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7篇).docx

上传人:夜** 文档编号:88864824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29.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7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7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7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7篇).docx(3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集锦7篇)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 从禅让到王位世袭 约公元前2022年,禹建立夏,我国开头有了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禹死后,其子启即位,原始社会的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王权具有神奇颜色 统治者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天的意志,国家大事通过占卜方式来打算。 初步建立从中心到地方的行政治理制度 中心设相、卿士等,地方设侯、伯。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1)目的: 拱卫周王室,进展有效统治,稳固奴隶制国家政权(“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2)内容: 分封对象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民授于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被封诸侯的义

2、务要听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被封诸侯的权利职位世袭、对卿大夫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3)作用: 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开发遥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 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 周成为一个连续数百年的强国; 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序列,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国家政权趋向严密。 (4)局限: 受封诸侯在各自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为王权衰落和诸侯割据埋下隐患。 (5)瓦解: 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受到破坏(根本缘由在于封建经济生产方式的产生,这一生产方式使诸侯势力日益壮大)。 战国时诸侯国变法废分封、行县制。秦统一后在

3、全国范围内建立郡县制,分封制瓦解。 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1)定义: 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稳固国家统治的政治制度。(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方法,来确立和稳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内的地位,以保证王权的稳定。) (2)目的: 加强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冲突 (3)内容: 继承制;确立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家国政治 (4)影响: 形成了等级森严的政治制度,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宗法关系有利于分散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与“家”亲密的结合在一起。 (5)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

4、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 分封制是建立在宗法制根底上的,宗法制在政治制度上的表达就是分封制。 礼乐制度 (1)含义: 对统治阶级日常的政治、社会活动(如祭祀、婚葬等)制定一些规章和仪式,并配有特定的音乐。 (2)目的: 更好地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 (3)作用: 周礼成为维护等级制度、防止僭越行为的工具,有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 一、中心集权制度形成的背景秦的统一 背景 春秋战国诸侯争霸兼并战斗 条件 经济: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增加 思想:法家学说为秦的统一奠定理论根底 客观:人民渴望统一 主观:秦王嬴政的雄才大概 建立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心集权

5、的国家秦朝。 措施(稳固统一) 公布秦律;统一度量衡、货币、车轨;统一文字;修驰道、开通灵渠、修长城、移民等。 影响 完毕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心集权的秦王朝,促进封建经济文化的进展。 有利于各地区经济文化的沟通、民族融合,稳固国家统一。 有利于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形成。 二、皇帝制度 内容 权力高度集中 天下大权,集于中心 中心大权,集于皇帝 皇权至上 皇帝总揽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皇帝有权任免中心和地方的主要官员。 皇帝独尊(皇帝神圣) 创制皇帝专用称号(朕、 制、诏 、玺) 皇位世袭 特点 皇位世袭权力的不行转移 皇权至上地位的不行僭越 这是中国古代专制

6、制度的重要特征 三、中心官制 内容:三公九卿 丞相百官之首,帮忙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御史大夫副丞相,上传下达,负责监察百官 太尉治理全国军务 九卿(诸卿):中心政府的职能部门,分管国家各项详细事务 特点 主要官职在地位、职责和权力方面相互协作,彼此牵制,军政大权把握在皇帝手中。 军政大事,先进展朝议,最终由皇帝裁决,以削减决策失误。 利弊 利:肯定程度上削减了君主专制下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弊:因皇权过大,易形成君主专制专制,缺乏对皇帝的监视与制约的机制。 四、郡县制 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已间续在新建并的地区设郡县 秦统一后,通知区域空前扩大 李斯建议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内容: 秦始皇把

7、全国分为36个郡,由中心政府直接收辖。一郡之内又分若干县 建立相应的地方官僚机构,郡守、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 影响: 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掌握 把全国每个地方每户人家都纳入国家政治体制之中,稳固了国家的统一。 高中历史必修一学问点总结归纳(2) 一、法国共和政体确实立 背景 (1)政治:18世纪法国是欧洲典型的君主专制国家,社会冲突锋利 (2)思想:资产阶级思想家反对专制,抨击神权,号召人民争取自由和民主 过程 (1)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 (2)1792年法国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国。此后,共和制和君主制进展了长期的反复斗争。 (3)1870年普法战斗中法国战败,法兰西其次帝国倒台,第三

