建筑物的特点及用电负荷性质,确定民用住宅用电属于三级用电负荷,本工程中地下汽车库内的消防负荷及应急照明为一级负荷,电梯、生活水泵、楼道照明及地下室照明按二级负荷供电。其电气设备的用电负荷计算详见附表(本计算采用需要系数法)。本工程供电系统设计分为公用变配电系统,专用变配电系统两部分;1

29、、公用变配电系统:本工程住宅及小商铺用电的三级负荷采用以电缆埋地方式引入,总用电量约为3700KVA。在9#楼一层设10KV高压环网开关站一座,具体高压环网开关站的设计由当地供电部门负责。电气安装容量按负荷密度计算,具体指标选取为:高层住宅80/套以下按单相6KW/套计,80150/套按单相8KW/套计,150200/套按三相12KW/套计,小商铺及公建按100W/计,地下车库按10W/进行概算,其它设备容量由各专业提供(负荷计算表附后)。变配电所的电气负荷计算表见附表。根据计算,本项目的计算容量为:1,住宅用电:504KW,商业用电:180KW2,住宅用电:168KW,3,住宅用电:336K

30、W,4,住宅用电:168KW,5,住宅用电:336KW,6,住宅用电:168KW,7,住宅用电:336KW,商业用电:72KW8,住宅用电:504KW,商业用电:54KW9,住宅用电:918KW,商业用电:228KW各变电所配置容量如下:1#公用变电所:2*800KVA (位于9楼地上一层),主要供电为1,2,3,4,9住宅用电,小商业用电;10kv高压电缆由环网站引来2#公用变电所:1*800KVA (位于8楼地上一层),主要供电为5,8住宅用电,小商业用电;10kv高压电缆由环网站引来2#公用变电所:1*800KVA (位于7楼地上一层),主要供电为6,7住宅用电,小商业用电;10kv高压

31、电缆由环网站引来2、专用变配电系统:本工程主要供消防设施用电,生活水泵用电,地下室照明,消防电梯,通风设施及应急照明等;二路10KV高压电缆由环网站经室外引来,高供高计;专用变电所:2*500KVA (位于3楼处地下室内), 高压环网柜选用SM6型;变压器选用SCB10型;低压配电柜选用GCS型。4、住宅的供配电系统 住宅配电系统高层住宅采用低压电缆沿强电井进行放射式配电,楼内其它照明及动力采用树干和放射式相结合的供电方式。各高层住宅采用一户一表制供电计量,各户的住宅计量表箱集中设置在地下一层或地面一层; 住宅内部电气设置住宅户内各室根据甲方要求均实行精装修,各室均为灯、插管线暗敷到位。在住宅

32、内部设一套P2-30住宅分路配电箱,配电箱内设置69个回路,箱内设短路、漏电、过载保护装置。户内各照明、插座、空调插座均采用分路供电。在终端配电箱和照明配电箱内设短路、漏电、过载保护装置,户内将照明、插座、空调回路分开敷设。在住宅的公共走道设置公共照明,并在楼梯间,消防电梯间及前室等部位设置应急照明。5、物业管理配电系统(1)、物业管理在室内设置计量表箱,电源引自设置在其附近的电缆分支箱。(2)、地下车库为类地下车库,其消防用电为一级负荷,消防用电设备的两个电源在最末一级配电箱处自动切换。消防用电的配电线路与其它动力,照明等配电线路分开设置。车库照明在75LX左右。地下车库内按防火分区设置配电

33、箱,照明采用集中控制。 6、附属设施设置在地下室设有水泵房,水泵房照明均采用工厂吸顶安装,照度在100LX左右,在有消防电气负荷处均设置双电源(备用电源自投)柜进行供电,供电电源均采用电力电缆从变配电房沿桥架敷设至电源柜和用电设备处。消防设备用电及电梯等由专变接出。在各设备处凡功率大于15KW的均采用自耦降压启动或软启东,以保证各消防设备平稳的启动,可靠运行。7、道路照明路灯沿小区主道路和次道路路边设置,可采用单侧道路布灯形式,灯型选用6米高的路灯,间距30米左右,在小区内部、步行区、绿化区、休闲区以及购物街处设庭园灯、草坪灯并留有一定泛光照明以美化环境。道路照明均采用电缆敷设的方式。8、应急

