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市政规范大全》GB50869-2023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技术规范8.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市政规范大全》GB50869-2023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技术规范8.pdf(18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UDC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P GB 50869-2013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技术规范Technical code for municipal solid waste sanitary landfill2013-08-08 发布 2014-03-01 实施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住 房 和 城 乡 建 设 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生 活 垃 圾 卫 生 填 埋 处 理 技 术 规 范Tec hnic al c ode for munic ipal solid waste sanitary landfill GB 50869-2013主 编部门:中华人
2、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批 准 部 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施 行 日 期:2014 年 3月 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 国 计 划 出 版 社2013 北 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技术规范GB 50869-2013中 国 计划出版社出版 网 址: 地 址:北 京 市 西 城 区 木 樨 地 北 里 甲11号 国 宏 大 厦C座3层 邮 政 编 码:100038 电 话:(010)63906433(发 行 部)新 华 书 店 北 京 发 行 所 发 行 北 京 世 知 印 务 有 限 公 司 印 刷850mmX 1168mm 1/32 6 印张 149
3、千字 2013年12月 第1版2013年12月 第1次印刷统 一 书 号:1580242.139 定 价:36.0 0元版 权 所 有 侵 权 必 究侵 权 举 报 电 话:(010)63906404 如 有 印 装 质 量 问 题,请 寄 本 社 出 版 部 调 换第 107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技术规范 的公告现批准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技术规范 为 国 家 标 准,编号 为GB 508692013,自2014年3月1日起实施。其 中,第3.0.3、4.0.2.8.1.1.10.1.1,11.1.1,11.6.1,11.6.
4、3,11.6.4,15.0.5 条 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行业标准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 术规范 CJJ 17-2004同时废止。本 规 范 由 我 部 标 准 定 额 研 究 所 组 织 中 国 计 划 出 版 社 出 版 发 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3年 8 月 8 日W 1 刖 目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关 于 印 发 2008年工程建设标准规 范制 订、修 订 计 划(第 一 批)的 通 知 (建 标 2008102号 文)的要 求,规范编制组经广泛调査研究,认 真 总 结 实 践 经 验,参考有关国 际标准和国内先进标准,并 在 广 泛 征 求 意 见 的 基
5、础 上,编制了本规 范。本 规 范 共 分16章 和5个 附 录,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 语,填埋 物入场技术要求,场 址 选 择,总体设计,地基处理与场地平整,垃圾 坝与坝体稳定性,防 渗 与 地 下 水 导 排,防 洪 与 雨 污 分 流 系 统,渗沥 液收集与处理,填 埋 气 体 导 排 与 利 用,填 埋 作 业 与 管 理,封场与堆 体 稳 定 性,辅助 工 程,环境保护与劳动卫生,工程施工及验收。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 规 范 由 住 房 和 城 乡 建 设 部 负 责 管 理 和 对 强 制 性 条 文 的 解 释,由华中科技大学负责日常管理,由华
