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知识点大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数学知识点大全.pdf(8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小学数学人教版课标教材知识要点及教学目标名使广大小当尘及家衣针对孩3的去当当打向客有一个q直的杷振。上海志能数育辅导名您对十二册放材遗行了知然要点及放当R标梳理,接次移供广大师医及家装散皆参考或总复灯使用。志微研制中,0一上册 撰稿人:高山流水单元名称小节标题知识要点目标要求重点难点U/L.一、数一数数一数数数、读数。1、在非常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初步了解儿童认数、数数情况。2、通过观察等探求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3、让学生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物快乐,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其对人对物的爱的情感,初步培养学生会听、会说、会补充的
2、良好习惯。初步建立数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及合作与参与的意识。二、比一比比多少1、“同 样 多”和“多”“少”的含义。2、比较两个事物之间的多少。1、让学生在数一数、比一比、摆一摆的活动中,体验一些比较的方法。掌握自己认为适用的好的比较方法。2、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主动参与学习和精神。比长短、高矮1、长短、高矮 的含义。2、比较两个事物的长短、高矮。1、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2、使学生体会到长和短也是相对的,进一步建立比较的意识。在比较的过程中,差别比较明显的,可以直接感知得到结论
3、,差别不明显的,就要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再比较。3、学生在不同的解题策略过程中,选择自己认这最为适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在比较过程中,差别比较明显的,可以直接感知得到结论;差别不明显的,就要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再比较。三、1一5的认识和加减法1-5的认识及书写1、认、读、数、写15各数。2、能按规律读、写 出1-5各数。1、会读、会认、会写1-5以内的各数,并注意书写的工整。2、能 用1一一5以内的各数来表述日常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初步建立数感,并能进行交流。3、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会 写1一一5各数,初步建立数感。比大小1、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言吾(大于、小于、等于)来
4、描 述5以内数的大小。2、运用符号“=”填空。1、初步建立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2、使学生认识符号“”“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线段的认识1、线段是可以量出长度的,它有“直”的特征。2、画线段的方法。1、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3、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合作理解并掌握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两位数加两位数1、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两位数:把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2、进位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法则。1、通过学生的交流,发
5、 现1 0 0以内两位数加法的多种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2、能选择合理的算法,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3、能运用数学知识尝试解决问题。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发 现1 0 0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加法的多种计算方法,体 验 算 法 的 多 样 性;能选择合理的算法,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理解并掌握进位的方法。两位数减两位数1、不退位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2、退位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法则。3、用减法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的应用题。1、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逐步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2、鼓励学生进行算法探索,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6、。3、引导学生学习用减法解决“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问题。4、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 0 0以内的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5、培养学生的数学生应用意识利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相同数位对齐的意义,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掌握用笔算方法计算两位数退位减法,并明白其算理;能运用竖式计算两位数退位减法学会用减法解决“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问题。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1、连加、连减:连加、连减的笔算顺序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2、加减混合:加减混合试题的运算顺序和竖式写法都与连加、连减相同。1、掌握用竖式连写的方法,会正确计算三个数的加、减法。使学生探索并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
7、加减混合的方法。2、发展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3、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4、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培养数感,体会算法多样化的思想。灵活使用口算或加减法竖式等方法计算连加连减的问题;初 步 掌 握1 0 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顺序以及方法;能正确的使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式题;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探究加减法估算的方法,初步形成估算的技能。三、角的初步认识认识角认识角及角各部分的名称,学会画角。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会比较角的大小。3、在学生获取知识的同
8、时,培养他们观察、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掌握角各部分的名称并学会画角的方法。认识直角认识直角和直角的符号,知道直角是一种特殊的角,学会辨识直角。1、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直角的特点,并能从生活中找到直角。掌握判断直角的方法和画直角。2、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四、表内乘法(一)乘法的初步认识乘法运算的意义;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1、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认 识 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2、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会口述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思.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4、认识乘法各部分的名称。5、能用加法和乘法表示同一内容。
9、加强学生对乘法的认识。知道乘法的含义,了解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掌握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思。26 的乘法口诀1、口诀间的关系。2、用口诀写乘法算式。1、使学生理解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熟记乘法口诀,学会运乘法口诀求积。2,通过观察、操作、尝试、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精神。3、培养学生的推理、概括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口诀的结构和规律理解口诀的来源,掌握推导口诀的方法。乘加、乘减试题在一道算式里,有乘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1、使学生会计算乘加、乘减式题,让学生感受解决实际问题的不同方法。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想象、操作等能力。理
10、解并掌握运算顺序。3、注意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教学思想。用数学根据乘法的意义,运用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简单的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实际问题。1、让学生掌握简单的乘法应用题,会用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2、培养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会提出乘法计算的问题,能用乘法解决简单的问题。五、观察物体观察物体(1)通过观察活动,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2)能辨认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发展空间观念。1.学生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位置关系和交换的过程,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
