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书.文件--国家新材料特色产业化基地管理文件(汇总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标书.文件--国家新材料特色产业化基地管理文件(汇总2).doc(7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国家新材料特色产业化基地管理与评价方案目 录第一部分:总体说明1.国家新材料产业化基地的由来与发展现状32.国家新材料特色产业化基地管理与评价要素52.1国家新材料基地的基本要求52.2 国家新材料基地的功能定位82.3 国家新材料基地的管理目标103.国家新材料基地管理方案设计与优化113.1指导思想113.2基本原则123.3纵向管理构建133.4 纵向管理流程153.5 横向管理结构164.国家新材料基地评价方案设计与优化184.1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园区)评价指标简介184.2指标设计原则204.3指标体系构建214.4定量评价指标224.5定性评价指标254.6评价方法与步骤29
2、5.需要讨论的几个问题30第二部分 附件附件1:国家新材料特色产业化基地管理办法42附件2:国家新材料特色产业化基地认定管理办法46附件3:国家新材料特色产业化基地认定论证意见提纲49附件4:国家新材料特色产业化基地申请表50附件5:国家新材料特色产业化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提纲55附件6:国家新材料特色产业化基地产业发展规划编制提纲58附件7:国家新材料特色产业化基地考核评估规则60附件8:国家新材料特色产业化基地考核评价指标体系63附件9:国家新材料特色产业化基地考核评定评估专家评分表69附件10:国家新材料特色产业化基地考核评价总结报告提纲70附件11:国家新材料特色产业化基地考核评价调
3、查表72国家新材料特色产业化基地管理与评价方案总体说明1. 国家新材料产业化基地的由来与发展现状1991年,我国批准设立了第一批26个国家级高新区。自设立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后,针对特定对象和特定领域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目标,我国又相继批准了大学科技园、软件园和区域性的国家863计划成果转化基地。为推进新材料产业的发展,特色产业基地成为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的有效形式。在材料产业领域,科技部批准建立了22个区域性新材料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基地和15个国家级火炬新材料产业基地和29个企业型的863成果转化基地。为充分发挥新材料基地在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主阵地作用,
4、逐步建立区域特色突出的新材料产业基地,科技部提出了“抓特色产业基地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和“在抓综合性基地的同时,加快推动专业性的特色产业基地,结合区域优势,形成产业集群” 邵立勤,建好国家级特色产业化基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2003年9月8日,淄博的新材料基地的建设思路,这就要求建立与之相应的国家级新材料产业化基地的管理和评估规范。为科技部高新司委托湖南省科技厅承担了国家新材料基地管理与运行评价体系研究和湖南国家新材料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基地发展规划研究。通过研究,明确国家新材料基地的功能定位,探讨新材料基地的结构与运行机制,提出新材料特色产业化基地规范化管理方案,并为其它国家新材料基地的
5、编制总体发展规划提供借鉴。该课题于2004年1月在北京通过科技部组织的验收。之后,在专家意见基础上,课题组对研究成果进行反复讨论,在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国家新材料特色产业化基地管理与评价方案文本,使研究成果更能够满足管理的需要。自1995年6月海门被第一个列入火炬计划国家新材料产业基地以来,截止到2003年11月,国家科技部已经在全国20个省市建立了37个国家新材料产业基地,其中高新司批准建立了22家,主要以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及产业化为主;火炬计划批准建立了15家,主要分布在火炬计划项目和火炬骨干企业集中地区。此外,在国家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中,建立了一批实现863成果转化的新材料企业
