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pdf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88922089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PDF 页数:105 大小:15.7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5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pdf(10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刘君花一、班级分析执教的两个班级共有114名学生,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了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优等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中等生课堂上几乎是“默默无闻”;后进生学习方法不得当,对每个基础知识掌握的速度总是慢许多。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关注后进生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二、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 内 乘 法(一),表

2、内 乘 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二)、单元分析1、长度单位:本单元是在学生已学过“比长短”,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学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长短的基础上,来学会一些计量长度知识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建立长度的观念,了解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和它们之间的进率.难点是让学生认识线段,了解线段的特征.关键是在教学中注意呈现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使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再让学生亲自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中,了 解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并初步认识线段、学习量、

3、画线段的方法.2、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地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加强估算思路的学习,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难点是使学生理解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算理.关键是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去提出所要解决的计算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增加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迁移学习新知识,通过动手操作加强对算理的理解.3、角的初步认识: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难点是让学生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关键是在让学生

4、通过多种活动认识角和直角,在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等动手操作活动中,加强对角和直角的认识.4、表 内 乘 法(一):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重点是让学生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26的乘法口诀.难点是“4”、“6”乘法口诀的学习.关键是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中正确建立乘法的含义.采用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熟记26的乘法口诀.5、观 察 物 体(一):本单元包括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面对称.这些内容都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重点是指导学生观察物体、建立空间观念.难点是在学生“按对称轴画出另一半”等动手

5、实践活动.关键是按照知识引入-一概念教-适应应用的顺序逐步展开教学,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6、表 内 乘法(二):本单元的内容是在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继续学习7、8、9的乘法口诀.重点是使学生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难点是使学生熟记79的乘法口诀和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会分析数量关系.关键是充分利用26乘法口诀学习方法和思考方法迁移学习7、8、9的乘法口诀.采用多种方法,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熟记口诀的兴趣.解决问题时要联系生活实际,加强直观操作.7、认识时间:本单元的教学是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学习了“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以前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钟表及时间的一些知识,

6、如知道钟面上有时针、分针;有12个数字;有12个大格,有60个小格等,并已经掌握了如何看整时和半时。本单元是继一年级 认识钟表之后的又一节课,也是学生在小学阶段认识时间的重要一课。重点是认识时间单位时、分,初步体验时、分的实际意义,知 道1时=60分;会看钟表,能正确认读钟面上指示的时刻;结合具体实例,感受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8、数学广角本单元包括排列组合和简单逻辑推理.排列组合是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重点是渗透排列组合,简单推理等数学思想方法.难点是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是靠问题的意识.关键是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学习.(三)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方面1、掌握10

7、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 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 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 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8、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数学思考方面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 格表示2 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3、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解决问题方面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

9、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情感与态度方面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

10、的良好习惯。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四)教学的重占、难点教学重点:100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三、教学措施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再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消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11、,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7、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8、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四、培养优等生,转化后进生措施我班后进生形成的很大的原因,就是学习习惯差,毅力缺乏,信心不足。他们不能把握学习语言课程的要点,常常不完成听说读写的任务,怕苦畏难,不肯去做认真理解的细致工作,久而久之,他

12、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下降了,敏锐接受新授知识的能力丧失了,他们不差也变得差了。要转变他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1、应以精彩的语言引发话题,及时点拨,准确评价,创设出和谐融洽的思想品德教育氛围,使后进生畅所欲言、主动表达出自己的见解。2、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常常向取得进步的学生竖起大拇指;有时给表现好的同学奖励一本本子;还有时投给学生一缕赞许的目光,伸手亲切地摸摸学生的头,拍拍他的肩膀3、数学是一门具有科学性、严密性的抽象学科,教师应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加强直观教学可以吸引后进生的注意力,通过直观教学,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性质。4、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难易适中,加强对后进生的辅导,督促他们认真完成

