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考试试题.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88931927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3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单片机考试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单片机考试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片机考试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片机考试试题.doc(2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试卷1(本试题分笔试题和操作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二、选择题(每空1分,共10分)1、采用8031单片机必须扩展( )。A、数据存储器 B、程序存储器 C、I/O接口 D、显示接口 2、PSW=18H时,则当前工作寄存器是( )。A、0组 B、1组 C、2组 D、3组3、执行PUSH ACC指令, MCS51完成的操作是( )。A、SP+1SP (ACC)(SP) B、(ACC) (SP) SP-1SPC、SP-1SP (ACC)(SP) D、(ACC)(SP) SP+1SP4、MOV C,20H.0 的操作方式是( )。A、位寻址 B、直接寻址 C、立即

2、寻址 D、寄存器寻址5、当执行MOVX DPTR,A指令时, MCS51产生下面哪一个控制信号( )。A、 B、 C、ALE D、 6、外部中断1固定对应的中断入口地址为( )。A、0003H B、0000BH C、0013H D、001BH7、对程序存储器的读操作,只能用( )。自动控制原理1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 系统和输入已知,求输出并对动态特性进行研究,称为( c )A.系统综合 B.系统辨识 C.系统分析 D.系统设计 2. 惯性环节和积分环节的频率特性在( d)上相等。A.幅频特性的斜率 B.最小幅值 C.相位变化率 D.穿越频率3. 通过测量输出量,产生一个

3、与输出信号存在确定函数比例关系值的元件称为( d )A.比较元件 B.给定元件 C.反馈元件 D.放大元件4. 从0变化到+时,延迟环节频率特性极坐标图为(a )A.圆 B.半圆 C.椭圆 D.双曲线5. 当忽略电动机的电枢电感后,以电动机的转速为输出变量,电枢电压为输入变量时,电动机可看作一个( d )A.比例环节 B.微分环节 C.积分环节 D.惯性环节6. 若系统的开环传 递函数为,则它的开环增益为(c )A.1 B.2 C.5 D.107. 二阶系统的传递函数,则该系统是(b )A.临界阻尼系统 B.欠阻尼系统 C.过阻尼系统 D.零阻尼系统8. 若保持二阶系统的不变,提高n,则可以(

4、b )A.提高上升时间和峰值时间 B.减少上升时间和峰值时间C.提高上升时间和调整时间 D.减少上升时间和超调量9. 一阶微分环节,当频率时,则相频特性为( a )A.45 B.-45 C.90 D.-9010.最小相位系统的开环增益越大,其( d )A.振荡次数越多 B.稳定裕量越大 C.相位变化越小 D.稳态误差越小11.设系统的特征方程为,则此系统 ( )A.稳定 B.临界稳定 C.不稳定 D.稳定性不确定。12.某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当k=( )时,闭环系统临界稳定。A.10 B.20 C.30 D.4013.设系统的特征方程为,则此系统中包含正实部特征的个数有( )A.0

5、 B.1 C.2 D.314.单位反馈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当输入为单位阶跃时,则其位置误差为( )A.2 B.0.2 C.0.5 D.0.05A、MOV 指令 B、PUSH指令 C、MOVX指令 D、MOVC指令8、8031定时/计数器共有四种操作模式,由TMOD寄存器中M1 M0的状态决定,当M1 M0的状态为01 时,定时/计数器被设定为( )。A、13位定时/计数器。 B、T0为2个独立的8位定时/计数器,T1停止工作。C、自动重装8位定时/计数器。D、16位定时/计数器。9、在进行串行通信时,若两机的发送与接收可以同时进行,则称为( )。A、半双工传送 B、单工传送 C、双工传送 D、

6、全双工传送10、下列指令中错误的有( )。A、CLR A B、MOVC DPTR,A C、MOV P,A D、JBC TF0,LOOP三、简述题(每题4分,共16分)所以大力发展风能利用技术对我国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将起到重要的作用。风力发电机组是风力发电的主要装置,它是风电技术中的核心。最初的风力发电机组大都是设计成能够进行全桨叶变桨距的,因为从最基本的空气动力学角度来进行分析,当风速改变的时候,桨叶桨距角如果能够做出相应的改变,使得气流对叶片的迎风攻角能够保持最佳,这样就能够使风力机对风能的利用效率达到最高。但是在最开始的时候,设计人员对风力机整体运行状况的认识还相当不足,设计出来