11、不同的。2.学生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和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4。感受数学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1.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2.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对称图形(1)通过欣赏图片,感知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轴对称现象。(2)通 过“折一折”“剪一剪”“说一说”等活动,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找到一条恰当的直线即对称轴,对称轴两边的部分形状相同、大小相同、位置相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2.学生理解对称轴的
12、含义,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3.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得到培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感受对称图形的美。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点,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同、方向相反即能够完全重合)。(3)能辨别轴对称图形,会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或点子图中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镜面对称(1)结合实例和具体活动,感知镜面对称现象。(2)经历探索、掌握镜面对称现象基本特征的过程(镜子里外的两个图形的形状相同、大小相同、位置相同、方向相反),发展空间观念。1.认识镜面对称现象,了解镜面对称的性质。2.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践的能力。3.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13、了解镜面对称的性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六、表内乘法(-)7的乘法口诀(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编制7的乘法口诀,学会从已有的知识出发探索新知识的方法。(2)掌握7的乘法口诀,并能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和价值性。1、使学生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2、初步掌握7的乘法口诀,能运用7的乘法口诀正确进行计算。3、使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得的较大的发展。1、使学生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2、初步掌握7的乘法口诀,能 运 用7的口诀正确进行计算倍的意义及应用(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倍”的意义。(2)利用操作和图示帮助学生理解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并探 索“求一个数的几倍
14、是多少”的计算方法。(3)能利用乘法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4)学会运用数学思维去观察、发现、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发展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使学生初步建立“倍”的概念。2、通过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养成学生动手、动脑、和动口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基本数学素养。3、学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并能够正确进行解答。4、初步学会分析数学信息与所求问题的联系,学会看线图。1、使学生初步建立“倍”的概念。2、学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并能够正确进行解答。3、初步学会分析数学信息与所求问题之间的联系,学会看线段图。8的乘法口诀(1)结合解决问
15、题的过程,探索、编制并掌握8的乘法口诀。(2)会用学过的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1、使学生理解8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2、初步掌握8的乘法口诀,能运用8的乘法口诀求积。3、通过乘法口诀的小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迁移类推的能力。1、使学生理解8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2、初步掌握8的乘法口诀,能运用8的乘法口诀求积。9的乘法口诀(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编制并掌握9的乘法口诀。(2)会用学过的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1、理 解 9的乘法口诀的来源,能根据乘法的意义正确推导出9的乘法口诀。2、能初步记住9的乘法口诀,并运用口诀熟练的进行计算。3、培
16、养学生初步的迁移类推能力和分析、综合的能力。9的乘法口诀的推导。乘法口诀表1、知道利用表格来整理知识比较简洁、清楚。2、掌握整体记忆全部乘法口诀的基本方法。1、通过让学生自己整理乘法口诀表,使学生知道利用表格来整理知识比较简洁、清楚,懂得合理整理乘法口诀表,掌握整体记忆全部乘法口诀的基本方法。2、加深对乘法含义的理解,能熟练的利用一句口诀计算两道乘法式题。3、使学生有与同伴合作整理知识的体验,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整理乘法口诀是重点。掌握乘法口诀表示难点看一看摆一摆(1)利用主题图复习第3、4、5、6单元的相关知识(观察物体、角的认识、表内乘法)。(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
17、问题的能力。(3)让学生体会数学的趣味性和数学的价值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1、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通过动手操作,巩固对所学平面图形的认识,感受图形变化的乐趣,提高学习兴趣。3、培养学生使用数学工具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1、学会正确的观察物体的方法及运用知识的能力是重点。2、培养学生使用数学工具的能力和思维能力是难点。七、统计(1)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简单的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1.学生在情境中体验随机出现的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1、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 格表示几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
18、据统计图表中的数(画正字)。(2)进一步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 计 图(1 格表示2 个单位的),并能完成相应的图表。(3)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样本容量、比较信息,描述信息等),并让学生尝试作出简单的决策(9 5 页内容可以设计决策问题)。2.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 格表示几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3 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合作意识与实践能力。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2、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八、数学广角简单
19、的排列和组合(1)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利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2)让学生经历摆学具、画图示、列图表等过程,逐步抽象出全面的、有序的排列和组合的方法,使学生的思维逐步由具体过渡到抽象。(3)能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在活动中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1、使学生学会找出最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3、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的思考问题的意识。准确找出最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简单的推理1)经历对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进行判断、推理的过程。(2)能 借 助“做标记”、“列图表”等方式整理信息,并能对生活中的某些现象按一定方法进行推理。1、通过
20、活动让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2、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3)能有条理的表达自己思考的过程,与同伴进行合作与交二下册 撰稿人:李岩单元名称小节标题知识要点目标要求重点难点一、解决问题解决问题1、运用加法和减法计算解决问题2、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1
