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pdf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88925357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PDF 页数:45 大小:6.9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2017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2016~2017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2017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2017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pdf(4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主 备 人:李 莎审 稿 人:张 洪、林 明第 一 单 元 时、分、秒教学内容教材第2 8 页的内容。教材分析主要教学时间单位“秒”,知 道 1分=6 0 秒,体验时间的长短以及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具体内容有:在具体情景中感悟时间单位“秒”,分与秒的关系;观察钟表,得 出 1 分=6 0 秒;时间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解决问题,计算的简单经过时间。时间时时伴随着人们的生活,因此,教材从教学材料的选择到呈现方式,都十分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力求让他们在实际情景中,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掌握有关时间的知识。例如,“秒的认识”主题图就选择了家喻户晓的 春节联欢晚会中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时的场景”;

2、“做一做”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感受“1 分钟有多长”和“1 分钟能做些什么“;在练习中,又编入了一系列与学生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以丰富学生对时间观念的感性认识。教学目标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 道 1 分=6 0 秒;能选择合适的单位和工具对时间进行度量。2.结合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会用一定的方法估计时间。3.结合具体的生活情景,体会时刻与经过时间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4.培养估计意识,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习惯。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能选择合适的单位和工具对时间进行度量。教学难点解决简单的实

3、际问题。课时安排3 课时教案第1 候时教学内容教材第24 页“秒的认识”。教学目标1.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交流、合作,自主认识新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2.通过动手操作等丰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 立 1秒 及 1分(60秒)的时间观念。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爱惜时间的教育,教育学生要珍惜分分秒秒。教学重点认识新的时间单位“秒”,知 道“1分=60秒”,建 立 1秒、1分的时间观念。教学难点建 立 1秒、1分的时间观念。教学准备时钟、口算卡片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出示教材第2 页情景图。这是春节联欢晚会现场,看墙上的大钟,当

4、钟面时刻为11:59时,你能告诉大家,现在是几时几分吗?新年钟声就要敲响了,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师生一起倒计时: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1。过渡:刚才,我们进行倒计时,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就要用到比分更小的单位秒。今天,我们就共同来认识这个新朋友。(板书课题:秒)二、新课教学1.认识钟面上的秒。你知道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吗?请仔细观察你们所带的钟表,看看有什么发现。(1)学生自主探索,共同探究。(2)学生反馈展示:时钟有3 根针,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针;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 1大格就是5 秒。如果是读取电子表上的时间时,让学生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电子表的读取方法进一步类

5、推。(3)体 验 1秒钟。1 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让学生感受钟表发出的“滴答声”,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 1秒。)学生跟着时钟的“滴答声”,做拍手练习,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谁拍得最准。比一比,哪位学生不看时钟,每秒数一个数,看谁数得最准确。小结:刚才,我们听到钟声“滴答”一声就是一秒,我们拍一下手用1秒,数一个数也是用1秒。1秒的时间确实很短,但是有些现代化的工具在这短短的1秒钟里却可以做很多事情呢。(举几个具有说服力的数据说明1 秒钟的价值)所以,我们可别小看了这短短的1秒钟,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每1分、每 I 秒。(4)教师拨秒针,秒针从数字12走

6、到数字6。让学生说一说这表示经过几秒?从数字6 走到8,表示经过几秒?(5)你还知道秒针从哪儿走到哪儿也是10秒?2.分与秒之间的关系。如果秒针从数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数字1 2,这时经过多长时间,分针有没有什么变化。(1)让学生小组合作,仔细观察钟面,自主探索。(2)学生反馈小结:秒针走1 圈,就是60秒,这时分针走1小格,也就是1分钟,所 以 1分=60秒。3.体 验 1分钟。(1)让学生看钟表,通过读秒来体验1分钟的长短。(2)1分钟能做什么呢?教师让学生分组画画、写字、做口算、摸脉搏体验1分钟实际的长短。(3)让学生举例,说 说 1分钟可以做什么事。(4)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