7、的变桨距系统的可靠性和实用性都远远不能满足当时风力机正常稳定运行的要求,所以后来进入到商品化的风力机都放弃了在当时设计并不成熟的变桨距机构,而采用了相对结构简单控制方便的定桨距结构,也就是通过桨叶结构设计的自动失速性能来限制当风速超过额定风速时候风力机的功率输出。随着相关学科的发展和风力机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风力机运行的具体情况和桨叶的各种受力状态已经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从功率控制角度,设计人员已经不再满足于仅仅保证风力机运行的稳定可靠,还开始追求更高的风能利用效率。因为采用变桨距机构的风力机可使叶轮重量减轻,并使整个风力机的受力状况大为改善,这对大型风力机的总体设计十分有利。因此近几年

8、来,随着风力机功率的不断提升,变桨距控制技术又重新成为了风力发电机组研究的热点。12 国内外风力发电技术的研究现状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风电技术有着迅猛的发展。风能作为清洁的可再生资源受到全世界的重视,国外各风电强国对定桨距风力机和变桨距风力机的设计、控制和运行己有完整的理论和手段,建立了许多大型风电技术研究机构,如美国国家风能研究中心(NWTC)、丹麦的黑绍(RISO)实验室、荷兰的风能研究中心(ECN)等。为了提高经济效益、降低风电单位千瓦造价,风力发电机单机容量朝着大型化方向发展,目前兆瓦级风力机己经是国际风电市场上的主流产品,美国7兆瓦风力机己经研制成功,而英国正在研制10兆瓦的巨型风

9、力机。此外美国国家风能技术中心目前正在研制的自适应变桨距风力机,力图通过桨叶材料上的设计,使桨叶在低于额定风速下保持最优捕获风能状态。当风速高于额定风速时,桨叶在风力的作用下,根据风速的大小做出相应的变形,从而自动改变桨叶的桨距角。我国的风电产业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研制微型和小型风电机组,主要用于解决农牧业区的生产和生活问题。在中大型风电机组的设计和制造技术上,一直发展比较缓慢。从1986年山东荣城建立了我国第一个风电场并且并网发电以来,我国的风电产业才开始真正的起飞。但我国风力发电事业在近20年来已取得了可喜的进展。目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5 MW的变速

10、恒频风力发电机组的成功开发,标志我国在风电技术上取得新的突破。但是整体上来说,我国在风电技术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工作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国内对大型风力发电技术的各项研究还十分薄弱,风力发电机组的大型化、变桨距控制技术、无齿轮箱风力机直驱发电机技术、变速恒频运行等先进风力发电技术还未解决,致使我国大型风力发电机组几乎全部为国外进口产品。因此,深入研究风力发电的各项技术对于持久开发风能和实现大型先进风力发电机组国产化具有重要意义。从风电技术的发展趋势来看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l)风力发电机组大型化、单机装机功率的提高;(2)变桨距控制技术替代了定桨距控制技术;(3)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机组的开发和

11、商品化;(4)机械方面的改进,主要体现在通过结构动力学和机械结构优化设计的研究,避免或减少由于风的扰动而引起的有害机械负荷,减少部件所受的应力和有关部件及整体的重量;另一个动向是采用新型整体式驱动系统,集主传动轴、变速箱和偏航系统为一体,从而减少零部件数目,增强传动系统的刚性和强度;(5)空气动力方面的改进,在空气动力方面最重要的发展是进行新型叶片的翼型设计,以捕获更多的风能;(6)海上风力发电场的开发,海上丰富的风能资源和风电技术的进步及经验的不断积累,预示海上风能将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增长,也势必推动海上风能的规模化开发及海上风电产业的进步。风力发电机组的大型化、变桨距控制技术、无齿轮箱风力机