6、中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 程学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 行 过 程 中 如 有 意 见 或 建 议,请寄送华中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地 址:湖北省武汉市洪 山 区 珞 瑜 路1037号,邮政编码:430074)。本规范主编单位、参 编 单 位、主要起草人和主要审查人:主 编 单 位:华中科技大学 参 编 单 位: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 上海市环境工程设计科学研究院 城市建设研究院 武汉市环境卫生科研设计院 北京高能时代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市环境卫生工程设计院 深圳市中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中国瑞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宁波市鄞州区绿州能源利用有限公司主要
7、 起 草 人:陈朱蕾薛 强冯其林刘 勇杨 列罗继武余 毅王敬民齐长青田 宇葛 芳龙 燕王志国郑得鸣刘泽军.史波芬夏小红谢文刚曹 丽史东晓俞瑛健主要审查人:徐文龙邓志光秦 峰张 范吴文伟张 益陶 华王 琦陈云敏潘四红熊 辉术 语.填 埋 物 入 场 技 术 要 求.场 址 选 择.总 体 设 计.5.1 般 规 定.5.2处 理 规 模 与 填 埋 库 容.5.3 总平面布置.5.4竖 向 设 计.5.5填埋场道路.5.6计 量 设 施.5.7绿化及其他.地 基 处 理 与 场 地 平 整.6.1 地基处理.6.2边 坡 处 理.6.3 场地平整.垃 圾 坝 与 坝 体 稳 定 性.7.1垃圾坝
8、分类.7.2坝 址、顼 高、坝型及筑坝材料选择7.3坝 基 处 理 及 坝 体 结 构 设 计7.4坝 体 稳 定 性 分 析.防 渗 与 地 下 水 导 排.8.1 般 规 定.8.2防 渗 处 理.8.3 地下水导排.(24)9防 洪 与 雨 污 分 流 系 统.(26)9.1填 埋 场 防 洪 系 统.(2 6)9.2填 埋 库 区 雨 污 分 流 系 统.(2 6)10渗 沥 液 收 集 与 处 理.(28)10.1 般 规 定.(28)1 0.2渗沥液水质与水量.(2 8)10.3 渗 沥 液 收 集.(29)1 0.4渗 沥 液 处 理.(31)11填 埋 气 体 导 排 与 利
9、用.(32)11.1 一 般 规 定.(32)1 1.2填 埋 气 体 产 生 量.(32)1 1.3填 埋 气 体 导 排.(32)1 1.4填 埋 气 体 输 送.(34)1 1.5填 埋 气 体 利 用.(35)1 1.6填 埋 气 体 安 全.(35)12填 埋 作 业 与 管 理.(37)1 2.1填 埋 作 业 准 备.(3 7)1 2.2填 埋 作 业.(3 7)12.3 填 埋 场 管 理.(3 8)13封 场 与 堆 体 稳 定 性.(4 0)13.1 一 般 规 定.(4 0)1 3.2填 埋 场 封 场.(4 0)1 3.3填 埋 堆 体 稳 定 性.(4 2)14 辅
10、助 工 程.(4 3)14.1 电 气.(43)14.2 给 排 水 工 程.(4 3)14.3 消 防.(4 4)1 4.4采 暖、通 风 与 空 调.(4 4)1 5环 境 保 护 与 劳 动 卫 生.(45)16 工 程 施 工 及 验 收.(46)附 录A填 埋 库 容 与 有 效 库 容 计 算.(47)附 录B渗 沥 液 产 生 量 计 算 方 法.(49)附 录C调 节 池 容 量 计 算 方 法.(51)附 录D渗 沥 液 处 理 工 艺 参 考 设 计 参 数.(53)附 录E填 埋 气 体 产 气 量 估 算.(58)本 规 范 用 词 说 明.(61)引 用 标 准 名
11、录.(62)附:条 文 说 明.(65)ContentsGeneral provisions.Terms.Tec hnic al requirement for solid waste of landfillSelec tion of Landfill site.General design.5.1 General requirements.5.2 Treatment scale and storage capacity.5.3 General layout.5.4 Vertical design.5.5 Landfill road.5.6 Measurement facilities.5.7
