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词四首》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2课《词四首》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docx(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词四首教学设计江城子密州出猎一、文本研读这首词作于任密州知州之时,词人在上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一幅气势恢宏的出猎图,下阕刻画了一位老当益壮、忠心报国的英雄太守形象。整首词纵情豪迈,洋溢着词人的豪情壮志和爱国情怀。二、创意说明“狂”字贯穿整首词,设计时围绕“狂”字反复诵读词作,体会“狂”的内涵,更好地把握词人情感。三、活动组织1.词作导入一起走进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从题目中得到了哪些信息?2.初读词作朗读要求:读准字音,字正腔圆;把握节奏,落实重音。3.品读词作(1)读上阕,分析词人的“形狂”用一个字概括你从词中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 “狂”学生借助工具书出示对“狂”的
2、解释。品读成熟稳重的“老夫”苏轼的“少年狂”。(指导学生从重音、语速、语气等方面读上阕)(2)读下阙,分析词人的“心狂”“鬓微霜,又何妨”,充分表现词人不服老的狂气。结合注释,探究“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补充相关资料,可以从苏轼、冯唐、魏尚三人的生平、当时的时代背景及词的情感基调来讨论)“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中“雕弓”内涵。(这一举动,正是他报效祖国的“心狂”的生动体现。)4.情思探究再读词作,体会词人的“进取之狂”补充:苏轼被排挤出京城,失去皇帝的信任。他虽有报国之志,却得不到朝廷重用。因此,“狂”的背后是深深的无奈,从”老夫”“聊”“尚”可以看出。苏轼虽被排挤,但他依然为百
3、姓着想,政绩突出。苏轼打猎时故意表现出与年龄和身份不相符的“狂”气,是希望有一天能够被朝廷重用,为国效力!苏轼的“狂”是进取之狂,是报国之志!四、板书设计满江红一、文本研读“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鉴湖女侠虽身不能为男儿,心却不让须眉,真是一代巾帼英雄人物。词作基调高昂,语言刚健清新。通过层次表述,曲折地反映了革命者参加革命前知音难觅,英雄失路的惆怅和悲哀。二、创意说明这是著名爱国人士秋瑾的一首词。词中蕴含着词人对祖国沦陷的忧愁,对个人遭遇的不平,体现了词人的苦闷彷徨和内心涌动的英雄气概。本篇教学设计立足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品析词的情境,感悟词人的家国情怀。三、活动组织1.课题导入阅读
4、书上周总理的题词“勿忘鉴湖女侠之遗风,望为我越东女儿争光。”鉴湖女侠是谁?何以会让周总理大加赞赏呢?2.读出韵味。1,读准字音,请学生自由朗读。2,读准停顿。3,读出韵味。对比: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通过朗读感受句式的铿锵有力,掷地有声。3读懂诗意补充背景:本词写于1903年春,时值八国联军入侵不久,秋瑾目睹民族危机深重和清政府腐败,决心献身于救国事业,但她的丈夫却无心国事,她内心悲愤孤独,写下此词,抒发自己内心的苦闷和涌动的英雄气概。(1)“为篱下,黄花开遍”,是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诗句。(2)“四面歌残终破楚”用史记 项羽
5、本纪中汉军破楚的故事,来比喻自己终于冲破家庭牢笼,也比喻国家的破败。(3)“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出自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江州司马青衫湿”,极言作者对自己前途的担心和忧虑。4读出情味。从词作中你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从哪里可以读出?如:我从“八年风味徒思浙”可以感受到诗人的孤寂 无奈与苦闷。5.情思探究作者冲破了家庭的牢笼,去追寻理想的生活,应该是喜悦的,为何在此种种还处处流露出苦闷与彷徨呢?结合时代背景思考。四、板书设计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文本研读这首词基调雄壮高昂,真不愧为壮词。而结句的悲壮低徊,却与此形成鲜明对比。更令人感慨与寻思。在词中,壮烈和悲凉、理想和现实,形
6、成了强烈的对照。作者只能在醉里挑灯看剑,在梦中驰骋杀敌,在醒时发出悲叹。这是个人的悲剧,更是民族的悲剧。而作者的一腔忠愤,无论在醒时还是在醉里、梦中都不能忘怀,是他高昂而深沉的爱国之情、献身之志的生动体现。二、创意说明这是一首赋壮词,“壮”为本词的词眼,我的教学设想是带着学生们理解清楚“壮”的具体表现。三、活动组织1.预习检查沙场点兵间意气风发,剑拔弩张下破阵杀敌,这句话写得是谁? 请同学介绍辛弃疾。2.课文导入辛弃疾是中国历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成为大诗词作家的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他曾经是一位“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抗金英雄,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
7、词以寄之,3.解题:破阵子 ,词牌名。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题目 。同甫,名亮。这首词是辛弃疾寄给好友陈亮抒发抗金壮志的词。4.朗读三分诗,七分读。请同学自由朗读三遍。1,指名23人朗读,点评(字音,停顿)字:挑;塞;弦;生、身;麾;炙;的,2,男女生比赛读,齐读。5.理解词意结合注释理解文意上阕:借梦境追忆慷慨豪壮的军旅生活。下阕:写激烈的战斗场面和壮志难酬的悲愤。穿插诗句赏析提问:“五十弦翻塞外声”中的“翻”字改为“弹”字好不好?为什么? “秋”仅仅表示这时是秋天吗? “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这句诗好在哪里?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可怜白发
8、生”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绘形悟壮在朗读及理解了词意后,能否找出本词的词眼? 壮提问:壮体现在哪些方面呢?点兵出征、飞驰敌阵壮观而激烈收复失地、名垂青史雄心壮志英雄迟暮、白发未酬悲壮四、板书设计渔家傲秋思一、文本研读范仲淹不仅是位满怀政治抱负的文臣,更是一位威震西北边陲的武将。这首词就是他身处军中的感怀之作。整首词表现将士们的英雄气概及边地艰苦生活,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二、创意说明范仲淹在这首词中反映的是自己身临目见的景物,表达的是自己和他所理解的征夫们的感情,全词读来真切感人。设计以反复品读为主,学生体会词人欲报国立功却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悲壮情怀。三、活动组织1.预习检
9、查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准节奏。学生课前搜集到的范仲淹资料及词作背景,知人论世。2.课题导入秋思二字对应词的上下阕,上阕写了哪些秋景,下阕又抒发了哪些情思?3品读诗意这首词上阕写景扣住哪个字来写的?又借助哪些意象来展现画面的?从中感受到了什么?(读整首词,重在反复读词的上阕)(异 ) 意象:秋雁、边声、千嶂、长烟落日、孤城画面:雁去衡阳 边声四起 长烟落日 孤城紧闭异在何处:(1)雁为何去留无意?环境异(2)边塞之声和号角声混在一起渲染了怎样的氛围?声音异(3)千嶂、长烟、落日构成了塞外奇景,而“孤城闭”又暗示了什么?形势异。感受:荒凉萧瑟 孤独寂寞 思念家乡4.情思探究这首词下阙哪个字集中体现了情感?其中又包含了怎样的复杂情感?这些情感又体现在哪些词句中?(读整首词,重在反复读词的下阕)(泪) 思乡报国 壮志难酬家万里,归无计(思念家乡,功业未就不能回家。)羌管和霜 (夜寒霜浓 戍边艰苦 羌管凄婉 加重思乡之愁)人不寐,白发 (夜不能寐,潸然泪下的思乡泪、英雄泪。)四、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