7、认识了时间单位一一秒;有了秒针,计时就更准确了;时针、分针、秒针在时间王国里分工合作,准确地为人们报时。三、巩固练习1.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我们上一节课的时间是35()。小明跑100米要用19()。2.跑步比赛。教师出示教材第2 页右下图,对学生说:让我们一起到紧张激烈的运动场上去看看。50米决赛刚结束,你能通过钟表的显示,说出运动员的成绩吗?从这张成绩表中,你能看出什么?3.完成教材第6 页“练习一”第 2 题。4.活动。下课铃声响了,请大家安静,迅速地将课桌上的学习用品整理到书包里,看看需要多少时间。看谁整理得又快又好。学生整理,教师报时。四、课堂小结相信大家今后每时每刻都能这样珍惜分分秒

8、秒,做时间的主人。请同学们收集有关时间“秒”的信息。第2锌时教学内容教材第45 页例1、例 2(时间的换算及计算)。教学目标1.借助钟面、数轴等模型,通过直观感知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2.知 道 1时=60分,并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3.在生活中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教学重点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教学难点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教具准备时钟模型。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猜谜语:矮子走一步,高个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个走半天。1 .学生猜出谜底后,教师拿出一个钟面模型,提问:“矮子指的是什么?”“高个指的又是什么?”“分针走一小格的

9、时间是多少?”“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1时等于多少分?”“1分等于多少秒?”2.教师演示课件,拨出不同的时刻,让学生读出以下时间:5时,3时20分,6时,9时5 0分等。过渡:我们已经学会看时间,但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时间的计算”。(板书课题)二、新课教学1 .教学例1。(1)教师:1时等于多少分?2时呢?(2)学生合作、自主探究。(3)反馈展示:1时=6 0分;2时=6 0+6 0=1 20分(2时就是2个6 0分)。(4)教师小结:求2时是多少分,就要把2个6 0加起来。2.完成教材第4页“做一做”。先独

10、立完成,再集体订正。订正时,可以指名学生说一说得数是多少?是怎样想出来的?然后,教师小结出时间转换的方法。方法一:时、分、秒是从大到小的单位,像百位、十位、个位一样。方法二:在时、分、秒中,从小单位向相邻大单位换算,即秒向分换算,分向时换算是满六十进一。相邻两个时间单位的进率是6 0。6 0秒=1分,6 0分=1时,反过来也是一样的。3.教学例2。(1)课件出示例2的情境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说说图意(小明7时30分离家,7时4 5分到校)。(2)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呢?(3)学生讨论回答,试着让学生归纳出计算时间的各种方法:方法一:分针从6走到9。走了 3大格,

11、是1 5分钟。方法二:4 5-30=1 5,是1 5分钟。(4)活动:请一至两名学生说说自己从几点出门到学校是几点。让台下的学生帮忙算一算。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5页“做一做”。小组讨论,指名学生到黑板前的钟表上实际操作一下。2 .填空。(1)5 0分 比1时 少()分,1时比4 5分 多()分。(2)一节课是()分,课间休息()分,再 加 上()分,就 是1时。3 .竞赛。教师口头报时刻,如,3时至3时4 5分,经过几分?学生抢答,看谁抢答得快,教师给予奖励。四、课堂总结我们从9时开始上课,到现在经过了几分?一节课4 0分钟很快就过去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时间就像金子那

12、样宝贵,我们要珍惜每一分时间,多学一点本领,长大更好地建设祖国。第3锌时教学内容整理和复习时、分、秒:练习一。教学目标1.通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充分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2 .通过练习,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3 .进一步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教学重点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教学难点用时针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基本活动练习小组展开活动。1.完 成“练习一”第3题。要求小组先估计,再实际进行验证,验证的数据小组成员一起完成。2 .完 成“练习一”第4题。先让学生独立完