13、作业。对作业做得较好或作业有所进步的后进生,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教师要特别注意克服急躁冒进情绪,如对后进生加大、加重作业量的做法。对待后进生,要放低要求,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谆谆诱导,从起点开始,耐心地给予辅导,让他们一点一滴逐步提高。培养优等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创设竞争的氛围,如优等生他们之间的竞争,挑战难题的竞争等,促使他们的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的状O2、为他们制定更高层次的目标,在完成一个个既定的目标的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以及增强对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3、鼓励他们尽量用多种方法,多种思路解决数学问题,尽量想一想与众不同的方法,提高发散思维能力,促进智力发展。4、教育他们多帮助

14、需要帮助的其余同学,在帮助人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就感,从而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五、全册课时安排(约60课时)(一)、长 度 单 位(4课时左右)(二)、100以内的加、减 法(二)(13课时左右)1、两位数加两位数.3课时左右2、两位数减两位数.5课时左右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4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1课时左右我长高了.1课时左右(三)、角的初步认识(2课时左右)(四)、表 内 乘 法(一)(13课时左右)1、乘法的初步认识.3课时左右2、26的乘法口诀5的乘法口诀.2课时左右2、3、4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6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复习和整理.1课时左右(五)、观 察 物 体(4课时左右)(六

15、)、表 内 乘 法(二)(13课时左右)7 的乘法口诀.5 课时左右8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9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1课时左右看 一 看 摆 一 摆.1课时左右(七)、统 计(3课时左右)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进度表(2017-2018 第一学期)周次日期教 学 内 容 及 节 数备注18.27-8.319.6-7报到开学,学前教育,为学习新知的复习准备。长度单位4210-14两位数加两位数3 机动1317-21两位数减两位数3 机动1424-28两位数减两位数2连加连减1 机动1510.1-8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3469-12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3 机动1715-19整理复习1 我长高了

16、 1 机动2822-26角的初步认识2乘法的初步认识1 机动1929-11.2乘法的初步认识2 机动2105-95的乘法口诀2 2、3、4乘法口诀21 112-162、3、4乘法口诀2 机动21219-236的乘法口诀3 机动11326-30整理复习1 机动1 观察物体21412.3-7观察物体2 机动21510-147的乘法口诀41617-217的乘法口诀1 8的乘法口诀31724-289的乘法口诀3 机动11831-1.49的乘法口诀1整理复习1看 一 看 摆 一 摆1元旦放假3天197-11统计3 机动12014-18数学广角2 总复习22121-25总复习2 机动2小学数学成绩统计表学

17、号姓名四期中五六七八期末名次成绩成绩成绩成绩成绩成绩成绩成绩成绩成绩1塔依尔江2穆萨江3穆合普力4程果5刘龙厅6苏浩然7李思甜8赵宇阳9王彬建1 0尹语涵1 1张依琳1 2梅文洁1 3童鹏程1 4景鑫杨1 5李馨怡1 6郭海睿1 7黄佳欣1 8李航1 9沈泽昕2 0王渊以诺2 1王怡欣2 2范雨泽2 3邓妍24李博斓2 5申岱彬2 6于舒奇2 7刘懿嘉2 8穆梁川2 9王天森30吕熙媛31张旭32裴 琳K33王妍妮34马涵雪35时墨涵36陈萱37艾天浩38郑昌寒39从佳雪4 0冯子俊4 1张宜豪4 2杜雯雪43李亚坤44王欣月45木妮扎尔.46古丽努尔.47段宇航48李杨49何姿育50谭渝航5

18、1梁鑫52潘睿53薛伟杰54郭晓雅55贺梦晨56陈奥利57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学内容: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会用米、厘米量,认识线段量、画线段。单元教材分析:通过第一学期的“比长短”的学习,学习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主要特点有:1、注意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2、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3、改变了线段的编排。教学目标: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