8、共和国建立。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通过 1875年国民议会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2)内容: 行政权归总统,总统是国家元首及军队最高统帅,由国民议会选出,任期7年,可连选连任。总统有权任命高级官员缔结条约实行特赦。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 立法权归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两院制议会。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由普选产生。参议院有权拒绝众议院的决议案。 (3)作用: 共和派把握实权,共和体制最终确立 共和政体确实立,为工业资产阶级供应了共享政权的时机,为法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进展奠定了根底 二、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 条件:德意志帝建立(1871年) (

9、1)缘由 19世纪中期,德意志四分五裂的局面严峻阻碍资本主义的进展 (2)过程 19世纪六七十年月,普鲁士宰相俾斯麦实行“铁血政策”,领导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斗,完成了统一大业。1871年初,德意志帝国建立起来, 标志:1871年春,公布德意志帝国宪法 内容: (1)君主立宪政体 皇帝:把握国家大权,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统帅。皇帝有权任免官员、召集和解散议会和打算对外政策等。 宰相:主持内阁工作,是内阁首脑,由皇帝任命,只对皇帝负责。 议会:是立法机构,分为两院:联邦议会(由各邦代表组成)和帝国议会(由成年男子。其中帝国议会权力较小,它通过的法案必需得到联邦议会和皇帝的批准才能生效,对政府没有监视

10、作用。 (2)联邦制 帝国政府把握军事、外交等大权,各邦则保存一些自治权 实质 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是一种不彻底和不完善的代议制,君主专制是实,立宪是虚。 影响 (1)积极:推动德国的资本主义快速进展,德国很快世界强国之列 (2)消极:带有深厚的专制主义颜色,造成了德国资产阶级民主改革的保守和不彻底;军国主义传统得以连续。 高中历史必修一学问点总结归纳(3) 一、君主立宪制确实立 前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背景: 17世纪初,英国资本主义有了较大的进展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用议会与国王斗争 (2)过程: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成立共和国 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1688年“

11、荣耀革命 确立标志1689年公布权利法案 (1)内容:它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等。 (2)作用: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开头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也为君主立宪制确实立供应了法律保障。 二、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概况 18世纪初,英国责任内阁制确立,行政权由国王转移到内阁 组成 下院议员由普选产生,多数党首领为首相 职能 掌握下院立法程序,通过掌握下院本党议员掌握下院,宣布提前大选等 特点 内阁成员(各部大臣)集体负责,与首相(内阁首脑)共进退 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负责 首相把握国家大权(行政权立法权) 假如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

12、任案,内阁就要倒台;首相有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意义 使立法机构得以掌握行政权,有效地调整了立法权和行政权之间的关系 三、议会改革 概念 使民主权利由贵族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 缘由 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获得更多政治权利 过程 英国1832年议会进展选举改革 结果 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的议席,大大加强了在议会中的作用,为工业资本主义的进一步进展供应了保障 四、君主立宪制的意义 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有利于促进资产阶级民主,避开专制统治。 资产阶级不同集团的权益之争,在议会中得以和平的方式实现,这有利于避开暴力冲突。 一、背景 美国独立战斗的成功,使美国摆脱了英国殖民统治 独立之初,美国是松

13、散的邦联制,社会动乱,经济进展受到严峻影响 华盛顿等人受启蒙思想影响,盼望建立统一而强大的共和制国家 二、根底:美国1787年宪法的制定 主要内容 (1)联邦制 中心集权和地方分权有机结合(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各州可以在不违反宪法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律,有肯定的自治权) 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 (2)三权分立 国会由参议员和众议院组成,把握立法权 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军队总司令,把握行政权(对宪法负责) 最高法院拥有最高司法解释权,把握司法权 (三者独立公平,相互制约,有利于防止专制的消失) 特点 分权与制衡; 联邦制 ;民主制 意义 它是世界上第一部比拟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14、,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根底。 表达了分权与制衡原则,以避开权力过于集中,在肯定程度上爱护了资产阶级民主。 在肯定程度上缓和了中心和地方之间 大州和小州之间南方和北方之间的冲突,为美国的长期稳定和进展打下了坚实的根底。 局限性 允许奴隶制的存在,为美国内战爆发埋下伏笔 不成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权利,没有真正解决人权问题 建立 1789年华盛顿中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美国的联邦制共和政体开头确立起来。 三、两党制 形成 19世纪20年月末至30年月初,是美国两党制形成的重要时期。 19世纪50年月中期,民主党与共和党两大政党的对峙格局最终形成。 特点 两党对垒 交替执政 实质 两党