6、为主体的新材料基地,2003年开始也陆续有区域性基地建立。从我国现有新材料基地的发展现状来看,新材料基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特点:(1)产业向特色化方向发展。各基地根据自身的优势,大力发展特色材料产业。例如,湖南基地的先进电池材料、硬质合金材料、复合材料,宁波基地的磁性材料、高分子材料、半导体材料,鄂尔多斯基地的绒纺材料、能源材料、化工材料等。(2)规模不等。由于基地地理范围以及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就新材料产业规模而言,各基地呈现出不同的规模,高的达到百亿元以上,小的在20亿元左右。(3)有较强的技术创新机构作为支撑。各基地注重了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例如,或者依托企业建立了一批国家级和省级技
7、术研发中心;或借助当地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研发力量,为基地输送了源源不断的高新技术成果;或与国内知名大学、研究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技术合作关系,形成产学研联合体。(4)突出了新材料科技成果的转化功能。新材料基地把科技成果转化作为基地内涵式发展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国家级科技计划成果的转化对基地的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5)管理与运行模式多样。在现有的基地中,有与高新区一体的,如佛山基地;有与行政区一体的,如宁波基地;有多个高新区联合共建的等,如湖南基地。2.国家新材料特色产业化基地管理与评价要素2.1国家新材料基地的基本要求(1)与科技创新有较高的关联度最新研究表明,产业集群是科技创新的有效温床
8、,是实现科技创新的重要途径;产业集群为科技创新提供良好基础的同时,对科技创新有着强烈的需求,两者之间有着强烈的互动效果。因而,新材料基地应顺应现代材料产业集群与科技创新发展的互动规律,积极创造有利条件满足产业集群对于科技创新的强烈需求,并将基地与传统的材料加工区区别开来。判断产业集群与科技创新紧密结合程度的重要标准是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水平。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主要针对国家和省两级科技计划项目,当然也包括企业自选项目,如果企业自选项目的创新程度较高,一般能够列入政府科技计划。较高的科技创新关联度,就需要基地具有良好的技术创新平台,包括工程技术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等。(2)有较高的行业集中度。有
9、较高的行业集中度,也是产业集群的发展结果,是产业规模经济的表现形式。只有较高的行业集中度,才能形成区域产业发展的“品牌”,才能产生规模经济效益。较高的行业集中度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其主导行业优势相当明显。原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和科学技术部共同组织编制并发布的引导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01年版)中,新型材料部分包括稀土材料及其应用、复合金属材料制备工艺及其成套设备、纳米材料和特种粉末及其制品等23个领域,以及其它产业中有关材料的电子专用材料、生物医学材料及体内植入物和人造器官等16个领域。有较高的行业集中度就是要求在指南中列举的39个材料领域中,
10、基地的1个或几个领域应在全国范围内占有明显的优势,对新材料产业发展起到主导作用。较高的行业集中度,就需要基地在产业结构体现新材料主导产业占重要地位。(3)有较高的空间集中度。按照增长极理论,区域经济的发展,并不是同时出现在所有地区,而是以不同的强度出现于一些增长点或增长极上,然后向外扩散,从而形成增长极为核心,这一集聚的过程形成了某一行业在地理空间上高度集中。主导行业在空间上的集中度可以从一定区域内主导行业中企业的联合程度、区域内产业链的结合程度,以及相邻区域间产业链的联系程度等多方面得到体现。基地的产业空间度,要求基地具有良好的产业发展载体,即一定规模的产业发展空间。(4)有较高的市场集中度
11、。基地专业化的产业分工结果,必然带来其主导行业的主要产品在全省、全国,甚至全球市场具有较高的占有率。相对行业集中度和空间集中度,市场集中度是对基地新材料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程度的最终评价指标。例如,鄂尔多斯绒纺材料主要生产企业鄂尔多斯羊纺集团是世界上最大的羊纺加工企业,产品国际国内市场占有率70%左右;河南是我国超硬材料重要基地,其制品金刚石、立方氮化硼及金刚石复合片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50%以上,国际市场占有率20%左右;牡丹江是我国碳化硅、碳化硼的重要生产、加工和出口基地,其制品硅硼粉体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80%以上,国际市场占有率40%左右;宁波基地的磁性材料Nd-Fe-B生产总量占全国的4