19、用。2、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 道1米=100厘米。3、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4、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5、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教学重点:1 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 步 建 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 道1米=100厘米。2、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教学难点:1、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2、建立长度观念,会初步的估量物体的长度。教学模式:自主探究 教学模式。教学建议1.注意

20、让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统一长度单位,教材是从两种情况来说明的。教学时,教师根据实际情况,从一种情况来说明也是可以的。如只让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但不论哪一种情况,都确实要让学生通过切身体会来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2.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认识长度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一些单位的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长度单位的实际长度,能够在实际中应用。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时应注意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1厘米、1米大致有多长,从而初步建立起厘米和米的长度表象。3.把握好线段的教学要求。

21、过去线段是从“线段是直线上两点间的一段”来教学的,现在教材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改编了教材。因此教学线段时,不应再从线段与直线的关系来教学,而应采取直接描述的方式。如果教师要补充线段的练习,尽量不要将直线与线段进行对比。4.这部分内容可以用4课时进行教学。本单元共安排了 4个例题。例1统一长度单位例2及相关内容认识厘米用厘米量例3及相关内容认识米用米量例4及相关内容认识线段量、画线段课时安排:6课时第一单元 第一时 课型:新课探究 备课教师:刘君花 上课教师课 题:长度单位教 学:目 的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作用。2、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

22、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点点键邑隹右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盲生对长度概念的建立。学情分析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认识长度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一些单位的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长度单位的实际长度,能够在实际中应用。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时应注意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1厘米、1米大致有多长,从而初步建立起厘米和米的长度表象。教法学法教师结合专业化教室创设情境,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适时点拨。步 骤:师生双边活动二次备课一、情景引入,约3分钟一、情景

23、导入,激发兴趣谈话:老师想要知道这本数学书的宽是多少,你们能帮助老师想想可以用什么办法?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熟悉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二、学导并举、约20分钟二、探究新知(一)、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同一长度。【学情预设工1、教师先明确活动的方法。(1)、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2)、每人从四件物品中(圆形、正方形、曲别针、三角形)选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量。(3)、并思考:为什么都是量数学书的宽,而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3、全班交流汇报。得出: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为标准测量,所以量的结果不同。4、让

24、学生选用同一物品进行测量的学生展示他们测量的结果。由此得出: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二)、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学情预设】:1、让学生选用不同的物品(如橡皮、铅笔、曲别针或用手等)去量桌子、铅笔盒等物体的长度。2、交流展示学生测量的结果,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如:为什么数学书的宽是5个曲别针的长,铅笔盒是5块橡皮的长,但它们并不一样长?为什么桌子比铅笔盒长,但桌子才4根铅笔长而铅笔盒却有5块橡皮长呢?.引导小学生体会到:因为选用不同的标准去量,它们的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3、让学生用同一物品(正方形)作计量单位去量不同长度的物品

25、看结果如何,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设计意图:教学从两个方面来组织帮助学生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先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量数学书的宽,再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由此引起认知冲突,体验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板书设计:三、当堂训练,约13分钟三.联系生活,拓展延伸【学情预设】1、做一做第1 题,学生看图直观地判断每种蔬菜大约有几个方格那么长。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交流。如果学生看不清最上面的几种蔬菜的右端对准哪个方格,可以用尺子对准方格的竖线比一比。2、做一做第2 题,让学生用铅笔去量桌子的长、高,量凳子的高。明确量的方法与前面有所不同,不再把作标准的物品,一个接一

26、个地摆放来量,而是让学生用一个物品,一次接一次地进行测量,看所来年感长度有几个这样的物品长。3、做一做第3 题,学生直观看图,先估计所测物品大约有几个立方体长,再用上一题的方法在脑子里测量。如果学生看图测量有困难,也可以让学生用立方体实物进行测量。用实物测量时都要提醒学生注意量的方法:实物的左端应与所量物体的左端对齐,这样量出的结果才比较准确。设计意图: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实际练习,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再次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四、总结提高,约3 分钟今天的数学课,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想说什么?五、作业,约 1 分钟必做题:1.2.3.选做题:练习册上的拓展题。设计意图:分层练习,兼顾全体。课