13、成,再让学生说一说每一题是怎么比较的,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只要说得有道理就行。3 .完 成“练习一”第5题。观察书上的三个例子,并要求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一说做这些事情需要多长时间。4 .完 成“练习一”第6题。先让学生尝试做一做,分别测量在跑步或跳绳后,1分钟内心跳和呼吸次数的变化情况。5 .完 成“练习一”第8题。学生计算经过的时间。如果部分学生有困难,让他们借助钟面模型加以演示、理解,教师给予适当的帮助。6 .完 成“练习一”第9题。指名说说题意。学生独立列式,说说自己的计算方法。二、补充反馈练习1 .我会填。1分=()秒 4时=()分 3 6分02时 5分=()秒1 5 0秒。

14、2分 4 0 0分04时 1 0分O1时 9分09秒2 .动动脑。电 影 神奇的宇宙从2:0 5开始,到2:5 0结束,这场电影放映了多长时间?三、全课总结你现在回算经过的时间吗?计算经过的时间应注意什么?请同学们做一做第1 0、1 1题,相信你们会做得很好!5主 备 人:林 明审 稿 人:李 莎、张 洪第二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学内容教材第9 2 0页的内容。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 在100以内),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儿百几十以及用估算解决问题。首先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让学生自主探索口算方法,体现口算方法多样化。接下来再让学生利用已经掌握的两位数加、

15、减两位数笔算方法,自主探索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最后教学用估算解决问题,让学生学习估计的策略和方法,体会估算时要选择合适的单位。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 在100以内),会正确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2.使学生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加、减估算,培养估算意识和能力。3.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教学重点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教学难点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设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教学建议1.通过迁移类推学习新知识。教学中应

16、注意复习整十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等知识,让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通过迁移类推学习类推学习新知识。2.注意把握好计算教学的要求。在教学时,既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他们采用不同的算法进行计算,也要适度地给予帮助。3.加强方法指导,培养估算能力。估算是一种开放性的创造性活动,估算的方法灵活多样,因内容而定,因实际情况而变化,往往带有很多不确定因素。课时安排共计6课时。6教案第1 镰时教学内容教材第9、10页 例 1。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2.能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

17、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教学重点1.正确地进行两位数加法的口算。2.能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用两位数加、减整十或一位数。26+30 48+20 49-20 56+324+9 35-20 98-90 78+9通过复习,导入新课的教学。二、新课教学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口算方法。(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第9 页的情景图,让学生看看能从图中你获得哪些消息?学生汇报:一至六年级参加“世博会”的各班人数。(2)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求一共多少张车票就是求一年级一共有多少人,一年级一班35人,二班34人,用加法计

18、算,列式:35+34。(3)这个算式如何计算?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通过以前学习过的知识,可以把其中的一个加数拆分成整十数加一位数。可以把34可以看成3 0+4,先算35+3 0=6 5,再算65+4=69。还可以拆分另一个加数3 5,把 35看成3 0+5,先算3 0+3 4=6 4,再算64+5=69。也可以同时把这两个加数拆成整十数加一位数,然后进行计算也很简便,34看成30+4,35看成3 0+5,先算 30+30=6(),4+5=9,再算 60+9=69。2.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口算方法。(1)解决问题:二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2)学生独立列式:39+44。(3)学生尝试计算3

19、9+4 4,并说说算法。(4)交流进位口算方法。先算 3 9+4 0=7 9,再算 79+4=83;先算 3 0+4 4=7 4,再算 74+9=83;因为 30+40=70,9+4=1 3,所以 70+13=83。3.比较算式,发现规律。7相同点:都是两位数加两位数。不同点:前者个位数相加不进位,后者个位数相加进位。三、巩固练习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54+21=61+39=35+66=23+28=32+46=53+36=15+65=18+26=学生先独立口算,然后开火车口算校对,并说出算法。2.春节小明用压岁钱买一个玩具汽车39元,买一个天线宝宝75元,问他一共用去多少钱?引导学生列式并计算