12、直驱发电机技术、变速恒频运行等先进风力发电技术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应用,直到今天,我国大型风力发电机组还几乎全部为国外进口产品。因此,深入研究风力发电的各项技术对于持久开发风能和实现大型先进风力发电机组国产化具有重要意义。13 风力发电机组控制技术概述现代风力发电机组的研究和设计从技术上讲,涉及到包括空气动力学、高分子材料、机电控制原理、机械设计与制造学、振动理论等多个学科领域。近年来,这些学科的迅速发展为风力发电机组的研究和设计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因此现代风力发电技术发展越来越快,单机容量也越来越大。提高风能利用效率、改善风电质量、降低风电成本是发展风电技术的前提条件,许多学者利用现代控制技

13、术在改善风电系统性能、风力发电机组的优化运行和改进风力发电设备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随着计算机与先进控制技术在风力发电领域中的应用,风力机控制方式也从基本单一的定桨距失速控制向变桨距控制方向发展,甚至向智能型控制发展。131 风力机定桨距控制技术定桨距失速控制是传统的控制方式,采用该控制方式的风力机叶片直接固定在轮毂上,叶片的安装角在安装时确定好,在运行期间不能变化。失速型叶片气动外型的设计能够使高风速下通过上翼面的气流出现分离,也就是所谓的失速现象。失速会导致叶片的升力下降而阻力上升,同时随风速增大气动效率下降,限制了风力发电机的最大输出功率。但是受失速特性的影响,通常风力发电机的输出功率

14、在达到额定风速后有所下降。另外,定桨距失速控制的风力机最大升力对由温度和海拔高度的变化所引起的空气密度的变化比较敏感。定桨距失速控制的失速是由于叶片的空气动力特性而被动产生的。当风速变化引起输出功率变化时,通过桨叶的被动失速调节而控制系统不作任何控制,从而使控制系统大为简化。其缺点是叶片重量大(与变桨距风力机叶片比较),轮毂、塔架等部件受力较大,机组的整体效率较低。132 风力机变桨距控制技术变桨距控制是根据风速的变化来调整叶片的桨距角,从而控制发电机的输出功率,变桨距控制风力机的叶片通过轴承固定在轮毂上,可以绕叶片的轴线转动来调整叶片的桨距角。在高风速情况下,桨距角随着风速的增加不断向正的安

15、装角度方向调整,减小气流攻角以保持较小的升力来限制功率。由于桨距角可以连续调节,因此在高风速情况下可使发电机的输出功率保持在额定功率,这意味着变桨距风电机组对由温度和海拔高度的变化所引起的空气密度的变化并不敏感。当输出功率小于额定功率状态时,变桨距风力发电机组采用Optitip技术,即根据风速的大小,调整发电机转差率,使其尽量运行在最佳叶尖速比以优化输出功率。且在刹车时,叶尖刹车装置制动叶轮的同时叶片转动,相当于气体刹车,从而减少了机械刹车对传动系统的冲击,减轻了刹车结构的负荷。综上所述,与定桨距控制技术相比,变桨距控制的优点是桨叶较为轻巧,桨距角可以随风速的大小而自动调节,因而能够尽可能更多

16、的吸收风能,同时在高风速段保持平稳的功率输出,如图1-1所示。从风电技术发展趋势来看,小容量的风力机尚可使用定桨距失速控制,大容量的风力机大多采用变桨距控制技术。14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随着世界各国对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煤炭、石油等常规能源的逐渐枯竭以及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人类越来越重视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在众多的可再生能源中,风能以其巨大的优越性和发展潜力受到人们的青睐。风力发电具有建设周期短、装机规模灵活、不消耗燃料、不污染环境、不淹没土地等优点,被世界各国优先采用,风力发电技术也成为各国学者竞相研究的热点。我国是人口大国,又是资源相对缺乏的国家,要实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经济