12、0-50%、产品出口量占全国的60%。基地具有良好的市场集中度,要求基地具有相应的市场化服务设施条件和运行机制,包括技术、人才、信息、投融资、咨询等市场化服务平台。(5)具有良好的管理与运行机制。我国新材料基地建设的实践表明,新材料基地发展水平与当地政府的支持程度,是否建立了相应的管理与运行机制具有密切的关系。良好管理与服务机制是基地营造优良环境的重要保障条件,它可以从多方面得到体现,包括:合适的管理机构,即符合基地发展特点的管理机构,建立激励型的管理运行机制,促进基地发展的政策体系,政府对基地发展的重视程度。2.2 国家新材料基地的功能定位作为国家级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它不是一个简单的产业集聚
13、(扎堆)的概念,而是在产学研方面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不仅是产业的规模扩张,而是存在产业集群的联系。因此,作为一个基地而言,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应具有以下几个功能:(1)集聚与整合功能。产业的集聚和资源的整合实质是构造基地的“洼地”效应。根据产业集群的理论,一个完善的产业集群是由企业、相关企业和服务机构组成的有机统一体。新材料产业基地能够区域别于传统的区域经济布局,主要是在于基地内,政府通过政策平台、公共技术平台、基础设施平台和中介服务平台的建设,构成基地的“洼地”效应。新材料基地凭借这种“洼地”效应优势,形成了各种资源的集聚,这些资源的集聚与整合又成为新材料产业形成与发展的必要条件。“洼地”效应表
14、现在人才资源的集聚、财力资源的集聚、物力资源的集聚、智密机构的集聚、信息资源的集聚诸多方面。大量新材料企业向基地的迅速聚集则是“洼地”效应的集中体现。例如,湖南新材料基地长沙示范区的岳麓山高科技工业园(麓谷)和星沙高科技工业园内,两地聚集了金瑞新材料等52家新材料企业,形成了区域特色明显的以先进电池材料和超硬材料为特色的新材料产业示范基地。(2)孵化功能。新材料基地的孵化功能可以理解为,基地具有对新材料成果、科技型中小企业及科技创业者的孵化、培育,并使其逐渐成熟起来的功能。新材料基地区别于传统的材料工业区,它不局限于简单地为材料工业企业提供一个生产基地,只保证企业生产的实物形态的生产要素的供给
15、,而更加注重科技成果的转化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及创新企业家的成长,即基地的孵化功能。这是因为新材料基地的产业发展是建立在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基础上,而一项高新技术成果能力实现产业化、规模化、国际化,都必须经历生长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的发展阶段。根据孵化器理论,评价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的两上重要指标是“新企业的衍生”和“创新企业界家的成长”,同时认为,设立企业“孵化器”的目的就是利用孵化器所创造的良好环境与条件,创业者可以把科技发明和创新成果高效及时转化并实现产业化,因此,新材料基地要保持持续的产业扩张能力,就必须以丰富的高技术项目、大量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创新企业家为支撑。(3)渗透功能。空
16、间扩散理论解释了新材料基地渗透功能的实现过程。扩散理论认为,科学园区在扩散初期处于能量积蓄阶段,技术和产业的空间扩张很慢;当积累到一定规模后,产业化基地形成,技术和产业的空间扩张速度加快,这时,基地内的新材料技术、新材料产品、新材料企业等不断繁衍(壮大)膨胀,基地形成和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已不再局限在本基地狭窄小范围里,而是通过基地的渗透功能,向本区域或社会各个领域辐射。因为基地具有人才、技术、财力、信息和组织等多种资源集的优势,使其对其他领域产生了势差,这种势差构成了基地渗透功能的基础,为基地产业扩散和渗透提供了可能。例如,佛山陶瓷基地以佛山基地为核心,通过整合基地边缘的有限资源成为了珠江三角洲
17、新材料产业的中心,又进一步吸收和整合周边湖南、福建等传统陶瓷强省的资源,寻求更大范围的边缘化效益,佛山基地现已成为全国最大陶瓷生产基地,最大的销售集散地,最大的陶瓷机械及配件、陶瓷原材料等陶瓷配套行业集散地,成为我国新材料基地快速发展的成功案例之一。(4)示范功能。基地成功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是建立在一种不断创新的前提下,并被其它地区所效仿。例如,湖南国家新材料基地率先突破行政区划限制,实行跨地区的产业联合,即“一基地带四个示范区”的发展模式。这一发展模式为国内众多新材料开发区由综合性园区向专业性园区转变起到了重要的示范作用。在运行机制方面,基地也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功能。多年来,基地经过大胆探索
