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科技局2023年科技工作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县科技局2023年科技工作总结.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县科技局2023科技工作总结 202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科技系统根据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和高质量进展“十二大攻坚行动”“六大赋能行动”“八个聚焦聚力”“重点工作攻坚年”等要求,以争创国家创新型城市为引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进展战略,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坚持“寻标对标,比学赶超”,着力“抓重点、破难点、补短板、树亮点”,全面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立,在政策体系建立、科技型企业培育、创新平台载体建立等方面取得新突破,为推动凤凰涅槃、加速崛起供应了强有力科技支撑。 一、深化科技体制机制创新,努力营造最优创新进展生态 1.不断完善创新驱动进展政策体系,激发全社会创新进展活力。制定出台了
2、关于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立加速新旧动能转换的意见关于实施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提质升级工程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立打造创新型产业集群的意见等一系列科技政策,逐步建立和完善有利于自主创新力量提升的政策体系。编发了市科技创新政策措施摘编(2023)。“构建科技创新平台体系打造特色创新创业生态”纳入全市2023年第一批信息化推动民生领域制度创新改革阅历,予以全市推广。 2.推动科技金融融合进展,助力科技型企业成长壮大。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贷款风险补偿,与恒丰银行、济宁银行等签订协议,合作银行数量到达15家。全年共为17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办理贷款237笔,金额到达96209.7万元
3、,同比增长183%,贷款利率4.47%,低于全省平均利率,其中科技成果转化贷款风险补偿备案93199.6万元。支持科技型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进展,信通电子、齐芯微系统等8家企业入选首批科技型企业科创板上市培育库,数量居全省第3位。 3.完善科技创新鼓励机制,推动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全市已纳入省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的仪器设备1111台(套),原值到达8.8亿元。全年共申请省创新券270单,兑现总金额38.71万元。落实仪器设备供应方嘉奖政策,获得仪器设备供应方省级补助金额19.75万元,根据省补助金额的20%赐予工业陶瓷讨论设计院有限公司、市机电泵类产品质量检验讨论院等4家单位嘉奖资金4
4、.15万元。 4.加快制度创新和流程再造,持续优化科技营商环境。积极落实“一号改革工程”,扎实推动“放管服”改革。承接省级行政权力下放事项1项,承接省科技厅托付收件政务效劳事项7项。21项政务效劳事项共实现减流程27个、减材料38份、减时限360余个工作日。实行告知承诺制事项9项,可容缺办理材料11份。全年共办理依申请政务效劳事项2119项,一次办好率100%。 二、科教创新赋能行动成效显著,为全市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进展不断注入新动力 1.实施专班专责制,全力攻坚克难。紧扣全市高质量进展“十二大攻坚行动”之“科教创新攻坚行动”、“六大赋能行动”之“科教创新赋能”、“八个聚焦聚力”等重点工作部
5、署,结合全市科技工作实际,量化分解年度重点工作,统筹组建了科技创新“十个工作专班”,制定了关于组建科技创新“十个工作专班”的实施方案,实施“一月一督查,一月一通报,一季一调度”机制,聚力推动各项重点任务落地落实,多项重点工作制造性地实现破题,超额完成年度目标。 2.科技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不断提升。克制疫情不利影响,创新培训与督导形式,坚持线上与线下结合,强化市、区县联动,扎实开展研发经费投入统计工作。联合市统计局、市税务局分区县组织专题培训会9场,培训3000余人,发放科技政策1000余册。2023年度全市研发经费投入总量为105.94亿元,占GDP的比重到达2.91%,占比升至全省第1位。95
