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冀教版五年级上册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冀教版五年级上册教案.doc(2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语文冀教版五年级上册教案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刷子李”超群的刷墙技艺,想象“刷子李”刷墙时的风采。 2、能抓住重点句段反复朗读,体会文章是怎样表现“刷子李”的技艺超群的,感受独特的语言韵味。 教学重点: 感受刷子李的超群技艺。 教学难点: 领悟并学习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预备: 教师了解冯骥才和他的俗世奇人,收集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师生对话、导入新课 1、师: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在生活中我们有时会看到或听到一些身怀绝技的人或事,让我们不由地发出一声由衷的赞叹。作家冯骥才在俗世奇人这本书中就记载了民间许很多多身怀绝技的奇人。今日我们就去熟悉其中的一
2、位。 2、板书课题:刷子李(板书课题) 指名读(提示把“子”念轻声会更好),一起读。 3、刷子李,这名字有意思吧?从这名字当中你知道了什么?(姓李的一个粉刷匠,粉刷技术特殊高) 4、这是一种特别的称谓。民国初期,在天津卫这个地方,某一行有绝活的人,人们就用他的行当加姓称呼他。比方有个姓张的,泥人捏得特殊好,就叫他泥人张;有个姓刘的风筝扎得特殊好,就叫他风筝刘,又如这篇课文中的仆人公,他姓李,粉刷技术特殊好,人们就称他为刷子李。下面,我们再亲切地叫他一声刷子李。 想知道他是怎样的一个人吗?那么把书翻开,翻到138页,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朗读课文,留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索:刷子李给你留下了一
3、个怎样的印象? 二、初读课文、学习词语 同学们都读得特别仔细,先看看词语把握得怎样? (课件出示词语2)第一行谁来读?指名分行读,再一起来(派头的“头”读轻声),(相机解释词语“发怔”是“发愣”的意思。) 我们再一起来把这些词语读一下。 通过刚刚的朗读,刷子李给你留下了一个怎样的印象?(随机板书:技艺超群) 三、品读文本、感悟技艺超群 师:你们是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刷子李是个技艺超群的人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15自然段,划出有关的句子。 随机教学(随学生的学情出示相关段落) 正面描写 1、学习第一自然段 a、生说: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什么都不用放,单坐着,就犹如升天一般美。最让人叫绝的是,
4、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别不信!他还给自己立下一个法规,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 b、师问:你见过粉刷吗?是怎么样的?(生自由说) 教师这有两张粉刷匠粉刷时的图片,我们来看看。看了有什么感受?(生再说感受)他们能称为刷子李吗?(不能)为什么?(他们身上全是白点) c、那我们应当怎么读这一段?(带着鄙视的语气)谁来读一读?(指名三位同学读,再个别读) d、刷子李真不愧是个奇人,不但干活好,还给自己立下一个法规,什么法规?(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 这是第一奇。(相机板书:法规奇怪) 刷子李为什么敢立下这样奇怪的法规?(生自由说) 师:是呀,假如不是对自己的手艺有