12、 Greening and others.Foundation treatment and ground leveling.6.1 Foundation treatment.6.2 Slope treatment.6.3 Ground leveling.R etaining dam and dam stab ility.7.1 Classification of retaining d a m.7.2 Selection of site,height,type and material ofretaining d a m.7.3 Ground treatment and dam structu
13、re design.7.4 Dam stability analysis.Leac hate retention and groundwater management8.1 General requirements.8.2 Lining system.(18)8.3 Groundwater management.(2 4)9 Flood c ontrol system and rainwater and sewageshunting system.(26)9.1 Flood control system.(2 6)9.2 Rainwater and sewage shunting system
14、.(2 6)10 Leac hate c ollec tion and treatment.(28)10.1 General requirements.(28)10.2 Leachate quality and quantity.(2 8)10.3 Leachate collection.(2 9)10.4 Leachate treatment.(31)11 Landfill gas diffuser and utilization.(32)11.1 General requirements.(3 2)11.2 Landfill gas generation.(3 2)11.3 Landfil
15、l gas diffuser.(3 2)11.4 Landfill gas conveying.(3 4)11.5 Landfill gas utilization.(3 5)11.6 Landfill gas safety.(3 5)12 Landfill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37)12.1 Preparation for landfill operation.(3 7)12.2 Landfill operation.(3 7)12.3 Landfill management.(3 8)13 Closure of landfill and waste pile
16、 stab ility.(40)13.1 General requirements.(4 0)13.2 Closure of landfill.(4 0)13.3 Waste pile stability.(4 2)14 A uxiliary engineering.(43)14.1 E lectricity.(4 3)14.2 Water suptply and drainage engineering.(4 3)14.3 Fire prevention.(4 4)14.4 Heating supply、ventilation and air condition.(4 4)15 Enviro
17、nmental protec tion and oc c upationalhealth.(45)16 Landfill projec t c onstruc tion and ac c eptanc e.(46)A ppendix A Calc ulation of landfill storage c apac ityand effec tive storage Capac ity.(47)A ppendix B Calc ulation method of leac hategeneration.(49)A ppendix C Calc ulation method of the c o
18、lumn ofequalization b asin.(51)A ppendix D Design parameter requirement of leac hatedisposal tec hnology.(53)A ppendix E Estimation of landfill gas generation.(58)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c ode.(61)List of quoted standards.(62)A ddition: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65)1总 则1.0.1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
