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林海教案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爷*** 文档编号:88765962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7.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走进林海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走进林海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走进林海教案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进林海教案教学设计.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走进林海教案教学设计 公布时间:2023-11-21 10:25:07来源:admin 走 进 林 海(综合实践活动) 浙江省海宁马桥中心小学 朱丽华 写在前面: 老舍先生的林海一文,可谓是我们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经典之作。我们在一次次亲历学习的过程中,总有一种“读你千遍也不厌的感觉”。而今,当我和我的学生用新课程的理念去诠释“她”的美味时,更有一种说不出的“亲切与舒适”感。所以,笔者尝试在语文阅读课后续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形式引领学生再一次走进这一片“林海”,一睹她的神韵,并结合现实进一步感受老舍先生笔下这一片绿的“真谛”。 设计理念与设想: 1、充分挖掘潜藏在教材的内在信息,使课堂学习的信息转

2、化为新的互动资源,使学生能动地学习,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并开展自由合作、双向沟通、集体争论、书写体会。 2、通过“巡游、欣赏、赞美、联想”等方式对文本的学问进展再造与重构,使原有的的文本内容得以更加饱满,引导学生对语文课程内涵的进一步把握,多元解读内容的价值取向,敬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3、结合网络资源,对教材进展创新和开发,使教材内容持续生成和转化,不断生成丰富生成新的学习内容,深层次地激发学生参加读写实践的兴趣,把握实践的方法,培育读、思、写的习惯,进一步提高语文素养,提升人文精神。 4、努力营造一种开放的学习气氛,拓展语文学习空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语文学习与读写

3、活动结为一体,做到课内外延长,学科间融合。 活动对象: 六年级学生 活动预备: 学生: 1、充分阅读林海一文 2、收集有关大兴安岭的资料。 3、制作大兴安岭的风景幻灯片。 4、预备抒情的音乐。 教师: 1、预备大兴安岭的录相。 2、有关的大兴安岭水与火的图片及资料。 活动形式: 巡游、访问、访谈、朗读、练笔等。 活动时间:2课时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和老舍先生一起走进了奇妙而又令人憧憬的林海,不仅感受了林的绿、岭的柔、花的美,更体会到了的兴安岭与我们关系是如此亲密。对于兴安岭,你还有新的想法与愿望吗? 生:沟通 (估量学生会提出去大兴安岭游玩或参观) 二

4、、游林海,观林海 1、师:教师特别快乐能听到同学们那么多心灵要求,这也是对学问永不满意的追求。接下来教师就满意大家的要求,带大家去兴安岭走一走,看一看,听一听,说一说。固然,你可以和你的小伙伴结伴而“行”,也可以单独而“行”,还可以邀上教师作“向导”。 (播放无声录象) 生:观录象,自由沟通。 2、师:这次林海之游你总该满足了吧! 生:发表意见。 (估量学生有不少意见:如录相的效果、音乐较差,没有作讲解等。) 师:那怎样能使我们的林海之行有特色,有情趣呢? 生:沟通。(配乐、加讲解词等) 3、师:那我们就自由组合成小小旅游团,先为这林海之旅配上自己喜爱的音乐,并在团内选出一位“导游小姐”为我们

5、作介绍,固然别忘了给自己的旅游团取个洪亮的名字。赶快行动吧! (重播录象) 生:自由组成团队,活动。 师:巡回检查,鼓舞。 4、师:先请旅游团动身,其他团队成员可以随游,也可以随团作采访。 生:各小组争先介绍游况。 5、师:看来我们的林海之旅真是受益多多呀!我们得评一评最导游和最正确记者。 生:小组评比 (练笔说明:课后,整理串写导游词。) 二、赞林海,诵林海 1、师:观赏了林海的旖旎风光后,对林海你肯定更添了一份敬意和崇敬吧! 生:集体沟通。 2、师:是呀,走一回林海就会有一份新的真实感受。看,我们的老舍先生不也有同感吗?让我们一起倾听老舍先生及那些到过林海的名人大家对林海这一片土地的心声吧

6、! 生:分小组即兴朗读林海片段及有关大兴安岭的诗歌、散文。 3、师:听了他们对林海的真情表白,你或许也诗意盎然,心头涌动了吧? 生:自由表达、畅谈。 4、师:听了我们一位位小小诗人、小作家的精彩诵读,教师更想高歌一曲。来,我们一起唱起来吧! (师生合唱在那高高的山岭上) (说明:这里安排诗歌创作的环节。) 三、赏林海,悟林海 1、师:观赏了同学们深情并茂的诵读,享受了激情昂扬的林海之歌,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已经不是林海单一的美,而是一种宽阔的美,长期的美,立体的美,永恒的美。 看,我们的同学也把这片绿,这种美留在了心底。有请课外采风组成员上台演示他们的林海之作。 生:电脑操作演示文稿、图片。 (其