5、十足的把握,又怎能夸下如此海口呢?让我们通过自己的朗读把他的这份自信表达出来吧!师引读:他要是生读。 2、学习第五自然段 a、师:这只是个传奇,“耳听为虚,眼见为实”,那毕竟刷子李有没有像传奇中的这么神呢?接下来我们找出感受到刷子李技艺超群、奇怪之处的语句,和大家沟通一下。 b、指名说。(沟通点评) 生说:一间房子,一个屋顶四周墙,先刷屋顶后刷墙。屋顶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一掉准掉在身上。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像没有蘸浆。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 师:好,这样的粉刷,效果怎样?(板书:效果非凡) 哪几个词看得出他刷的墙效果非凡?(指
6、名说:匀匀实实、透亮、清爽) 师:真是让人叫绝啊?假如让你用一个成语来夸一夸,你会想用哪个词?(生说:巧夺天工、出神入化,盖世无双,独一无二,无人能及、登峰造极、炉火纯青等等) 师:就让我们带着对刷子李的佩服的态度读一读这段话吧。 c、师:这个自然段还有那句话写出了刷子李的技艺超群? “只见师傅的手悠闲摆来,悠闲摆去,犹如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悦耳一响,极是好听。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连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坦整翻开一面洁白的屏障。” 师问:好,你找得这一段重点对人物的哪方面进展了描写?(动作)那你感受到了刷子李的动作怎样?(板书:动作娴熟)
7、 谁想读读这句话?(指名读)在他读的句子中有个很美的词重复消失两次,是哪个词语?(悠闲)悠闲是什么意思?(闲适的样子) 从这两个悠闲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生自由说) 师:刷子李刷墙的动作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谁来读这句话,读出“悠闲”。(生齐读) 读这八个字“悠闲摆来,悠闲摆去”,要读得快一点还是慢一点?(慢一点)那就再读这八个字,读得慢一点(齐读)再慢一点(再齐读) 听你们悠闲地读这八个字,教师眼前仿佛出现出刷子李刷墙的样子来了。我们也来做一回刷子李,配上悠闲的动作再来读一读。(生边仿照动作边读) 此时,你觉得在你眼前的刷子李更像是一位什么?(指名说:舞蹈家、画家等) 师:是呀,刷子李刷
8、墙给人感觉不是在干又脏又累的活而是在进展一项艺术创作,艺术表演,他的技艺娴熟得已进入一种出神入化的境地!让人高山仰止赞叹不已。把你的感受送到句子中通过朗读传达出来。(指名读整句齐读。) 师小结:悠闲的动作和非凡的效果相互映照,彰显出刷子李的技艺超群。让我们一起读读第5自然段,一起拿起书,边读边感受刷子李的奇怪之处。 读到这里,我们知道为什么称他为刷子李了吧?对刷子李的超群技艺的奇怪之处,我们已经眼见为实了。 侧面描写 1、面对师傅的超群技艺,曹小三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快速扫瞄69自然段,找出有关的句子读读,然后试着完成这个填空。 起初曹小三对师傅的绝活始终(半信半疑),但大半天下来,竟然连一个芝
9、麻大的粉点也没发觉,他真觉得(佩服),正值徒弟对师傅佩服得(五体投地)时,却突然发觉刷子李裤子上有一个白点,感到很(失落),最终知道那是师傅抽烟不当心烧出来的小洞时,(心服口服)。 2、谁来试着填填这个空?(指名生一个一个说,并相机板书:半信半疑佩服失落心服口服)请同学们一起填填空。(生齐读填空) 是呀,文中的徒弟曹小三从开头时的半信半疑,变成后来亲眼见证之后确实信无疑,这个心理过程可谓是一波三折呀! 3、我们知道这篇文章主要是写刷子李粉刷技艺的超群,那文章为什么要写曹小三呢?是不是多此一举了?为什么?(生自由说) 4、小结:这样写并不多此一举,侧面衬托人物叫侧面描写,这样的描写能对文章起到推
10、波助澜的作用;文章前面对于刷子李的直接描写就叫正面描写。正是在这样多方面的描写中,刷子李的形象才变得越来越饱满,冯骥才先生写人叙事的超群技艺真叫人拍案叫绝。我信任同学们也能将这种描写手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请同学们课后写一写身边有特长的人,写出人物的特点。 四、推举阅读:冯骥才的俗世奇人的资料 今日文中的仆人公通过冯老先生的生动描写带给了我们许多惊异,假如你们还想了解更多的奇人奇事,不妨去阅读一下俗世奇人这本书。书中奇人荟萃,一个个奇人身上发生的一桩桩趣事,确定会令你拍案叫绝。好,今日的课就上到这,感谢同学们的协作。下课。 板书设计: 法规奇怪 刷子李:技艺超群效果非凡 动作娴熟 曹小三:半