19、防治法,为贯彻 国家有关生活垃圾处理的技术法规和技术政策,保证生活垃圾卫 生填埋(简称填埋)处理工程质量,制定本规范。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 建、扩建的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 工程的选址、设 计、施 工、验收和作业管理。1.0.3填埋处理工程应不断总结设计与运行经验,在汲取国内外 先进技术及科研成果的基础上,经 充 分 论 证,可 采 用 技 术 先 进、经 济合理的新工艺、新 技 术、新 材 料 和 新 设 备,提高生活垃圾卫生填 埋处理技术的水平。1.0.4填埋处理工程的选址、设 计、施 工、验收和作业管理除应符 合本 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术 语2.0.1 卫生
20、填埋 sanitary landfill填埋场采取防渗、雨 污分流、压 实、覆盖等工程措施,并对渗沥 液、填埋气体及臭味等进行控制的生活垃圾处理方法。2.0.2 填埋库区 c ompartment填埋场中用于填埋生活垃圾的区域。2.0.3 填埋库容 landfill c apac ity填埋库区 填入的生 活 垃 圾 和 功 能 性 辅 助材 料所占用 的 体积,即封场堆体表层曲面与平整场底层曲面之间的体积。2.0.4 有效库容 effec tive c apac ity填埋库区填入的生活垃圾所占用的体积。2.0.5 垃圾项 retaining dam建 在填埋库 区 汇水上下游或 周边或 库
21、 区内,由土石等建筑材 料 筑 成的 堤 坝。不 同 位置 的 垃 圾 坝 有不 同 的 作 用(上游的坝截留 洪 水,下游的坝阻挡垃圾形成初始库容,库区内的坝用于分区等)。2.0.6 防渗系统 lining system在填埋库区和调节池底部及四周边坡上为构筑渗沥液防渗屏 障所选用的各种材料组成的体系。2.0.7 防渗结构 liner struc ture防渗系统各种材料组成的空间层次。2.0.8 人工合成衬里 artific ial liners利 用 人工合成材料铺设 的防渗层 衬里,目前使用的人工合成 衬里为高密度聚乙烯(HDPE)土 工 膜。采用一层人工合成衬里铺 设的防渗系统为单层
22、 衬里,采用两层人工合成衬里铺设的防渗系 统 为双 层 衬 里。2.0.9 复合衬里 c omposite liners采 用 两 种或 两 种以 上 防 渗材 料 复 合 铺 设 的 防 渗 系 统(HDPE 土工膜+黏 土 复 合 衬 里 或HDBE 土 工 膜+GCL钠基膨润土垫复合衬里)。2.0.10 土工复合排水网 geofiltration c ompound drainage net 由立体结构的塑料网双面粘接渗水土工布组成的排水网,可 替代传统的砂石层。2.0.11 土工滤网 geofiltration fab ric又称有纺土工布,由单一聚合物制成的,或聚合物材料通过机 械
23、固结、化学和其他粘合方法复合制成的可渗透的土工合成材料。2.0.12 非织造土工布(无纺土工布)nonwoven geotextile 由定向的或随机取向的纤维通过摩擦和(或)抱 合和(或)粘合 形成的薄片状、纤网状或絮垫状土工合成材料。2.0.13 垂直防渗帷幕 vertic al b arriers利用防渗材料在填埋库区或调节池周边设置的竖向阻挡地下 水或渗沥液的防渗结构。2.0.14 雨污分流系统 rainwater and sewage shunting system 根据填埋场地形特点,采用不同的工程措施对填埋场雨水和 渗沥液进行有效收集与分离的体系。2.0.15 地 下 水 收 集
24、 导 排 系 统 groundwater c ollec tion and removal system在填埋库区和调节池防渗系统基础层下部,用于将地下水汇 集和导出的设施体系。2.0.16 渗沥液收集导排系统 leac hate c ollec tion and removalsystem在填埋库区防渗系统上部,用于将渗沥液汇集和导出的设施 体 系。2.0.17 盲沟 leac hate trenc h位于填埋库区防渗系统上部或填埋体中,采用高过滤性能材料导排渗沥液的暗渠(管)。2.0.18 集 液井(池)leac hate c ollec tion well(pond)在填埋场修筑的用于汇
25、 集渗沥液,并可 自流或用提升泵将渗 沥液排出的构筑物。2.0.19 调节池 equalization b asin在渗沥液处理系统前设 置的 具有均 化、调蓄功能或兼有渗沥 液预处理功能的构筑物。2.0.20 填埋气体 landfill gas填埋体中有机 垃圾分解产生的气体,主要成分为甲烷和二氧 化 碳。2.0.21 产气量 gas generation volume填埋库区中一定体积的垃圾在一定时间中厌氧状态下产生的 气 体 体 积。2.0.22 产气速率 gas generation rate填埋库区中一定体积的垃圾在单位时间内的产气量。2.0.23 被动导排 passive vent