6、6家企业共获得2023年度省企业讨论开发财政补助资金1.4亿余元。 3.持续推动科技企业梯次培育。制定了2023年度高新技术产业进展暨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作实施方案,推动实施局领导挂包督导机制,为重点企业供应“巡诊式”效劳。开展线上高企政策培训会3场,共培训2796人次,在线答疑110余次。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95家,总量到达707家,增幅达38.09%,超额完成年度目标;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到达900家,增幅68.22%,数量居全省第5位。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累计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到达42.5%,比上年提高6.5个百分点。 4.科技创新平台建立实现扩量提质。全年新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1家,国家级
7、众创空间3家,省级院士工作站7家,省级国家重点人才工程工作站1家,省级创新创业共同体1家,省级技术创新中心1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14家,新增市级重点培育孵化器10家。共推举申报国家级专业化众创空间1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省级众创空间5家。完成对24家市重点试验室的绩效评价,制定了绿色化工与功能材料省试验室建立方案。完成高端合成润滑材料创新中心和能源讨论院2家讨论机构的注册、运行工作。山大先进制造与人工智能讨论院、北航天汇科技孵化器()科创中心在高新区落地建立。北京工商大学与我市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合作共建生物发酵产业讨论院。北京化工大学、科技大学、青岛大学等高校院所与我市达成战略合作意向。
8、兑现2023年新建11家院士、14家国家重点人才工程专家工作站建站扶持资金750万元。 5.积极探究市场化成果转移转化机制,科技成果转化水平不断提升。全市22个企业牵头或参加的工程获省科学技术奖,数量居全省前列。兑现2023年度国家、省科学技术奖嘉奖资金270万元,6个工程获2023年度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补助资金113.08万元。新增省级技术转移效劳机构5家,全市省级备案技术转移效劳机构到达6家,数量居全省首位。张店区和高青县获得省技术转移先进区县荣誉称号。全年组织开展科技成果登记97项,完成技术交易合同登记2023余项,交易额到达178亿元,总量位列全省前列。 6.积极开展对上争取工作。国家农
9、业科技园区(淄川区)胜利获批第九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实现了我市“国字号”科技创新平台载体的新突破。精准对比国家、省重点科技研发规划工程支持方向,开展了重点科技工程的储藏、遴选、组织申报工作,争取国家、省资金政策支持,全年共对上争取各类科技扶持资金3.5亿元。其中,13个工程分别获得“科技助力经济2023”重点专项、中心引导地方科技进展资金、国家重点科研工程立项,16个工程被列入省自然科学基金工程、2个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工程获批立项,实施各级引智工程66个。 三、加速创新资源要素集聚,构建形成区域创新协调进展新格局 1.加快产业技术讨论院建立。推动关于产业技术讨论院建立与进展的实施意见的落地落实
10、,市人民政府与产研院签订合作协议并揭牌成立,高新区管委会、先进陶瓷讨论院与产研院合作共建“产研功能陶瓷讨论院”。产业技术讨论院(产研院分院)全权托付省产研院建立,目前,讨论院建立效能初显,已储藏成果转移转化、平台类工程12项。 2.积极推动创新创业共同体建立。省先进陶瓷创新创业共同体胜利获批建立,成立理事会,召开成立大会;积极组织学术沟通活动,成立共同体治理效劳有限责任公司,通过了省科技厅绩效评价获得扶持资金1600万元。主动对接全省18家先进陶瓷领域高新技术企业,探讨建立“一企一策”对口合作或帮扶关系。组织申报2023年度第一批市级创新创业共同体27家。 3.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立。制
11、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立打造创新型产业集群的意见,规划布局10个左右进展潜力大、创新力量强的链式产业集群,创立联盟,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政策链、资金链有效融合。目前,通过新建、整合、优化等方式,组建了先进陶瓷、智能机器人等重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12家,聚拢企业及科研机构超过200家。 四、产学研高质高效协同创新不断深化,创新成果加速落地转化 1.胜利举办第一届中国()新材料产业国际博览会暨第中国()新材料技术论坛。本届博览会暨论坛以“新材料、新平台、新动能”为主题,共邀请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海外国家科学院、工程院的34名院士,42名国家级高端人才及97所高校
12、院所专家教授200余名参与。博览会展厅面积到达3万余平方米,华为、富士康、比亚迪等来自全国20个省(直辖市)的217家企业、平台机构参展,接待市内外观众6万余人次。论坛会期间,举办了1场主旨演讲、3场学术论坛、4场专题成果对接洽谈及省材料大会、硅酸盐学会工作年会、2023年国际先进车用材料创新应用峰会、第十届中国技术市场协会金桥奖表彰嘉奖大会等多场平行活动,我市1200余家企业、2100余人次参与洽谈,共达成合作工程281项。 2.推动校城融合向实处进展,向深处推动。完成2023年市重点研发规划(市外校城融合)工程评审立项工作,共受理申报工程249项,立项73项,安排市级财政支持资金3000万