17、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协调解决好发展、能源、环保的关系。开发绿色能源,大力发展风力发电事业可优化我国能源消费结构,降低对国外石油能源进口的依赖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风力发电的缺点是风能不稳定,这使得控制技术和伺服传动技术成了风力机的关键技术。随着风力发电机组单机容量的大型化,变桨距控制风力发电技术因其高效性和实用性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变桨距风力发电机组并网后可对输出功率进行控制,使风力机的起动性能和功率输出特性都有明显改善。同时变桨距系统自身可以组成闭环,变桨距控制系统的水平也得到进一步提高,而我国目前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与国际先进水平尚有不小差距。开展变桨距的设计与控制的研

18、究,对于打破发达国家对先进风力发电技术的垄断,对我国的风力发电技术水平更上一个层次具有重要意义。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从风力发电机组大型化、变速变桨距的要求出发,本文从风力发电机组变桨距基本理论出发,鉴于设计了PLC控制技术的风力发电机组电动变桨距的设计与控制。本文主要进行的研究工作如下:(1)依据风力机桨叶空气动力学原理,分析了风力机的受力情况,从理论上推出变桨距控制规律;同时根据变桨距控制规律,设计了采用plc控制技术的变桨距整体控制方案。(2)以LUST和SSB为参考,设计了变浆控制机构。根据变桨系统的控制原理和1.5MW的风机变桨系统的基本参数,对国内的变桨构件进行介绍与选购。(3)

19、根据控制系统方案和变桨距系统的特点,本文以PLC为下位机,设计开发了系统控制器。PLC接受主控制器给定的桨距信号,通过电动机的转动和反馈信号对桨叶进行控制,并设计PLC外围电路和相应的软件程序。16 本章小结风力机变桨距控制系统及其执行机构的设计是整个变桨距调节型风力发电组设计中的关键技术之一。本章简述了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说明了本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并简单介绍了风力发电机组的控制技术在风电系统中的应用研究状况,探讨了风电技术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最后说明了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第二章 风力发电机的控制理论21 引言随着风力发电技术的不断成熟,风力发电机组的自动化程度的逐步提高

20、,设计人们不仅满足于提高风力机运行的可靠性,而且开始追求高的风能利用系数和不断优化的输出功率曲线,变桨距控制型风力机的优越性显得更加突出。从今后的发展趋势来看,在大型风力发电机组中将会普遍采用变桨距控制技术。本章在对风力机桨叶进行空气动力学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变桨距调节原理,为变桨距控制提供理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对风力发电机组变桨距电液比例控制系统的总体方案进行设计。22 风力发电机组的组成图2-1 风力发电机组的结构风力发电机组是风力发电的主要装置。风力发电机组的样式虽然很多,但其原理和结构大同小异。本文以水平轴风力发电机组为例做介绍,它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风轮、传动机构(增速箱)、发电机

21、、机座、塔架、调速器(限速器)、调向器、停车制动器等,如图2-1所示。(1) 风轮风轮一般由23个叶片和轮毂所组成,其功能是将风能转换为机械能。轮毂是风轮的枢纽,也是叶片根部与主轴的连接件,同时轮毂也是控制叶片桨距角(使叶片作俯仰转动)的所在。(2)调速或限速装置在很多情况下,要求不论风速如何变化风力机转速总保持恒定或不超过某一限定值,为此目的而采用了调速或限速装置。调速或限速装置从原理上来看大致有三类:一类是使风轮偏离主风向,另一类是利用气动阻力,第三类是改变叶片的桨距角。(3)调向装置调向装置的作用是在外界风向发生变化时能够使风轮对准风向,以尽可能高效的吸取能量。(4)传动机构传动机构一般

22、包括低速轴、高速轴、齿轮箱、联轴节和制动器等。(5)发电机发电机将风轮传递来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风力机常用的发电机有四种直流发电机,永磁发电机,同步交流发电机,异步交流发电机。(6)塔架风力机的塔架除了要支撑风力机的重量,还要承受吹向风力机和塔架的风压,以及风力机运行中的动载荷。对于变桨距控制风力机而言,除了上述各主要装置外,还有一个变桨距机构。变桨距机构一般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电机执行机构,另一种是液压执行机构。液压执行机构通过液压系统推动桨叶转动,改变桨叶的桨距角,该类机构以其响应频率快、扭矩大、便于集中布置等优点目前占有主要的地位。此外电机变桨距执行机构是另一种重要方法,该机构利用电动机