26、ilation 利用填埋气体自身压力导排气体的方式。2.0.24 主动导排 initiative guide and extrac tion 采用抽气设备对填埋气体进行导排的方式。2.0.25 气体收集率 ratio of landfill gas c ollec tion 填埋气体抽气流量与填埋气体估算产生速率之比。2.0.26 导气井 extrac tion well周围用过滤材料构筑,中间为多孔管的竖向导气设施。2.0.27 导气盲沟 extrac tion trenc h周围 用过滤材料构筑,中间为多孔管的水平导气设施。2.0.28 填埋单元 landfill c ell按单位时间或单
27、位作业区域划分的由生活垃圾和覆盖材料组 成的填埋堆体。2.0.29 覆盖 c over采 用不 同的材料铺设于垃圾层上的实施过程,根据覆盖要求 和作用的不同可分为日覆盖、中间覆盖和最终覆盖。2.0.30 填埋场封场 c losure of landfill填埋作业至设计终场标高或填埋场停止使用后,堆体整形、不 同功能材料覆盖及生态恢复的过程。3填埋物入场技术要求3.0.1 进 入 填 埋 场 的 填 埋 物 应 是 居 民 家 庭 垃 圾、园林绿化废弃 物、商业服务网点垃圾、清扫保洁垃圾、交通物流场站垃圾、企事业 单位的生活垃圾及其他具有生活垃圾属性的一般固体废弃物。3.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
28、泥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混合填埋处置 时,应经预处理改善污泥的高含水率、高黏 度、易流变、高持水性和 低渗 透系 数 的 特 性,改性后的泥质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城镇污 水 处 理 厂 污 泥 处 置 混 合 填 埋 用 泥 质 GB/T 23485的 规 定 外,尚 应达到以下岩土力学指标的规定:1无侧限抗压强度50kN/m2;2十字板抗剪强度25kN/m2 ;3 渗 透 系 数 为10-6c m/s10_ 5c m/s。3.0.3 填埋物中严禁混入危险废物和放射性废物。3.0.4 生 活垃圾焚烧飞灰和医疗废物焚烧残渣经处理后满足现 行国家标准 生 活 垃 圾 填 埋 场 污染 控制 标 准
29、GB 16889规定的条 件,可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处置。处置 时应设置与生活垃圾 填埋库区有效分隔的独立填埋库区。3.0.5 填埋物应按重量进行计量、统计与核定。3.0.6填埋物含 水量、可 生 物 降 解 物、外形尺寸应符合具 体填埋 工艺设计的要求。有条件的填埋场宜采取机械一生物预处理减量 化 措 施。4场 址 选 择4.0.1填埋场选址应先进行下列基础资料的搜集:1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环境卫生专业规划;2 土地利用价值及征地费用;3附近居住情况与公众反映;4附近填埋气体利用的可行性;5地 形、地貌及相关地形图;6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7设计频率洪水位、降 水 量、蒸 发 量、夏 季
30、主 导 风 向 及 风 速、基 本风压值;8道 路、交 通 运 输、给 排 水、供 电、土石料条件及当地的工程 建 设经 验;9服务范围的生活垃圾量、性质及收集运输情况。4.0.2填埋场不应设在下列地区:1地下水集中供水水源地及补给区,水源 保 护 区;2洪泛区和泄洪道;3填埋库区与敞开式渗沥液处理区边界距居民居住区或人 畜供水点的卫生防护距离在500m以内的地区;4填埋库区 与渗沥液处理区边界距河流和湖泊50m以内的 地 区,5填 埋 库 区 与 渗 沥 液 处 理 区 边 界 距 民 用 机 场3km以内的地 区;6尚未开采的地下蕴矿区;7珍贵动植物保护区和国家、地方自然保护区;8公 园,
31、风 景、游 览 区,文物古迹区,考古学、历史学及生物学研 究 考 察 区;9军事要地、军工基地和国家保密地区。4.0.3填埋场选址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 制 标 准 GB 16889和相关标准的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 与 当 地 城 市 总 体 规 划 和 城 市 环 境 卫 生 专 业 规 划 协 调 致;2应 与当 地的大气防护、水 土 资 源 保 护、自然保护及生态平 衡要 求 相 一 致;3应 交 通 方 便,运 距 合 理;4人 口 密 度、土地利用价值及征地费用均应合理;5应位于地下水贫乏地区、环境保护目标区域的地下水流向 下游地区及夏季主导风向下风向;6选