11、信半疑佩服 失落心服口服 语文冀教版五年级上册教案2 一、提出学习目标 1.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局部。近期你们有没有巡游过哪些地方,观赏过什么美景,能否与大家共享。 2.山水如画,人醉其中。除了亲身体验大自然的美景,还有什么方法也可以享受这种欢乐呢? 3.生沟通。 二、导入新课,并反应学习目标 1.师:是的,我们可以选择许多方式接触自然,了解自然。和很多同学一样,我也喜爱看书,喜爱通过文字,巡游祖国山山水水,领会外国的民俗风情。今日,我们也将通过文字去熟悉一座富有魅力的古城拉萨。请同学们看教师写题目。(板书课题) 2.下面请同学们跟着我走进这座古城,一边听,一边写下你对
12、拉萨的印象。 3.师读;生写;(谁先来谈谈你眼中的拉萨)沟通。 4.你们刚刚的沟通,让我体会到你们内心的感受,只是这些感受听起来还比拟零散琐碎。有一位名叫次多的作家,他巡游了拉萨,用手中的笔写下了所见所闻所感。请大家翻到课文168页,渐渐地读,细细地品,看看感受是怎样蕴育在文字当中的。 三、合作沟通,感悟重点 1.师:初次与文本对话,请你对比屏幕上教师刚刚读的文章,有什么新的感觉。 2.生沟通。 3.在巡游中抓住景物的特点描写,并将自己的感受融合在自然人文画面中的文章,我们称他为游记。游记有哪些特点呢? 师:这篇文章,抓住了最能展现拉萨古城魅力的景点,请同学们快速找一找,他带着我们巡游了哪些地
13、方。(依据学生答复板书) 藏族民居大昭寺八廓街 2.师:像这样介绍城市的文章,要抓住最富特色的景来描写,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而拉萨古城的哪一个景点首先给了剧烈的视觉冲击呢?(藏族民居) 文中哪些段落介绍了民居。(1-2) 出示阅读要求: 1.朗读1、2两段,读出声,读准音,读通文。 2.读完后,拿起笔画出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描写,并写下感受。 3.共享阅读感受,重点沟通民居特色 过渡:观察很多同学在与文字沟通的过程中,以文字的形式留下了思索的痕迹,写下了批注,真是特别好的读书习惯。藏族民居带给我们怎样的印象,谁能先和大家共享自己的阅读体会。 A.颜色 师:同学们轻声读一读这个句子,抓住什么
14、来写民居特色的。给留下了什么印象。 是的,藏族民居的一个很大的特点便是颜色鲜亮。让我们一起找找关于颜色的词语及相关的事物。 出示:白色楼房黑框门窗五彩经幡 师:不同的颜色带给人不同的感觉,藏族民居的这些颜色给你怎样的感觉呢?你可以选择其中的某种那个颜色来说说。 生沟通。白色象征圣洁,黑色给人神奇、庄重之感。 过渡:藏族民居的黑白色形成鲜亮的比照,给人剧烈的视觉冲击,而五彩经幡为什么会被藏族人民所宠爱呢? B.经幡的意义 经幡是一种富有象征意义的挂饰,共有无色,各色的意义不同。 师小结:正犹如学们看到的,藏族民居所呈现的一切,与它们背后蕴含的古老文化是分不开的,真是让人无限回味。 C.旗舰和舰队
15、 师:藏族民居的描写还有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吗? 师:这个句子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用了比方手法) 把什么比作什么? 旗舰和舰队是什么关系?(旗舰就是一些国家的海军舰队司令、编队司令所在的军舰,因舰上挂有司令旗,故叫旗舰,中国人民解放军叫指挥舰。旗舰是舰队的指挥舰,是舰队中的一支,具有代表性。) 能依据它们之间的关系来说一说布达拉宫和拉萨古城之间的关系吗? 布达拉宫是拉萨的标志,是拉萨的形象,代表。 朗读感受:由布达拉宫带着的这支舰队在你的感觉当中是支怎样一支队伍? 宏伟气概非凡壮丽 个别朗读;齐读。 4.自学版块 过渡:同学们,你们看,就这简洁的几句话,甚至几种颜色,当我们渐渐地读,细细地品时
16、,便会品尝到背后的含义。下面请同学们连续用这样的方法,自己去学习大昭寺和八廓街两局部,找出它们的特点。 出示自学要求及作业单。 自学要求: 1.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阅读大昭寺和八廓街两局部内容。 2.找出两处景的特点,并把理解感受写在旁边。 景点特点描写 大昭寺 八廓街 A.沟通大昭寺的特点。 出示寺庙建筑名称。 师:同学们读一读这些词语,一般写建筑雄伟,我们会写它是如何高大,为什么在这里要抓住这些来描写呢?(生谈) 师:抓住了寺庙特有的建筑来写,让读者感受到大昭寺的圣洁、壮丽,写出了它的独特。藏族是一个信奉佛教的民族,古老大宗教文化给予它神奇颜色,而这些富有宗教特色的建筑更凸显了它的神圣。让我