23、对桨叶进行控制,由于其结构紧凑可靠,不像液压变桨距机构那样结构相对复杂、存在非线性,但该机构动态特性相对较差、有较大的惯性,且电机本身如果连续频繁地调节桨叶,将产生过量的热负荷使电机损坏。23 风力发电机组空气动力学理论231 风力发电机组空气动力学理论基础(1) 风能的计算由流体力学知,在单位时间内气体的动能为: (21)式中:m单位时间内气体的质量,kg; 气体的速度,m/s。设单位时间内,气体流过截面积为S的气体的体积为V,则 (22)该体积的空气质量为: (23)式中:空气密度,。单位时间通过该截面的气流动能可表示为: (24)式(24)即为风能的表达式。 从风能的公式可以看出,风能的

24、大小与气流密度、通过截面面积S成正比,与气流速度的立方成正比。其中和与地理位置、海拔、地形等因素有关。(2) 贝兹理论风力机的第一个气动理论由德国科学家贝兹(Betz)于1926年建立,Betz假设风轮是由无限多个叶片组成,风轮没有轮毂,气流通过风轮时没有阻力。此外,还假设气流经过整个风轮扫掠面时是均匀的,并且气流通过风轮前后的速度方向为轴向方向。现分析气流通过上述理想风轮的情况,如图2-2所示。图2-2 流过风轮的气流图图中:1表示距离风力机一定距离的上游风速;表示通过风轮时的实际风速;2表示距离风轮远处的下游风速。设通过风轮的气流其上游截面为S1,下游截面为S2。假设空气是不可压缩的,由连

25、续条件可得: (25)由于通过风轮后的气流动能会降低,2必然低于1,所以通过风轮的气流截面积从上游至下游是增加的,即S2S1。风作用在风轮上的力可由动量定理写出: (26)故风轮吸收的功率为: (27)气流的动能转换为风轮的功率,从上游到下游的动能的变化为: (28)令式(27)与式(28)相等可得: (29)将上式代入式(26)和式(27),可得作用在风轮上的力和提供的功率分别为: (210) (211)对于给定的上游速度1,将P看成2的函数。写出以2为自变量的功率变化关系,将式(211)微分得: (212)令,解得,代入式(211)可得最大功率。最大的功率为: (213)将上式除以气流通过

26、扫掠面S时风所具有的动能,可推出风力机的理论最大效率(理论上的风能利用系数): (214)上式就是有名的贝兹理论的极限值。由此可知风力机从自然风中所能索取的能量是有限的,其功率损失部分可以解释为留在尾流中的旋转动能。能量的转换将导致功率的下降,它随所采用的风力机和发电机的型式而异,因此,风力机的实际风能利用系数CP0.593。风力机实际的有用功率输出为: (215) (3) 风力机的特性系数讨论风力机的能量转换与控制时,以下特性系数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1)风能利用系数CP风能利用系数CP用来表示风力机从自然风能中吸取能量的大小程度。 (216)式中:P风力机实际获取的输出轴功率,W; 空气密

27、度,; 1上游的风俗,; S风轮的扫风面积,。(2)叶尖速比叶尖速比表示风轮在不同风速中的状态,用叶片的圆周速度和风速之比来衡量。 (217)式中:n风轮的转速,; 风轮角速度,; R风轮半径,m。232 风力机风轮空气动力学分析 (1) 风轮在静止情况下叶片的受力风力机的风轮由轮毂及均匀分布安装在轮毂上的若干桨叶所组成。在安装这些桨叶时,必须对每支桨叶的翼片按同一旋转方向,桨叶围绕自身轴心线转过一个给定的角度,即使每个叶片的翼弦与风轮旋转平面(风轮旋转时桨叶柄所扫过的平面)形成一个角度,这个角度称为桨距角。图2-3是风力机启动时的受力图。图2-3 风力机启动时的受力情况设风轮的中心轴位置与风