32、址应有 建设项 目 所 在 地 的 建 设、规 划、环 保、环 卫、国土 资 源、水 利、卫生监督等有关部门和专业设计单位的有关专业技术 人 员 参 加;7应符合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4.0.4填埋场选址比选应符合下列规定:1场 址 预 选:应 在 全 面 调 查 与 分 析 的 基 础 上,初 定3个 或3 个以上候 选 场 址,通过对候选场址进行踏勘,对场地的地形、地 貌、植 被、地 质、水 文、气 象、供 电、给 排 水、覆 盖 土 源、交通运输及场址 周围人 群居住情 况等 进 行 对比 分 析,宜 推 荐2个 或2个以上预选 场 址。2场 址确 定:应对预选场址方案进行技术、经 济、社
33、会及环境 比较,推荐一个拟定场址。并应对拟定场址进行地形测量、选址勘 察和初步工艺方案设计,完成选址报告或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审 查确定 场 址。5总 体 设 计5.1 一 般 规 定5.1.1填 埋 场 总 体 设 计 应 采 用 成 熟 的 技 术 和 设 备,做到技术可 靠、节约用地、安全卫生、防止污染、方 便作业、经济合理。5.1.2 填埋场总占 地面积应按远期规模确定。填埋场的各项用 地指标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及当地土地、规划等行政主管部门的 要 求。填埋场宜根据填埋场处理规模和建设条件作出分期和分区 建设的总体设计。5.1.3 填埋场主体工程构成内容应包括:计 量 设 施,地基处理与
34、 防渗系统,防洪、雨 污 分 流及 地 下 水 导 排 系 统,场 区 道 路,垃 圾 坝,渗沥液收集和处理系统,填埋气体导排和处理(可含利用)系 统,封 场工程及监测井等。5.1.4 填埋场辅助工程构成内容应包括:进 场 道 路,备 料 场,供配 电,给排水设施,生活和行政办公管理设施,设 备 维 修,消防和安全 卫 生 设 施,车辆冲洗、通 信、监控等附属设施或设备,并宜设置应急 设 施(包括垃圾临时存放、紧 急 照明等设施)。m类以上填埋场宜 设置环境监测室、停车场等设施。5.2 处理规模与填埋库容5.2.1 填埋场处理规模宜符合下列规定:1 I类 填 埋 场:日平均填埋量宜为1200t
35、/d及 以 上;2 I I类 填 埋 场:日 平 均 填 埋 量 宜 为500t/d1200t/d(含 500t/d);3 DI类 填 埋 场:日 平 均 填 埋 量 宜 为200t/d500t/d(含 200t/d);4 I V类 填 埋 场:日平均填埋量宜为200t/d以下。5.2.2填埋场日平均填埋量应根据城市环境卫生专业规划和该工 程服务范围的生活垃圾现状产生量及预测产生量和使用年限确定。5.2.3填 埋 库 容 应 保 证 填 埋 场 使 用 年 限 在10年 及 以 上,特殊情 况 下 不 应 低 于8年。5.2.4填埋库容可按 本规范附录A第A.0.1条方格网法计算确 定,也 可
36、采用三角网法、等高线剖切法等。有效库容可按本规范附 录A第A.0.2条计算确定。5.3总平面布置5.3.1填埋场总平面 布置应根据场址地 形(山 谷型、平原型与坡 地型),结 合风向(夏 季 主导 风)、地 质 条 件、周 围 自 然 环 境、外部工 程 条 件 等,并应考 虑施工、作 业等 因 素,经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5.3.2总 平 面 应 按 功 能 分 区 合 理 布 置,主 要 功 能 区 包 括 填 埋 库 区、渗沥液处理区、辅助生产区、管 理区 等,根据工艺要求可设置填 埋气体处理及利用区、生活垃圾机械一生物预处理区等。5.3.3填 埋 库 区 的 占 地 面 积 宜 为 总
37、面 积 的70%90%,不得小 于60%。每平方米填埋库区垃圾填埋量不宜低于10m3。5.3.4填埋库区应按照分区进行布置,库区分区的大小主要应考 虑易于实施雨污分流,分区的顺序应有利于垃圾场内运输和填埋 作 业,应考虑与各库区进场道路的衔接。5.3.5渗沥液处理区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处理构筑物间距应紧凑、合 理,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设 计防 火 规范 GB 50016的要求,并应满足各构筑物的施工、设备安 装和埋设各种管道以及养护、维修和管理的要求。2臭气集中处理设施、脱水污泥堆放区域宜布置在夏季主导 风向下风向。5.3.6辅 助 生产区、管理区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辅助生产 区、管
38、理 区 宜 布 置 在 夏 季 主 导 风 向 的 上 风 向,与10填埋库区之间宜设绿化隔离带。2管理区各项建(构)筑物的组成及其面积应符合国家有关规 定。5.3.7 填埋场的管线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雨污分流导排和填埋气体输送管线应全面安排,做到导排 通 畅。2渗沥液处理构筑物间输送渗沥液、污 泥、上清液和沼气的 管线布置应避免相互干扰,应 使 管 线 长 度 短、水 头 损 失 小、流通顺 畅、不易堵塞和便于清通。各种管线宜用不同颜色加以区别。5.3.8环境监测井布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 场环境监测技术要求GB/T 18772的有关规定。5.4 竖 向 设 计5.4.1填