13、元。组织开展了2023年驻淄高校校城融合进展规划工程(平台建立类)申报工作,立项34项,安排市级财政支持资金2023万元。通过校城融合进展规划支持理工大学等驻淄高校引进博士人才185人,拨付补贴资金3072万元。组织第三方机构完成2023年校城融合工程验收工作。全力推动“环理工大学创新带”(齐创大厦)建立,组建了新材料产业技术讨论院、鲁中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技术讨论院、进展讨论院、工程陶瓷讨论院、精准农业航空讨论院等科研平台。 3.高层次人才引进培育工作持续发力。全市新增国家外专重点人才工程专家1人,8人入选泰山产业领军人才,1人荣获齐鲁友情奖。获批省专属技术经纪人推动高层次人才成果转化试点,组织
14、成立市技术经理人协会。联合举办了第一届“齐心共创赢在鲁中”市创业大赛决赛路演,10家创业企业和11个创业工程荣获优胜奖。举办了第三届“创业齐鲁共赢将来”高层次人才创业大赛,4个创业类人选获得优秀奖。突出产业领军示范带动作用,选树40名“树标对标夺标”科技领军人才代表,评比出22名英才规划人选和21名创业类人选。组织实施科技创新创业高层次人才培育工程,市级高层次人才储藏库达119人。积极开展引进外国专家智力工作,建立了高端外国专家工程库和引智平台培育库,入库专家工程54项、平台企业32家。全年引进外国专家330余人次,办理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252人次,建立海外引才工作站5家,入选国家级高端专家工
15、程3项,省级“外专双百规划”7项,评比市级高端外国专家工程19项,建立市级引智成果示范推广基地6个。 五、科技效劳民生,高质量助推乡村振兴 1.深入开展科普进社区、科技下乡效劳。举办以“科技战疫创新强国”为主题的2023年市暨张店区科技活动周活动,实行多种形式宣传科学防疫学问和创新政策,累计向市民发放各类宣传册500余册、口罩500个、消毒湿巾1200余片。组建科技惠民效劳小分队开展了2023年“科技下乡”活动,现场发放宣传材料1000余册,开展政策询问150余人次。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公众提高理性认知水平和科学战疫技能,营造了全社会重视创新、支持创新、参加创新的良好社会气氛,推动科技创
16、新成果惠及于民。 2.开展科技助力乡村振兴行动,稳固提升科技扶贫成效。全市共注册科技特派员530余人,开展各类科技技术效劳1400余次,加强对科技扶贫工作的实地调研督导,印发了3期关于科技扶贫工作调研督导状况的通报,依据不同区县、村存在的问题,开展“靶向发力”式问诊,指导完善整改措施,实施动态化“台账销号”督导治理。全年获批省优秀科技特派员行动规划工程4项,22人入选省选派效劳基层科技人员,2家星创天地、14家农科驿站绩效评估优秀,赐予资金扶持180万元。承办了省2023年其次期科技扶贫干部培训班,组织市农科院专家参与播送电台“决胜全面小康,科技特派员在行动”直播节目,宣传我市科技特派员工作成
17、效。举办省农科院科技扶贫专场对接沟通洽谈会,7位专家现场成果30余项。 3.拓展科技扶贫协作方式,深度提升对口帮扶质量。总结沟通科技扶贫阅历,与滨州市、石柱县科技部门开展科技扶贫协作对接活动4次。联合举办了“石柱科技人才培训班”“科技致富带头人培训班”,共培训科技人才206人、科技致富带头人60余人,输出农业有用技术2项;组织召开了-滨州科技扶贫协作座谈会,通过会议研讨、现场考察等形式沟通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立阅历,邀请滨州市科技局来淄参与了博览会暨新材料论坛系列活动。 六、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立,为科技创新进展供应顽强政治保障 1.强化政治理论学习,夯实党建思想根底。深入推动“两学一做”“
18、理论中心组学习”“”及“主题党日活动”等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全年共组织开展理论中心组学习14次,沟通研讨活动6次,组织党员干部开展体验式教育以及专题学习26次,累计学习教育700余人次。 2.提升政治站位,深入开展榜样机关创立、群团建立和疫情防控工作。制定2023年市科技局党建工作要点市科技局关于开展创立榜样机关工作的实施方案关于开展机关“党建标准化建立推动年”工作的通知等工作方案,全面部署规划全局党建工作。局党组与责任科室负责人签订党风廉政建立责任书,全部党员签订廉政承诺书,严格落实“一员双岗”制度。积极开展岗位廉政风险排查,针对风险点制定了相应防控措施。先后组织党员干部到“双报到”社区
19、欣苑社区开展了“爱全员环保”“爱添靓度”等主题实践活动10余次,与隆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党支部开展“两新”组织结对共建工作。疫情期间,组织抗疫情爱心捐款活动,局系统114名干部职工共捐款7.98万元,并到欣苑社区开展了疫情宣讲、执勤等工作。 3.扎实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大争论大反思大提升活动。制定关于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大争论大反思大提升的工作方案,召开发动部署会议,围绕学习争论、问题查摆、对比反思、整改提升四个环节步骤开展工作。组织开展了2期“反思问题找差距,追根溯源触灵魂”剖析沟通会,科室和个人共查摆问题80余条。开展了效劳对象评议机关作风活动,面对200余家效劳对象征集意见建议,制定了“市科技局优化营商环境十问”。通过活动开展,优化包涵普惠性科技创新营商环境建立取得明显成效,有力推动了全年科技创新工作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