15、本质上都是资产阶级政党,代表不同的利益集团 作用 两大政党掌握了国会,也左右着总统选举和地方选举 两党交替执政,成为美国共和政体的一大特色 两党相互监视,可以限制当权政党滥用权力 两党轮番执政,肯定程度上可促使其不断调整政策,满意民众的某些要求,从而稳固资产阶级的统治 局限 两党制下的两党都以大财团为政治依靠,不行避开的消失贪污贿赂及金钱政治。 高中历史必修一学问点总结归纳(4) 一、中心集权的进展 汉朝 汉初沿袭秦的郡县制,同时分封诸侯,实行郡国并行制。 汉武帝公布“推恩令”,王国越分越小,列侯归郡管辖,加强了中心集权。 唐朝 唐朝中期,朝廷在地方设置节度使。 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局面,严

16、峻减弱中心集权。 北宋 军事:主要将领兵权收归中心,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心禁军 行政:中心派文臣做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视 财政:地方赋税一小局部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由中心掌控 元朝 河北、山西、山东等地由中心直接收理,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遥远民族地区由宣慰司治理,西藏由宣政院治理。行省长官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在行使时受中心克制。 行省制加强了中心对地方的治理,稳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二、君主专制的演进 汉朝内朝(中朝) 汉初,丞相集决策、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 汉武帝时重用身边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让他们担当尚书令、侍中等,参加军国大事,减弱相权。 魏晋南北朝

17、三省体制 尚书省(最先拥有实权)、中书省、门下省 隋唐三省六部制 (1)三省: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 (2)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3)影响: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相互牵制和监视,相权分散皇权独尊;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制造,历朝根本沿袭这种制度。 宋朝分割相权 宋初,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 后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元朝中书省 中书省上承天子,下总百司,是最高行政机关,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元朝后期,宰相权势扩大。 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1、汉朝 察举制汉武帝令郡国每年举荐孝廉各一人,建立起人才选拔制度 2、

18、魏晋南北朝 九品中正制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 3、隋朝 科举制隋文帝时分科选拔,隋炀帝时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4、唐宋元各朝 继承并完善科举制增加考试科目,武举,殿试等。 科举制的影响: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它把读书、考试与做官严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养,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心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心集权。 高中历史必修一学问点总结归纳(5) 一、宰相制度的废除 缘由 根本宰相制度阻碍皇权的高度集中 直接胡惟庸案 措施 裁撤中书省和丞相,权分六部,以后不许再立丞相 影响 加强了君主专制 有利于防止权臣专政

19、,稳固统治 缺少制约君权的机制 二、内阁的创立 缘由 减轻皇帝沉重政务,帮助皇帝处理政事 形成与进展 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参谋 (奠基) 明成祖选拔翰林院官员入职文渊阁,参加机密事务的决策 (正式形成) 明宣宗票拟 批红 (进展) 明英宗票拟制度化 (进展) 明神宗张居正任内阁首辅时,大权尽归内阁 (顶峰) 性质 不是法定的中心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内侍机构。 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能对皇权起制约作用。 权力 阁臣升降由皇帝打算,职权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票拟是否被接受还取决于皇帝的批红。 三、军机处的设立 过程 (1)清初(皇太极): 仿明制,设内阁,置六部(奏章票拟)

20、议政王大臣会议(定夺军国机要), 皇权受到很大限制 (2)康熙:设南书房(参加机务,起草谕旨) 中枢机构一分为三:内阁、议政王大臣、南书房 (3)雍正:为办理西北军务,设军机处(上传下达) 特点 简 速 密 职能 军机大臣品级不高,但都由皇帝钦定,不得私自与官员交往 皇帝召见,只能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 军机大臣按皇帝旨意将诏令拟写成文,经皇帝审批后,传达执行 影响 提高了行政效率,能快速处理各种文书 全国军政大权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加强,中心集权进一步得到稳固。 一、形成条件 地理条件:古希腊以海洋为依托,山岭和河流分割,彼此相对孤立造就了众多城邦国家。 政治条件:具有小国寡