39、埋场竖向设计应结合原有地形,做到有利于雨污分流和 减少土方工程量,并宜使土石方平衡。5.4.2 填埋库区垂直分区标高宜结合边坡土工膜的锚固平台高 程 确 定,封场标高与边坡应按本规范第13章封场与堆体稳定性的 规定执行。5.4.3 填 埋 库 区 库 底 渗 沥 液 导 排 系 统 纵 向 坡 度 不 宜 小 于2%。在截洪 沟、排水沟等的走线设置上应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坡度应使 雨水导排顺畅且避免过度冲刷。5.4.4 调节池宜设置在场区地势较低处,地下水位较低或岩层较 浅的 地 区,宜减少下挖深度。5.5 填埋场道路5.5.1 填埋场道路应根据其功能要求分为永久性道路和库区内 临时性道路进行布
40、局。永 久性 道路 应按 现行国家标准 厂矿道路 设计规范 GBJ 22中 的 露 天 矿 山 道 路 三 级 或 三 级 以 上 标 准 设 计;库区 内临 时 性道 路及回(会)车 和 作 业 平 台 可 采 用 中 级 或低 级 路 11 面,并 宜 有 防 滑、防陷 设施。填 埋 场 道 路 应 满 足 全 天 候 使 用,并应 做好 排水 措 施。5.5.2道路路线设计应根据填埋场地形、地 质、填 埋 作业 顺序,各 填埋阶段标高以及堆土区、渗沥液处理区和管理区位置合理布设。5.5.3道路设计应满足垃圾运输车交通量、车载负荷及填埋场使 用 年 限 的 需 求,并应与填埋场竖向设计和绿
41、化相协调。5.6计 量 设 施5.6.1地镑房应设置在填埋场的交通入口处,并应具有良好的通 视 条 件。5.6.2地 镑 进 车 端的道 路坡 度不宜过 大,宜 设 置 为 平 坡 直 线 段,地 镑 前 方10m处宜设置减速装置。5.6.3计量地镑宜采用动静态电子地镑,地镑规格宜按垃圾车最 大 满 载 重 量 的1.3倍 1.7倍 配 置,称 量 精 度 不 宜小 于贸 易 计 量 m级。5.6.4填埋场的计量设施应具有称重、记 录、打印与数据处理、传 输 功 能,宜配置备用电源。5.7绿化及其他5.7.1填埋场的绿化布置应符合总平面布置和竖向设计要求,合 理安排 绿 化用 地,场 区 绿化
42、率 宜控 制 在30%以内。5.7.2填埋场绿化应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选择适宜的植物。填 埋场永久性道路两侧及主要出入口、库区与辅助生产区、管理区之 间、防火隔离带外、受 西 晒 的 生 产 车 间 及 建 筑 物、受雨水冲刷的地 段等处均宜设置绿化带。填埋场封场覆盖后应进行生态恢复。5.7.3填 埋 库 区 周 围 宜 设 安 全 防 护 设 施 及 不 少 于8m宽度的防 火 隔 离 带,填埋作业区宜设防飞散设施。5.7.4填埋场相关建(构)筑物应进行防雷设计,并应符合现行国 家标准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的要求。12 6地基处理与场地平整6.1 地 基 处 理6.1.1填埋库
43、区地基应是具有承载填埋体负荷的自然土层或经 过 地 基 处 理 的 稳 定 土层,不 得 因 填 埋 堆 体 的 沉 降 而 使 基 层 失 稳。对不能满足承载力、沉降限制及稳定性等工程建设要求的地基应 进行相应的处理。6.1.2填埋库区地基及其他建(构)筑物地基的设计应按国家现 行标准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 50007及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 规 范 JGJ 79的有关规定执行。6.1.3 在选择地基处理方案时,应经过实地的考察和岩土工程勘 察,结合考虑填埋堆体结构、基 础 和 地 基 的 共 同 作 用,经过技术经 济比较确定。6.1.4 填埋库区地基应进行承载力计算及最大堆高验算。6.
44、1.5 应防止地基沉降造成防渗衬里材料和渗沥液收集管的拉 伸 破 坏,应对填埋库区地基进行地基沉降及不均匀沉降计算。6.2 边 坡 处 理6.2.1填埋库区地基边坡设计应按国家现行标准 建筑边坡工程 技术规范 GB 50330、水 利 水 电 工 程 边 坡 设 计 规 范 SL 386的有 关规定执行。6.2.2经稳定性初步判别有可能失稳的地基边坡以及初步判别 难以确定稳定性状的边坡应进行稳定计算。6.2.3 对可能失稳的边坡,宜进行边坡支护等处理。边坡支护结 构形式可根据场地地质和环境条件、边坡高度以及边坡工程安全 等级等因素选定。13 6.3 场 地 平 整6.3.1场地平整应满足填埋库