20、,说出算法,小组内交流。四、课堂小结在这一节课中,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以及它们的计算方法,我们要利用这个计算方法,熟练地进行计算。你还有哪些疑问的地方?第2候时教学内容教材第11页例2。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讨论,使学生构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运用方法正确口算。2.经历解决口算问题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3.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勤于思考的学习品质及合作意识。教学重点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教学难点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算理。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引导学生口算下列各题,导入新课的教学。34+8 32-10 3+7 61-6042-20 15+30 60+4

21、 8880二、新课教学教师出示教材第I I 页例2,让学生阅读,看一看李老师和刘老师带着同学们在去往世博会的路上讨论什么?学生观察画面,交流信息:普通快客的票价是65元;动车的票价是54元:乘坐世博专线大巴最便宜,票价是848 元。在学生回答后,教师问学生:普通快客的票价比动车贵多少钱?你能应用你收集的信息帮他们解决问题吗?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后交流本组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结果。先算 655 0=1 5,再算 154=11。师生小结口算思路:把减数看成是整十数和一位数的组合,先减去整十数、再减去一位数。学生完成后,教师接着问:世博专线大巴的票价比普通快客便宜多少钱?学生独立列式:先算654 0=2 5

22、,再算258=17。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对比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两位数减两位数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相同点:都是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不同点:6554是不退位的减法,6548是退位的减法。注意: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1。教师在学生回答后,让学生尝试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并解答,学生小组交流完成。三、巩固新知说一说算理。76-4 5=58-4 4=81-3 7=90-7 4=四、课堂小结今天你学习了什么,你最大的收获有哪些?9第3锌时教学内容教材第1 4 页例3。教学目标1 .使学生能够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2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23、。3 .体会运用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解决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问题。教学重点理解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算理。教学难点理解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算理。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中国2 0 1 0 年上海世界博览会(E x p o 2 0 1 0)期间,是 2 0 1 0 年 5月 1日至1 0 月 3 1 日期间,在中国上海市举行的第5 3 届世界博览会,也是由中国举办的首届世界博览会。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B e t t e r C i t y,B e t t e rL i f e)为主题,总投资达4 5 0 亿人民币,创造了世界博览会史上最大规模记录。同时7 3 0 8

24、万的参观人数也创下了历届世博之最。我们今天就走进世博园,看看那里的纪念品商店正在卖什么?二、新课教学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 4 页例3,让学生根据内容提出一些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学生阅读教材,发现信息,提出问题。信息:上午卖出了 3 8 0个“海宝”,下午卖出了 550个“海宝”。问 题(1):上午和下午一共卖出多少个海宝?问 题(2):上午比下午多卖出多少个海宝?1 .解决问题(1):上午和下午一共卖出多少个“海宝”?(1)口算:因为 3 8+5 5=9 3,所以 3 8 0+550=9 3 0。(2)用竖式计算(见教材第1 4 页)。指生板演,观察不足。教师点拨学生:笔算时要注意什么?学

25、生思考、讨论后回答: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开始加起;哪一位上的结果如果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教师板书3 8 0+550=9 3 0的计算过程,故意把百位上答案写成8,让学生找出其中的错误后,及时追问:“为什么百位上不是8?”(3)比较提升。教师让学生观察口算和笔算,了解这两种方法各有什么优点和不足。小组交流,反馈。2 .解决问题(2):上午比下午多卖出多少个“海宝”?教师引导学生用什么方法来解决?怎么列式?学生尝试独立列式计算。(1)列式:550-3 8 0.(2)交流算法。算法 1:55-3 8 =1 7,所以 550=3 8 0=1 70。算法2:55个十减3 8 个十等于1 7个十。师:同

26、样的,这样的问题除了口算外还可以列竖式进行计算。师板书笔算竖式(见教材第14页)。小结:竖式计算减法,从个位减起,遇到不够减的从上一位退一当十继续减。如 5503 8 0,个位相减为0,十位不够减,从百位上借1,则十位上多了 10个十,加上原来的5 个十,是 15个十,减去8 个十,十位上为7,同时百位上退1后剩下4,减 3,为 1。追问:为什么百位上是1?注意:为了不遗漏从某数位上推掉的1,通常会在此数位上写上一个退位点。三、巩固练习教材第14页“做一做”。学生读题,理解题意。然后独立列式计算解决问题,并说一说算理。四、课堂小结用竖式计算加法时,需要注意相同数位必须对齐,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