27、 后 反思:第 一 单 元 第二时 课型:新课探究 备课教师:刘君花 上课教师课 题:认 识 厘 米 用 厘 米 量教 学:目 的1、认识尺子并知道尺子的作用,能用尺子进行正确地测量物体。(限整厘米)2、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 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3、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点点键-亘一生./.大宣a 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师结合专业化教室创设情境,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适时点拨。步 骤:师生双边活动二次备课一、情景引入,约3分钟一、谈话引入1、上一节课我们都知道要统一长度单位,也

28、用了 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进行了测量。但在日常生活中用它来量物体的长度是很不方便的。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出示带有盲文的尺子)2、介绍认识尺子。为了便于交笳,尺子上的刻度作了统一规定。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设计意图:介绍认识尺子提高学生的知识面,为下面的学习作准备。二、学导并举、约20分钟二、探究新知(一)、认识厘米【学情预设】:1、每人发一把盲文尺或厘米尺,师生一起观察厘米尺子:在尺子上用不同的颜色标出1厘米的长度,说明前面正方体的一边正好 是1厘米。2、让学生量图钉的长度。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师:请小朋友用尺子,量一量图钉大约有多少长。”

29、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交流得出一个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长。3、教师明确量的正确方法:图钉的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看另一端对着几。4、请小朋友量一量自己的手指,看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学生活动,互相交流。5、巩 固1厘米的表象。【学情预设】:请小朋友用手势比划1厘米的长度。闭上眼睛想1厘米的长度等。6、想想在自己的周围,生活中有哪些事物也是大约1厘米长的?让学生去找大约1厘米长的物体。帮助学生形成1厘米的鲜明表象。(二)、用厘米量1 我们已经知道了量的方法,也 对1厘米有了初步的表象,下面我们就来量一量物体的长度。请小朋友用手中的尺子量一量老师为你们准备的纸条。注意测量的方法要正确。2

30、、学生测量纸条。教师巡视,加强个别指导。3、交流反馈。教师再次强调测量的正确方法。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板书设计:三、当堂训 练,约13分钟三.联系生活,拓展延伸【学情预 设】1、请学生随意拿出自己的一件物品,量一量它的长度,量好后互相交流。2、每人在尺上分别比划出3厘 米、5厘 米、7厘米、10厘米.给大家看。教师个别指导。设计意图:学 生 在 各 种 实 践 活 动 中 进 一 步 巩 固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 步 建 立1厘米的表象。四、总结提 高,约3分钟通过本节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五、作 业,约1分钟必做题:1.2.

31、3.选做题:练习册上的拓展题。设计意图:分层练习,兼顾全体。课 后 反思:第 一 单 元 第三时 课型:新课探究 备课教师:刘君花 上课教师课 题:认识米、用米量教 学:目 的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2.根 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 道1米=100厘米;3.能合作测量出整米长度的物体:4.培养合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点点键邑隹右掌 握1米的实际长度。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师结合专业化教室创设情境,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适时点拨。步 骤:师生双边活动二次备课一、情景引入,约3分钟L提问:昨天学过的长度单位是什么?量物体长度用什么工具?2.用两个手指比一

32、比1厘米有多长?2厘米呢?10厘米呢?3.用刻度尺量文具盒的长度。请你演示,并说出注意事项。二、学导并举、约20分钟二、探究新知【学情预设】:你量得不错,那么你能量一量黑板有多长呢?瞧!这样用刻度尺量太不方便了,也不容易得出结果。那么该怎么办呢?(用更长的尺子量)用这把尺子试一试看,这是一把米尺。(板书:“米”)在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者距离,例如操场东边到西边有多远,教室有多长,通常都是用比厘米更大的长度单位“米二(-)感知米的实际长度1.观察这把米尺,它的每两个刻度之间是多长?(10厘米,也就是说米尺以10厘米为单位)2.观察自己的1米卷尺,看看和教师米尺的刻度是不是一样的?3.那 么1米到底有