28、向一致(保持两者的一致由偏航系统控制,本文不作研究),当气流以速度v流经风轮时,在桨叶I和桨叶II上将产生气动力F和F。将F和F分解成沿气流方向的分力Fx和Fx(阻力)及垂直气流方向的分力Fy和Fy(升力)。阻力Fx和Fx形成对风轮的正面压力,而升力Fy和Fy则对风轮中心轴产生转动力矩,从而使风轮转动起来。(2) 风轮在转动情况下叶片的受力假设在理想状态下,风速与风轮旋转面保持垂直,当风轮在某个风速下以角速度稳定转动时,取叶片上距转轴中心r处一小段叶片元(叶素)为研究对象,此叶片元相对气流的速度Wr是风速与该叶片元绕轮毂轴向线速度r的矢量和。如图2-4所示,此时桨叶与该叶片元的攻角是Wr与翼弦

29、的夹角。图2-4 旋转桨叶的气流速度及受力情况气流以相对速度Wr吹向叶片元,在叶片上产生气动力F。参考叶轮静止时受力分析,F可以分解为在风轮旋转面内使桨叶旋转的力Fy1以及对风轮正面的压力Fx1;如果参考气流相对于叶片元的方向,F可分解为垂直于Wr方向的升力Fy和沿Wr方向阻力Fx。由于风速是在经常变化的,风速的变化也将导致攻角的变化。如果叶片装好后桨距角不再变化,那么虽在某一风速下可能得到最好的气动力性能,但在其它风速下则未必如此。为了适应不同的风速,可以随着风速的变化,调节整个叶片的桨距角,从而有可能在很大的风速范围内均可以得到优良的气动力特性,这种控制方式即变桨距控制。24 风力机变桨距

30、调节原理241 变桨距控制理论简述风能利用系数CP代表了风力机从风能中获得能量的能力,变桨距风力机的风能利用系数CP与叶尖速比和桨叶的桨距角成非线性关系。参考相关资料的研究,风能利用系数CP可近似用以下公式来表示: (218)根据上式,用数学软件MATLAB编写程序绘制变桨距风力机的风能利用系数特性曲线,如图2-5所示。1、按要求在实验箱上连接出电路。2、编写程序并进行调试,写出程序清单。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试卷3(本试题分笔试题和操作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第一部分 笔试题(本部分共有4大题,总分60分,考试时间60分钟,闭卷)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8031内部

31、有( )个RAM、8751内部有4K( )。2、MCS-51的指令可分为几种不同的寻址方式。如:MOV A,20H属于( )寻址方式,MOVC A,A+DPTR 属于( )寻址方式,MOV C, bit 属于( ) 寻址方式。3、堆栈的地址由( )内容确定,其操作规律是“( )进( )出”。4、DA指令是( )指令,它只能紧跟在( )指令后使用。5、在单片机扩展时,( )口和( )口为地址线,( )口为数据线。6、利用8155可以扩展( )个并行口,( )个RAM单元。7、若某8位D/A转换器的输出满刻度电压为+5V,则该D/A转换器的分辨率为( )V。8、假定累加器A的内容为30H,执行指令

32、:1000H:MOVC A,A+PC后,把程存储( )单元的内容送累加器A中。9、假定(SP)=60H, (ACC)=30H,(B)=70H, 执行下列命令: PUSH ACC PUSH B后,SP的内容为( ), 61H的单元的内容为( )。10、单片机串行通信时,若要发送数据,就必须将要发送的数据送至( )单元,若要接收数据也要到该单元取数。二、选择题(每空1分,共10分)1、计算机能直接识别的语言是( )。A汇编语言 B自然语言 C机器语言 D硬件和软件2、开机复位后,CPU使用的是寄存器第一组,地址范围是( )A、00H-10H B、00H-07H C、10H-1FH D、08H-0F