17、们一起来观赏大昭寺的风光。 出示图片 B.八廓街 对八廓街,你们有什么印象? (这一环节,先让学生自由说,有的说到繁华,有些说喧闹,有些说美等等) 师:当我们跟着巡游八廓街时,视觉和听觉都受到了剧烈的冲击。在的眼里,八廓街显得冲突又统一的,为什么他会如此评价呢?在这里,什么显得冲突? 生沟通。(依据文本内容) 为什么又说这些是统一的?能不能通过对课文的阅读来谈谈自己的理解。 (藏族人民有自己的宗教信仰,他们不同的生活方式相互得到敬重,他们喜爱生活,憧憬幸福,正因如此,这些看起来冲突的一切,在这里才会显得如此和谐统一。) 四、提升感受,小结延长 刚刚我们跟随巡游了拉萨古城,通过三处最富特色的景点
18、熟悉了拉萨,字里行间,我们时刻感受到不经意间抒发内心的情感,而全部的感受其实都浓缩为一句话,请同学们找到他,读出来。 出示: 这一切使圣地拉萨富有魅力,使古城拉萨成为人们心目中的神奇之地,神圣之地,幸福之地。 “这一切”仅仅是今日游记当中的三处景点吗? 固然不是,在拉萨,还有很多拥有传奇颜色的景点,有很多令人痴迷的特色民俗,还有令人回味的藏族文化。而这一切,需要同学们通过文字去了解,或者亲身去体验。最终,教师给同学们推举一本书藏地密码。 五、板书 拉藏族民居 萨大昭寺 古 城八廓街 语文冀教版五年级上册教案3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生通过学习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把
19、握生字“焚”,能理解诗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并说说诗句的意思。了解生平事迹。 2、力量目标:学生能凭借诗歌语言文字,感受石灰顽强不屈、洁身自好的精神。结合生平及当时时代背景体会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究竟的思想感情。 3、情感目标:凭借课文详细的语言材料,感受古诗的意境美,并使学生受到情感训练。 【教学重难点】 1、能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2、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情感训练。 【教学预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走近古诗。 1、同学们,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绚烂的文化。在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中,诗歌朝气蓬
20、勃,弥久不衰。我们从小始终学古诗,请同学们回想一下,你还记得哪些诗?(指名吟诵两至三首古诗) 2、贺知章写了一首咏柳,大家会背吗?(齐背),诗中的“剪刀”可以换成“菜刀”吗?(学生说说理由,教师用“推敲”和“春风又绿江南岸”的典故引导学生体会诗歌语言的精炼及韵味) 二、导入新课,提醒课题。 1、今日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出名的诗石灰吟(板书课题),齐读诗题。 2、了解诗人:石灰吟的是明代诗人于谦。于谦(1398-1457),浙江杭州人。明代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公元1421年,考中进士,历任监察御史,山西、河南巡抚,兵部尚书等职。为官清正,不畏强暴,深受人民爱戴。公元1457年,被奸官诬陷杀害,1
21、465年,明朝政府为于谦平反昭雪,并赐谥号为“忠肃” 3、释题:吟:吟诵,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如孟郊的游子吟、白居易的暮江吟、李白的白头吟等。 4、质疑:为什么要吟诵石灰呢?大家了解石灰吗? 课件出示石灰的自述,引导学生了解石灰的相关学问。 三、初读古诗,抓字眼,明诗意。 1、出示古诗,学生自由读诗,要求读正确。 2、指名读,正音。学习生字“焚”,描红。 3、范读,明确节奏。 石灰吟 千锤/万击/出深山, 烈火/燃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4、指名读,要读出韵律美。 5、默读,想一想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集体沟通:(预设) (1)“千锤万击出深山,烈