27、算到这位时,不要忘了加上进上来的“1”。竖式计算减法时,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不够减,就向上一位借一当十,合起来再减。五、布置作业教材第16页“练习三”第 2 题。第4 锦时教学内容教材第15页例4。教学目标1.能根据情景提出数学问题,并选择适当的算法。2.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3.结合具体情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并能对计算结果的合理估算。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下面这些数接近哪个整百数?196 387 518 221学生汇报:196接近200,387接 近 400,518接近500

28、,221接 近 200通过练习,为估算教学做好铺垫。二、新课教学1.阅读与理解。教师展示教材第15页例4 主题图,让学生观察图片,然后根据内容提出问题,再说一说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利用哪些信息?学生阅读图片,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的要求。问题: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吗?信息:巨幕电影院有441个座位;一到三年级来了 221人,四到六年级来了 239人。112.分析与解答。六个年级的同学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吗?学生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教师板书学生的估计过程。先求出六个年级的总人数,221+239得多少呢?221大于200,239也大于200,221+239 一定大于4 0 0,但还是不能确定

29、是否大于441。教师引导学生调整估算方式:把 221看成2 2 0,把 239看成230。221 220,239230,220+230=450,221+239 一定大于 4 5 0,坐不下。教师指导分析估算过程和结果。3.回顾与反思。通过估算,我们利用看到,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看巨幕电影坐不下。小结:在估算时,可以把数看成接近的整十数或整百数。4.巩固与提高。如果两个旅行团分别有196名和226名团员,这两个旅行团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吗?按时引导学生参照前面的步骤来解决这个问题。反馈展示:196V200,226230,200+230=430,430()998 2889()()69973.选一选。

30、仓库里有712箱货物,已经运走了 358箱,剩下的货物用这辆卡车能一次运走吗?以下哪个答案是正确的呢?712 358710 360-350350-350能运走.358,350360 350-710710 712不能运走.四、课堂小结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估算的问题,我们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采用取整十或整百的方法进行估算。五、布置作业第 18页练习三第II、13题。第5 锦时教学内容练习课。教学目标通过练习,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加深对万以内数加法和减法算理的理解。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随着希望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一起去野外玩一玩,不过我们需要解决旅途中遇到的一些问题,相信大家一定做的很好!

31、二、新课教学1 .温故旧知。(1)准备运动,口算下列各题。全班回答:4+7=1 5 8=6+9=1 3 7=个别抢答:5 6+2 4=8 9-2 7=6 5 0+3 5 0=5 0 0-1 4 0=(2 归纳知识点。请你仔细观察下面各题哪里出错了,并改正过来。3 4 0+5 8 0=8 3 0 8 0 0 4 3 0=3 7 0 6 3+3 6=2 7归纳总结口算加减法应该注意的地方。我们在计算中经常可能会出现的错误:忘记进位“1”、忘记退位“1”、抄错符号。计算时最好先估算一下,这样就会减少错误。2 .巩固知识。(1)第一关:计算。8 3 与 7 3 的和是多少?最小的四位数减去8 1 0,

32、差是多少?学生上台板演后,教师让学生评析。(2)第二关:看谁算的又对又快。2 4+5 2=1 8+6 6=3 4+5 3=4 7 3 8=3 2 0+6 3 0=4 5 0-2 9 0=投影学生作业,评讲。(3)第三关:解决问题。完成教材第1 6、1 7 页“练习三”第 4、7、8 题。第 4题是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对学生进行用眼卫生教育。第 7题和第8 题都是让学生用估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巩固估算方法,体会估算的价值。三、课堂小测口算抢答下列各题。1 9+8 3=5 8-1 6=6 7 0+4 0=6 0 0