21、民和独立自主的城邦特征,这使公民更多的直接参加城邦政治。 经济条件:濒临海洋,海外贸易和工商业比拟兴旺,新兴工商业者追求民主权力的渴望剧烈。 (公民的定义:依据传统,凡父母祖籍均属本城邦、拥有肯定财产、能自备武装服兵役的成年男子,享有公民资格。) 二、确立过程 梭伦改革(奠基) (1)时间:公元前6世纪初 (2)内容:依据财产多寡,公民分为四个等级;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建立四百人议事会;建立公民陪审法庭;废除债奴制。 (3)作用:改革动摇了旧氏族贵族世袭特权,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根底。 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 (1)时间:公元前6世纪末 (2)内容:建立十个地区部落,

22、以部落为单位进展选举;设立五百人议事会,由各部落轮番执政;组成十将军委员会;连续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利等。 (3)作用:这次改革根本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公民参政权空前扩大,雅典的民主政治确立起来。 伯利克里统治时期 (黄金时代) (1)时间:公元前5世纪 (2)内容:扩大公民参政范围;改革公民大会;改革五百人会议;提高陪审法庭的地位;扩大十将军委员会的权力;为参政公民发放津贴,鼓舞公民承受政治教育和文化熏陶 (3)作用:这次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进展到顶峰。 三、评价 特征:人民主权、轮番而治、法律至上、公民内部公平 实质:是建立在奴隶制根底上的、少数人的民主 进步性: (1)雅典民主政治的理

23、论和实践,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根底。 (2)民主气氛制造的空间,使雅典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 局限性: (1)只是成年男性公民当家做主的民主。 (2)小国寡民体制造成直接民主的泛滥,抽签选举,轮番坐庄等成为政治腐败社会动乱的隐患。 一、定义 狭义:罗马公民法 广义:通行于罗马统治的整个地中海地区的法律制度 二、进展演化 起源:早期成文法十二铜表法 背景:平民与贵族的斗争 制定:公元前5世纪中期,罗马制定十二铜表法 特点:内容广泛,条文明细 影响:审判量刑皆有法可依,贵族对法律的随便解释受到限制,爱护了平民利益。 局限:它也保存了一些比拟野蛮的习惯法 进展:公民法万民法 (1

24、)公民法 概念:在罗马共和国早期,罗马法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适用范围主要限于罗马公民 (2)万民法 背景:随着罗马的对外扩张,不同民族之间的冲突显现; 商贸的进展,在政治经济活动中产生很多新问题 内容:帝国对行省上层阶级大量授予公民权,对无罗马公民权的外邦人给以适当的司法保障 影响:3世纪,帝国境内自由民内部公民与非公民的区分不复存在,万民法成为适用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 完善:民法大全 时间:6世纪 过程:查士丁尼组织法学家,把历代的罗马法加以系统化和法典化,汇编成民法大全 作用:标志着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 三、主要内容 类型 形式:成文法 、习惯法 构造:公民法 、万民法 核

25、心内容 爱护私有财产 ;提倡法律面前,人人公平 实质 维护奴隶制度,爱护统治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 四、作用 维系统治 (1)为国家权力供应法律依据,稳定社会秩序 (2)调整纠纷,缓和社会冲突,稳固帝国统治 (3)维护罗马帝国的政治、经济统治 影响深远 (1)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拟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 (2)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是现代欧洲大陆法律体系的根底) (3)近代资产阶级将其作为反封建和稳固资本主义制度的有力思想武器。 高中历史必修一学问点总结归纳(6) 一、君主立宪制确实立 前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背景: 17世纪初,英国资本主义有了较大的进展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26、利用议会与国王斗争 (2)过程: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成立共和国 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1688年“荣耀革命 确立标志1689年公布权利法案 (1)内容:它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等。 (2)作用: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开头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也为君主立宪制确实立供应了法律保障。 二、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概况 18世纪初,英国责任内阁制确立,行政权由国王转移到内阁 组成 下院议员由普选产生,多数党首领为首相 职能 掌握下院立法程序,通过掌握下院本党议员掌握下院,宣布提前大选等 特点 内阁成员(各部大臣)集体负责,与首

27、相(内阁首脑)共进退 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负责 首相把握国家大权(行政权立法权) 假如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倒台;首相有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意义 使立法机构得以掌握行政权,有效地调整了立法权和行政权之间的关系 三、议会改革 概念 使民主权利由贵族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 缘由 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获得更多政治权利 过程 英国1832年议会进展选举改革 结果 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的议席,大大加强了在议会中的作用,为工业资本主义的进一步进展供应了保障 四、君主立宪制的意义 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有利于促进资产阶级民主,避开专制统治。 资产阶级不同集团的权益之争,在议会