22、火燃烧若等闲。”(板书:千锤万击、烈火燃烧) 千锤万击:形容开采石灰原料特别困难。锤,锤打。击,击打、开凿。若等闲:似乎很寻常的事情。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经受千锤万击才出深山,烈火烧炼也很寻常淡然,似乎很寻常的事情。首句写开采石灰岩的困难困苦,说明石灰从出世时就经受考验。其次句写了石灰在烧制过程中要经过烈火的 煅烧。面对严峻的考验,却能够沉着自若,处之泰然。“烈火燃烧”与“若等闲”,形成鲜亮的对比,更加衬托出石灰的坚韧。 (2)“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板书:粉骨碎身、清白留世) 清白:指石灰雪白的本色,又比方高尚的节操。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纵然粉身碎骨全不惧怕,只要能把清白留在人间。这
23、两句借石灰之口,一语双关。表示出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尚的品行在人间的追求。 三、再读古诗,品悟诗情。 1、争论沟通:读1、2两句你想到了什么样的情景?“千、万”说明次数多,这个词说明白什么?(抓住“千锤万击”引导学生想象山石承受千锤万击以及烈火燃烧的情景)。见到此情此景,你体会到了石灰的哪些品质?(不怕磨难、不畏艰险)齐读1、2两句。 2、过渡:石灰还受到了什么磨难?读3、4两句,这时你看到了什么画面?这两句写出了石灰的什么特点?(勇于献身、清白留世、洁身自好)齐读3、4两句。 3、小结石灰的名贵品质并指导学生练读全诗,读出对石灰的敬重。 4、由这样的石灰你会想到什么样的人?(刚毅英勇、英
24、勇奉献、勇于牺牲的英雄)于谦是不是这样的人呢? 四、三读古诗,升华情感。 1、于谦仅仅是写石灰吗?他为什么要写这首诗呢?(他要做个像石灰一样清清白白的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齐读全诗,读出赞扬之情。 2、于谦是个怎样的人呢?(出示于谦生平事迹)了解于谦生平事迹及当时时代背景,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引导学生朗读古诗,深入体会在诗中表达的情感。 (1)(出示)于谦:明代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民族英雄。公元1421年,考中进士,他为官清正,不畏强暴,救济灾荒,关怀百姓,深受人民爱戴。于谦外出巡按江西,昭雪了被冤枉的几百个囚犯。这样的人值得我们景仰吗?齐读全诗,读出景仰之情。 (2)(出示)正统十四年,蒙
25、古瓦剌部大举入侵,宦官王振挟持英宗亲征导致英宗被俘,震惊朝野。于谦升任兵部尚书,全权负责京师防备。当时朝廷中有些人主见南迁,于谦提出“社稷为重,君为轻”,反对南迁,并拥立景帝,率京师群众击退瓦剌军,使千百万人民免遭涂炭,局势转危为安。景泰八年,景帝病重,英宗复位,于谦却患病诬蔑被定为谋逆罪,判处死刑。 此时,于谦懊悔了吗?他会对自己说些什么吗?引读第3、4两句。 (3)(出示)于谦被杀之后,按例应当抄家,可抄家的官员到于谦家时,才发觉于谦家里什么也没有,除了生活必需品外根本就没有多余的钱财。于谦死的那天,阴云密布,天下百姓痛心疾首,齐声为他呼冤。 看到这儿你有什么感想?于谦的一生正像他诗中写的
26、一样:(引读全诗)。 3、这样的古诗就叫言志诗,诵读古诗,并试着默写。 五、总结拓展,布置作业。 1、小结古诗意境,对学生进展情感训练,深化对古诗及诗人的熟悉。 2、补充阅读于谦的入京以及郑燮的竹石。 六、板书设计 石灰吟 千锤万击不怕磨练 烈火燃烧清白留世不畏艰险 粉骨碎身勇于献身 附:石灰的自述 我叫石灰。 我的前身是石灰石,住在大山里,勤奋的工匠经过千锤万凿把我与大山分别。将石灰石放入石灰窑中与焦炭混合在一起煅烧,就变成了生石灰。经过烈火的考验,我的主要成分发生了变化,由碳酸钙变成了氧化钙。这时的我形状仍旧象一块块石头,但浑身洁白。 假如把生石灰放进水中,水马上就沸腾起来,像水烧开了一样