33、4 4 0=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1 3第6锦对教学内容整理和复习:教材第19页内容。教学目标1.通过对本单元学习内容的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能较好地总结本单元所学的口算、笔算的方法和要注意的问题,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度。2.结合实际问题,使学生明确估算策略可以不同,估算策略要根据实际问题进行调整,才能使估算结果与实际相等。教学过程一、课前口算1.教师出示第19页“整理和复习”第 1 题。52+35 86-34 47+33 23+69 62 18 70-2 6让学生以开火车的方式口算,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口算的。2.总结归纳口算要注意些什么?哪些地方容易出错。3.口

34、算练习。完成第20页“练习四”第 1题。同桌两人一组,轮流出题计算,要求他们互相评价。二、基本训练1.练 习“整理和复习”第 2 题。让学生采用不同方法独自完成第2 题,可以口算也可以笔算。完成厚意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归纳总结“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如果是口算应注意哪些问题;如果采用笔算,要特别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如果是进位加或是退位减又必须注意哪些问题。2.笔算练习。完成练习三第6 题。通过独立尝试、交流、讨论、进一步感受估算策略的多样性,明白应该怎样选择恰当的估算策略。通过游戏的形式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三、技能训练教材第19页“整理和复习”第 3 题。课件出示第3 题情景图,要求学

35、生认真观察。讨论交流题目中的条件有哪些?聪聪提出的问题是什么?然后交流各自的估算过程及结果,集体评价订正。四、复习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又有了哪些收获?还存在问题吗?五、布置作业教材第20页“练习四”第 3 题。主 备 人:张 洪审 稿 人:林 明、李 莎第三单元测量教学内容教材第2135页的相关内容。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毫米、分米的认识、千米的认识、吨的认识和用列表法解决问题等内容。测量产生于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需求,它是人们对客观事物进行量化把握的重要手段和方法。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学生对常用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会有一个比较系统、完整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学生熟悉的、在生活中无处

36、不在的内容,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数学的作用。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 立 1 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明确毫米、厘米、分米、米和千米之间的进率。认识质量单位吨,知道吨和千克之间的关系。2.使学生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合适的单位及工具进行测量。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用列表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重点1 .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 立 1毫米、

37、I 分米的长度观念,明确毫米、厘米、分米、米和千米之间的进率。2.使学生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教学难点学 会测量长度的方法,建 立 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认识质量单位吨。教学建议1.重视教学情景的创设。2.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3.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质量观念。4.重视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课 时 安 排(7 课时)毫米、分米的认识.2 课时左右千米的认识.3 课时左右吨的认识.2 课时左右15教案A第1 镰时教学内容毫米的认识:教材第2122页 例1。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观察、比划、测量等学习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

38、际意义,使他们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 立1毫米的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能掌握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2.借助具体的测量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获得积极的学习数学的情感。教学重点建立较为准确的“1毫米”的概念。教学难点理解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教学准备米尺、直尺各一把,一 枚1分硬币、一张银行借记卡、小棒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复习米和厘米,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米 和1厘米各有多长。2.估计数学书的宽和厚大约是多少,动手测量验证。3.组织交流测量结果,引出毫米

39、产生的意义。揭示课题“毫米的认识”。二、新课教学1.建 立“1毫米”的表象。(1)毫米可以用字母mm来表示。设疑:关于毫米,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学生思考、交流)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重点探讨“1毫米”有多长,请学生在尺上相互指指,从哪里到哪里是1毫米。全班汇报、交流。明晰:为了看得更清楚些,我们把尺子用放大镜放大,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任何一份也就是每一小格的长度,就 是1毫 米(边介绍边用课件演示)。然后,请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再指一指1毫米有多长。(2)思考:现在你觉得毫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1厘米=1 0毫米。请学生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教师准备1分硬币、电话卡和