33、H3、在单片机中,( )是数据存储器,( )是程序存储器。AROM BEPROM CRAM DEEPROM 4、单片机在与外部I/O口进行数据传送时,将使用( )线。AALE INT0 BPSEN ALE CWR RD ALE DALE INT1 5、区分片外程序存储器和数据存储器的最可靠方法是( )。A、看其芯片型号是RAM还是ROMB、看其位于地址范围的低端还是高端C、看其离MCS51芯片的远近D、看其是被RD还是被PSEN信号连接6、当 MCS51复位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C=000H B、SP=00H C、SBUF=00H D、(30H)=00H7、若某寄存器芯片的地址线为

34、12根,那么它的存储容量为( )。A、KB B、2KB C、4KB D、5kB8、MCS51有中断源( )。A、5个 B、2个 C、3个 D、6个9、当串行口向单片机的CPU发出中断请求时,若CPU允许并接受中断请求时,程序计数器PC的内容将被自动修改为( )。A、0003H B、000B C、0013H D、0023H10、8031定时/计数器是否计满可采用等待中断的方法进行处理,也可通过对( )的查询方法进行判断。A、OV标志 B、CY标志 C、中断标志 D、奇偶标志三、简述题(每题4分,共16分)1、说明MCS-51的外部引脚EA的作用?2、位地址7CH与字节地址7CH有什么区别?位地址

35、7CH 具体在片内RAM中什么位置?3、如果(DPTR)=5678H,(SP)=42H,(3FH)=12H ,(40H)=34H,(41H)=50H,(42H)=80H,则执行下列指令后: POP DPHPOP DPLRET则:(DPH)=_;(DPL)=_;4、晶振fosc=6MHz,T0工作在模式1,最大定时=?四、分析题(共14分)该程序是信号灯控制程序,采用P1口控制8个发光二极管的亮与灭(由线路板决定,P1口输出低电平时对应的发光二极管被点亮)。 ORG 0000H AJMP MAIN ORG 000BH ;该地址是( )地址LJMP TT0 ;当出现( )时,才会执行到该指令。OR

36、G 0030H MAIN:MOV TMOD, #01H ;执行该指令的目的( )MOV TH0,#3CH ;设置T0 50ms定时初始值MOV TL0,#0B0H ;此时堆栈指针的内容是( )MOV R2, #40 ;设50ms循环40次定时2秒 MOV R3, #8 ;设( )个数SETB ET0SETB EASETB TR0 ;启动( )SJMP $ ;执行该程序的目的( )TT0:MOV TH0, #3CHMOV TL0, #0B0HDJNZ R2, BACK ;不够40次(2秒)退出中断MOV R2, #40H ; LCALL LJMP ;调亮灯子程序BAC:RETI ;中断返回LAM

37、P:CLR TR0 ;进入亮灯程序后为何关定时器( ) MOV R4, #0FEH ;设置亮灯控制字LP1:MOV P1, R4 ;最先亮的灯是( )ACALL DELAY ;调亮灯延时MOV A, R4 ;此时SP内容是( )CLR C ;清进位位为参与亮灯循环RLC A ;带进位位左移循环MOV R4 , ADJNZ R3, LP1SETB TR0 RET ;亮灯子程序返回DELAY: ;延时程序省略 END ;第二部分 操作题(本部分共有1大题,总分40分,考试时间60分钟)题目要求:请参考下面的A/D转换程序,根据实训电路板设计温度测试程序,完成下面问题。ORG 0000H AJMP

38、MAIN ORG 0003H AJMP INT0 MAIN:MOV R0,#70H MOV R2,#08H SETB IT0 SETB EA SETB EX0 MOV DPTR,#7FF8H MOV A,#00H LOOP:MOVX DPTR,A MOV A,R2 HERE:JNZ HERE CLR EX0 SJMP $ INT1:MOVX A,DPTR MOV R0,A INC DPTR INC R0 MOVX DPTR,A DEC R2 MOV A,R2 RETI 1、实训电路中的晶振为( )HZ。2、0809ADC的工作频率是( ),时钟信号从( )得到。3、在单片机实训板电路中ADC0809,请问:(1)通道IN5的地址为( )。(2)控制ADC08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