27、。假如这时遇到人的肌肤,其烫伤程度要远远超过沸水的烫伤程度。经过这次巨变,我成了另一种形态熟石灰。这个过程把我由块状的石头变成了粉末状的白灰。我的主要成分也由氧化钙变成了氢氧化钙。 不过,这个过程对我而言不算什么。由于只有这样,我才能更好地为人类效劳。人们把我洒在猪舍、鸡舍或刷在树上用于消毒杀菌;把我与沙子混合搅拌匀称后用来砌砖,这样砌的砖较为坚固;房子修建好后,还要用石灰浆来粉刷墙壁,让墙壁变得雪白坚硬;很多化工厂用我来处理酸性污水;果农也用我和硫酸铜配成药液来杀菌除虫。 语文冀教版五年级上册教案4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积存语言。 2.通过细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写作挨
28、次,把握文章的思想主题。 3.结合争论课后两题,理解课文的写作方法。 4.教育学生熟悉到信任与真诚的重要,从而使他们懂得在生活中要相互信任他人,以诚待人。 教学重、难点:教育学生熟悉到信任与真诚的重要,从而使他们懂得在生活中要相互信任他人,以诚待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假如某个城市消失了首家“无人超市”,即无人导购,无人收款,请你猜想,可能会消失哪些状况? 今日我们马上学到的是一篇去无人看管的桃林摘桃、付钱的故事。 二、学习: 1.自读课文; 2.用简短的话说说自己的初步感受; 3.一个告示就可以引导人们去桃林摘桃,真好玩,再读课文,圈划出文中描写“告示”的有关词句; 4.按以上
29、提示分段;(按事情进展挨次分为三段) 5.积存文中的生字、新词。 5a.用比拟形近字记字形的方法熟记:沁、脾、馋、涎、掏; 5b.用理解字义的方法记忆:婆、吠; 5c.成语练说:沁人心脾、馋涎欲滴、当心翼翼。 三、作业: 熟读课文,理解“信任与真诚”。 其次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用简洁明白的语言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文中的“告示”把人引向了什么样的地方? (学生应当会消失以下两种答案:a、把人们引向了果园,自己动手采摘果实;b、把人们引向一个朴实又真诚的地方,即一个相互信任的崇高境地。) 二、学习: 1.自读全文,看看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被信任? 2.争
30、论沟通: 2a. “告示牌”引导人们精确无误的来到桃园; 2b. “桌上留言”仆人不担忧人们摘桃子后不付钱或少付钱; 2c. “无人看管的钱箱”仆人不担忧有人将钱箱拿走; 2d. “我掏出钱包”主动付钱; 2e.猫狗训练有素,热忱好客; (对以上这几点,学生可能很难理解。因此,在熟读文中描写关于猫、狗动作、神态的语句后,引导学生思索,正是由于仆人的热忱好客,猫和狗才能如此乖巧,如此热忱,到处与人为善,信任到来的每一位客人。这种描写是“侧面描写”,略举熟知的“侧面描写”的文章)。 3.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4.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感受信任与被信任的喜悦; 5.学习文章运用“第一人称”写作的方法写
31、自己经受的事,用第一人称表达。文学创作里的“我”,“我”往往不是,而是里面的一个重要人物。 三、作业: 用第一人称的手法写一篇歌颂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的文章。 语文冀教版五年级上册教案5 教学目标: 1、能联系上下文体会成语意思,感受关键成语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2、理清文章构造,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3、通过学生复述故事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力量。 4、通过教师的设疑和学生的相互争论来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中蕴涵的深刻道理。 5、了解孙膑擅长分析、因势利导、足智多谋的聪慧才智。领悟故事中蕴含的道理:遇事要镇静冷静,并要开动脑筋,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1、把握故事内容,弄清文章