40、银行借记卡,请学生量一量厚度,加 深 对“1毫米”的体验。)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毫米有多长,并谈谈自己的感受。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毫米”作单位。(学生举例,教师提供一些资料)学生填写数学书的厚和宽并反馈。2.画线段。(3厘米7毫米长的线段)复习提问:用直尺画线段时需要注意什么?如何画出3厘米7毫米长的线段?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画法:利用刻度尺先画出3厘米的线段,再接着画出7毫米;在刻度尺上标出37毫 米(3厘米=3 0毫米),然后画线段。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引导,注意线段从“0”刻度开始画和不从“0”刻度开始画的画法区别。三、巩固练习学生根据本课的新内容完成“做一做”第1、2题。第1

41、题,让学生根据图示读出刻度尺所测量的物体长度。明确先1厘 米1厘米地数,不 满1厘米的再1毫 米1毫米地数,这样的方法更加的快捷方便。学生读数,再指名汇报。第2题,让学生先估算,再测量,然后集体订正,指名说说理由。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请你用手势表示I毫米大约有多长。米不是最大的长度单位,毫米也不是最小的长度单位,如果你们有兴趣,希望你们到书中或网上查查看。五、布置作业教材第24页“练习五”第2题。第2锦时教学内容分米的认识和长度单位的换算:教材第23页例2、例3。教学目标1.让学生懂得测量不同长度的物体要用合适的长度单位,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初步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42、并学会用其量物体的长度。知 道1分米=1 0厘米、1米=1 0分米。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2.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发展测量技能。3.让学生在学习中能主动求知,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与同学的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并在学习中获得自信。教学重点建 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 道1分米=1 0厘米、1米=1 0分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教学难点掌握用分米量的方法,建 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换算时的思考过程。教学准备直尺、米尺、纸条。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请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一只蚂蚁长约5()一只小花猫高约4 0()质疑:一头大灰狼长约8(一只长颈鹿

43、高约2()一头大灰狼长约8(),学过的长度单位都不能用。8米太长,8厘米太短了。过渡:当长度一个比1米小而又比10厘米大。用什么单位来计量最好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二、新课教学1.教学例2(1)认识分米。有时候,表示一件物体的长度时,用米表示太长,用厘米表示太短,于是人们创造了长度单位“分米”。人们把 1 0 厘米看作1 分米。请小朋友拿出直尺,找 出 1 0 厘米,这一段长度就是1 分米。1 分米有多长?用手势表示一下。(黑板上贴出1 分米长的纸条)分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1 分米等于1 0 厘米)(2)寻找生活模型,建 立“1 分米”的表象。生活中哪些

44、物体的长度大约是I 分米?(3)认识几分米。活动:拿 出 1 米长的线,估一估,取出其中一部分,表 示 1 分米。用手中的线段与直尺比一比,相差远的再调整一下。交流:用线表示出2分米、5分米。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4)米和分米的关系。以分米为单位测测长为1 米的线,数一数1 米中有几个1 分米,猜想米与分米之间的进率。质疑:米与分米之间是什么关系?生交流反馈;1 米等于1 0 分米。(板书)小结:到现在为止我们一共认识了四种长度单位,你知道它们之间各有什么关系吗?1 米=1 0 分米 1 分米=1 0 厘米 1 厘米=1 0 毫米1 米=1 0 0 毫米 1 分米=1 0 0 毫米(5)小组实

45、践活动。借助手中工具测量我们课桌的长、宽、高,比一比谁测量得准确,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汇报交流。2.教学例3。(1)厘米和毫米之间的换算。教师出示教材第2 3 页例3,让学生观看例3中的5角硬币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图中标出的一个5角硬币的直径长度是多少厘米(2 厘米)。在学生说出后,教师问学生:如果换成用毫米作单位又是多少呢?2厘米=()毫米。我们可以怎样想?让学生填空,小组讨论。(1)1 厘 米 是()毫米?(2)2厘 米 是()个 1 0 毫米?(3)就 是()毫米?(4)学生回答2厘米就是2个 1 0 毫米,即 2 0 毫米厚,组织学生动手量一量,验证2厘米与2 0 毫米的长度关系。小结:当