18、,在经营战略、内部管理体制、分配制度、组织结构、领导体制等许多方面进行了创新,取得了宝贵的经验。2. 3 国家新材料基地的管理目标根据前面的分析,一个国家新材料基地是否达到了建设的目标,从管理与评价的角度,其功能的发挥程度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建设目标体系来体现。 (1)产业目标。又可称其为经济目标,包括新材料产业的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利税总额、出口创汇等绝对值目标以及新材料产业各指标占全国新材料产业经济指标的比重,新材料产业占区域高新技术产业主要经济指标或者工业经济主要指标的比重。(2)技术创新目标。新材料产业基地应具有建立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技术创新体系(包括新材料技术研究体系、新材料技术应用
19、体系、新材料技术的中介服务体系)。(3)管理创新目标。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实现以市场机制推进为主导;符合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律,实现新材料产业跨越式发展;符合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要求,实现基地可持续发展;符合国家新材料基地建设途径的基本要求,发挥地方积极性,实现各种资源集成。(4)可持续发展目标。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是通过技术创新活动力推动产业发展,不局限于短期目标,而是通过建立优良的软硬件环境,支持产业可持续发展。3.国家新材料基地管理方案设计与优化发展特色材料产业基地,需要建立一个科学、统一的国家管理体系,用来指导和规范特色材料产业基地的建立和
20、发展。国家新材料管理体系是由宏观管理体系与微观运行体系及其基本要素构成的一个完整的系统。国家科技部、省级科技管理部门在现有的政策法规规范下按一定的机制运行,构成了国家新材料基地(纵向)宏观管理结构。当地政府、基地管理机构、产业实体(企业)、基地建设公司、中介服务机构等组织机构在现有的政策法规规范下按一定的机制运行,就构成了国家新材料基地横向(微观)管理结构。这种纵横交错的管理结构就构成了我国新材料产业化基地的运行管理体系。3.1指导思想以科技创新为根本,以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为动力,以优化环境为核心,以培育和发展特色产业集群,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为目标,坚持政府与市场推进相结合,加强科技与经济结合、
21、科技与资本结合,使国家新材料基地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推动材料产业和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力量。3.2基本原则(1)服从战略布局与动态管理原则。根据国家科技与经济发展的总体需要,结合区域新材料产业发展的现实基础,规划我国新材料基地的宏观布局;基地认定引入竞争机制,在符合条件的区域中,择优认定国家新材料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基地,成熟一个,认定一个,集中力量建设一个;根据基地运行的情况,建立评价机制,实行动态管理。(2)层次性与网络型管理相结合原则。层次性管理就是建立国家新材料基地的管理流程,规范管理的过程行为;网络性管理就是通过评价机制,引导基地完善区域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机制,向特色化、专业化方向发展,由
22、单纯的产业规模发展向产业规模与技术创新能力协调发展。(3)市场运作为主导与以政府支持为引导的原则。新材料基地的规划与建设,必须运用市场机制的管理模式,政府部门主要从宏观上引导规划建设健康有序进行。(4)国家支持与发挥地方积极性相结合的原则。科技部对认定的新材料基地,通过平台建设和项目支持,引导地方政府加大对基地的投入,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为体现地方政府对新材料特色产业化基地的支持,把已经认定为省级基地并且至少运行一年以上,基地规划纳入地方政府国民经济规划或者科技发展规划,是否具有有力的政策措施作为认定国家级新材料特色基地的必备条件之一。3.3纵向管理构建新材料基地的建设与运行
23、是一个系统工程,从纵向关系的宏观管理角度可分为决策系统(科技部、地方政府部门、高新区或者基地管理办公室等)、咨询系统(战略咨询专家组织)和执行系统(新材料产业企业、基地建设与运行公司、技术创新服务与市场化运行中介服务机构等)(图-1)。图-1 纵向的基地管理运行机制图科技部咨询系统创新服务机构地方政府部门产业实体(企业)基地办(高新区)基地建设公司决策系统执行系统(1)决策系统。就新材料基地的管理而言,主要涉及科技部、地方政府等部门。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国家新材料基地实施规划与管理。科技部作为全国新材料基地的最高管理机构,主要是研究提出全国新材料基地的发展战略和总体规划,制定促进新材料基地发展的