21、、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2、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综合算式的应用二、表内除法(一)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1、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建 立“平均分”的概念。2、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在实践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力。3、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用 26 的乘法口诀求商用 26 的乘法口诀求商一图三式解决与平
22、均分相联系得简单的实际问题。用乘、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1、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 的乘法口诀求商。2.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学会利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 观 察 独 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能正确迅速地用2 6 的乘法口诀求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三、图形与变换锐角和钝角锐角和钝角的认识1、生结合生活情景能辨认锐角和钝角,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2、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
23、、分类、比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能力,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注重学生知识的的形成过程,从判断推理、寻找发现、到小组合作的画一画、拼一拼、折一折的实践练习,在充分展示学生个体的优势的同时,注重学生的动手操1、认识锐角和钝角,并理解与直角的关系。2、在认识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动手折叠或正确的画出锐角和钝角。作能力和合作精神的培养。在合作的过程中考察学生任务、时间的合理统筹。平移和旋转平移和旋转的认识1、通过生活情景,让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让学生通过观察、分类、对比,初步了解物体的平移和旋转的变换特征;初步会判断图形的平移和旋转。会在方格纸
24、上平移简单的图形。2、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数出平移后的距离2、画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移动后的图形。剪一剪1、让学生剪出连续的对称图案。2、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3、培养学生边思考边操作的良好学习品质。4、让学生剪出漂亮的图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能剪出各样图形四、表内乘法(二)用 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用 7、8、9的乘法口诀求商1、使学生明确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学会利用7、8、9的乘法口诀进行求商。2、能比较熟练地进行除法求商。3、进一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利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问题
25、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用表内乘法的知识来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1、通过学生动手摆一摆,进一步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依关系。2、通过分析、推理探究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的一般解决方法,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学会运用表内乘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良好的学习习惯。4、掌握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相应的书写格式。进一步发展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通过学生动手摆一摆,进一步 理 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依关系。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求“一
26、个数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的一般解决方法。2、学会运用表内乘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掌握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相应的书写格式。五、万以内数的认识1 0 0 0 以内数的认识1 0 0 0 以内数的认识、1、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2、引导学生认识新的计算单位“千”,了解每1、掌握千以内各个数位的十进。拐弯处的数数(个位或千以内数的读写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并在数数中加深对十进制关系的理解。3、使学生了解数的组成,加深对数的概念的理解。学会比较1 0 0 0 以内数的大小。十位满十向前一位进1)2、中 间 有“0”的千以内数
27、的读写。发展学生的数感估算的意识1 0 0 0 0 以内数的认识1 0 0 0 0 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近似数1、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万以内的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形象的感性认识,发展学生的数感,了解大数的价值。2,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单位进一步理解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3、学会读写万以内的数(中间、末尾没有零),知道数的组成,掌握数位顺序表。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会读写万以内的 数(中间、末尾有0),且能总结出读写万以内数的方法2、让学生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3
28、通 过“比一比”活动,掌握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能够用正确的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4、通过现实的素材,感受大数的的意义,加深学生对万以内数的认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的能力。1、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会数万以内的数,掌握数位顺序表。学会读写万以内的数。(末尾,中间有0。)2、通过比较、理解数位的意义和数的实际大小掌握学会比 较 1 0 0 0 0 以内数的大小。掌握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能够正确运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关系。3、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计能力。5、通过具体的情景让学生理解近似数的含义,体会近似数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计能力。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整百、整千数的加
29、减法1、通过熟悉的买电器的生活情景,提出加减法问题,探索口算整百、整千的加减的方法,经历交算法的过程。2,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发展口算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掌 握 整 百、整千的进(退)位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算法的多样和优化。六、克和千克克和千克认识、感受质量单位千克、克。1、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 和1千克的概念,知 道1千克=1000克。2、使学生知道用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掌握质量单位:克、千克.掌握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建立克和千克的实际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七、万以内的
30、加法和减法(一)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1、理解、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培养学生口算的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2、能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整理、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掌握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培养学生口算能力、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以及加减法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及解决实际问题1、掌握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口算和笔算的算法2、掌握竖式计算的规范书写。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4、对学生进行绿化环境的教育1.掌握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口算和笔算的算法。2.