45、容、边 坡 稳 定、防渗系统铺设及场 地压实度等方面的要求。6.3.2场地平整宜与填埋库区膜的分期铺设同步进行,并应考虑 设 置 堆 土 区,用于临时堆放开挖的土方。6.3.3场地平整应结合填埋场地形资料和竖向设计方案,选择合 理的方法进行土方量计算。填 挖 土 方 相 差 较 大 时,应调整库区设 计 高 程。14 7垃圾坝与坝体稳定性7.1 垃圾坝分类7.1.1 根据坝体材料不同,坝型可分为(黏)土 坝、碾压式土石坝、浆砌石坝及混凝土坝四类。采 用 一 种 筑 坝 材 料 的应 为 均质 坝,采 用两种及以上筑坝材料的应为非均质坝。7.1.2 根 据 坝 体 高 度 不 同,坝 高 可 分
46、 为 低 坝(低 于5m)、中坝(5m15m)及高坝(高 于15m)。7.1.3根据坝体所处位置及主要作用不同,坝体位置类型分类宜 符 合 表7.1.3的规定。表7.1.3坝 体 位 置 类 型 分 类 表坝体类型习惯名称坝体位置坝体主要作用A围堤平原型库区周围形成初始库容、防洪B截洪坝山谷型库区上游拦截库区外地表径流并形成库容C下游坝山谷型或库区与调节池之间形成库容的同时形成调节池D分区坝填埋库区内分隔填埋库区7.1.4根据垃圾坝下游情况、失 事后果、坝体类型、坝型(材料)及 坝体高度不同,坝体建筑级别分类宜符合表7.1.4的规定。表7.1.4垃 圾 坝 体 建 筑 级 别 分 类 表建筑级
47、别坝下游存在的建(构)筑物及自然条件失事后果坝体类型坝型(材料)坝高I生产设备、生活管 理区对生产设备造成严 重破坏,对生活管理 区带来严重损失C混 凝 土 坝、浆砌石坝20m土石坝、黏土坝15mn生产设备仅对 生产设备 造 成一定破坏或影响A、B、C混 凝 土 坝、浆砌 石坝10m土石坝、黏土坝5m农 田、水 利 或 水 环境影响不大,破坏较 小,易修复A、D混 凝 土 坝、浆砲 石坝10m土石坝、黏土坝5m注:当坝体根据表中指标分属于不同级别时,其级别应按最高级别确定。157.2 坝 址、坝 高、坝型及筑坝材料选择7.2.1 坝址选择应 根据填埋场岩土工程勘察及地形地貌等方面 的资料,结合
48、坝 体类 型、筑坝材料来源、气 候 条 件、施工交通情况等 因 素,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7.2.2坝高选择应综合考虑填埋堆体坡脚稳定、填埋库容及投资 等 因 素,经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7.2.3坝型选择应综合考虑地质条件、筑坝材料来源、施 工 条 件、坝 高、坝基防渗要求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7.2.4筑坝材料的调查和土工试验应按现行行业标准 水利水电 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程 SL 251和 土工试验规程 SL 237的 规 定 执 行。土 石 坝 的 坝 体 填 筑 材 料 应 以 压 实 度 作 为 设 计 控 制 指 标。7.3 坝基处理及坝体结构设计7.3.1垃圾坝地基处理的基
49、本要求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 建筑地 基基础设计规范 GB 50007、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GJ 79、碾 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 SL 274、混 凝 土 重 力 坝 设 计 规 范 DL 5108 及 碾压式土石坝施工规范DL/T 5129的相关规定。7.3.2 坝基处理 应满足渗流控制、静 力 和 动 力 稳 定、允许总沉降 量和不 均勻沉降量等方面要求,保证垃圾坝的安全运行。7.3.3 坝坡设计方案应根据坝型、坝 高、坝的建筑级别、坝体和顼 基的材料性质、坝体所承受的荷载以及施工和运用条件等因素,经 技 术经济比较确定。7.3.4 坝 顶 宽度及护面材料应根据坝高、施 工 方 式、作业车辆
50、行 驶 要 求、安全及抗震等因素确定。7.3.5 坝 坡马 道的 设置 应根 据坝面排 水、施 工 要 求、坝坡要求和 坝基稳定等因素确定。7.3.6 垃 圾 坝 护 坡 方 式 应 根 据 坝 型(材 料)和 坝 体 位 置 等 因 素 16 确 定。7.3.7坝体与坝基、边坡及其他构筑物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1连接面不应发生水力劈裂和邻近接触面岩石大量漏水。2不得形成影响坝体稳定的软弱层面。3不得由于边坡形状或坡度不当引起不均匀沉降而导致坝 体裂 缝。7.3.8坝体防渗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1 土坝的防渗处理可采用与填埋库区边坡防渗相同的处理方 式。2碾压式土石坝、浆砌石坝及混凝土坝的防渗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