24、政策和科技发展计划,对新材料基地进行认定和运行评估等管理。省级科技行政管理部门是国家新材料基地的业务主管部门,负责新材料基地的规划指导和管理协调,负责新材料基地认定和运行评估的初审和推荐,受科技部委托,承担对新材料基地的现场考察。地方政府部门作为国家级新材料基地的直接管理部门,根据国家新材料基地的规划指南,制定和组织实施当地新材料基地发展规划,建立新材料基地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通过政策、资金、项目等措施,营造新材料基地良好的发展环境。(2)咨询系统。咨询系统在基地发展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体现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和保证基地持续发展的基本措施。咨询系统的服务对象主要是政府决策部门,咨询方式
25、是通过建立的专家咨询组织(包括政府的和民间的咨询机构),为基地的产业与技术发展决策提供咨询意见。沿海部分基地的发展机构经验表明,专家学会(如宁波)和行业协会(如佛山、营口等)参与基地管理的运行机制更具活力。(3)执行系统。执行系统包括高新区及科技园区、基地内的新材料及相关制造业企业、按市场化运作的基础设施建设公司和创新服务机构。高新区及科技工业园区作为新材料基地的依托单位,主要根据国家新材料基地产业发展指南,全面实施新材料基地的规划、环境优化,为基地内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引导企业向专业化、联盟方向发展,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新材料基地,为区域经济发展作出贡献。基地内企业、技术研发机构、基地建设公司、
26、中介机构等是新材料基地功能和目标实现的主体。它们通过技术创新活动,实现基地的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以推动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3.4 纵向管理流程从新材料基地的发展过程与特点出发,一个新材料基地的形成和发展,从管理的角度,主要有申请立项和运行管理两方面内容。新材料基地的管理应从三个环节着手。(1)立项管理。地方政府根据科技部制定的新材料基地布局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指南,组织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基地发展规划等文件,向省级科技行政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省级科技行政管理部门根据申请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产业发展规划等文件,对申报基地进行现场考察,符合申报条件的,由省级科技行政管理部门向科技部推荐;科
27、技部根据管理办法对立项申请组织专家或者委托中介机构进行论证,符合国家新材料规划要求和基本满足国家级新材料基地申报条件的,由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新材料特色产业化基地。(2)运行管理。地方政府、基地管理办公或者其它管理机构通过规划执行、产业支持、政策激励、创新平台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构建基地发展平台,进一步优化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环境,促进基地走向健康发展的道路。科技部建立促进新材料基地发展的专项科技计划,对国家级新材料基地的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和科技创新活动进行支持。(3)信息化管理。为了做好材料产业及相关制造业的信息化工作,推动基地产业的快速发展,各基地应建立起现代化的较完备的信息化系统。基地信息
28、化管理是在政府组织和信息服务中介机构参与下,建立企业间、政府与企业间、地区间网络化联系,帮助企业实施信息化工程,为企业提供新材料产业发展的信息资源,为基地培养专业化技术应用和管理人才。信息化系统建设与管理的核心是建立起面向企业管理的ASP系统、企业客户关系管理CRM系统、区域新材料产业资源数据库等信息服务平台。(4)后评价。科技部对基地实行动态管理,主要是通过定期对基地的考核评估制度来实现。对评估结论为“优秀”的基地给予相应倾斜支持或者奖励,对评估结论为不合格的提出“黄牌”警告,两次评估仍不合格的取消国家级新材料基地资格。3.5 横向管理结构新材料基地的形成和发展,从区域发展的角度体现于增长极
29、理论,从生产力布局的角度体现于区位理论,从产业发展的角度体现产业集群理论,从技术创新的角度体现于区域创新系统理论和孵化器理论。因此,国家新材料基地的结构由两个层面所组成(图-2)。即1个核心层面(新材料企业集群)、1个创新服务体系层面(包括管理平台、技术开发平台、科技中介服务平台、基础设施平台和市场化服务平台等)组成,形成“一体”(产业主体)“两翼”(技术开发平台、市场与环境平台)为主体的基地结构体系。在产业基地内,龙头企业、骨干企业、中小企业形成专业化分工与集成、研究开发与产业化推动、产品加工与市场化网络建设协调有序。基地内核心企业可将非核心部分转移到产业基地内中小企业,龙头企业、骨干企业、