31、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估算力 口、减法估算1、使学生能够综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1.在具体的情站境中,掌握加减法估算的一般方法。2.体验估算的多样性,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估算策略。有多重1、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质量单位“千克”的认识,建立质量单位的正确概念。2、通过活动,感受测量质量工具的作用。3、使学生初步了解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建立质量单位的正确观念,感受测量质量工具的作用。掌握数据收集、整理的方法,提高应用数学的意识八、统计复式统计表认识、填写简单的
32、复式统计表。1、使学生体验调查和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2、学生填写比较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参与意识。填写简单的复式的统计表条形统计图认识条形统计图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表现数据、2、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明确用1 格表示5 个单位的表现形式能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并初步进行简单的预测认识条形统计图,明确用1格表示5 个单位的表现形式九、找规律找图形的排列规律找图形的排列规律1 通过观察、猜
33、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使学生发现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通过操作、观察、猜测等活动去发现规律,找出有新意的排列规律找数列的排列规律找出数列的排列规律1、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2、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充分感受数学的价值,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初步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3、通过教学活动初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现和理解图形的变化规律图形和数列的变化规律从图形变化规律的认识过渡到数字变化规律的认识1、让
34、学生发现、探究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通过比较,从而理解并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推理能力。2、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并能合理、清楚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理解图形和数字的对应关系,并结合图形的变化规律,发现相应的数字变化规律,很好地实现从图形变化规律的认识过渡到数字变化规律的认识上来。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三上册 撰稿人:林子单元名称小节标题知识要点目标要求重点难点一、测量毫米、分米的认识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知道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分米与米和厘米间的关系。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建 立 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常用的长度间的关系,
35、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的选择单位,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感 受 1 毫米、1 分米的实际长度,会用毫米、分米作为单位量物体的长度,恰当选择单位,估计物体的长度。千米的认识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知道千米与米间的关系。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 立 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千米与米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的选择单位,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感 受 1 千米的实际长度,对 1千米的长度形成正确的表象,恰当选择单位估计物体的长度。吨的认识认识质量单位吨,知道吨与千克间的关系。认识质量度单位吨,建 立 1吨的质量观念,知
36、道吨与千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的选择单位,能估计一些物体的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感 受 1 吨的实际重量,对 1 吨的质量形成正确的表象,恰当选择单位估计物体的质量。生活中的数学对本单元内容的整理二、万以内的加法和 减 法(二)加法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减法计算三位数减三位数,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加减法的验算理解验算的意义,会对加法和减法进行验算。三、四边形四边形认识四边形的特征平行四边形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会在方格纸上画平行四边形。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千米和质量单位吨,牢记单位之间的进率,能联系生活,理解生活中处处存在这些数
37、学知识,培养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的能力。使学生会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能够一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进一步领会加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强估算意识。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使学生会计算三位数减三位数,能 够 一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进一步领会减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强估算意识。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使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会对加法和减法进行验算,初步养成检验和验算的习惯,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从各种图形中区分出四边形,认识四边形的特征。结合生活情境和操作活动让学生感悟平行四边形易变形的特性,以及与其他四边形的联系与区别,初步建立平行四边形的表象,并在方格纸上画平行四边形
38、能联系生活,说出生活中的数学三位数加三位数中连续进位加三位数减三位数中连续退位减理解验算的意义,会对加法和减法进行验算。找出四边形的特点,根据四边形的特点对四边形进行分类。让学生动手画、剪平行四边形周长知道周长的含义利用实物和一些图形,说明周长的含义,并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加深对周长的理解。使学生理解掌握周长的概念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发现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估计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通过画一画、剪一剪、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让学
39、生估量一些物体的长度.掌握简单的基本的估算方法。四、有余数的除法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和计算表内除法竖式的含义,有余数的除法竖式及余数的含义,余数和除数的关系。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的口算和笔算有余数的除法。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理解余数与除数的关系。解决问题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五、时、分、秒秒的认识在具体情境中感悟时间单 位“秒”,观察钟表,得出1 分=60秒。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 道 1分=60秒。认识时间单位秒,知 道 1 分=60
40、秒,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时间的计算时间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时间单位的进率以及推算经过的时间。填一填,说一说统计完成家庭发作业的时间,统计一下每位同学的睡眠时间。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策略来计算时间,通过不同的方式去搜集信息,使学生从小养成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而去有目的的搜集信息的意识和能力。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时间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合理的安排学习、锻炼、娱乐、休息的时间。六、多位数乘一位数口算乘法1、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2、估算1、使学生加深对乘法含义的理解,让学生知道生活中
41、处处乘法。2、使学生掌握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会进行相应的口算。3、使学生知道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简便算法。理解一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法笔算乘法1、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2、突破笔算乘法的难点:包括不连续进位、连续进位、因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乘法。1、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理解用竖式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算法七、分数的初步认识分数的初步认识1、认识几分之一:包括认识几分之一、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2、认识几分之儿:包括认识几分之