33、多长呢?(1)用直尺在黑板上画1米长的线段。(2)用直尺比一比从地面到讲台的什么地方的高度是1米。(3)两只手臂展开,用卷尺量一量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4)两个人互相量一量身高,从地面到身体什么部分是1米。(5)用米尺量1米长的绳子。(应该注意什么问题?)4.带领学生在讲台上量出2米长、3米长的绳子给大家看一看。(二)厘米、米之间的关系1.那么今天我们学习的米和昨天学习的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2.这条是1米长的绳子,请你用以厘米为单位的刻度尺量一量,看看它有多少厘米?3.小 结:1米也就是100厘米。(板书:1米=100厘米)(三)用卷尺量较长的物体或距离【学情预设】:1.出示卷尺。介绍:这是

34、在测量比较长的距离时用的卷尺。它可以量很长的物体和距离。2.用卷尺量物体的方法:在用卷尺量物体的长度时.,一定要从物体的一头开始,拿住卷尺一端,对齐要量物体的另一端,卷尺要放平拉直,再看另一端在尺子的什么刻度上,这样才能量出准确的长度。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帮助学生建立巩固1厘米的知识,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板书设计:三、当堂训 练,约13分钟三.联系生活,拓展延伸1.两个人相互量身高,是多少米多少厘米。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米或厘米。教 室 长6()黑 板 长2()小 明 身 高1 2 4()课 桌 长50()在下课后测量教室的长、宽,后面黑板的长,讲台的长、宽。设计意图有

35、效地巩固知识。四、总结提 高,约3分钟请归纳:本节学习的知识点。五、作业,约1分钟必做题:1.2.3.选做题:练习册上的拓展题。设计意图:分层练习,兼顾全体。课 后 反思:第一单元 第四时 课型:新课探究 备课教师:刘君花 上课教师课 题:认识线段教 学:目 的1、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3、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点点键邑隹右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师结合专业化教室创设情境,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适时点拨。步 骤:师生双边活动二次备课一、情景

36、引入,约3 分钟一、情境引入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英勇的消防员叔叔为了抢救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时都是争分夺秒,刻不容缓的,当每次接到任务时,为什么他们都是从高高的铁管上滑下来而不是走楼梯呢?(比较快)为什么从铁管滑下来比走楼梯快呢?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类似这样的事例还很多,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学导并举、约20分钟二、观察体验,探究新知1、感知线段的直【学情预设工师:请拿出袋里的东西看一看、摸一摸,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准备好的牙膏盒、药盒、直的曲的吸管、铅笔、绳子等。学生汇报。师:你觉得桌子上哪些东西是直的?学生迅速找出自己认为是直的东西。师:请大家

37、互相坚持谁拿对了,谁拿错了,并且互相纠正。2、感知线段的两个端点【学情预设工师:请同学们再看一看,摸一摸那些直的东西除了直以外,你还发现什么?学生自由发言。师:假如从铅笔的任意一端开始,摸到铅笔的另一端,我们就可以把其中的一端看作一个点,把另一端也看作一个点,我们把这两个点叫做端点。像书本的边、直的吸管那样都有两个端点。3、从实例理解线段师:请同学们在练习纸上按自己的想法把没两点连结起来。教师在黑板出示:学生操作,指名把黑板上的两个点用线连起来。师:同学们画的这些线都有什么特点?学生汇报。师:大家说得好。请同学们看看、想想教科书第页“做一做”的图下面那句话和三条线。小结:我们就把像课本第5 页