30、中小企业形成了一个良好的企业群。公用技术研发与市场化运作平台是基地重要的组成要素。基地通过依托高校、科研机构、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建立技术开发平台,为企业输送源源不断的成果资源。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如专利、检测、标准等)与市场经营体系(如物流、专业市场等)则构成基地市场化运行的平台。基地基础设施平台和治理平台(包括政府与非政府组织)是基地形成和发展的基本前提要素。图-2 湖南国家新材料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基地运行体系结构图在基地内,除了企业之间的相互作用外,政府、专业科研机构、风险投资机构等组织成为基地发展新的构成要件,并形成以产业集群为中心,各服务要素紧密配合、物质流、资金流、信息流三者良性
31、循环的运行体系(图-3)。新材料企业处于基地的核心地位,新材料企业、供应商、需要商、相关企业以及服务机构(包括技术研发机构、中介机构等)推动产业集群的发展,并形成了基地的物质流。基础设施、市场环境等条件构成发展产业集群的直接环境因素,政策法规、社会文化因素是影响直接要素的基本环境要素。产业集群的发展,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区域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增加经济总量,保证了对基地的再投入,形成了资金流循环;另一方面,加快了社会的发展,促进了科技与教育等社会事业的繁荣,保证了对基地的科技与教育的再投入,形成基地信息流循环。信息流物流物流图-3 国家新材料基地运行图企业供应商产业集群区域经济发展政策法规服务
32、机构相关企业需求商资金投入财政收入GDP社会发展科教投入科教事业社会文化基础设施 市场环境 人才 技术 投融资 非政府组织资金流 4国家新材料基地评价方案设计与优化4.1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园区)评价指标简介为了保证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园区健康有序发展,科技部先后出口了一系列评价指标,根据园区的特点,制定相应的评估指标体系。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在1999年提出国家级高新区评价指标体系。2003年版提出了“技术创新能力、经济发展和创新创业环境”3个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和21个三级指标。其基本特点是,一是强调综合性,而不是以“经济规模”作为唯一指标,把技术创新、经济发展和创新创业环境作
33、为重要的绩效指标,既评价发展现状,又评价发展速度;二是把技术创新能力作为第一评价指标。2003年,科技部针对我国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的需要,也建立了一套评价指标(征求意见稿),这一指标强调了农业科技园区在促进我国农业结构战略性结构调整,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带动作用,并对农业科技园建设的效果、潜力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价。该评价指标包括六个部分,共25个指标,其中还包括形式审查方面的评价指标。这六个指标包括:“上报材料审查评价指标(2个具体指标)、机制与管理评价指标(5个具体指标)、示范带动能力评价指标(4个具体指标)、科技能力评价指标(6个具体指标)、生态与基础建设评价指标(3个具体指标
34、)、总体效果评价指标(5个具体指标)”。在大学科技园管理方面,科技部建立了验收评估指标体系。这一指标体系包括“孵化能力、环境建设、创新能力及建设成果”三个一级指标和11个二级指标。该指标体系强调了大学科技园的孵化功能和所发挥的作用,以及地方政府对大学科技园的支持程度。为了加快我国星火技术密集区的发展,科技部建立了星火密集区区域性支柱产业评价指标体系(试行)。该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六个部分,即政府管理评价指标、宏观评价指标、科技进步评价指标、效果评价指标、环境影响和资源利用评价指标、龙头企业评价指标。4.2指标设计原则评估指标是评估结论是否科学、合理的关键,指标体系要充分体现评估的总体目标要求,在设