46、我们要把以厘米为单位的长度换算成以毫米微单位的长度时,我们根据1厘米等于1 0 毫米,想几厘米就是几个十毫米,也就是几十毫米就可以了。(2)厘米与分米之间的换算。教师出示教材第2 3 页例3中的课桌图片,让学生说出课桌的高度是8 0 厘米,它以厘米为单位。然后教师询问:这样的长度如果以分米为单位,是几分米?你们能按照刚才换算厘米和毫米的步骤来说一说8 0 厘米=()分米吗?学生独立思考后,讨论交流。教师提问:(1)1 0 厘米是1 分米,8 0 厘 米 有()个 1 0 厘米?(2)()个 1 0 厘米就是()分米?(3)8 0 厘米等于()分米?(4)在学生回答了 8 0 厘米里面有8 个

47、1 0 厘米,即 8 分米后,组织学生动手量一量,验证8 0 厘米与8分米之间的长度关系。小结:当我们要把以厘米为单位的长度换算成以分米为单位的长度时,我们根据10厘米等于1 分米,想几十厘米里面有几个10厘米,也就是几分米。思考:把分米换算成米,该怎么想呢?三、巩固练习填空:50毫米=()厘米40毫米=()厘米20厘米3 毫米=()毫米20分米=()米300厘米=()米80厘米+8 分米=()分米四、课堂小结厘米换算成毫米与厘米换算成分米时,它们之间的进率都是10。厘米换算成毫米,是将高级单位换算成低级单位计量,换算时乘以单位间的进率;厘米换算成分米,是将低级单位换算成高级单位计量,换算时除

48、以单位间的进率。五、布置作业教材第24、25页“练习五”第 4、5、6、8、10题。第3锦时教学内容千米的认识:教材第26页例4。教学目标1.认识千米,初步建立1 千米的长度概念,知 道 1千米等于1000米。2.经历熟悉的运动场跑道,用掌握的米推算出新的长度单位千米,得出米和千米之间的关系。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形成一定的生活经验。教学重难点建 立 1 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教学准备有条件要求学生到路边观察路标,教师制作一块路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学习了 1 毫米、1 厘米、1 分米及1 米等长度单位。在这里,我们知道长度单位比较大的是米。你们还见过或听说过比米

49、大的长度单位吗?引出课题“千米二、探究新知1.认识千米。教师出示教材第27页例3,让学生观看主题图,问学生在计量比较长的路程时,通常用什么作单位?明晰:在计量比较长的路程的时候,通常用千米作单位,千米也叫做公里。千米是比米较大的长度单位。2.建 立 1 千米的长度概念。那 么 1千米的路程有多远呢?它与我们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米”有什么关系呢?学校运动场的跑道一圈是400米,2圈半就是1 0 0 0 米。明晰:1 0 0 0 米就可以用较大的长度单位千米来表示,即 1 千米=1 0 0 0 米。过渡:同学们上学,有步行的,有骑自行车的,有坐公交车的,还有父母开车接送的。人步行每小时可以走5千米

50、,骑自行车每小时可行1 5 千米,坐公交车每小时可以行4 0 千米。你们能估计一下从自己家到学校有多少千米吗?3.实际感受1 千米。到操场上量出1 0 0 米的距离,让学生仔细观察一下。并让学生按一般的步行速度实际走一走,所需时间大约是1 分十几秒。(注:这个教学环节也可以放到课前进行)。三、巩固练习解决生活中的问题。1 .老师家离学校大约有4千米的路程,如果让你选择,你会选择什么交通工具来学校?为什么?大概需要多少时间?2 .妈妈带小明坐长途汽车去看奶奶,途中要走3 0 0 千米。他们早上8时出发,汽车平均每小时行8 0 千米,中午 1 2 时能到达吗?四、课堂小结今天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