42、几、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2.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3.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教学重点: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会读、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教学难点:几分之一的含义的理解。学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的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意识。分数的简单计算1、同分母分数的简单加、减法2、1减去几分之几。1、使学生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2、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3、。教学重点: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教学难点: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八、可能性可能性1、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2、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1、使学生体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2、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教学重点: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单元难点: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九、数学广角数学广角1、介绍排列以及组合。2、学生根据实际问题采用罗歹U、连线等方式,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
44、和组合数。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验证等活动,找出简单事件的排列数或组合数。了解有关两两组合的知识。能用不同的方法准确地计算出组合数。2.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习惯。教学重点:能用不同的方法准确地计算出组合数。单元难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规律 的 过 程。掷一掷通过游戏形式探讨可能性大小的实践活动。1.使学生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2.使学生学会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要让学生充分经历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通过有限次的实验,对结果有一个初步的猜想,然后通过相对严密 的“数学化”的过程,自己得出正3.使学生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是不同的,能对一些
45、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进行比较。确的结论。三下册单元名称撰稿人:平湖落雁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一、位置与方向小节标题知识要点目标要求重点难点位置与方向1、辨认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能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2、知道地图上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1、通过生活情境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辨认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2、在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中,给定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3、使学生知道地图上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
46、描述行走的路线。4、借助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发展空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5、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进行爱国主义教育。1、在实景中辨认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并能运用这些词来描绘物体所在方向;知道地图上的方向。2、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口算除数1、探索用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数的除法口1、学生自主探索用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数的除法口算方法,能正确口算商是整十、1、学会用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数的除法口算方法。笔算除法算方法。2、能正确口算商是整十、整百、整千数的除法。3 了解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
47、方法,懂得根据具体情境合理进行估算1、掌握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方法,会用乘法验算除法。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整百、整千数的除法。2、使学生体会学习除法估算的必要性,了解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3、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境合理进行估算,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应用数学的能力。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一位数除多位数笔算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概括能力。2、在观察、比较、沟通等活动中理解乘法验算除法的方法,利用乘法与除法的关系进行除法验算,培养良好的验算习惯。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2、利用表内除法的扩展灵活进行除法估算。
48、1、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除法算式的演算格式2、理解掌握用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方法。3、感知乘、除法的关系。初步感受可以用乘法来验算除法。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1、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和作用,认识统计图的另外的过程,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认识统计图一种形式横向统计图,学会的另外一种形式横向统计图;学会看横向的条形统计看横向的条形统计图。图。简 单 的 数 据 分 2、认识起始格与其他格代2、认识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析 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初步感受到不同形
49、式的条形统计图的使用条件的数据完成统计图。3、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并作出合理分析三、统计 3、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的和预测,培养学生利用统计方法推测和预见未来的意问题并作出合理分析和预识;测;4、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1、会看两种统计图,根据统计图表作出合理的分析和预测,培养学生利用统计方法推测和预见未来的意识。2、认识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特点。会分析各种不同的统计图。求平均数1、理解平均数以及它在统计学上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2、应用所学知识合理、灵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学会简
50、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2、体会平均数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和区别不同组数据的总体情况这一统计学上的意义。3、培养应用所学知识合理、灵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学会求平均数的方法。培养应用所学知识合理、灵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四、年、月日年、月、日1、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的知识,记住平年、闰年的天数,能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2、熟练的运用年、月、日的知识。1、通过自主探索,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的知识,并记住平年、闰年的天数,能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2、在探索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对比、概括能力,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