38、中间的图叫线段,线段都是直的、有两个端点。比如书本的边、盒子的边、铅笔、直的吸管都可以看作是线段。学生找出身边的“线段”,并说一说、评一评。板书设计4、量线段和估线段师:线段可以量度吗?让学生量一量课本第页上面线段的长度,并说说量法。小结量法:先 把 尺 子 上 的0刻度对准线段的左端,再看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教师出示横、竖两条同样长的线段,请学生估计这两条线段哪条长、哪条短或者同样长呢?设计意图让学生观察发现讨论学习,亲身经历认识线段的过程,同时大概了解线段的特征及画法。三、当堂训1练,约13分钟三.联系生活,拓展延伸学生自由发表想法。【学情预设】:学生通过用尺子量度,发现这两条线段

39、是一样长的。小 结:不太长的线段通常用厘米和米可以量出它的长度。而生活中的线段有时需要估计一下,有时又要通过实践来得出正确的结 论。另外,同样出的两条线段,往往人们会觉得竖放比横放长,这是视觉的误会,同学们在生活中要注意这个问题。5、画线段教师让学生用手势表示3厘米大约有多长。学 生 尝 试 画3厘米长的线段,并说出画法。让几个学生演示怎样画线段,大家评价哪种方法好。学生操作后汇报。请方法好的学生再演示一遍,并边画边说。教师出示断了 3厘米多的断尺让学生讨论:怎样用这把断尺画出3厘米出的线段?小组讨论,试 画。小组派代表汇报。师:刻度尺有不同的标记方法,只要掌握画法就能准确画出线段。设计意图通

40、过练习让学生更深刻的认识线段的两个特征,同时学会量线段回线段的方法。四、总结提 高,约3分钟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设计意图通过各整理和归纳,使学生熟练的掌握巩固概念。五、作 业,约1分钟必做题:1.2.选做题:练习册上的拓展题。设计意图:分层练习,兼顾全体。课 后 反思: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单元教学内容: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实践活动:我长高了单元教才分析:本单元主要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编排的。主要包括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两位数的连

41、加、连减混合运算以及两位数加减法估算等内容。实践活动:我长高了,这部分教材结合前面所学的内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了测量长度的活动。教材通过让学生互相量身高、步长、臂展以及测量门窗的宽度等实际活动,加深对厘米和米的认识,巩固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进一步建立长度观念。同时,使学生通过对自己身体各部分长度的测量,感受成长的快乐。在这个活动中,教材还设计了统计的内容,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统计知识的掌握。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知道在计算时,个位上的数要和个位上的数相加减,十位上的数要和十位上的数相加减,这是笔算加减法时相同数位要对齐的基础和新知识的增长点。教学时应

42、强化对2 0 以内进位加和退位减的训练,这将对提高笔算进位加和退位减的准确率和计算速度有很大帮助。内容编排:本单元主要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是在一年级下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编排的,安排三个小节:1 加法,2 减法,3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主要包括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两位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重点是用竖式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既是数学计算的重点技能要求,同时乂为三位数加减奠定基础。整个单元小节编排结构如下:第 1 节(教科书第11 16页)。第 2 节(教科书第17页 26

43、页)减法。第 3 节(教科书第27页 34页)整理与复习(教科所第35页),教材安排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方法的整理和计算练习。练习七设计了 9 道,第二单元内容的综合练习题。最后,设计了填写“学生成长小档案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步式题。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3.使学生能够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简单问题,并有条理地说明解题的思路和方法。4.在数学活动中,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单元教学重、难点:注重学生对两位数进位

44、加法和退位减法笔算的计算过程及方法的理解。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简单问题,并有条理地说明解题的思路和方法。4.在数学活动中,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课时安排】本单元共安排新授课10课时,具体安排如下:1.两位数加两位数.3 课时不进位加.2 课时进 位 加.1 课时2.两位数减两位数.3 课时不退位减.1 课时退 位 减.1 课时解决问题.1 课时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3 课时连加、连 减.1 课时加减混合.1 课时解决问题.1 课时4.整理和复习.1 课时第 二 单 元 第一时 课 型:新课探究 备课教师:刘君花 上课教师课 题:两位数加两位数教