34、照明、疏散照明在楼梯间,消防电梯间及其前室,变配电所,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防排烟机房,长度超过20米内走道均设有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照明,各疏散照明采用灯具自带消防蓄电池作为备用电源,在转角拐弯处应增设疏散照明。停电后连续供电时间应大于30分钟。五、电话、电视通信系统1、电话通讯本小区的电话通讯,在地下车库楼设置一间约15左右电信机房,建议市电信部门以二条通信光缆分别引至设置在小区的光缆交接室内。从电话交接室至各楼各单元交接箱采用电话电缆沿弱电井敷设,从各接线箱至各户电话插座采用PVE-0.5/10型四芯电话单机软线或计算机超五类4对非屏蔽双绞线引入。住宅按每户12信息点考虑,室内电话插座H

35、=0.3米,预计共计900个信息点,本部分施工图由专业设计部门进行设计。2、有线电视系统在地下车库楼设一有线电视机房,面积约15左右。拟二路视频电缆分别引入有线电视机房内。在各楼各单元的底层设CATV放大器一套。从机房至放大器箱采用SYKV-75-12电缆,从放大器箱引至各用户采用SYV-75-5视频电缆,电视插座设在室内离地面0.3米,并使终端的电视插座用户端能达到6575dB左右。预计450个点,本部分施工图由专业设计部门进行设计。六、防雷接地系统1、据资料记载,宁波地区的雷暴日为40.0日/年,本小区按照第二类防雷建筑物设置防雷保护措施。2、本工程采用避雷带(网)作为防雷接闪器,在屋顶沿

36、女儿墙、屋檐、檐角等易受雷击的部位设置避雷带,避雷带采用12圆钢,并在屋面组成不大于1010米或12x8米的网格,二者之间和引下线应可靠连接。3、接地系统:本工程保护接地系统,公用变部分接地采用TN-C-S保护系统,专变采用TN-S系统,自变压器中性点开始,N线与PE线严格分开。住宅部分电源进户处进行重复接地。并与防雷接地共用接地极,要求接地电阻小于1,所有电气设备中,正常情况下非导电金属导体均应与保护线可靠相连。本工程利用结构基础作为防雷接地装置(同时也作为电气综合接地装置),并利用墙身转角处的构造柱的对角主钢筋作为防雷引下线,要求接地电阻小于1,当不能满足要求时,需补打接地极。4、作为引下

37、线的柱内主钢筋(两根16)的连接及它和接地底板接地网钢筋的连接处均应可靠焊接,钢筋的焊接长度大于钢筋直径的六倍(钢筋直径不准时以较大的为准)。部分引下线距地0.5米处做接地测试卡。5、屋顶所有金属设备、金属围栏及正常运行不带电的金属部分均应与综合接地装置有可靠的连接。6、为防侧击雷,30米及以上每层利用圈梁内外侧两个大于12的钢筋为水平均压环,竖直敷设的金属管道与金属物的顶端和底端均应与防雷装置可靠连接;为防雷电波侵入,电缆进出线在进出端将电缆的金属外皮,钢管等与电气设备接地相连。7、防雷击电磁脉冲:本工程各住宅楼电源进线处设一级防雷击电磁脉冲浪涌保护装置,物管设二级防雷击电磁脉冲浪涌保护装置

38、。弱电系统电源设三级防雷击电磁脉冲浪涌保护装置。七、消防报警系统1、系统保护等级及组成:根据建筑物的类别,确定为地下车库为消防一级防护对象,高层住宅及小商铺为消防二级防护对象;系统由智能化消防报警和联动控制系统所组成。报警系统包括集中及区域报警控制器、楼层显示器、感烟、感温探测器,手动报警开关,水流指示器报警开关,消火栓报警开关等;联动设备主要包括:消火栓泵,喷淋水泵,防排烟风机,消防广播,防火卷帘门及消防电梯等。消防中心位于7#楼一楼,集中报警控制器设于消防控制中心。 2、设备的选择:所有报警和联动设备均采用总线制产品,具体型号根据现场环境和特征来确定。3、报警和联动要求及控制逻辑关系:当消防控制室在确认火灾后,发出声光报警信号,并完成下列控制功能:(A)启动消防泵、喷淋泵;(B)接通紧急广播和消防电话,通报火情,指挥疏散。(C)开启排烟风机,加压送风和排烟;(D)切除照明等非消防回路电源;电梯迫降至底层。4、自动广播与火警专用通信:火灾自动广播根据国家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