7、他成员欣赏、沟通) 2、师:张张精致的图片更验证了大兴安岭的“万古长青”、“千山一碧”的内涵,同时更使我们懂得了什么是“美得并不空洞”的含义。真的,她确实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信任大家更情愿倾听她的一个个漂亮的传奇。 (音乐:丹顶鹤的故事) (说明:这里安排一个给图片配文的环节。) 四、说林海,道林海 1、师:掌声欢送“故事大王”上台。 生:介绍大兴安岭的由来、传奇。 2、师:对于林海,你也收集到不少资料吧! 生:向全班介绍兴安岭的特产、矿产、面积、林木等。 3、师:此时此刻,你的心中肯定又有新的、不同的感受了吧?一句话、一个词、一个字都可以表达。 生:同学自由上黑板书写。 4、师:我们把这

8、份情、这份爱一起共享! (生读自己的内容) (说明:这是一个依据资料编写讲解词的环节。) 五、忆林海、护林海 1、师:同学们,从你们的身上,教师仿佛感到了那片林海正在勃勃生长,变的越来越青翠,越来越绵延。可是,就在17年的五月,大兴安岭却遭受着一场空前的灾难。 师出示文字: 一九八七年五月六日,大兴安岭发生特大火灾。大火造成的灾难及损失都是空前的。在这场持续二十七昼夜的大火中,一百零 一万公顷(其中有林面积七十万公顷)地面惨遭火劫,八十五万立方米木场存材被 烧,六万多人无家可归,他们的房屋被夷为平地,从塔河到古莲的几百公里铁路沿 线被大火洗劫一空,二千四百八十八台各种设备,总长一千三百四十米的

9、六十七座 桥梁,四百八十三公里的通讯线路,二百八十四公里长的输电变电线路,三百二十 五万公斤粮食,六十一点四万平方米房屋,一百九十三人的生命,在一场大火中灰 飞烟灭。受灾群众一万零八百零七户,五万六千零九十二人,受伤二百二十六人。 大兴安岭森林资源的十九分之一从地球上永久消逝。这场大火转变了大兴安岭森林面积居中国之首的历史地位,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毁林面积最大,伤亡最多,损失最为沉重的一次特大灾难。 (师出示火灾图片) 2、师:同学们,大兴安岭仅遭此劫吗? 生:自由沟通有关森林乱砍、生态破坏、嫩江水灾等资料。 3、师:同学们你的眼前仿佛消失了一幅幅怎样的画面? 生:沟通 4、师:当我们看

10、到这样的画面时你的心情会是怎样? 生:沟通 5、师:是呀,森林乱砍伐火灾,生态环境破坏水灾,这一切的一切,这毕竟是谁造成的呢? 生:集体研讨。 6、师:同学们,大兴安岭森林资源由于许多缘由在大大削减,大兴安岭林海面积在不断缩小,那里的生态环境也在快速恶化,这一切又怎能不使我们苦痛心、担忧呢? 或许此刻你的心里有很多的想法,很多的建议,能告知大家吗? 生:自由献计献策。(写公益广告、给环保局长写信、写体会等) 7、师:那我们就在课后把你的想法付诸行动吧? (说明:这是一个多元性写作的环节。可以依据学生自己的爱好、特点自由发挥写作的才能。如:写公益广告、给环保局长写信、写体会。) 六、总结活动,升

11、华活动主题 师:同学们,今日教师和大家一起观赏了漂亮的林海风光,又一起回忆了大兴安岭水与火的灾难,信任我们再一次看到“林海”、看到“大兴安岭”这些文字时,已经不是以前的那种感受了! 是呀,一道漂亮的风景是亲切与舒适的,可是就在人们的不经意间却变得可怕、悲伤,但愿我们能看到永恒的漂亮、永恒的亲切、永恒的舒适! 200 4、 5、29 附:诗歌一首 兴安岭,我心中的歌 六 (1)班 徐丹 兴安岭,我心中的歌, 在那高高的山岭上唱响。 我唱你那绵延的绿, 我唱你那万古的青。 兴安岭,我心中的歌, 在那潺潺的流水间唱响。 我唱你那千山的壮, 我唱你那万水的长。 兴安岭,我心中的歌, 在那阵阵的松涛下唱响。 我唱你那永恒的美, 我唱你那满怀的爱。 附:公益广告五则 青山是我们的脊梁,绿水是我们的血液。 钱超轶 爱惜一草一木,珍惜一寸一尺。 金萧 愿细水长流,愿青山常绿。 虞晓 美是什么?美是一首动人的的歌,一副五彩画,一片永恒的景。 陆志超 林海,中国人心中永久的牵挂。 顾一杰 资料供应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