45、学:目 的1、在具体情境下,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时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初步掌握笔算加法的法则,能熟练的计算。3、培养学生认真、仔 细、书写工整的习惯。点点键邑隹右1、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2、掌握笔算的计算法则,能熟练计算。3.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笔算中的 对位 问题。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师结合专业化教室创设情境,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适时点拨。步 骤:师生双边活动二次备课一、情景引入,约3分钟一、情 景 导入,激发兴趣引导低视生观察:同学们准备去参观博物馆。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 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字信息?说给

46、全盲的同学听一听。想想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设计意图:通 过 观 察 情 景 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二、学导并举、约20分钟二、探究新知【学情预设】:1、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组织教学例1。2、学生说想法及理由。独 立 思 考。先低视生尝试写竖式,全盲生分记十位、百位上的数字,然后分别相加,师生共同总结计算时应注意的问题。2、完 成P9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计算方法。3、教 学 例2。学生尝试计算,交流算法。尝试用多种算法计算。4、完 成P10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 导。设计意图:在 尝 试、交流中掌握计算方法初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三、当堂训 练,约13分钟三

47、.联系生活,拓展延伸【学情预设】1、练 习 二 第1题说说图意,交流算法并汇报。2、练 习 二 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 导。设计意图:通 过 练 习,帮助学生巩固两位数与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计算,熟练掌握计算方法。四、总结提 高,约3分钟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教师引导梳理。五、作业,约1分钟必做题:1.2.选 做 题:练习册上的拓展题。设计意图:分层练习,兼顾全体。课 后 反思:板书设计:第 二单元 第二时 课 型:新课探究 备课教师:刘君花 上课教师课 题:两 位 数 加 两 位(进位加法)教 学:目 的1、通过学生的交流,发 现1 0 0以内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多种计算方法,

48、体验算法的多样性。2、能选择合理的算法,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3、能运用数学知识尝试解决问题。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点点键直隹W耳无91、通过学生的交流,发 现1 0 0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多种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2、能选择合理的算法,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进位的方法。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师结合专业化教室创设情境,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适时点拨。步 骤:师生双边活动二次备课一、情景引入,约3分钟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1、出 示 第8页主题图。问:二(1)班 和 二(3)班能合乘一辆车 吗?为 什 么?设计意图:通 过 观 察 情 景 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

49、解决问题的兴趣。二、学导并举、约2 0分钟二、探究新知1、教 学 例3。【学情预 设】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交流。2、汇报各自的计算方法。3、小 结。今天学的内容有什么特点?你能给这种算式取个名字 吗?板书课题:进位加法。4、完 成 练 习 二 第3题学生看图,了解题意,或是摆小棒帮助理 解。再列竖式计算。学生汇报,并说明计算方法。5、总结算法。先独立思考再交流。指名汇报,引导学生总结: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也可以从十位加起;个位满十,向 十 位 进1.设计意图:在 尝 试、交流中掌握计算方法初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理解算理。三、当堂训 练,约13分钟三.联系生活,拓展延伸、完 成P11做 一

50、 做。学生独立完成。三人互相交流想法。学生汇报并说明算法。2、完 成P12做一做交流观察到的信息。学生汇报。3、完 成P13第4题教师巡视、指 导。指名汇报、订正,指两道题说说计算方法。设计意图:通 过 练 习 使 学 生 更 为 熟 练 地 掌 握 进 位 加 法 的 计 算方 法。四、总结提 高,约3分钟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教师引导梳 理。五、作业,约1分钟必做题:1.2.3.选做题:练习册上的拓展题。设计意图:分层练习,兼顾全体。板书设计:课 后 反思:第二单元 第三时 课型:新课探究 备课教师:刘君花 上课教师课 题:两位数加两位数练习课教 学:目 的1、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