32、线索。 2、领悟其中的道理,弄清故事引人入胜的缘由。 教法学法:导学互动 教学预备: 1、搜集相关视频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自学导纲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爱中国的历史故事吗?让我们乘坐历史的列车,穿越时间的隧道,飞回历史的天空。猜一猜,下面这几个历史故事的仆人公分别是谁? 课件出示: 完璧归赵(蔺相如)负荆请罪(廉颇) 破釜沉舟(项羽)毛遂自荐(毛遂) 纸上谈兵(赵括)卧薪尝胆(勾践) 背水一战(韩信)田忌赛马(孙膑) 师:在田忌赛马中,我们已经初步领会了孙膑的才能。今日让我们随着历史的车轮,走进围魏救赵这篇课文,去进一步领会孙膑卓越的才能、超凡的才智和惊人的
33、毅力。(板书课题) 2、出示导纲,生依照提示了解背景,自主阅读课文。 3、生汇报沟通初读课文的收获,师适时点拨引导。 过渡:看来,同学们的预习工作做得很好。“学贵有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不疑则不进”。在自学中你发觉了哪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是谁为什么围魏救赵?他们又是怎样围魏救赵的?围魏救赵的结果如何?)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开头今日的阅读之旅。 二、导学互动 1、出示导纲探究性问题。 2、生带着问题精读课文。 3、小组合作,争论探究。 4、沟通汇报,师相机引导、点拨。 出示导纲探究(一):故事起因 1、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怎样? 2、魏国军队怎么样?在文中勾画相关的句子,说说自己的理解,并有
34、感情地朗读。(出示重点语句:这一年,魏国将军庞涓率领八万精兵出征赵国,一路所向披靡,势如破竹,很快就直抵赵国都城邯郸,把一个小小的邯郸城围得严严实实。) (抓住“所向披靡”、“势如破竹”、“严严实实”这几个词,一方面说明魏国的强大,庞涓率领的军队在攻打赵国时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另一方面说明面对强大的敌人,齐国救赵国是不简单的。) 3、为什么在这种状况下,齐王还要去救赵国? (引入“唇亡齿寒”的故事。齐、赵两国之间相互依靠,有着唇亡齿寒的利害关系。) 过渡:在强大的魏国军队面前,齐国最终打算出兵,究竟战斗结果怎样呢?让我们快速扫瞄最终一段,说一说。 出示导纲探究(二):故事结果 1、文中哪几个成
35、语写出了魏军的失败,同时也反映了围魏救赵的胜利?理解后有感情地朗读。 (出示重点句:魏军措手不及,被杀得丢盔弃甲,溃不成军)。 (措手不及、丢盔弃甲、溃不成军、落荒而逃等写出了魏军来不及应付的狼狈和大败时的惨状,反衬了围魏救赵的胜利。) 2、比照阅读前后语段。 过渡:起初魏军是多么强大的一支军队,可现在怎么就成了这样的状况呢?首先让我们来观看一段视频。接下来合作学习围魏救赵胜利的缘由有哪些? 出示导纲探究(三):分析围魏救赵胜利的缘由 出示第7段:孙膑胸有成竹地说:“魏国集中全国的主力去打邯郸,自己的都城大梁却只剩下一些老弱残兵,这不正是个大好时机吗?我们现在去救邯郸,会跟魏国主力硬拼,伤亡肯
36、定很大。倒不如乘虚而入,直取大梁。魏国国都一旦危险,主力必定会回师自救。我们在他们返回的路途做好预备,以逸待劳,岂不是稳操胜券! 分角色读田忌和孙膑的对话,想一想孙膑为什么要齐军不直奔邯郸而要直取大梁? 1、分析直奔邯郸的劣势和直取大梁的优势并体会孙膑计策的绝妙。 (抓住“胸有成竹”、“乘虚而入”、“以逸待劳”、“稳操胜券”这几个关键词理解孙膑擅长分析、因势利导的聪慧才智,并朗读出他的“胸有成竹”。) 2、抓住“乘虚而入”理解魏国虚在哪? 3、“魏国国都一旦危险,主力必定会回师自救”与哪些事实相符?孙膑实行了哪些行动逼迫庞涓回师自救? (佯攻襄陵、直奔大梁)(孙膑为什么要派兵佯攻襄陵?)(佯攻
37、襄陵的最终目的是直奔大梁,直奔大梁的目的是逼庞回师,逼庞回师不但能救赵国,而且能以逸待劳,在桂陵设伏,战胜魏军。) 4、齐军“以逸待劳”又表达在哪? 5、孙膑为何要在桂陵布下天罗地网? (桂陵是通往魏国的交通要道,地势险峻,易守难攻。) 6、总结出示围魏救赵胜利的缘由 战术上:避实击虚、攻其必救、以逸待劳、声东击西、知己知彼 行动上:佯攻襄陵、直奔大梁、桂陵设伏 7、你理解“围魏救赵”这个成语的引申义吗? 三、导学归纳 1、孙膑,我_您!您真是一位_的军事家! 2、读了这个故事,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四、反应训练 此时此刻,你肯定被孙膑的计策所折服,你想对孙膑说些什么呢? 语文冀教版五年级上册教案