35、计的技术上,要遵循以下原则: (1)突出共性与兼顾个性原则 由于我国新材料基地分布于不同区域,特别是东、中、西部的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性较大,新材料基地的发展程度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此外,新材料基地的内涵也比较广泛,既包括区域性新材料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基地,也包括具有地方特色的专业型传统材料产业集聚区。为了达到评估目标,在指标设计上,遵循国家新材料产业化基地的基本要求,突出“技术创新、产业特色、产业集群”的共性特征。 (2)全面与突出重点相协调原则指标设计要全面、系统地分析问题,不能只偏重某一方面;但追求面面俱到,又会陷入主次不分、效果不佳的窘境。所以,设计指标要做到涵盖面广而不乱、丰
36、富而不繁琐,突出重点,重点考虑技术创新能力、产业发展规模与层次、创新创业环境等主要因素,做到整体与局部、综合与主次的协调。 (3)客观科学与实用可行统一原则从理论上讲,可以设计一套完整理想的指标体系反映出国家新材料基地的客观情况。但从评估操作层面上,评估指标应充分考虑数据调查的可行性和数据来源的可靠性。4.3指标体系构建根据国家新材料基地的管理与评估目标,需要从定量与定性两个角度构建指标体系。这是因为,在新材料基地的发展目标中,既有可直接可分析判断的定量数据,也有无法直接判断的定性问题,这就需要从定量与定性两方面设计评价指标。(1)技术创新能力指标。新材料一般认为应包括新型材料成果转化、对传统
37、材料改造两个方面。所谓材料产业的技术先进性,主要指占主导地位产业中的技术先进程度,并以此形成的企业群。具体包括基地的新材料技术成果推广项目是否属于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以及承担省级以上计划项目的多少、行业技术标准、专利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资源几个方面。(2)产业规模指标。衡量一个基地产业发展水平常用的经济类指标有:工业总产值、总收入(其中有:产品销售收入、技术性收入、商品收入出口)、创汇、工业增加值、上交税额、净利润等。其中,工业增加值是经济类指标权重最大的一个指标,因而,可以以工业增加值为主加以其它经济类指标构成对一个基地的产业规模和发展速度的评价体系。(3)产业集中度指标。主要是用来衡量一个
38、基地产业专业化程度和集约化程度。一般应包括新材料经济类指标占基地总量的比例,基地新材料经济类指标占本行业或全国总量的比例,新材料产业集群的发展水平等。结构类指标是专业基地评价与综合园区评价相区别的重要特征。(4)可持续性发展指标。新材料产业发展是在技术创新和技术、人才、资本和资源的集成基础上的可持续发展,不以牺牲环境、资源为代价。可持续发展是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过程中能共同面临的问题,衡量一个基地产业是否可持续发展,应包括基地的持续创新能力、人才的利用和培养、资本的积累、资源的持续供给和对环境污染的减少等诸多方面。(5)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创新性指标。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创新是基地实现其功能与
39、目标的重要保证。在现阶段,必须作为一个基本保障条件进行考虑。基地的管理与运行机制,应逐步由政府主导发展为以市场为主导。4.4定量评价指标定量评价指标分为静态评价和动态评价两个部分。静态评价部分反映考核期最后一年基地产业规模、技术水平等方面的绝对值或相对值;动态评价部分反映基地产业规模、技术水平等方面的增长速度。(1) 定量评价指标静态评价部分A图:国家新材料特色产业化基地定量评价指标(静态评价部分)目标层 一级指标及权重 二级指标及权重(w11)新材料R&D人力投入水平(8) A11技术创新 新材料R&D经费投入水平(8) A12类指标A1科技企业孵化器能力(8) A13(40)新材料领域省级
40、及以上科技计划实施数(8) A14新材料产业高新技术产品率(8) A15国家材料基地新材料工业增加值(12) A21(40)定量评价A 经济发展类新材料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8) A22指标A2(40)新材料产品出口率(8) A23新材料年销售总额(12) A24新材料工业增加值占结构类 基地全部工业增加值比例(12) A31指标A3 新材料支柱产业产值占全国(20)(20) 同产业比例(8) A32 指标解释:a.新材料R&D人力投入水平A11:A11=(基地新材料企业直接从事研究与开发的科技人员/职工总人数)100%b.新材料R&D经费投入水平A12:A12=(基地新材料企业用于研究与开发的
41、经费支出总额/基地新材料企业当年总销售额)100%c.科技孵化器能力A13:指基地内现有科技企业(项目)孵化器面积(M2)。d.新材料领域省级及以上科技计划实施数A14:该指标是衡量基地对高新技术成果的应用能力。包括实施各类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计划项目的数量。e.新材料高新技术产品率A31:该指标是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A31=(基地新材料高新技术产品总产值/基地材料工业总产值)100%f.基地新材料工业增加值A21:该指标是反映基地产业经济总量的指标,是生产活动效率、管理水平和职工的技术熟练程度的一项综合性指标。g.基地全员劳动生产率A22:该指标是反映基地生产活动效率、管理水