28、中得以和平的方式实现,这有利于避开暴力冲突。 一、背景 美国独立战斗的成功,使美国摆脱了英国殖民统治 独立之初,美国是松散的邦联制,社会动乱,经济进展受到严峻影响 华盛顿等人受启蒙思想影响,盼望建立统一而强大的共和制国家 二、根底:美国1787年宪法的制定 主要内容 (1)联邦制 中心集权和地方分权有机结合(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各州可以在不违反宪法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律,有肯定的自治权) 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 (2)三权分立 国会由参议员和众议院组成,把握立法权 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军队总司令,把握行政权(对宪法负责) 最高法院拥有最高司法解释权,把握司法权 (三者独立公平,

29、相互制约,有利于防止专制的消失) 特点 分权与制衡; 联邦制 ;民主制 意义 它是世界上第一部比拟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根底。 表达了分权与制衡原则,以避开权力过于集中,在肯定程度上爱护了资产阶级民主。 在肯定程度上缓和了中心和地方之间 大州和小州之间南方和北方之间的冲突,为美国的长期稳定和进展打下了坚实的根底。 局限性 允许奴隶制的存在,为美国内战爆发埋下伏笔 不成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权利,没有真正解决人权问题 建立 1789年华盛顿中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美国的联邦制共和政体开头确立起来。 三、两党制 形成 19世纪20年月末至30年月初,是美国两党制

30、形成的重要时期。 19世纪50年月中期,民主党与共和党两大政党的对峙格局最终形成。 特点 两党对垒 交替执政 实质 两党本质上都是资产阶级政党,代表不同的利益集团 作用 两大政党掌握了国会,也左右着总统选举和地方选举 两党交替执政,成为美国共和政体的一大特色 两党相互监视,可以限制当权政党滥用权力 两党轮番执政,肯定程度上可促使其不断调整政策,满意民众的某些要求,从而稳固资产阶级的统治 局限 两党制下的两党都以大财团为政治依靠,不行避开的消失贪污贿赂及金钱政治。 高中历史必修一学问点总结归纳(7) 一、法国共和政体确实立 背景 (1)政治:18世纪法国是欧洲典型的君主专制国家,社会冲突锋利 (

31、2)思想:资产阶级思想家反对专制,抨击神权,号召人民争取自由和民主 过程 (1)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 (2)1792年法国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国。此后,共和制和君主制进展了长期的反复斗争。 (3)1870年普法战斗中法国战败,法兰西其次帝国倒台,第三共和国建立。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通过 1875年国民议会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2)内容: 行政权归总统,总统是国家元首及军队最高统帅,由国民议会选出,任期7年,可连选连任。总统有权任命高级官员缔结条约实行特赦。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 立法权归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两院制议会。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

32、,众议院由普选产生。参议院有权拒绝众议院的决议案。 (3)作用: 共和派把握实权,共和体制最终确立 共和政体确实立,为工业资产阶级供应了共享政权的时机,为法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进展奠定了根底 二、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 条件:德意志帝建立(1871年) (1)缘由 19世纪中期,德意志四分五裂的局面严峻阻碍资本主义的进展 (2)过程 19世纪六七十年月,普鲁士宰相俾斯麦实行“铁血政策”,领导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斗,完成了统一大业。1871年初,德意志帝国建立起来, 标志:1871年春,公布德意志帝国宪法 内容: (1)君主立宪政体 皇帝:把握国家大权,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统帅。皇帝有权任免官员、召集和解散议会和打算对外政策等。 宰相:主持内阁工作,是内阁首脑,由皇帝任命,只对皇帝负责。 议会:是立法机构,分为两院:联邦议会(由各邦代表组成)和帝国议会(由成年男子。其中帝国议会权力较小,它通过的法案必需得到联邦议会和皇帝的批准才能生效,对政府没有监视作用。 (2)联邦制 帝国政府把握军事、外交等大权,各邦则保存一些自治权 实质 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是一种不彻底和不完善的代议制,君主专制是实,立宪是虚。 影响 (1)积极:推动德国的资本主义快速进展,德国很快世界强国之列 (2)消极:带有深厚的专制主义颜色,造成了德国资产阶级民主改革的保守和不彻底;军国主义传统得以连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