42、平和职工的技术熟练程度的一项综合性指标。h.基地产品的出口率A23:该基地反映基地的国际竞争力。A23=(基地出口产品的销售收入/基地产品销售总收入)100%i.基地新材料年销售总额A24:指基地材料企业全年各种生产、经营活动所实现的销售收入总额。该指标直接反映了基地的生产规模,同时销售额也很有说服力地表示基地产品和服务受公众欢迎的程度。j.基地新材料工业增加值占所在城市全部工业增加值比例A31:该指标反映了基地新材料产业对区域经济的贡献率。k.基地主要新材料特色产业总产值占全国同产业比例A32:反映基地主要特色化产业(3-5个)在全国同行业中的地位。(2)定量评价指标动态评价部分a 动态评价
43、体系二级指标aij设置:动态评价体系各二级指标是在静态评价体系各二级指标名称后加上“三年增长率”,权重w11不变(W11=w11),指标代码由大写A11改为小写a11,例如,“新材料R&D人力投入水平三增长率(8) a11”。动态评价体系与静态评价体系是严格对应关系,动态评价部分指标体系图及指标解释略。各动态评价指标实际值x11计算公式:x11=(报告期静态指标实际值-基期静态指标实际值)/基期静态指标实际值其中:报告期指考核期第三年基期指考核期前一年4.5定性评价指标从定性的角度建立新基地产业化基地的定性评价指标,一方面是因为定量评价的指标主要反映了基地的“产出”能力。一个基地的“产出”能力
44、取决于“投入”能力,这种“投入”不仅在于“资金、技术”等可量化的指标,而且包括了不可量化的指标,尤其是“创新创业的环境”指标。“创新创业的环境”指标用来考核政府在基地发展中的作用力大小。主要从五个方面考察。第一,政府的重视和支持程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作用是不可缺乏的。政府作用体现于两方面,一是制定一个科学的发展规划,形成产业发展的导向;二是制定完善的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第二,建立一套满足基地发展的治理机制。这个治理机制必须与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例如,在沿海发达地区,基地的发展主要依靠市场机制,而在内陆欠发达地区,市场经济不发达,政府的直接推进作用则十分重要。第三,基础设施
45、条件。公共基础设施条件的建设是创新创业的硬环境,它是产业基地的物质基础。完善的物质基础条件包括交通、能源、环保等配套条件。同时,信息化社会内,企业信息化已经进入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全方位,因此信息化设施成为衡量新材料基地基础设施条件的重要因素。此外,专业型园区水平和孵化器规模则反映了基地发展的先进程度。第四,技术创新体系与市场服务体系。创新服务体系既有量的方面,也有定性的方面。例如,对技术开发、检测、物流中心、专业市场、培训、科技中介咨询服务、经济鉴证、法律等公共服务体系的服务水平与能力则需要从定性的角度进行客观评价。另一方面,对基地的产业评价,定量指标反映的是基地规模,但不能反映基地产业发展
46、的质量。产业的质量主要表现在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能力和水平。从产业集群的角度,则需要考察基地内企业间联盟水平、龙头企业对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带动能力、中小企业集群配套程度、基地内产学研结合程度、材料产业对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带动作用。新材料产业以自然资源作为的直接加工对象,环保要求、对资源的消耗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的评价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定性评价由创新创业环境和产业集群发展程度两个一级指标和9个二级指标构成如图5-3。图5-3 国家新材料基地定性评价指标目标层 一级指标及权重 二级指标及权重政府重视和支持程度(10) B11创新创业 管理机构与治理机制(10) B12国家材料基地(区域)定性评价指标B环境指标 基础设施条件(15) B13(60)B1 技术创新与服务体系(15) B14 市场服务体系(10) B15空间集中度(10) B21 产业集群产业联系度(10) B22 指标(40) 产学研金结合度(10) B23 B2 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性(10) B23 各定性评价指标Bij解释如表5-1:表4-1 国家新材料产业区域性基地运行定性评估指标名称名称指标解释创新创业环境政府重视和支持程度是否具有中长期发展规划,是否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发展规划,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操作性;支持基地发展的有关政策力度和成效;管理机构与治理机制是否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